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城市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8.32 MB
- 文档页数:47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A1-11、东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2、北退道路5米,形成3米绿化带和2米人行道,绿化带以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形成图案化绿化构图形式。
主体建筑应保持与周围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感,不提倡过于怪异的体形。
沿平江东路,主体建筑北立面宽度控制在60米以上,形成雕塑感较强的“艺术建筑”。
主体建筑必须把正门和大厅设在临平江东路一面,入口宽度在5至10米之间,高度至少为6米,但不得超过2层的高度。
主体建筑采用浅暖色,不允许用高度反光的玻璃幕墙,可以在入口和特殊设计部位采用饱和度高的色彩形成对比。
3、用地西北角留20×20米休闲广场,地块内结合溪流水景布局绿化(见水流出入口位置),力求平和温馨的风格。
宽阔水面同时也是蓄水池,在此处将水简单处理后形成循环用水。
A1-21、东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2、地块内结合绿化布局溪流水景。
(水流出入口位置)A1-3A2-11、南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2、地块内结合绿化布局溪流水景,(水流出入口位置)A2-21、东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B1-11、以硬质地面铺装结合方形的大面积水池形成开敞、外向的景观散步主道入口空间特色。
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草坪、灌木、乔木结合。
灵活采用各种景观要素围合和划分空间,形成多层次亚空间,亚空间尺寸按25×25,25×50,50×50米控制。
2、宽阔水面同时也是蓄水池,在此处将水简单处理后形成循环用水。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一、规划编制目的: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个片区:炳草岗、大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01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09年—2025年。
近期:2009—2011年;中远期:2012—2025年。
规划依据: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公共停车场分类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n 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本次规划结合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市综合交通规划、攀枝花市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攀枝花市区共划分为14个交通小区:炳草岗、炳四区、五零一电厂至五十四片区、仁和区、干坝塘、瓜子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江、钒钛产业园区、弄弄坪、大水井、清香坪、河石坝和格里坪片区。
(见图1-2)图1-2交通小区划分五、攀枝花市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1、规划目标近期:加强停车管理和扩大停车场建设并重,重点加强公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形成合理的收费级差体系。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一、规划编制目的: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 个片区:炳草岗、大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01 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09 年—2025 年。
近期:2009—2011 年;中远期:2012—2025 年。
规划依据: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2025 )》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05-2020 )》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公共停车场分类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本次规划结合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攀枝花市综合交通规划、 攀枝花市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攀枝花市区共划分为 14个交通小区:炳草岗、炳四区、五零一电厂至五十四片区、 仁和区、干坝塘、瓜子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江、钒钛产业园区、弄弄坪、大水井、清 香坪、河石坝和格里坪片区。
(见图 1— 2)图1—2交通小区划分五、攀枝花市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1、规划目标近期:加强停车管理和扩大停车场建设并重, 重点加强公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 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形成合理的收费级差体系。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管控生态红线发挥生态红线制度在生态空间管控中的基础作用,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管控区。
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金沙江、雅砻江及安宁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盐边县北部、米易县西部、仁和区北部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生态自然恢复为主,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落实河(湖、库)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实施大规模绿化攀枝花行动。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天然林资源和公益林保护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
加大草地生态保护和退化草地修复治理力度,逐步实施退牧还草和草地补种,降低高山草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动长江-金沙江、雅砻江等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重点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安宁河流域生态保护。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生物安全和入侵物种防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加快建设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源控制,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提档升级。
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城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防治力度。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攀枝花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于年月2005年 4月1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6 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孙平二○○五年四月十九日攀枝花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管线规划管理,合理规划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管线,是指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有线电视、热力、照明、信息网络、交通信号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管线规划管理。
第四条攀枝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管线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项管线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按照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编制管线工程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第七条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将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在每年年初前报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管线建设项目的,必须及时报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安排。
第八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适时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料库,实现动态管理、信息共享。
第九条各类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综合规划,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一)沿道路建设管线,走向应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避免交叉干扰。
(二)同类管线原则上应当合并建设。
(三)新建管线让已建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让主要管线;小管道让大管道;压力管道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的管道让不宜弯曲的管道。
第十条在市中区、城市主干道和其他重要地区,不得新建各种架空管线,对现有架空管线应逐步改建入地。
第十一条新建管线不得擅自穿越、切割城市规划用地。
第十二条临城市道路的建筑,其专用管线及附属设施不得占压道路规划红线。
第十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建设管线工程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攀枝花市炳四区(炳草岗四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规划区位置及规划范围本轮规划范围北到金沙江大道、东以尾矿坝坝底为界、南至玉佛寺景区边缘、西至龙江明珠小区用地,规划面积405.19ha;规划人口为3.9万人。
二、目标定位本轮规划总体定位为:以休闲、娱乐和居住为一体的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三、规划结构规划用地结构为“三个功能组团,两个绿心,一条主轴线”。
“三个功能组团”指的北面组团,集休闲、购物、娱乐、办公、住区功能为一体的休闲社区;南面组团,以自然冲沟形成的社区公园为中心,展开布局居住、公建配建和商业等设施,该片区以居住为主体,结合景观环境,打造城市生态住区;玉佛寺景区组团,以玉佛寺为中心,以建设阳光康养城市特色文化为目标,打造“攀枝花玉佛寺景区佛禅养生文化产业园”。
“两个绿心”其中北面用地的绿心是利用现状垃圾填埋场改造的体育公园;南面用地的绿心则是依托自然冲沟形成的。
“一条轴线”指的是规划区用地南北向条形分布,用地呈窄长型,在景观及空间结构的分布上则顺地形形成空间轴线。
四、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区总用地面积405.1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59.55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64.06%;非建设用地145.64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35.94%。
(一)居住用地(R)规划居住用地68.1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6.26%。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1.2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20%。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34公顷;教育科研用地12.16公顷;医疗卫生用地5.50公顷;宗教用地2.28公顷。
(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3.19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93%。
其中,商业用地16.62公顷;商务用地5.31公顷;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1.26公顷。
(四)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57.97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