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心理治疗简述

家庭心理治疗简述

家庭心理治疗简述
家庭心理治疗简述

家庭心理治疗简述

蔡鹏璋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

摘要: 家庭心理治疗是一种将家庭作为治疗对象进行的心理治疗, 它通过建立良好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家庭心理治疗的起源、发展、相关理论以及应用技术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心理治疗模式应用技术问题

1、前言

家庭研究是西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中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个体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但有遗传或父母养育方式不当的原因;来自家庭其特定的相对稳定的情感和交往模式也是原因之一:个体的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问题,都是为适应家庭整体的这种情感和交往模式而自然形成并保持的。因此,要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治疗个体心理、情绪等问题,有时必须对来访者家庭的整体交往或情感模式加以干预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治疗形式--家庭心理治疗。通过治疗师根据来访者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采取定期家庭会谈的方式,进行心理协调,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促进家庭做出某些适应性的改变,达到治疗目的。家庭治疗自从兴起之后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咨询与治疗师开始运用家庭治疗理论解决心理咨询来访者的问题。

2、家庭心理治疗的起源及发展

最早以家庭作为治疗对象的是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家阿德勒( Alfred Adler) , 他于20 世纪30年代在伦敦对患精神疾病的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座谈及心理教育。精神分析家阿克曼( Nathan Ackerman) 认为异常的人来自于异常的家庭, 与其说病人需要帮助不如说整个家庭需要帮助, 进而提倡治疗师把治疗重点从病人的个体立场推展到家庭整体, 成为家庭治疗最早的倡导者和比较正规的家庭治疗的代表。家庭治疗领域早期的临床研究主要以严重的精神疾病即精神分裂症的家庭为研究对象。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 家庭研究者与家庭治疗师逐渐将家庭治疗的对象扩展到包括神经官能症、行为问题的家庭, 使家庭治疗得到发展。1962 年, 家庭治疗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的正式承认, 家庭进程( Family Process) 创刊, 成为家庭治疗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到70-80年代, 在欧美各地分别成立了许多家庭治疗中心及诊所, 除大力推广家庭治疗外, 也从事理论研究。需要强调的是,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各种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是家庭治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焦点。我国不少精神科医师早就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家庭对患者的影响, 1988年以前, 国内心理治疗专业杂志上就刊登过有关家庭治疗的文章, 但大都比较零散, 数量也很少。现在当提及家庭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不能不谈谈在心理治疗学术界人所共知的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1988年10月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来自中国各地的146名精神科医师及心理工作者成为讲习班的首批学员,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之一西德教授Helm Stierlin 及Flitz Simon 医师向学员讲授了有关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巧, 标志着发源于西方的家庭治疗第一次被正式传入中国。此后, 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又在青岛、杭州、上海等地举办了数届, 其中部分学员坚持参加了每届培训, 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熏陶和培训, 而且在培训期间他们中的一部分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积极开展家庭治疗的实践工作, 将在培训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逐渐成长为我国首批比较成熟的专业家庭治疗师。在过去的十余年间, 由于有关专业人员的推动和实践, 家庭治疗有了相当的发展, 不仅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瞩目, 并且逐步被人们接受认可。严格来讲, 家庭治疗不是一种治疗体系, 因为从

事家庭治疗的专业工作者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系统论的影响和指导下, 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家庭研究越来越多地从联系的角度考察个体乃至整个家庭的问题, 将个体或一对交往关系放在更大范围的家庭关系背景下考察。在个体心理、婚姻或家庭咨询和治疗实践及研究领域, 逐渐出现了一些小型的理论模式, 为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提供了的理论基础, 使其在评估内容和手段、咨询或治疗重点、方法等方面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3、家庭心理治疗的模式

有关家庭心理治疗的学派纷陈,理论和术语各异,治疗模式也有差别。然而所有这些学派又都有共同之点,那就是把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并采取积极干预的策略,一方面力图打破原有的僵局;一方面重建健康的交流和行为模式。

3.1结构性家庭治疗

此理论认为,家庭有其内在的组织或结构。家庭结构通过其子系统之内和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稳定的维持和调节。这些子系统之间则是有界限来区分的。因此,在结构性家庭治疗中有三个关键性的概念,即结构、子系统和界限。

结构。家庭有机体或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内的相互作用模式、规则及权威的分配。此结构是一组隐形的功能需求或规则,整合家庭成员彼此互动的方式。此模式可以预测行为的反复出现的系列,可以涉及两名或更多的家庭成员。同时家庭结构也包含着使家庭成员学会互相适应的内部规则,当家庭面临新的问题但却未能产生相应的必要的内部规则时,就会出现家庭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家庭结构也即在家庭内进行权威分配,从而形成一个等级组织。

子系统。结构性家庭的第二个关键性的观念是将家庭本身又进一步形成由成员构成的子系统,这些成员结合在一起实现多种功能。子系统可以是明显的群集,如“父母”或“孩子”,也可以形成潜在的联盟,如父亲和子女形成联盟而排除母亲等。

界限。结构性家庭治疗的最后一个观念是家庭成员、子系统以及整个家庭都有人际界线分开,家庭各成员和各次系统是由边界区隔开的。边界掌控着家庭成员彼此间接触的性质和频率。在功能良好的家庭中,某些子系统的界限是十分清晰的,但仍具有充分的可变性,以便让适当的输出进入其他子系统。如婚姻的界限使丈夫和妻子能有时间离开孩子相处,但仍可有效地实现父母的功能。但另一方面,界限可以是过分的僵硬或过度模糊。这种情况下的边界使得其他人可以任意的入侵,这将导致纠结状况。其特征是家庭成员过度关切和卷入彼此的生活,虽然支持性很高,但也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即牺牲彼此的独立性。结构性家庭治疗注重家庭的组织、关系、角色与权力的执行等结构上。此治疗方式就是使用各式各样的具体方法,来纠正家庭结构上的问题,促进家庭功能。家庭结构的某些方面被认为具有普遍地重要性。例如,应创造一个适当地权能的等级系统,其中父母作为一个凝聚性的管理子系统,处在权威性的位置上,而不是与孩子平起平坐。家庭结构的其他一些方面,则可因家庭而异,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3.2系统家庭治疗

系统家庭治疗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技术,是家庭治疗的流派之一。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入德国,后又由德国人于1988年传入中国。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引进家庭治疗中,把一个家庭看作一个系统,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子系统。家庭系统中成员的互动方式构成的家庭模式与规则是患者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的重点就在于围绕症状找出家庭规则中的问题系统,加以治疗,从而促成症状的消失。家庭规则指的是一个家庭固有的互动方式和行为规则,是一种把家庭成员联结在一起的共识。具体表现为一个家庭中谁与谁亲近,谁与谁联盟或冲突,大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流等。其治疗的特点就是心理治疗师处理临床问题的工作对象不是个体,而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系统——家庭。它通过会谈和行为作业,对以家庭为单位的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的心理治疗技术。

3.3行为家庭治疗

所谓行为治疗,就是要“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随着家庭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行为治疗的理论模式开始从斯金纳等人的S —R—C(刺激—反应—结果)公式,转向强调在高度相互依赖的强化及惩罚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此行为理论的提出,极大地影响了家庭治疗。行为理论认为,通过改变父母对儿童的反应方式,改变儿童的行为,如父母管理训练就是家庭行为治疗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家庭治疗又加入了认识的观点,强调家庭的归因、态度、期望和情绪等。行为家庭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家庭成员间的行为表现上,建立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与进度,充分运用学习的原则,给予适当地嘉赏惩罚,促进家庭行为的改善。它强调父母的再学习,包括单纯的父母技能训练和父母心理问题的行为治疗,也包括强调相互作用和关系性后果的功能性家庭治疗。

3.4策略性家庭治疗

策略治疗一词是海莱创造的,强调一种有计划地、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地变化。之所以叫策略,是因为这一派的人与其他认为个体症状是源于整个家庭系统的功能运作不良而引起的完全不同,他们认为问题就是真实的问题,必须由治疗师提出一套策略来加以解决。它的治疗特点,就是对家庭问题的本质有动态性的了解,并建立一套有程序的治疗策略,着手更改认知上的基本问题,以求有层次地改变家庭问题。所以治疗师只要用他的指导者权威的姿态下达指令,要求家庭执行新的互动关系,问题就会改变。显然,在这里,治疗师是掌控全局的,并对家庭的改变负有全部的责任。此流派认为只要改变现在不良的沟通方式,就会解决问题,解决了现在,也就是解决了过去,所以他们不重视了解过去。他们认为因为现在的问题是系统功能不良的一种隐喻。所以治疗师的任务就是针对当事人的人际情况订出明确的目标,设计出一整套干预措施,并仔细地针对问题安排具体的治疗策略。他们把治疗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社会阶段。目标在于让家庭感到轻松,治疗师试着与所有涉及的家庭成员建立起融洽的关系。第二,问题阶段。目标在于探讨家庭寻求帮助的原因。治疗师会询问每个成员对问题的感觉和看法。第三,家庭互动阶段,指在治疗师在场的情况下,家庭成员讨论他们之间的问题,此时,治疗师会特别注意行为的发生过程,如权利斗争、层级机构、沟通模式,以及家庭中小团体的形成过程。目标在于确认那些可能可供在未来的治疗中使用的策略。第四,目标设定阶段,指治疗师与家庭共同确认问题的特性,通常会拟订出一份合同,内容包括治疗的目标和一步一步的治疗方式,这能使家庭成员持续评估自己在达成这些目标上的进展情况如何。

4、家庭心理治疗的技术

4.1家庭团体箱庭

团体箱庭疗法能影响团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团体中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对团体和个人产生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也已得到验证。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团体形式,因而团体箱庭用于家庭心理治疗也是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首先,团体箱庭的制作工具——沙箱,对有问题的家庭正好提供了形成界限的机会,同时也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家庭成员在这样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可以学习以新的方法促成新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彼此的沟通。其次,治疗师通过对家庭成员选择的玩具和摆放的位置,以及彼此之间的协作和排斥,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家庭的动力关系,有利于提供咨询师介入的机会,为破坏性动力关系的重建和健康的家庭关系的调试提供依据。第三,由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导致家庭问题产生的无意识内容,通过制作过程和玩具的象征意义以有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直观地表达出家庭的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方式。第四,箱庭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来访者自愈的过程,来访者可以从自己那里获得修复和治愈的能量。第五,在箱庭分享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创作,其它成员可以提出正面的意见。这为家庭成员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彼此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最后,通过家庭制作箱庭的过程,家庭成员可以将自己的能量与家庭生活相结合,从而改变家庭的动力方向,治疗师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观察到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特性并反馈给家庭成员。

4.2家庭系统排列

家庭系统排列是一套程序,将系统众人的关系状况,或是用人,或是用纸张或小物件呈现出来,进而找出使系统不平衡的根源,尝试做出解决。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首先由海灵格使用的方法,到90年代,已成为家庭心理治疗界中最多最新谈及的家庭心理治疗技巧。家庭系统排列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当事人解决负面情绪、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上瘾及自伤行为和躯体疾病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原生家族里发生过变乱、动荡、灾难引起的深层心理困扰的个案。通过家庭系统排列, 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家庭生活、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发展、两性关系、亲子教育、重大抉择、事业经营、组织整合、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灵性成长等重大人生课题。

4.3心理剧

心理剧是一种可以使来访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来访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中,来访者可以扮演自己家中的一位成员、一个老相识、一个陌生人或者治疗专家。剧情可以是一般的内容(离婚、母子冲突、家庭纠纷等),也可以是与来访者的实际情况相近似的内容。有的青少年与家人的关系处理不好,经常有冲突,并对家庭成员持有偏见,根据这种情况,让他们一家人一起表演心理剧,设计一些情节,让青少年把自己的问题表现出来,随之给以指导,敌对情绪往往会通过表演缓和下来。心理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心理剧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家庭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剧是为完成心理治疗、个体发展而设计的咨询技术,也是格式塔疗法、团体咨询等疗法的前身。

5、家庭心理治疗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5.1 家庭心理治疗强调家庭系统治疗,而不是个体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是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尽管心理咨询与治疗强调私密性与一对一的咨询关系,但是在家庭心理治疗之中, 将整个家庭系统纳入到心理治疗过程之中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一定要把这一观点对来访者反复强调,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家庭心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2 结合中国家庭文化特点, 从来访者的家庭实际出发,切忌生搬硬套由于家庭心理治疗理论是从西方引进的,会带有西方文化的特点和烙印,咨询师在使用时也会带有生搬硬套的痕迹。因此,同其他的心理理论一样,我们在运用时,要考虑中国的文化,将其与中国国情尤其是来访者的家庭情况结合,这样才能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治疗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曲燕,衣焕辉.家庭心理治疗简介[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4,6,10

[2]于春红,郑洁欢.家庭心理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

[3]郑满利.家庭心理治疗理论研究综述[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12

[4]苗青,贾林祥.家庭心理治疗:一种科学的治疗理念[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8

[5]李颜苗,梁羽中.中西方不同的家庭文化观与家庭心理治疗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12,28

[6]朱臻雯.结构式家庭心理治疗[J] .大众心理学.2002 , (11) :46 – 47

[7]卢勤.系统家庭心理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4,(2):14-5

心理咨询之家庭治疗法

心理咨询之家庭治疗法 家庭治病与其说是一种治法不如说一种治疗取向,目前,对于家庭治疗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关于家庭治疗的原则和程序也没有定论。 总体上说,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家庭治疗的一个前提是,家庭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结构、气氛塑造着儿童的态度、信念、价值观、自我感和相应的行为。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对其成员的适应不良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也有改变作用。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特殊的规律,如家庭有一定的结构,它抵制强烈的变化,当这个系统变化了,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也倾向于发生变化;家庭内部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系统的平衡十分重要;家庭有其统辖成员的规则等等。 家庭成员生活在家庭中,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家庭成员适应着家庭的系统及其紧张,并可为这个系统制造紧张。这个系统的变化影响其成员的行为和对自己的看法。 家庭治疗主要方面之一是改变家长,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认识自己面对的孩子问题的复杂性。 治疗者在介入儿童家庭时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 (1)要避免陷入家庭分歧的某一端,对于家庭问题保持中立。 (2)充分估计问题的复杂性。 (3)在对家庭问题敏感的同时,要灵活、主动。 (4)善于与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合作。 (5)对家庭变化的能力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 (6)认识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疏通他们之间的关系。 (7)为新行为和新的交流方式提供样板。 学校心理学家介入家庭治疗应当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只有当学生的学校问题确定与家庭有关时才可这样干预。在下列情况下,应避免家庭治疗: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 C.有幻觉的人 D.正常的人 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10.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护理人员 C.病人的领导 D.病人的亲戚 E.医院管理人员 11.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认为,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治疗因素是 A.医生通情达理 B.病人有强烈的求助要求 C.明确的治疗目标 D.医患关系 E.集中的治疗时间 12.选择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B.主观臆断 C.以偏概全 D.过度引申 E.夸大 13.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用于其他情况,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选择性概括 B.缩小 C.主观臆断 D.过度引申 E.以偏概全

心理治疗的原则

心理治疗的原则: 1. 接受性原则:对所有求治的心理“病人”,不论心里疾患的轻重‘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初诊再珍都一视同仁,诚心接待,耐心倾听,热心疏导,全心诊治。在完成患者的病史收集、必要地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并明确论断后,即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施治者应持理解、关心态度,认真听取病人叙述,以了解病情经过,听取病人的意见、想法或心理感受。如果施治者不认真倾听,表现得不耐烦,武断的打断病人的谈话,轻率地解释或持怀疑态度,就会造成求治者对施治者的不信任,必然导致治疗失败。同时接受性治疗具有“宣泄疗法”的功效。 2. 支持性原则:在充分了解求治者心理疾患的来龙去脉和对其心理病因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施治者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交流,予以求治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其建立起治愈的信心。在使用支持疗法时应注意:支持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信口胡言;支持时的语调要坚定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充分发挥预言的情感交流和情绪感染作用,使求治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 3. 保证性原则: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心治疗,以解释求治者的心理症结及痛苦,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日臻成熟。 上述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但接受性原则必须放在首位。治疗过程中心理气氛要融洽,务必让求治者把话讲清,一次不行可进行多次,应要求病人高度合作,并注意保密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取得求治者的高度信任。同时还应注意心理治疗的主观

能动性原则。因为仅仅有施治者的保证,而不注意引导求治者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正确认识、充分调动自我治疗的自我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取得治疗的良好效果的。 心理治疗的目标:有效地心里治疗应达到一下目标: 1. 解除病人症状;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求治者在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帮助其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冲突。 2. 提供心理支持。在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求治者因应付不了或忍受不了危机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疾患或障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对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易感性,提高心里承受力,增加应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能自如的顺应和适应社会。这方面的心理治疗技术有危机干预、应激应付、应激免疫训练等。 3. 重塑人格系统。这一点尤其被内省性心理治疗原则所强调,他认为人类的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是其人格不成熟所致。所以只要重塑人格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求治者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方式。治疗内容包括:帮助求治者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冲突原因,获得内省能力,以了解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治疗方法分两类:一类为指导性的,一类为表达性的。 刘紫薇 2014.4

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点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方法: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放松训练、行为塑造、代币法、满贯疗法、生物反馈法 2、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是: (1)异常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后天所习得的异常行为。 (3)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行为,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所维持的。(4)各个异常行为是分别习得的。 (5)认知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行为的改变。 3、行为治疗的特征 (1)行为治疗更强调来访者当前的问题,而不过分追究其过去的经验。 (2)行为治疗的技术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常都有明确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测量方法。(3)行为治疗以行为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行为为导向,治疗的目的是改变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使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行为治疗的治疗过程 (1)问题行为的分析和评估 (2)治疗目标的确定 (3)治疗关系的建立 (4)治疗计划的选择和实施 (5)治疗效果的保持和巩固 5、行为治疗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放松训练: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有渐进性肌肉放松发、自发训练法、呼吸放松法、冥想放松、引导意向性放松、催眠,生物反馈放松等。不论什么放松技术都要有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姿势、心情平静、肌肉放松等条件。 (2)系统脱敏,幼教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是根据沃尔普提出的交互抑制原理,用松弛对抗紧张。在系统的程序下,在松弛的条件下,按照轻重强度顺序将诱发反应的境遇呈现给来访者,让他逐步适应和习惯这种刺激,已消除敏感状态。从轻而重的,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该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除此之外,也适用于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如口吃、性功能障碍、强迫症等。 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程序:放松训练、建立焦虑(或恐怖)等级表、系统脱敏。(3)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即将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多次重复配对,以减少不良行为。是用引起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来访者在发生反应的同事感到痛苦,从而对不良行为感到厌恶而减少并最终放弃行为。 (4)行为塑造法:又叫操作条件治疗法(operant conditioning therapy),也称强化的方法(reinforcement methods),这一疗法是以“操作条件作用”原理为依据的。一个行为发生后,由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来决定加强或减弱该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如果结果得到的是奖励等正性强化,该行为就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若结果得到的是惩罚等负性强化,则会减弱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大量研究表明,操作条件治疗法对于建立良性行为或消除不适应行为有着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有塑造法、代币法、差别强化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被用来矫正那些明显的适应不良行为,也普遍适用于儿童的行为塑造和人类行为规范的建设。 在介绍具体方法之前,首先要对强化和惩罚的不同类型作一说明,因为那些具体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原理之上的。(一)强化和惩罚的类型(1)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

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https://www.doczj.com/doc/f84867196.html, 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族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她发展出的许多生动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通过下面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去调解家庭关系。 那么,什么是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有什么特点、观念、方法呢?在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来进入一个特别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窥见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起源、特点及迷人之处。 1951年,萨提亚第一次尝试运用后来被称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治疗。一开始,她处理一个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进行六个月后,情况发展良好。可是之后她却接到女孩的母亲的电话,说萨提亚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 萨提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母亲不满的言语背后的恳求意味。她要求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与她见面。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萨提亚时,萨提亚发现她之前与女孩建立的良好关系竟然消失了,女孩又回到六个月前的状态。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对女孩施加了什么魔力呢?! 萨提亚继续为这两母女进行治疗。母亲、女孩、萨提亚之间慢慢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关系。这时萨提亚邀请家庭中的父亲/先生一起参与。结果,当他成为面谈中的一员时,本来建立起来的治疗关系又掉回原来的状态。 啊,这里面是什么缘故,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影响力呢?! 萨提亚了解到她可能已经接近了某个关键的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后来成为她创立新治疗模式的契机。 她询问这个家庭是否还有其他成员。当仅余的这位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儿子/兄弟来到治疗面谈中,并展现他在这家庭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萨提亚更清晰地看到女孩在家里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在家庭里力求生存的痛苦挣扎。

基础医学理论综合指导:心理治疗的八大原则

不论进行何种心理治疗,治疗者均应遵守以下的原则: 1.信任原则 这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患者对医生要有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患者才能不断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并能无保留地吐露个人心理问题的细节,为医生的准确诊断及设计、修正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医生向患者提出的各种治疗要求也能得到遵守和认真执行。另一方面,也要求医生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同情、关心、支持的态度,密切与患者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主要责任在医生方面,这是检验一个心理治疗医生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 2.保密原则 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为保证材料的真实,保证患者得到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为了维护心理治疗本身的声誉及权威性,必须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原则。医生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即使在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时,也应隐去其真实姓名。 3.计划原则 实施某种心理治疗之前,应根据详细收集到的有关患者的具体资料,事先设计治疗程序,包括手段、时间、作业、疗程、目标等,并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准备采取的对策。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4.针对性原则 虽然许多心理治疗的方法适用范围不像某些药物和手术治疗那么严格,但有一定的适应证,特别是行为疗法。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心理治疗及采用何种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医生本人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针对性是取得疗效的必要保证。 5.综合原则 人类疾病是各种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决定对某一疾病采用某一治疗方法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利用其他各种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对高血压、癌症等疾病进行心理或行为治疗,应不排除一定的药物或理疗。此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综合使用,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6.灵活原则 从某种现象上说,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具复杂性。患者的心理活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患者之间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也往往难以预测。所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身变化过程,不放过任何一点新的线索,随时准根据新的需要变更治疗程序。此外,也要注意各种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对治疗过程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等。 7.“中立”原则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要帮助患者自我成长,心理治疗师不是“救世主”,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能替患者作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例如当遇到来访者来询问:“我该与谁结婚?…“我应该离婚吗?”等问题时,要让来访者自己做出决定。 8.回避原则 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交谈是十分深入的。因此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亲人与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

浅析家庭心理治疗

浅析家庭心理治疗 摘要:家庭心理治疗是一种将家庭作为治疗对象进行的心理治疗,它通过建立良好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家庭心理治疗的背景起源、相关理论、治疗模式、进展及其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家庭心理治疗;结构性家庭治疗;系统性家庭治疗;行为家庭治疗;策略性家庭治疗 一、家庭心理治疗产生的背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治疗一直将个体视为主要对象,即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致的态度,与病人建立起一种职业上的私密性关系,通过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调整异常行为模式,以促进病人的人格积极地成长和发展。此时,咨询室既是一个疗伤的地方,也是一个庇护所,使人得以远离纷乱的世界,达到一个最为放松的状态。“家”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最完备的保护网也逐渐被这一新的庇护所所代替。心理治疗已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家庭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上的功能。 而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家庭治疗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是一种把关注的焦点置于人际关系上的心理治疗范式。它认定,个体只有在互动和系统(家庭)中才能被说明、被理解,个体的困扰实际上是关系的困扰,是个体所在的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实施心理干预的对象应当是关系和系统,而不是个体本身。 治疗家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以私密而机密的方式进行的个体治疗所具有的局限性,它过于偏重个体,不能把人放在“系统”(主要是家庭)中去考察,忽略了家庭以及家人间的互动对个体的影响,因此,一些治疗家开始了对个人与家庭关系方面的探索,为后来家庭治疗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社会工作将家庭引入治疗范畴内,给家庭治疗的实现提供了借鉴。[2]而后,随着交往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出现,许多研究者放弃了孤立地考察研究对象的旧的探索方式,转而主张用整体的、相互关联的眼光看待事物。家庭也被看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环节,其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着其他成员的行动,个体的症状也是家庭系统特征的一部分,所以只有通过改变家庭系统的内部规律才能改善症状。 家庭治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70年代时已日渐成熟,成为与个体治疗并行的不可忽视的心理治疗范式。家庭治疗者认识到家庭生活对塑造个人人格的重要性,控制个人生活的力量是来自于外在,来自于家庭,以此为基础的治疗则将努力的方向转向改变家庭结构及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 二、与家庭治疗相关的理论研究 (一)环状模式理论(circumplex model) Olson等人(1983)提出的环状理论模式认为,有关婚姻、家庭动力特征的数十个变量可以归纳为3个维度:家庭凝聚性、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的效果与其凝聚性和适应性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凝聚性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婚姻或家庭功能的发挥。根据家庭凝聚性和适应性的程度,可以将家庭分为16种类型。其中,在这两方面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4类家庭都属于平衡型家庭,即适应良好的健康家庭;在一个方面表现为中等程度,而在另一个方面表现为极端程度的8类家庭称为中间型家庭;在两个方面均表现为极端程度的4类家庭称为极端型家庭,这类家庭及其成员常常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是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主要对象。一个家庭属于哪一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家庭构成的演变,家庭成员的成长,以及意外事件的影响,家庭的凝聚性和适应性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一个家庭可能从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根据Olson等人的观点,环状模式理论的主要作用不在于确立具体的心理治疗策略,而是为诊断婚姻或家庭当前存在的问题确定咨询或治疗目标,以及检验咨询或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有关临床研究证明,在凝聚性和适应性方面表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概述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综述)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抑郁症,究竟哪种方法对病人最好,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方面的表现。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均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社会和职业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增大,使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抑郁症,究竟哪种方法对病人最好,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现今,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的处理越来越趋于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合用不仅可以减轻或缓解病人的症状,而且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功能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是最具成本- 效果干预的方式之一,有必要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本文简单概述目前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患者常用的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和选择。 1 心理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有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心理音乐治疗。 1. 1 一般性的心理治疗 在选用心理治疗前,治疗医师应详细了解和分析病史,包括患者的个性、生活事件、社会关系和行为表现等。开始1~3 次心理治疗应以解决问题和制订治疗性协议,明确医生与患者在治疗中的责任。 医生同患者的第一次接触既是诊断的开始,又是治疗的开始,医生与患者的每一次接触都具有广义的心理治疗意义,对待患者,医生要坚持以“心理治疗性基础态度”。其中耐心、理解、肯定及信心很重要。对于患者诉说的痛苦(抑郁体验) ,沉默地认可,往往比简单的安慰更有利[ 1 ] ,对患者的抱怨、诉苦,医生应始终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态度要认真严肃,对于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医生在谈话时要毫不回避地、公开谈论这一问题。单靠限制性措施来阻止自杀并不是行之有

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九大原则

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九大原则 [收藏] 发表于2009-08-13 17:03标签:心理治疗疾病保健 分类:《保健与生活》 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九大原则 2007年6月1日《保健与生活》 格式塔心理疗法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德里克稴.珀尔斯博士创立。其有九大原则: 生活在现在不要老是惦记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过好了今天,你就过好了一生。 生活在这里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杞人忧天,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举个例子,走在大街上,遇到某个熟识的人,你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人家看都没看你一眼,你会怎么想?感觉不被尊重吗?如果遇到的是领导,你可能会认为领导傲慢;如果是朋友,你可能会认为朋友对你有意见。然而,事实可能是他当时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没有留意你向他打招呼罢了。要知道,很多不快乐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很多心理障碍,也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地“想当然”造成的。 暂停思考,多去感受现代社会节奏快,变化大,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脑子里整天琢磨“我该

怎样做好工作?”“我该怎样和别人搞好关系”……注意力都集中在解决问题上了,反而容易忽视“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美好就在身边,但你可能忘记了感觉的味道。格式塔心理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直觉思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人们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几乎变成二台失去情感的机器。 接受不愉快的情绪情绪是事物能否满足需求时的态度体验,心理需求满足与否,可以通过情绪分析出来。对于心理需要,我们还是以接纳和尊重为好,但有很多需要是一时满足不了的。正确的态度是: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情绪,要有既接受愉快情绪、也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不要先判断。先发表参考意见人们往往倾向于迅速下结论,尤其在主观认为“别人错了,我对了”的时候,这是大脑“思维程序化”的后果。格式塔心理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是非,而是说出你的看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尽量减少与他人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少些无谓的烦恼和苦闷。 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崇拜偶像和权威在青少年阶段可能会有一定的“模仿一认同”作用,给自己画一

心理治疗的原则

心理治疗的原则 不论进行何种心理治疗,治疗者均应遵守以下的原则: 1.信任原则 这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患者对医生要有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患者才能不断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并能无保留地吐露个人心理问题的细节,为医生的准确诊断及设计、修正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医生向患者提出的各种治疗要求也能得到遵守和认真执行。另一方面,也要求医生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同情、关心、支持的态度,密切与患者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主要责任在医生方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是检验一个心理治疗医生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 2.保密原则 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为保证材料的真实,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为了维护心理治疗本身的声誉及权威性,必须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原则。医生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即使在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时,也应隐去其真实姓名。 3.计划原则

实施某种心理治疗之前,应根据详细收集到的有关患者的具体资料,事先设计治疗程序,包括手段、时间、作业、疗程、目标等,并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准备采取的对策。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4.针对性原则 虽然许多心理治疗的方法适用范围不像某些药物和手术治疗那么严格,但有一定的适应证,特别是行为疗法。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心理治疗及采用何种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医生本人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针对性是取得疗效的必要保证。 5.综合原则 人类疾病是各种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决定对某一疾病采用某一治疗方法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利用其他各种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对高血压、癌症等疾病进行心理或行为治疗,应不排除一定的药物或理疗。此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综合使用,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6.灵活原则 从某种现象上说,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具复杂性。患者的心理活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患者之间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1423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应激相关障碍?具体有哪几种疾病? (1)答: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2.常见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有哪些? (2)答:90项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A型行为评定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3)3、心理护理的目的? (4)答: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5)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3.简述患者角色适应的过程中适应不良的表现。 (6)答:1.角色冲突指人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常态下的各种角色发生的心理冲突导致的行为矛盾。病人可能意识到自己有病但不能接受病人角色,而产生焦虑、烦恼、茫然,甚至痛苦。这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7)2.角色缺如即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有病,或对病人的角色感到厌倦、悲观、绝卑,这种否认的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许多初诊为癌症的患者常出现该种反应。

(情绪管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概述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背景 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托尔主张,对个人地理解必须从“人在情景中”着手。 方法和技巧 (一)直接治疗技巧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工作者与求助者的沟通状况,把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和反映性直接治疗。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1)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 (2)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影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五种: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和干预。 (3)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 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 (1)现实情况反映 主要涉及六个方面:1、外在反映2、内外在反映3、内在反映4、对环境刺激的反应5、自我评估6、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 (2)心理动力反映 工作者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工

治疗案例分享: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治疗

治疗案例分享:对一例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治疗 纳森·阿克曼(Nathan W, Aekennan, 1909--1971)美国精神病学家、家庭治疗专家、教育家。生于俄罗斯,4岁时移民美国,1920年加入美国国籍。192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3.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35,年,他在堪萨斯州托皮卡的门宁格诊所担任主治医生,1937年,他回到纽约成为犹太人保护委员会的一名首席精神病学家,直到1951年。他曾担任精神分析医学协会的主席(1957-.1959),创办《家庭治疗进程》杂志。他于1957年至1971年之间担任了哥伦比亚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他获得了许多荣誉,撰写了不少论文与专著,如经典的《家庭生活的心理动力学:家庭关系的诊断与治疗》和《问题家庭的治疗》。不过,他最有名的是开创了“家庭治疗”的先河。他最早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研究家庭系统。他认为,单个家庭成员内部的潜意识冲突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家庭成员之间紊乱的关系方式,导致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异常行为。为了改变家庭中的异常行为,就必须将内部的心理冲突公开,并把它提到人际关系冲突和相互作用功能失调的高度来认识。他1960年创办了家庭研究协会,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位于纽约的阿克曼家庭治疗协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旨在治疗问题家庭的临床治疗中心和训练基地。玛西丽·拉克斯(Marcille H. Lakos)美国

俄勒冈州大学硕士,与阿克曼一起工作并接受其督导的临床心理学家。 一例学业不良儿童及其家庭心理治疗的案例分析休伯特,10岁,男孩,学业不良,长期阅读困难,情绪低落,行为退缩,很惧怕父亲,嫉妒自己的妹妹,很怕生病和受伤。休伯特的问题很令人费解,除非我们先了解他父母之间不正常的关系和其家庭扭曲发展的过程。艰难的历程:从相爱、结婚到休伯特出生休伯特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新教徒。两人不仅宗教信仰不同,而且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冲突,这使得夫妻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这种情形又由于丈夫对妻子的极度不信任而变得尤为复杂,丈夫的家人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男人是一所工程学校的主任,他的妻子是这所学校的研究助理,他们最初就是在这所学校相识的。求婚的过程非常艰难,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这个男人才使自己的父母接受这桩婚姻。其间他在矛盾中挣扎,他既要抚慰自己的父母,又要去努力赢得这个女人的接受。母亲依旧公开地强烈反对他娶这个女人,直到有一次他的姐姐因为某件事情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出于报复,他的姐姐就宣称无论她母亲是否喜欢这个女人,弟弟都会和她结婚。母亲一下就崩溃了,卧床不起,但随之也不再反对儿子的婚事。婚后的第一个时期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紧张而困难。新婚的妻子觉得应该生个孩子来让丈夫开心一点。她很想怀孕,但总怀不上,这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一)笔记 第一章心理治疗概论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的相似之处 (1)二者所遵循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 (2)二者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 (3)二者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常常是相似的。(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5)二者追求的日标是一致的。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的区别 (1)工作对象各有侧重。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患者,来咨询的人常常被称为来访者或来询者。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被帮助对象可以称为患者或病人,但在本书中统一称为为访者。 (2)工作内容有所差别。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日常生活巾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巾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

些神经症、某些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专业人员的称谓和接受的训练不同。提供心理咨询的助人者往往被称为咨询师或咨询心理学家,接受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或职业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理治疗提供者往往被称为治疗师或心理医生,接受精神医学或临床心理学的训练。 (4)干预重点和干预策略有所差异。心理咨询重视支持性、发展性,强调对来访者潜能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助人自助,耗时相对较短。心理治疗则重视行为的矫正、训练,重视人格的重建,耗时相对较长,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5)组织构建有所不同。心理咨询多在学校、社区等非医疗机构中开展。心理治疗则多在医院里进行。 第二节心理治疗的原则、内容和彤式 一、心理治疗的原到 (一)保密原则保密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其基本含义包括:除可能有自伤、自杀或危害他人与社会的情况外,治疗师必须严格地为来访者的谈话内容保守秘密,在未得到来访者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和主要问题等泄露给任何人或机关,拒绝任何关于来访者情况的调查,尊重来访者的利益和隐私,以避免对号入座等。保密原则是治疗师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心理治疗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心理治疗基本技术讲解方案

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讲解 在心理治疗中始终存在两种精神医学, 即描述性精神医学与动态精神医学, 动态精神医学是从心理学为取向,认为精神障碍是对应激或挫折的反应而呈现的 现象,其症状与临床诊断可以随病情的进展而更换和演变,依据挫折的性质及强 度,来访者的个人适应能力与支持资源等因素决定其是否能改变其临床上的症 状,尤其在监狱开展心理治疗更应分析来访者的心理应激、创伤、挫折、个人适 应能力,支持资源的获得等因素来达到改变服刑人员的心理症状, 使其能主动去 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促进其能更好地领悟挫折,遭遇及创伤是人生必然经历的 事件,这并不是造成我们现在困境的真实原因,而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去改变、去 接受,在这种环境中顽强地去生存,是治疗中的关键,本讲座准备从三个部分来 进行。 一、 应激、挫折、创伤、冲突所造成的来访者的心理困难。 二、 如何对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指点及修通 三、 贝克认知治疗的具体操作要领 一、应激、挫折、创伤、冲突所造成的来访者的心理困难的分析 心理困难是弱势群体在面对自己的生活及现实时无法应对,不能有效地解 决自己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来访者表现出无能、 无助、听 天由命甚至认为这是上帝或命运的安排,许多人在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认为 这是命,认命是服刑人员最明显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而很少从自身的方面去 寻找原因,如一个男犯(因与小姐在钱方面发生冲突杀死小姐被判无期入狱, 不 好好改造而接受心理治疗),他的内心世界认为既然这样,那么无期最多坐 24 年,咨询中咨询师可以用13年和24年来进行分析,刑期的长短在于服刑人员的 努力,而并不是命运形成,后来他自己也觉得只要克服自己的冲动 (他的一切后 果都是冲动造成的),改变自己的人生也不是不可能的,他出来后还可以继续运 煤。 挫折和应激是如何造成人的心理困难,取决哪些因素? 心理困难一旦形成,遭遇者会出现下列心理与行为: 精神状态与未来追求 ① 绝望,悲观感 ② 再无人生或生命追求,生存意志薄弱,自杀意念强烈 ③ 精力疲惫,神情萎靡,麻木,无激情 ④ 情感缺失 ⑤ 心理能量耗竭 表情与动作 ① 懒散,呆板 ② 痉挛伴有肌肉抽动 ③ 阴沉,面部阴森森的 挫折 造成一心理困难 对挫折的知觉与感受 j 调节或改变自己的知觉与感受 无法启动内在的心理力量 由于不能 < 不能灵活运用或改变防御机制 不能更好利用支持资源 无法改变客观条件 应激激活心理反应 个人的心理力量 心理防御机制 支持系统 客观条件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原则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原则 一、良好的治疗关系 1.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目前,各种疗法虽技术各异,疗效却无明显差异。这样,确定心理治疗中共同的变化过程或治疗因素就成为心理治疗最重要的趋势。其中,良好的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虽然特别强调治疗师的权威性,但良好的治疗关系仍然尤为重要。如果咨访双方不能保持良好的治疗关系,患者需要或愿望的被理解就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接下来患者就会退化防御;若治疗师和患者保持一种尊重、探究接受的态度,人格变化的机制——解释就成为可能,患者原始的、不适宜的需要就能被重新体验、组织和恰当地反应出来,从而使患者从防御中解脱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治疗师,相信治疗师能帮助她。虽然行为主义者的学说中几乎找不到描述治疗关系的文字,甚至华生、斯金纳、沃尔普的理论让人感到:治疗关系中患者应是一个被动服从的、执行治疗师的各种操作机构的人;治疗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处于指导者、命令者、控制者的地位,主动地控制着互动的过程和进展。但这并不等于在治疗实践中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片空白,建立治疗联盟就是最好的例证。 2.建立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1)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心理解和体贴的同情心,双方应是平等、和睦与协作的关系,像知心朋友一样进行交谈、沟通;要倾听与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鼓励他们自由倾诉,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得患者理解治疗者所说的话和确实在帮助他解决困苦和治疗;还要对患者无条件地给予情感上的肯定,积极的关注和接纳; (2)正确地对待患者。 首先要弄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病因、发展程度、持续时间、对身体的影响等,体格检查和认真的精神检查及心理问题评估结果。其次,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注意消极问题,又要注意积极因素,并且在治疗中尽可能地采取措施

“以人为本”心理治疗原则

“以人为本”心理治疗原则 1.以人为中心:在整个治疗中,关注的重点是人而不是问题。 2.治疗转变过程:在整个治疗中,来访者经历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非指令性技巧:在整个治疗中,并不给予“权威性”的指导。 基本原理 (一)基本假设 人在本质上是可信赖的。人有不需要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自己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建立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使当事人体验到那些被自己否定和扭曲的感觉,学习接纳自己,增进自我觉察,他们就能朝着自我导引的方向成长。 (二)治疗条件 1.治疗者的态度、个人特质、治疗关系的性质是治疗过程中首要决定因素,而治疗者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则是第二位的。 2.治疗者的态度和治疗关系建立的核心条件主要有以下3条。 (1)真诚一致:是指真诚与真实,或治疗者自身的和谐一致。治疗师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要任随自身内部的感受和态度开诚布公地表达和流露。使当事人感受到治疗师对自己的真诚态度,不怀疑治疗师有任何保留,就能使当事人发生内在的改变,并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2)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人的基本尊重,接纳人有权产生自己的感受,对当事人的接纳与关怀是无条件的。由此创造一种有利于当事人转变自我概念的气氛,无论当事人当时的感受如何,治疗师都应予以理解,甚至是珍视。 (3)同感的了解:是一种能深入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同感的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的倾听。治疗师的倾听和日常生活中的听是不同的,有经验的治疗师能完全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不仅能理解当事人自己意识到的部分,甚至对当事人自己尚未察觉的潜意识层的意思也能觉察出来,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本人。 (三)治疗目标 1.除去防卫:当事人必须先除去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卫面具,从虚假的背后显现出一个现实的人,并且对经验开放、信任自己、愿意不断成长。 2.建立关系: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安全与可信任的治疗关系,使当事人能减少防卫,真实地自我探索,进而察觉阻挠成长的各种障碍,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更愿意进步,以及更愿意按照内心的标准去生活。 3.探索成长:个人中心治疗的目标不仅是解决问题,还要帮助当事人成长,这样他们就更有能力克服现在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 (四)治疗结果 1.实际使当事人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和积极的评价。 2.自主使当事人增加自信和较有能力自主,性格较健康。 3.接纳使当事人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较为接纳。 4.应对使当事人较少对自己的经验作出压抑,较能克服压力。 5.适应使当事人行为上表现较成熟,适应能力增强。

心理咨询与治疗期末试题

8091学期2006级本“心理咨询与治疗”期末考试试题1卷 一、心理咨询经典语言填空(每题1空,计8空;每空1分,计8分) 1、让;让求助者学会自助。 2、体验来访者的体验;。感受具有个人性,没有对与错之分。3、没有敌意的禁止;没有的深情。 4、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克劳迪说:“当我们是教授或神的时候,真正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当我们是一个‘’的时候,真正的治疗才得以开始……”。 5、梦是实际上是一种的满足。 6、弗洛伊德曾说过:“一个人能给别人做精神分析,但当他一旦被做为分析对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 7、咨询师的不理会态度包括:(1)积极关注、;(2)分析师必须学会延迟。 8、“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所困扰。” 二、知识点填空(每题1空,计7空;每空1分,计7分) 1、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 2、不直接判断的原则又称为原则。 3、咨询情境提供来访者一个呈现问题、探索原因、的实验室。4、当事人中心疗法强调、技术其次。 5、行为咨询的主要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的行为。 6、“我不好—你好”的人生观是“”,这是自卑和抑郁症患者的典型态度。“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生观是“生命本身毫无价值”,这是严重的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 7、交互分析的基本咨询目标是形成一个健全而成熟的状态,并凭借着A的洞察力及控制能力,清理内在世界,使P和C以合理及有控制的方式表现在行为中。 三、概念解释(每题2.5分,2小题,计5分) 1、什么是自由联想? 2、什么是精神交互作用? 四、简答题(7小题,计30分。) 1、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4分) 3、来访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分) 4、心理咨询师的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有哪些?(5分) 5、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假设是什么?(2分) 6、人本主义咨询的咨询具体目标有哪些?(4分) 7、森田疗法的特点有哪些?(5分) 五、理解分析题(2小题,20分) 1、为什么信息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的“生命原则”?(10分) 2、为什么精神分析要昂贵收费?(10分) 六、设计题(8分) 依据下述个案举例说明行为治疗的A-B-A-B设计。 个案:小学生上课讲话,观察发现这个小学生上课讲话6-19次/节,平均13次/节;干预的措施是奖励“玩魔术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