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症SIADH
- 格式:ppt
- 大小:7.31 MB
- 文档页数:31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症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由Schwartz于1957年首先报道,乃因抗利尿激素(ADH,即AVP)或类似抗利尿激素样物质分泌过多使得水的排泄发生障碍所致,改变以低钠血症为突出表现。
SIADH是抗利尿激素(ADH)未按血浆渗透压调节而分泌异常增多,致使体内水分储留、尿钠排出增加,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除严重颅脑损伤、颈髓损伤、严重颅内感染以及脑血管病急性期(10%~14%)外,还有恶性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等。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肿瘤(25%)很多恶性肿瘤可以产生ADH,从而引起SIADH。
肺燕麦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引起SIADH的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约80%的SIADH由肺燕麦细胞癌引起)其他如胰腺癌、前列腺癌、胸腺瘤、淋巴瘤等也可引起SIADH一般来说,在SIADH出现时原发肿瘤的表现已很明显。
但有时SIADH可为肿瘤的首发表现,即SIADH出现时肿瘤的原发灶尚不清楚。
对绝大多数肿瘤性SIADH来说,其根本原因是肿瘤组织产生过多的ADH释放到血液中。
但也有研究显示,有时在切除的肿瘤组织中检测不到ADH,说明部分肿瘤性SIADH 并非因肿瘤产生的ADH而引起,这类SIADH从本质上说属于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这类SIADH的形成机制可能为:①肿瘤组织产生一些ADH样物质,它们具有ADH的活性但与ADH无免疫交叉性;②肿瘤组织产生某些介质刺激垂体ADH的分泌;③肿瘤通过某种机制使中枢ADH释放的渗透调定点下降,使得正常的(甚至低于正常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也引起ADH释放。
药物因素(20%)药物是引起SIADH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同药物引起SIADH的机制也不相同:升压素及其类似物通过直接的效应引起SIADH;氯贝丁酯、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促进ADH的分泌发挥作用;氯磺丙脲和卡马西平不仅促进ADH的分泌,同时也增强肾脏对ADH 的反应。
疾病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英文名: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缩写:SIADH别名:Schwartz-Bartter综合征;SIAVP;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antidiuresis;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ICD号:E22.2分类:内分泌科概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由Schwartz于1957年首先报道,乃因抗利尿激素(ADH,即AVP)或类似抗利尿激素样物质分泌过多使得水的排泄发生障碍所致,改变以低钠血症为突出表现。
流行病学:目前无相关资料。
病因:很多恶性肿瘤可以产生ADH,从而引起SIADH。
肺燕麦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引起SIADH的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约80%的SIADH由肺燕麦细胞癌引起),其他如胰腺癌、前列腺癌、胸腺瘤、淋巴瘤等也可引起SIADH。
一般来说,在SIADH出现时原发肿瘤的表现已很明显。
但有时SIADH可为肿瘤的首发表现,即SIADH出现时肿瘤的原发灶尚不清楚。
对绝大多数肿瘤性SIADH来说,其根本原因是肿瘤组织产生过多的ADH释放到血液中。
但也有研究显示,有时在切除的肿瘤组织中检测不到ADH,说明部分肿瘤性SIADH并非因肿瘤产生的ADH而引起,这类SIADH从本质上说属于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这类SIADH的形成机制可能为:①肿瘤组织产生一些ADH样物质,它们具有ADH的活性但与ADH无免疫交叉性;②肿瘤组织产生某些介质刺激垂体ADH的分泌;③肿瘤通过某种机制使中枢ADH释放的渗透调定点下降,使得正常的(甚至低于正C D D C D D C D D C DD常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也引起ADH释放。
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系指体内抗利尿激素(ADH)过量分泌,从而引起水钠代谢障碍,水潴留,尿钠增多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有原发性疾病的表现、低血钠轻症和重症的表现,以及水潴留引起的循环扩张和低钠血症所致的水中毒表现等。
胸部X线摄片、头颅CT扫描、B超及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等测定:血浆渗透压随血钠下降而降低,同时伴血液稀释表现,出现血肌酐(cr)、血尿酸(UA)、尿素氮(BUN)降低及钠、氯降低。
(2)血钠、尿钠测定:在血钠<125毫摩/升(mmol/L)时,尿钠>20毫摩/升,甚至可达80毫摩/升或以上,提示尿路失钠,同时伴尿渗透压增高。
(3)水负荷试验:本病患者排尿量小于饮水量的40%,尿渗透压大于血渗透压。
此检测往往用于血钠>125毫摩/升(mmol/L),而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可疑患者。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检查项:1. 尿渗透压2. 尿比重(SG)3. 尿酸碱度(pH)4. 尿钠(Na)5. 血清钠(Na)6. 尿素氮(BUN)7. 血肌酐(Cr)8. 血尿酸(UA)9. 抗利尿激素(ADH)尿渗透压(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升(mmol/L)【正常值】成人一般为600~1000毫摩/升,平均800毫摩/升;最大范围为40~1400毫摩/升【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糖尿病等。
(2)降低:见于尿崩症、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等。
尿比重(S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24小时内最大范围为1.003~1.035;一般为1.015~1.025;晨尿常在1.020左右【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失水及心功能不全。
(2)降低:常见于慢性肾炎后期及尿崩症。
尿酸碱度(pH)(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平常膳食条件下,pH值为4.6~8.0,平均6.0【临床意义】(1)酸性尿(pH值小于5.0):常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核,肾炎,药物(氯化铵等)或食物(肉类、蛋类)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