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考试分数线是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考试分数线是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考试分数线是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考试分数线是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考试分数线是:255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考试分数线是:255单科(=100)34单科

(>100)51

ft:魁彷如翩层舲干人才计计考生进入复试側试畅鉢要求協分不低干245九鬲干计划上贱生酥思II 余计來根舸那躺加忠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考试

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的定义:在水土流失发生区,采用相应的农业和牧业措施,保护、改良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达到蓄水、保土、保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进而提高农牧业产量,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土壤吸湿水:土粒表面的吸附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吸湿系数:当空气相对湿度94~98%时,达最大值称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土壤膜状水:在土壤中可极缓慢的移动,(0.2~0.4mm/时)。由于速度太慢,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所以只有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成为无效水。 萎蔫系数:当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水毛管上升水:地下水籍毛管力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 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过量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 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交换的速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含义:就是通过外界的机械力量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调节土壤松紧度、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内部土壤的位置,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从而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措施。 初级耕作措施又叫基本耕作措施。是指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 次级耕作:次级耕作或称表土耕作,是配合基本耕作措施使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中耕: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或灌溉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松,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面蒸发。在湿润地区,或水分过多的地上,还有蒸散水分的作用。 等高耕作: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植,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 少耕法: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免耕法: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区田方法:就是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犁成水平的沟和垄,将作物种在垄的半坡上,在沟中每隔一定距离作一土挡,以蓄水保土。 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一定的年限内,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牧草的种植方式。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性质的作物,利用它们成熟期的不同或植株高矮疏密的不同来增加地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产量的栽培种植技术。 限制因子律当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时,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 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逆行演替。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总量多,但人均耕地少;2、耕地资源严重失衡:(1)水田、旱地构成不合理(2)平耕地、坡地构成不合理(3)地力构成不合理;4、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5、肥力衰竭;6、耕地污染严重,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受灾成灾面积大;7、不合理占地严重。 农地水土保持的作用:1、改善土壤抗蚀性能;(1)减少雨滴击溅侵蚀;(2)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速率;(3)改良土壤结构。2、局部改善小地形,消除坡面径流,增加入渗;3、改善光热分布。 农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1、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原理与途径;2、农地退化类型分析;3、综合治理体系建立;4、土地利用规划。 农地水土保持的经验:1、加强耕地的保护与利用;2、重视轮作制,强调农牧结合;3、重视作物品种的选择; 4、综合开发利用山地。 土壤吸湿水特点:受土粒的吸力大,排列紧密,不能自由移动,无效水。土壤吸湿水影响因素:大气湿度愈大,吸湿量愈大; 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吸湿量也愈 大。 土壤毛管水特点:(1)可以自由移动;(2)溶解养 分能力;(3)植物有效。 影响通气性的因素:<1>.土壤孔隙状况:当孔隙度 高,且通气孔隙多时,气体交换加快,通气性好。〈2〉 水分含量:旱地中,水分含量高时,可阻断通气孔隙, 降低通气能力,故水分含量低时,土壤通气性好。 土壤通气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影响植物根系的 生长: A、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5%, 此时根长色 浅,根毛丰富,吸收力强. B、当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时,根系发育受阻,根短色暗。C、当土壤空气 中氧气含量<5%时,根系停止生长,根系易腐烂。(2) 影响种子萌发严重缺氧时, 种子的呼吸作用受阻, 发芽率降低,种子腐烂.(3)影响有机养分释放。通气 性,好气性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养分释放.影响养 分的有效性.(4) 影响土壤环境通气不良时,易积累还 原有毒物质, 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系和微生物的生长 土壤水、气、热的关系1. 土壤水和空气土壤水和空 气共存于土壤孔隙,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消长的数量关 系。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大多数大孔 隙充满了水分,造成土壤的通气状况不良。当土壤含 水量进一步降低,有许多毛管孔隙为空气充满。这时 容易造成土壤水的供应不良,形成植物的旱害。2. 土 壤水和土壤温度湿土温度上升慢,下降也慢,不同土 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小;干土温度上升快,下降 也快,而且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大。3. 土 壤热量对土壤水、气的影响当土温较高时,土壤的蒸 发量也较大,土壤易于失水干燥,易于通气。土壤不 同层次中的温度梯度还可引起土壤水分的运动,即从 热处向冷处的运动;特别是土壤冻结时可导致上层滞 水,促使土壤过湿和通气不良。 土壤耕作的作用: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混 拌土壤:4、平整地面5、压紧土壤 翻耕作用:翻土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 土翻到上层,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 菌;松土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碎土犁壁有 一曲面,犁前进的动力使垡片在曲面上破碎,进而改 善结构。 翻耕方法A、全翻垡B、半翻垡C、分层翻垡法 次级耕作1、耙地2、耱地3、中耕4、镇压 5、起垄 6、作畦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 耕作法(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 少耕覆盖法作用:(1)改良土壤水分状况;(2)改土 培肥;(3)防除杂草;(4)增产效果显著。 少免耕法松土原理:①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 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通道愈多。但一经翻耕, 全部破坏。②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 土壤、创造良好的耕层。③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 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耕层。不容易 压实。 ④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 疏松、孔隙度增加。 轮作技术措施:在轮作的农田上,把作物安排为前后栽 植顺序是轮作方式。轮作方式之中种植一遍所历经的 时间称为轮作周期。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 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 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 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 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严重时会寸草不生。(3)为了保 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律(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 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3)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土壤培肥的途径:一、广开肥源二、使用有机肥料 三、发展绿肥牧草四、秸秆直接还田五、合理施 用化肥 合理施肥应考虑的条件:(一)施肥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二)施肥与土壤条件的关系(三)施肥与作物的关 系(四)施肥与耕作栽培的关系(五)灌溉条件与施 肥的关系(六)肥料性质与施肥的关系 植物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制(一)植物的抗旱性:是 指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具有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能够 维持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代谢水平进而维持正常的生 长发育进程的能力。(二)植物的抗旱机制:(1)避旱 型:时间上的特点,使植物在严重的水分亏缺发生之前, 植物就已经完成其生活史。(2)御旱型:植物在干旱逆境 下保持植株组织内部高水势的能力,主要通过减少蒸 腾、增加吸水来实现。(3)耐旱型:是指植物受旱时, 在较低水势下,通过调整本身的代谢反应阻止、降低 或修复由干旱造成的损伤,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1、选择耐旱之品种1)、选 择耐旱品种及作物时,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使作物 生育期与当地水、肥、气候条件相适应。2)、选择耐 旱品种及作物时,要注意提纯复壮当地品种。3)、选 择耐旱品种作物同时,必须应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安排好轮作制度。2、坚持抗旱栽培提高水分利用效 率,使供水和需水在季节上相协调。3、抗旱锻炼人 为创造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对 干旱的适应能力。4、合理施肥:多施P、K肥。 草业措施的作用:(一)、蓄水保土,减免侵蚀1、生 长迅速,枝叶繁茂,可避免雨滴直接击溅地表;2、株 丛加大了地表粗糙度,可滞缓径流,拦截泥沙;3、根 系固结土粒,增加土壤的抗蚀性;4、枯落物及根系的 分解,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抗蚀性。(二)、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1、枯落物及根系的分解,增加了封中的有 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2、豆科牧草的根 瘤固氮作用,使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3、根系使土壤 疏松,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 提高了地力;4、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可用来改良盐碱 地。(三)、提供三料,促进多种经营;发展牧草业是 解决三料俱缺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工种草,合理经营 和改良天然草场可形成以草促牧,以牧促农,农牧共 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种子的处理(一)种子清选(二)浸种(三)硬实 处理(四)去壳、去芒(五)根瘤菌接种 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水保作用区别:1、发挥蓄水保土 效益的时间不同;2、固土深度不同;3、改土能力不 同;4、对土壤的庇护作用不同;5、抗逆性不同。 ----11水保考试办编 213出版社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考研最全的真题(你在其他机构找不到比这更全的资料了)

2008水土保持考研真题年 一、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机械沙障风沙流起沙风速荒漠化平均蒸发系数径流模数林带疏透度透风系数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工程固坡的种类近地层立地条件 二、填空 1、水土保持调查的主要内容()()()()() 2、乔灌木混交的主要方式有()()()()() 3、风沙区沙粒的主要运动方式有()()() 4、风沙区的主要沙粒类型有()() 5、我国荒漠化地区总面积有() 6、沙尘暴指的可见度()米。 三、简答题 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下垫面? 四、论述题 论述题的题目就不复制过来了 08年的试题答案: 北京林业大学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土保持学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及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填空 1.水土保持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 )( )( )( ) 2.乔灌木混交的主要方式有()()()()() 3.风沙区沙粒的主要运动方式有(跃移)(蠕移) 4.风沙区的主要沙粒类型有()()

5.我国荒漠化地区总面积有(262.2万km2 ) 6.沙尘暴指的可见度是( 100 )米 二.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及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而不仅限于土地资源,水土保持不等同于土壤保持。 机械沙障 :又称风障,是用柴草、秸秆、粘土、树枝、板条、卵石等物料在沙面上做成的障蔽物,是消减风速、固定沙表的有效的工程固沙措施。主要作用是固定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 风沙流 :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当风速达到起动风速时,地面沙物质开始运移。 起沙风速:又叫临界风速,能使地面沙粒开始移动的风速。 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 平均蒸发系数: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单位立方米/秒*平方千米。 林带疏透度: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 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面积 S 之比,也称为透光疏透度。 透风系数: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 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指(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生态环境又叫(生境) 工程固坡的种类:挡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植物固坡和落石防护工程 近地层:大气边界层的最下层。其上界离地面约几十米至一百米, 该层直接和地面接触,受地表影响十分强烈。 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三,简答 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下垫面 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四论述题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流失的危害很多,它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现在很多院校都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这门学科,接下来是一门环境生态类学科,属于理、工、农、水、林等专业交叉性学科,主干学科为水土保持工程学、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为国家农业和环境类重点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熟悉我国林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通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要求如下:

1.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 2.掌握流域治理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 3.具有应用生物与工程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技能; 4.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预防、监督、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概预算编制工作; 5.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熟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该方法,具有一定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土壤学、树木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测量学、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小型水利工程学、农田水利学等。

北林保研—北林信息学院保研推荐免试实施方法

北林保研—北林信息学院保研推荐免试实施方法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BJFU)下设计算机软件教研室、网络教研室、信息教研室、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单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拥有网络工程实验室、软件综合实验室、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和面向全校各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目前设有4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业方向;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林业信息工程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方向)等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同时,具有林业信息工程、林业装备工程(数字林业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23人、高级实验师4人。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数十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近年来,被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的科研论文近50篇,软件著作权70余项。 学院重视和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近五年来共主编、参编教材70多部,其中5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和参加教改课题共计60多项,获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位。 为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采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种数学建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ACM编程大赛、“创e杯”、“电脑节”等系列活动。我院学生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2013年和2012年全国软件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个人赛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团体赛全国预选赛一等奖;2011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C语言程序设本科组二等奖。2013年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成都、杭州赛区铜牌,2012年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天津、成都赛区铜牌,2011年ACM-ICPC亚洲区预选赛大连赛区铜牌。北京市教学委员会组织的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2013年获一、二、三等奖、2012年获一、二等奖、2011年获二等奖、2010年获一等奖。 学院先后在校内外建立十多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地处中关村开发区的地理优势,鼓励学生参加周边学校和高新企业的学术与科技活动,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强调多学科交叉、厚基础、重实践,为各行各业培养信息化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北林信息学院保研推荐免试申请条件 (一)申请攻读硕士学位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4.品行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地质学

地质学 野外实习指导 张岩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009年10月

一、实习内容与安排 结合“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北京地区选择地质现象较典型的考察路线,通过路线观察和小区域调查,结合室内实习参观(参观地质博物馆),为学生提供印证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规范。现将野外短途实习要求及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教学要求 识记:实习沿线的主要岩石类型、构造类型、地貌类型、地层及其时代; 理解:各主要岩石类型、构造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特征,不同观察点之间地质现象的变化与联系; 掌握:野外定点定位方法,地质露头剖面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露头剖面对比分析方法。 重点:野外定点定位方法,野外工作记录规范,实习沿线地质现象的空间特征解析,地质路线调查资料整理方法。 (二)实习安排 第一天:实习准备,主要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概况,地质野外实习的主要方法和要求以及实习报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参观地质博物馆 第二天:短途实习-昌平碓臼峪。 第三天:短途实习延庆硅化木公园。 (三)实习内容 1、室内实习参观 时间、地点及参观目的: 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西四,主要参观地球厅,矿物岩石和厅宝石。要求学生对仔细观察矿物和岩石、并对宝石、化石以及地质发展史有初步了解。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地学类博物馆。该馆藏品有标本10多万件,其中包括古生物1.3万件、地层2.1万件、矿物1万件、岩石6000多件、宝石1000多件、矿床3.3万件、地质现象1000多件,还有多件晶洞和其他标本等。藏品以国内标本为主,巨型山东龙、广东孔雀石晶洞、湖南香花石晶体及雌黄晶簇、贵州朱砂王、山东重28.061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青海重达3561.407克的自然金块、河南丝状自然银以及博茨瓦纳生于金伯利岩中的宝石级金刚石标本、美国重23克的自然铂片等,均为该馆收藏珍品。该馆的陈列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两类。基本陈列包括矿产资源、地球史、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中国矿床、宝石等陈列室。 参观重点: (1)地球史室,重点陈列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物理性质、内部构造和物质成分,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介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简介 目录 专业基本情况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学制与授予学位 主要培养学校 相关资格考试 就业方向 专业基本情况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主干学科 主要课程 学制与授予学位 主要培养学校 相关资格考试 就业方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专业代码: 090402 一级学科: 农学 二级学科: 环境生态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土保持、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行政、事业、教学、科研、规划设计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以及国土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通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监测、

管理、方案编制、概预算编制、预防、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 2.掌握流域治理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 3.具有应用生物与工程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技能; 4.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预防、监督、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概预算编制工作; 5.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熟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该方法,具有一定流域治理、荒漠化防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水土保持工程学、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土壤学、树木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测量学、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小型水利工程学、农田水利学等。 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农学学士或者工学学士,具体的就看学校的专业设计情况啦 主要培养学校 北京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黑龙江大学 相关资格考试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按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五个专业方向。

北京林业大学历任校院长及历史沿革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历任校院长及历史沿革简 介 北京林业大学简单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简称北林,原名北京林学院,是北京学院路八大学院之一。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创办于1952年10月1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点大学之一,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农林类高等学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相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历史沿革 北京林业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正式成立北京林学院,临时过渡院址设在西山大觉寺。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北京林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63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73年,搬迁至昆明市安宁县楸木园,同时,云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并入云南林业学院。1985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批准,北京林学院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2001年,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协商决定,与北京林业大学实行共建。2009年,进入"985"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北京林业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现设林学院、水土保持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园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自然保护区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院。 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院)长:宋维明。国际代码(毕业证编号):10022 北京林业大学历任校(院)长: 阎树文:(1984年2月至1985年8月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阎树文:(1985年8月至1986年2月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沈国舫:(1986年2月至1993年7月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贺庆棠:(1993年7月至2000年1月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朱金兆:(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2004年7月至2010年8月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2010年8月至今,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e112334213.html,/beijing/yangb/bjlydx.html 由:https://www.doczj.com/doc/e11233421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11233421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11233421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11233421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e112334213.html,整理上传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实习 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岗位工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20T18:08:47.5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作者:姜明月 [导读] 对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来说,工作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也会关系到相关工作开展的结果。 摘要:一直以来,水土资源都在人类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对于现阶段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我们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要认识到其危害,之后分析原因,总结一些可行对策,这样才能保证相关措施能够顺利实行。其实对于水土荒漠化防治的问题来说,需要我们首先对自然环境有一个确切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相关措施能够顺利实行。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措施 对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来说,工作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资金的使用情况也会关系到相关工作开展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把握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全方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土地荒漠化会影响作物种植,更会导致操场的退化,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当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下面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防治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一、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和危害 (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 由于一系列外力的因素导致水土资源的情况受到影响,例如风力和水利导致水土资源受到破坏,这样的情况就叫水土流失。而荒漠化大多是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等一系列人为因素导致地面植被受到影响,进而出现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的成因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认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和植被以及土壤自身的情况,这些因素出现变化都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在人为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了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和开垦等人为活动,从而导致自然环境出现破坏。举例来说,我国的渭河谷地一直是水土肥沃的地区,但是经历从周代到唐代近两千年的开发,耕地面积已经缩减于原来的十分之一,地表植被减少。在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也由于人为对植被的破坏,所以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造成的危害 我国不同地区所出现的荒漠化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有不同的产生原因,但是任何问题的存在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其危害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首先在农业生产上,荒漠化地区无法进行耕种,由于其土壤中的营养已经流失,所以农作物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其局部气候出现了改变,降水更加稀少,农作物难以生长。 其次,对畜牧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土地荒漠化会导致草地退化的问题,牧草质量降低,同时牲畜缺乏食物,无法生长,在此条件下了不得不扩大范围来方木,这样一来,过度放牧问题反复加剧。 最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中营养成分被冲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会形成粮食短现象,造成国内粮食危机。总而言之,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工作制度,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制度因素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建设与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工作效果息息相关。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工程,因此,需要规范的制度标准进行约束和管理,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指导防治工作正常开展,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约束防治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使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在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工作要不断突出制度的框架支撑作用。 2)制度的完善性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结果。在防治工作制度建立以后,还需要根据防治工作进程对防治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样可以使制度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提高防治制度的指导效能。因此,制度的完善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成败,作为防治工程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制度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制度管理效能,利用完善、合理、规范的制度来指导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3)制度建设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防治制度管理可以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以便工作人员在防治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提供有力得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度管理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其对防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需要地方政府引起高度重视 从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难度较大,需要防护和治理得面积较多,单纯依靠国家力量难以取得积极的防治效果。其中地方政府的参与十分关键,只有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提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质量。其中地方政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效果 地方政府作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政府态度决定了防治工作的走向和效果。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从政策层面提供有力地引导与支持。这样有助于明确防治工作方向,早日实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目标。 (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能否获得足够资金支持 由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因此需要大量的项目资金。如果政府重视程度较强,有助于下属部门设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

项目名称:森林对PM2.5 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 推荐单位(专家):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国家林业行业公益重大专项及其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本项目依托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FERN),选择若干具有良好森林研究积累和特色的核心或重点站,统筹城市城区和郊区,以阻滞吸收PM2.5颗粒物为目标,分析植被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生态机制;提出代表区域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适宜树种; 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定量分析和评价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功能,确定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最终完成森林对PM2.5阻控技术研究。 本项目研究成果量化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阻控作用方式,将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过程可以分为沉降作用、阻滞作用、吸附作用和吸入作用;提出了一套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技术,通过水洗、电镜扫描、活度相关等方法从叶片、单株、林分、生态系统4个尺度提出了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构建了森林阻滞颗粒物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考虑局地和微区域污染特点,选择油松、侧柏和栓皮栎等60余种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筛选出了城市高滞尘树种,并建立了森林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优化配置技术。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工作更加严谨、评估步骤更加简易、评估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完善了我国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使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项目攻关团队能够搞清楚森林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更好的发挥森林在防霾减污方面的功效,为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和雄安新区林业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为建设绿色中国贡献力量。项目开展中,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和研究成果,相关报道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森林防霾治污作用的认识。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北京林业大学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对北京郊区(怀柔区)主要河溪现状及利用方式调查,得出衡量河流自身健康状况的具体数值,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河溪利用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为河溪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2、通过对河流地貌和部分生物特征调查,根据迄今已有的河流评价指标体系,对调查区河流的自然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生态河流整治提供依据。 二、实习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水文学各组成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观察各种水文学现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原理。所以,野外实习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者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三、实习安排 2013年4月22日(室内):在校听研究生师姐讲解实习安排 2013年4月23日(室外):参观北京市怀柔区柏崖厂水文站、大水峪水库、怀柔水库2013年4月24日(室外)调查清水河的青石口 四、原理和方法 人类活动对河溪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考察近30年来北京郊区村庄与居民聚集点变化与发展趋势,实地调查河溪利用方式以及对河溪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按照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基本原理,调查河溪生态系统结构,从地貌多样性调查指标入手,分析和评价河溪生态系统的现状,为今后河流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实习仪器用品 1、图件资料(地形图、土地利用等)

2、皮尺、钢尺、罗盘、直尺、测绳、秒表、PH试纸 3、水质测定试剂盒(溶解氧、氨氮、磷酸盐) 4、调查表格 六、实习内容 (一)参观怀柔区柏崖厂水文站、大水峪水库、怀柔水库1.柏崖厂水文站 柏崖厂水文站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雁栖镇。水文站始建于1960年6月,1969年被洪水冲毁,1972年迁至现在所在地。2005年,测验断面由原来的自然河床改建成人工衬彻的复式断面,并于童年6月20日投入使用,主要进行水位观测、雨量观测和流量观测。 水文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柏崖厂水文站的基本设备,并向我们介绍了两种流速测速工具:旋杯式流速仪、旋浆式流速仪。 2.大水峪水库 大水峪水库位于怀柔区东北20公里外,潮白河支流沙河,两岸岩多陡崖,弯曲狭窄,流域控制面积55.6平方公里,干流河长13.6公里,平均纵坡0.033,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汛期(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7.8%。多年平均径流量1440万立方米,建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19-03-28T15:13:59.0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王欢[导读]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重要性能源,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水土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和流失现象。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吉林白城 137100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重要性能源,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水土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和流失现象。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研究,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及时将防治策略实施好,并且保障在防治策略的实施中,能够发挥效果。因此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中,要想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策略研究,只有研究好防治策略,才能保障其策略实施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策略 1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水土流失是指因为重力、风力和水力等外在作用力改变水土资源现状,使水土资源改变原有形态,呈现破坏或损失状态的一种自然现象。荒漠化现象是指因为多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使地面植被减少,土地呈荒漠现象的一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人为现象。两者均是因为人类过度活动或自然因素变化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表现。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植被、气候、地貌以及土壤本身性质等自然力量发生变化。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加剧造成原有的自然系统遭到破坏的活动因子。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商周时代还有大象出没,后因为自然环境趋于干旱加上人类历史上不断对该地区植被进行破坏,使地表植被减少,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当夏季雨季来临时,造成水土流失形成至今的千沟万壑形态。 2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尽管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但这种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依旧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首先,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当在荒漠化地区进行耕种时,因原有的土壤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农作物成长不良,加上风沙影响,改变了局部地区气候,使该地区的降水减少,同时风沙对阳光的遮挡作用,使农作物光合作用效果减弱,进一步了降低农作物产量。其次,对牧业造成危害,土地荒漠化会加剧草地退化速度,导致牧草数量及质量下降,致使牲畜食料减少,影响了牲畜生长。牧民为了满足牲畜食物需求不得不扩大放牧范围,这样会进一步加快牧场沙化速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中营养成分被冲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会形成粮食短现象,造成国内粮食危机。总而言之,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保持水土的措施 3.1水土的保持工程 我们通过改变地形地貌、增加土壤的渗透、拦蓄地表的河流等工程来保持水土。我们要根据地形、地理位置和实际作用的不同来建造不同的工程,例如:建设沟道的治理工程、坡面的治理工程及泥石流排导等工程。例如:小地形的治理最好建设山坡防护工程,能够有效就地拦截雨水或雪水,阻止坡地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有效预防形成面径水流深入到农田、林地和草地等地表,增加土壤水分。小型蓄水和用水工程可以把坡地径流和地下潜流拦截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水分还可以浇灌农田,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中蓄水藏流、淤泥造田和引水上山等都属于这类工程。山沟的治理工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预防沟床下切和扩张,调节洪峰流量,降低沟床纵坡的坡度,降低山洪或泥石流中的有害物质,帮助山洪安全排泄,降低对房屋、农田、工厂、道路等场所的危害。 3.2水土保持植被的种植 栽种绿色植物是帮助保护水土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水土保持中的生物措施。所以种植绿色植被在需要保护或者已经发生了水土流失现象的位置上,能够有效地帮助保持水土。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有:关于水土保持植被的选择。植被的选择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所选植物最根本的功能效益是要具备很强的保持水土的能力;其次,所选择的植被还要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考虑;最后,所选用的植物要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要能够产生很强的社会效益。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土不再造成大量的流失现象,有效地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是其次要达到的,如果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肯定会大受欢迎,调动起当地人民的积极性,种植更多的植物,从而使环境的保护也得到了加强。在上面这3种效益中,水土保持的效益肯定是最重要的。关于水土保持的植被配置问题。植被的配置涉及到多方因素,包括地理地形、气候、植被防护以及物种间的关系等等。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做全面的考虑,主要是对于植被生长情况和是否能够改善环境等问题的考虑。具体的配置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经验性,这种可选择性比较小,在对当地区域内的植被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需要靠参照之前的植被物种的相关搭配资料来决定如何配置。另一种是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配置方式,这就要求重点考察当地种植地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即土壤、温度、水分等影响因素是否满足。要综合考虑植被的特殊性质,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防护要求进行植物的配置。 4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分析 4.1建立防风固沙带 在沙漠地区由于没有专门防风固沙带,因此一旦出现了荒漠化现象,就会大规模蔓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减少荒漠化现象出现,就应该加强对荒漠化管理的防风固沙带建设,这样才能在防风固沙带建设中,及时的缓解荒漠化蔓延现象。例如,在沙漠地区栽种比较耐旱植物,如乔木、灌木以及胡杨等。通过这些植物的种植,能够在荒漠化地区和飞荒漠化地区之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随着防风固沙带建设逐渐推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就能够及时缓解荒漠化蔓延现象。 4.2推广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我国应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提出的一项新型环保政策,由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导致土地资源的肥沃力下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想全面的提升荒漠化治理力度,应该加强对退耕还林推广实施力度,只有保障退耕还林政策有效实施,才能全面的应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现象。 4.3科学放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