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 格式:docx
- 大小:12.01 KB
- 文档页数:5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液体管理、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
药物治疗1.利尿药物:依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利尿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酮、呋塞米、甘露醇等,可通过增加尿量和排除过多的液体帮助纠正患者的血液浓缩。
2.盐类补充:SIADH患者常出现低血钠症,可根据血液检查结果给予适当的盐类补充治疗。
液体管理1. 限制水摄入:限制患者每日的水摄入量,通常控制在500-800ml 内。
同时,需要监控患者每日的尿量,确保排尿量大于补液量。
2.监测体重:每日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3.监测血钠水平:定期检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特别是血钠水平。
一旦发现低血钠症,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相关疾病的治疗1.找出并治疗潜在的原发疾病:一些原发性疾病可能导致SIADH,如肿瘤、感染等。
找出并治疗这些疾病可有助于纠正SIADH。
2.糖皮质激素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如造成SIADH的药物或化疗引起的SIADH,带有免疫功能异常的SIADH等,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
并发症的处理1.处理低血钠症:低血钠症是SIADH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恶心、抽搐等。
基于低血钠症的程度和症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补充盐类、限制水摄入、注入高渗盐水等。
2.监测充血性心力衰竭:SIADH患者由于水潴留可能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需要及时监测心血管系统的情况,如监测血压、心率、肺部听诊等,并配合药物治疗。
护理措施1.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尿量、体重变化、血压、心率、神经系统症状等,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2.提供心理支持:SIADH患者常因症状造成一定的不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3.安全护理:由于低血钠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抽搐等症状,需要采取安全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结起来,对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的治疗和护理,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液体管理、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来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概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又称为“Schwartz-Batter 综合征”,是一种以水潴留、尿排钠增多以及吸湿性低钠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由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增多或作用增强导致。
引起ADH 分泌异常的原因包括恶性肿瘤、肺炎、脑外伤等,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等症状。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英文名称: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sis/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 SIADH其它名称:Schwartz-Batter 综合征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倦怠、嗜睡、躁动、昏迷、抽搐主要病因:由肿瘤、肺炎、脑外伤、脑炎等原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所致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钠检测、尿钠检测、血浆渗透压检测、ADH 标记免疫测定、X 线、CT、磁共振重要提醒:本病发生后应遵医嘱严格限制水的摄入量。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三、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病因病因总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等;一些药物的使用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部分病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 SIADH。
基本病因:1、恶性肿瘤某些肿瘤组织可合成并自主性释放抗利尿激素,最多见者为肺小细胞癌(或燕麦细胞癌),约80%的 SIADH 病人由此引起。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摘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也叫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sis,SIAVP,Schwartz-Bartter综合征,由Schwartz于1957年首先报道,因抗利尿激素(ADH,即AVP)或AVP 受体基因的活化性突变导致体内水分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压、尿钠与尿渗透压升高的临床综合症。
起病隐匿,多继发于呼吸系统的疾病、肿瘤、炎症、药物应用或外科手术。
症状体征SIADH的临床表现包括两方面:1.SIADH本身的表现,主要以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为特征。
2.引起SIADH的原发病的表现。
SIADH的低钠血症主要因肾脏对游离水保留过多以及水的摄入过多所致,因此属稀释性低钠血症。
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多,常有中度体液容量扩张。
病人的体重可增加5%~10%。
病人一般没有水肿,这与尿钠排出较多有关。
低钠血症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脑细胞水肿,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病人的临床表现与血清钠浓度密切相关,轻症者可无症状。
当血清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病人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软弱无力、肌肉痉挛、嗜睡,严重者可有精神异常、惊厥、昏睡乃至昏迷,如未及时正确地处理,可导致死亡。
SIADH的表现还与低钠血症形成的速度有关,急性低钠血症即使程度不重也易于产生症状,而慢性低钠血症则不易产生症状。
多数SIADH由癌肿引起,病人常有癌肿的相应表现。
有些SIADH由肺部疾病或脑部疾病引起,病人则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少数SIADH由药物引起,则病人有使用该种药物的病史以及相应的原始疾病的表现。
疾病病因很多恶性肿瘤可以产生ADH,从而引起SIADH。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知识摘要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是一种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导致体内水潴留和低钠血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SIADH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及其概念、详细诊断方法及其确诊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适合医学生和患者阅读理解,文中包括详细的例子和案例以便于读者理解。
一、临床表现及特征SIADH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低钠血症:患者通常会出现钠浓度低于135 mmol/L的症状。
2.水潴留:体内过多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3.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疲劳、肌肉痉挛和意识障碍。
严重的低钠血症可能导致癫痫发作和昏迷。
二、常用术语解释1.抗利尿激素(ADH):又称为加压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后叶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肾脏重吸收水分来调节体液平衡。
2.低钠血症:指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135-145 mmol/L)。
3.水潴留:体内水分过多,导致体液积聚。
三、病理全过程SIADH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过量的ADH分泌,导致肾脏过度重吸收水分。
由于水分过多,血浆渗透压降低,进一步导致低钠血症和细胞内外液体失衡。
四、病因SIADH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1.肿瘤:例如小细胞肺癌,可能分泌ADH样物质。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炎和脑肿瘤。
3.药物:如氯磺丙脲、卡马西平和某些抗抑郁药。
4.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
5.其他:如艾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疼痛等。
五、发病机制SIADH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ADH异常分泌:由于肿瘤、药物或疾病等原因导致下丘脑或非下丘脑来源的ADH异常分泌。
2.肾脏反应:肾脏对ADH的敏感性增加,导致过度水重吸收。
3.体液失衡:水潴留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和低钠血症。
六、类型及其概念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SIADH可以分为:1.原发性SIADH:由肿瘤或脑部疾病引起。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指内源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或其活性作川超常,从而导致水潴留、尿排钠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导读】根据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脾肾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补脾肾;叉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李某,男,39岁。
在1年前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身体软弱无力、肌力减退、嗜睡,曾在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经检查,血清钠120 mmol/L,尿钠36 mmol/L,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刻诊:恶心,不思饮食,胃脘烦闷,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如针刺,因活动加重,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
辨为脾胃阳虚、瘀血阻滞证,治当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给予桂枝人参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桂枝12 g,白术10 g,干姜10 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 g,红参10 g一炙甘草12 g,生姜15 g,半夏15 g,陈皮15 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恶心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胃脘烦闷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肌肉疼痛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恶心止,饮食基本趋于正常,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恶心、不思饮食辨为胃气上逆,因肌肉疼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又因肌肉无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胃阳虚、瘀血阻滞证。
方以桂枝人参汤温补脾胃、化生阳气;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加生姜、半夏降逆和胃,陈皮理气和胃。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系指体内抗利尿激素(ADH)过量分泌,从而引起水钠代谢障碍,水潴留,尿钠增多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有原发性疾病的表现、低血钠轻症和重症的表现,以及水潴留引起的循环扩张和低钠血症所致的水中毒表现等。
胸部X线摄片、头颅CT扫描、B超及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1)血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等测定:血浆渗透压随血钠下降而降低,同时伴血液稀释表现,出现血肌酐(cr)、血尿酸(UA)、尿素氮(BUN)降低及钠、氯降低。
(2)血钠、尿钠测定:在血钠<125毫摩/升(mmol/L)时,尿钠>20毫摩/升,甚至可达80毫摩/升或以上,提示尿路失钠,同时伴尿渗透压增高。
(3)水负荷试验:本病患者排尿量小于饮水量的40%,尿渗透压大于血渗透压。
此检测往往用于血钠>125毫摩/升(mmol/L),而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可疑患者。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检查项:1. 尿渗透压2. 尿比重(SG)3. 尿酸碱度(pH)4. 尿钠(Na)5. 血清钠(Na)6. 尿素氮(BUN)7. 血肌酐(Cr)8. 血尿酸(UA)9. 抗利尿激素(ADH)尿渗透压(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摩/升(mmol/L)【正常值】成人一般为600~1000毫摩/升,平均800毫摩/升;最大范围为40~1400毫摩/升【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糖尿病等。
(2)降低:见于尿崩症、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等。
尿比重(S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24小时内最大范围为1.003~1.035;一般为1.015~1.025;晨尿常在1.020左右【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失水及心功能不全。
(2)降低:常见于慢性肾炎后期及尿崩症。
尿酸碱度(pH)(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平常膳食条件下,pH值为4.6~8.0,平均6.0【临床意义】(1)酸性尿(pH值小于5.0):常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核,肾炎,药物(氯化铵等)或食物(肉类、蛋类)影响等。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核磁共振成像(MRI)、尿渗透压、血清钠、尿钠、血浆渗透压、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尿酸、白蛋白、水负荷ADH抑制试验1.实验室检查主要有如下发现:(1)血清钠一般低于130mmol/L。
(2)血浆渗透压<270mOsm/kgH2O。
(3)尿渗透压不适当地升高,在血浆渗透压下降时尿渗透压大于血渗透压。
(4)尿钠排泄增加>20mmol/L。
(5)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或稍偏低,血清氯化物偏低。
(6)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白蛋白常降低。
(7)血浆和尿中AVP水平升高,血浆AVP大于1.5pg/ml(血渗透压<280mOsm/kgH2O时,血浆AVP值<0.5~1.5pg/ml)。
(8)甲状腺、肝脏、肾脏、心脏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均正常。
2.水负荷试验(1)原理:在高渗尿的情况下,可采用水负荷试验予以鉴别,正常人水负荷可以抑制神经垂体AVP释放。
一般当血钠>125mmol/L时才可做此试验,否则有诱发水中毒的危险。
当血钠低于125mmol/L时,可先限水使血钠上升后再做。
(2)方法在上午6时患者排空膀胱,至7:30留第1次尿标本,测定尿量及尿渗透压,同时给水1L(或20ml/kg)。
在10~20min内饮完,平卧5h,在8:30、9:30、10:30、11:30各留尿1次,共5次。
在排尿间隔期即7:00、8:00、9:00、10:00、11:00各抽血作血浆渗透压检查。
(3)结果判断:正常人水负荷时均有利尿作用,于5h内有80%水排出,尿渗透压降低至100mOsm/kgH2O(比重为1.003左右),比血浆渗透压低。
而本病患者尿量少于摄入水量40%,且不能排泄低渗尿,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偶尔SIAVP患者在严格限钠后尿渗透压可低于血浆渗透压,但尿渗透压仍不能降低到理想程度(仍大于100mOsm/kgH2O)。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7 年版)
一、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ICD-10:
E22.20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年)。
1. 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病史以及用药史。
2. 低血钠、低渗透压血症。
3. 尿钠增高,并不受水负荷的影响。
4. 高渗尿,尿渗透压高于血渗透压。
5. 水负荷后抗利尿激素(AVP活性不受抑制。
6. 肾脏、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基本正常。
7. 排除其他可引起低钠血症疾病:肝硬化腹水、慢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伴低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
1. 原发疾病的治疗。
2. 限制摄入水量:一般限制饮水量0.8-1.0L/24h ,症状可好转。
3. 药物治疗。
4. 严重低钠血症的处理。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是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 ICD-10: E2
2.201 )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胸片、胸CT、心电图、腹部B超;
( 4)血和尿渗透压,尿钠测定;
( 5 )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
( 6)肿瘤标记物。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AVP测定;
(2)CT (腹部、头颅)/PET-CT;
(3)感染相关指标(CRP PCT、BNP结核相关检查;
(4 )水负荷试验。
(七)选择用药。
1. 地美环素。
2. 呋塞米+口服NaCl。
3. 苯妥英钠。
(八)出院标准。
1.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病因诊断明确。
2. 临床症状缓解,血电解质基本正常、稳定。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出现急性并发症:出现严重低钠血症,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桥脱髓鞘病变,可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 感染为发病原因的患者,感染加重、感染性休克等,
可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临床路径表单
第一诊断为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ICD-10: E22.20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年龄:_门诊号: 住院号:
年 月曰 出院日期: 年 月曰 标准住院日:W 14天
适用对象 患者姓名 住院日期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