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绿化景观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校园中心是一片宽广的草坪,绿意盎然。
阳光洒落在草坪上,使得每一株草都闪烁着生机勃勃的光彩。
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两旁的樱花树含苞待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绿意盎然的校园中,青翠的草坪与繁花似锦的行道树交相辉映,营造出宜人的景色。
书香浓郁的图书馆与现代化的教学楼林立,矗立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校园之中。
一座现代化的学校坐落在宁静的郊区,四周绿草如茵,空气清新。
走进校园,一片宽阔的运动场映入眼帘,上面点缀着碧绿的草皮和鲜艳的色彩,显得生机勃勃。
沐浴在阳光下的校园,仿佛是一座色彩斑斓的画卷,亟待每一位学子去探索其中的美好。
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这里的景色仿佛是自然诗篇的结晶,让人流连忘返。
浅谈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学校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展现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
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单位开始注重植物配置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基于此,探讨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及植物配置,以供参考。
标签:校园绿化;景观功能;植物配置学校植物的配置与造景直接影响着校园的环境,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充分发挥生态植物的吸附灰尘、降低噪音、遮阴庇护、美化环境的作用,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既能帮助师生缓解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学习及生活压力,陶冶情操与启发灵感,也能对师生的教科研活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1、校园绿化景观的功能1.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由于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地表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植物能有效减少和减缓地表经流量和流速,因而,在校园的山地、坡地及裸露地段,栽植适量的乔灌木地被,可起到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作用。
1.2防风固沙、吸降尘埃栽植树木、灌木及草坪的绿地,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吸降尘埃,对防止尘土飞扬是十分有效的1.3监测大气污染部分绿化景观植物对大气中毒很“敏感”,没有抗性和解毒作用的,对有毒气体反应特别敏感,表现受害症状,可以利用其敏感性作为监测手段,确保师生生活在合乎健康标准的环境中。
如雪松、月季等可用来监测S02、F、HF等;石榴、竹类等可用来监测Cl2、HCl等。
2、校园绿化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2.1 生态学原则绿色景观对促进学校的发展以及老师和同学的生活实践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在对绿化景观植物进行配制时,学校必须要以生态性原则为立足点和核心,因为植物景观也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每一类植物都有自身的发育特性,植物的生长以及发展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对不同的植物进行选择时必须要有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环境条件选择相对的绿色植物,采取因地制宜的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校园绿化景观。
2.2 目的性原则绿色植物对提高校园环境有着关键的作用以及价值,植物具有改善校园环境以及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以植物功能的目的为立足点,分析植物所发挥的主要功能,不管是观赏性功能还是改善环境的功能,学校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保障每一个植物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及价值。
5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31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论坛环境艺术的核心是生活艺术,绿化和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
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
传统课堂上的教育仅仅局限于教师在教室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这只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特殊课堂。
因此,在现代大学校园建设中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环境与绿化美化建设,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要先行校园环境是技术和艺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通过综合运用其艺术语言,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
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
故此面临着扩大、调整、合并、改建、搬迁、新建等各项校园建设任务时,“建设未动,规划设计要先行”显得很重要。
首先,控制规模,注重土地使用效益;其次,区域资源配置和布局适当;再次,不过于追求图面的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及高标准建筑,而对特定的区域基地条件、投资经济合理性、新的技术内涵及人际互动需求予以综合考虑,树立牢固的生态和环境优先理念,善待基地中的植被,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印痕,形成特定的环境特色;深刻理解办学宗旨与校园文化传统,强调空间上的体现与继承;发掘构成校园空间的共同语言,包括校园空间的格局和机理,尤其是开放空间的形态,园林与建筑的风格、质地、色彩,注重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2恰当灵活地运用塑造环境的各种元素大学校园环境的审美价值超出了自然美、艺术美的范围,通过校园公共环境而营造出的社会美的审美功能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日益重要。
校园绿地规划的设计特点校园绿地规划的设计特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野蛮化与绿地的减少问题愈加突出,尤其是校园绿地的设计规划,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特点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空间配置的合理性校园绿地的空间配置是其设计特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求,绿地的面积、分布、功能、形态等都需要进行精细的规划。
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这些因素都需要统一在一起来确定绿地规划的方案。
绿地的分布应该合理,以将整个校园的绿地有机地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景观框架,避免出现孤立的绿地,或者是过于集中的绿地。
在功能规划方面,绿地在增加校园美观程度的同时也可以充当休闲活动、体育运动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校园绿地中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社团活动、运动会等。
二、环境安全与品质的统一性安全问题是校园绿地必须关注的问题。
因其在学生身边,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校园绿地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防雨、防晒、防风、防盗等安全措施,让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放心地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同时,学校也应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保绿地的环境卫生,提高校园环境品质,让学生们在干净、优美、宜人的环境中学习。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在校园绿地设计中也要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选择蓄水能力强、透水率高的园林铺装材料、选择自然能源等,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在绿地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种长期可持续的规划,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四、景观表现与设计美感的综合性校园绿地的设计规划,还要考虑到美学的问题,在景观的表现与设计美感的综合性上注重,通过对树木、灌木、景观草地的巧妙搭配以及雕塑等装饰艺术的运用,形成校园风景,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在校园绿地规划中,更应该注重与学校建筑的融合,通过加强与建筑的关联性,结合理念性和实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风格。
校园景观功能分析一、美化校园环境二、提高学习、生活品质校园景观除了美化校园环境外,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校园景观通过提供更加安静、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师生降低学习压力。
同时,景观园林与宿舍、餐厅等功能性建筑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校园休闲空间,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优秀的生活品质。
三、增进校园文化传承校园景观不仅可以为校园增添美感和文化元素,更能够帮助校园文化传承。
例如,校园中设置各种文化雕塑、名人铜像,可以静静地诉说着历史和传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
此外,校园景观中不少园林绿化是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园林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四、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校园校园景观园林是人工景观中体现人与自然关系最为和谐的一个类型。
我们经常能在校园景观中看到一些花展、鱼池、石景等等,这些元素的加入将人工景观更好地与自然元素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多年市政建设的冲刷和平衡之后,校园景观大多承担了种植树木和保护环境等重大任务,创造出来的安静与休闲,更适合于缓解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快节奏。
五、提升校园品牌形象校园景观园林不仅可以为校园增添美感和文化元素,更能够提高校园品牌形象。
校园景观园林所反映的学校文化,也是广告宣传和校园品牌宣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有通过不断地改善和创新校园景观,才能够从视觉、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将学校的品牌形象完美展现给外部世界。
六、提供丰富的社交、活动场所供师生使用在校园景观中,往往会设置休息、聚集、拍照、游玩等不同的场所。
这些场所在维持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们交流、活动、聚会的地方,增强了校园社交的机会,增加了与青年人的更多的交流机会。
综上所述,校园景观功能多样,除了美化校园环境之外,还可以提高学习、生活品质,增进校园文化传承,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校园,提升校园品牌形象,提供丰富的社交、活动场所供师生使用。
修建一个优美的校园景观,需要关注自然、文化、社交和环境多个层面,同时,实现校园美化的终极目标,更要从内在的文化积淀和认同出发,凸显学生思想品质、修养、情感的特点,是一项必须持续关注和完善的工程。
园林景观的设计特点
园林景观的设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性: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尊重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使
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生态性: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绿色生态空
间,使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功能性:园林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休息、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
使人们在景观中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4.艺术性:园林景观设计要运用艺术手段,通过空间布局、建筑造型、植物搭配
等方式,创造出具有美感的景观形象。
5.文化性:园林景观设计要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通过景观元素和空间氛围的营
造,展示地方历史、民俗等文化内涵。
6.创新性:园林景观设计要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推陈出新,以创
新为动力,推动景观设计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的设计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地域特色、生态保护、功能需求、艺术美感、文化传承和创新等多个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以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需求的优秀园林景观。
校园绿化探讨校园绿化是现代教育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学习环境,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
本文将从绿化对学生的影响、校园绿化的具体形式及具体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化对学生的影响校园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绿化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绿色植物的存在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缓解学习疲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绿化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与大自然接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最后,绿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绿化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摄影、文学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校园绿化的具体形式校园绿化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形式,例如植树造林、草坪建设、花坛设置等。
首先,植树造林是校园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校可以选择一些耐寒、耐旱、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进行种植,使校园更加绿意盎然。
其次,草坪建设是校园绿化的常见方式。
草坪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休息和活动的场所。
此外,花坛的设置也是校园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观赏的机会,增加校园的美感。
此外,还可以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在花坛周围设置石桥、小亭子等景观,增加校园的特色。
三、校园绿化的实施步骤要实现良好的校园绿化,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首先,要进行校园绿化规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绿化的具体区域,制定合理的植树和草坪建设方案。
其次,要进行绿化资源的采购。
学校可以与园林公司合作,购买适合校园环境的花草树木。
同时,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征求捐赠,争取更多的绿化资源。
然后,进行绿化的具体施工。
对于植树造林和草坪建设,需要进行合理的土壤处理和栽植工作。
而对于花坛的设置,则需要选择合适的花卉进行种植。
浅析辽师校园园林美学特征学院:xxx年级:xxx姓名:xxx学号:xxx浅析辽师校园园林美学特征摘要:辽师校园园林历史悠久,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
和其他重点大学一样,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
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教学楼和宿舍楼则是辽师校园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
辽师校园园林艺术美学特征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艺术和空间造型艺术。
众所周知,园林艺术的内容包括:造园和赏园。
而辽师校园把这种园林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在赏园的过程中,不难看出造园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关键词:生活美、自然美、声音美、色彩美、色态美、芳香美、艺术美、造型艺术美、联想意境美。
引言:既然是浅析辽师校园园林美学特征,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园林美学特征。
园林美学特征就是应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或造园思想的学科。
其内容包括:造园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园林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心理过程哲学思维方法等。
辽师校园园林美学特征有很多,具体的美学特征如下:一、辽师校园园林生活美学特征:辽师校园园林种植了许许多多的树木和花花草草,正是因为这些树木以及花花草草使辽师校园园林充满了生机,同样是这些树木和花花草草洁净了辽师校园园林的空气,虽然辽师校园园林所处北方,但是和北方其他的园林有所不同的是——宜人的小气候,辽师校园园林所处滨海城市——大连,在炎热的夏季,海洋气候则使天气变的适宜,不至于让人燥热难耐,雨后空气会更加的清新;大连的冬天则比北方的其他城市暖很多。
辽师校园园林的操场和楼前的空地也同样受大家的喜爱,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会有许多的老师、学生以及老师的家属在这里锻炼身体,形成了美丽的风景线。
辽师校园园林还有挡烈日、供休息、方便交流和观赏相结合的由藤蔓构成的“亭子”。
二、辽师校园园林自然美学特征:2.1:声音美:辽师校园辽园林早上在辽师通道行走都会听到教育公园树上的鸟鸣声,无论是晨练的人们挂在树上鸟笼中的渴望自由的鸟鸣声,还是被笼中鸟美丽的羽毛或美妙的歌声吸引来的鸟的鸣叫声,都是那么的悦耳;文科楼前,鞭打陀螺的声音,当听见第一声的时候,那种震慑的感觉油然而生,再细听就会感受到如同音乐般的清脆的响声;英语楼前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这声音不正是体现同学们奋发图强吗?每年运动会来临之时,操场上都会充满呐喊声,这声音体现着辽师学子们充满着活力;每当刮风的时候,都会听见风摇梧桐、松柏、银杏等的沙沙声;秋天来临之时的蝉鸣之声等等。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规划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校园的美化,还涉及到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精神、身体健康的保障。
本文从设计理念、功能分区、建筑风格等方面,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一、设计理念1. 环保、可持续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校园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环保功能。
如,栽植多样化的绿植,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净化空气,提高校园氧气含量等。
2. 人性化、舒适校园景观设计更应注重人性化,关注人们的感受和需求,使校园景观设计更加舒适,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如健身娱乐区设计、文化广场设计等。
3. 融自然于建筑建筑与自然要相互融合,深化自然人文内涵,使校园更具人文气息。
同时校园内自然环境可以更好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他们更好地放松身心。
二、功能分区1. 教学区作为高校的主体功能区,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教学区的环境设计,包括教学楼、实验室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 生活区生活区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需要设计集休闲、文艺、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如校园广场、食堂、文化中心等,这些地方的设计和布局更能体现出学校的人文特色。
3. 校园连接区如小路、人行道、健身区、停车场、车道等,这些区域的规划将人们从一个地方引向另一个地方,它们的设计应具有导航功能,使人们方便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三、建筑风格1. 现代风格如现代化造型、开放式空间等。
这种风格可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校园现代化的面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2. 中式风格如中式宿舍楼、健身房等。
体现中华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具中华特色的校园景观,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3. 混合风格校园景观设计更应该是“混合风格”,较好地结合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多种设计元素,多角度展现校园的独特特色。
同时,这种风格也更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校园景观情况分析报告校园景观情况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本校园风景秀丽,绿树环绕,花草丛生,景色宜人。
校园规划合理,道路整洁,花坛布局有序,景观设施齐全,是一个以绿化为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式校园。
二、绿化情况校园的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绿色植被丰富多样,校园中种植有各种树木和花草,如桂花、梅花、樱花、杜鹃花等。
在四季中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花香和绿意,为校园增添了生气和色彩。
同时,校园中的小草坪和绿地也是学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景观设施校园中的景观设施齐全,有喷泉、雕塑、假山、亭子等。
喷泉和假山给校园增添了一份灵动和韵味,成为学生们拍照、休闲的好地方。
而雕塑更是校园的一道景观,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校园中还有凉亭等休闲设施,方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心情。
四、校园道路校园道路宽敞平坦,打理整洁,道路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形成了一条条绿色隧道,行人可以在其中漫步吸氧。
校园的道路设置还贴心地考虑到了残疾人的出行需求,设置了无障碍通道。
五、建筑布局校园中的建筑布局合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各功能区域错落有致,整体呈现出一种有机的融合感。
建筑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突出了现代设计的风格特色。
同时,校园中的建筑面积适中,不会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六、改进建议1.加强校园景观的维护和管理,保持校园绿化的整洁和美观。
2.增加校园景观设施的数量和品质,以进一步提升校园的美观度。
3.对校园道路进行扩建和改造,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便利性。
4.在规划校园建筑布局时,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打造更加和谐宜人的校园。
综上所述,本校园景观情况良好,给人一种宜人舒适的感觉,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共同的关注,我们的校园景观会越来越美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浅析校园绿化景观特点与规划设计
校园绿化是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整体面貌和
环境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校内各功能区隔离和联系的主要手段。校园绿
化对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功能、提高环境品质、塑造人文环境、划分空
间与营造景观等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
规模越来越大,校园绿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校园绿化建
设单位往往不够重视、规划设计标准低、施工管理不够规范等原因,目
前一些学校的绿化树种单一、绿化模式千篇一律,绿化风格没有特色。
解决目前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建设方、规划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和管理者多方努力,从专业角度提高校园绿化水平。
校园绿化应倡导以人为本,提升环境品质,达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
相处,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资源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
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
校园绿化景观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欣赏自然美的条件,而且可以改
善学生学习、生活的生态环境,还具有服务教学、陶冶情操的特殊功能。
目前,部分学校的校园绿化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园林植物种
类单一,多样性相对贫乏,对许多优良的园林树种未给予足够重视,应
用的园林植物种类相对偏少,一部分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园林植物没
有得到恰当的运用;其次,园林植物配置不够自然,多表现在乔木灌木
比例失调、地被植物种类单一、藤本植物种类太少、垂直绿化不足等,
植物品种的选择对色彩的考虑不足,使得植物景观显得过于单调、季相
变化不明显;最后,在进行校园规划方面,部分规划设计单位仍采取“建
筑先行,绿化填充”的模式,这样留给绿化的空间就较为有限。
笔者认为,校园绿化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设计应做到:第一,实施“适
地适树”的原则。以本地区的乡土树种为主,充分体现经济、实用、美
观的特点,应用自然界的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充分发挥植物本
身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供人欣赏,乔木、灌木
组成树丛、树群时,要深浅疏密相济;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栽得稀疏
些,或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
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以达到“嘉则收
之,俗则屏之”的效果。第二,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植物的观赏
特性,注重各植物之间生态上的联系,从而达到艺术上的配置效果,无
论植物在应用上的环境选择还是植物的表现手法或植物之间的搭配都
要考虑得比较周到,要考虑到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协调,植
物造景材料有主、有次,叶色、质地、株型的对比要有变化。校园主体
绿化植物应具有本校特色,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
次分明、疏落有致,切忌千篇一律、平均分配。第三,校园绿地规划设
计作为校园环境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好的绿地规
划设计是取得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的前提,它反映人们崇尚自然、追
求自然的现代理念。只有在规划设计方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会创
造出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绿化应从提升校园环境品质的高度,在进行
校园规划时预留较大面积的绿化场地,以供集中绿化。大型(较大型)绿
地对校园景观环境将产生重要影响,而一些较小的绿地的作用也不可忽
视,它们具有景观生态学意义上的“踏板”功能。同时,在有限的绿地
空间中应进行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充分发挥绿地改善环境的潜能。
此外,校园绿化要充分考虑校园所在地自然景观环境,校园所在地
自然景观环境是校园环境营造的重要资源。自然的山景、水景,尤其是
嵌入校园的山水之景,是校园环境营造中最宝贵的财富。自然的山水之
景以其不可再生的独特性吸引着人们亲近自然,校园环境营造要重视校
园内外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要深入分析校园的地
形条件,注重对该地块特点的挖掘,巧妙利用原有的水系和自然的山地,
保留原有的树林植被,让校园依山水而构图,保持校园对大自然的亲和
性,满足师生回归自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