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林水保研究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林水保研究生考试2007年试题及答案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土保持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共15空,每空2分)

1、土壤侵蚀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土壤因素)、森林植被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生境)。

3、我们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细沙)为主;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悬移);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沙化、植被退化和(盐渍化);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面积为(263万)km2;湿润指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蒸发量)的比值。

二、试述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10分)

解答: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在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形式多样,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动融侵蚀、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形式,土壤流失严重。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和损失过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侵蚀的特征,以及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同时,研究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研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原则与方法等方面。

三、试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10分)

解答:

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个分支,根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践,基本概念可归纳如下: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

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建设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城市、水源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同时建设防治山地灾害林业生态工程和复合农林生态工程和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

四、简述影响我国风蚀沙质荒漠化的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10分)

解答:

沙质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或受人为活动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沙漠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即沙漠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影响我国风蚀沙质荒漠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现简述如下:

1、气候因素:①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上纵横交错的山脉最水气的阻隔,使这一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大范围频繁强风,为风蚀提供了充分的动力条件,局部地区地形起伏,土壤疏松,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②气候因素:据有关资料,近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亚湿润干旱区的部分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另一些地区气温有增高的趋势,导致蒸发力增大,助长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荒漠化的扩展。

2、人为因素:①人口的过度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乱樵采、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的开矿等方面;②在黄土高原等具起伏的地区,陡坡垦荒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③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上述人为因素造成的直接不良后果就是破坏地表,为风蚀沙质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缺乏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这也是导致各种不合理认为因素的根本所在。

五、试论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30分)

解答:

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范围较广,包括大部分旱地农业栽培技术,其中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的部分按作用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①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等高耕作、高等带状间作、水平沟种植(套犁沟播)、垄作区田(平播培垄、中耕换垄)、等高沟垄、蓄水聚肥耕作(也可叫做丰产沟)、坑田(包括区田、掏体种、大窝种)、水平犁沟等措施;

②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留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草田轮作、宽行密植、草间带状间作、少耕覆盖、免耕、间作、混作、套种、复种等措施;③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包括深耕松土法、施肥改土、等高耕作、水平沟种植、蓄水聚肥耕作等措施。这些措施通过改变小地形、农田耕种方式、地面覆盖形式,以达到蓄水保墒保肥的效果,从而提高耕作质量和产量,优化小流域农业栽培技术。

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林草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林、复合农林业、沟道防护林、塘库防护林、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方面。①建设水土保持林:在小流域内保持现有天然林、人工乔灌木林、经济林和四旁植树的前提下,建设水土保持林,以防护林为主体,同时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各林种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和效益。②复合农林业是农业实践中采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多种土地经营与利用方式,在同一土地利用单元中,将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养殖等多种成分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都得以可持续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农林业复合模式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a等高生物篱埂梯地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是我国山区常见的水土保持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在坡地上每隔一定的坡间距种植生物篱,沿等高线种植一行或数行,每年坡地径流或耕作使埂坎逐渐增高,最终形成生物篱梯地;b林农草轮作模式:即通过建设农田、牧场防护林网,农田、牧草定期轮作,实现以林护田,以草肥地增产,农林牧全面发展;c林农间作套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