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62主国塞厦匡到!Q!Q生i旦筮!!鲞筮!魍£墅璺!矍』壁坠墅!壁!!垡嫂塑!丛!堂!i避丛业:垫!Q,!!!:!!:塑!:!剂量小,局部效果明显,全身损伤小;②用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既可预防治疗过程中的官颈大出血,又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另外明胶海绵栓塞经过一定时间溶解,栓寒的血管可再通;③灌注广谱抗生素可防止术后感染。
U A E为宫颈妊娠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八年制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50-1451.[3]何小丽,肖松舒,邓新粮.甲氨蝶呤联合官腔镜保守治疗官颈妊娠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9):557-558.[4]杨越波,沈慧敏.李小毛,等.子宫颈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797-800.[5]杨柳.宫颈妊娠的诊治进展[J].华夏医学,2007,21(2):397-399.(收稿E t期:2009—12—25)(本文编辑:傅利霞)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0例诊断与治疗郭辉王志凯胡德升王旺河【摘要】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 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l o例PG 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PG S发生于术后5—8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在5周内治愈。
结论PG S是综合因素所致,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 S的可靠方法。
大部分采用非手术疗法能治愈。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诊治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x)s t s ur gi cal gas t r opar es i s s yn dr om e,P G S)是指腹部手术特别是胃切除术后,在没有排出道梗阻的情况下,其排空速度明显降低所引起的以梗阻表现为主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症。
摘 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目的方法结果结论DOI:200812012138(72.58.8)47h 382720.5d 1R 656B1005-4057(2012)06-0637-0210.3969/j.issn.1005-4057.2012.06.017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年月至年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岁,手术时间为~,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症状持续~周,平均恢复胃肠功能。
无例再行手术治疗。
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自控镇痛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可能性会增高,确诊后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保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例临床分析38梁 毅,林 晖,谢景泉(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湛江)524003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以及消化道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引流量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进食后上腹易饱胀,出现膨隆以及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营养摄取障碍,恢复时间延长或者其他并发症,甚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胃瘫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者输出襻的机械性梗阻,如若盲目手术,极易导致病情加重。
为此,在本文中对近年来本院诊治例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
选择年月至年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患者例,其中男例,女例;患者年龄~岁,平均岁。
例中行以上胃癌根治术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肠系膜上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例,次以上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平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胃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或胃潴留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病变,可致病程延长,营养障碍,并诱发其他并发症。
1 发病机制胃瘫综合征(pgs)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量学者对pgs 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深入研究,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pgs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如①精神-神经因素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及pgs 发生后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②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胃壁挫伤较重。
③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迷走神经干切断和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排空均延迟[1],(5)复杂的胃肠道重建影响了胃肠电机械活动协调。
(6)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刺激胃肠蠕动的多种肽类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胃动素对胃排空运动的作用。
(7)其他相关因素高龄、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营养不良、术后腹腔感染及糖尿病等。
2 诊断标准目前关于pgs 的诊断仍存在很多争论,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必须行持续胃肠减压才能缓解。
(2)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每天大于800ml,持续时间超过5d。
(3)经x线造影,结合胃镜检查,证实胃无蠕动或造影剂线性进入十二指肠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
(4)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及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功能的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吗啡等。
(7)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无蠕动波,排空困难。
(8)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辅助检查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但胃内大量造影剂残留,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可有吻合口水肿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返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胃液,量多,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伴有酸臭气,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及市中心医院近年来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及无PGS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日补液量>3500ml的患者PGS发生率较高。
[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防止PGS发生有意义。
【关键词】术后胃瘫综合征; 胃大部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clin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GS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cases of PGS and non PGS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high morbility of PGS was found in the cases whose ages were over 65,combining anxiety disorder or diabetes mellitus or low albuminemia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having pyloric obstruction in preoperative period,taking Billroth Ⅱgastroenterostomy,with operation time over 4 hours,using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injecting liquid per day over 3500ml. [Conclusion]The clinical factors referred to
previously may be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PGS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avoiding these clinical factor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oul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GS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
Key words: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subtotal gastrectomy;retrospective study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odrom,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发生率为0.47%~28%[1],尤好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我院及市中心医院自02年1月至06年5月共行胃大部切除术339例,发生PGS为34例,占10%,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临床资料,以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339例,男204例,女135例,年龄23~81岁,平均58±11岁。
术后病理分类:胃癌253例(74.6%),胃十二指肠溃疡47例(13.9%),胃淋巴瘤34例(10%),胃间质瘤3例(0.9%),胃息肉2例(0.6%)。
行远端胃大部切除284例(83.8%),近端胃大部切除55例(16.2%)。
1.2 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35],本组PGS诊断标准:(1)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
(2)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早期进食
后出现上腹饱胀,反复呕吐胆汁样胃内容物,需重置胃管,胃管内日引流量>800ml,持续时间>10d。
(3)上消化道造影(本组24例)提示胃蠕动差或消失,胃内大量胃液存留,造影剂线形进入十二指肠。
术后胃镜检查(本组17例)提示胃蠕动差,但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或残胃流出道梗阻。
(4)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5)围手术期未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
1.3 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处理
回顾性分析全组病例临床资料,按各临床因素分成PGS组和无PGS组,对同因素两组的计数资料行χ2 检验,以P<0.05或P<0.01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PGS临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发生PGS34例(占10%)。
对全组病例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发现: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日补液量>3500ml的患者PGS发生率较无上述因素的患者高(P<0.05)。
2.2 个体患者合并存在临床危险因素情况与PGS发生率关系
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看出个体患者合并存在临床危险因素越多,其PGS发生可能性越大。
表1 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数量与PGS发生率的关系(略)
2.3 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PGS患者均未行再次手术探查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
术疗法,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静脉营养,胃复安、西沙比利等西药使用,加用针灸、足三里新斯的明注射、大承气汤胃管内保留灌注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良好效果,本组34例PGS患者经上述疗法均较快恢复,恢复时间13~34d,平均20±5d。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目前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综合文献报道可能机制为:(1)胃解剖结构改变及迷走神经损伤:胃肠道重建使胃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破坏,迷走神经切断使胃正常蠕动和排空均受到抑制,可诱发PGS[23]。
(2)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失衡:胃窦部切除可使胃泌素、胃动素等兴奋性肽类激素水平降低,导致与抑制性肽类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泌素等比例失衡,影响残胃的排空功能[4]。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认为是PGS 发生的主要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一方面抑制胃肠神经丛兴奋神经元,另一方面释放儿茶酚胺间接抑制平滑肌收缩,使胃排空延迟。
迷走神经损伤、手术应激、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均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导致PGS重要原因[5]。
文献报道糖尿病可诱发PGS,可能与高血糖可引起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胃动力减弱有关[6]。
PGS预后良好,但病程较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围手术期PGS发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以上,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
日补液量3500ml以上患者PGS发生率较高,提示上述因素可能为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
而对于个体患者合并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越多,则PGS发生率越高,提示个体患者PGS的发生与合并存在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由此我们认为对于术前已经存在有无法逆转的临床危险因素如高龄、合并糖尿病、术前存在幽门梗阻等情况的个体患者,应尽量避免术中或术后其它危险因素的发生,如良性疾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毕Ⅰ式胃肠吻合;术中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避免使用自控性镇痛泵;围手术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术前作好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术后限制性补液及营养支持,注意补充胶体,避免胃肠道水肿等,这样可期减少此类患者PGS的发生。
对于PGS的治疗,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强调避免再次手术探查。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促胃肠道蠕动药物结合针灸、中药胃肠道保留灌注等中医疗法,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Bar Natan M,Larson GM,Setephen G,et al.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gastric surgery[J].Am J Surg,1996,172(1):2428.
[2]薛伟山,孙少杰,辛建军,等.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53例诊治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665667.
[3]孙政,杨镇,徐均耀,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
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7):550551.
[4]杨维良,赵刚,张心晨.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251.
[5]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1):1315.
[6]Litwin DEM,Darzi A,Jakimowicz J,et al.Hand 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 with the Hand port systerm:initial experience with 68 patients[J].JAnn Surg,2000,231(12):71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