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

经方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

经方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
经方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

经方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

当归芍药散首载于《金匮要略》, 由当归, 川芎、芍药、白术、茯苓、泽泻等6 味药组成, 原方主治妊娠“腹中疼痛”, 以及妇人杂病“腹中诸疾痛”。该方具有柔肝潜阳、健脾利水、调和气血之功效。个人多年来较常用本方加味治疗高血压,具有有较好疗效。

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

笔者岳父,68岁,2001年4月就诊。

间断头晕胸闷2月。既往体健,测血压145~160/90~95mmHg,心肺无异常,ECG:下壁心肌缺血。舌体大苔白脉弦滑。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级。处方,当归芍药散加味制丸服:当归60g、芍药300g、白术30g、茯苓30g、泽泻60g、川芎30g、夏枯草120g、女贞子100g、制首乌60g、枳实30g。上药共研粉,练蜜为丸,桐子大,早晚各10g。服一付后头晕胸闷缓解,ECG转正常,血压130/80mmHg,再服一付巩固。此后,每隔一年服丸药一付,观察3年,直到2004年11月因肺癌去世,血压均稳定在120~135/80~85 mmHg范围。其中,2004年8--9月,因肺癌广泛脑转移,岳父精神极恐惧,血压短期升高1月多,SBP160--170mmHg左右,后自行恢复120~130mmHg。

关于血压正常后停药时间问题:一年左右为宜,建议每年服丸药一剂。

体会:笔者不用降压西药用此方加味,治疗高血压初治患者多例;降压要诀是,重用白芍,辅以清利,依其虚实寒热酌情加减;较适合治疗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大多控制良好。停中药后血压维持正常时间段,短者3个多月,长者近2年。远远超过西药长效降压制剂,几乎所有长效降压西药,降压维持时间不超过1--2天。就按最短算,本方加味治疗2剂后不吃药而血压正常3个月(西药无法相比),必有很多西医现在未认识到的治疗靶点在起作用。关于已服降压西药的高血压患者,服中药后一部分可以减停西药,但治疗较麻烦,日后有空再总结。

2、当归芍药散、高脂血症案

郭某,男,42岁,攀枝花人。初诊:2001年11月20日。

因发现血脂增高2年,头晕半月就诊。曾服血脂康、减肥、低脂饮食,均无效。体胖头晕,神疲乏力,自觉劳动耐量明显下降,过劳则心累不适。舌偏红台白厚微黄,脉沉细。化验血脂:甘油三酯9.32mmol/L,胆固醇6.86mmol/L。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嘱适度运动,予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60g,川芎60g,茯苓30g,白术30g,泽泻100g,白芍200g,夏枯草30g,女贞子60g,制首乌60g,生山楂60g,炒草决明60g,菏叶20g,陈皮15g。上药粉碎,炼蜜,和药粉,手工制丸,丸重约10克。每服一丸,一日两次,数日后加至1丸半~2丸,一日两次。服丸药一付,于2002年1月5日复查,甘油三酯3.81mmol/L,胆固醇5.60 mmol/L,再服一付,多次化验,

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1.18~1.76mmol/L之间。患者愈后引荐一高脂血症朋友治疗,用上方加减亦愈。

体会:当归芍药散加生山楂、菏叶等,制蜜丸早晚口服,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十数例,有良效。高脂血症病人大多数为肥胖者,治疗要诀:宜选择丸剂,另需配合生活调养(低脂饮食、少吃糕点、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否则血脂不易降正常,或降正常后又会升高。

本症合并糖尿病的服丸药方法:主食减少0.5两/日,或丸药改为散剂(药味酸苦,不易坚持),早晚各10克,开水冲服。:) :(

确切的说,这个医案还不能说已经治愈,只是症状减轻而已,息肉估计还有,我觉得治疗胆囊息肉应该按照四圣心源的思路治疗,右路气聚补少泻多,边补边泻,然后根据病人脉症适当加一些补血和补气的药物,坚持服药,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基本方:柴胡16克枳壳16克甘草8克芍药16克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docx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 小编导读 涉及脑病的中医病证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 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狂、郁证、不寐、耳鸣、 耳聋、痉证、痿证等。现代医学可见于脑肿瘤、脑血栓、脑 出血、癫痫、脑积水、脊髓灰质炎、更年期综合征、血管神 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胡老用经方治疗有不少 独特经验,今从治验看其一斑。 脑病繁烦何其多治疗首推大柴胡 翻一翻胡老的经治病案,突出的印象是在治疗脑病中,使用 最多的方剂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通过这些病案分析, 可看出胡老治疗脑病的特点。 例 1 (脑梗死)崔某,男, 66 岁,首都机场患者。初诊日期1966 年 3 月 5 日:两周前病发脑梗死,出现左半身不遂,麻 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 190/120 毫米汞柱。与大柴胡汤合桂枝 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 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 4 月 1 日:上药服 6 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 3~ 4 行,血压 160/ 100 毫米汞柱。仍宗前方,大黄

减为二钱。三诊 4 日 8 日: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 不遂,血压 150/ 96 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按:以上是 胡老治疗脑病的病案,无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都有用大 柴胡汤的机会,当然其前提是,当患者出现其方证时才能应用。惊狂缘本于亡阳桂枝救逆理应当 例 2 (癔病)王某,女, 26 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 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 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此为寒饮上犯,治以温化降逆,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结果:上药服三剂,心慌、喉中痰 鸣减轻。服六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 10 剂诸症皆消。 眩晕并非肝阳亢里外寒热更疯狂 例 3 (高血压)赵某,男, 53 岁,病案号 154112。 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6 日:发现高血压已20 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 1965 年 4 月 2 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 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 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 麻木,血压 170/ 130 毫米汞柱,舌苔黄,舌质红,

经方 芍药甘草汤

经方芍药甘草汤 糖尿病的老Z高兴地告诉我,他烦人的夜间小腿抽筋消失了,方子很简单,就是芍药甘草汤:白芍药50克、生甘草5克。他说当天晚上服药后,这么近月来再没有发过。他连连说:这方真是神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抽筋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上就说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且起效快,说服药后“其脚即伸”。后世沿用,屡有验证。所以《朱氏集验方》竟改芍药甘草汤方名为“去杖汤”! 脚抽筋是俗称,医学术语为腓肠肌痉挛。这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往往也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我曾发现一些肝病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脚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及其加味方后,脚抽筋好转,肝病也得到控制。此外,有些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急性发作、肺动脉高压、高粘血症等患者,也有类似情况。患者不仅有脚抽筋,还有下肢发凉、走路疼痛、局部皮肤发暗浮肿、脚底开裂等。临床上也将脚抽筋及其附带下肢的症状作为使用芍药的一个指证。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其实也不仅是下肢肌肉的拘急痉挛,患者的腹肌也会表现的紧张。用手按压腹部,常常感到肌肉发硬。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挛急按之不弛”。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

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如《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有一疡医,一位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腹皮挛急,是指腹肌比较紧张。而腹肌的紧张,也往往提示其他肌肉也容易紧张甚至痉挛。含有芍药甘草汤的小建中汤,就专治腹中痛,《苏沈良方》说此方“治腹痛如神”。这种腹痛有何特点?仲景说的“腹时痛”“急痛”,也就是那种痉挛性的腹痛。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脐腹部的腹痛,就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或小建中汤。我治疗过敏性紫癜,常常用小建中汤,原因就是患者常有腹痛,而且是痉挛性腹痛。芍药甘草汤原方的用量是芍药甘草各四两,后世医家则常根据临床调整比例,如《朱氏集验方》调整为6:1,《伤寒论方解》调整为5:2至2:1,我常用3:1或6:1,老Z有糖尿病,顾虑甜食,所以甘草仅用5克,居然也有效。芍药甘草汤方小,但效果非常好,当然,前提是方证相应。可惜的是,此方在医院处方中已经很少见到了,原因就是方小。真是当今怪事! 当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她来。她脸色红润,丰满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一年半前相比判若两人。她,71岁,名x小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2010年4月,因为肝硬化反复呕血、贫血来门诊。我根据她消瘦、大便干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高血压秘方

导读: 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的血压,稍不注意,就蹭蹭蹭地上去了,升高容易,降压却难。众医家也为降压苦研妙方。治疗高血压的报道甚多,多从肝热、肝阳、痰热、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方面入手,国医大师李士懋,降压不走寻常路,却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到底他是如何降压的? 王某,女,44岁,吴桥人。 2006年11月24日初诊:高血压已3年,高时血压170/110mmHg。服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美托洛尔、艾司唑仑,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平素头胀,心悸,臂酸麻,失眠,服安眠药保持在每日6~7小时,ECG大致正常,TCD脑供血不足。 脉沉弦,按之拘紧而急。舌可。 证属:寒凝脉痉。 法宜:温阳散寒解痉。 方宗: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息风解痉之品。 炮附子15g,麻黄6g,细辛6g,桂枝12g,干姜6g,防风9g,葛根15g,生姜6片,僵蚕12g,蝉蜕9g,全虫10g,蜈蚣15条。 水煎服,3剂。2~3小时服1煎,啜粥温覆取汗。汗透停后服,未汗继服。 11月27日二诊:服药3煎得汗,未心悸,臂麻减轻,他如前,大便干。脉弦拘,已不急,舌可。血压130/85mmHg。上方加肉苁蓉18g,14剂,水煎服,日服1剂,不再刻意发汗。 12月12日三诊:降压药已减1/3。偶有头晕,其他无不适。脉沉滞,舌苔可。上方加生黄芪40g,10剂,水煎服。

2007年1月15日四诊:降压药又减1/3。睡眠较差,他无不适。脉沉拘滞,已有小滑数之象。血压130/90mmHg。上方加丹参18g、夜交藤30g,14剂,水煎服,嘱所剩1/3西药全停。 已近春节,未再来诊。 为何用汗法? 治疗高血压的报道甚多,多从肝热、肝阳、痰热、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立论,以汗法治 之者鲜见。 汗法,俗皆谓治表证,表证当汗。其实表证非皆当汗,里证亦非皆禁汗。此案并非新感,亦 无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等表证,纯属里证,何以汗之?因寒痹于里,故汗之以祛邪。 《素问·缪刺论》云:“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 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这清楚说明,外邪可由皮毛、经络次第内传,舍于五脏。若正气虚者,外邪亦可直客胃肠,直入三阴。 此案何以知寒客于里?据脉而断。脉沉弦拘紧,乃阴寒痹郁凝泣之象。寒主收引,寒主凝泣,寒客则气机凝滞,血脉不畅,故脉沉弦拘紧泣滞,此种脉象吾称之为痉脉。见此脉,可断为 寒邪凝痹,若见表证者,为寒闭肌表;若见里证者,为寒凝于里,皆当汗而解之。 此案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更辅以发汗三条件:连续服药、啜热粥、温覆,令其汗出。汗透的标准为:持续汗出(可连续出汗三四小时迄至大半夜)、遍身皆见、微似汗出、 随汗出而脉静症解。见此汗则停后服,未现此汗则续服。 高血压可因外周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高而引发,此与寒凝血脉收引凝泣,出现脉弦紧拘滞 的痉脉,机理是相通的。散寒发汗,解除寒邪之凝泣,可由痉脉而转为舒缓,推想可降低外 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这种寒邪,可为新感,亦可为沉寒痼冷;可寒凝肌表,亦可寒 痹于里,皆当辛散发越。见兼阳虚者,可温阳散寒;若见气虚者,可益气散寒;若兼阴血虚者,可补阴血而散寒;若兼痰饮者,可涤痰化饮散寒,若兼血瘀者,可活血化瘀散寒;若寒 凝火郁者,可清透散寒,双解之;若寒凝腑实者,可通下散寒,视其兼夹之不同,而灵活化裁,把汗法用活了,而不囿于解表邪之一隅。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劳者温之”,“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其制法慎密,配伍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 一、阳虚发热 证见形寒发热,神疲力乏,面?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淡苔白,脉细且数。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宗甘温除大热之法。 病例一:章xx,男,13岁。 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

脾,益气消痞,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旺。 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 二、虚黄 《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中汤”。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虚黄非湿热所致,乃劳倦内伤,气血不足,故小便自利,皮肤枯黄无泽,而目睛不黄,为鉴别重点。 病例二:杨x,男,43岁。 西医诊断:钩虫,贫血虚黄症。病情摘要:前年夏日松土锄草,返家澡后密布红瘰,搔痒难忍,约经二时自隐,旬日后又复咳嗽气喘,咽喉奇痒,服中药而愈。嗣后,渐觉四肢软弱,精神倦怠,全身肤色萎黄不泽,肢体虚浮,头晕耳呜,大便或溏,胃纳不减,而体力渐衰,不耐劳动。脉细软,舌胖淡无华,苔白,面色萎黄,目睛不染。方用黄芪建中合入附子、干姜,急以温脾补虚,助阳建中,所谓阳生阴长。连服十二剂,体症大为改善,舌质稍淡红,肌肤色泽明朗,继用西药驱虫,中药仍予黄芪建中,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而收功。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许家栋《纯经方一剂知医案系列》 《“一剂知”纯经方医案系列》一、十天血痢一剂而止 一、 十天血痢一剂而止徐x 伟,男,31 岁。 大便便血(纯鲜血块)十天,先便后血,日七八行。面色晄白,乏力,无寒热汗证,无头晕头痛,喜热饮,无泛恶,纳尚可,溲可。 静滴抗生素治疗十天无效,后三天在静滴的同时服用当地中医开的中药,亦无疗效。势渐急迫,乃由其兄陪同来诊,诉昨夜便血五六行。 脉弦滑,舌淡红嫩苔薄滑。六纲辨证:太阴阳明方证:黄土汤处方:黄土汤(赤石脂代黄土)+理中汤(干姜炮制) 赤石脂120 炮附子30 生白术30 炙甘草30 黄芩30 阿胶30(烊)生地30 白人参30 干姜(炮)30 四剂。 二诊:翌日上午,患者自己骑摩托车驮岳母来为其岳母求诊。诉服药一剂便血即止。今天()其妻陪同其岳母二诊,诉丈夫便血痊愈,已经开工忙碌去了。 二、外感纠缠一月余一饮经方解痛苦 许X 龙,男,64 岁,。 患者自新年之日即患感冒,初两日自服感冒药无效,即行静滴治疗,累计静滴已达十四天(药物不详),仍未痊愈,乃来诊。 刻诊:入暮即身冷发热,肢节痛,夜卧汗出,身冷而腿热,咳吐白粘痰量多;口干多饮,饮热水;纳呆,头晕,两便尚可。 刻诊(上午九点)测腋温36.9 摄氏度。 脉弦滑,舌红嫩苔白腻。 六纲辨证:厥阴中风+少阴中风+太阴饮证 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加附子汤为主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柴胡80桂枝30干姜30 黄芩30 天花粉40 牡蛎20 炙甘草20 生旱半夏30 白人参15 生姜30 大枣30 生白芍30 制附子30 茯苓30 五味子30 细辛30 杏仁30 三剂。

经方芍药甘草汤有神效

经方芍药甘草汤有神效 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闲品落花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方剂组成: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原文指征: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以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海洋暖流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芍药甘草汤堪称治痛第一方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18:10.无论人体上下内外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头痛加川芎、白芷;项背痛加葛根;上肢痛加羌活、桂枝、桑枝;腰腿痛加桑寄生、杜仲、续断、当归、鸡血藤;气虚合补中益气汤方;血虚合四物汤方;阳虚合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治愈打嗝一例lc1231芍药甘草汤治愈打嗝一例最近我的一个朋友,男,四十二岁,身体壮实,着凉后得了打嗝症,七八天了,老是不停的打嗝,用了很多的方法不见效,才找我开了两味药,吃了不大一会就好了,就是中药芍药甘草汤,白芍40克。 芍药甘草汤之用往赢芍药甘草汤之用。同学袁某.久患下肢静脉曲张.多方治疗.曾打过一针一千多号称包治的针也毫无作用.后来为减轻其痛苦和恐惧曾给用过芍药.甘草各一百克.加水煮开喝三天.用过 四帖效果显着.邻居张某.骑车路上手臂摔伤未伤骨头.几个月来上 肢一直酸痛难受.睡眠会酸痛得醒过来.芍药.甘草各30克.制附片10克.5帖.愈.邻居陆某.因家务事与嫂子闹矛盾争吵.引起胃部疼痛难

受不堪.芍药.甘草各30克.制附片10克.1帖.第一次喝药后即明显 缓解.第二天再用一帖药减制附片.愈. 芍药甘草附子汤雨后观山静...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组成】芍药甘草(炙)各9克附子3克(炮, 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主治】体虚外感,发汗后病不解,反增恶寒者。【类别】名方。 便秘验方在水一方2便秘验方便秘验方。白芍30 生甘草20 枳实15适用老年、久病体弱在内的老年患者,但孕妇慎用。经用20多例,效优此为芍药甘草汤之加味方,当然有效。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脘痛,甘草与芍药之比:3/2!此量不足为奇。 芍药甘草附子汤传播中医书馆...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芍药9g 炙甘草9g 制附子9g 上3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去滓,分3次温服。(功效)扶阳益阴,阴阳两调。(临证加减) l.本方芍药、附子、甘草、再加桂枝、大枣治汗 后亡阳。6.本方加大黄,治寒腹中拘急,恶寒甚,腰脚挛痛,睾丸胀痛,二便不利者,名芍药甘草附子大黄汤。 芍药甘草汤治疗跌打损伤诗仙之家芍药甘草汤治疗跌打损伤白芍30,赤芍30,炙甘草20,怀牛膝15 木瓜10(单位:克)。 芍药甘草加减治疗shanlieng芍药甘草加减治疗。 芍药甘草汤治肛裂刀客的棍芍药甘草汤治肛裂急性肛裂:表现为大 便干燥,每次便后均感肛门剧痛及有少量鲜血。白芍50克,甘草12克,水煎服。也可加火麻仁24克以增强润便作用。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9T13:54:31.4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杨铁成[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杨铁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发率,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缬沙坦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6.62±1.02)次,对照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9.51±1.3)次,缬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 (P<0.01),缬沙坦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复发,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心房颤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包括电重构、组织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使房颤持续并逐渐演变成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电重构和组织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有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和拮抗AngⅡ的作用,能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笔者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以观察缬沙坦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为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老年科住院患者心功能正常的6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1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选标准:①高血压病诊断成立;②有反复房颤发作,每年发作10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短于或等于7天,至少有两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从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ARB或ARB治疗;③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严重肾功能不全。将6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和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初始血压、既往房颤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双氢克尿塞1 2.5~25mg,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每日5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氨体舒通20mg,两组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00kPa。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月。进入试验的患者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服药期间患者若出现心悸、头昏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确认有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肾功能、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绝对t检验。等级资料分析用Wilcoxon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2.2 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比较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房颤发作次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缬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抑制房颤的发作和复发。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患者治疗前心界扩大,心胸比治疗前后分别为0.59±0.029和0.48±0.025(t=32.608,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超声心动图参数改变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Dd,LVDs及PASP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且在治疗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均为重度,治疗后6例转为轻至中度,7例重度反流面积较前减少;治疗前后左心房直径、血清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ARB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研究提示,ARB对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1-3]。Goette等[4]发现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密度也显著上调,AngⅡ 1型受体(AT1R)减少,AngⅡ 2型受体(AT2R)增加,刺激AT1R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和心房肌肥大,这两项指标是房颤形成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导致房内传导的不均匀,这也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心房肌的纤维化,AngⅡ是心肌纤维化的强力促进剂,AngⅡ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AT1R,AT1R激活可引起心房肥大、纤维变性和刺激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同时AngⅡ能降低胶原酶的活性,减少胶原降解,从而导致心房的结构重构;AngⅡ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而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是导致房颤引起心房肌电重构的重要机制。缬沙坦为ARB类药物,它是ARB类药物中与AT1R结合力最强[5],亦是ARB类药物中对AT1的抑制作用最强,它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RASS,即缬沙坦选择阻断AT1R,无论经典途径还是旁路合成的AngⅡ均可以被阻断,因此抑制了心肌组织由AT1介导的胶元增殖、心肌纤维化,又由于AT1R的阻断,血浆AngⅡ水平反馈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AT2,从而发挥AT2所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如保护心脏、舒张血管、抗纤维化、抗增殖、调节调亡等作用,从而抑制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房颤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经系统降压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左房内径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缬沙坦抑制高血压患者左房结构重构作用优于对照组氨氯地平。参考文献:

治疗高血压病的食疗偏方

治疗高血压病的食疗偏方 高血压病是当前危害人们生命的重大杀手之一,治疗高血压不容忽视,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很多,我们再给大家提供一些治疗高血压病的食疗偏方,老百姓常说偏方治大病,不信您就试一试。 (1)芹菜粥:芹菜连根120克,粳米250克。将芹菜洗净,切成六分长的段,粳米淘净。芹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成粥,再加少许盐和味精,搅匀即成,治疗高血压病。 (2)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晚餐食用,治疗高血压病。 (3)绿豆海带粥: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治疗高血压病。 (4)荷叶粥: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治疗高血压病 (5)醋泡花生米: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治疗高血压病。 (6)糖醋蒜:糖、醋漫泡1个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饮其糖醋汁20毫升,连服1个月,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 (7)罗布麻五味子茶:罗布麻叶6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常饮此茶可降压,改善高血压症状,并可防治冠心病。 (8)何首乌大枣粥:何首乌60克、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降血压之功效。 (9)淡菜荠菜汤:淡菜、荠菜或芹菜各10~30克,每日煮汤喝,15日为一疗程,对降压有效。 (10)胡萝卜汁,每天约需1000毫升,分次饮服。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饮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高血压食疗饮茶十三种方法 1、决明茶:草决明250克,蜂蜜适量。用蜜炙草决明,待冷后贮于玻璃瓶中。每用10克,泡水代茶饮。本方能清头目,通大便,可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目昏等症。 2、芹菜红枣茶:芹菜350-700克,红枣100-200克,绿茶10克。加水适量煮汤。每日分3次饮服。能平肝养血,清热利尿,理胃中湿浊,除心下烦热,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 3、菊花山楂茶:菊花、茶叶各10克,山楂30克。用沸水冲沏,代茶。每日1剂,常饮。能清热,降压,消食健胃,降脂,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 4、杜仲茶:杜仲叶、绿茶各6克。用开水冲泡,加盖5分钟后饮用。每日1次。能补肝肾,强筋骨,降压。最适宜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饮用。

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总结

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总结 经方之一: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这此,记得有一位名医学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风肝之病,知肝传脾,风木一动必乘脾胃。 厥阴提纲之症多属肝风内扰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饥而不欲食乃是肝风内扰中消脾胃之症,食则吐蛔乃是肝风内扰,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风内扰下揎脾土之症,提纲六症属肝风乘土则四。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药乌梅酸敛肝泻风,佐苦辛甘之黄连,干姜之类。 辛开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气,调和中焦。以参归补虚安中,总体构成泄风木之有余,安中土之不足。使风木得静,中土得安,脾胃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源流并治,治已防变之效果,确有见肝之病,各肝

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此乃泄肝安胃一大法也。 乌梅丸的应用木土不和是治验的主要类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为主。辨证要紧扣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治疗勿忘重用酸收和调理寒热比例,此乃临证取效的关键。 二。从调理阴阳说乌梅丸。 乌梅丸本来是治疗蛔虫症、药物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 (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2-02-20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3894 【方药歌诀】芍药甘草能舒筋,筋脉疼痛或挛急, 酸甘养阴能益肝,胃阴不足更相宜。 【学用导读】运用芍药甘草汤,一要重视因病证变化而调整方药用量,二 要重视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气血不足筋急证:筋脉拘急,肌肉疼痛或跳动,筋脉或关节屈伸不利,或关节活动疼痛,两目干涩,手足心热,或倦怠乏力,舌红,脉细弱。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芍药甘草汤,以主治气血不足筋急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胃气阴虚证(胃脘隐痛,或挛急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饮食不佳,纳谷无味,舌红,少苔,脉细或弦细)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气血亏虚,经筋脉络挛急,以此而演变为气血不足筋急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筋脉拘急,或肌肉疼痛,或胃脘隐痛,舌质红,苔薄,脉细 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扭转,胃痉挛,慢性肝炎,过敏性肠炎,肠粘连,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芍药甘草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血管及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芍药甘草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运动、神经疾病:不宁腿综合征,腓肠肌痉挛,颜面抽搐痉挛,脑中风 后肢体痉挛,先天性或萎缩性肌强直等。 2、血管及血液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平滑肌痉挛,血小板减少性 或过敏性紫癜等。 3、呼吸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4、泌尿疾病:特发性肾出血,慢性肾盂肾炎等。 5、骨伤疾病:关节损伤,骨质增生,骨头炎,腰扭伤等。 6、妇科疾病: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急性附件炎等。 7、其他疾病: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睾酮血症,高泌乳素血症性阳 痿等。 【中医治法】益气养血舒筋。 【方药西用】具有对胃酸分泌呈双向调节、抑制胃排空、抑制肠管收缩、解痉、镇痛、降低血中睾酮浓度、改善排卵状态、抗炎、保护肠胃黏膜组胺水平、 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中PGE 2、PGF 2a 及6-ketoPGF 1a 的生成释放、抗肿瘤等作用。 【处方用药】芍药四两(12g)甘草炙,四两(12g)随证加减用药:若阴虚者,加麦冬、石斛,以滋补阴津;若脘腹疼痛者,加石斛、延胡索、川楝子,以益阴行气活血;若大便干者,加生地、玄参,以滋阴 通便等。 【煎服方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方证研究】气血虚不能滋养筋脉,则筋脉拘急,或肌肉疼痛,或跳动,筋脉或关节屈伸不利,或关节活动疼痛;气血虚不能上荣,则两目干涩;阴虚生热,则手足心热;舌红,脉细均为气血虚之征。其治当益气养血舒筋。 方中芍药补血益营,养阴柔筋。甘草益气和中,缓急舒筋。方药酸甘化阴而养血,柔筋缓急而舒筋,善治筋脉拘急挛紧。 【使用禁忌】湿热肆虐证,慎用本方。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4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用平行试验、活性药物对照、随机、双模拟、双盲、多中心等方法,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情况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41例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药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压效果十分显著,且起效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血压临床治疗药物,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标签:高血压;缬沙坦;临床体会;单药治疗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现阶段,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十分倡导有效积极的达标治疗,而在临床达标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通常优于单药治疗。缬沙坦属于一种口服类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规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80 mg,该药物治疗高血压具有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和有效性高等特点[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3~67岁,平均(54.5±2.5)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中度和轻度原发性高血压,并自愿接受治疗。患者的坐位舒张压的平均值在110 mm Hg以下,且在95 mm Hg以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物批号S0332)进行治疗,且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必须全部停止使用其他降血压类的药物。具体用药方法为:每次用药80 mg,每天给药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患者的血压情况。若患者的血压值显著降低,则保持原用药量;若患者的血压值无改善,则将用药量增至160 mg每天,再连续用药4周,再次检测患者的血压值。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坐位血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 1.3 血压测量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都要接受血压测量,且实验中的血压测量者均为GCP认证的专业测量人员。血压测量使用台式汞柱血压仪,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当天早8:00时开始接受测量,测量前静坐30 min,然后实施坐位血压测量。根据我国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每日3次测量,血压值均在140/90 mm Hg以上的即为高血压,但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患者接受血压测试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对血压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稽查,从而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民间治疗高血压的偏方集锦

民间治高血压的偏方集锦 2010年01月17日星期日 01:27 夏枯草18克、地龙15克、车前子8克、五味子15克。 大红枣6枚(小的10~20枚),入锅炒至有糊香味,北山楂肉6g~10g,鬼针草(广西玉林人称虾钳草,路边、村边、屋旁常有野生)4g~6g,水煎或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剂。此方简、便、廉,经过验证疗效确切,且喝时酸甜可口,无副作用。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吃杨桃,每天饭后半小时吃一个。 每天一杯芹菜汁,,大概坚持半年就会好起来了... 醋泡花生米”,花生米泡十日后服用,每早(空腹)、晚睡前各服10粒。 用小苏打洗脚。把水烧开,放入两三小勺苏打,等水温能放下脚时开始洗,每次洗20~30分钟。我洗了5次后很是见效,至今已有十余年了,高血压一直未犯。 芥末煮水洗脚可降血压。将80克芥末面放在洗脚盆里,加半盆水搅匀,用炉火煮开,稍凉后洗脚。每天早晚1次,1天后血压就可下降。 经常吃些大蒜: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压的最好的简易

办法,对一组415人的研究调查表明,食用600—900毫克蒜泥,平均降压11个毫米汞柱。大蒜可帮助保持体内一种酶的适当数量而避免出现高血压。 洋葱炒瘦肉可防动脉硬化:洋葱150克、瘦肉50克、酱油、油、盐、味精知适量。洋葱切片、肉切丝。放油→炒肉→洋葱→调料。 海带绿豆汤可治高血压:海带150克,浸泡、洗净、切碎;绿豆150克洗净。共入锅内煮至烂熟,用红糖调服,每日2次。 芹菜苦瓜汤治高血压:芹菜500克(段)、苦瓜60克(片),二者同渚汤饮。 胡萝卜粥防止高血压(糖尿病) 芹菜200克洗净,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用纱布绞汁,用砂糖调服,每日2次(芹菜,能降血压,平肝、镇静、解痉、止胃吐、利尿等,对眩晕头痛病、颜面潮红、精神兴奋的高血压患者适用。) 芹菜2两,洋葱5片,大蒜5瓣,去皮荸荠5只,番茄1只,水4小碗,用温火煮成一小碗,睡前一次喝下,几次即见效。 此方是回老家途中一古稀老中医告知,能坚持服之一月左右为一疗程,可基本上让高血压达到正常,以后坚持就可以了。草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王庆华。戚沁园,陈春元。毕小丽.徐小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经方;疑难杂病;治验;彭万年;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P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4一0606—02 彭万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遣方用药匠心独具。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甚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特撷其要,实录临证数案,以飨同道。 1活用四逆散治疗肝邪虫积胁痛 梁某,男,38岁。主诉:发现肝吸虫病半年余,伴胁肋痛。现症:诉半年前于外院发现肝吸虫病,现口干口苦,腹胀,余无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可,二便调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挟痰湿,肝脾失调。治以调肝健脾,兼以攻补。疏以四逆散加味:太子参209,白术309,云苓309,柴胡lOg,枳壳159,赤芍209,丹参159,槟榔159,田七片 (先煎)lOg,茵陈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每日I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前症好转,无肝区不适及腹胀等症,舌淡红偏黯苔白,脉略数。本虚之象已现,小柴胡汤化裁以和解少阳,加强行气散结之力。处方:党参209,白术209,茯苓209,柴胡69,黄芩159,枳壳159,槟榔159,薤白159,法半夏129,赤芍159,香附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继服7剂。1周后,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象,守原方酌加调补脾肾之药物,攻补兼施,除邪祛瘀,补益脏腑。服药7剂后,患者诸症如失,精神好。检查肝吸虫项目多次,结果连续呈阴性。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四逆散证仅出现在《伤寒论>少阴证辨证论治篇的第318条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 心痛由气滞和血瘀,眩晕由肝阳上亢导致,因此在治疗上应用3个治则共同组方治疗本病,实际本方由清脑汤合宽胸化瘀汤组成,清脑汤是在多年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中总结的处方。本方前六味药为原方,可以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用时可将钩藤后煎,这样疗效更好。由于本例病人大便轻度秘结,故应用瓜蒌,方中剂量可以根据病情增减,菊花可加至509,白蒺藜可加至259,草决明可加至509,夏枯草可加至509,地龙可加至509,钩藤可加至509,丹参可加至25—509等应结合临床病情灵活应用。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RV,>2.5mV,,I-、r3,V.,V,倒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脏病性。经按本方临床加减治疗2月余,眩晕脑胀,胸闷心痛消失,Tv3,V4,V5转为低平,血压140/90mmHg。 案4朱某,女64岁,退休教师,就诊时间:1975年10月11日。患多梦失眠,心悸已廿余年。近月余感胸闷心痛,阵阵发作,胸闷呼吸不畅,体虚乏力,口淡无味,每于失眠和劳累后加重。查: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分析:本病由思虑过度,志郁气结,损伤心脾,耗伤营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心悸多梦失眠。经脉涩滞,心脉不畅而致胸闷心痛。脾失健运,气血不充则体虚乏力,口淡乏味。治法:补血养心.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选宽胸化瘀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209,黄芪209,白术209,茯神 收稿日期:2007一ll—ll 作者简介:王庆华。女.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论(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的研究)。 159,柏子仁159,枣仁159,夜交藤209,甘草lOg,陈皮159,枳壳159,清半夏159,瓜蒌209,薤白159,丹参209,赤芍159,桃仁159,红花159,川楝子159。每日1剂,5-'s-2次服用。 按本例心痛胸闷,虽由气滞血瘀而发,但在营血虚损时,血脉涩滞,尤会使心脉瘀阻。所以在应用宽胸化瘀时,同时配合归脾汤,以恢复中焦脾的运化功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只有在营血充足时,方能气畅血络疏通,“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心气心血充足,神方守舍,心痛胸闷心悸不寐会更快缓解,甚至消失。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Ⅱ、III、AVF导联S—T下移。T波倒置。诊断为冠心病不典型心绞痛及神经官能症。在治疗中,第二诊后,党参加为259,黄芪加为259,酸枣仁加至259,夜交藤加为259,丹参加为259。经治疗1月余后睡眠明显好转,心绞痛基本消失,经复查心电图检查Ⅱ、11I、AVF导联S—T段,T波基本恢复正常。 结语:心痛症总体治疗思路是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因为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概括本病是由气血阻滞引起。所以疏理气机,调畅行气是恢复气统血行是基础。而活血化瘀则是疏通经络,恢复心脉冠心循行的关键。在这一认识上,经多年临床实践,创制宽胸化瘀汤加减进行治疗。60年代末主要用原方治疗,至70年代而根据兼症的不同,结合不同治法相互配合。总之,要以病人的病症为主辨证用药,千万不能以药为主,用于不同的症。但是诊断心痛确切,则治疗心痛的主体宽胸化瘀汤基本不能变,只有这样在临床上会取得更好疗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