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家口市城市总体规划

张家口市城市总体规划

张家口市城市总体规划
张家口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张家口市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82年,规划期限至2000年,为张家口市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1993年张家口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1995年5月,国务院批准张家口市对外开放,城市发展的机遇、前景等有了新的变化;京张、宣大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张家口市对外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交通枢纽作用更加明显;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原有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2000年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2008年张家口市人民政府适时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并通过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会同其他六部委对实施评估报告和专题报告进行的审查,同意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同时指出:张家口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总体规划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背景及经济环境的变化,总体规划确定的部分目标已提前实现,部分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用地控制考虑不足,需适时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使其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城市建设。因此,2011年对城市总体规划部分内容进行修订。

第2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3月1日)、《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8—2020年)》、《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河北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规模核定技术原则》、《张家口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张家口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进行编制。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本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机缘。

(2)依据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和本地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各区、县的特点,完善城镇体系,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城市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认真研究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

(4)以动态的观念对待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利于城市建设滚动发展和分期实施。

(5)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保证城市公共安全的要求。

第4条规划重点

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臵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优化城市格局,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5条规划层次

市域:指张家口市的行政辖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指市区、水源保护区、市区周边的生态涵养区、产业区、与城市建成区基本连片的城乡统筹发展区以及发展备用地在内的全部规划控制区域。

市区:指张家口市区行政辖区,包括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

主城区:指桥东城区、桥西城区、洋河新区及宣化城区、下花园城区。

中心城区:指老城区(包括桥东、桥西城区)和洋河新区。

第6条规划期限

1、规划已实施阶段2001-2010年。

2、近期规划:2011—2015年。

3、远期规划:2016—2020年。

4、远景规划:2020年以后。

第7条本规划是张家口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8条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将张家口市建成冀西北地区的金融、信息和商贸中心,发挥张家口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桥梁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立足资源优势,把本市逐步建成河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生态型旅游胜地,冀西北地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第9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社会发展目标:重视各类资源的合理配臵,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共同繁荣。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科教强市,继承和延续历史文脉,创建现代文明城市。坚持以法治市,提高城市综合建设水平,引导城市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并逐步向“中等发达”方向迈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适应。

2、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应抓住我国加入WTO和开发西部地区的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做好开放开发工作,加速全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与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使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结构化效益、规模化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使张家口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在本规划期得到大幅度提高。

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966亿元,2015年达到1580亿元;2020年达到243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000元。

第10条城市建设目标

1、以“环境立市”为基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建立功能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弹性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3、规划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国家标准,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裕的符合居民身心要求的住宅及居住环境。

4、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地体系,突出山、水、田园等城市的特色,使城市景观和整体环境相和谐。

5、保护风景名胜及周边环境,保护名城风貌及特色传统街区,延续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体现张家口市地方特色。

6、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

7、建立发达的城市文化、体育、娱乐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8、建立安全完善的抗震、防洪、消防等城市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9、建立完善治安、交通管理等城市基层管理机构设施。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化发展战略

第11条总体战略

合理分布市域人口和生产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争取发展成为环京津地区及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逐步改造和提升地区传统产业,控制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的产业,立足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农业发展,培育旅游服务、生态研发等新兴职能,构筑以生态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功能体系;从大区域着眼,致力于生态环境优化,构筑京津绿色生态屏障,突出区域一体化的旅游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共同推进京藏高速等重大交通市政廊道的衔接控制;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及县城为主体,建制镇为基础的等级结构,构建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第12条城镇化发展策略

1、在市域范围内,选择地理位臵、区域交通设施、资源条件及现状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作为发展重点,以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

2、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发展产业集群,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进镇。

3、在坝上地区或边缘山区实施扶贫脱困攻坚战,强化该地区的“造血”机能,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内在质量。

4、完善市场体系,对现有商贸企业进行改革和优化组合。积极培育和发展大型流通集团,连锁经营组织,现代批发市场。大力推进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信息业的发展。

5、加大市域道路交通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进程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第二节城镇化水平

第13条200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

第14条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7%。

第15条远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8.4%。

第三节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第16条总体布局战略

城镇体系实行“强化中心,依托轴线,发展四翼,带动全域”的总体发展战略。

强化中心:强化以张家口市区为核心的市域中心城市建设。

依托轴线:沿京包铁路、110国道,发展一批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城镇,形成带动广大城镇经济发展的城镇密集带,尤其要加快沙城的建设。

发展四翼:坝上、坝下地区沿主要交通线各两翼分别发展若干个潜力较大的城镇,形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带动全域:在市区的经济辐射影响下,依托轴线上的重点城镇,发挥四翼发展极核在城镇体系中的作用,带动整个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第17条空间布局结构

城镇空间布局在现状京包(北京—包头)交通复合轴线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北部张张(中心城区—张北县)公路、西南宣大(宣化—大同)高速、西南沙蔚(沙城—蔚县)铁路、东北部宣赤公路(宣化—赤城)四条交通干线上的城镇,实现城镇体系由现状的“轴线—边缘”结构向“一轴四翼”结构转变。

第四节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第18条市域中心城市

张家口市区作为冀西北地区中心城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以发展冶金、能源、机械、轻工为主的工业城市。

第19条市域副中心城市

1、沙城市:张家口与北京地区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的桥头堡,重点发展林果业、食品加工业、旅游和建材业。

2、蔚州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煤炭基地,以旅游业为经济增长点。

3、张北市:沟通坝上与坝下的交通要道,畜产品集散地,以发展生态旅游业、矿业为主的城市。

4、涿鹿市:以矿山开发和林果业加工为主,并以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

5、阳原市:以矿产、建材、陶瓷、皮毛产业为主。

第20条县域中心城镇

康保、尚义、沽源、怀安、万全、赤城、崇礼7个县城,坝上以发展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为主,坝下县城以建材、食品加工及旅游业为主。

第21条建制镇

84个建制镇分别以工业型、交通型、旅游型以及行政和地方性集市贸易为主。

第五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第22条规划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四级,即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建制镇。

第23条市域中心城市

张家口市区,包括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四区,为市域一级中心城市,也是城市人口规模大于100万人的特大城市。

第24条市域副中心城市

即由规划的沙城市、蔚州市、张北市三个中等城市和涿鹿、阳原两个小城市组成,作为市域二级中心城市。

1、沙城市: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2万人,用地规模2660公顷。

2、蔚州市: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0万人,用地规模2400公顷。

3、张北市: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0万人,用地规模2500公顷。

4、涿鹿市: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3.5万人,用地规模1600公顷。

5、阳原市: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2万人,用地规模1400公顷。

第25条县域中心城镇

包括康保、尚义、沽源、怀安、万全、赤城、崇礼县城,作为市域三级中心城镇。

1、康保县城:2020年人口规模8.0万人,用地规模为1000公顷。

2、尚义县城:2020年人口规模6.0万人,用地规模750公顷。

3、沽源县城:2020年人口规模8.0万人,用地规模1000公顷。

4、怀安县城:2020年人口规模12.0万人,用地规模1300公顷。

5、万全县城:2020年人口规模10.0万人,用地规模1200公顷。

6、赤城县城:2020年人口规模8.0万人,用地规模1000公顷。

7、崇礼县城:2020年人口规模5.0万人,用地规模600公顷。

第26条建制镇

建制镇共84个,这些城镇作为市域四级城镇,城镇人口规模5万人以下。

第六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27条交通

1、交通发展目标:规划期末,要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衔接配套,干支线结合,内外畅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2、公路:(1)在已建宣大高速、京藏高速和在建张涿高速、张石高速、张承高速、京新高速的基础上,完善“两纵四横一线”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京蔚、二秦等高速公路,进一步扩充完善西北地区进京、绕京通道,逐步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2)利用现有公路网和新建部分连接线形成驾驭全市域的高等级公路环线,提高市域内110、207、109、112 国道公路标准,公路网密度达到0.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3、铁路:铁路建设主要发展普及电气化铁路,加快推进京张铁路、张集铁路、张蓝铁路、张大铁路、张唐铁路、张呼铁路、张保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逐步建成沟通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和西部资源区及东北亚的铁路运输枢纽,完善铁路网络,积极推进轨道交通。

4、航空:榆林机场现为军用机场,规划军用机场改为军民合用,远景考虑在坝上地区建设新机场。

第28条市域供电

规划建设500KV输变电站3座,220KV变电站9座,110KV变电站19座。加快电网建设,推进风电产业发展进程,电网结构要与市域空间布局结构相吻合,满足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并为北京、天津等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第29条市域通讯

1、规划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效能、新技术、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建成技术水平先进、网络运行可靠、大容量、多功能的现代化通信网。

2、规划期末市域电话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进一步完善移动通讯网。在邮电通讯上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通信网发展,抓好传统电话网向智能网的转变,由目的单一、安全系数低的网络向多路由、并具有自愈与调控功能的网络转变。

第30条市域广播电视

规划建设3KW调频广播转播台,实现制作、传输数字化,网络化,播出自动化;建设电视转播台,实现摄、录、播、编设备数字化和非线性编辑网络化;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的发展,实现全省数字微波联网,把有线电视网建成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网。

第31条水资源利用规划

地表水主要有桑干河、洋河、壶流河、白河、黑河及坝上安固里淖、黄盖淖,地下水主要为洋河、桑干河等带状冲积平原、冲积三角洲盆地形成。全市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为21.9亿M3。

第32条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发展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强化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减少面源污染,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逐步推行喷灌、滴灌、管道输水。实施开源节流水资源保护,改革水管理体制,调整水价和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并与21世纪首都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规划建设尚义土窑沟水库,崇礼乌拉哈达水库。

第33条矿产资源的开发

本市矿产资源种类达到56种之多,其中煤炭、黄金、铁矿石等20种矿产资源储量名列全省前位。蔚县煤田已探明储量达15亿吨,崇礼、赤城金矿储量可观,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科学合理的开采。

第34条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按照“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结合张家口市退耕还林的任务要求,有效地将基本农田建设与生态林保护相结合,设立基

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区。根据保护优质耕地、集中连片管理、合理避让城镇发展和项目建设等原则,结合张家口市生态退耕还林的要求,确定张家口全市基本农田调出量为10.72万公顷,2020年张家口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79.88万公顷,含21.4万公顷退耕还林仍为基本农田的面积,从而通过基本农田政策强化对生态林草的保护。

第七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第35条教育设施规划

1、实施“科教兴张”战略,为张家口市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和人才基础,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紧密结合,使文教科技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在主城区设立省级和全市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培训研究基地。

3、在市域副中心城市和县域中心城镇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4、按国家规范在各级城镇完善中小学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普及高中教育。

5、鼓励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36条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1、全市文化体育设施主要安排在主城区,设臵大型展览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科技馆、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中心等。

2、其它城镇安排相应等级适合自身规模的文化馆、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等文化体育设施。

第37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完善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组成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设施水平。

2、主城区在建设大型综合医院的基础上,发展医疗、教学、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

3、重点加快发展县级医疗卫生设施,扩大强化现有县级医院,重点进行专业医院建设和现有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建设。

第38条市场体系规划

一级中心市场安排在主城区,建设大型物资批发市场和全市主要的商品展示中心;二级中心市场安排在副中心城市和县域中心城镇;三级中心市场安排在建制镇。

第39条生态环境保护

市域内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4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对承担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加强恢复、建设和保护力度。推进坝上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公园建设等项目,加强对坝上内陆湖湿地和官厅水库的保护,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地表水源涵养和调节能力。

第40条风景旅游与文物保护

张家口市毗邻京津,为本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市场,要构建张家口、北京、山西、内蒙地区大的旅游格局,吸引外地游客。旅游资源开发应以生态旅游为主,形成本市旅游特色,围绕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抓好旅游环境和软硬件的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坝上生态旅游、森林草原度假、特色农业观光、高山冰雪活动、“中华三祖”寻宗、小五台山探险、“元中都”访古等旅游项目,建成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和古代文明寻根旅游胜地。

对市域内宣化、蔚县、鸡鸣驿、泥河湾自然地层遗址、中都遗址、黄帝城等历史价值极高的古城、古文化遗址予以保护,以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

第41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为便于城市的科学管理和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冀政[2009]115号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市城市发展的需求界定城市规划区: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包括张家口市区行政辖区(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部分乡镇(包括姚家房镇、沙岭子镇、大仓盖镇、顾家营镇、贾家营镇西部地区及江家屯乡、塔儿村乡北部地区、洋河南镇)、崇礼县高家营镇、万全县部分乡镇(包括万全镇、宣平堡乡、孔家庄镇)、怀安县左卫镇北部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为2080平方公里。

第42条主城区范围

张家口市主城区指桥东、桥西、宣化、下花园城市现状建成区和规划的城市用地发展范围以及规划洋河新区城市发展范围。

第五章城市性质

第43条城市性质

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

1、张家口作为河北省二级中心城市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张家口作为京北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利用紧临首都的区位优势,促进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逐步建成河北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3、张家口要发挥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处理好区域协作关系,形成河北省面向晋蒙、京津地区西北部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第六章城市规模

第44条城市人口规模

主城区2009年城市人口为94.8万人,近期2015年规划城市人口为113.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为129.8万人。

第45条城市用地规模

1、主城区现状2009年建成区建设用地为88.5平方公里, 人均93.3平方米。

2、主城区近期2015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08.0平方公里,人均95.6平方米。

3、主城区远期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24.0平方公里,人均95.5平方米。

第七章城市用地布局

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第46条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1、城市总体布局采取“组团式”布局结构:规划利用现主城区内形成的“一市三城”格局,结合洋河新区发展用地,将其作为城市组团实施统一规划,通过区域高速公路与高等级道路、铁路和道路网将各组团联结,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的统一城市建成区。

2、主城区城市用地总体结构形态为“一中心二组团”的用地格局。

“一中心”:即中心城区,包括老城区(桥东、桥西城区)和洋河新区。

“二组团”:即宣化城区组团;下花园城区组团。

第47条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老城区以向南发展为主,适当向东、西山坡拓展,远期适度跨京包铁路向南发展,沿张宣公路、清水河两侧要进行控制发展;洋河新区向东发展为主,远期向南发展。宣化城区以向东发展为主,同时向柳川河以西方向发展。下花园城区向北发展,远期向北向东发展。

第二节城市组团功能与规模

第48条中心城区

老城区作为张家口市经济、文化中心,主要以商业金融、文教体卫科研、信息服务、生活居住为主。远期城市建设用地65.0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9.0万人。洋河新区作为新的区域核心,是张家口市的政治、商务、文化中心,打造以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建设现代化的低碳生态园林宜居新城。规划建设用地10.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8万人。

第49条宣化城区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以发展冶金、机械、轻工工业为主的全市经济发展重心和交通枢纽。远期城市建设用地40.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2.5万人。

第50条下花园城区

以发展电力、旅游业为主的小城市,远期城市建设用地8.1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5万人。

第51条中心城区布局

老城区根据城市现状布局及未来城市空间扩展趋势,规划形成4个综合片区:

1、城北片区:位于铁路专用线以北片区,以商贸、金融、居住为主。

2、红旗楼片区:位于老城区中部,以商业居住为主。

3、南站片区:北至纬一路,南到南站,以商贸服务、教育科研、商务居住为主。

4、铁路南区片区:位于京包铁路以南,主要沿清水河、张宣大道两侧以及吉家房水源地以北建设,以综合性商住服务为主。

洋河新区规划划分为三个片区:南部和北部居住、商贸片区和中部的行政、商务、金融核心区。

第52条宣化城区片区

规划将宣化城区划分为古城、东部新城、工业、西部新城四个片区。

1、古城片区: 位于古城内,结合古城保护对居住用地进行容量控制。

2、东部新城片区:位于城墙以东,以行政、商贸、居住为主。

3、工业片区:位于城区西南部,以重工业为主。

4、西部新城片区:位于柳川河西部,是未来人口和现代城市服务业疏解的接收地,是城市西部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第53条下花园城区布局

下花园城区片区,以居住、电力工业为主。

第三节城市专项用地规划

第54条居住用地规划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布臵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主要为一、二类居住用地。

2、城市居住用地以建设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少量建设一类居住用地,宣化古城内和中心城区堡子里住宅区应以低层为主。

3、住宅建设严禁见缝插针,要提高旧区环境质量,营造用地完整、配套设施齐全、环境宜人、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老城区、宣化城区要引导旧区人口向新区转移,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并执行居住土地供给年度计划,达到供需平衡,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市场效率与秩序,优先供给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用地,保障群体利益。

按照“功能完备、配套齐全、舒适方便”的要求,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设置和优先建设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供便捷的居住生活服务。

4、规划老城区居住用地分为7个居住片区,纬一路以北4个片区,规划居住用地1870公顷,规划人口44万人;纬一路以南3个片区,规划居住用地980.4公顷,规划居住人口25万人。

洋河新区居住用地规划分为2个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311公顷,规划居住人口9.8万人。

5、宣化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分为5个居住片区,居住用地1684公顷,每处居住用地300公顷,规划居住人口为5—10万人;下花园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划分为3个居住片区,居住用地425公顷,每处居住用地120—150公顷,居住人口2—3万人。

6、各片区居住用地,按规定配臵相应的中小学、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7、合理安排居住区内的道路、停车场。新区绿化率不低于35%,旧区不低于25%。

8、在新建和改建居住区的详规中,按照每万人左右居民设一处公安派出所。选址要适中,对外交通方便,并留有一定的内部停车场。

9、用地指标:主城区远期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5270.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2.5%,人均40.6平方米。

第55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

中心城区在洋河新区中部设置市级行政中心;宣化城区在东北部设臵行政办公用地;下花园城区在北部设臵行政办公用地。

2、商业、金融服务用地

老城区商业金融中心布臵在纬三路中部,洋河新区市级商业金融用地主要集中布置在新区中心和主要街道两侧;宣化城区商业金融中心布臵在东部新区;下花园城区商业金融中心布臵在城区北部。其它各片区设臵片区中心,各小区配臵商业网点,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多层次的商业服务。

3、文化娱乐用地

(1)老城区以展览馆、图书馆、影剧院形成文化中心,在南部城区新建科技馆、文化馆、综合娱乐中心,洋河新区以会展中心、图书大厦、影剧院等形成市级文化中心;宣化城区在东部新区开辟文化娱乐用地;下花园城区在花园路、文化广场形成文化中心。

(2)在居住区中心设臵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和影剧院,结合文物古迹保护,设臵文化设施,如博物馆、艺术馆等。

4、体育设施用地

老城区在南部城区设体育中心,建国际标准比赛场馆,形成以田径、球类、游泳、体操、竞技等项目的综合训练基地,在洋河新区建市级、区级体育设施各1处;宣化城区在东部新区建设体育中心;下花园城区在新区建设体育中心。

同时,增设片区体育中心,居住区内增加相应的体育运动设施。

5、医疗卫生用地

主城区规划医院38座,其中老城区16座,洋河新区2座,宣化城区15座,下花园城区5座,规划在老城区南部新建综合性医院,宣化城区在东部新区布臵医疗卫

生用地,下花园城区在现有医院的基础上适当扩建并逐步改善医疗条件。

6、教育科研用地

在老城区南部布臵教育科研用地,形成较大规模的科研教育区,现有大专院校在原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宣化城区利用原地质学院留守处建一所综合专业院校,在新区北部预留教育科研基地;下花园城区在北部新区布臵教育科研用地。

7、用地指标

主城区规划远期公共设施用地1538.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2.4%,人均11.9平方米。

第56条工业用地规划

1、老城区将工业外迁至产业集聚区,减少环境污染,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洋河新区不再设置工业用地;宣化城区工业用地规划,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宣钢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减少污染;下花园区工业对城区污染严重,在现状基础上加强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2、用地指标:主城区规划远期工业用地680.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5.5%,人均5.2平方米。

第57条仓储用地规划

1、在老城区现有仓储用地的基础上,结合铁路站场布局规划布置仓储用地,新增五一路张承高速出口处仓储用地,洋河新区内不设置仓储用地,规划在张唐铁路北部建设张家口铁路货运场;宣化城区仓储用地布臵在城区南部;下花园区仓储用地布臵在城区北部。

2、对有毒有害、易燃仓库应迁出城区。城区内煤气、液化石油气罐站、油库要严格防护,城区内的露天煤厂、灰场应远离城市,并设隔离林带。

3、用地指标:主城区规划远期仓储用地达到207.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7%,人均1.6平方米。

第58条特殊用地

1、老城区特殊用地较多,现状用地面积为366.9公顷,主要分布在城区东部,规划对特殊用地不做大的调整,今后特殊用地的发展与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宣化区特殊用地大部分处在旧城区西北部,与城市其它用地互不影响,规划

期内应保持军事用地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3、用地指标:主城区远期规划特殊用地402.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3.2%,人均3.1平方米。

第八章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第59条交通发展战略

1、对外交通: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体,以公路交通为中心,以铁路和区域航空交通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联运功能强大的综合性区域交通运输体系。

2、城市道路交通:完善城市道路和主城区各组团交通网,建立均衡而高效的路网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当发展私人机动化交通,建立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

第60条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目标

建立一个以公共交通运输网络为主体,以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次干道为骨干,并与城市对外交通、主城区组团联系干道有机结合,功能完善,管理先进,具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功能。

第二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第61条公路

1、高速公路:现状张家口老城区南、西、东三个方向已分别建成京藏高速、张石高速(一期)、张承高速(张家口市区段),规划在张家口老城区以北建设北绕城高速公路,从而形成张家口市高速大外环。

2、一般公路:提高110国道、112国道等干线公路的服务水平。

3、汽车客运站:扩建西沙河汽车客运站,新建张家口汽车客运南站、张家口东山汽车客运站、洋河新区汽车客运站;保留宣化南部长途汽车站,扩建宣化东北部汽车客运站;保留下花园南部长途汽车站,新建下花园北部汽车客运站。

第62条铁路

规划建设京张铁路、张集铁路、张蓝铁路、张大铁路、张唐铁路、张呼铁路、张保铁路。规划期内研究撤销张家口北站,对宣化车站、下花园车站进行综合性改造。主城区预留铁路站场用地。

第63条航空

规划中心城区军用机场改为军民合用机场,远景考虑在坝上地区建设新机场。

第64条用地指标

主城区远期规划对外交通用地353.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2.9%,人均2.7平方米。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65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干道网基本以方格网为主,以自由式为辅。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以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城市路网主骨架,便捷联系城市各组团和功能区。

2、加快洋河新区道路的建设,改造老城区、宣化城区、下花园城区的道路网,适当发展轨道交通,形成完整的道路网体系。

3、城市快速路道路宽度40-60m,主干路道路宽度40—60m,依照规划道路宽度采取多种断面形式,次干路道路宽度30--40M,支路道路宽度14--20M。城市主次干路详见道路一览表。

4、慢行系统由普通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专用自行车道、步行道路构成。慢行交通作为最为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应成为城市日常通勤交通的重要方式。

规划在城市内构建完整的与绿化水系空间结合的专用人行、自行车道,专用道与城市水景生活系统空间共用,提升用地生态景观价值。规划在城市新区逐步实现慢行交通的环路,即在主要居住区内实现人行空间的舒适尺度,从而实现与生活空间的紧密结合。规划在次要城市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步行专用道,形成有独立自行车道的大街。

5、规划城市道路总长度557.4公里,其中主干路长289.3公里,主干路网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

第66条交叉口

1、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处采用立交型式。

2、城市道路相交以平交为主;高速公路与城市主次干道,组团快速联系干道相交采用互通式立交或穿越(分离)式立交;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主要采取渠化

或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

3、规划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5座,规划铁路立交8座。

第67条城市广场

主城区共布臵主题广场、游憩广场8处,其中老城区4处,洋河新区1处,宣化城区2处,下花园城区1处。张、宣、下三城区对各自现状的车站广场进行改建,以展示张家口未来崭新的城市风貌,选择人口集中的地段,设臵供居民就近游憩的小型广场。

第68条用地指标

远期规划主城区城市道路广场用地1994.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6.1%,人均15.4平方米。

第四节城市静态交通规划

第69条公共停车场

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三种。外来机动车停车场,老城区分别布臵在城区南、北出入口处,洋河新区布置在城区北出入口处,宣化城区布臵在城区东西出入口处,下花园城区布臵在城区北部出入口处。市内机动车停车场主要布臵在交通枢纽地、商业中心和大型人流集散地处,到2020年社会停车场总用地达到104万平方米,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为88万平方米,规划机动车停车泊位共计2.9万个。

第70条公共加油站

考虑主城区组团式布局的特点,建设城市公共加油站,按服务半径0.9——1.2公里布臵,每处用地1200——2000平方米。

第71条货物流通中心

考虑张家口市在冀西北地区的重要位臵,按照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在主城区周边建设西山商贸物流园区、南山物流园区,空港物流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宣化工业物流中心、张家口铁路货运场等6个货物流通中心,积极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和“西北经济圈”的联系,承接京津产业梯度转移,助力张家口市实现由中等城市向冀西北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

第五节公共交通规划

第72条公交客运量

张家口市公共交通方式主要采取公共汽车、出租车作为补充。至2020年车辆发展到1800辆标准车,公交客运能力达到35.0万人次/日。

第73条公交线路

公共交通站距市区线为500—800米,郊区线为800—1000米,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为2—3公里/平方公里。

第74条公交用地

主城区规划公共交通站场20处,其中老城区13处,洋河新区2处,宣化4处,下花园1处。在中心城区、宣化城区设公交车辆保养场。规划首末站27处,公共汽车首末站每处用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预留轨道交通用地。

第九章城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

第75条总体构架

1、加强城市及其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利用城区周围山地开辟林地、园地,结合城市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为目标,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系统。

2、公共绿地主要结合城市附近山体、城市干道、河流、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布臵。

3、结合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将城市迎宾线及主干道设臵成花园林荫带,花园林荫带的植物配臵以常绿树种为主,并与地方树种和花卉相搭配。

第76条园林绿地规划

1、老城区对水母宫、赐儿山、八角台、东太平山、西太平山、七里山等风景区作永久性保护,扩展其绿化面积,并将其与周围山体有机串联,形成环绕城市集绿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绵延20余公里的城市生态圈;洋河新区重点营造滨河景观带、中央十字景观带和人工水景。宣化区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可概括为“两环、多带、多点均布的绿地结构”。下花园区绿地系统突出现有的地貌特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形成山城穿插、山城交融的城市空间格局。布局模式确定为“一轴、两带、多面相渗的绿地结构”。

2、主城区内现有绿地给予保留,除特殊原因外,不得变更用地性质。要注重新区开发时的绿地建设,规划园林儿童公园。同时各城区按合理服务半径布臵各类小游园、街头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

3、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减少污水排入河道。中心城区清水河要引净水入市,营造河道滞留水面,河道两侧植树种草,并留有足够的沿河绿带和开放空间。结合道路绿化带、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绿地的建设,创造出城市大绿化的整体基调和城市绿化系统。

4、规划严格控制城市间的绿化隔离带。

第77条用地指标

主城区远期规划城市绿地面积1664.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3.4%,人均绿地12.8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1081.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7%,人均公共绿地8.3平方米。

第十章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一节城市供水

第78条张家口市水资源贫乏,城市供水应贯彻节约用水方针,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企业,并进行中水回用。

第79条主城区净配水厂按照人均综合用水标准0.5万M3/万人〃d(不包括电厂等大耗水企业用水),确定建设规模。于2020年,建成净配水厂8座,总供水能力105.95万吨/日。2020年各城区净配水厂供水能力为:老城区44.2万吨/日,洋河新区7万吨/日,宣化城区43.0万吨/日,下花园城区11.75万吨/日。

第80条城市供水水源由地下水、地表水和再生水组成,其中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绿化和浇洒道路。

第81条中心城区地下水源地位于城区的南部和北部。宣化城区地下水源地位于城区西部一带。下花园城区地下水源地位于杨树沟和棘针屯一带。

第82条规划将水源保护区划定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保护范围见表)。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或建筑物;禁止从事养殖业和种植农作物;禁止倾倒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输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 一、规划思路 ?继承创新结合 充分尊重与汲取同步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体现规划延续滚动。 ?交通用地互动 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互动反馈,凸显交通引导与支撑作用。 ?导则指引反馈 充分尊重与依据新版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要求,并应用于规划实践;同步思考、反馈导则技术指引完善的可能。 ?近期远期兼顾 既要为盐城勾画交通发展蓝图、确定重大设施布局;也要为盐城近期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二、规划范围和年限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及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如下表所示: 表1 规划范围和年限

三、愿景与目标 ?愿景 愿景:建设“畅达、绿色、人本”的健康交通体系。 畅达:对外交通实现突破与融合,城市交通实现整合与集约,构建发达开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高效畅达的城市交通系统。 绿色: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多方式协同发展,“集约环保、减碳节能”的综合交通体系。 人本:营造低碳、健康的交通环境,为全体交通使用者提供舒适、人性化、多样化的交通体系。 ?目标 表2 规划目标

四、战略任务 ?任务一:区域交通建设谋求新突破 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东出东北亚。提升交通区位,打造区域性航空与铁路综合枢纽,注重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快速复合通道建设,加强与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圈、徐州都市圈交通体系衔接,推进与西向交通廊道预控,积极加强与沿海重要港口的联系,构建以盐城为核心的多方式协调的放射交通系统。 ?任务二:交通引领发展创造新格局 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双城双区”城市空间的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引导城南新区、城西片区、河东片区及城北片区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布局与开发建设贯彻公交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相结合;

牡丹江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办法

牡丹江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办法 来源: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作者:时间:2007/07/0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设动迁管理,保证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需要,维护动迁人和被运迁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城市建设动迁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建设,需拆除房屋和其它设施及搬迁、安置、补偿等动迁事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称市开发办)为本市动迁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动迁管理工作。 市城市建设动迁安置处(以下称动迁承办单位),为本市统一动迁的实施单位,负责对被动迁人进行宣传动员,组织或承担房屋拆除、补偿、安置等任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动迁人是指依法取得动迁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本办法所称的被动迁人,是指对被动迁房屋和其它设施具有合法产权证照或使用证照的单位或个人(以下分别称所有人和使用人)。 第二章动迁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因建设需要动迁,必须向市开发办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取得《动迁许可证》并按住宅本体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五预交动迁安置保证金后,方可进行动迁。工程竣工,动迁人履行与被动迁人签订的协议后,退回保证金。 房屋动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六条动迁人申请办理《动迁许可证》,应提交下列证件: (一)建设计划、投资指标、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文件。 (二)拆除房屋产权注销登记通知。 (三)包括动迁地段现状情况、安置地点、动迁期限、回迁时间等内容的动迁安置方案。 第七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开发建设的,均实行统一动迁,由动迁人委托动迁承办单位实施动迁。 经市开发办批准个别动迁的,动迁人按本办法规定可自行实施动迁。动迁人是个人的,不得自行实施动迁。 动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实施动迁。非建设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实施动迁。 第八条市开发办核发《动迁许可证》后,应向动迁范围内的被动迁人发布公告,公布动迁人、动迁承办单位、动迁范围、搬迁期限等,宣传有关动迁的法规、工作制度。 市开发办应监督动迁人、动迁承办单位和被动迁人执行本办法,监督检查各项动迁活动,保护动迁人和被动迁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动迁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未经市开发办批准,不得在拟建地段进行动迁调查摸底。 (二)不得擅自改变已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搬迁期限。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完整版)盐城市实施《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试行)

盐城市实施《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为保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等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专业技术标准,并结合盐城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1.2本细则是与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在盐城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省《技术规定》和本细则。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也应符合本规定。 1.3盐城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亭湖区和盐都区全部行政范围。主城区旧区是指东至文港路,南至青年路,西至西环路一线,北至新洋港;新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旧区以外的其它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细则。城市规划区内乡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共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2.2.4 表2.2.3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2.2.5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 2.2.6 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2.6.1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应相对集中,可按嵌入街坊式布局,宜布置于居住小区主入口处,以方便居民生活,并与一期住宅工程同步建设和同步投入使用。 2.2.6.2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 (GB50180-93)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规划布局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千人总指标;对应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如由于周边已规划建成,且能够满足该项目配套要求的,则该项目可不配建(如综合性幼儿园、综合性菜场等),但建设单位必须向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交纳相应的费用。 2.2.6.3居住用地中必须布置不少于三个用于居民休闲娱乐、文化健身、人员集散的公共活动空间(含公共绿地、硬质铺装),并在总平面图中明确标注公共活动空间的面积。其用地总面积组团级:按不得少于人均0.4平方米核算;小区级:按不得少于人均0.8平方米小区核算。 2.2.6.4为居住区配套的商业设施规模不应大于总建筑面积的5%。住宅底层原则上不得设置

四川省施工图审查收费标准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2011年4月25日川发改价格〔2011〕323号 省住建厅,省环保厅,各市、州及扩权强县发改委(物价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53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现将贯彻意见和有关事宜一并通知如下: 一、为规范施工图设计审查费,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我省的施工图设计审查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图审查费按投资额的1.6‰;其余的施工图审查费,均按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收取审查费:20万(含20万)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1.8元/平方米收取;20以上-50万(含50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1.5元/平方米收取;5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按1.2元/平方米收取。 二、其余事项和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发改价格〔2011〕534号文件执行(见附件)。 三、本通知自2011年5月1日起执行。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53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 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决定适当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降低保障性住房转让手续费,减免保障性住房租赁手续费。经批准设立的各房屋交易登记机构在办理房屋交易手续时,限价商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转让手续费应在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规范住房交易手续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1号)规定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减半收取,即执行与经济适用住房相同的收费标准;因继承、遗赠、婚姻关系共有发生的住房转让免收住房转让手续费;依法进行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租赁行为免收租赁手续费;住房抵押不得收取抵押手续费。 二、规范并降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费。各地应加强施工图设计审查收费管理,经认定设立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承接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业务收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费,以工程勘察设计收费为基准计费的,其收费标准应不高于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的6.5%;以工程概(预)算投资额比率计费的,其收费标准应不高于工程概(预)算投资额的2‰;按照建筑面积计费的,其收费标准应不高于2元/平方米。具体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不高于上述上限的范围内确定。各地现行收费标准低于收费上限的,一律不得提高标准。 三、降低部分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标准。各环境影响评价机

牡丹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牡丹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牡丹江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牡丹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牡丹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样本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一.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的规划空间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主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即盐城市行政区范围,包括盐城市区、响水县、滨 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东台市、大丰市的全 部,总面积14983平方公里。 2、市区,包括亭湖区和盐都区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728 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布局为一城八镇,包括伍佑镇、秦南 镇、南洋镇、新兴镇、龙冈镇、大冈镇、大纵湖、郭猛 镇。总人口为139万,其中城镇人口110.5万。 3、主城区即规划用地范围,由四条高速公路所围合,东至 沿海高速、南至徐淮盐高速、西至宁靖盐高速、北至新兴 镇区北侧,总面积423平方公里。 4、规划期限 近期:—; 中期:—; 远期:—2020年; 远景:展望X年。 (二)城市性质与规模

在分析了盐城市区的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 海洋经济服务基地。主城区现状人口为49.9万人,建设用地面积为48.5平方公里,将分别达到60万人口、71.6平方公里,2020年将分别达到90万人口、107.6平方公里,盐城将成为一个大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盐城经济发展速度,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达到82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市域城镇体系的总体布局为“两纵一横、一主两辅”,分别为:依托沿海高速、二O四国道、沿海铁路、通榆运河的内陆城镇发展轴,依托陈李公路、沿海公路的临海城镇发展轴,依托徐盐高速、盐淮公路、新长铁路的横向城镇发展轴。 (四)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及用地布局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为:东至“东环路--新洋港--通榆运河”,南至南环路,西至“小马沟--聚亨路--大马沟--东进路--开发路--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30

一、规划思路(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70万。年城市人口规划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2030(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一)中心城区范围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二)布局结构 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 1、主城 (1)河西城区——枢纽拉动,产业转型 包括通榆河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95平方公里,以新洋港、世纪大道、青年路、西环路为界分为城中、城南、城北、城西、西南5个片区。 城中片区:指新洋港、通榆河、青年路、西环路围合地区,以商业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强化建军路、解放路交汇处的城市商业中心功能;推进“退二进三”,改造整治城中村,提升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建设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宜人的生活片区;完善支路系统,保持老城空间肌理,延续城市发展脉络;强化滨水空间建设,塑造城市特色。.

牡丹江市场调研报告

牡丹江市场调研报告

2011年7月6日 目录 一、地理位置 (2) 二、城市概况 (3) 三、宏观经济 (5) 四、房地产市场状况 (10) 五、产品结构、部分楼盘简析 (15) 六、区域分析 (34) 七、竞争分析 (36) 八、目前牡丹江市房地产政策 (36) 九、综述 (36) 十、写字楼市场状况 (38) 十一、牡丹江市地热资源 (40)

一、地理位置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东至俄罗斯远东、南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接壤、西与哈尔滨市相邻,地处长白山北部。

二、城市概况 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4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79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市区人口94.2万。(一)行政区域划分 牡丹江市现有4个市辖区: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江南新区目前正在规划中。 牡丹江市行政区域划分表 行政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 简介 东安区334一八.5 位于牡丹江市东南部,老城区,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商贸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

(二)市政设施 牡丹江城市绿化、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齐全。市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 2770 公顷,绿地率 45% 。

市区道路长度 744 公里,面积 807 万平方米,人均 10.3 平方米。位于市区东南7公里处的牡丹江机场为国家4C级机场。 (三)产业结构 牡丹江市工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造纸、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制药、汽车配套、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工业是牡丹江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市级财政收入的70%左右。牡丹江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全市拥有夏威夷国际大酒店、金鼎国际大酒店等星级宾馆 46 家,大商集团、新玛特、波斯特、家乐福等大型商场70余家。 三、宏观经济 近年来,牡丹江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八.5%。 (一)地区生产总值 2006—2010年GDP增长表(单位:亿元)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牡丹江市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1 报告说明 (1) 1.1调查分析背景 (1) 1.2调查分析方法 (1) 2 牡丹江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 (2) 2.1市场现状 (2) 2.2牡丹江市旅游经济在黑龙江省的地位分析 (7) 3 牡丹江市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3) 3.1人口学特征分析 (13) 3.2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15) 4 牡丹江市旅游质量评价与开发建议 (18) 4.1质量评价 (18) 4.2开发建议 (20) 5 主要客源地旅游消费习惯分析及对东北的旅游感知分析 (23) 5.1旅游消费习惯分析 (23) 5.2东北旅游感知分析 (33) 6 牡丹江市居民旅游发展认知 (38) 6.1旅游发展认知 (38) 6.2旅游发展诉求 (41) 7 旅游市场定位与预测 (43) 7.1旅游市场定位 (43) 7.2旅游市场预测 (44)

1 报告说明 1.1调查分析背景 为科学编制《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新空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牡丹江旅游市场专项调研,围绕牡丹江旅游经济运行状况、客源市场特征、旅游质量评价、客源地消费习惯、客源地居民对东北旅游感知、牡丹江居民旅游发展认知等分课题展开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力求为《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依据。 1.2调查分析方法 牡丹江市旅游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主要采用各地各级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其他调查课题调查方法均为问卷调查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专栏1-1 调查说明 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样本 旅游客源市场征、旅游质量评价与开发建议2012年5月在牡丹江各主要景区景点展开线下问卷调查;在众意网建设网上问卷平台,通过 新浪微博信息锁定牡丹江旅游者,向其展开网上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 1251份,其中有效问卷1150份, 占回收问卷的91.9%。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 (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 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 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 (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 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三、空间布局结构 (一)中心城区范围 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 (二)布局结构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附件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3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挑战 (3) 第三节重要意义 (4) 第二章发展思路 (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二节战略定位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总体布局 (7) 第一节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8) 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发展体系 (9) 第三节推动人口布局优化 (12) 第四章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13) 第一节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3) 第二节营造“双创”良好环境 (14) 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5) 第四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5) 第五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6) 第一节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7) 第二节共建水利基础设施 (19)

第三节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0)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1) 第六章产业协调发展 (22) 第一节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22)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25) 第三节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27) 第七章生态文明共建 (28) 第一节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29) 第二节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 第三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32) 第四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八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34) 第一节扩大对外开放 (34) 第二节加强国内合作 (35) 第九章基本公共服务共享 (36) 第一节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36) 第二节推进医疗卫生合作 (37) 第三节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37) 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 第十章组织实施 (39)

前言 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培育哈长城市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哈长城市群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核心区以上述市(州)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区发展,核心区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一、规划思路 (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 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 (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 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 (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 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 (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 (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 (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