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5.03 KB
- 文档页数:2
浙江临床医学2011年2月第13卷第2期
茶碱的患者更为危险 。
多索茶碱是一种新一代甲基黄嘌呤类衍生
物 ,它通过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 酶,激活蛋白激酶A及C,降低细胞内Can浓度,
进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
作用是氨茶碱的1O~15倍,且药效的作用时间较
长。多索茶碱还可以抑制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
子的释放,控制气道炎性反应和降低气道的高反
应性。由于多索茶碱对呼吸系统以外系统,如消
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腺苷受体亲
和力仅是氨茶碱的1/10,因而对这些系统作用轻
微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安全范围大。本资料
显示,多索茶碱治疗COPD与氨茶碱治疗COPD,
前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后者,用多索茶碱治疗的A
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显著改善,而不良反应显著低 ・175・
于用氨茶碱的B组,说明多索茶碱与传统的茶碱
类药物治疗COPD,前者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药
效持续时间长、副反应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2 Melbye H,Halvorsen DS,Hartz I,et a1.Bronchial airflow linfitation, smoKing,body mass index,and statin use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in the elderly.The Tromso Study 2001.Re— spiratory Medicine,2007,101(3):2541~2549. 3刘澄英,谢伟国,谢诤,等.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4例 效果分析.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305~306. 4 Sing RR,Moritz KM,Bertram JF,et a1.Effects of dexamethasone ex— posure on rat metanephric development: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American Joumaof Physiology,2007,293(13):548~554.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1 8例临床分析
潘江华李幼林胡逸人戚晓哲孙跃胜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残胃排空
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发生于
胃大部切除术后恢复期,即按常规解除胃肠减压
进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
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PGS经保守治疗后
可治愈,若误遭二次手术则可导致病情加重,使恢
复更趋缓慢。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PGS患者
盲目再手术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04年1月至
2009年1月保守治疗PGS 18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
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21例,其中发生PGS 18例
(占5.6%),男12例,女6例,年龄35~77岁,平
均(57.3-4-1.4)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溃疡胃
作者单位:325000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大部切除术4例,胃癌根治术14例。18例均发生
在术后6~9d,肛门已排气,由进流质饮食或流质
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时出现PGS,经口服造影剂检
查胃排空迟缓,无机械性梗阻。
1.2治疗方法本组1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
疗。确诊后给予心理疏导、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并用温盐水洗胃以减轻胃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
碱平衡;补充足量的热卡、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
元素;给予促胃动力药,并配合针灸治疗。
2 结果
l8例均治愈,其中2例6~10d恢复、10例11
~20d恢复、6例21~30d恢复,平均恢复时间
(18.3±1.1)d。呃逆常为PGS恢复的先兆。随访
10个月,饮食正常,生活自理。
3讨论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胃术后胃瘫、胃无力 ・176・
症、胃滞留、胃潴留、胃麻痹等,目前国际上尚无统
一的诊断标准,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诊断标
准 :(1)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
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尤其是固体食物;(2)胃引
流量超过800ml/d,无腹痛并且持续时间超过6d;
(3)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无引起胃瘫的 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胰腺炎及
某些结缔组织性疾病等;(5)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
缩的药物史,如吗啡、阿托品、654_2等。本组病 例均符合上述标准。
PGS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多数学者认
为由多因素决定 J:(1)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后,近
端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丧失,胃研磨食物的蠕动
性收缩减弱或丧失,损害了小肠异位起搏电位的
抑制,引起胃窦压力波和十二指肠慢波分离使固
体食物滞留相延长,患者常在从流质改为半流质
或固体食物时发病,本组16例为这种情况;(2)
胃切除术后,胃大弯侧起搏点部分或全部丧失,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
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抑制交
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
胞膜上的 和B受体结合,抑制胃平滑肌细胞收
缩;(3)精神因素,由于患者对手术顾虑重,精神
处于高度紧张及恐惧状态,特别是神经衰弱患者
致使植物神经调节紊乱,胃肠道反射性抑制延长
而出现排空障碍,本组这种情况2例;(4)术中脏
器暴露时间过长和吻合技术欠佳,均可引起胃肠
壁及浆膜、腹膜炎症、水肿、粘连,有碍术后残胃 功能的恢复,腹腔感染影响胃平滑肌电位的恢
复,胃呈舒张状态,致使胃动力下降,胃排空障
碍;(5)胃内环境的改变,由于输入袢内胆汁、胰
液大量流入残胃,致胃内环境改变,干扰残胃功
能,并加重吻合口炎症、水肿,Billroth II式胆汁、
胰液较易通过吻合口进入残胃内,这也可能是
BillrothⅡ式比Billroth I式容易发病的原因之
一 ;(6)与饮食有明显关系,如过早食用鱼、虾、
蛋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花生米等,也可能是突 然变换饮食,加重胃负担或加重吻合口水肿所
致,因饮食不当是发病主要原因,故PGS又称之
为“食源性胃排空障碍”;(7)与机体全身情况有
关,如术后合并腹腔感染、低蛋白血症、营养不 浙江临床医学2011年2月第13卷第2期
良、电解质紊乱等,粘连体质是患者发生胃大部
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高危因素;(8)也
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用激素治疗有效支持该 学说。
PGS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1)心理疏导治
疗,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患者心理紧张状态,鼓
励患者多下床活动;(2)持续胃肠减压,消除胃扩
张;(3)禁水、禁食,必须及时置胃管减压,并用温
盐水洗胃以减轻胃水肿,有利于胃动力恢复;(4)
应用胃动力药物,可选择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
必利或中药注入,促进胃蠕动功能的恢复;(5)肠 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6)胃镜治疗,胃镜除可作
为一种检查方式外,其对胃壁的压力刺激和直接
刺激有利于胃动力的恢复,也是一种有效的刺激,
本组2例患者于胃镜检查后次El即恢复胃功能;
(7)积极控制感染,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予
以敏感抗生素治疗;(8)应用刺激平滑肌药物,抗
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较强的
兴奋作用,或红霉素静脉滴注(3~6mg/kg溶入
5%葡萄糖液100ml,2次/d),红霉素是大环内脂
类抗生索,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能引起移行性综
合肌电IIl强烈收缩,能增强胃窦部及小肠运动;
(9)早期使用激素及生长抑素,对减少消化液分
泌、减轻吻合口水肿有益,但时问不宜过长;(10)
其他如针灸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PGS的诊断多无困难,关键是需排除与之相关
的器质性病变。由于PGS是一种功能性病变,其 演变和转归常具有自限性,再次手术只能引起残
胃PGS加重。PGS一旦发生,持续时间长,严重影
响患者手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合理选
择中、西医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有
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5,25 (7):441. 2徐伟.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处理.浙江临床医学, 2008,10(3):115. 3秦新裕.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3):59. 4蔡正春,吴春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8例临床分析.河北医学. 2007,13(5):58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