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新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04.95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321例阑尾炎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摘要]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
方法:分析了本院6年来321例阑尾切除术病例,对并发切口感染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切口感染原因与预防措施。
结果: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5例。
结论:阑尾术后切口感染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中切口保护、放置引流部位、切口对合、止血是否彻底等因素密切相关,只要采取相应措施是可以降低其切口感染率的。
[关键词] 阑尾炎;阑尾切口;切口感染;原因;预防我院从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321例,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5例,现对321例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找到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1例中,男138例,女183例,年龄9-80岁,病程>48小时109例,≤48小时212例。
1.2方法与结果将阑尾炎的病理类型、阑尾炎的病程长短、腹腔引流物自腹壁引出的部位、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切口保护的措施、手术切口对合及止血是否彻底、术中和术后抗菌素应用的情况作统计学处理得出差异结果。
详情见附表。
2 讨论2.1病理、病程与切口感染关系:本组统计表明阑尾炎病程超过48小时及化脓穿孔阑尾术后切口感染数及感染率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及<0.001。
阑尾炎症的病理改变与病程成正比,病程长,一旦穿孔,切口感染率明显上升。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所在。
对于确诊为化脓穿孔阑尾炎病人,原则上立即手术,而保守治疗易转为穿孔阑尾,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
2.2腹腔引流物自腹壁引出的部位与切口感染关系:本组统计表明腹腔引流物自原切口引出的感染数及感染率较另戳洞引出的病例明显升高,p值<0.05。
很多学者认为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与引流物从原切口引出有很大关系。
因为腹腔引流从原切口引出时,引流液同时污染切口各层组织造成切口感染。
故引流物宜另戳洞为好。
阑尾炎术后的护理阑尾炎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高发型疾病,一旦患上阑尾炎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反应,如,体温快速上升,右下腹部位疼痛,同时还会伴随着呕吐、恶心等症状。
从发病类型来看,阑尾炎主要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种,现今普遍采用手术切除法进行治疗。
为了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优质,做好术后护理是极其有必要的。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能够将患者的应激反应降至最低,而且还能够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而助力患者尽快康复。
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下阑尾炎术后护理的相关内容。
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在完成阑尾炎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每隔1h测量一次脉搏和血压,需要连续为患者测量三次,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进而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检测期间,如发现患者有血压下降或脉搏加快等情况,可能是由于出血问题所造成的,所以护理人员还应及时观察手术部位的切口,方便及时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二、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措施患者在完成阑尾炎手术后,因其身体各项机能都极易发生不良反应,进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术后的并发症,所以在护理期间需要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护理。
其一,切口感染护理。
阑尾炎术后应该进行短暂的禁食,可是因禁食原因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会随之降低,所以极易出现并发术后感染的问题。
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手术切口恢复状况做定期的检查,为患者及时更换敷料。
如果患者创口有渗液、渗血等状况,护理人员需要与主治医生进行及时沟通,便于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借助对患者尿比重、尿颜色、尿液量等情况的观察,来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初步判定。
其二,出血护理。
结束手术后需对阑尾系膜进行结扎,如结扎处有松动或脱落现象,极易发生术后出血问题。
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尽量规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同时需要遵医嘱进行血容量、补液等干预。
其三,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
患者在术后需要及时下床活动,否则极易出现粘连性肠梗阻。
浅述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和处理措施【摘要】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合自己临床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阑尾炎;切口感染;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87-02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是其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10%以上[1]。
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现将我在阑尾炎手术临床过程中有关切口感染的预防处理措施体会如下,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1 切口感染的因素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及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2 预防和处理措施根据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其预防和处理措施体现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措施中。
2.1 皮肤准备皮肤暂住细菌通过备皮可显著减少,从而降低切口感染。
术前备皮以彻底清洗手术野皮肤至无污垢为止。
通过肥皂揩拭,再0.1%新洁尔灭等涂擦并晾干。
使药液吸附皮肤形成薄膜,持续杀灭潜藏在毛孔等深处上移的细菌。
另外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毫毛不必剃除,剃毛损伤给细菌入侵带来机会。
皮肤准备与手术时间相隔以短暂为宜,皮肤清洁情况决定表皮细菌数量下降的程度。
2.2 切口选择理想的手术切口是接近病灶,显露良好,便于操作,能缩短术时,减少感染,首选“麦氏点”(mcburney’s)切口。
估计腹膜炎严重,可根据压痛点的不同对切口位置向上、向下作适当的调整。
2.3 切口的保护剖腹后不可做潜行分离,避免术中脓性分泌物潜流污染贮留于人工形成的腔隙中。
皮下出血点钳夹处理,无出血不结扎并避免大块结扎。
在严密止血的前提下减少线结异物存留。
剖开腹壁是先开小口备好吸引器,如有脓液立即吸净,再扩大切口,腹膜打开后,应将腹膜切缘外翻固定于皮肤巾上,用湿纱布保护切口周围,将腹腔与切口隔开,对阑尾尽可能不逆行切除,以免增加污染机会。
阑尾炎术后护理汇报人:XXX术后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宜取半卧位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3.制定活动计划: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4.严密观察病情5.抗生素的应用6.切口及引流管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术后护理措施:7.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伤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术后2~3日体温升高,切口疼痛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处理:可先行试穿抽出脓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积脓,放置引流,定期换药,应用抗生素、理疗等(2)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表现:腹痛、腹胀和失血性休克等➢处理: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吸氧并通知医生,输血、补液,并做好急诊手术止血的术前准备(3)粘连性肠梗阻较常见➢表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处理:一般可非手术治疗,病情重者须手术治疗➢预防措施:术后早期离床活动(4)阑尾残株炎➢阑尾切除时若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术后复发炎症➢表现:阑尾炎的症状➢X线钡剂检查可明确诊断➢处理:症状较重者,手术治疗(5)粪瘘少见。
发生的原因较多,如结扎线脱落,术中误伤盲肠等表现:术后数日内切口处排出粪臭分泌物,持续低热,腹痛处理: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和常规护理,经换药等非手术治疗后瘘多可自愈合。
经久不愈合时,如病程超过3个月,可手术治疗(6)腹腔脓肿➢多发生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由腹腔残余感染或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所致➢常发生于术后5~7日➢B超、CT检查可协助定位【健康教育】◆预防指导:饭后切忌暴急奔走;平时注意不要吃过于肥腻及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复诊指导:如果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更应注意避免复发,平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演示完毕,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