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30例临床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224.02 KB
- 文档页数:2
腹部手术后胃瘫34例的诊治体会标签:腹部手术;胃瘫;诊治术后胃瘫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迟,常见于胃溃疡病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或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胃瘫一旦发生,进食后胃潴留,严重影响病人的进餐与消化,给病人及医生造成很大压力,而越是急于求成越是适得其反。
出现胃瘫后耐心地妥善处理,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胃瘫病程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院收治的术后胃瘫病人34例的诊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1990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病人34例,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6岁。
原发病为:胃癌10例,胃溃疡6例,胰头癌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胆管癌4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重症胰腺炎2例。
临床表现:本组病人于术后3~4 d停止胃肠减压即出现症状者10例,术后5~7 d流质饮食后出现症状12例,术后8~12 d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症状者12例。
病人表现为进食后腹饱胀感,恶心、呕吐,呕吐物有发酵的味道,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800~2 500 ml/d。
查体见上腹部饱满,轻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正常。
1.2治疗方法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处于空虚状态,以利于减轻胃及肠吻合口黏膜水肿和保持胃的张力。
②用温盐水洗胃。
③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④腹部理疗。
⑤营养支持:间断地输血浆、清蛋白、复合氨基酸与脂肪乳。
⑥应用胃动力药如吗叮啉,并辅以中药及针灸。
⑦对顽固性胃瘫予以全胃肠外营养(TPN)或肠内营养(EN)。
2治疗2.1心理治疗发生胃瘫后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给予镇静剂。
2.2营养支持TPN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使胃肠道得到较好的休息,因此,胃瘫出现初期尽早使用TPN提供营养支持,对恢复胃壁功能、阻断恶性循环有明显作用。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左明焕;孙韬;姜敏;李泉旺;刘传波;胡凯文【摘要】@@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瘫",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不能进食.腹部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术后易发生.我们采用中药外敷加艾灸法、灌肠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1(006)002【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肿瘤术后胃瘫综合症;中医外治法【作者】左明焕;孙韬;姜敏;李泉旺;刘传波;胡凯文【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100078【正文语种】中文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
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瘫”,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不能进食。
腹部肿瘤特别是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肠癌等术后易发生。
我们采用中药外敷加艾灸法、灌肠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在外院肿瘤外科接受肿瘤切除手术。
其中胃癌18例、食管癌7例、下咽癌1例、胰腺癌3例、结肠癌2例。
年龄38~66岁,平均52岁,男性17例,女性4例。
大柴胡汤治慢性胃炎配方、医案养生之家导读:慢性胃炎是所有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大柴胡汤治慢性胃炎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方配方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枳实9克,大黄6克,生姜1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慢性胃炎是所有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胃粘膜反复遭受损害后,出现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萎缩等程度不同的炎性病变,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其发病可能与喜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烈酒、浓茶、过烫过冷饮食等),口咽部的慢性炎症,久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以及胆汁反流、胃酸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
本病无典型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部分胃炎病人可无任何不适。
有的表现为腹痛型:上腹疼痛明显而持续,食后可加重,或无明显的规律性等;有的表现为消化不良型:食欲不振,饭后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有的表现为全身衰弱型:消瘦,乏力,腹泻,贫血等。
有的表现为出血型,上消化道反复少量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大量胃出血,慢性胃炎证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其病机为外伤饮食,或情志不舒,均可伤及脾胃功能,肝胃不和,郁而化火,火郁伤阴,久病伤络,气血失和。
临床多分为肝胃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胃热阴虚型、胃络瘀阻型等。
根据《国医论坛》,1994,9(5):14,潘建华等报道:用大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其中,临床治愈14例,好转15例。
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
处方:柴胡15克,枳实10~15克,白芍10~15克,黄芩10~15克,制半夏10~15克,制大黄10~15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蒲公英15~30克,I芨15~30克,炙甘草15克,加减:嘈杂泛酸者,加浙贝、贼骨;呕吐甚者,加赭石(先煎)、姜竹茹;心下痞满加厚朴、莪术;喜暖,畏寒者,加吴茱萸、干姜;苔黄腻者,加山栀子、焦山楂、鸡内金;胁痛或肋下按痛者,去大枣加延胡索、郁金、金钱草。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胃大部切除术(也称为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是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瘫的症状,这会对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内容:一、胃瘫的定义和原因胃瘫是指胃肠道的一种疾病,术后出现的胃瘫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切除了部分胃肠道组织,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食物在消化道内滞留较长时间,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胃瘫的症状1. 腹胀: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长时间停留,容易引起积气,导致腹胀。
2. 恶心、呕吐:胃瘫患者食欲不振,进食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3. 体重下降:出现胃瘫后,患者的食欲明显下降,易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4. 腹泻、便秘:胃瘫患者的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导致便秘或腹泻等肠胃问题。
三、胃瘫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适当的药物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缓解症状。
2. 饮食调节:注意饮食健康、清淡、易消化,减少油腻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肠镜治疗:对于胃瘫患者,可以通过肠道道消除积气、恢复消化功能。
4. 保持良好心态:胃瘫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和紧张情绪,以促进身体康复。
四、预防胃瘫的措施:1. 术前以及术后注意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 术后及时支持治疗:对于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
3. 及时康复训练: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肠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总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手术选项时,要注意术后可能带来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注意做好术后的康复工作。
对于已经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经病原学统计,就大多数患者并发胃瘫的病因可分为:糖尿病(29%)、术后并发(13%),原发性(36%)[2]。
而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主要原因更多的倾向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和手术本身带来个副作用,其他医源性所致胃瘫的原因有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部分糖尿病用药和其他类肿瘤性疾病等[3]。
1.完整的胃蠕动是由胃底的紧张性收缩、胃窦的位相性收缩和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抑制作用构成的[4]。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
2.手术本身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
3.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致不同程度的胃功能不佳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较毕-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毕-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
4.胃电节律紊乱是胃排空迟缓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胃电起搏与传导过程主要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支配,Cajal细胞相当于心脏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位于胃体、胃窦部肌壁间隙内,术后胃瘫的发生与胃电传导通路中 ICC 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及传导功能下降有关[5]。
有学者认为胃切除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PGS的发生有关[6]。
5.术后持续镇痛术后2-3 d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麻醉镇痛,其麻醉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1998年8月~2010年1月胃大部切除术后9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自1998年8月以来,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240例,其中术后9例发生了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即胃瘫,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50~81(平均63岁)。
其中胃癌5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坏死1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毕Ⅱ式7例。
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4~12天,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①经单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胃引流量>800ml/d;③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④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表现为病人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含有胆汁,吐后症状缓解,插胃管后可抽出胃内容物1000~3000ml,经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停止胃肠减压,排空障碍症状又重新出现。
查体可见上腹膨隆,有振水音,但肠鸣音可正常。
2 方法及结果9例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温盐水洗胃,减轻胃粘膜水肿,促进胃张力及蠕动波恢复。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
全组患者首选胃复安加西沙比利,2例用药无效再加用大剂是红霉素500mg/d静滴,同时辅助针灸,中药治疗,均缓解。
全组7例行保守治愈,2例分别于胃瘫后15~20天行空肠造瘘术,均于术后1周恢复。
3 讨论(1)胃瘫形成原因:主要原因有:a、胃大部切除术后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b、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张力低下,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c、迷走神经损伤使胃蠕动减弱;d、胆汁返流引起急性返流性胃炎,吻合口水肿糜烂;e、电解质紊乱。
(2)治疗:胃瘫一旦发生,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切除后综合征
朱树成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6()2
【摘要】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切除后综合征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朱树成(810000)关键词:大柴胡汤,胆囊切除后综合征到目前为止,胆囊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胆石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术后仍有症状反复发作,如上腹痛、食欲不振、口苦、厌油、恶心呕吐、腹...
【总页数】1页(P6-6)
【关键词】大柴胡汤;胆囊切除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作者】朱树成
【作者单位】青海省红十字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56.1
【相关文献】
1.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肝癌介入栓塞后综合征66例临床观察 [J], 苏新华;王勇
2.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30例临床报道 [J], 许志萍
3.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2例 [J], 孙朝军
4.复方大柴胡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5例 [J], 曾耀明
5.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J], 郑长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例循证治疗1病例患者,女,87岁。
因“进食后腹胀不适2年,反复呕吐宿食2个月”人院。
既往无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
患者中等身材,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血压150/8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全腹软,无压痛,未扪及肿块,有振水音,肠鸣音3~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除血钾偏低(3.28mmol/L)外,其他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提示胃幽门部溃疡性病变,胃底、体可见较多食物残渣,病理提示胃窦部腺癌。
入院后予完善检查、禁食、胃肠减压、洗胃及补液治疗3d后,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式结肠前吻合),术中置放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术后常规应用抗炎、止酸等药物,术后第4天患者突然出现呕吐,胃肠减压量增至1000mL,以后10d一直维持在1 000mL以上,并出现反复少量呕吐、上腹有饱胀感。
术后检查:4次血电解质检查提示低血钾(2.2~2.9mmol/L),且有轻度低钠,血气分析显示正常;给予胃管内注入泛影葡胺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见残胃蠕动很弱,造影剂排空缓慢,但无吻合口梗阻征象。
术后病理:胃幽门管状腺癌,弥漫浸润型,分期为pT3N1M0。
根据以上病史资料,结合国内标准,该患者诊断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成立。
目前患者出现反复呕吐、上腹饱胀;较长期不进食、大量胃液丢失影响患者营养情况;胃动力明显不足,胃排空延迟。
因此,根据病人状况提出临床问题:①哪些药物可以改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症状?②哪些药物能加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③哪些治疗手段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2证据检索按照循证实践证据检索原则,首先检索与临床问题密切相关的二次文献数据库,若无合适的相关证据,再检索原始文献数据库。
我们检索了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3期)、Medline(PubMed网站1980—2009.5)、Sum-search网站数据库。
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分析湛建伟;苏国森;黄国兴;李上芹【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
结果胃肠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方法;胃瘫综合征多发生于胃肠术后3~7d;33例患者中,给予保守的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没有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恢复半流食1周后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全部出院。
胃动力恢复时间10~26d,平均(18.96±2.46)d。
结论给予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保守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再次进行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yndro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3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ft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 gastroparesis syndrome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syndro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 Results Gastrointestinal radiography and gastroscopy, were the main diagnostic methods of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 gastroparesis syndrome often occurs in patient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 3~7 d; in 33 cases, given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conservative, has obvious recovery, no patient required again operation treatment, all patients had no recurrence recovery of semi-liquid diet after 1 weeks, all patients. Gastric motility recovery time 10~26 d, average (18.96±2.46)d.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patients with conservative of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 can obtain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void again operation,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胃肠手术;胃瘫综合征;诊疗【作者】湛建伟;苏国森;黄国兴;李上芹【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广东高州 525200;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广东高州 525200;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广东高州 525200;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广东高州 5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腹部手术的患者每年均在快速增加。
大柴胡汤解读,《大柴胡汤运用》2014-12-04 09:29:32大柴胡汤【方名】大柴胡汤【出处】《金匮要略》【分类】和解剂-和解少阳【组成】柴胡(15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方诀】【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用法】水煎2次,去渣,再煎,分两次温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
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
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
《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
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
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大柴胡汤十案1、胆囊积液案---李某,男,48岁,某单位副职,08。
5。
12初诊。
反复脘胀不适数年,再发一周二便平。
脘胀尤以进油腻食物后明显。
二便平。
形体壮实偏胖;腹园饱满,腹肌稍紧。
心下按之不适。
舌质红苔黄腻润。
有右肾结石及绞痛史、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史。
B超示:胆囊积液。
考虑慢性胆囊炎、胆囊积液。
与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15g 姜半夏9g 炒枳实9g 黄芩9g 赤芍18g 酒大黄9g 生姜3片大枣3枚。
X6剂。
之后两次电话复诊,共6剂+6剂+7剂=19剂。
其中酒大黄因大便性状变动剂量9g-6g-9g.08.6.3)复查B超示:胆囊积液消退,胆囊壁稍毛糙;肝脾胰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大肝功能、血糖、血脂四项均在正常范围。
脘胀不适消失。
腹诊:腹肌较初诊松、心下按之无不适、左胁下按住吸气时有不适感。
舌淡红苔中略厚白腻;脉左弦稍滑有小弦。
与小剂量大柴胡汤8剂。
2、胆胀便干案---钱某、男、46岁、工人。
09年9月1日初诊。
脘胀2周,无嗳气,矢气少,大便干结2-3天一次、成形不畅。
形体胖壮、皮粗肤黯。
脉弦有力。
舌黯胖、苔薄润。
腹诊:上腹肌紧,无明显压痛,右胸胁苦满征阳性。
处方: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木香、佛手、郁金。
9月6日二诊:脘松胀减约十分之四,大便畅日行一次。
脉沉弦略涩、苔黄腻略厚而润。
腹部饱满充实、上腹肌紧。
上方去佛手、郁金加虎杖、槟榔。
6剂。
随访:药后病去十之七八,不愿煎服中药,嘱服维生素B1片。
3、食滞胃脘案---李某,女,84岁。
08年6月14日诊。
食冷糯米粽子后胃脘胀痛4天。
服吗丁啉、健胃消食片及维生素等2天无效而来求治。
纳呆、饱胀甚,嗳气少,大便2日未行。
眠差乏力、神倦忧愁。
上腹饱满、拒按拘紧。
高龄体弱、形体中等。
舌淡红、苔薄润,脉涩不调。
思及04年底因心悸怔忡、眠差乏力经我用炙甘草汤后续用归脾汤缓解,为老年房颤所致。
此证实体虚,急者治其标。
与小剂量大柴胡汤3剂,后大便畅痛缓胀消。
处方:柴胡12g 姜半夏9g 炒枳实9g 黄芩9g 白芍18g 酒大黄3g 生姜3片大枣3枚。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药治疗药方解析: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 PGS )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非机械性的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为0 . 47 % — 28 %。
病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近端胃切除时,迷走神经被切断,位于胃大弯中上1 / 3 的胃蠕动的“起搏点”被切除,使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受到抑制。
② 远端胃切除时,切除了分泌胃泌素、胃动素等兴奋性激素的部位,残胃排空功能减退。
③ 胃肠道重建使胃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破坏,可诱发PGS 。
④迷走神经损伤、手术应激、精神紧张、糖尿病等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一方面可抑制胃肠神经丛,另一方面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可抑制平滑肌收缩,使胃排空延迟。
⑤ 手术时间过长,脏器暴露过久,胃壁组织挫伤,吻合技术欠佳,缝合线反应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症、水肿、粘连等,从而影响其动力。
⑥ 手术前后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均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排空障碍。
PGS 发生后,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焦虑和经济负担,但最终预后尚好。
对术前已经具有高龄、糖尿病、幽门梗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或术后应尽量避免再添加其他危险因素。
术中尽量采用毕I 式胃肠吻合;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避免使用自控性镇痛泵;围手术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术前做好心理辅导,消除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术后限制补液,积极营养支持,注意补充胶体,避免胃肠道水肿等。
以期减少PGS 的发生。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胃瘫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符合下列特点即可做出诊断。
① 症状多发生在术后第6 ? 12 天。
② 上腹部饱胀,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暂时缓解,但稍后又发生呕吐。
③ 呕吐但不伴腹痛,肠鸣音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