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0.72 KB
- 文档页数:1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方法3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26例,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40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26例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7.65%。
26例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5例于1周内康复,9例于2周内康复,8例于3周内康复,4例于4周内康复。
患者病情恢复期间,上腹部阻塞感消失,经钡剂透视检查证实胃蠕动正常,吻合口通畅。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蠕动减弱及吻合口水肿是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胃动力药物、激素联合营养支持及心理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胃癌根治术是胃癌的最佳治疗手段,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患者术后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胃瘫综合征是患者术后发生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非机械性梗阻,属于功能性并发症,多数可经过非手术治疗而康复。
由于患者可以出现频发的呕吐、进食障碍,常被误诊为术后吻合口或者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误诊率[1]。
如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盲目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
本文为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选取了340例患者展开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340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61.1±4.5)岁。
在26例患者中,3例教师,5例农民,10例公务员,8例工人。
患者术前均经过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并实施胃癌根治术。
1. 2 临床诊断[2] 症状:患者于术后6~13 d出现胃瘫,均在流质饮食变换为半流质饮食期间发生,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上腹部饱胀感等,呕吐物主要为大量胃内容物以及少量胆汁,伴有酸臭感,呕吐后患者症状减轻,在实施胃肠减压处理24 h后抽取胃内容物,可抽出引流液约每日800~2000 ml,患者症状体征消失。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胃动力恢复正常,拔除胃管,患者进食后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及呕吐;X线钡餐造影检查胃蠕动、排空良好,无复发;15 d恢复6例,16 d恢复8例,18 d恢复9例,21 d恢复7例。
结论本方法具有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恢复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诊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又称术后胃功能排空障碍,是指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我院2002~2010年共收治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9~74岁;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均为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毕Ⅱ式吻合,22例为结肠前吻合,8例为结肠后吻合,术后均为急性胃瘫综合征,术后4~10 d发生胃瘫,均发生在由流质向半流质饮食过渡期间,出现上腹胀满,膨隆,并有呕吐,呕吐均为大量所进食物及混有胆汁,吐后症状消失,查体上腹部膨隆,有振水音,上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无气过水声,胃肠减压24 h 为1000~2000 ml左右,30例均行腹部平片检查示残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缓慢,无吻合口梗阻,均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液体残留,吻合口不同程度水肿,胃镜均能通过胃肠吻合口,并见有部分胆汁返流入胃,未见梗阻征象;腹部透视排除急性肠梗阻,76%泛影葡胺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有大量潴留液,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停留在残胃,仅少量排入远端;电解质、血气分析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1.2 诊断标准对于术后胃瘫综合征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国内有学者提出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标准: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尤其是固体食物;胃引流量超过800 ml/d,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0 d;无明显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病变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胃造影提示胃排空障碍,胃镜检查发现吻合口通畅,则更加明确诊断,但要排除机械性梗阻,以便采取非手术治疗。
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研究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后痊愈,患者的恢复时间在3周内,治疗中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良好。
结论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形成因素较多,在临床上为胃肠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多方面因素引发,在治疗过程中保守治疗就可以完成对这种病症的治疗,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防治患者再次复发病情,也可以减少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 胃瘫综合征;胃肠手术;临床分析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主要就是术后患者的继发性并发症情况,在临床上为,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了解胃瘫综合征的特点、形成因素可以有效的降低临床上这种病症的发作几率。
本次研究就是通过对我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其形成机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详细的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7~73岁,患者均通过胃肠手术治疗,其原发病为胃窦癌患者17例,胃体癌患者11例,间质瘤患者7例,胰头癌患者8例,直肠癌患者3例。
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为胃全部切除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根治术。
12 临床表现在治疗中,患者均为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后发作,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恶心呕吐、术后无排气、排便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况随呕吐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通过临床检测,患者的胃区振水音阳性,胃肠减压引流液为800~2000 ml/d。
胃镜显示胃内大量胃液潴留,胃流出道无梗阻。
13 诊断标准在胃瘫综合征的诊断过程中,主要就是患者的体征表现和检查结果判定,患者具有明显的腹胀、呕吐症状,其胃部蠕动减弱,引流量每天在800 ml以下,而在检测当中,患者体内无潴留、吻合口情况良好,无其他组织病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作者:张凡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5期张凡(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郑州 450052)【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后出现PGS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33例PGS患者经非手术的保守综合治疗后均痊愈,胃动力恢复正常,拔除胃管后进食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
X线钡餐造影检查胃蠕动、排空良好,无复发。
痊愈时间8~40d,平均21.2d。
结论 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术后胃瘫综合症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2(b)-0068-01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1]。
本文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3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共行择期胃癌根治术891例,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33例术后出现急性PGS,发生率3.7%,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45~79岁,平均59.3岁。
全部患者均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其中D218例,D2+12例,D33例;消化道重建方式:毕I式吻合11例,毕Ⅱ式吻合19例,Roux-Y吻合3例。
患者均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
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800mL/d以上。
腹部透视排除急性肠梗阻,76%泛影葡胺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且有大量潴留液,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停留在残胃而少量排入远端。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胃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胃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
结果 50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时间在手术之后的3天到10天,患者通过严格的保守治疗,其中35例患者手术之后3周得到治愈,其余患者全部在28天之内得到治愈。
结论胃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诱发因素有很多,采取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综合征的主要方式,患者可以接受保守治疗,同时为其开展心理治疗也非常关键,通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无需进行再次手术。
【关键词】胃部手术;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案胃部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属于一项非机械性梗阻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部排空延迟的一类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被称之为胃术后胃无力症,引发胃瘫综合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精神因素、胃部解剖结构出现改变、胃迷走神经损伤、胃内环境出现改变以及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等[1]。
本文选取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胃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胃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2岁到77岁之间,平均为61.2±0.8岁,50例患者中手术之前诊断属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例,诊断属于胃溃疡患者2例。
1.2 方法手术方法:50例患者中接受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2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以及远端胃食道吻合术患者30例;5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的胃瘫综合征全部出现在手术之后的3天到10天,其中手术之后3天停止胃肠减压就马上出现症状患者10例,手术之后7天到10天改变饮食为半流质饮食时产生症状患者1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剩余3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3天到6天胃引流量慢慢增加,每天增多900ml,胃部引流管直到痊愈之后才将其拔除;胃部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患者接受胃部手术之后,拔除胃管之后产生恶心呕吐,通过检查没有胃流出道机械性阻塞现象,但是存在胃潴留,特别是固体食物[2];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超出每天600ml 到800ml,持续时间大于10天;患者胃肠蠕动显著降低或是消失;患者全部排除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发胃瘫综合征的基础性疾病;患者没有显著酸碱失衡以及水电解质失衡现象;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全部存在忧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为其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从而可以积极配合治疗;每天使用温盐水进行洗胃,缓解吻合口水肿,加强胃张力的恢复;给予患者胃动力药物,缓解吻合口水肿;当患者胃肠道功能得到恢复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饮食指导,避免出现错误进食心理[3]。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诊断方法、预防措施、临床治疗及相应护理方法等,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早期预防及其治疗与护理方法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临床保守治疗,治疗后10例患者中5例患者于15 d内恢复正常,3例于20 d内恢复,2例于42 d内恢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其平均住院时间(18.6±6.3)d。
治疗后,经2年时间随访调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复发,复发率为0。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易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需及早预防、及时诊断,并给予其适当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且治疗后患者复发情况较少,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胃癌是临床肿瘤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患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50岁人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胃癌患者发病与慢性胃炎、胃溃疡、个人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上消化道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后果严重。
当前环境下,临床治疗胃癌多采用胃癌根治术,手术效果良好,但是部分患者术后易发生胃瘫综合征,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2]。
本院特选取10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早期预防及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3]。
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4.2±5.1)岁,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行放化疗。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对其病史、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1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10~42天后,均恢复胃动力,无二次手术患者。
讨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精神心理因素、神经损伤、胃肠应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X线造影动态观察以及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等;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促胃肠动力药、中医治疗等,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vsyndrome,PGS),也被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主要表现为胃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部排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
由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吻合口或者输出袢处的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相似,所以对其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5.87±6.40)岁;体重52~74公斤,平均体重(63.45±3.72)公斤;原发疾病为胃溃疡5例、胃息肉2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间质瘤3例。
1.2 临床表现①所有患者在术后5~8天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并给予患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讨论起诊断方法,分析其治疗方法和结果。
方法我远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104例胃癌患者,对其行根治术后,有8例出现胃瘫综合征,对着8例患者的实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诊断、治疗方法。
结果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769%,所有患者均经非手术治愈,其中1例15 d恢复,2例18 d恢复,2例22 d恢复,3例56 d恢复。
结论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和吻合口水肿,而营养不良、高龄、腹腔感染、水电解质失衡等为诱因。
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是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治疗方法是营养支持、心理治疗、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非手术疗法。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治疗;诊断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胃癌根治术患者104例,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8例,其发生率为769%。
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为54~69岁,平均614岁。
8例患者中,职业为工人的5例,农民1例,教师2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病理活检和纤维胃镜明确诊断为胃癌,治疗方法均为手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
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逐渐又流质改为半流质,出现突发性呕吐、上腹部饱胀、恶心、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为少量胆汁及大量胃内容物,患者呕吐过后,其临床症状会暂时缓解。
对8例患者行胃管内注入上消化道造影或38%泛影葡胺口服检查,见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残胃扩张无力、无吻合口梗阻、造影剂排空延缓。
在胃镜检查中,胃内可见大量液体残留,吻合口均有不同程度水肿。
12 治疗方法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使其心理紧张因素得到消除,禁食禁水,对肠胃持续减压,应用3%温盐水洗胃,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肠内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微量元素、维生素、纠正负氮平衡。
同时给予10 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持续滴注治疗5~8 d。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韩杰;薛玉龙【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均治愈出院.12例患者中,6例患者14 d恢复,占50%;4例患者21 d恢复,占33.33%;2例患者42 d恢复,占16.67%.随访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复发率较低,但需及早进行诊断和预防.【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3页(P999-1001)【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临床效果【作者】韩杰;薛玉龙【作者单位】洛阳东方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河南洛阳 471000;洛阳东方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河南洛阳 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属于肿瘤科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手术为胃癌首选治疗方式,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易于术后发生并发症,且预后效果并不理想[1]。
胃瘫综合征为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本文选取12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纤维胃镜和X线检查,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均未接受放化疗。
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52~70岁,平均(61.6±3.6)岁。
1.2 治疗方法1.2.1 心理治疗通过沟通、安抚或注射镇静剂方式缓解患者抑制情绪,降低或消除神经对胃蠕动的抑制作用。
1.2.2 一般治疗禁食并持续胃肠减压。
所有患者均经生理盐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洗胃,3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