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音乐播放器地历史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音乐播放器地历史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音乐播放器地历史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音乐播放器地历史

实用文档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节节高“声”

音乐播放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它的诞生让动听的声音有

了存储的载体,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分享。从留声机、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到CD机、MP3 再到手机音乐播放器,音乐播放器的发展史就

像一部中国百年民生的图片展,我们针对它们的发展演变做简单的回顾与探讨,从中体会和感悟中国民生百年来的变迁。

一、音乐播放器的发展历程

1、留声机

1877年12月,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

消息,立刻轰动了全世界。外界舆论马上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留声机也成为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左右,留声机进入中国,但始终是一件较为罕见的高档商品,,只有极少数富裕家庭才有可能买得起留声机。除了经

济条件允许,还得有品味,懂得享受,两样条件都具备的人家很少,留声机不可能在社会上普及。

早期的留声机靠发条为动力,椅子面大小的机座上放上唱片,唱针与唱片金属膜面上的声纹接触,震动频率传到喇叭里放大发出声音。这种老式的留声机,又称唱机,《英雄虎胆》中王晓棠扮演的女特务

就常听这种玩艺儿,王家卫在《花样年华》中更是用留声机营造出一种奇妙浪漫的情调,引起人们的回忆,那里面反复出现的留声机镜头,

不仅留声,而且传情。年代,那时候随着70 上世纪留声机的动力改用电技术条件的改进,人们称它为机,声音也由扬声器放送,其电唱机,属于留声机的升级换代版,原理是一样的。留声机唱片最初由又黑又硬的胶木制成,圆型,碟子大小,内容多为戏不少名家的唱尤其是戏曲,曲和歌曲,留腔唱段都是通过老唱片保留下来的。声机留下了一代艺术大师们优美动听的声音,也算是为传承文化、弘扬国粹立下过功劳。可时间的流逝总会让一些事物成为记忆,电唱机、留声机被卡带式录音机取代,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视钱。新中国建立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这都使得大量外国先进产品进入国内,而国内的电子产业也在WTO展,加入了复读机等播放器材应有尽有,连MP3CD茁壮的成长,如今,音响电视、电脑、

实用文档

录音机都很少有人再用了,留声机更是连物带词一起消失了,成了古董,成了文物。可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那样的深远,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2、收音机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1906年

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试验无线电传播声音成功,奠定广播的技术基础。第一台收音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已经无据可考,具体是谁发明的,也有争论。不过,矿石收音机肯定是第一种类型的收音机。1906年,真空管被发明,极大的促进了收音机的

KDKA年,第一家商业电台发展。1920 在美国成立。年,恐60要了解收音机在中国的怕我们还要追溯到矿石收音机和电子管收音机的时代,那是在我国解放前年建1949最为主流的媒体播放器。从国之后,由于国家大力扶持,生产状况普遍好转,仅上海市就新增电讯器人。职工增至2032材制造企业558家,年,收音机产量增长了从1952~1955年,南京无线电厂开发出了第一台国产化的真空管收音机,带动了倍。195310年开发出立体声收音机。随着芯1954Kardon 中国的电子工业发展。 Harman 于片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收音机已经

完全变了样子,也引入了方便的数控技术。虽然近些年数字广播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广播最基础的形态没有变,现代广播依然是以

无线电方式传播的。晶体管收音机时代像电子管要预热一样,电子

管收音机只是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更精

月开始的,宏音无线电器材厂由工31958年彩的还在后面。收音机的辉煌是从家工厂以及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程师张元震领导的试制小

组与天和电化厂等9所共同协作,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该机为旅行式广播收音机,多只晶体管,所有50全机采用7

年国庆节种零件均为超小型。1959上海无线电器材厂首次批量前夕,型晶体管收1——1ST2300生产台音机,应用浸渍法印制电路,表面

从工艺上保证线路涂以环氧树脂,首次实现了国产晶体管收音绝缘。实用文档

机商品化。同年,该厂还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汽车收音机,于

9月27日装置在凤凰牌轿车内。1961年,在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

比中,评选出7种质量最好的收音机,其中上海无线电三厂生产的美多牌663—2—6型六灯交流收音机名列榜首。该机装有高低音控制网

络,音质优美,附有新型电眼指示管,采用双套旋钮,外形美观。1962年初,上海无线电四厂试制成功4261型收音电唱两用机,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颇受消费者欢迎,还少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60年代,晶体管收音机取得很大发展。1962年10月,上海无线电三厂率先制成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美多牌28A型便携式八管中短波

段晶体管收音机,并建成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该机采用超外差式线路,中短波用磁性天线,机内有特制高灵敏度扬声器,声音宏亮动听。继后,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了4B3型六管晶体管收音机,

音体管收为国内最小型晶该机机,可置于衬衫口袋中,深受消年晶体管收音机1967费者欢迎。产量过百万。随着硅晶技术的发月,群益电讯厂设51967年展,67计开发了国内第一台硅晶体管奠定了硅晶5型晶体管收音机,—体管在收音机上应用的基础。该发音机能够迅速时期晶体管收展,主要是国家对晶体管收音机生产实行定期免税

和对装配晶体年止,管收音机用的小型元件及半导体器件实行免税一年的经济政策。到1969 万台。仅上海累计生产晶体管收音机173型十二管四波段交流二级台式T2411975年,上海一〇一厂开发成功海燕牌收音机,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该机在全国第七、八届收音机评比中,连续获年,为上海广播电视制造业首获国家质量银质奖。该机质量稳1981得一等奖。输出功率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定可靠,7300小时。英寸扬声器各一只,配以6英寸和64英寸×城乡、边疆地区均适用。机内装有年累1975~1984大型木壳,外形布局合理,富有时代感,声音宏亮,音质优美。 28.61万台。一段时间内凭票供应,十分畅销。计生产收音机完全称得上是一项应用革命,它完完全全的改变了普通老百姓

的生活,直到今天,你还能看到手持收音机晨练的老头,大部分人开车时,也家庭拥有99%有听广播的习惯。在很多手机中,也集成了收音机功能。在美国,台。在中国,收音机也远远比电视机更早进入普通家庭,2收音机,人均拥有现在谁家都有收音机。虽然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极大的冲击了广播,但由于收

实用文档

音机便于携带,价格也便宜,因此依然保持了庞大的拥有量。收音机的便利性也是电视无法取代的,在汶川地震这种大国难的时候,空投的大量收音机,也帮助灾民及时的稳定了信心。

乡村大喇叭可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音频技术应用吧,曾经遍布城市和

乡村,以前工厂里也有,那会的最大的功能就是传播一些很红色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大喇叭从城市退出了。在农村也不多见了。但人们发现,大喇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它的广播成本很低,而且操作也很简单,也容易维护,很多时候比粘贴公告更有效率。现在在农村,大喇叭被赋予了一些新的作用,比方说广播一些农业技术知识、广播天气预报、提醒农民做好防灾、何时打药、何时治虫等等。这样一来,大喇叭就很贴近农民的生活了。大家对大喇叭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接受。大喇叭并不是先进的东西,但它影响了红色中国的几亿人,在不同的时期,它有着不同的职能,从它的应用面,影响的人数来说,它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发明与应用。

3、录音机

1898年,丹麦的V.波尔森发明了钢丝录音机,从此,以硬磁性材料为

载体,利用磁性材料的剩磁特性将声音信号记录在载体,具有重放、录音功能的磁带录音机开始在家庭普及。

进入80年代之后,一种叫录音机的产品逐渐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那个“燕舞”的广告,在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收、录、放的一体机始终占据着我们大多数人的耳朵。卡带承载着那段岁月的流行元素。那时候分双卡和单卡录音机,双卡录音机可以直接对录,单卡录音机之后也有了这一功能。那个时候大多数录音机已经集成了收音机的功能。像燕舞的,三洋的双卡录音机,在当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