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地区新建高校校园绿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高校校园绿植景观营造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大学校园作为时代文明的窗口,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同学们学习之余,能看到鸟语花香、潺潺流水、沙滩细石,来卸下一天的疲惫,校园景观设计是时代的要求,绿化与植栽是校园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绿化不只是栽几棵树,铺几块草坪,它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本文首先就绿化的功能进行了介绍,然后针对目前校园绿化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植物配置地理位置物种特性一、校园绿植的功能路易斯.康有句名言“在一棵树下,教师不把自己当成教师,学生也不把自己当成学生,这样的一些人,就许多实际问题平等地进行交谈,这才是学校的开端。
”这句话生动又形象,描写了校园绿荫下学生与教师平等切磋、交流的场景,有此看出,校园绿化与植栽既能美化环境,又起到围合空间,提供交流场所的功能。
概括来说,绿化植栽有以下功能:(1)调节小范围气候。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提供足够的氧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氯化物,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由于水分蒸发,大面积绿植可以调节温度,夏季降温,冬季可以提高温度;树木可以隔离外界噪声,如乔木大叶黄杨,珊瑚树,松柏等。
(2)改善空气构成:在大的广场上等不宜采用建筑划分空间的场所,用绿植进行隔离,丰富了空间的内容,用树篱,列植树木遮挡视线,形成围合空间;线状绿化有引导、导向的作用。
(3)美育功能:绿化的美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一草一木总关情,激发爱校的热情。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姹紫嫣红;夏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季硕果累累,枫叶飘红;冬季冷风料峭,一剪寒梅独自开。
在如此美不胜收的校园风景里,怎能不沉醉?怎能不愤发向上?二、校园绿植的合理配置绿植的效果如何完美体现?目前部分校园对绿植简单的理解为种树、栽花,至于种什么树,在哪种,种几棵,没有详细的规划,很随意的在道路两旁栽种,不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一味的照搬城市的绿化作法,把植物修剪的规规整整,要么成色带,要么成球状,或几何形体,完全失去了植物自然舒展之美,线条僵硬,如何体现校园的多姿多彩?或者片面追求新、奇、珍品种,认为越贵越好,越稀有越好,一棵树动输数十万元,耗费大量资金,而不顾地理环境是否适宜;移植一些成年树,也是常见作法,导致成活率不高,浪费资源。
浅谈高校校园环境绿化建设摘要: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学校的空间利用和园林绿化的美化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绿化与学校的规模、类型、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各种环境的影响,园林的设计内容也不尽相同。
和谐、美丽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校园环境绿化建设在加强校园文化内涵,美化校园工作、学习、生活,塑造师生人格,提升大学形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环境绿化;文化内涵;美化校园引言: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的文明水平的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尤其是以园林植物为主体的绿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
校园的绿化环境对于培养人才潜移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
园林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美化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1校园绿化的生态理念校园生态绿化是在改善校园生态环境、营造与自然相融的生态休闲空间和稳定的绿色空间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技术,以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为依据,以植物群落作为绿化的基本单位,对其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再现。
1.1校园绿化的基本出发点是生态功能优先高校校园绿化不能仅限于视觉上的观赏物,而应该是校园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生态绿化必须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积极参与到校园建筑的规划、施工中,而不是在施工中进行后期的修补和美化,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尽可能减少校园建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1.2校园绿地中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首先,保留天然的植被;其次,要强化物种意识,强化地域植物的生态类型和变种培育,营造出地域特色、具有学校特色的绿化景观;第三,从区域植物群落构成及结构特征出发,合理利用绿地资源,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种植。
1.3生态绿化要因地制宜生态绿化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功能等因素,对校园特殊的小气候、土壤、地下环境进行适应与利用,以促进植物和建筑群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并改善其绿地环境,提高其自我维生能力。
浅谈高校校园生态绿化建设摘要: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家长和学生除了对于学习师资硬实力有所要求之外,对于校园生态绿化建设也越来越注重,更多的人认为,良好的校园坏境可以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过我国当前高校中的生态绿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校园生态绿化建设的概念出发,对于校园生态绿化建设的科学养护进行探究,以提升校园生态绿化建设水平,加强其发展进程和水平,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校园;生态绿化建设;绿化建设高校的社会价值就是教书育人,每个学校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以及教学环境,教育是大学最基本且不变的功能,而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包含这高校是否拥有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在一定层面来说是具有渗透性的教育因素。
广义上的校园环境包含了学校里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对应的物质因素就是构成整理校园环境的土地、绿植、道路等,精神环境就是物理环境对于人的作用,即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互相影响,一起作用于高校的各个方面。
最终形成高校的校园影响力,体现高校的特色文化,对于学生有熏陶和启迪的重要作用。
[1]一、校园生态绿化的概念校园生态绿化指的是为了改善高校环境,在自然空间和土地的基础之上运用生态学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利用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以及结构特点,以群落为单元,在高校内实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绿化环境。
要遵循为教育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理念。
努力形成高校独特的特色,力求实现我校-景观,景观-特色,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突出个性化特点。
二、校园生态绿化的建设原则(1)重视校园生态效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校园生态绿化建设要结合当地系统性的规划,要注重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建设符合当地地方生态环境的高校校园生态环境。
保持现有的生态平衡,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校园生态绿化进行建设。
在学校的外围部分,以生态防护工作为主要内容,将绿化和美化因素融入进来。
而在学校的中心部分则以美化为主要内容,可以点状绿地穿插进来,给老师、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一些舒适的绿色环境。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郝杰;何强【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博弈关系越发受到关注,人们也越发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高校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并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更应融入绿色思潮的发展趋势中.文章对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意义及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从硬件设施到软环境两方面阐述高校绿色校园建设中一些值得借鉴的策略及方法,并提出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期刊名称】《企业科技与发展》【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3页(P184-186)【关键词】高校建设;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绿色教育【作者】郝杰;何强【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81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概述1.1 绿色校园建设的意义绿色校园的建设对于国家、社会、高校都具有深刻而积极的意义。
校园建筑存量巨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能耗大户。
据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4万所,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6亿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总量达29.9亿m2。
其中大学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人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1]。
因此,绿色校园的建设与推广势在必行,而适宜的绿色校园建设策略不仅应在建造过程中减量节材,还应在建成后的运维中降低成本,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理念。
1.2 绿色校园的内涵我国《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将绿色校园定义为“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
浅谈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发布时间:2022-09-14T00:50:25.99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月第9期作者:韦金琼[导读]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源泉。
韦金琼身份证号码:45212919871001**** 广西崇左 532200摘要: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源泉。
促进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绿色校园能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绿色专业人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教育。
本文从绿色校园的概念、建设目标、意义入手,分析了高校绿色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绿色校园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校;绿色校园;校园建设;实现途径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绿色校园建设步入了校园发展规划的舞台,在传统校园环境基础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要求。
学校要遵循“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和“环境是育人的基本条件”的科学理论,运用“绿色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性地设计绿色校园建设实施途径,通过既适合自身发展又具现代特征的特色化校园建设,科学合理地设计学校文化环境,促进校园建设向着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不断发展,使绿色校园成为绿色文化的摇篮。
1.绿色校园概念“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和谐自然的各项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人文素养的校园。
绿色校园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理念,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现代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二是绿色环境,指实施绿色环境建设措施,建设一个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打造具有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校园实物景观,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感染与熏陶;三是绿色文化,指营造一个“人人具有绿色意识、诚信达礼、遵守公德、互助互爱”的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高校新校区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杨涛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3期摘要:高校在建设新校区园林的时候,都致力于创设一个更加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在建设的时候由于高校自身具有一些局限性,所以会在实际创设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问题,只有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新校区的园林建设更加具有特色。
本文就介绍了一些高校在新校区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高校园林的建设方式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新区;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56前言优美的校园环境蕴含着无形的感染力和约束力,能够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还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学校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和学术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高校开始致力于新校区的建设,所以如何能让新校区园林的绿化建设能够既符合校园自身的特色,又能够达到建设的标准,成为了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校新校区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建设理念上出现一定的偏差由于校区园林的建设并不能给学校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所以相关的决策者没有对绿化建设十分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学校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在园林绿化的建设上,让园林绿化的建设水平和建设程度大打折扣[1]。
1.2 在施工的过程中缺少科学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缺乏科学性的指导,所以出现了很多建设中的问题。
在植物的种植上,园林中很多的植物种植密度过大,所以让植物的成长空间受到了挤压,病虫害和生长不良的现象频频发生。
同时有很多高校将老校区中的大树过度移植到新校区当中,不仅没有让生态效果得到改善,还出现了树木枯死的现象;还有很多高校经常进行逆境栽植和反季节栽种等工作,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让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1.3 缺少校园独特风格的设计规划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多高校都没有充分的结合自身的校园特色,有的学校过分追求一些优秀园林的建设标准,导致与校园自身情况脱节。
对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几点建议【摘要】在阐述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从校园绿化规划指导思想,校园绿化总体构思,布局手法和特征,校园绿地规划内容及校园植物配植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关键词】校园绿化环境育人和谐校园校园绿化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化带,有选择地配置树木花草,在整体统一绿化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区的特点,努力创造出适宜的校园环境。
同时校园绿化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园林美学的观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因地制宜地进行植物造景,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1.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每所高校至少都有数以千计的教职工和大学生,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的文化层次、素质修养、审美品味等都较高;他们思想解放,接收新生事物快,对精神文化生活欣赏和追求的档次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校园绿化美化的高档次、高品位的要求是迫切的。
实践证明:高校校园绿化美化状况的好坏,与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道德品质都有极大的关系,美好的校园环境,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实际,形象生动,可视可感,人们从中可以领略花草树木的内涵,如松柏坚贞不屈傲霜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员工,是一种感化心灵的教育方式,让广大师生员工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法纪观念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激励师生员工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乐于奉献,促进文明素质的全面提高,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使高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校园绿化是指以人工的方式在校园里栽种树木花草,使校园环境更好地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更有利于高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健康地发展。
浅谈北部湾地区新建高校的校园绿化摘要: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决策的实施,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为北部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建设的热潮。
扩建新校区,增加新院校,这就为高校校园绿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大学校园的绿化也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就北部湾地区新建高校校园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建高校校园绿化建设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树种配置植物,并结合校园文化特点,创建美好健康的校园育人环境。
关键词:北部湾新建校园绿化植物
校园绿化是学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学校整体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表现,是反映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1 校园绿化的作用
校园绿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发挥绿化植物的
整体功能,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优美的教学环境。
校园绿化的主要作用有:美化校园环境;净化校园空气;改善校园小气候;减弱校园噪声;杀死细菌;降低风速等。
2 北部湾新建高校校园绿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校园绿化率较低。
北部湾地区新建高校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绿化缺乏足够认识,加之资金有限,往往存在重建筑轻绿化
的现象,校园的绿化率较低。
2.2 校园绿化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北部湾地区很多新建高校在校园绿化方面没有合理的统一规划,有的虽有校园绿化规划
但与学校总体规划不同步不协调。
没有系统全面的校园绿化规划方案。
2.3 校园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品种校为单一。
北部湾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资源丰富。
可作为校园绿化的树种也很多,但在北部湾地区新建的高校中种植的绿化树种较少,难以体现整个校园的季相的景观变化。
2.4 绿化管理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绿化景观效果的形成。
校园绿化过程中,只管种树,不护理,致使绿化效果较差,达不到景观效果。
2.5 校园绿化建设不能体现自己特色,缺少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绿化没有与校园文化联系起来,单纯的种树,种花。
没有相应的形状、图案等把校园的文化体现出来。
3 校园绿化策略
3.1 提高认识,增加校园绿化。
校园绿化是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师生创造安静舒适工作学习环境的重要举措。
提高对校园绿化的认识,加强校园绿化。
具体的措施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原来的绿化,新建校园重点都是进行大规模的房屋建筑,为了赶工期,为了工艺操作的方便等,对原来的绿化破坏较为严重。
如砍伐原有树木,或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破坏原有绿地等。
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绿化应加以保护,另一面在建筑物建成后马上清理建筑垃圾,因地制宜的进行绿化。
做到有步骤地分区分步进行,绿化一片见效一片。
3.2 科学的规划,合理布局。
校园的绿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园绿化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规划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
供一个舒适的教育场所非常重要。
首先,校园绿化规划要注重科学,在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好校园绿化规划。
其次,校园绿化规划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北部湾的气候特点和校园实际做好校园布局和植物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和远近结合的角度制订出校园绿化规划。
最后,校园绿化规划方案要经过专家、学者、师生、学校领导等综合审议、评定和论证,确保校园绿化规划方案的科学性、持续性、技术性和可行性。
校园绿化规划方案是指导校园绿化建设的依据,科学的规划校园绿化对学校的发展也极为重要。
3.3 因地制宜选择校园绿化树种。
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土条件、地形等选择合适的树种。
北部湾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丰富,适合校园绿化的树种也很多。
根据北部湾的气候特点,适合其生长的树种有: 乔木:乔木是校园绿化景观的骨干树种,它对绿化景观布局效果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常绿乔木以其高大树形,茂密的树冠、以及开花季节、色彩变化等因素,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推荐的树种有:小叶榕、高山榕、橡胶榕、扁桃、芒果、盆架子、秋枫、樟树、白玉兰、荔枝、龙眼、水蒲桃、台湾相思、人面子、无患子、阴香、大花紫薇、假槟榔、棕榈、蒲葵等。
灌木:灌木在植物配置中主要作为下木、植篱、和基础种植,通
常灌木分为观姿类和观花类。
观姿类灌木以观赏其美丽的叶形、叶色、树姿为主。
观花类灌木以观赏其艳丽花朵、花形,花色、花香、质感等给人强烈的景观效果。
可推荐的树种有:扶桑、南美朱槿、夹竹桃、黄蝉、毛杜鹃、红绒球、龙船花、山茶花、红花继木、米兰、含笑、九里香、红桑、变叶木、红背桂、黄素梅、花叶连翘、黄金榕、福建茶、木犀榄、三药槟榔、散尾葵、棕竹等。
草本花卉:草花有一二年生草花及宿根多年生草花。
草花具有丰富的色彩,在校园绿化应用上可产生很好的效果,其姹紫嫣红的视
觉效果令人心旷神怡。
北部湾地区推荐草本花卉:报春花、三角梅、菊花、茶花、水仙花、杜鹃花、绿萝、四季海棠、瓜叶菊、雏菊、仙客来、一品红、一串红、鸡冠花、千日红、虞美人、凤仙花、牵牛花、美人蕉、常青藤、爬山虎、马尼拉草、三叶草等。
3.4 根据校园分区布局,合理配置绿化植物。
北部湾地区的新建高校在总体规划上都有明显的分区和布局。
那么校园绿化则可根据校园的不同分区和布局,合理配置绿化植物,使其形成一区一景的绿化风格。
校门区:校门区体现了整个学校的形象,是人流、物流的聚散地,它应具有本校园明显的特征,应成为全校重点绿化区。
在校门口的绿化植物配置上可采用高大乔木以规划式来布局,点缀灌木花卉,
使大门整齐美观。
并结合花坛、喷水池,道路、建筑等配置绿化植物,使在校门区一年四季都有绿色,都有花香,形成绿化景观。
教学区:教学区是办公、上课的主要场所,应营造一个安静、清
洁的环境。
建筑周围的绿地,既要起到绿化美化作用,又要服从教学用房的功能要求。
在植物栽植上,多采用小乔木和低矮的花灌木,以保证通风、采光和消防要求。
在植物选择上,校园主建筑(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前、主干道两侧可多选择一些较名贵的树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树木成长起来,其相对较长的寿命和高大的主
干更可显现出学校历史的悠久和沧桑。
学生生活区:根据学生集中、宿舍群集、人流量大及学生学习、生活等特点,在保证绿地率的同时,又要适当留出学生活动和休闲
的场地。
在道路和建筑周围,多选用灌木和小乔木,以免影响采光和通风。
对于相对集中的绿地花坛,可采用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特色园,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生生活区环境。
运动区:运动场四周可种植高大乔木,下层配置耐阴的花灌木,
从而形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不仅能形成绿荫遮挡夏日的阳光,还能隔绝噪音,不影响教室和宿舍同学的学习、休息。
3.5 校园绿化与校园文化结合。
新建校园的绿化建设应结合学校的学风、教风和办学精神等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植物品种的配置,富有寓意植物的树种,用植物种植形成文字图案,修剪形成各立体形状等,把校园绿化与
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使人能体味到浓浓的校园文化及所蕴含的办学理念。
如用小灌木种植形成“校训、培养目标”等文字,用小灌木种植形成“校徽图案、专业标志”等;用攀援植物结合原有的形状构造形成独特的造型,并加以适当的修剪,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或
种植有寓意的树种,如松树象征坚贞不屈;竹子象征高风亮节,种植桃树和李树则取意“桃李满天下”等等。
让校园的“一木一草”都参与教育,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使校园绿化与校园文化双丰收。
4 结束语
校园绿化是高校的形象,校园绿化的优势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方方面面,对高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部湾地区新建高校校园绿化建设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高度重视校园绿化建设,加快绿化的建设的步伐,因时因地进行校园绿化,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尽快实现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剑飞,高鹏.高等院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6期.
[2]郭晓.高校校园绿化树种的选择.南都学坛.1996年第6期.
[3]张黎,马艳蓉.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构想.宁夏农林科技.2005年03期.
[4]陆如烤,张翠萍.试论校园绿化的科学性.蓝天园林.2006年03期.
[5]程建,程俊东,雷丽.对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年3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