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校园绿化配置改造工程方案1.引言绿化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校园环境质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校园绿化配置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升学校的形象、改善师生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校园的绿化进行配置改造工程。
2. 分析现状目前,学校的绿化配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绿化种类单一。
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缺乏季节性特色,无法满足师生对于校园美观的需求。
(2)绿化空间规划不合理。
校园内部分区域绿化空间过于集中,而部分区域缺乏绿化,导致空间利用不均衡,影响了校园整体的美观度。
(3)绿化维护不及时。
学校缺乏专业的绿化维护团队,导致部分植物长势不良,绿化景观效果不佳。
(4)缺乏生态建设。
缺乏生态保护理念,导致校园绿化配置缺乏生态功能,无法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和调节校园温度。
3. 目标(1)提升校园绿化配置多样性,丰富校园植物景观。
(2)优化绿化空间规划,提升校园整体美观度。
(3)建立专业的绿化维护团队,确保绿化景观长期稳定存在。
(4)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友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的生态品质。
4. 方案(1)多样性植物种植。
在校园内增加多样性植物种植,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和观赏性,以营造美丽的校园景观。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增加校园内的绿色屏障,提升空气质量。
(2)绿化空间规划。
根据校园内部的实际情况,对空地、校门口、校园主要道路、学生活动区域等重点区域进行分区规划,调整绿化植被和地面铺装,使绿化空间更加均衡、合理,提升校园整体美观度。
(3)建立绿化维护团队。
招募专业的绿化管理团队,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建立定期检查和保养机制,保证绿化景观的长期稳定存在。
教育师生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绿化维护。
(4)生态建设。
引入自然生态元素,增加湿地植被、天然林等生态景观,加强校园内部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升校园的生态品质。
学校绿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小编推荐]第一篇:学校绿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小编推荐]学校绿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近年来,各地学校绿地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美化、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及时总结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学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校园绿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学校是城市的有机组合部分,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
校园绿地经常会为了某种功能要求而进行改造。
这种频繁的变动难有大树长成。
因此,规划阶段就应该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并留有变动的余地。
特别要注意合理地组织道路系统,使种植与道路系统协调。
同时,在设计道路系统是应充分考虑人们日常行走习惯,不要过于拘谨,使人们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1.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1.1 在校园绿化的物种选择、配置上,未能充分利用蕴藏在当地植物品种中巨大而宝贵的资源一些学校缺少园林绿化专业的设计人才,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缺乏科学认识,物种选择、配置缺少科学性,导致绿化植物品种比较单调,校园生态系统脆弱。
就学校而言,植被具有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特征,终年常绿,因地势分异和山区垂直分异较大,全市有120余科,1400余种园林植物。
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为学校绿化提供了巨大而宝贵的资源。
但是,从校园内绿化状况调查中发现,市内各学校常用绿化物种较为单调。
例如,常用灌木共计有15科31 种,乔木仅有24 科45种。
虽然乔、灌木树种的数量和面积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但树种变化不大。
在灌木方面,种植最多的品种是桂花、大红花、苏铁、黄金叶等。
在乔木方面,种植最多的品种是小叶榕、木棉、凤凰木、鸡蛋花等。
校园绿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初探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师生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一个优美、舒适、绿色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身心休憩之地,还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校园绿化管理作为打造美丽校园的重要环节,其现状和对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校园绿化管理的现状1、绿化规划缺乏科学性部分校园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对绿化区域的布局和植物种类的选择缺乏长远考虑。
有的绿化区域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区域植被稀少,而有的区域又过于密集,影响了整体美观和功能。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未能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一些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绿化养护不到位校园绿化的养护工作是保持校园景观效果的关键。
然而,现实中一些校园存在养护人员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问题。
例如,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不能按时进行,或者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不够及时和有效,使得一些植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了校园绿化的整体质量。
3、资金投入不足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但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在绿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绿化设施的更新、植物的补植和养护所需的费用。
这导致校园绿化水平难以提升,一些老化、损坏的绿化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换,影响了校园的整体形象。
4、师生环保意识淡薄校园绿化的维护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
然而,一些师生对校园绿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
例如,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给校园绿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校园绿化管理的对策1、科学规划校园绿化在校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绿化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
邀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校园文化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方案。
确保绿化区域分布均匀,功能明确,如教学区以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为主,运动区则注重绿化的遮荫和防护功能。
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优先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同时搭配一些观赏性强的花卉和灌木,丰富校园植物的多样性。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是高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校的形象、改善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分析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有限,很多高校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项目只停留在落实基本要求的层面,无法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
2. 设计不合理。
一些高校在园林绿化设计上存在缺乏创新、重复和雷同的问题。
同质化的设计使得高校园林缺乏个性化和特色。
3. 养护不到位。
由于缺乏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和充分的养护经费,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存在着维护不及时、施肥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不佳。
4. 缺乏科学指导。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缺乏科学指导和专业技术支持,无法对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养护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操作。
二、对策与解决方法1. 提高投入。
高校应将园林绿化作为重要的环境建设项目,增加投入,确保园林绿化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资金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并建立专门的绿化基金,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养护。
2. 强化设计创新。
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应加强创新意识,注重与校园文化和建筑风格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校园景观。
可以邀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参与设计,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3. 加大养护力度。
高校应加大对园林绿化的养护力度,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园林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维护。
高校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园林绿化的养护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引入科学指导。
高校应引入园林绿化管理的专业技术支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和技术指导。
可以与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专家进行合作,开展园林绿化管理的研究和交流。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投入不足、设计不合理、养护不到位和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园林绿化已成为各大学校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建设的不断扩张,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绿植种植不合理。
部分高校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往往将绿植种植地点随意安排,没有考虑到绿植的生长条件和景观效果,最终导致校园环境混乱不堪。
2.养护管理不到位。
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对于一些绿化带、草坪等长期处于被人走动和踏踩状态的地方,没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整,长时间过去,就会出现草皮松散、起皮开裂、死亡时有的情况。
3.绿地设计不够科学。
很多高校在绿化设计过程中缺乏客观性,只做表面工作。
这样就会出现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局面,比如在走廊两侧种植绿植过于浓密,树木相互遮挡,视线不畅,给校园环境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
4.存在垃圾桶不足的情况。
在校园里,有大量的人流和车流,这样就会给垃圾桶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很多地方经常出现垃圾桶满溢的现象,这给校园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和不良影响。
二、解决对策1.全面规划校园绿化。
高校在规划绿化时,应该优先考虑绿地的科学性和美观性,避免盲目引进植物,导致绿地规划不科学,从而影响校园环境的整体品质。
2.增强养护管理意识。
为了维护校园绿化的生态环境,高校应该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养护技术,加强对植物环境的观察,及时处理问题。
同时还可以引入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控等,提高校园绿化的智能化水平。
3.优化设计方案。
高校应该在绿化设计中考虑到植物的特性和配对,避免绿化景观的相互遮挡,尽可能保证视野开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此外,扩大垃圾桶的数量和位置,合理规划垃圾桶的容量和密度,也是其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4.加强校园绿化的宣传。
高校应该以宣传为基础,加强校园绿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到校园绿化保护中来。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绿化知识,提高师生对于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建设规划不合理。
一些高校在绿化建设规划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因素,以注重美观为主,造成绿地面积不够、植物物种单一、景观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 绿化养护不到位。
由于高校园区较大,养护人员数量有限,使得绿化养护难以保证,浇水、修剪、施肥等工作不及时进行,导致绿化植物生长不良、枯死等问题。
3. 绿化垃圾处理不当。
一些高校的学生在绿地上随意丢弃垃圾,缺乏对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
高校对绿化垃圾的处理方法不当,导致绿地卫生状况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2. 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通过增加养护人员数量、提供必要的养护设备和工具,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浇水、修剪、施肥等工作按时进行。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绿化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他们对绿地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在高校内设置垃圾桶和分类垃圾回收站,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垃圾,保持绿地卫生。
4. 制定绿化管理规章制度。
制定高校绿化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绿化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规定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求,确保绿化管理的有序进行。
5. 加强科研与交流合作。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引进新的绿化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可以与其他高校或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绿化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班,提升绿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问题需要从规划、养护、环保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
只有加强管理和科研,提高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才能建设出更加美观、环保的高校园林,为学生提供宜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保护校园环境、提高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
目前在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绿化区域不足、植被种类单一、绿化设施维护不及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绿化区域不足。
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建校区的增多,校园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绿化面积未能相应增加。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绿化区域。
高校可以采用植被种植、草坪铺装等方式进行绿化,尽可能利用校园空地进行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使校园环境更加美观。
植被种类单一也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一大问题。
很多高校园内的植被种类单一,缺乏物种多样性,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的美观,也降低了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植物种类管理,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进行栽培,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绿化设施的维护不及时也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一个问题。
园内的花坛、假山等绿化设施长时间不进行养护,造成设施损坏或者续费、更新不及时。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绿化设施维护管理。
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绿化设施维护队伍,定期对绿化设施进行保养和维修,及时检查设施是否存在损坏等问题,确保绿化设施的完好和持续使用。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还存在着与师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许多高校师生对园林绿化管理缺乏参与感,缺乏对校园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园林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
高校可以举办园林绿化知识讲座、主题活动等,增加师生对园林绿化的了解和参与度,激发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绿化区域不足、植被种类单一、绿化设施维护不及时和师生参与度不高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绿化区域;加强植物种类管理,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加强绿化设施维护管理,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加强园林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保护不到位、养护不细致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以下是一些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保护不到位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树木、花卉等植物的保护工作却往往被忽视。
一些工程车辆和施工人员无意中损坏了花木,导致植物的损失。
2.养护不细致在高校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常常出现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养护工作不细致。
对于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及时,对于调整植物的补植工作不及时等。
3.缺乏科学规划一些高校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着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没有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导致园林绿化效果不佳。
二、解决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高校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临时围栏、标识牌等,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花木。
对于损坏的植物,应及时进行修复和补植。
2.增加养护经费高校应该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的经费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的数量。
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调整植物的补植工作,及时填补空白区域,保证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
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之前,应先进行科学规划。
要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校园的使用功能、风景品位等方面因素,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避免出现园林绿化效果不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要注重树种的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并进行合理的分布。
4.加强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培训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园林植物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养护技术等方面。
培训可由专业人员进行,也可通过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5.加强对园林绿化的监督和考核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指对大学校园内植被、景观以及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植被养护不到位、景观设计缺乏创新、资源利用不充分等。
为了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以下是一些解决对策。
首先,植被养护不到位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高校园区内的植被常常没有得到有效的养护,导致植物的健康状况不佳。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植被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是制定科学的植物养护计划,包括适时浇水、施肥、修剪等,确保每一棵植物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三是加大植物病虫害防治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植物的病虫害问题,避免其扩散和传播。
其次,景观设计缺乏创新是另一个问题。
许多高校园区内的景观设计过于简单和雷同,缺乏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景观设计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与学校的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加强对同行和其他高校的案例学习和借鉴,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出色和具有竞争力。
另外,资源利用不充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高校园区内的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浪费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制定有效的资源利用计划,合理调配和分配各种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
二是加强对资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使用。
三是加大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综上所述,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植被养护不到位、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和资源利用不充分。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加强植被养护人员的培训、制定科学的植物养护计划、加强景观设计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加强资源的监控和管理、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等。
绿色学校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引言绿色学校建设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它旨在通过在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全面实施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校园文化。
然而,在绿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分析1. 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很多学校在进行绿色校园建设时,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导致绿色校园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解决方法: 制定绿色校园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主体,确保绿色校园建设有序、有效地推进。
2. 资金投入不足绿色学校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施改造、设备采购和运行维护等方面,而很多学校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解决方法: 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3. 缺乏专业人才绿色学校建设需要大量具有环保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缺乏。
解决方法: 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绿色学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
解决方法: 设计和实施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5. 绿色校园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绿色校园评价体系,这影响了绿色学校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方法: 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绿色校园评价体系,对绿色学校建设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结论绿色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学校建设的目标,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浅谈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对策
【摘要】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
进而提出校园绿化要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要选择适应性观赏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乔灌木与花卉的种类以及要重视校园绿化的小环境布局特色的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校园绿化发挥较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校园绿化存在问题设计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各地学校绿地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美化、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及时总结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学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校园绿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是城市的有机组合部分,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
校园绿地经常会为了某种功能要求而进行改造。
这种频繁的变动难有大树长成。
[1]因此,规划阶段就应该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并留有变动的余地。
特别要注意合理地组织道路系统,使种植与道路系统协调。
同时,在设计道路系统是应充分考虑人们日常行走习惯,不要过于拘谨,使人们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三、校园绿化的对策与建议
1、要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绿化设计主导思想应该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使环境成为校园文化的延续。
其设计特点有: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大学学子的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自然式绿化方式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校园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校园建筑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
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主体建筑物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
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绿化景观设计围绕校园文化的内涵,营造出“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景观特性。
2、要选择适应性观赏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乔灌木与花卉的种类
只要符合适当地生态环境要求的树种和花卉都可以被列为校园绿化选择的范围。
一般把常绿、生长缓慢、比较珍惜名贵的高大乔木作为学校主楼等大型公共设施处及小广场处的首选树种,随着岁月的延续,这些树成长起来,其相对长的寿命和高大的树干更可以显示出学校历史的悠久和沧桑。
同时,高大的树冠线形成一种向心力、寓意该校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阔叶乔木(如梧桐、银杏等)具有遮荫降噪功效,宜作为步行街路的绿化苗木。
对生长速度快的大型阔叶林(如杨树、榆树等)是合适于运动长周围的绿化苗木,小的花灌木是视野的的一种点缀,应在所有校园绿化的景点配置中给予考虑,50%到60%数量的花卉的选择应考虑宿根花卉,因为这样会节省成本及人工费用,还应考虑它们的茎杆高度、颜色、花期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
而约40%数量的花卉是选择一年生草木花卉,应选择花色明度高的暖色,给人以强烈欢迎的感觉,充分利用其花瓣鲜艳的特点,配合草坪,在广场、花坛,校园入口、校外入口等处点缀布置,并注意与建筑物颜色的对论,以给人深刻的印象,另外,校园中的一些空间还考虑藤本植物的配置。
3、要重视校园绿化的小环境布局特色
校园绿化不仅是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绿色环境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强调绿化环境空间的实用性,切莫为了绿化而绿化,那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理解校园绿化的做法。
有许多学校在校园绿化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形:一个树种一大片地,结果树因株距过密不成材,人也无法进入其中,这种绿化把绿地变成了一个禁区,景观效果也不好,实际上是对学校空间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楼一景的校园绿化的小布局应该按照一个小的风景园设计,是一幅小风景画,适当的校园广场建设,可以丰富校园内的院落感,空间适合的小型广场,可供学生举办活动使用,水体能给予环境以生气,相对于体型巨大的建筑,它可以软化环境,增添亲密感,校园的人工湖,可以成为校园最美的景致之一。
学校的运动场外周一定要有阔叶林带,可以想象如果在操场的外周两侧各有一个100m长、30m宽的阔叶林,树木横成行,纵成排,间距在3或4m,这里是晨练的好场所及晨读的好去处和春夏秋三季师生休息、交流的好地方,校园绿化要融艺术性、科学性和功能性为一体“寓教育于景物之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校园绿化发挥较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 马千里.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建议——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吉林农业》,2012年08期.
[2] 永定河管理所庭院绿化改造——2009年北京市优质工程《中国风景园林
网》,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