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绿化
- 格式:pdf
- 大小:39.99 KB
- 文档页数:3
论高校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绿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绿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内种植绿色植物,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美观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它不仅能够改善校园环境,还具有育人功能。
首先,高校校园绿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自然认知能力。
绿色植物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更加深刻地体会自然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自然认知能力。
其次,高校校园绿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绿色植物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高校校园绿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绿色植物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审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最后,高校校园绿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绿色植物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绿化具有育人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自然认知能力、环保意识、审美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
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校园绿化的投入,以提高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校园绿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师生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一个优美、舒适、绿色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身心休憩之地,还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校园绿化管理作为打造美丽校园的重要环节,其现状和对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校园绿化管理的现状1、绿化规划缺乏科学性部分校园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对绿化区域的布局和植物种类的选择缺乏长远考虑。
有的绿化区域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区域植被稀少,而有的区域又过于密集,影响了整体美观和功能。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未能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一些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绿化养护不到位校园绿化的养护工作是保持校园景观效果的关键。
然而,现实中一些校园存在养护人员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问题。
例如,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不能按时进行,或者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不够及时和有效,使得一些植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了校园绿化的整体质量。
3、资金投入不足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但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在绿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绿化设施的更新、植物的补植和养护所需的费用。
这导致校园绿化水平难以提升,一些老化、损坏的绿化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换,影响了校园的整体形象。
4、师生环保意识淡薄校园绿化的维护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
然而,一些师生对校园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
例如,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给校园绿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校园绿化管理的对策1、科学规划校园绿化在校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绿化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
邀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校园文化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方案。
确保绿化区域分布均匀,功能明确,如教学区以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为主,运动区则注重绿化的遮荫和防护功能。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优先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同时搭配一些观赏性强的花卉和灌木,丰富校园植物的多样性。
5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31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论坛环境艺术的核心是生活艺术,绿化和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
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
传统课堂上的教育仅仅局限于教师在教室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这只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特殊课堂。
因此,在现代大学校园建设中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环境与绿化美化建设,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要先行校园环境是技术和艺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通过综合运用其艺术语言,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
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
故此面临着扩大、调整、合并、改建、搬迁、新建等各项校园建设任务时,“建设未动,规划设计要先行”显得很重要。
首先,控制规模,注重土地使用效益;其次,区域资源配置和布局适当;再次,不过于追求图面的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及高标准建筑,而对特定的区域基地条件、投资经济合理性、新的技术内涵及人际互动需求予以综合考虑,树立牢固的生态和环境优先理念,善待基地中的植被,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印痕,形成特定的环境特色;深刻理解办学宗旨与校园文化传统,强调空间上的体现与继承;发掘构成校园空间的共同语言,包括校园空间的格局和机理,尤其是开放空间的形态,园林与建筑的风格、质地、色彩,注重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2恰当灵活地运用塑造环境的各种元素大学校园环境的审美价值超出了自然美、艺术美的范围,通过校园公共环境而营造出的社会美的审美功能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日益重要。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高校绿化工作。
绿化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是培养我们生态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此,我代表我校绿化工作小组,向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想法。
一、高校绿化工作的重要性1. 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绿化可以改善校园空气质量,降低噪声,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2. 传承和弘扬生态文明。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传承生态文明、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任。
绿化工作有助于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绿化与校园建筑、人文景观相结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我校绿化工作实践1.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我校绿化工作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确保绿化工作与校园建设相协调。
我们充分考虑校园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合理选择绿化植物,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2. 植物多样,景观丰富。
我校绿化工作注重植物多样性和景观丰富性,既有四季常青的乔木,又有色彩斑斓的灌木、花卉。
同时,我们还结合校园特色,打造了多个主题花园,如:樱花大道、紫藤长廊等。
3. 增强绿化管理,确保绿化效果。
我校绿化工作注重加强管理,确保绿化效果。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绿化管理队伍,负责日常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我们还开展绿化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师生的绿化意识。
4. 重视生态教育,培养绿色人才。
我校将绿化工作与生态教育相结合,通过举办绿化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素养。
三、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高校绿化工作水平:1. 深化绿化理念,拓展绿化空间。
我们将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绿色校园。
2. 优化植物配置,提升绿化品质。
我们将不断优化植物配置,提高绿化品质,为师生创造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
3. 加强绿化管理,确保绿化效果。
浅谈高校园区的绿化设计与发展中的问题摘要:近年来,高校园区建设发展迅猛,不少环境优美的高校拔地而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
本文从高校园区绿化设计入手,谈了设计的原则和绿地设计的方法,并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发展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绿化设计问题绿化建设策略一、校园绿地设计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校园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各种特色的学习与动空间。
校园应以植物造景为根本,提高绿化覆盖率,利用植物划分组织空间,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提高校园的环境质量,改善整体生态环境。
校园的绿地设计时,要充分渗透文化因素,创造一定的文化景观。
二、校园绿地设计(一)公共绿地越来越成为学生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休息、娱乐、健身与交往不可或缺的场所,因此校园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需求。
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如要有学生散步的道路,有方便学生使用的开敞空间等,还应布局合理,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创造封闭的空间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灵活地利用树木、花卉结合亭廊等创造出相对安静的休息绿地,满足学生休息或学习等需要。
(二)楼间绿地是每两栋楼间为通风、采光而留的空地,属于生活与学习建筑用地的一部分。
在校园总用地中,楼间绿地面积约占30%左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
楼间绿地设计应以环境效益为主,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进行布局,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
主要利用植物(乔、灌、草、花)进行景观营造,美观、生态且具有造价低廉的特点,结合少量小型建筑小品(包括坐椅、花架、铺装路面、花坛等)组织空间,小品要小巧精致,桌椅坐凳既方便又美化环境,为学生创造出优美的休息活动场地。
(三)校园道路绿地主要以行人为主,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其绿地设计不同于城市道路,首先考虑学生出入方便要求,其次要考虑遮荫和美观。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高校校园绿化的话题。
绿化校园,不仅是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几点关于高校校园绿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校园绿化的意义。
校园绿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师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化校园,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能提升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我们要明确高校校园绿化的目标。
高校校园绿化应以生态优先、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绿化、美化、香化、静化、活化的有机统一。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优化校园植物配置,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提升校园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我们要加强高校校园绿化的规划与实施。
在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校园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合理布局绿化区域,确保绿化效果。
在实施阶段,要注重植物品种的选择,既要考虑观赏性,又要兼顾生态效益;要加强绿化养护管理,确保绿化成果。
第四,我们要广泛动员师生参与校园绿化。
师生是校园绿化的重要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植树节、绿化周等活动,提高师生的绿化意识,激发师生的绿化热情。
同时,要建立健全校园绿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师生参与校园绿化工作。
第五,我们要加强校园绿化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讲座、制作宣传栏、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普及绿化知识,提高师生对绿化的认识,营造浓厚的校园绿化氛围。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高校校园绿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持之以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扎实推进校园绿化工作,为打造美丽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贡献力量。
总之,高校校园绿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紧紧围绕绿化目标,加强规划、实施、宣传,广泛动员师生参与,为构建美丽、和谐、绿色的高校校园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高校绿化的话题。
在此,我代表我们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绿化工作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高校绿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高校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提升了师生的生态素养。
今天,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校绿化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绿化目标高校绿化工作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
我校成立了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绿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在绿化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绿化工作与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绿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绿化设施绿化工作离不开资金投入。
我校在绿化工作中,加大了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绿化设施。
我们不仅注重绿化植物的引进和种植,还加强了对绿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绿化成果得到巩固。
三、创新绿化模式,提高绿化质量我校在绿化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绿化模式。
我们以“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为目标,科学规划校园绿化布局,注重植物多样性,打造了多个具有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绿化景点。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生态素养绿化工作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
我校通过举办绿化知识讲座、开展绿化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了对师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大家的生态素养。
同时,我们还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工作,共同营造美丽校园。
五、加强绿化管理,确保绿化成果绿化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加强管理。
我校建立了绿化管理制度,明确了绿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绿化成果得到巩固。
总之,高校绿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加大绿化工作力度,努力打造美丽校园,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祝愿大家在高校绿化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共同为美丽校园、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环境绿色是希望的象征,而校园则是我们学子们成长的摇篮。
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环境,既是对自然的保护与尊重,也是对美好学习环境的追求。
本文将从校园绿化的重要性、绿化校园的具体方式以及绿化带来的好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校园绿化的重要性校园绿化不仅能美化学校环境,提高校园形象,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校园绿化能够美化学校环境,提高校园形象。
学生们是学校的未来,然而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对学生们的一种鼓励和激励。
当校园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时,学生们的心情也会随之愉悦起来。
其次,校园绿化有利于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
树木的生长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树木还能起到遮阳的作用,降低夏季的温度,减轻高温的不适感。
在炎热的夏天,校园中绿荫密布的地方成为学生们乘凉休息的理想场所。
最后,校园绿化对于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与绿色环境接触可以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使人们更加平静、放松。
因此,一个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绿化校园的具体方式要将校园绿化工作做得好,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植树造林、草坪建设、花坛布置和湖泊建设等。
植树是校园绿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参与树苗的种植工作,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应该考虑到树木的生长习性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既要美观又要实用。
草坪的建设也是绿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坪可以增加校园的绿色面积,提供学生们活动的场所。
校方可以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要,建立多个草坪,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运动和休息。
花坛的布置也是绿化校园的一项任务。
学校可以在校园中的主要道路两旁、学生宿舍附近等地方建立花坛,打造出色彩斑斓的景象。
花坛中的花卉可以选择不同的品种和颜色,丰富了校园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安慰。
2016年第11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摘要:
高校校园绿化美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对学生及优质师资力量的吸引力,关乎学校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仅能够为学子们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氛围,也是高校办校理念和特色文化的综合体现。本文从高校绿化的配置原则、功能分区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力图为校园绿化设计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化设计;树种配置;功能分区
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重组、新校区建设使得校园面积成倍扩大,但很多高校校园绿化设计上缺乏科学长远规划,缺少校园文化氛围塑造,造成校园绿化千篇一律、照搬照套。具体表现在:部分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照搬照套公
1高校校园绿化现状高校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引擎,是体
现一个民族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然而,伴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高校
浅谈高校校园绿化沈志猛(河海大学后勤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98)
物,使得其与周围的景观相照应,达到艺术的完整与统一[2]。
3.2合理搭配,色彩鲜明
由于植物形态会随着树龄的增加,季节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点,故而园林植物造景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形象丰富多彩,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如西湖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总体可以用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季苍翠来形容四季之景,但是对于不同景点的植物景观却又有所不同。春季景观主要可以从“苏堤春晓”、“灵峰探梅”、“柳浪闻莺”,以及一些特色花种,如位于孤山后坡的杜鹃花和整个太子湾公园里盛开的樱花、郁金香等呈现出来;夏季景观主要可以从“云栖竹径”、“曲院风荷”等呈现出来;秋季景观主要可以从“满陇桂雨”以及位于孤山后山泛黄的麻栋林、位于裸子植物区水潭周围的杉林等呈现出来;冬季景观主要可以从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等呈现出来。春季景观主要有杜鹃、含笑、樱花、玉兰、海棠、绣线菊、碧桃、迎春等花种树木可供观赏;夏季景观主要有荷花、桅子、紫薇、广玉兰、睡莲、石榴、合欢、木槿等花种树木可供观赏;秋季景观主要是包括各种槭树、乌桕、枫香、银杏、无患子等在内的各种色叶树种可供观赏,同时伴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冬季景观主要有山茶、蜡梅、梅花等观花树种,以及斑皮抽水树、豹皮樟、悬铃木、榔榆、白皮松、油柿等观干树种可供观赏。总而言之,整个西湖园林植物景观各有侧重,有的色彩鲜艳,有的芳香馥郁,有的苍翠挺秀。根据植物季相特点,整个园林景观以桂花、香樟等常绿阔叶树作为基本树木,展现出一片风景各异,季节景观各异的漂亮景象。3.3合理选用围合空间植物可选择的围合空间可分为几种:开放性围合空间、竖向围合空间、冠下围合空间以及半开放性围合
空间、封闭式围合空间等。植物围合空间类型的选择需充分考虑造景地势以及造景绿地,如对于街道、广场和人行路两旁常选择封闭式围合空间,这样可以对噪音和灰尘形成一层环境层面上的隔断,繁华喧闹中呈现安静的氛围,给繁华的都市营造出一片静谧融洽的活动空间。3.4融合几何、透视及视错觉理论人们常常通过视觉感受来传递对园林景观最直观的判断,因而园林景观结构设计的好坏常常取决与设计人员在视觉角度的引导。不同的景观植物可以形成不同的视线透视以及远近效果,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如花草和乔木等。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观赏者视觉需求,在多种视觉感受表达方式中融合视线上的透视变形、几何以及视错觉等理论,构建出令人赏心悦目、有特色的园林景观[3]。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在进行造景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特点以及生长习性选择合理的造景技术,为人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生活环境。通过园林景观造景不仅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优雅的景观画面,同时也构建了一个绿色、健康的工作环境,改善了城市环境,降低了噪音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作用,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收稿:2016-06-30)参考文献:
[1]林凤.福州市主要公园乔木树种多样性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3):143-146.[2]林璐莹.构建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若干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8(1):166-170.[3]曹辉,张晓萍,陈平留.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资源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7(1):34-35.作者简介:辛燕(1988-),女,杭州临安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
向:植物景观。
!!!!!!!!!!!!!!!!!!!!!!!!!!!!!!!!!!!!!!!!!!!!!觼訆訖訛DOI:10.14051/j.cnki.xdyy.2016.21.070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16年第11期
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部分高校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等观赏效果,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部分高校绿化重复建设,反复修整,树种频繁更换,造成资金浪费。2高校校园绿化应坚持的原则2.1以人为本,注重营造和谐宽松校园氛围的原则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做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行为科学,充分发挥校园绿化的功能作用,营造多形式的空间,尽量为学生课间学习、交流、休憩创造一种围合、半围合的滞留空间,使校园环境景观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类型及办学特色。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任,校园绿化建设不仅要发挥绿化功能,还要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让环境能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容纳人的存在,尊重人的需要,发挥人的作用,使人与环境深深交融,起到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通过“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真正达到景观设计与本土特色文化、校园文化相渗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人文美景,给广大师生及来访者营造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2.2造景为主,注重打造多姿多彩的生态园林的原则校园绿化是在点、线、面、空间四要素的约束下,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配合校园建筑起着衬托辅助作用。因此,在设计中要树立“大园林”观念,要把校园作为一个“大园林”来建设,实现多树种混交,做到乔、灌、草、藤搭配,依据树种生理特性进行合理配置,把握好树、草、花的比例,尽可能选择多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植物不同冠型、色彩、质感搭配成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景观,构建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并做到自然景观与营造景观风格协调。在景观中适当增加雕塑小品,小品设计从构思立意入手,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如在教学区植物配置中可以运用桃和李,营造出“桃李满天下”意境。3绿化植物的选择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但本土之材,更赋予校园以浓厚的地域特色,最能体现一个学校、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特色。因此,在高校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应该坚持兼容并蓄,既要善于利用外来物种,又要尽可能地充分应用乡土树种尤其是乡土骨干树种,树种的选择和成景效果上都要体现大学教育的立足本土,开放包容的时代教育精神。3.1骨干树种的选择骨干树种一般布局在校园主干道两边及大面积绿地上,一般选用生长较快、树形较好、遮荫面大、深根、萌芽力强的树种,常绿和落叶应根据不同道路性质进行选择。常用常绿乔木如:雪松、白皮松、湿地松、香榧、广玉兰、香樟、毛竹、乐昌含笑、侧柏、桧柏、罗汉松、杨梅、石楠、冬青、红果冬青、桂花、女贞、棕榈、含笑、月桂、枇杷、山茶、厚皮香、珊瑚、紫竹、椤木石楠、红花檵木等。落叶乔木如:银杏、水杉、落羽杉、榉树、马褂木、悬铃木、樱花、皂荚、刺槐、国槐、臭椿、重阳木、栾树、黄连木、喜树、泡桐等。3.2灌木的选择灌木适宜与藤本植物、地被植物、草花多层次结合,构建具有校园人文特色的园林景观,通过配置四季花木和彩叶树种,以季相变化来增强景观效果,往往能够达到四时有景、四季有花的效果。校园常用常绿灌木如:南天竹、十大功劳、金桔、雀舌黄杨、金丝桃、金丝梅、桃叶珊瑚、杜鹃、黄馨、探春、夹竹桃、栀子、六月雪、龟甲冬青、大花六道木、亮叶忍冬、女贞叶忍冬、小叶女贞等;落叶灌木如:腊梅、山梅花、绣线菊、棣棠、月季、玫瑰、海棠、笑靥花、卫矛、木槿、海滨木槿、醉鱼草、迎春、丁香、黄荆、牡荆、枸杞、斗球、锦金银木、接骨木、红瑞木、紫薇、小檗等。3.3地被植物的选择地被植物不仅能够让野草失去生长空间,而且能为园林作品增添自然美,使之更具生机和吸引力。通过枝、叶、花、果等合理搭配,能够营造多种生态景观。校园绿化常用地被植物如:木香、地锦、紫藤、蔷薇、麻油藤等藤本植物;早熟禾、高羊茅、麦冬、吉祥草、结缕草、白三叶草等草坪植物;美人蕉、紫罗兰、三色堇、羽衣甘兰、雏菊、金盏菊、一串红、红花醉浆草、白三叶、仙客来、报春花、鸢尾、矮牵牛等草花类植物。4不同功能区植物配置
校园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对景观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在选择植物造景时,在坚持总体设计风格的前提下,要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4.1教学区该区植物选择要突出层次感,在不同角度观赏都能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作为展示学校的生态文化内涵的最重要的分区,要结合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品加以强化,重点处理教学主楼、图书馆、实验大楼、行政楼的周边环境设计。绿地宜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树木可采觼訆託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