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

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甲壳素:又称甲壳多糖、几丁质。甲壳动物(虾、蟹)等的骨骼和菌类(地衣)等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白色半透明固体。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是由N-乙酰α-氨基-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含氮多糖。溶于浓无机酸和无水甲酸。在浓酸或浓碱中发生水解而成α-氨基葡萄糖。可用于纺织品的防皱和防缩处理;直接染料或硫化染料的固色;涂料印花的固着;木材的胶合以及防雨篷布的上浆等。也可用作制人造纤维和塑料等的原料。由含有甲壳质的物质如虾壳、蟹壳等提取制得。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又称可溶甲壳素、壳多糖、甲壳胺,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白色结品性扮末。有很强的吸湿性,仅次于甘油,高于聚乙二醇、山梨醇。在吸湿过程中,分子中的羟基、胺基等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作用而水合,分子链逐渐膨胀,随着pH值的变化,分子够从球状胶束变成线状。具有很好成膜性、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无毒,且可生物降解。

甲壳素(几丁聚糖)俗称壳聚糖、几丁质,也称壳胺糖或救多善,学名为几丁聚糖(chitosan)。广泛存在于蟹、虾等甲壳动物的外壳及各种昆虫的表皮和贝类等软体动物的骨骼、外壳中,以及蘑菇和灵芝等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性膳食纤维素。

甲壳素的用途广泛,除工业、农业、轻纺、环境保护、化妆品等领域外,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营养保健品。它对于人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作用,被欧美学术界誉为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

生素、矿物质并列的第六大生命要素。是功能最全面、效果最显着的第三代机能性健康食品。

(一)甲壳素的特点:“五个一”

1.甲壳素是目前唯一天然的含有正电荷阳离子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

2.甲壳素是糖类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3.甲壳素保健食品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唯一允许宣传疗效的机能性保健食品;

4.甲壳素资源是自然界里含氮量最高的天然资源;

5.日本国际健康研究所所长金子今朝夫在其着作《七种最佳抗癌食品》一书中把甲壳素摆在灵芝、刺五加、螺旋藻、蜂胶、啤酒糟、半藻类之冠;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在第六届全国肺癌会议报告中,把甲壳素摆在三种抗癌细胞特种的物质(甲壳素、多肽、肝素)之首。

(二)甲壳素结构式:

1.如将虚线方块去掉(即去乙酰基),则实线括号内的结构,即为壳聚糖分子式。如把虚线方块去掉再把 -NH ˉ换成 OH, 则实线内的结构即为葡萄糖分子式。

2 .甲壳素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2,000 个分子。壳聚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2,000 分子。

葡萄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1,000 个分子。如 n 数为 350~1,000 时叫植物性纤维素。亦然,甲壳素叫动物性纤维素。

3 .虚线虚括号内的二个甲壳素结构式或二个壳聚糖结构式,分别为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即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结构单元,分别二个分子的甲壳素分子或二个壳聚糖的分子。

4.甲壳素链上脱去乙酰基的多少用脱乙酰度 % 表示。

5 .甲壳素分子式: C8H13NO5; 壳聚糖分子式: C6H11O4N 。

(三)甲壳素生产工艺

1.原料。虾或蟹壳,用水洗净。如短期内不加工需要贮藏时,必须洗净晒干后贮藏。

2.浸酸。将净壳浸于6%~8%的稀盐酸内(壳与稀盐酸的比例为1:拌匀,壳不得露出。经过28~48小时,气泡不再产生时,壳软化,说明碳酸钙已全部溶解。用清水反复清洗 (以除去壳内杂质)当pH试纸测定的洗水呈中性时,表明清洗完成。

3.浸碱煮。将酸处理后的软壳放人锅内加入清水和8%~10%的氢氧化钠,煮沸约小时,使蛋白质、脂肪完全溶解,然后用水洗,直到洗水呈中性。

4.氧化脱色。将上述酸碱处理的壳,加水并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色素,然后用水洗净。

5.晒干。将脱色后的虾壳或蟹壳,压去水分,摊开晒干。即成不溶性甲壳素。

6.脱乙酰基。将不溶性甲壳素置于夹层锅内,加入40%烧碱溶液,拌匀,在60~65℃温度下保持24小时,并定时搅拌。当壳在1%冰醋酸溶解中

能溶解时,说明脱乙酰基已完成。取出用水洗呈中性,晒干后,得可溶性甲壳素(或称壳聚糖)。

(四)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性质

甲壳素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一般有机溶剂,可溶于浓无机酸。

壳聚糖的性质: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泽,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或碱液,可溶于大多数稀酸。

(五)壳聚糖与人工制备壳寡糖的区别

1.壳聚糖溶解于胃酸,在胃酸中能自然分解为寡糖被人体吸收.分子量在10000左右的聚糖总吸收率为%;

2.人工制备的寡糖纯度较低,一般在30%以下;分子量在3000以下,吸收能力较强,但因为分子量小,吸附能力较弱.

3.人工制备的寡糖是将聚糖通过降解酶(如硫酸镁)和生物激素的降解制备而成的,在寡糖中残留有降解酶和生物激素,而降解酶和生物激素对身体有害无益.

4.其实聚糖在胃酸作用下可自然分解,无需人工制备为寡糖。(六)甄别优质甲壳素保健食品的方法

1.性状:纯粹的甲壳素保健食品为类白色结晶状粉末,表层有珍珠样光泽,无臭无味,取材于深海的蟹虾壳,确保清洁无污染。能溶于盐酸、硝酸等无机酸及醋酸、水杨酸、酒石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

如果甲壳素粉末偏黄色或偏红色或呈面粉状,则取材于内河内江的龙虾等廉价的节肢动物。

2.纯度:纯度指除水分、灰份、金属元素和杂质外的有效成分含量。纯度越高,价值越高。

3.脱乙酰度:脱乙酰度是评价甲壳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世界上甲壳素脱乙酰度最高的为97%。

4.分子量:甲壳素保健食品分子量为10000左右最为适宜。分子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但越不能为人体吸收;分子量较小,单粒吸附能力较弱,但容易为人体吸收。

甲壳素 几丁质 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几丁质、壳聚糖的区别 甲壳素:又称甲壳多糖、几丁质。甲壳动物(虾、蟹)等的骨骼和菌类(地衣)等的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白色半透明固体。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是由N-乙酰α-氨基-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含氮多糖。溶于浓无机酸和无水甲酸。在浓酸或浓碱中发生水解而成α-氨基葡萄糖。可用于纺织品的防皱和防缩处理;直接染料或硫化染料的固色;涂料印花的固着;木材的胶合以及防雨篷布的上浆等。也可用作制人造纤维和塑料等的原料。由含有甲壳质的物质如虾壳、蟹壳等提取制得。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又称可溶甲壳素、壳多糖、甲壳胺,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白色结品性扮末。有很强的吸湿性,仅次于甘油,高于聚乙二醇、山梨醇。在吸湿过程中,分子中的羟基、胺基等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作用而水合,分子链逐渐膨胀,随着pH值的变化,分子够从球状胶束变成线状。具有很好成膜性、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无毒,且可生物降解。 甲壳素(几丁聚糖)俗称壳聚糖、几丁质,也称壳胺糖或救多善,学名为几丁聚糖(chitosan)。广泛存在于蟹、虾等甲壳动物的外壳及各种昆虫的表皮和贝类等软体动物的骨骼、外壳中,以及蘑菇和灵芝等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性膳食纤维素。 甲壳素的用途广泛,除工业、农业、轻纺、环境保护、化妆品等领域外,它的医疗保健作用更令人刮目相看,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营养保健品。它对于人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作用,被欧美学术界誉为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并列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是功能最全面、效果最显着的第三代机能性健康食品。 (一)甲壳素的特点:“五个一” 1.甲壳素是目前唯一天然的含有正电荷阳离子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 2.甲壳素是糖类中唯一的碱性多糖; 3.甲壳素保健食品是日本政府批准的唯一允许宣传疗效的机能性保健食品; 4.甲壳素资源是自然界里含氮量最高的天然资源; 5.日本国际健康研究所所长金子今朝夫在其着作《七种最佳抗癌食品》一书中把甲壳素摆在灵芝、刺五加、螺旋藻、蜂胶、啤酒糟、半藻类之冠;上海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在第六届全国肺癌会议报告中,把甲壳素摆在三种抗癌细胞特种的物质(甲壳素、多肽、肝素)之首。 (二)甲壳素结构式: 1.如将虚线方块去掉(即去乙酰基),则实线括号内的结构,即为壳聚糖分子式。如把虚线方块去掉再把 -NH ˉ换成 OH, 则实线内的结构即为葡萄糖分子式。 2 .甲壳素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2,000 个分子。壳聚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1~2,000 分子。 葡萄糖结构式中的 n ,代表 1~1,000 个分子。如 n 数为 350~1,000 时叫植物性纤维素。亦然,甲壳素叫动物性纤维素。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_杨晋青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Vol.24, No.10 1079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杨晋青,叶盛权,郭祀远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由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很多优良的应用特性。本文着重综述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介绍其在生物医学,食品工程和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 并展望其研究和开发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磁性壳聚糖微球;改性;医学;食品工程;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Q333.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673-9078(2008)10-1079-04 Review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YANG Jin-qing, YE Sheng-quan, GUO Si-yuan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made from novel polymer materials showed outstanding applied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wer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in biomedical, food engineering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also introduced and their bright futures were prospect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modification; medicine; food enginee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新型的高分子微球材料因其具有很多优良特性为而被广为应用。如粒径小、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可通过共聚、表面改性赋予其多种功能性基团(如-OH 、-COOH 、-CHO 、-NH2、-SH 等),进而可结合各种物质,使高分子微球具有多种功能。对于磁性高分子微球,由于其具有磁响应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很方便地分离、回收。因此,在许多领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1,2]。 壳聚糖(CTS)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碱性多糖,可由蟹、虾壳中的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反应而制得。其资源丰富,安全无毒,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易于化学修饰、生物可相容性和可再生性等功能。它的胺基极易形成四级胺正离子,有弱碱性阴离子交换作用。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会溶解,稳定性差[3,4]。将壳聚糖进行交联制成磁性壳聚糖(MCS )微球[5,6],不但可提高其稳定性及机械强度,而且使其易与介质分离,利于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化工等领域[7]。本文通过对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方法及其在生物医药,食品工程和废水处理方面应用的综述,介绍磁性 收稿日期:2008-04-27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50561014) 作者简介:杨晋青(1983-),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类分离提纯新方法新技术 通讯作者:郭祀远,教授 壳聚糖微球有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其发展 的前景。 1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1.1 乳化交联法 常用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有乳化交联法[8]。将磁性Fe 3O 4粒子加到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中,经均质分散,再在适当的温度,pH 和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含有乳化剂的水相中,产生乳液,在常压下自由挥发或用真空抽提使溶剂挥发,通过洗涤、过滤和干燥等过程即可制得磁性壳聚糖微球[9,10]。 1.2 包埋法 1.2.1 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运用机械搅拌、超声分散等方法将磁性粒子分散于高分子溶液中,通过雾化、絮凝、沉积、蒸发等过程得到内部包有磁性粒子的高分子微球,常用的包埋材料有壳聚糖、纤维素、尼龙、磷脂、聚酰胺、聚丙烯酰胺等。徐慧显利用葡聚糖制备了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磁性葡聚糖微球[11],董聿生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技术合成了多分散性的磁性葡聚糖微球[12]。 1.2.2 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以(NH 4)2Fe(SO 4)2·6H 2O 、NH 4Fe(SO 4)2·12H 2O 和壳聚糖为原料,经羟丙基化、胺基化,采用一步包埋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13]。此方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08.10.005

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性论文)

绿色原料——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 09化学1班 XXX 指导老师:沈友教授 (惠州学院化学工程系,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本文综述了绿色原料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在食品,水处理,生物药用,造纸业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壳聚糖应用食品水处理 前言 原料在化学品的合成中非常重要,其可以成为影响一个化学品的制造、加工与使用的最大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化学品的原料对环境有负面的影响,则该化学品也很可能对环境具有净的负面影响。要实现绿色化学,在选择原料时应尽量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材料,避免使用枯竭或稀有的材料,尽量采用回收再生的原材料,采用易于提取、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使用环境可降解的原材料。 自然界的有机物,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是蛋白质,排在第三位的是甲壳素,估计每年生物合成甲壳素100 亿t。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壳聚糖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原料。 壳聚糖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壳聚糖的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状固体, 略有珍珠光泽, 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等溶液, 且溶于酸后,分子中氨基可与质子相结合, 而使自身带正电荷。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壳聚糖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保湿性、润湿性,能防止静电; 化学稳定性良好, 但吸湿性较强, 遇水易分解。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 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在许多物化性质方面都得到改善,其应用也更加受到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在食品,医药,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展。

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应 用前景 摘要: 壳聚糖是一种可被生物体降解而对人体无毒的物质,不仅在食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饲料行业、医药行业、以及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概述了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中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化学改性,阐明了壳聚糖在食品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添加剂,改性,复合纳米粒子 Chitosan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o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Ma Zhengran Class 0804, School of Fo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010******* Abstract: Chitosan is a biodegradable and non-toxic substances on the human body. It's not only widely use d in food industry, but also in feed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nd many other area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chitosan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od at home and abroad,and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chitosan, the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and che 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and set out the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tosan. Key words:chitosan; additives; modification;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引言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阳离子的膳食纤维,被称为挽救人类健康的神奇“电粉”。作为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吸附性、成膜性、保湿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可相容性、无毒性以及极好的螯合能力,且能加速伤口愈合。大量应用实例证明,壳聚糖对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显示出许多生命特征,如改善代谢内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消化机能,降低胆固醇;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吸附,排除体内有害重金属;活化细胞,增强人体生命活力,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壳聚糖的关注和重视也不断加强。本文主要论述壳聚糖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中的各种研究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1、壳聚糖的简介 甲壳素是一种带正电的碱性多糖,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甲壳,以及真菌(酵母、霉菌)的细胞壁和植物(如蘑菇)的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唯一能够被生物降解的阳离子高分子材料。甲壳素经浓碱处理,脱去分子中的乙酰基后,转化为可溶性的脱乙酰甲壳素,又称壳聚糖(Chitosan),学名:几丁聚糖。其化学结构是由大部分氨基葡萄糖和少量的N一乙酰基葡萄糖通过β一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 分子式为:(C6H11NO4)n 结构: 2、壳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2.1 抗菌剂

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甲壳素(chitin)在自然不仅含量十分丰富,而且可生物降解,是环境友好产品,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虾蟹壳为原料,可生产出甲壳素,变废为宝,净化环境。甲壳素经浓碱处理去掉乙酰其后得壳聚糖(chitosan),分子结构如下: O O CH2OH OH NH2n O 壳聚糖经化学改性可得系列的衍生物,如:羧甲基壳聚糖、低聚壳聚糖等。这些系列产品在许多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如在医学方面可作为抗癌制剂、手术缝线、人造皮肤、药物载体等;在轻工业上可作为化妆品填料、增白剂、固发剂或增强纸张的光洁度;在环保方面可作为絮凝剂、吸附剂,用于污水处理,还可用作饮料的澄清剂、无毒包装材料等;在农业方面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诱导植物的广谱抗病性,还可用于生产生物农药,用于果蔬保鲜。因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有很好的潜在需求和市场前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概况; 2.学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3.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变废为宝; 4.制备2~5g的产品。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强碱制备壳聚糖; 2.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三、实验原理

甲壳素是酰胺类多糖,壳聚糖的制备过程,就是酰胺的水解过程。酰胺有如下几种结构: 酰胺可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水解,对于低分子的酰胺,水解可以进行得比较 完全,但对于多糖来说,强酸更容易水解糖苷键,所以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一般 情况下不采用强酸水解;相对说来,强碱造成糖苷键的断裂不像强酸那么严重, 所以都用强碱来脱乙酰基。 酸碱滴定法的原理是壳聚糖的自由氨基呈碱性,可与酸定量地发生质子化反应,形成壳聚糖地胶体溶液: 溶液中游离的H+用碱反滴定,这样,从用于溶解壳聚糖的酸量与滴定用去的碱量 之差,即可推算出壳聚糖自由氨基结合酸的量,从而计算出壳聚糖中自由氨基的 含量。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设备与仪器 水浴锅,电炉,烧杯,三角瓶,碱式滴定管,电子天平。 2.实验材料与试剂 甲壳素,NaOH,HCl,甲基橙指示剂,乙醇、丙酮。 五、实验步骤 1.壳聚糖的制备 (1)取三个烧杯,编号1﹟、2﹟、3﹟,于每个烧杯中加入甲壳素5g,于1﹟ 烧杯中加入40%NaOH 100mL,2﹟烧杯中加入50%NaOH 100mL, 3﹟烧杯中加入 60%NaOH 100mL,100℃煮沸2h,脱乙酰基。 (2)反应完毕取出,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乙醇、丙酮洗涤后,干燥,即得 白色壳聚糖。 2.脱乙酰度的测定 准确称取上述方法制备的三种壳聚糖各0.5g,分别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

壳聚糖改性研究与应用

壳聚糖改性研究与应用 赵朝霞(1142032224)四川大学化学学院2011级本科 摘要:甲壳素是一种天然多糖,脱除乙酰基的产物是壳聚糖,作为新型功能生物材料,它们已在水处理、日用化学品、生物工程和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壳聚糖改性研究进展,以及将其应用到医学、食品、化学工业等各个领域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化学和物理修饰方法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壳聚糖化学改性与修饰物理改性与修饰功能材料 甲壳素的化学名称为(1,4)一2一乙酰氨基一2一脱氧一β—D—葡聚糖,它是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的线性生物高分子,分子量从几十万到几百万。甲壳素脱除乙酰基后的产物是壳聚糖,其化学名称为(1,4)一2一氨基一2—脱氧—β一D—葡聚糖。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与纤维素很相近的化学结构,它们的区别仅是在C位上的羟基分别被一个乙酰氨基和氨基所代替(如图)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有较大差别。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细胞亲和性和生物效应等许多独特的性质,尤其是含有游离氨基的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1-4]。因此,它们已在废水处理、食品工业、纺织、化工、日用化学品、农业、生物工程和医药等方面得到应用。 医药领域 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粒广泛用于蛋白、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给药。由于PL-GA纳米微球表面缺乏可用于共价修饰的基团,所以难以在表面负载生物活性物质如DNA、配体和疫苗等,不易于通过受体或抗体进行靶向给药。因此,人们尝试用不同方法将PLGA 表层包裹不同的聚合物以达到物理改性PLGA微球表面的目的。如阳离子表面修饰是基于PLGA表层负电荷而设计的,这种方式使PLGA的表面活化成为可能。将壳聚糖(CHS)选做纳米微球表面修饰材料是因为它具有阳离子电荷,生物可降解,黏膜黏附性等特性。阎晓霏等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将改性PLGA与溶菌酶通过化学键结合并以CHS修饰得到一种新型阳离子纳米微球,达到增大纳米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并促进蛋白类药物吸收的目的[5]。 壳聚糖在医药测定方面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Zhang等[6]首先制备了壳聚糖包覆的CdSe /ZrKS量子点作为Her2/neu基因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载体。并通过跟踪量子点的荧光信号证实药物载体靶向传送到乳腺肿瘤细胞,利用荧光索酶和酶联免疫分析验证导入细胞的siRNA的基因沉默效应。钟文英[7]等壳聚糖包覆的Ccrr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建立了吉米沙星定量测定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合成新型疏水色谱填料[8],有效分离提纯枯草芽孢杆菌α一淀粉酶、鸡卵粘蛋白、AS 1.398中性蛋白酶以及伪单孢杆菌脂肪酶[9],以壳聚糖为载体的亲和吸附剂和壳聚糖固定化蛋白酶均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壳聚糖羧甲基化后,与磷酸钙生成螯合物,它可促进骨骼的矿化,在医药上可作为成骨的促进剂[10]。 二、化工领域 武美霞[11]等以壳聚糖为络合剂、稳定剂或保护剂,通过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超小尺寸的非晶态NiB.CS催化剂,并且使活性组分Ni分散均匀。壳聚糖修饰炭黑负载Pt—Au 催化剂,对原电极有相当好的物理极化学性质的改良作用。Sugunan[12]等认为,壳聚糖之所以能够捕获并起到稳定金纳米粒子的作用,一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静电作用;二是壳聚糖具有足够大的立体位阻效应,从而避免了金纳米粒子的聚集并能使金纳米粒子功能化。因此,

壳聚糖的应用及发展

壳聚糖的应用及发展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姓名:代奎学号;s20085311019 摘要:高分子缓控释材料因其原材料来源广泛药剂应用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因素多而成为调节药物释放载体材料的研究重点,极具发展前景分类祥述了壳聚糖的性质,生物活性,抗菌性,衍生物以及它们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并简明介绍了壳聚糖的研究价值与动向。 关键词:壳聚糖;降解;抗菌性;缓释材料;衍生物 壳聚糖(chitosan)又名β-1,4聚葡萄糖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天然碱性多糖,具有良好成膜性、安全性、生物降解性,在化工、食品、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医用生物材料虾蟹类作为壳聚糖的原料,在我国具有分布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从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1)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材料不仅无毒无污染,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壳聚糖的研究,以开发更多的产品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制备体内降解过程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等方面。 一、壳聚糖的生物活性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无毒可生物降解的化合物,与机体之间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壳聚糖的研究进展物活性有:(1)壳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在弱酸溶中结合一个质子,生成阳离子聚合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絮凝剂(2)带有正电荷的壳聚糖与带有负电荷的粘多糖蛋白多糖等相互发生静电作用,这一特性是相当有意义的,因为大量的细胞浆和生长因子的移动都和粘多糖有关,特别是对于肝磷脂和类肝素硫酸盐,包含有壳聚糖和粘多糖的支架借助于细胞繁殖可以维持和促进生长因子分泌(3)壳聚糖可以做成不同的几何结构,例如容易形成多孔结构,多孔支架可用于体内细胞生长和骨重建(4)壳聚糖具有抗菌性,研究表明它可以减缓实验白兔金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感染壳聚糖在细菌细胞膜表面可以抑制生物合成,破坏穿过细菌细胞膜的能量传输,加快细菌的死亡此外,壳聚糖还可作为药物释放载体,如与羟基磷灰石等复合能够持续释放万古霉素和磷霉素,在骨科感染疗程中发挥作用2) 二、壳聚糖的抗菌性 壳聚糖具有广泛抗菌性, 对几十种细菌和霉菌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分子壳聚糖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吸附在细胞表面, 破坏细胞壁原有结构,造成细胞代谢混乱,从而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小分子壳聚糖通过渗透进入细胞内, 与带有阴离子的生物大分子发生絮凝!的作用,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物功能, 改变核酸代谢,阻断DNA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此外,甲壳素能诱导微生物产生甲壳素酶, 促使细胞分解, 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促进凝血和伤口愈合 壳聚糖是一种新型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兼容性好且可降解吸收, 有促进创 面愈合的作用。壳聚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可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止血材料。壳聚糖还具有抗菌、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腹膜粘连等一系列作用, 可用于伤口填料物质,具有灭菌、促进伤口愈合、吸收伤口渗出物、不易脱水收缩等作用。 2、作为药物的缓释基质 壳聚糖能被生物体内的溶菌酶降解生成天然的代谢物,具有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的特点, 因此用它作药物缓释剂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国际上已有以壳聚糖作

甲壳素_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

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与应用 郭建民1,徐晓军2,李林1 (1.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浙江宁波315010; 2.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甲壳素/壳聚糖是一种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简介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及 常见的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功能化甲壳素/壳聚糖近期的研究状况;综述了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展望了我国甲壳素/壳聚糖资源的开发利用趋势。[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制备;功能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Q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78(2004)07-0126-03 甲壳素(chitin )学名为无水-N -乙酰基-D -氨基葡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通常分子量为几百万,是多糖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聚氨基葡萄糖。甲壳素因主要来源于节肢动物如虾、蟹等的甲壳而得名。它也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如真菌、藻类的细胞壁中。据统计,自然界中每年甲壳素的生物合成量在1000kt 以上,可见其自然界储量之丰富。 壳聚糖(chitosan )是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一种生物高分子。由于壳聚糖分子中有大量游离氨的存在,其溶解性大大优于甲壳素,兼具有甲壳素的天然、无毒、生物相容性好与易于降解等优点,所以壳聚糖有十分良好的经济应用价值。人们对壳聚糖的研究十分活跃,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我国有着丰富的甲壳素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区域优势,加强对甲壳素的开发研究及产业化是我国甲壳素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甲壳素的提取 目前,甲壳素主要还是从工业废弃的虾、蟹壳中 提取。把甲壳中的甲壳素,蛋白质和无机物质分离开,最后再进行脱色,获得纯净的甲壳素,其工艺流程为:虾蟹壳—水洗—酸浸(6%HCl )—碱煮(10% NaOH )—脱色(KMnO 4)—干燥—甲壳素成品。可见甲壳素的制备过程主要由简单的酸碱处理 工艺组成,技术难度不大。但是以这种传统的工艺制得的甲壳素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溶解度不高,溶液过滤性差等。近年来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使传统工艺得到了改进。如采用浓度递减,循环酸浸以及脱蛋白质交叉工艺制取的甲壳素可以获得较高的粘度。但是在甲壳素的制取过程中,对于动物壳中 的蛋白质和有机肥料的综合利用程度低及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大等缺点,仍然是甲壳素制备工艺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此外,从蚕蛹壳、蝉和蝇蛹中提取甲壳素都有过系统的报道。 由于壳聚糖还是真菌细胞壁的常见组成部分,因此以微生物发酵来制取壳聚糖也有着巨大的环保意义。陈忻等采用生物发酵放射毛霉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250r/min ,p H 为7.4~7.6,培养时间为45h 的条件下,壳聚糖对菌丝体产率为15.68%,脱乙酰度85%~90%。谭天伟等提出了以发酵工业废菌丝体为原料生产壳聚糖的新工艺。该工艺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可观。 2 甲壳素的功能化改性 活性侧基的存在,赋予甲壳素较之其他多糖更强的功能性,而通过化学修饰在高聚物骨架上引入其他基团,从而改变高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其新的功能,即高分子的功能化。它已经成为甲壳素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甲壳素/壳聚糖的功能化主要是利用分子结构中的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通过对其进行酰化、酯化、交联、醚化等反应来完成。功能化后的甲壳素/壳聚糖的物化性质得到了改善而具有优异的功能。2.1 交联反应 为了使壳聚糖得到很好的应用,需要把它制成[收稿日期]2003-12-18;[修订日期]2004-02-12 [作者简介]郭建民(1977— )男,河北省宣化市人,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保药剂的开发与三废处理技术研究。 ? 621?2004年第24卷 化 工 环 保 ENV IRONMEN TAL PRO 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 Y

壳聚糖特性及其应用

壳聚糖特性及其应用 作者简介:孔佳琦,女,本科,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 力芬,女,本科,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摘要: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的特性以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情况,为壳聚糖的研究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壳聚糖;特性;应用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纯甲壳素和纯壳聚糖都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透明的片状或粉状固体,无味、无臭、无毒性,纯壳聚糖略带珍珠光泽。在特定的条件下,壳聚糖能发生水解、烷基化、酰基化、羧甲基化、磺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缩合和络合等化学反应,可生成各种具有不同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从而扩大了壳聚糖的应用围。本文就壳聚糖的特性和应用进行阐述,为其研究和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1.特性 1.1抗菌性。壳聚糖是唯一一种天然的弱碱性多糖在弱酸溶剂中易于溶解,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氨基(NH2+),这些氨基通过结合负电子来抑制细菌。壳聚糖的抗菌性会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2吸附性。壳聚糖具有很强的吸附功能,特别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如对铜、汞、铅等离子的吸收。壳聚糖的吸附活性可以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当然还可以吸附胆固醇、甘油三酯、胆酸、油脂[1]等。 1.3保湿性。壳聚糖衍生物分子中有许多活泼的亲水极性基团如-OH、-COOH及-NH2,这些基团可以使其显示出保湿性。对于羧基化壳聚糖,其羟基的含量远大于其他衍生物,且羧基的亲水性所以能够结合更多的水分。因此羧基化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性也就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壳聚糖衍生物。 1.4成膜性。壳聚糖是线性高分子聚合物,理化性能稳定,可生物降解,粘合性好,成纤成膜性能优良。吴国杰[2]等人研究了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探讨了壳聚糖溶液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 1.5调节作用。壳聚糖可激活体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使其能分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并杀死癌细胞。还能调

浅谈壳聚糖的发展概况

浅谈壳聚糖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制备;壳聚糖应用 引语: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质、制备以及着重介绍了壳聚糖在水处理、分析化学、纺织工业、膜材料、液晶材料、医学材料方面的应用。 1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1] 1.1物理属性 纯甲壳素和纯壳聚糖都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或粉状固体,无味、无臭、无毒性,纯壳聚糖略带珍珠光泽。生物体中甲壳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6~2×106,经提取后甲壳素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5~7×105,由甲壳素制取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则更低,约2×105~5×105。在制造过程中甲壳素与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一般用粘度高低的数值来表示。商品壳聚糖视其用途不同有三种不同的粘度,即高粘度产品为0.7~1Pa·s、中粘度产品为0.25~0.65Pa·s、低粘度产品<0.25Pa·s。制造纤维产品必须采用高粘度的甲壳素或壳聚糖。[2] 1.2化学性质 化学名:β-(1→4)-2-氨基-2-脱氧-D- 葡萄糖 分子式:(C6H11NO4)N

壳聚糖制备

甲壳素的化学名称为(1,4)222乙酰胺基222脱 氧2β2D葡萄糖。当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基反应转变为壳聚糖时,由于游离胺基的产生,应用性大为增加。壳聚糖分子链上的胺基和羟基都是很好的配位基团,使其具有很多纤维素不具有的用途,它既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螯合剂,可与重金属离子如Hg2+、Cu2+、Ag+形成稳定的螯合物,用于提取回 收金属和从污水中去除有害的重金属离子[1,2] ,又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型絮凝剂,能使水中的悬浮 物凝聚而沉降,用于污水的净化处理[3] 。表征壳聚糖性能的主要参数有:脱乙酰度和分子量,它们都受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控制。因此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是基础性研究工作,虽然已有一些论文报道了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的研究结果[4] ,但尚不系统完全。另外由于壳聚糖的缩醛键结构,在H+ 的攻击下很容易水解,随着存贮时间的增长, 壳聚糖溶液的粘度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给应用带来影响。因此,对壳聚糖溶液存贮期间粘度变化的研究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1 实验部分 111 试剂及原料 所用试剂都是分析纯。甲壳素由青岛某生化公司提供。112 测定方法 脱乙酰度测定采用线性电位滴定法[5] ,溶液 粘度测定采用NDJ24型旋转粘度计测定 [6] 。 113 壳聚糖的制备 将甲壳素与氢氧化钠溶液在三口烧瓶中混合搅拌,在一定温度下回流一定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产物即为壳聚糖。114 壳聚糖的水解延缓将壳聚糖分别溶于醋酸水溶液,醋酸2乙醇水溶液,醋酸2甲醇水溶液,醋酸2丙酮水溶液,醋酸2丙酮2甲醇水溶液,常温下测定放置不同时间的上述各溶液的粘度。 2 结果和讨论 211 正交实验法确定反应条件 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需在浓碱介质中进行,加温可有效地加速乙酰化反应,提高碱液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也可以提高脱乙酰度。但是随着脱乙酰化反应条件的强化,甲壳素主链的降解也越来越严重,这又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碱液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都是主要影响因素。控制脱乙酰化反应条件,就可获得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目前,常采用高温短时间反应和低温长时 间反应的壳聚糖碱液制备方法。韩怀芬等[7] 研究在100~120℃下反应2~4小时制备壳聚糖,脱乙酰度达89.31%。本实验在低温段80~90℃下反应12~16小时。 本实验首先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 )正交实验,各因素和各水平见表1。实验结果见表2。对每个样品测其脱乙酰度。 表1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壳聚糖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点击数:271 发布时间:2013年2月22日来源: 【摘要】在常规水处理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絮凝剂是铝盐和铁盐,在已处理过的水中残留的铝盐会危害人体健康,残留的铁盐会影响水的色度等;在大多数废水处理中,难以克服污泥产生量.... 在常规水处理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絮凝剂是铝盐和铁盐,在已处理过的水中残留的铝盐会危害人体健康,残留的铁盐会影响水的色度等;在大多数废水处理中,难以克服污泥产生量大、污泥难以处置等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的天然产品来代替铝盐和铁盐絮凝剂,是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选择性好、用量小、安全无毒、可以完全生物降解,故而在众多絮凝剂中备受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性能、用途不同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其中淀粉类、木质素类、壳聚糖类和植物胶类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1、壳聚糖性质 壳聚糖(chitosan)结构式见图1,是一种白色无定型、半透明的片状固体,难溶于水但溶于酸,为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一般而言,甲壳素中的N-乙酰基脱去55%以上就可称之为壳聚糖。甲壳素是动物、昆虫的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存在的数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天然有机化合物。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具有天然、无毒、可降解的性质。壳聚糖的大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羟基、氨基及一些N-乙酰氨基,可在酸性溶液中形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电解质,也可借助氢键或离子键来形成类似网状结构的笼形分子,从而络合去除许多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不仅在纺织、印染、造纸、医药、食品、化工、生物和农业等众多领域具有许多应用价值,而且在水处理方面,可用作吸附剂、絮凝剂、杀菌剂、离子交换剂、膜制剂等。由于其在给水应用和水处理中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美国环保局已批准壳聚糖作为饮用水的净化剂。 2、壳聚糖的制备 2.1、传统工艺制备壳聚糖 传统制备壳聚糖的一般方法是:虾、蟹壳漂洗——脱钙及无机盐——脱蛋白质及脂——脱碱、漂洗——水洗、烘干——甲壳素产品——浓碱处理——水洗、烘干——壳聚糖粗产品——提纯——壳聚糖产品。此法较为繁琐,且生产的壳聚糖产品存在灰分含量高和氨基含量高的缺点。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性质及应用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性质及应用 摘要甲壳素主要存在于海洋中的甲壳类,虾和蟹中,是世界上第二种最重要的天然聚合物。甲壳素在碱性的固态中,利用选定好的应用方法进行表征和化学改性来评鉴多糖是比较难的。P.Austin,S.Tokura和S.Hirano,他们在甲壳素应用方面贡献很突出,尤其是在纤维形态方面。壳聚糖是甲壳素最重要的衍生物,下面我们对壳聚糖在表征方法和使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壳聚糖可溶于酸性的水溶液中,应用于许多领域(食品,化妆品,生物医学和药学)。我们简要的描述一下,在某些领域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已经被初步提出,但在工业方面却尚未开发。近几年的论文都着重评论了高附加值的材料在医药和化妆品上的应用。 关键词甲壳素结构壳聚糖结构壳聚糖衍生物生物材料壳聚糖基材料化妆品 1 引言 甲壳素,其化学名称(β-(1-4)-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多糖,其在1884年首次被发现(图1)。这种聚合物是由大量的活性有机体合成,并且在世界上每年的产量都很大的,它的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甲壳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于节肢动物的外壳中或真菌和酵母的细胞壁中,并以有序的微纤维晶体形式出现。它也存在一些低等的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同时许多功能上还需要强化。

图1 (a)甲壳素的化学结构,化学式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b)是壳聚糖,化学式是D-氨基葡萄糖,(c)是部分乙酰化的壳聚糖,其特征是在于,它的DA共聚物的平均乙酰化程度。 尽管甲壳素的存在范围广泛,但到目前为止甲壳素最主要的商业来源是虾和蟹的外壳。在工业加工方面,甲壳素是从甲壳类动物中提取出来的,经酸处理溶解于碳酸钙中,再经碱萃取溶解,从而得到蛋白质。此外,脱色工序往往是去除残留的颜料,而得到无色的产品。由于原料的超微结构存在差异,所以,这些处理方式必须适合于每种甲壳素的来源。(甲壳素的提取和预处理不在这篇论文的描述)。对于进一步利用时,所产生的剩余的蛋白质和剩余的色素,可能会导致问题,因此人们在纯度和颜色方面对甲壳素进行分级,特别是生物医药产品。在应用方面甲壳素在碱性条件下脱乙酰基,获得壳聚糖,它是最重要的甲壳素衍生物。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介绍在当今技术的水平上认识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形态,并且提出在溶液或固态中表征的最佳方法。过去十年的发展以及甲壳素的扩大利用,在化学改性方法上给予研究。 2 甲壳素 2.1 甲壳素在固态中的结构 根据甲壳素的来源,甲壳素以两种结晶多型异构体的形式出现,即α形式和β形式[1,2],它们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固相核磁共振光谱和X射线衍射加以区分。经过详细的分析,人们也发现第三种异构体γ-甲壳素[1,3],它只是α-甲壳素的另一种形式[4]。α-甲壳素是最为丰富,它存在于真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中、磷虾,龙虾和螃蟹肌腱和壳中、虾壳中、以及昆虫的表皮中。它也分布或存在于各种海洋生物中。在这方面,例如圆锥形钉螺[5]、脊椎前部的耳石[6~8]、海藻喷射出的丝状物[9]等。自从证明了α-甲壳素的特殊结构,与具有丰富甲壳素的节肢动物相比,其中一些结构呈现出非常高的结晶度连有较高的纯度[10]。除了天然的甲壳素以外,α-甲壳素的体系由溶液中析出的晶体[11~12]、体外生物合成[13~14]或酶促聚合[15]这三个方面形成的。 β-甲壳素较罕见,其分布在乌贼的顶骨内[1,3]和管状虫的交联蛋白质中,通过蠕虫蠕动而合成[16~17]。它也存在于北美豹蝶的刚毛中[18]以及在海藻或原生动物的兜

壳聚糖的功用详解

壳聚糖的功用详解,每位卫康家人必备的资料 壳聚糖的应用 1、食道癌——壳聚糖兑水,虫草兑水喷。每小时交替使用。 2、降压——壳聚糖每天6粒。 3、拉肚子——孩子1粒壳聚糖抖在饭里。 4、孩子长的过快——肌肉裂断,加壳聚糖。 5、癌症——每天50粒,可以活命。 6、身上所有包块——均需壳聚糖。 7、肾衰竭——壳聚糖加虫草。 8、减肥——壳聚糖加银兰。 9、肠胃不好,便秘——壳聚糖。 10、白癜风——壳聚糖,虫草,金苓,五个月。 11、糖尿病——壳聚糖加虫草。 12、脑血栓——壳聚糖,银兰,虫草。 壳聚糖溶液的作用 2粒壳聚糖+纯净水35毫升+白醋2毫升——壳聚糖啫喱水 一、浓度:加200毫升纯净水 1、去角质,每天2-3次 2、足,手上的白癣 3、伤口愈合,淡化瘢痕 4、喂鱼5-10毫升 二、浓度:1000毫升

1、皮肤过敏 2、黑斑,汗斑,湿疹,皮炎 3、香港脚,富贵手 4、代替洗发精 三、浓度:2000毫升 1、面疮,颜面白癣 2、荨麻疹 3、基础化妆 4、男士剃须后使用 壳聚糖的妙用 1、外伤:有外伤、烧伤烫伤、溃疡时可以将产品直接敷于伤口处,有止血止疼、止痒、杀菌、消炎之功效,且愈后不留疤痕。 2、治带状疱疹:用白醋把产品调成稠糊状,涂抹于患处,3-7天可痊愈。 3、治褥疮:将伤处清理消毒后,把产品直接敷于患处,1-3天可结痂愈合。 4、治口腔、食道溃疡:将产品直接倒入口中含放2-3次/日,1-2天可痊愈。 5、治红斑狼疮:内服:每日3次,每次4-6粒;外涂:把产品用白醋调匀,涂抹于患处,一个疗程可痊愈。 6、治面瘫:每天3次,每次3-4粒,2-7天(麻痹的面部神经修复)痊愈。 7、治便秘:早晚服2-4粒/次,饭前服用,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效果明显。对肠胃炎和痔疮有奇效!8、治脚气:将产品直接敷于患处,2-3天痊愈不复发。用白醋调和以后,涂抹于手脚表面可预防、治疗脚气、手脚发痒、脱皮。 9、治疗湿疹:用白醋把产品调匀,涂于患处2-4天可痊愈。此法对治疗男女阴部瘙痒、阴湿、湿疹有奇效!2-3次可痊愈。 10、减肥:早晚服用,每次6-10粒,饭前服用,配合晚餐少吃主食效果显著。

甲壳素和壳聚糖

备注第7章甲壳素和壳聚糖 7.1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性能 7.2 甲壳素的存在状态与提取方法 7.3 甲壳素与壳聚糖的改性 7.4 甲壳素与壳聚糖及其改性产物的应用 掌握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基本结构和反应性能 了解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改性和应用 7.1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结构、性能 7.1.1甲壳素的发现与命名 1、1811年 H.Braconnot 温热的稀碱溶液反复处理蘑菇,提取甲壳素, 命名Fungine,真菌纤维素。 2、1823年 A.Odier 甲壳类昆虫翅鞘中分离,命名Chitin 3、 4、1878年 G.Ledderhose 从Chitin水解反应液中检出氨基葡萄糖和乙 酸 5、1894年 E.Gilson 进一步证明Chitin中含有氨基葡萄糖,后来研究

盐酸、硫酸、磷酸和无水甲酸,但同时主链发生降解。 二、结构特征 研究证实,甲壳素与其他多糖一样,其分子链也是螺旋形,XRD照片给出的螺距为0.515nm,一个螺旋平面由6个糖残基组成。 测定方法:红外、核磁共振 三、壳聚糖的主要特性 1. 不能完全溶解于水和碱溶液中,但可溶于稀酸(pH<6),游离氨基质子化促进溶解。溶于稀酸呈黏稠状,在稀酸中壳聚糖的β-1,4糖苷键会慢慢水解,生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 2. 壳聚糖在溶液中是带正电荷多聚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3. 壳聚糖的溶解性与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黏度有关,脱乙酰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越易溶于水. 4. 壳聚糖具有很好的吸附性、成膜性、通透性、成纤性、吸湿性和保湿性 N-脱乙酰度和黏度(平均分子量)是壳聚糖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 脱乙酰度 (1)脱乙酰度(D.D.)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它在稀酸中的溶解能力、黏

壳聚糖开发应用现状(1)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技术 课程论文 题目壳聚糖开发应用现状 壳聚糖开发应用现状 摘要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由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生理活性和功能保健作用。在食品,医药方面显示出非常诱人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它的特性,简单的化学法制作,并着重介绍壳聚糖在食品,药物制剂,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壳聚糖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脱乙酰甲壳质药物制剂生物技术 前言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质.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后的产物。壳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如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无污染等。壳聚糖分子中的活性侧基为氨基。可酸化成盐。导入羧基官能团,取代合成侧链铵盐、混合醚、聚氧乙烯醚等等,制备具有水溶性、醇溶性、有机溶剂溶解性、表面活性以及纤维性等各种衍生物。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 1、壳聚糖的特性 壳聚糖是由大部分D-氨基葡萄糖和少量的N-乙酰-D-氨基葡萄糖组成,以β(1,4)糖苷健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其结构类似于纤维素。 壳聚糖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是天然多糖中推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多糖,因而具有一系列特殊功能性质。壳聚糖有αβγ三种构象,其分子键是以螺旋形式存在,α-型研究较多,因为这种构象的壳聚糖存在最多也最易制得。β-型则关注的相对较少,然而这种构象的特征是具有很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并且被确定在不同的调节反应中会显示出比a-型更高的反应能够活性和对溶剂的更高的亲和力。在壳聚糖结构中存在四种类型的糖苷键,但由于C2-氨基或乙酰氢基的存在而使得糖苷键都较难水解。壳聚糖分子中含有羟基,乙酰氢基和氨基,决定了壳聚糖可进行多功能基化学反应。 2、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这里介绍一下化学法生产工艺[1] 2.1、主要原料主要原料有虾蟹壳、4 %~6 %的工业盐酸、10 %和40 %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工业级)、去离子水、水。 2.2、生产工艺要点 1)将剔除肉质的虾蟹壳加水煮沸抽提得到净甲壳; 2)将净甲壳加入4 %~6 %盐酸浸泡除去钙盐等 3)将除盐后的甲壳质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0 %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脱除蛋白质,得到粗品甲壳素。 4)将粗品甲壳素先用1 %高锰酸钾脱色漂白,再用2 %亚硫酸氢钠溶液还原,并洗净沥干,即得到不溶性甲壳素; 5)将不溶性甲壳素加于脱乙酰基反应釜内,用40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百分比)在80~100℃下进行脱乙酰基反应。反应终结后经洗净、脱水、烘干得可溶性壳聚糖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