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方养生一对一本草良方

古方养生一对一本草良方

古方养生一对一本草良方
古方养生一对一本草良方

【前言】

中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本草的产生与食物一样来源于我们祖先的生活实践,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它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了数千年,在维系国人的健康和生命中有着巨大的贡献。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本草治病,本书特意精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本草200多种,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常用的良方,方便大家阅读。分类详细:本书按照本草的主治功能分类,分别介绍了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21大类,并在此基础上细分类,例如解表药又分为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清热药又分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虚热。

良方可靠:本书所选的本草良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并有一定治疗效果的效验方,使您在了解本草用途后能够很好地运用本草来治疗身体的疾病,并能通过本草养生来达到健身康体的目的。

药物介绍详细:每味中药分别介绍了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来源、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和应用指南,重点对药材的形状和应用指南做了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介绍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学习、应用中草药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亦可供医学院校师生和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编者

【第一章】

本草养生绪论

我国古来记载药物的著作,包括图谱之类,称为本草。本草记载的药物有植物、动物、矿物和酿造的饮料食品及少数化学制品等。其中以草类为最多,所以名为本草。本草是我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种类多,分布广,是人们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和反复实践流传下来的瑰宝。

本草的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5000年前中华民族就开始利用本草。西汉《史记》有:“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本草现存最早专著当推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约公元200年),该书记载中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动物药65种、矿物药43种,绝大部分沿用至今。之后明代李时珍所编著《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已增至1892种,全书共52卷、200余万字,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的医学巨著。一直流传至今。《神农本草经》根据性能和功效,将本草为上、中、下三品。

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120种为臣,主养命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赢者,本中经。

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倾向,本草不断地被人们开发、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第一节认识本草

本草按主治功能诸药区分以下几种:

(1)解表药

凡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为解表药。解表药一般又分为辛凉解表药和辛温解表药。(2)清热药

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燥、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等都属热证,凡清解里热的药物叫清热药。清热药一般又分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虚热。

(3)泻下药

凡能通利大便的药称泻下药。泻下药一般又分为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润下药。

(4)祛风湿药

凡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的药称祛风湿药。祛风湿药一般又分为祛风寒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热药。

(5)化湿药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6)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一般又为: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利水消肿药。

(7)理气药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8)驱虫药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治疗虫证的药物,称驱虫药。

(9)消食药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10)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11)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止血药一般又分为化瘀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

(12)活血化瘀药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活血化瘀药一般又分为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止痛药、破血消药。

第二节本草的分类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由于化痰药多数兼能止咳,而止咳平喘药也多兼有化痰作用,故常统称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一般又分为止咳平喘药、化痰药。

(14)开窍药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15)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神志失常病证的药物,称安神药。安神药一般又分为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药。

(1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炎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平肝息风药一般又分为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

(17)补虚药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偏向,凡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补虚药一般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

(18)收涩药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收涩药一般又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止咳药、涩肠止泻药、涩精缩尿止带药。

(19)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名催吐。

(20)攻毒杀虫止痒药凡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攻毒杀虫止痒药。(21)拔毒化腐生肌药凡以拔毒化痰、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生肌药。【第二章】

解表药

【概念】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功效】

解表药多辛散轻扬,能促进人体发汗或微发汗,可以使表邪随汗出而解,故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部分解表药以其宣通透达之性,尚兼有宣肺平喘、宣毒透疹、利水消肿、通痹止痛、活血消痈等功效。

【药理作用】

近代研究表明,解表药主要具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镇咳,祛痰,抗过敏,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

【适应范围】

解表药主要用来治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对现代临床称谓的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脑及乙脑初起、麻疹、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皮肤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可用来治高血压、冠心病、突发性耳聋等。

【药物分类】

解表药根据药性和作用的不同,主要分为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及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两类。

葛根【别名】干葛,甘葛,粉葛,葛麻茹,黄葛藤根,葛子根,葛条根。【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功能主治】1. 解肌退热:用于外感表证,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干,口微渴,苔薄黄等症。2. 透发麻疹:用于麻疹不透。3.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4. 升阳止泻:用于热泻热痢,脾虚泄泻。此外,有明显降压功效,临床用于治高血压、颈项强痛。【来源】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药材性状】1. 野葛:完整的根多呈圆柱形。表面褐色,具纵皱纹,可见横向皮孔和不规则的须根痕。质坚实,断面粗糙,淡黄褐色,隐约可见1~3层同心环层。气微,味微甜。2. 甘葛:藤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大小不一。质坚硬而重,纤维性较弱,富粉性。气微,味微甜。【药理作用】解热;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压;β受体阻断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氧化等。【附药】葛花:为葛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可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常用量3~15克。

【应用指南】1. 治冠心病:葛根素4~5毫升,注射用水稀释至50毫升静脉注射,约4小时后再将4~5毫升葛根素,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每日白天12小时维持静滴,共6天。2. 治突发生耳聋:以葛根片(相当于生药1.5克)口服,每日3次,每次1~3片;或针剂肌注,每日2次,每次注射葛根黄酮100毫克,一般治疗治1~2月。3. 治偏头痛: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100毫克)口服,成人每次5片,小儿2~4片,每日3次,连服2个月以上。4. 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汁250毫升,顿服。5. 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生葛根适量,捣烂取汁,每次服30毫升,每日服2~3次。生葛根,捣取汁,每服一小盏。

6. 治妊娠热病心闷:葛根汁400毫升,分3次服。

7. 治卒干呕不息:捣葛根,绞取汁,服200毫升。

8. 治痢疾:葛根15克,鲜凤尾草30克,水煎服。

9. 治酒醉不醒:葛根汁800毫升,饮之,取醒,止。饮生葛根汁400毫升便愈。10. 治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煮葛根饮汁。11. 治服药失度,心中苦烦:饮生葛根汁大良。无生者,干葛为末,水服

五合,亦可煮服之。12. 治下消型糖尿病:葛根、麦冬各9克,牛奶5克。把葛根、麦冬洗净,用100毫升水煎煮25分钟,过滤出汁液,再加入50毫升水煎煮25分钟,除去葛根和麦冬。把药液与牛奶搅匀,上中火烧沸即成。13. 治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同服。伤寒:用葛根120克,加水2升、豉1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14. 治糖尿病:葛根30克,黄芪、太子参、白术、川芎各10克,升麻5克。水煎分早、晚服。每日1剂。15. 治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葛根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脾胃虚寒者慎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葛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牛蒡子【别名】牛子,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万把钩,弯巴钩子,鼠尖子。【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1. 疏散风热,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2. 透疹止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 解毒散肿:用于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痈肿疮毒,痄腮丹毒,兼有便秘等症。4. 祛痰宣肺: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药材性状】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毫米,直径2~3毫米。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顶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压;抗肿瘤;抗诱变;促进肌肉生长等。

【应用指南】1. 治小儿喉痛:牛蒡根适量捣汁细咽。2. 治小儿麻疹:芦根12克,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杏仁各6克,紫草、薄荷(后下)、葛根、桑叶各4.5克,红花3克,蝉蜕、灯心草各2.4克,水煎服。3. 治偏头痛:牛蒡子炒后研末,每次用开水冲服9克,白酒为引,每日1次,服后盖被取汗。4. 治腮腺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以及麻疹透发不畅:牛蒡子20克打碎(或牛蒡根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牛蒡子煎汁,取汁100毫升。粳米洗净入锅,加水500毫升,旺火烧开,再转文火熬成稀粥,加入牛蒡子汁,混匀,加糖调味即成。日服1剂,分数次温服。5. 治扁桃体肿大、急性咽喉炎、咽喉肿痛: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岗梅根30克,胖大海5枚,冰糖适量。将上述材料混合,用适量的清水煎服。6. 治咽膈不利方: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50克,甘草(炙)25克。研为末,每次用汤服用10克,食后夜卧。7. 治急性气管炎:麻黄、杏仁各8克,石膏、煅龙骨、煅牡蛎各24克,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各18克,浙贝母、牛蒡子、栝楼皮各12克,栝楼仁15克,桔梗6克。水煎服,每日1剂。10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8. 治疹出不畅、咽喉肿痛:紫草8克,牛蒡子6克,连翘8克,山豆根6克。将四味药物放入沙锅内,水煎30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分2次温服。9. 治痰厥头痛:旋覆花50克,牛蒡子50克(微炒)。将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腊面茶清调下5克。本品以种子颗粒呈扁平长卵形、颗粒大、外形饱满、外皮灰褐色、炒后颜色变深有光泽者为佳。宜密封保存,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需要注意的是气虚便溏者忌用。

薄荷【别名】蓄荷菜,南海荷,猫儿薄荷,升阳菜,薄苛,夜息花,仁丹草,见肿消,土薄荷。【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功能主治】1.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等症。2. 灌利头目,利咽: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 透疹止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 疏肝解郁,芳香辟秽: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及夏今感受暑湿秽浊,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材性状】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2~4毫米,表面紫棕或淡绿,节间长2~5厘米,叶片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侧脉5~6对,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背面在放大镜下可见凹点状腺鳞。茎上部有腋生的轮伞花序,花萼钟状,先

端5齿裂,萼齿狭三角状钻形,微被柔毛,花冠多数存在。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药理作用】促进汗腺分泌;解热;镇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消炎,止痛,止痒;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抗肝损伤;促进胆汁分泌;抗早孕;祛痰;促进透皮吸收,抗病原微生物等。【应用指南】1. 治口疮:薄荷叶4.5克,黄柏3克,硼砂3克,冰片0.15克,共研末擦患处。2. 治口臭:丁香、厚朴各1克,薄荷0.5克,金银花1.5克,加水煎成50毫升药液,分数次漱口,每日2~3次。3. 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各等份为末,每温酒调服5克。

4. 治血痢:薄荷叶适量煎汤单服。

5. 治衄血不止:取薄荷汁适量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荷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6. 治风热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薄荷6克,白米30克,冰糖少许。把薄荷加水稍煮,滤取出约150毫升的药汁备用。将白米加水煮成稀粥,调入薄荷汁,再稍煮,加入少许冰糖调味即可。每日早、晚服食2次,温热食用。

7. 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频涂。

8. 治火眼,咽痛:薄荷6克,菊花、桑叶、僵蚕、牛蒡子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9. 化痰利咽:干薄荷叶捻末,拌以白砂糖,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日3次,每次1丸。10. 治感冒风热:薄荷、金银花、连翘各10克,荆芥3克,水煎服。11. 治麻疹初期:薄荷、牛蒡子各10克,蝉蜕3克,荆芥5克,水煎服。

12. 治咽喉肿痛:薄荷、生甘草、桔梗各3克,僵蚕9克,荆芥5克,水煎服。薄荷脑、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在药品中的使用剂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量。

蝉蜕【别名】蝉衣,蝉壳,伏壳,枯蝉,蝉甲,蝉退,蝉退壳,知了皮。【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1.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咽痛音哑。2. 透疹止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 明目退翳:用于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

4. 息风止痉:用于小儿热极动风,破伤风证。【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12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药材性状】全体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3~4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颈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气微,味淡。【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镇痛;抗过敏;抑制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

【应用指南】

1.治破伤风:将去头足蝉蜕焙干研末,成人每次服45~60克,每日2次,以黄酒90~120毫升调服,儿童酌减,配合支持疗法及抗生素,可于7~17日痊愈。另外,也可将蝉蜕(去土)不以多少,研为细末。掺在疮口上,毒气自散。

2. 治小儿阴茎水肿:用蝉蜕10克,生甘草10~15克,加水200~300毫升,煎煮10~15分钟,滤渣,先温洗小儿患处数次,再用药棉蘸水外敷3~5分钟,每日3~5次。

3. 治咳嗽,肺气壅滞不利:蝉壳(去土,微炒)、人参(去芦)、五味子各50克,陈皮、甘草(炙)各25克。共为细末。每服25克,生姜汤下,无时。

4. 治感冒、咳嗽失音:蝉衣5克,牛蒡子15克,甘草5克,桔梗7.5克。煎汤服。

5. 治痘疮出不快:紫草、蝉蜕、木通、芍药、甘草(炙)各等份。每服10克,水煎服。

6. 治风气客皮肤瘙痒不已:蝉蜕、薄荷叶等份。研为末。酒调5克,日3服。

7. 治痘后发热发痒抓破:蝉蜕、地骨皮各50克。研为末。每服2~3匙,白酒服2~3次。

8. 治小儿乙型脑炎:大青叶、蝉蜕各9克,炙甘草6克,寒水石、芦根、石膏各60克。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孕妇慎服。

桑叶【别名】黄桑,家桑,铁扇子,荆桑,蚕叶。【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1.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咽痒、咳嗽等症。2. 清肺润燥: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3. 平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肝火上攻,目赤涩痛,多泪;肝肾不足,眼目昏花等症。此外,本品甘寒,能凉血止血,还可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之证。【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药材性状】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柄长1~2.5厘米。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厘米,宽7~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药理作用】抗菌;降血糖;促进蛋白质合成;降血脂等。

【应用指南】

治结膜炎:取菊花、桑叶各15克,水煎去渣,澄清洗脸。2. 治银屑病:将桑叶制成注射液肌注,每日2次,每次4毫升,7日为1个疗程。3. 治下肢橡皮肿:每日肌注25%~50%桑叶注射液1~2次,每次4毫升,结合弹力绷带绑扎,并加用利尿、软坚、消肿的中草药,一般15~20日1个疗程,约3个疗程。4. 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5. 治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痰黄、口干:桑叶、北杏仁、枇杷叶、黄芩各10克,乌龙茶5克。将桑叶、北杏仁、黄芩、枇杷叶、乌龙茶以水煎煮后,即可饮用。6. 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敷之。7. 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研为末敷之。8. 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研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9. 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15~25克,煎服。14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10. 治头目眩晕:桑叶15克,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决明子10克。水煎代茶饮。11. 治摇头风:桑叶5~10克,水煎服。12. 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痒: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同用,如桑杏汤。

菊花【别名】节华,金精,日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1.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2. 平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3. 清热解毒:用于疮肿毒。【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药材性状】1. 毫菊:头状花序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厘米。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或褐绿,外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2 . 滁菊: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管状花大多隐藏。3 . 贡菊: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4. 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厘米,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药理作用】抗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肝损伤。

【应用指南】

治冠心病:以菊花冠心片口服,每日量相当于生药20克,2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2. 治高血压:每日用金银花、菊花各24克。头晕甚者加桑叶12克,血脂高者加山楂12~24克,开水冲当茶饮。3. 治流行性感冒兼高热:荆芥、石膏各30克,野菊花2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2剂。4. 治火眼,咽痛:薄荷6克,菊花、桑叶、僵蚕、牛蒡子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5. 治头晕目眩:桑叶、枸杞子、决明子、菊花各10克,水煎服。菊花是国际上著名的十大有毒观赏花卉之一,不适当的服用可能会引起拉肚子、呕吐等症状,而菊花作为植物,本身的叶子等也有一定的毒性,直接服用其生的叶梗或皮肤接触后可能会引起瘙痒、肿痛、喉痛等症状。

蔓荆子【别名】荆子,蔓荆实,万荆子,蔓青子。【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能主治】1.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风。2. 清利头目:用于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目昏多泪;清阳不升之目生翳障,耳鸣耳聋等症。3. 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痹痛。【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药材性状】果实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黑色或棕16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褐色,被粉霜状茸毛,有细纵沟4条。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密布淡黄色小点。顶端微凹,有脱落花柱痕,下部有宿萼及短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顶端5齿裂,常在一侧撕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茸毛。体轻质坚,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点排列成环,分为4室,每室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药理作用】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降血压;抗凝血;祛痰;平喘等。

【应用指南】

治头晕:远志、菊花、当归、枣皮、茯神、白术、补骨脂各9克,泡参、巴戟天各12克,炙甘草3克,大枣6枚,水煎服。2. 治过敏性鼻炎:取20克蔓荆子叶煎剂滴鼻,每日3~5次,每次3~5滴,连滴2天。3. 治老年体虚引起的手脚抽搐:蔓荆子9克,水煎服。4. 治头风:独活、防风、秦艽、白芍、菊花各6克,当归、川芎、生地、甘草各9克,羌活、白芷各4.5克,水煎服。胃虚体衰者慎服。

柴胡【别名】地薰,茈胡,山菜,茹草,柴草。【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主治】1. 和解退热:用于邪犯少阳,寒热往来,感冒发热及疟疾寒热。2.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妇女月经不调。3. 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4. 退热截疟:用于疟疾寒热。【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药材性状】1. 柴胡根圆锥形或圆柱形,有时略弯曲,长6~15厘米,直径0.3~1.2厘米,常有分枝,根头膨大,顶端残留数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枝根痕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横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2 . 狭叶柴胡根长圆锥形,少分枝,长5~14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红棕色或深褐色,有纵纹,近根头处具多数横向疣状突起,有的近于环纹,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棕色,形成层环色略深。具有显著的败油气味。【药理作用】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镇咳;抗炎;抗肝损伤;抑制胃液分泌,抗胃溃疡;降压;降血脂;抗肿瘤等。

【应用指南】1. 治普通感冒:以柴胡、防风、陈皮、白芍、甘草、生姜组成正柴胡饮,每日3次,每次12克。2. 治高脂血症:以柴胡3克,另加罗汉果调味,每日3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对降低甘油三酯效果显著。3. 治传染性肝炎:甘柴合剂(甘草、柴胡各半),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小儿减半。对降低谷丙转氨酶效果显著。4. 治大人小儿口疮:柴胡、吴茱萸各等份。上为细末。每用5克,好酒调敷脚心。5. 治口糜生疮:柴胡(去苗)、地骨皮各50克。上2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细细含咽之。

6. 治月经不调:柴胡、当归、白芍、香附、川楝子各10克。水煎服。柴胡食物相克:柴胡与皂荚、藜芦相克。散邪退热多生用,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可制用。本品性能升散,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者忌服。

升麻【别名】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1. 解表透疹:用于风热头痛,麻疹不透。2. 清热解毒:用于胃火上攻,头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等症。18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3. 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崩漏下血。【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药材性状】1. 大三叶升麻:根茎呈不规则长块,多分枝成结节状。长5~22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粗糙。茎基痕圆盘状或槽状,直径1~3.5厘米,高0.5~2厘米。盘可槽内壁显网状纹理,下面有坚硬的须根残基。

2. 兴安升麻:根茎呈不规则长条状,多分枝成结节状,长3~13厘米,直径1.5~2.4厘米。表面灰黑色,粗糙,茎基痕圆洞状,直径0.5~1.5厘米,高1~3厘米,洞内壁显纵向或网状沟纹,下面有坚硬的须根残基。体轻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极不平坦。

3. 升麻:根茎呈不规则长块状,分枝较多,长3~17厘米,直径0.7~4厘米。表面具多个圆形空洞状的茎基,直径0.8~2.5厘米。高1~2厘米,内壁粗糙,洞浅,下面有众多须根残基。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绿色,呈放射状,髓部稍平坦,灰绿色。【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肝损伤;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等。

【应用指南】

1. 治胃下垂:以100%胃升液(升麻、黄芪)穴位注射,每穴3毫升,以足三里、胃俞或脾俞为主,交替选穴,每日1次,6次后休息1日,1月为1个疗程,不超过3个疗程,并配合医疗体操。

2. 治严重脱肛:党参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水煎,早、晚分服。

3. 治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4. 治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5. 治口舌生疮:用升麻50克、黄连1.5克,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6. 治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7. 治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150克,加清酒5升煮成2升,分2次服下。

8. 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9. 治牙龈水肿:升麻、骨碎补、生石膏各等量,同研为粉,加冷水调匀(按2∶8配比),每日含漱3次。(1)本品具升浮之性,凡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者,均当忌用。(2)本品对消化道有一定刺激性,应适量应用,过量还可引起眩晕。

淡豆豉

【别名】香豉,淡豉,豆豉,豉。【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胃经。【功能主治】1. 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2. 除烦:用于热病胸中烦闷,虚烦不眠。【来源】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1厘米,直径5~7毫米。表面黑色,皱缩不平,无光泽,一侧有棕色的条状种脐,珠孔不明显,子叶2片,肥厚。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药理作用】解热;促进汗腺分泌;抗炎等。

【应用指南】

1. 治哮喘:白砒3克,淡豆豉80克,上药研末,炊早米为饭取90克,和药捣丸,做200丸,每服1丸,治哮喘经寒发作,咳逆气急,不能平卧,咳白色泡沫样痰,无实热者。

2. 治断奶乳胀:淡豆豉240克,水煎,服1小碗,余下洗乳房。

3. 治小儿丹毒:焦炒淡豆豉,将烟绝,研为末,油调敷于患处。

4. 治病后青盲:淫羊藿30克,淡豆豉100粒,水1碗半煎成1碗,顿服。

5. 治阴茎上疮痛烂: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热食韭菜、蒜。凡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唯效力较弱,故常与其他解表药配伍使用。

浮萍

【别名】萍,水萍,水花,萍子草,水白,水苏,小萍子,浮萍草,水藓,水帘,九子萍,田萍。【性味归经】辛、寒。归肺经。【功能主治】1. 止汗解表: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无汗。

2. 透疹止痒: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来源】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药材性状】叶状体呈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3~6毫米。单个散生或2~5片集生,上表面淡绿至灰绿色,下表面紫绿至紫棕色,边缘整齐或微卷,上表面两侧有一小凹陷,下表面该处生有数条须根。质轻,易碎。气微,味淡。【药理作用】解热;抗菌;强心等。

【应用指南】1. 治风疹:浮萍120克,洗净,多加水煎汤,去渣,乘温洗浴。2. 治急性肾炎:浮萍60克,黑豆30克,水煎服。3. 治吐血不止:浮萍15克,生姜少许,共捣烂绞汁调蜜服。4. 治水肿尿少:浮萍9克,水煎服。5. 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

等份。以薄荷汤调下10克,日二服。6. 治身上虚痒:浮萍末5克,黄苹5克。同四物汤煎汤调下。浮萍以色绿、干燥、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西河柳【别名】柽,河柳,殷柽,雨师,人柳,赤柽木,三春柳,春柳,三眠柳,长寿仙人柳,观音柳,垂丝柳,雨丝,蜀柳,西村柳,赤柽柳,柽柳。【性味归经】辛,平。归肺、胃、心经。【功能主治】1. 发表透疹:用于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毒内陷,疹发不畅等症。

2.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干燥细嫩枝叶。【药材性状】枝细圆柱形,直径0.5~1.5毫米,表面黄绿色,节较密。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毫米,背面有龙骨状脊。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气微,味淡。【药理作用】解热;镇咳;抗肝损伤;抗菌等。

【应用指南】

1. 治麻疹:麻疹初起,或疹出而未透者。用荆芥30克,西河柳12克,芫荽子12克,煎汤外擦,每日2~3次。

2. 治吐血:鲜西河柳60克,茜草根15克,水煎服。

3. 治慢性支气管炎:取鲜西河柳60克,水煎2次(白矾分2次加液混合),早、晚分服。西河柳用量过大能令人心烦不安。

麻黄

【别名】龙沙,卑相,卑盐,狗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麻黄草。【性味归经】辛、徽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1.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第二节辛温解表药22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发热头痛,脉浮而紧的感冒重证。2. 宣肺平喘:用于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3.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风水证。【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药材性状】1. 草麻黄茎细长圆柱形,略扁,少分枝,直径1~2毫米,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浅绿或黄绿色,有细纵棱线,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毫米,下部约1/2合生成鞘状,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灰白色,反曲。2. 中麻黄分枝较多,直径1.5~3毫米,有粗糙感。节间长3~6厘米。膜质鳞叶长2~3毫米,下部约1/3合生成鞘状,裂片。先端锐尖,微反曲。断面髓部常呈三角状圆形。【药理作用】促进汗腺分泌;解热,抗炎;镇咳,平喘;增强心肌收缩力;升压;抗病原微生物;抗变态反应;兴奋中枢神经等。

【应用指南】

1. 治流感初起:麻黄2份,甘草1份,共为细末。成人每次6克,小儿酌减,温开水送下。一服汗出烧退,勿再服。

2. 治小儿腹泻:麻黄2~4克,前胡4~8克,水煎后稍加白糖频服,每日1剂。

3. 治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克,大黄、生姜各15克,桂枝10克,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小心涂在患处。

4. 治风痹冷痛:麻黄(去根)250克,桂心100克,共研为末,加酒2000毫升,用慢火熬成糖稀。每服1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 治自汗、盗汗:麻黄根10克,浮小麦12克,牡蛎15克。水煎服。

6. 治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为末。每服1匙,每日2~3服,血下尽即止。麻黄商品以干货,茎枝粗壮,圆柱形,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不带跟,无杂草,不霉变者为佳。

桂枝【别名】柳桂,肉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1. 发解肌: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2. 温通经脉:用于胸痹心痛、肩背肢节酸疼等。寒凝血滞诸痛均可应用。3. 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蓄水证、心悸等。【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药材性状】枝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0厘米,粗端直径0.3~1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小疙瘩状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或点状椭圆形。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红棕色,可见淡黄色石细胞环带,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镇静,抗惊厥等。

1. 治子宫外脱症:补中益气汤加桂枝、白芍、黄芩,适用于阴挺而寒冷、发烧汗出,小便黄者。

2. 治奔豚气:桂枝、白芍各12克,炙甘草9克,肉桂1.5克,生姜6克,红枣10枚,用于体虚受寒,阵阵酸痛,气由少腹上冲,粗如小臂,硬如木棒,咬牙闭目,手足发冷。

3. 治原发性低血压:以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为基本方,血虚者加当归,阴虚者加五味子、麦门冬。

4. 治风寒湿痹:桂枝9克,制附子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服。

5. 治血瘀经闭,痛经,腹中包块:桂枝、茯苓、丹皮、赤药、桃红各等份,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2~3次。

6. 治痰饮咳喘:桂枝6克,茯苓12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在服用桂枝的期间,要注意以下两点:(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紫苏叶【别名】苏叶。【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1.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等表证,还可用于咳嗽痰多。2. 行气宽中: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还可安胎。此外,能解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药材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厘米,宽2.5~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毫米,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药理作用】解热;镇静;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祛痰,止咳,平喘;抗凝血;升高血糖;抗病原微生物;抗诱变等。【附药】紫苏梗:为紫苏的茎。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应用指南】

1. 治妊娠呕吐:紫苏叶3克,黄连1.8克,开水泡,当茶饮。

2. 治寻常疣:以鲜紫苏叶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擦10~15分钟,一般2~6次可愈。

3. 治宫颈出血:将紫苏叶制成提取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消毒后再以此液浸润擦镜头纸、棉球或纱布,贴敷宫颈出血处。

4. 治支气管炎:用紫苏叶、生姜按10∶1的比例制成25%紫苏叶煎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毫升,10日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隔3日。

5. 治带状疱疹:将新鲜紫苏叶捣烂,取汁外擦患处,1日6次,每2小时1次。

6. 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

7. 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

之。8. 治小儿风寒型上呼吸道感染:紫苏叶6克,白米50克。将白米加水煮粥,熄火前再加入紫苏叶。稍微煮1~2分钟即关火。早、晚分食即可。9. 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苏叶、白豆蔻各5克。将上药研末,每次3克,柿蒂汤下。10. 治食蟹中毒:适量紫苏加水煮汁饮之。紫苏叶用于风寒感冒、呕吐、咳嗽、鱼蟹中毒等症。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紫苏叶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香薷

【别名】香薷草,香茸,石香薷,细叶香薷,青香薷,香茹草,痧药草,七星剑。【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1.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阴暑证。2. 利水消肿:用于小便不利及脚气水肿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材性状】全体长30~50厘米,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毫米。节明显,节间长4~7厘米,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锐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圆卵形或倒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直径0.7~1.1毫米,近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药理作用】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抑制肠蠕动;增强免疫功能等。

1. 治水肿:用香薷叶480克,水10升,熬煮极烂后去渣,再熬成膏状,加白术末210克,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米汤送服10丸,每天日服5次,夜服1次。

2. 治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汁1~2升饮服。26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

3. 治鼻衄不止:用香薷研末,白开水送服,每服5克。

4. 治口臭:用香薷1把,水煎取汁含漱。

5. 治小儿头发稀少:用陈香薷60克,水200毫升,煎汁至12克,加猪油15克和匀,每日涂擦头上。

6. 治暑湿内伤:香薷500克,扁豆、姜制厚朴各250克,茯苓、甘草、木瓜、人参、黄芪、陈皮、白术各适量。上药水煎服。

7. 治大便下血:香薷500克,姜制厚朴250克,黄连适量,水煎冷服。香薷生长于路旁、荒山、山坡、沟边、河岸、田野。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出产。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为佳,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备用。

生姜【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1. 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的轻证。2. 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适当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3. 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客肺,咳嗽痰多。此外,对生半夏、生天南星等药及鱼蟹食物中毒,有一定的解毒功效。【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厘米,厚1~3厘米。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惊厥;止吐;保护胃黏膜;抗肝损伤;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附药】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10克。生姜汁:用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吐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猝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应用指南】

1.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鲜生姜5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天服完。

2. 治妊娠呕吐:茯苓9克,半夏4.5克,陈皮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生姜3片,水煎服。

3. 治白癜风:以生姜片擦患处,至局部皮肤知热为度,每日3~4次,一般连续2~3个月。

4. 治胸胁满痛:用生姜500克,捣渣留汁,把渣炒热,包布中熨痛处。渣冷则加汁再次炒热,继续推熨。

5. 治胃热呕吐:生姜6克,鲜竹茹30克,莲子心3克,水煎服。生姜解表散寒,用于风寒表证,可单用也可与其他辛温解表药配伍,煎汤温服取汗。用于风寒咳嗽,可单用也可与杏仁、冬花等配伍。姜汤可解半夏、南星中毒。

荆芥【别名】假苏,姜芥。【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功能主治】1. 发表散风: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等症。2. 透疹消疮: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及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3. 炒炭止血:用于多种出血症,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妇女崩漏下血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材性状】茎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厘米,直径2~4毫米,表面黄绿或紫棕色,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片3~5羽状分裂。顶生穗状轮伞花序,长3~13厘米,直径约7毫米,宿萼黄绿,钟形,内有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药理作用】解热,降温,抗炎;镇静,镇痛;止血;兴奋子宫平滑肌;祛痰平喘;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等。

【应用指南】

1. 治皮肤瘙痒:取荆芥30克,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撒布患处。用手掌反复揉搓至发热为止。

2. 治产后血眩:用荆芥穗65克,桃仁25克(去皮尖,炒),共研为末。每服15克,水送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各15克。

3. 治局限性湿疹:荆芥、防风、细辛、白芷各等份,研细末,用时取花椒适量,取水熏洗患处,用醋调药末外敷,每日2次。

4. 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份,为末,每服10克,茶调下。

5. 治尿血:荆芥、缩砂等份,为末,糯米饮下15克,日3服。

6. 治大便下血:荆芥100克,槐花50克,炒

紫为末,每服15克,清茶送下。7. 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8. 治小儿感冒:荆芥适量,放入清洁棉布制成的长方形小袋中,加固后塞入患儿前胸6小时。1周岁以内每次5~10克;1周岁以上酌增。9. 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15克。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证;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证;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

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种,屏风,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1. 发表散风: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2. 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等症。【第二章】解表药293. 止痉止泻:用于破伤风及腹痛泄泻,肠风下血。【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药材性状】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药理作用】解热,降温;抗炎;镇痛,镇静,抗惊厥;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抗菌等。

【应用指南】

1. 预防流感:防风、荆芥、川芎、白芷、薄荷(后下)、羌活、广藿香各9克,细辛、辛夷、冰片各3克,雄黄1.5克,共为细末,由早晨开始,每隔3小时闻1次,至睡前止,用2日即可见效。

2. 治眩晕:以苍术、白术、茯苓、白芍各10克,防风6克,组成升阳除湿防风汤,临证加减。

3. 治老人便秘:用防风、枳壳(麸炒)各50克,甘草25克,共研为末。每服2~3匙,煎服。

4. 治盗汗:防风100克,川芎50克,人参25克,共研为末。每服15克,临睡时服。

5. 治崩漏下血:防风、荆芥各12克,苍耳子、大枣各8克,生姜10克,水煎服。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羌活【别名】羌青,扩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黑药,退风使者。【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1. 散寒祛风: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等症。2. 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药材性状】1 . 羌活:根茎为圆柱形,略弯曲,长4~13厘米,直径0.6~2.5厘米,顶端残留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体轻,质脆,断面不平整,有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2. 宽叶羌活: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根茎节全长8~15厘米,直径1~3厘米,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菌;抗氧化;抗癫痫等。

【应用指南】

1. 治慢性气管炎:羌活9克,红糖15克,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疗程1周,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2. 治感冒:防风、羌活,薄荷(后下)、独活、蔓荆子、藁本各9克,水煎服。

3. 治丛集性头痛:羌活30克,附子10克,延胡索12克,川芎15克,如头顶部疼痛甚者加吴茱萸、鹿角霜,额部痛甚者加柴胡,眼眶痛甚者加白芷。水煎服。羌活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血虚痹痛忌服。

白芷【别名】芷,芳香,苻篱,泽芬,香白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1. 解表散风: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2. 通窍止痛:用于阳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尤以善散阳明经风湿之邪而止头额疼痛见长,且芳香上达,善通鼻窍。

3. 燥湿止带:用于带下过多。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

4. 消肿排脓:用于疮痈肿毒及痈疽初起,红肿热痛等症。【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药材性状】1. 白芷根圆锥形,长7~24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灰黄或黄棕,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有支根痕。质硬,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环圆形,棕色。气芳香,味辛、微苦。2. 杭白芷根圆锥形,长10~20厘米,直径2~2.5厘米,上部近方形或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较重,断面白色,粉性,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肠平滑肌蠕动;兴奋子宫平滑肌;有光敏作用;抗病原微生物等。

【应用指南】

1. 治功能性头痛:每日以白芷30克,水煎后分2次服。2 . 治白癜风:以杭白芷总香豆素制成0.5%及1%的酊剂和软膏,每日中午在息处涂药后,立即或隔10~20分钟加日光照射5~10分钟。3. 治跟骨骨刺:用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的比例,研末,用醋调成稠膏,外敷患处。4. 治偏正头风:用白芷(炒)125克,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50克,共研末。每服3克,用细茶薄荷汤下。5. 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10克,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6. 治大便不通:当归、白芷各等份,为末,每次服10克。7. 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8. 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份,为末,米饮服10克。9. 治功能性头痛:每日以白芷30克,水煎后分2次服。32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服用过量白芷可引起中毒反应。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气短、出汗、血压升高、烦躁等。严重者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个别患者使用白芷可引起过敏反应,采挖时,更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细辛【别名】少辛,小辛,细草,细条,绿须姜,万病草。【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1. 祛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及阳虚外感觉,热无汗,脉反沉者。2. 通窍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偏正头痛,鼻塞不通,风守牙痛,牙龈肿烂,风湿痹痛等症。3. 温肺化饮:用于外感风寒、水饮内停之肺寒咳喘、痰多清稀者。【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材性状】1. 北细辛:常卷曲成团。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3~10厘米,直径2~4毫米,表面灰棕色,有环形的节,节间长2~3毫米,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厘米,直径约1毫米,表面灰黄色,质脆,易折断。基生叶叶柄长,光滑,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心形或肾状心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深心形,长4~9厘米,宽5~13厘米,表面深绿色,上面脉上有毛,下面毛密。偶见花,紫褐色,半球状,花被叶片由基部反折与花被管相贴,气辛香,味辛辣,麻舌。2. 双城细辛:与华细辛相似,但通常叶背的毛较密,叶柄有毛。

3. 华细辛:与辽细辛相似,但根茎细长,长5~15厘米,直径1~3毫米,节间长0.2~1厘米,叶片较薄,心形。【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惊厥;抑制机体免疫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局部麻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组胺,抗变态反应等。

【应用指南】

1. 治小儿口疮:取细辛1.5克,研为细末,分作5包,每用1包,以醋调如糊状,敷于脐眼,外用布包,每日1换,连用4~5日。

2.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用细辛10克,加水1升,煎煮5~10分钟,取液60毫升,分3次口含、漱口,每次10~15分钟,漱后吐出,不可吞咽入胃。溃疡面愈合后即可停药,最多用药2周。

3. 治鼻塞,不闻香臭:细辛(去苗叶)、瓜蒂各0.5克,上2味,捣罗为散,以少许吹鼻中。

4. 治风寒在脑:川芎15克,细辛(洗去土)、白术各15克,甘草5克,水2盅,姜3片,煎八分,食远服。

5. 治鼻炎:细辛、全蝎各3克,防风、黄芩各6克,水煎服。细辛发表散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可配羌活、桂枝。治寒饮伏肺、咳喘痰多清稀,可配麻黄、干姜、五味子。

苍耳子

【别名】苍子,棉螳螂,胡苍子,饿虱子,苍楝子,苍耳蒺藜,刺儿棵。【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功能主治】1.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2. 祛风湿,止痹痛:用于风疹瘙痒,湿痹拘挛,关节疼痛。【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药材性状】果实包在总苞内,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较粗的刺2枚,分离或连生,基部有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间有一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有纵纹;子叶2,有油性。【药理作用】抗炎,镇痛;抑制脊髓反射;抑制心脏;抗凝血酶;兴奋或抑制呼吸系统;镇咳;降血糖;免疫抑制;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抑制宫颈癌细胞。【附药】苍耳草:为苍耳的茎叶。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功能祛风,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也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诸症。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克,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体虚者慎用。

【应用指南】

1. 治麻疹:苍耳子15克,石菖蒲6克,红花9克,水煎服。

2. 治急性菌痢:以每天苍耳子10~15克,水煎,分3~4次服。

3. 治慢性鼻炎:取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杯中,加麻油30克,文火煎开,去苍耳子,冷却后以棉签蘸油少许,涂于鼻腔,每日2~3次,2周1个疗程。

4. 治局部急性炎症:将苍耳子水煎2次,滤液浓缩成膏,加醋敷患处,1~2日换药1次。

5. 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仁150克,天麻、白菊花各15克,水煎服。

6. 除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150克,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

7. 治大麻风:苍术500克,苍耳子150克,各为末,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日3服,每服10克。忌房事3月。8. 治小便不利:苍耳子灰、葶苈末各等份,每服10克,水下,每日2次。9. 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份,捣细罗为末。每服以豆淋酒调下10克。头痛偏于风寒者多用白芷,头痛偏于风热者多用苍耳子。但苍耳子有小毒,不宜长期服用,且一次不宜过量。

辛夷

【别名】房木,辛雉,迎春,木笔花,毛辛夷,辛夷桃,姜朴花,春花,白花树花,会春花。【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能主治】1. 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2. 宣通鼻窍:用于鼻渊头痛。有散风邪、通鼻窍之功,为治鼻渊头痛的要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的干燥花蕾。【药材性状】1. 望春花:花蕾长卵形,似毛笔头,长1.2~2.5厘米,直径0.8~1.5厘米,基部常具木质短梗,长约5毫米,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苞片2~3层,每层2片,两层

苞片间有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长茸毛,内表面棕褐色,无毛。花被片9,棕褐色,外轮花被片条形,约为内两轮长的1/4,呈萼片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下部,花丝扁平,花药线形。2. 玉兰:花蕾长1.5~3厘米,直径1~1.5厘米,基部枝梗较粗壮,皮孔浅棕色。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花被片9,内外轮无显著差异。【药理作用】镇痛;抗过敏;抗炎;改善微循环;局部收敛、刺激和麻醉作用;降压;抗血小板聚集;兴奋子宫平滑肌;抗病原微生物。

【应用指南】

1. 治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石胡草、苍耳茎草、辛夷花各3克,薄荷叶(后下)1.5克,冰片0.3克,前4药共研,再入冰片,研末至无声为药,吹入鼻内,每日3~4次。

2. 治鼻炎及鼻窦炎:以辛夷花(包)3克,偏风寒犯肺者加广藿香10克,偏风寒壅盛者加槐花10克,用开水冲泡后频饮,每日1~2剂。

3. 治鼻渊:辛夷25克,苍耳子12.5克,香白芷50克,薄荷叶2.5克,上并晒干,为细末。每服10克,用葱、茶清食后调服。

4. 治鼻炎、鼻窦炎:辛夷15克,鸡蛋3个。同煮,吃蛋饮汤。

5. 治鼻漏,鼻孔中长出一块:辛夷(去毛)、

桑白皮(蜜炙)各200克,栀子50克,枳实、桔梗、白芷各10克,共为细末。每服10克,淡萝卜汤调服。6. 治风寒感冒:辛夷3克,紫苏叶6克,开水泡服。7. 治鼻塞不知香味:皂角、辛夷、石菖蒲等份,为末。绵裹塞鼻中。8. 治鼻内作胀或生疮(此系酒毒者多):辛夷50克,川黄连25克,连翘10克,俱微炒,研为末。每饭后服15克,白汤下。9. 治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腐烂:辛夷50克,蛇床子100克,青盐25克,共为末掺之。10. 治头眩昏冒欲呕(此属寒痰):辛夷50克,制半夏、胆星、天麻、干姜、川芎各40克,为末,水泛为丸。每晚服15克,白汤下。不宜多服,有时会引起目赤头昏。因有毛,宜包煎。阴虚火旺者忌服。

藁本【别名】藁茇,鬼卿,地新,蔚香,微茎,藁板。【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肝经。【功能主治】1. 祛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鼻塞等症。2. 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药材性状】1. 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略有分枝,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栓皮易剥落,上端有1至数个圆孔状茎基,四周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及残根。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白色,纤维性。气浓香,味辛、苦,微麻。2. 辽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柱状,长2~10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棕褐色,上端有丛生的叶基及突起的节,四周有多数细长弯曲的根。【药理作用】抗炎;镇痛,镇静,解热;抑制肠平滑肌收缩;兴奋子宫平滑肌;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降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等。

【应用指南】

1. 治头痛:藁本、羌活、细辛、川芎、葱白等适量,水煎服,治寒邪郁结足太阳经的头巅顶痛。

2. 治胃痉挛、腹痛:藁本25克,苍术15克,水煎服。

3. 治牙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白附子根、细辛、白芷、藁本各适量。上药共研为细末,制丸。

【第三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解毒药

四季青【别名】冬青叶,四季青叶。【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肺、心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凉血敛疮:用于肺热咳嗽,咽痛,热淋,泻痢,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疮疡肿痛等。2. 收敛止血:用于外伤出血等。【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药材性状】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少卵形,长5~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生的浅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至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绿色至黄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叶下面隆起,侧脉每边8~9条。革质。气微,味苦、涩。【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肿瘤等。

【应用指南】

1. 治咳嗽:四季青、金荞麦、鱼腥草、前胡各12克,水煎服。

2. 治感冒:四季青、野菊花各100克,水煎服。

3. 治水火烫伤:四季青研末,适量敷于患处。

4. 治外伤出血:取四季青鲜叶捣敷伤口;也可用干叶研细,撒敷在伤口,外加包扎。

5. 治一度或二度烧伤:四季青配绿茶叶,文火煎至浓缩成黏胶状,直接涂敷创面,随干随涂,以创面不痛为度。

6. 治热疖痈肿初起:可用鲜叶适量,洗净,加食盐少许,同捣烂,外敷患处。

7. 治下肢溃烂及汤火伤:用四季青干叶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涂患处。

四季青煎剂内服可引起轻度恶心和食欲减退,注射液肌注局部可致疼痛,静滴可致疼痛乃至发生静脉炎,因此使用此药一定要遵从专业医师指导。

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银花,鹭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热入气分,壮热烦渴或血分实热,高热发斑;热毒疮疖及肺痈、肠痈。

2. 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等症。【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

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药材性状】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厘米,上部直径3毫米,下部直径1.5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毫米,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药理作用】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血脂;抗生育等。

【应用指南】

1. 治多发性肿胀:金银花15克,蒲公英20克,菊花、紫花地丁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 治乳腺炎:金银花45克,鹿角霜15克,王不留行12克,黄酒1杯为引,水煎服。

3. 治感冒:将金银花、连翘混合磨成粗末,每服18克,清水煎服。

4. 预防乙脑、流脑:金银花、连翘、大青根、芦根、甘草各15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日。

5. 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克,银花50克,苦桔梗30克,薄荷30克,竹叶20克,生甘草25克,荆芥穗20克,淡豆豉25克,牛蒡子30克。上杵为散,每服30克,鲜苇根汤煎服。

6. 治痢疾:金银花(入铜锅内,焙枯存性)25克。红痢以白蜜水调服,白痢以砂糖水调服。

7. 治热淋:金银花、海金沙藤、天胡荽、金樱子根、白茅根各50克。水煎服,每日1剂,5~7日为1个疗程。

8. 治胆道感染,创口感染:金银花50克,连翘、大青根、黄芩、野菊花各25克。水煎服,每日1剂。花蕾(带初开的花)可于初夏花开放前采摘,摊席上晾干,晾晒时忌用手翻动,否则花色变黑,阴天可用微火烘干备用。

连翘【别名】旱连子,空翘,空壳,落翘。【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陷心包,高热躁扰,谵语神昏。2. 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疖及瘰疬痰核。3. 清心利尿:用于湿热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来源】为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药材性状】果实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2.5厘米,直径0.5~1.3厘米。“老翘”多自顶端开裂,略向外反曲或裂成两瓣,基部有果柄或其断痕,果瓣外表面棕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淡黄色瘤点,基部瘤点较少,中央有一条纵凹沟。内表面淡棕黄色,平滑,略带光泽,中央有一条纵隔,种子多已脱落,果皮硬脆,断面平坦。“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瘤点较少,基部多具果柄,内有种子多数,披针形,微弯曲,长约0.7厘米,贲约0. 2厘米,表面棕色,一侧有窄翅。【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镇吐;抗肝损伤;降血压等。

【应用指南】

1. 治急性肾炎:连翘18克,水煎150毫升,分3次,饭前服,小儿酌减。

2. 治睾丸炎:当归112克,白芷9克,连翘15克,川芎12克,防风9克,红花9克,乳香6克,细辛2.4克,甘草6克,水煎服。3 . 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份。上捣罗为末,每服10克,水1盏,煎七分,去滓温服。4. 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

5. 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10克。水煎服。

6. 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服10克,临卧米泔水调下。

7. 治舌破生疮:连翘25克,黄柏15克,甘草10克。水煎含漱。白露前采收还未成熟的果实,由于其颜色青绦,便称其为青翘。若果实在寒露前采收,则为黄翘。

蒲公英【别名】仆公英,蒲公罂,婆婆丁,黄花地丁,蒲公丁,黄花草。【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疗毒,乳痈内痈。2. 利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此外,还可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药材性状】全草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厘米。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倒向浅裂或羽状分裂,裂片牙齿状或三角形,基部渐狭,下

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被蛛丝状毛。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胃溃疡;抗肿瘤;抗肝损伤等。

【应用指南】

1. 治慢性胃炎:蒲公英10克,陈皮6克,砂仁3克,研末,每服2~3克,饭后开水送服。

2. 治乳痈:鲜蒲公英12克,鲜凤尾草1把,捣烂,加陈醋煮沸,尽量饮。

3. 治乳痈初起:蒲公英50克,忍冬藤100克,生甘草10克。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

4. 治疳疮疔毒:蒲公英适量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42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

5. 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各适量。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3~4次,每次2~3滴。

6. 治肝炎:蒲公英干根18克,茵陈蒿12克,柴胡、生山栀(栀子)、郁金、茯苓各9克,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30克,水煎服。

7. 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100克,香附50克。每日1剂,水煎服2次。

8. 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各适量,水煎服。

9. 治急性扁桃体炎:将蒲公英制成片剂或冲剂,或每日用干品120克水煎服。

10. 治疖肿:蒲公英、地丁、草河车、金银花各15克,连翘10克,黄芩8克,赤芍12克,马齿苋30克,防风6克,水煎服。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反应,此属过敏症状,如症状明显,应停用。

紫花地丁【别名】堇堇菜,箭头草,地丁,羊角子,地丁草,宝剑草,紫地丁,小角子花。【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疔毒,乳痈肠痈,丹毒肿痛;蛇毒咬伤。此外,还可治肝热目赤肿痛。【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药材性状】全草多皱缩成团。主根淡黄棕色,直径1~3毫米,有细纵纹。叶灰绿色,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狭翼。花茎纤细,花紫色、淡棕色,花瓣具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裂为三果,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等。

【应用指南】

1. 治实热肠痈:紫花地丁24克,水煎半碗,饭前服,分2次服。

2. 治痢疾:紫花地丁、红藤各30克,蚂蚁草60克,黄芩27克,水煎服。

3. 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15克,海金沙30克,水煎服。

4. 治黄疸内热:紫花地丁研末,每服15克,以酒送服。

5. 治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各等份,捣烂,加酒1杯,搅汁服下。

6. 治痈疮疖肿:金银花1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克,白酒适量。用适量清水煎上述药材,再加适量白酒和服即可。

7. 治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草适量捣汁服。也可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

8. 治喉痹肿痛:取紫花地丁叶适量,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紫花地丁常用来配伍野菊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配伍应用效用更强,用于治热毒炽盛之蛇头疔、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

野菊花【别名】山菊花,干层菊,黄菊花。【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此外,还可治皮肤瘙痒,湿疹、湿疮。【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性状】头状花序类球形,直径1.5~2.5厘米,棕黄色。总苞片4~5层,外层苞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3毫米,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中层苞片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展平后,舌片长1~1.3厘米,顶端全缘或2~3齿,筒状花多数,深黄色。气芳香,味苦。【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应用指南】

1. 预防口腔溃疡:野菊花48克,蒲公英48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30克,石斛30克,

水煎,每日分3次服。2. 治支气管炎:野菊花30克,一点红15克,金银花30克,积雪草15克,犁头草15克,白茅根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3. 治高血压:每日用金银花、野菊花各24~30克,头晕加桑叶12克,血脂高加山楂24克,开水冲当茶饮。4. 预防感冒、脑炎、百日咳:野菊花6克,用沸水浸泡20分钟,煎30分钟,代茶饮。5. 治由于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连翘10克,煎汤内服。6. 治湿疹、皮肤瘙痒:苦参、白藓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到能够浸渍患处为度,每日洗浴1次,每次浸泡30分钟。7. 治痔疮伴炎症:金银花5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野菊花性微寒,常人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可伤脾胃阳气,如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烂等胃肠道反应,故脾胃虚寒者及孕妇不宜用。

穿心莲【别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四方莲,日行千里,苦草。【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等症。2. 燥湿消肿:用于湿热下注淋痛及大肠湿热泻痢;胃火咽喉肿痛等症。【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材性状】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厘米,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

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药理作用】抑菌;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肝损伤;抗肿瘤;抗生育;抗蛇毒;镇静等。

【应用指南】

1. 治鼻炎及鼻窦炎:将穿心莲制成漫膏片,每片0.3克,每次服6片,每日3次。

2. 治支气管炎:穿心莲9克,水煎服。

3. 治感冒:将穿心莲研末,每次0.9克,每日服3次,温水送下。

4. 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穿心莲鲜叶10~15片。水煎调蜜服。

5. 治急性菌痢、胃肠炎:穿心莲15~2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6. 治支气管炎、肺炎:穿心莲叶15克。水煎服。

7. 治大叶性肺炎:穿心莲30克,梅叶冬青50克,麦门冬25克,白茅根50克,金银花2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8. 治热淋:鲜穿心莲叶10~15片。捣烂,加蜜,开水冲服。

9. 治汤火伤:穿心莲干叶适量,研末调茶油或鲜叶煎汤涂患处。穿心莲及其多种制剂口服较大剂量可致胃肠不适,食欲减退。因此临床用药应当注意用量,出现不良反应当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大青,大蓝根,菘蓝根,北板蓝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及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等症。【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药材性状】根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叶柄痕及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而稍软,折断面略平坦,皮部46 古方养生一对一良方黄白色,占半径的1/2~3/4,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应用指南】

1. 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板蓝根30克,茵陈50克,栀子9克,水煎服。

2. 治感冒:板蓝根15克,水煎服。

3. 治流脑:用板蓝根水煎剂或用其注射液静滴。

4. 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12克,黄芩、连翘、柴胡、牛蒡子、玄参各9克,黄连、桔梗、陈皮、僵蚕各6克,升麻、甘草各3克,马勃、薄荷(后下)各4.5克,水煎服。

5. 治肝炎:板蓝根50克。水煎服。

6. 治肝硬化:板蓝根50克,茵陈20克,郁金10克,苡米15克。水煎服。

7. 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50克,甘草1.5克(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2.5克或5克,取雄鸡冠

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体质素虚,经常感冒者、慢性胃肠炎患者、低血压者、精神不振者、过敏体质者、患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他如患有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也要慎用板蓝根。

大青叶【别名】蓝叶,蓝菜。【性味归经】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用于心胃热毒上攻,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热毒疮疡等。2. 凉血消斑: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等症。【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药材性状】叶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4~16厘米,宽1~4厘

米。先端钝尖或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翼状叶柄,全缘或微波状,上下表面均灰绿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网脉,主脉在下表面突出。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

【应用指南】

1. 预防流脑:大青叶15克,黄豆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日。

2. 治肝炎:大青叶60克,丹参30克,大枣10克,水煎服。

3. 治小儿上感:大青叶液,3岁以上每次6毫升(每2毫升相当生药3克),每日3~6次。

4. 防治疔、疖、痱子:大青叶(鲜)150克。水煎服,每日1剂。也可大青叶适量,水煎浓汁,加薄荷油适量,洗患处,每日2~3次。

5. 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大青叶、鱼腥草、玄参各30克。水煎分3次服。

6. 治血淋,小便尿血:鲜大青叶50~100克,生地25克。水煎调冰糖服,每日2次。

7. 治喉风,喉痹:大青叶适量捣汁灌之,取效止。

8. 治热盛时疟,单热不寒者:大青嫩叶适量捣汁,和生白酒冲饮。

9. 治肺炎、高热喘咳:鲜大青叶50~100克。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每日2次。10. 治大头瘟:鲜大青叶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同时取鲜大青叶50克,煎汤内服。1 1 . 治脑热耳聋:大青、大黄(锉、炒)、栀子(去皮)、黄芪(制)、升麻、黄连(去须)各50克,朴硝100克。上7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水下。12. 治淋巴腺炎,阑尾术后感染等炎症:大青叶、木芙蓉叶各250克,蒲公英150克。水煎12小时,取汁200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3次。13. 防治疔、疖、痱子:大青叶(鲜)150克。水煎服,每日1剂。也可取大青叶适量,水煎浓汁,加薄荷油适量,洗患处,每日2~3次。14. 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大青叶、鱼腥草、玄参各30克。水煎分3次服。15. 治热病下痢:取大青叶120克,甘草、赤石脂各100克,胶60克,豉800毫升,加水10升,煮至3升,分2次服。2剂即愈。大青叶于夏、秋两季分2~3次采收叶,采后喷水稍润,捞出,沥干,切0.5~1厘米丝片,晒干即可。置干燥通风处,防霉。

鱼腥草

【别名】岑菜,蕺,蕺菜,紫蕺,九节莲,肺形草,紫背鱼腥草,臭腥草。【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热毒疮疡,痔疮肿痛等。2.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等症。【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药材性状】茎扁圆形,皱缩而扭曲,长20~30厘米,表面棕黄色,具纵棱,节明显,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展平后心形,长3~5厘米,宽3~4.5厘米,上面暗绿或黄绿色,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搓揉有鱼腥气,味微涩。【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

【应用指南】

1. 治支气管炎:鱼腥草、厚朴、连翘各9克。研末,桑枝30克煎水冲服药末。

2. 治热淋:鱼腥草24~30克,水煎服。

3. 治肾病综合征:每日以鱼腥草干品100克,开水冲服,随意饮服。

4. 治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5. 治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6. 治急性黄疸性肝炎:鱼腥草180

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7. 治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8. 治单纯性疱疹:鱼腥草500克。上药加水1500毫升,得蒸馏液750毫升,局部外敷。同时,可用上述溶液内服,每次10~20毫升,每天3次。鱼腥草对于许多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如肺炎球菌等,特别对酵母及霉菌的抑制作用极为明显,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且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有利尿作用。

金荞麦

【别名】天荞麦根,金锁银开,苦荞头,野荞子,铁石子,透骨消,野荞麦。【性味归经】苦,平。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肺痈咳痰浓稠腥臭,瘰疬疮肿,毒蛇咬伤。2. 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3. 健脾消食:用于脾失健运所致的食积腹胀,疳积消瘦。【来源】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团块或圆柱状,常有瘤状分枝,顶端有的有茎残基,长3~15厘米,直径1~4厘米。表面棕褐色,有横向环节及纵皱纹,密布点状皮孔,并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存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色较深。气微,味微苦。【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抗肿瘤;祛斑。

【应用指南】

1. 治痢疾:金荞麦30克,水煎服。

2. 治喉风喉毒:用醋磨金荞麦,漱喉。

3. 治鼻咽癌:鲜野荞麦、鲜汗防己、鲜土牛膝各30克。水煎服。另取灯心捣碎口含,用垂盆草捣烂外敷。

4. 治脱肛:鲜天荞麦、苦参各300克。水煎,趁热熏患处。5 . 治闭经:野荞麦鲜叶90克(干叶30克),捣烂,调鸡蛋4个,用茶油煎熟,加米酒共煮,内服。金荞麦与灯笼草、筋骨草等同用,可治肺热咳嗽,或肺痈。

败酱草

【别名】鹿肠,鹿首,马草,泽败,败酱,苦菜。【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消痈:用于肠痈腹痛,肺痈咳吐脓血,癌瘤积毒等。2. 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来源】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状茎横走,有陈腐气味;地上茎下部有脱落性倒生粗毛,茎上部近无毛或有一排硬毛。基部叶簇生,卵形或长卵形,有长柄,不裂或羽状分裂,钝头,边缘有粗齿,花时枯萎;茎生叶对生,披针形或阔卵形,长5~15厘米,2~3对羽状深裂或全裂,顶端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椭圆形或披针形,向下逐渐变小,边缘有粗齿,两面疏生粗毛或近无毛;靠近花序的叶片线形,全缘。顶生大型伞房状聚伞花序;花序梗仅一侧有白色硬毛,苞片小;花萼不明显;花冠黄色,直径2~4毫米,上端5裂;雄蕊4。瘦果长椭圆形,长3~4厘米,无翅状苞片,仅有由不发育2室扁成窄边。花期7~8月。【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镇静等。

【应用指南】

1. 治痢疾:鲜败酱草60克,冰糖15克,开水炖服。

2. 治阑尾炎:败酱草、紫花地丁、金银花、冬瓜仁、薏苡仁各15克,牡丹皮、连翘各9克,桃仁、延胡索各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3. 治慢性前列腺炎:王不留行、败酱草各30克,穿山甲(代)、桃仁、半边莲、红花各10克,白花蛇舌草、赤芍、川芎各15克,丹参、黄柏、泽兰各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个疗程为14日。随证加减。该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射干

【别名】乌扇,乌蒲,鬼扇,野萱花,扁竹,黄花扁蓄,剪刀草。【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功能主治】1. 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喘,适当配伍可用于热痰、寒痰所致之咳喘。

纯天然蜂蜜宣传语

纯天然蜂蜜宣传语 广告语,纯天然蜂蜜宣传语 1、踏踏实实养蜂,实实在在酿蜜! 2、养生之道,首选正元康。 3、来自天然使者的甜蜜问候——正元康! 4、日月精华,益生人人夸。 5、正元康,源自大自然的蜜蜂,一本正经的健康! 6、天然馈赠,自然珍品。 7、正元康,修身养颜! 8、滋养调补方,农家正元康! 9、采的不仅是蜜,是天然。 10、农家蜂蜜,天然蜂采。 11、给你最甜蜜的健康——正元康。 12、用爱服务,用心经营! 13、养生蜂蜜正元康,延年益寿暖洋洋! 14、世家好蜂蜜,天然健康品。 15、甜甜蜜蜜的享受——正元康。 16、甜蜜自然,养生天然——正元康农家蜂蜜。 17、正元康蜂蜜,让你生活更甜蜜! 18、正元康——珍重一生的秘“蜜”。 19、来自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不能说的秘密”。 20、花之精华,名扬天下——正元康天然蜜。 21、怎么都不腻,正源康蜂蜜。 22、点滴问候,甜蜜自然。 23、蜂蜜?长寿——正元康农家蜂蜜。 24、正元康在口,滴滴甜心头。 25、风靡新健康,蜂蜜正元康。 26、农家20年的养生蜜诀——正元康农家蜂蜜。

27、甜蜜蜂情,天滋卓绝——正元康。 28、馨享香甜,始于自然。 29、正元康蜂蜜,风靡全世界。 30、为生活加点甜——正元康蜂蜜。 31、正本清源,元你天然健康。 32、把正元康记在心上,把健康留在身旁。 33、甜甜蜜蜜的享受,健健康康的生活。 34、蜂蜜,还是要找农家人。 35、甜甜天然,添添健康——正元康。 36、纯正天然看得见,保健养生心中见。 37、品正源康,生活甜蜜又健康。 38、人体清道夫,当选正元康。 39、自然的甜蜜,天然的健康——正元康农家蜂蜜。 40、天然纯正,维元保康。 41、蜜而更鲜,妙不可言! 42、正元康农家蜂蜜,保健养生,是不能说的秘蜜。 43、生活是首歌,生命作词,健康谱曲。 44、经营甜蜜,开启健康。 45、博采众长,酝酿健康! 46、用良心,做好蜜——正元康。 47、花开花落知多少,正元农家好味道。 48、天然滋润心田,尽享健康天年。 49、正宗世家,养元蜂蜜,康乐香甜。 50、自然健康,尽在正元康。 51、蜜蜂不说谎,蜂蜜不加糖,正元康农家蜂蜜。 52、源自天然,蜜享健康! 53、自然蜂蜜,健康养身,就是正元康农家蜂蜜。 54、天然纯正,益寿养元。 55、天然酿出健康营养——正元康。

《本草纲目》所载名贵药材的最佳产地

《<本草纲目>所载名贵药材的最佳产地在哪里?》《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载有药材1892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那么《本草纲目》所载名贵药材的最佳产地在哪里?,究竟它的神奇之处在何处,下面带你揭秘。 1.历史悠久 谈到《本草纲目》所载的名贵药材,我们不得不溯源道家养生药材知识。众所周知,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距今已5000年以上;道家养生学,主要由中华民族神圣祖先、中国道家始祖黄帝,中国道家祖师老子,依据“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规律,又“因而制之”自然规律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综合确立,“养生”二字来源于道家记载;道家养生源远流长,自黄帝问道广成子起,历经千载。古今众多大德大医名士都与道结缘,皆喜酒乐道。道家圣贤依据天地大势,发掘万物本源,以丹道之法秘制本草养生之法,得康养颐和、延寿健体之效果,一直被世人所争先摄取。道医依丹道之法选药材,药性纯阳、走而不守,具有上窜巅顶、內藴脏腑、通经活络、外达肌肤、旁通四肢之功效,对诸虚劳损、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虚烦不寐、湿邪內郁、痹痛僵直等。那么《本草纲目》所记药材是如何做到的这么神奇之效呢? 2.道地药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如:“性从地变,质与

物迁”。中科院实验得出霍山石斛移植外地培育种植,其核心成分降低,证明李时珍观点是正确的。但到植物养生酒作为尊贵的道地药材产地,其栽培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 3.《本草纲目》地理标志药材产地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 4.现代科学研究 道家养生古法选定的秦岭终南山野生水果,吉时采收自然成熟的蓝莓、沙果、山葡萄、野刺梨、海棠果、山杏等野生水果,手工采收,冷链控温运输,丹道古法炮制22味药食同源猴头菇、沙棘、山药、黄精、茯苓、百合、葛根、桑葚等药材,丹道古法选材,野生地灵水果、药食同源药材,历时三年组方、选材、营养、功效、工艺、标准、设备、市场、申报、检测等不断研究,反复磨合,终于在2016年3月22日确定开工生产丹道植物养生酒。该酒蕴含多种本草植果精华芬芳馥郁、口感醇厚,具有畅通机体微循环、滋养机体细胞生长活力,激发机体自愈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之功效。 丹道植物养生小酒对甄选药材的严谨态度,你饮一口来自终南山优选多种药材发酵而成丹道植物养生酒就能深深体会到的。

五谷美容养生配方-五谷杂粮最佳养生配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五谷美容养生配方|五谷杂粮最佳养生 配方 偶尔吃粗粮有利于美容养生,五谷杂粮对我们的身体好,那么五谷杂粮如何美容养生呢,小编现在就告诉你五谷杂粮美容养生配方,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常见五谷杂粮美容养生配方 一、补肾吃法 补肾一直是中国男人自古不变的话题,每个人的补肾方

法可能会大同小异,如吃猪腰子、牛鞭等,但是除了此之外五谷杂粮也会帮我们达到补肾的目的。 组成:芡实、核桃、枸杞、黑芝麻。 一般芡实核桃粥采用芡实、核桃和糯米组成,我们这里在里面添加了黑芝麻和枸杞。将糯米先放在锅中煮粥,然后将芡实捣成粉末,核桃切碎。待糯米煮沸之后芡实粉调成糊状加入,添加核桃,出锅之前加入枸杞和黑芝麻。 这款粥不仅可以补肾,还调理身体虚弱患者,老少咸宜。其中芡实补肾健脾,同时性味平和,在夏季食用可以温和补肾,健脾除湿;核桃除了补肾之外,还健脑、抗氧化、补充维生素e;黑色入肾,黑芝麻也有补肾的作用;而枸杞除了补肾之外还养肝、明目。 二、美容吃法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更注重美容、养颜的食物,而在中医看来女人养生靠养血、养肝。 组成:红枣、枸杞、银杏、葛根、薏米。 将薏米、粳米、红枣、银杏等一同洗净放入锅中,待到粥煮熟之后葛根粉调成糊状慢慢倒入,再次煮开之后用冰糖或红糖调味。 红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软化血管、养心安神、消除疲劳;枸杞可补血养肝;银杏可抗氧化、祛斑、滋润皮肤和除皱,其作用主要来自于其中的维生素、黄酮醇和黄酮甙等;葛根粉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可以调理内分泌、抗氧化和美容;而薏米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肌肉松弛等问题。 三、清热瘦身吃法

泥灸课件修改

正元堂泥灸产品说明 一、灸法的起源: 灸法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治病方法之一。它是用药物灼烧穴位,将热能转换成生物内能,激活人体经络,调节肌体生理平衡,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灸法可广泛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对各种急性病、慢性病、常见病、疑难病均可施治。灸法在我国中医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医学入门》中曾有这样一句话:“药之不及,针之不能,必须灸之。” 二、什么是泥灸? 泥,就是土。在风、火、水、土四大元素中,土元素最为细致柔和,并且与地球上的各个生命体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这种看似平常的物质中,蕴藏了无穷的生命力以及众多人所未知的神秘力量。追溯至几千年前的古代始,便有记载人们利用泥进行祭祀,用于治疗身体的病痛,甚至作为美容美体终极的治疗方案,连自然界的动物都在冥冥中凭着直觉而寻找着泥土来治疗自身的疾病。因此人类认为:泥是能够解除疾病与痛苦的! 灸,灼也,即烧灼或烘烤的意思;灸疗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疾病进行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我国人民在远古时期,掌握了用火的方法,人们在烘烤食物和取暖中,可能偶尔不慎被火烧灼,而减轻了某些病痛,或取暖时烘烤腹部缓解了腹部的寒痛及胀痛等症状,于是大家主动用火烧灼或烘烤治疗更多疾病,这样就产生了灸疗温敷疗法。“针所不及,灸之所宜”,就说明了温灸温敷的疗效作用。 三、《正元堂》养生能量泥灸 通过汇集中华药草文化、传统中医学、现代生物学、植物学、免疫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和专门人才深入研究,对阴阳、精气、病因等学说进行研究分析。历时多年,成功研制出肠胃调理泥灸组合、止痛化瘀泥灸组合、女性调养泥灸组合、肾部保养泥灸组合、排毒淡斑泥灸组合等系列特色养生产品,及特色理疗养生技术,疗效卓著,独树一帜。 天然的火山矿物泥,天然玉石、天然能量石,并结合十余种名贵中药材如藏红花、文山三七、广藿香、蕲春艾草等经现代高科技工艺配伍而成,通过对肌体产生的质子远红外波和天然矿物质热辐射及温热效应,以及物理疗法药物渗透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属温灸,温敷范畴。 国际尖端强力透皮吸收技术,使泥灸中各有效成分经微波加热后呈现泥状,能迅速透皮、渗入经脉、层层推进,有效补充硒、锌、镍、铜、钴、锰、镁、硅、钙等30多种微量元素和平衡人体所需矿物质,快速消除皮肤表面残留的铅、汞、铬等有害重金属,同时智能定向的将药物有效成份匀速缓释,渗入经脉、层层推进、循经感传、直达肌腠筋骨脏腑,迅速修复和打通人体经络系统,将人体内部代谢毒素、寒毒、湿毒等拔出肌表,激生正气,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畅通气血、排毒祛病的效果。 *经络通药油的主要成分及功效: 主要成分:100%蕲春艾草 功效: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脉、止冷痛、止血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 并可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艾草可灸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中医养生祖传生活小偏方

1、经常流鼻血 方一、猪鼻三两,沙参25克,生地10克,水煎服,连服一周断根。 方二、刺猬皮30克烧灰冲一两米酒饮,再用鲜莲叶30克,鲜侧柏叶30克,鲜艾叶30克,生地25克,共煎水服,三碗水煎至一碗,每日一次。连煲几天,永不复发。 2、痔疮 一、外用:将几只活田螺洗净泥,放碗内,以梅片少许撒入螺口,将其吐出的口水,涂患处,一天几次,一两天见效。 二、内服:制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川萆薢10克,生地10克,土茯苓10克。将五味药同三两瘦肉煎水饮,每天一次,几次痊愈。 3、水火烫伤 生蚯蚓十余条,洗净泥放瓶内,撒上半两白糖、半日化成水,将蚯蚓水涂患处,一天三次,好后无疤痕。 4、百日咳 雷公根(即崩大碗;老耳仔)2两捣汁,冲川贝末15克,每天两次,连服一周。 5、咳嗽 方一、(热咳)黄岑10克,甘草10克,川贝母10克,知母10克,银花10克,桔梗10克,鱼腥草15克(后放),杏仁10克(感冒加麻黄6克) 方二、(寒咳)沙参25克,黄精25克,黄岑10克,甘草10克,五味子15克,贝母10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茯苓12克,半夏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剂。 6、哮喘 癞蛤蟆3只,去头皮和内脏,将肉身焙干研末,另加猪胆一个取汁拌面粉一两,放锅内烘干研末,再将两者混合,装入瓶内备用,一日三次,每次服一钱,温开水送服,服完再制,连服一个月断根。 7、感冒 生姜二两,生盐一两,葱白连须十根,共煎水一桶,冲凉后,盖被取汗,汗出痊愈(初时) 8、小二盗汗奇方 五倍子,五味子各10克,炒干研末,口水调敷肚脐(分两次)连敷两晚神效。 9、小儿经常流涎,流涕 党参15克,白术10克,丁香2.5克,陈皮5克,半夏5克,沉香末0.5克,茯神10克,生姜3片,每天一剂,连服一周 10、眼上膜,白内障 蚂蟥(蝗蜞)十余条,放入清水养半刻,取出放入瓶中,蜜糖一两,共浸三个时辰后,取上层清夜另瓶装好,备用,每日早晚两次滴眼,七日后眼膜尽除。

中医养生七对矛盾(附中医养生的25个传统秘方)

中医养生七对矛盾 1、纵欲与禁欲: 历代帝王多不长寿,与其恣情纵欲有关。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精少则病,精尽则死。”明代《养生八笺》中说:“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美国研究人员对600人所作的调查发现:上了年纪的人维持积极的性生活,有助于长久地保持他们的活力和较强的记忆力。如果老人放弃性关系,他们的智力就会很快衰退。显然,纵欲伤身,禁欲也有害健康,节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2、多睡与少寐: 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有人提出“睡眠养生论”,认为睡眠好可以延长寿命,但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仅仅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高三倍半。民谚说的“早睡早起,没病惹你”是有道理的。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害,不仅影响工作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引发各种疾病。但同样睡眠过多也有害。睡眠过多,身体各样机能呆滞,久之必致病。可见睡不可缺但也不可贪。 3、乐与悲: 有些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精神上无所寄托,往往产生失落感而闷闷不乐,这对健康极为不利。《灵枢》中说:"悲伤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若能通过各种形式参加社会交往,诸如打扑克、下棋等娱乐游戏,有助于消除寂寞,增加生活乐趣。但有的人终日沉湎其中,导致精神失衡,甚至猝死在麻将桌下,那就更为可悲了。正如《健康格言》所说:"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4、饱与饥: 多食伤身,营养不足也损害健康。《抱朴子》中说:“养生赖于饮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伤身者。”唐代诗圣杜甫就是因为饱餐一顿耒阳县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清代顺康年间,户部尚书马齐,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者有5人之多,马齐本人享年88岁。据传马家主要是善于饮食调摄,坚持“早饭淡而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 但是有的人由于减肥心切,过分少吃而严重损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养生格言中说:“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节制饮食可减轻胃肠和内脏的负担,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5、荤与素: 不能绝对素食或荤食,应合理搭配。以清淡素食为主,才有利于健康。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条是“合理膳食”。老年人以素食清淡饮食为主是对的,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较低,可有效防止或减慢高血压、心脏病乃至糖尿病、脂肪肝等中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 但也不可绝对地一概拒绝荤食。因为脂肪和胆固醇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既健脑又护心,且胆固醇抵御癌症功不可没。由此可见,三餐荤素搭配,以素为主,荤食为辅比较好。 6、冷与热: 1

正元养生疗法四位一体养生疗法

正元养生疗法四位一体养生疗法:一招两式法打开太阳伞、泡脚法、推腹发、金鸡独立法。 一、一招两式法,打开太阳伞一招两式即: 一招就是早睡觉,在每天的22点至1点必须在熟睡中; 两式:1、敲胆经:从环跳穴开始沿着大腿的外侧也就是裤缝,半握空拳往下敲至膝盖部的膝阳关穴,只能从上网下,不能从下往上,每天敲三次,一次5-6分钟; 2、压心包经: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并拢,用右手拇指压左液窝处的极泉穴,亚腋窝处中间的一根经也是压挤(手指一张一合的挤压),压完右液窝再压左腋 窝,一天两次一次5-6分钟; 做两试15天之后打开太阳伞。打开太阳伞在做完敲胆经和压心包经15天以后,同样每天要做敲胆经和压心包经三次以后就可以打开太阳伞,方法如下: 1、双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置于背后,双肩用力向后聚拢同时头往后仰整个动作5秒种,做五次。 2、做完(1)以后将双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置于身前,身体向前倾斜45度角,双肩用力向前聚拢,同样是聚拢5次,每次5秒钟。 3、做完(2)动作后身体直立,将双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置于身前,然后深吸气同时将交叉的双手向上移动至檀中穴(心口向上三指处),然后翻转双手吐气双手至丹田穴,同样做5次。 4、做完以上三个动作后,将双手心搓热后在檀中穴处顺时针方向搓揉3-5分钟,这就是打开太阳伞。 二、泡脚法每天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如果有时间的朋友最好是上午的辰时9--11点,下午的申时3—5点这两个时辰泡脚最好,在泡脚的同时楺压太冲穴、用双手指关节敲打两腿足三里穴100下, 泡脚法的作用在于:疏肝理气、健脾健胃、降低血压、缓解心脑血管。 三、推腹法每天晚上在睡觉前平躺在床上用自己的双手叠加用手掌心从檀中穴沿着任脉线(任脉线间人体经络图)往下推至中极、关元穴处也就是丹田处,每天推20下即可。 作用在于:提升元气、排除浊气、提高脏腹的功能。 四、金鸡独立法每天的早、午、晚做三次单腿独立闭上双眼,开始的时候可能只能站三五秒种,开始站不稳可以扶一点东西,但必须锻炼的能独立站住,逐渐就会延长时间起道养生强体的作用, 其作用在于:增强自身的平衡能力,对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都有调理的作用。养生的重要理念是:重在调理、贵在坚持。 救命穴两个少冲穴,位于小指指甲底部内侧(邻食指),突发心绞痛时,可摁或用牙齿咬。 郗门穴,位于手腕第一横纹与肘关节弯曲处之间中间点,发病时,按此穴位同时转动手腕。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都按左边,因为离心脏较近。 另外:天津广播电台567千赫有个林老师,她讲的正元养生疗法有个一招两式;济南还有个索老师也在讲;哈尔滨也有中波621和调频94.6,每天3次播杨义老师的正元养生疗法和解惑答异,说是杨义老师自己的祖传秘方,奉献给老年朋友们,教一招两式;

李时珍“本草”养生经

李时珍“本草”养生经 李时珍是家喻户晓的医药名家,他用毕生精力为后人贡献了《本草纲目》,他以75岁高龄向人们印证了日常养生的重要性。 李时珍认为:“水者坎之象,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他还把江湖水归为“地水”,并将它分为“顺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种。“顺流水”性顺而下流,又名甘澜水;“逆流水”乃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急流水”因湍水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达。所以,他称“天水为一”,“地水为二”,认为“地水”不如“天水”好;而“地水”中的江湖水,又以“顺流水”为饮用佳品。 关于食补和食疗,李时珍论述很多。如豆芽“甘温无毒”,可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

骨髓,补虚损”;胡萝卜,“性甘、辛,微温,无毒”,可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家禽中鸭肉,“主大补虛劳,最清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若将鸭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养胃补血、生津作用,对病后体虚者,大有裨益;乌鸡“性甘,微温,无毒”,可治“肚痛,心腹恶气,除风湿麻痹,安胎。”并附方“补益虚弱:虚弱人用乌雄鸡一只治净,五味煮极烂,空腹饮食之”,“或五味腌灸食”。 李时珍建议老人每天都吃粥,他认为,老人的牙齿受损的非常严重,而且脾胃功能也不好,吃粥的话是最好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气的良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写了胡萝卜粥的制备与服法:新鲜胡萝卜适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胡萝卜甘辛微温,若经常食用,现代研究看来,可防治高血压,增强老年人体质。 至于饮酒,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这样写:“酒,天之美禄

中医药浴配方

中医药浴配方 药浴基础方(六味甘露汤):桑叶30克、桑枝50克、桑寄生50克、松枝50克、桂枝20克、徐长卿100克。将六味药打碎,制作成基础药粉。每次用半包(100克左右),加水2000毫升,稍微煮开即可。将药水倒入药桶,加适量热水到桶得3/4处,待水温至40℃—50℃即可泡浴。还要准备一些热水,随时保持药液水温。泡浴时间半小时为宜。药浴最好在睡前两小时进行,有行气活血作用。泡浴之后一定要喝一杯温水。体质特别弱得人,建议喝一杯麦片、豆浆或牛奶,能起到补气益中得作用。 调肾药浴方:蛇床子、菟丝子、黄精、白菊花、川断、补骨脂等量,要根据水量得大小,每味药大约30克左右,煮两次水,然后把水倒进木桶里,此方男女都适用。如果妇女有子宫肌瘤、囊肿、乳腺增生,可以加上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味药。S4D洱吧下载VIP讲座 皮肤护养方:用玫瑰花、茉莉花、枸杞子适量,一大杯(约500毫升)将药茶渣子去掉,倒入浴盆中,加水洗澡,每天1次,能够使妇女皮肤柔嫩润滑,同时,还能预防夏秋季皮肤病。 玫瑰花泡澡:玫瑰花200克,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10分钟(玫瑰花属芳香之品,不宜煎煮时间过长),把所煎之水与花一同倒入澡盆即可。玫瑰花清热养阴,还带有一股花香,最适宜女士泡澡,泡完澡身体还有一股芳香之气,心情自然舒畅。

茉莉香体浴:茉莉花、玫瑰花各约15朵,香附5钱。做法:材料压碎后以小布包装起来。浴缸注入约40℃得热水。将纱布包放入浴缸热水中,稍微浸泡、出色。入浴,泡澡20分钟后即可出浴。效用:茉莉及玫瑰都有着迷人得香味,可使身体保持清香而香附还有调经得作用。 菊香润肤浴:薄荷1钱、菊花3钱、冬葵子2钱、甘草2钱。做法:将药材皆打成粗粉,放入小纱布包中,直接放进水温约50℃得浴缸中,。泡浴20分钟。效用:可以清热润肤,还能让全身散发诱人得香味。 丹参泡澡:丹参200克,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半小时,将药汁倒入澡盆即可。丹参具有活血、安神、舒缓心情得作用。 关节疼痛:用丝瓜络、千年健、海风藤、桑枝、五加皮、透骨草、虎杖各12克,煎熬取二汁,倒入浴盆中,加热水至能够浸没患处为度。水温应该保持在45~50℃左右,每天洗浴1次,每次浸沐擦浴30分钟。这一方法适用于腰背部以及各个大关节得风湿宿伤疼痛。 成人湿疹或者疮毒:用苦参、白藓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取二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到能够浸渍患处为度,水温适中,每天洗浴1次,每次浸泡30分钟。如果就是妇女阴道滴虫或者外阴溃疡,男子阴囊绣球风或者肛门湿痒,也可以用此方局部熏洗或者坐浴。 疮疡湿疹方:老年正气虚弱,常因湿气下注郁而发热,出现阴囊或肛周湿疹;也可能因故卧床过久发生褥疮。对此,内服药物鞭长莫及,局部治

正元堂针灸诊所治疗病种

正元堂针灸治疗病种 伤科病症(腰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落枕,扭伤,肩关节周围炎,肘劳,腱鞘囊肿,外伤性截瘫,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足跟痛,股骨头坏死等) 内科病症(中风后遗症,面瘫,面肌痉挛,痹症,眩晕,三叉神经痛,痿证,失眠,肠胃病,感冒,癃闭,糖尿病,单纯性肥胖,亚健康调理等) 儿科病症(小儿脑瘫,疳证等) 妇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等) 皮肤科病症(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症,痤疮,扁平疣等) 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麦粒肿,耳鸣、耳聋,鼻炎,牙痛,咽喉肿痛等) 正元堂针灸治疗项目费用 针刺:1次/36元(两部位以上50元/次) 正骨推拿:1次/ 50元 腰椎牵引1次/20元(30分钟) 艾灸1穴/20元(30分钟)颈椎牵引1次/20元(25分钟)红外线1盏/10元熏蒸1部位/20元(30分钟)电针1组/15元中频1组/20元 温针灸1次/20元火罐3个/10元 周二、周五上午赣州市中医院内科专家坐诊

张云涛男执业中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深造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国家级名中医皮持衡、陈壁合及江西省名中医冷任轩。擅长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与某些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心、肝、脾、肾系疾病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疼痛、不孕不育的中医治疗。熊崇生男系赣州市立医院退休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行医五十余年,精治内、妇、儿科诸症。尤擅长中医治疗哮喘、中风、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风湿痹痛、前列腺炎、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疗效显著。 罗小林男内科主任,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曾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等医院内科进修学习,在内科临床第一线工作三十余年,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的运用“简单、方便、价廉”的中西医药物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对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症、脑梗塞、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哮喘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的《心悸从湿论治》、《天灸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芪蛭瘀滞平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的临床观察》等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现任江西省中医内科学会、江西省中西医肿瘤学会、赣州市心血管内科学会委员。 吴建欣男副主任中医师,赣州市名中医,1986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事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对肾脏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结石、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前列腺增生、性功能减退等中医肾性疾病,撰写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现为赣州市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赣州市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陈庆英女儿科主任,赣州市中医院门诊部副主任,主任中医师,赣州市名老中医,1984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重症肺炎、哮喘、中毒性肠炎,尤其是对疳积、咳嗽、泄泻、水痘等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撰写《三仁汤治疗水痘》、《久病巧用活血药》、《泄泻当利小便》等数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主持的课题《止咳合剂配合川贝粉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达市内领先水平,现为赣州市儿科学会常务委员。 黄晓超男副主任中医师,198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精通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风湿骨病。曾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进修,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疾病。撰写国家级、省级论文4篇。完成并通过了科研课题4项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针灸科每天上午坐诊---石猛 石猛男医学学士主治中医师曾参加过全国各大针灸培训班,系统学习

古代皇家的本草养生杂记

古代皇家的本草养生杂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延年益寿。古代的那些大权在握的帝王、皇亲国戚们,更是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帝王们掌握全国的医疗和医药资源,帝王深宫的养命秘诀更是密不外泄。史料中记载了帝王权贵们修炼仙丹,甚至闻所未闻的养生法门,但是,真正的皇家养生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家的医疗保健分“药与食”两大类 御医分为“药医”和“食医”的。比如,隋文帝建立政权之后,改革了新的医事制度,其中为皇帝服务的分为“尚药局”和“食医”。尚药局专门负责为帝王调制御药以及诊脉下方等业务;“食医”主要掌管“和齐所宜”,即掌管膳食四时五味配合之宜。 唐代的御医御药制度遵循隋代。设尚药局和尚食局。尚食局里边设有“食医”八人。 按照理说,皇帝有专门的御医和食医伺候着,身体保健上不应该出什么乱子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不准这人间的真龙天子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病症来; 皇后嫔妃的养颜靠本草 “云想衣裳花想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女性不希望自己驻颜有术,永葆青春呢?古代御医为后宫的竭心尽力,研制了中国最早的美容秘方。中国是适用面膜美容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的养颜秘方比之今天的化学美容品更诱惑女人,进而催生出崇尚自然、遵循绿色护肤的养颜潮流。 武则天的常用美容秘方:“益母草泽面方”,后世医书把这个方子改名为“神仙玉女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时又恢复了原名。 益母草又名坤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其味辛苦,气微寒,有活血化瘀、调经消水的功效,素有“血家圣药”之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 益母草泽面方的做法很繁琐和讲究: 1、采集:必须是农历五月初五那天采集的益母草,益母草上不能带一点泥土,否则功效减弱; 2、团药:将采集的益母草晒干,粉碎后过细萝,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成鸡蛋大小的团药后,在阳光下晒干。 3、烧制:炉子需要用黄泥土制成,炉子四边各开一个小孔,炉子上层和下层放入炭火,两层之间放置团药药丸,点火烧制。大火烧一顿饭时间,改用文火慢慢煨制24小时,中间不能灭火。所炼出的要色洁白,观感细腻的即是上等药丸。 4、研粉:药丸一般制好后取出要凉透,放入瓷钵中,用玉锤(或者鹿角锤)研粉,过细萝,再研,如此反复,粉越细越好。 5、储存使用:将鱼粉或者鹿角粉掺入药内,然后放入瓷瓶密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常年使用,四五十岁的夫人如同十五六岁的女子一样年轻。 元代《饮膳正要》是中国第一部食疗专著 忽思慧,是元代朝廷的饮膳太医,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营养学家,在我国食疗史乃至医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文宗三年(1330年),忽思慧将《饮膳正要》一书献给了文宗皇帝; 《饮膳正要》全书三卷,卷一讲各种食品,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水果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著。该书以《黄帝内经》和《本草》为理论依据,

【优质文档】最吸引人的中医广告词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最吸引人的中医广告词 最吸引人的中医广告词摘抄 1. 传统与科技齐飞,保健共养生一色。 2. 祖传按摩绝技,中华养生秘方。 3. 滋润生活养生健康延年益寿。 4. 国术推拿发扬光大,展筋活血心胸豁达。 5. 国医传承,古法推拿。 6. 养生保健,传统推拿,秘制配方,手艺绝佳。 7. 看中医,买中药,就去神农中医馆! 8. 看老中医,就到神农中医馆! 9. 看三湘名医,买无硫中药,就去神农中医馆! 10. 安岳中医,温暖相依。 11. 百年关爱,百姓信赖。 12. 北京东城中医院,中医国脉永流传。 13. 秉承古训,医德为先。 14. 不同的健康心愿,共同的东城中医院。 15. 诚信立世,共济天下。 16. 传承国粹,弘扬养生。 最吸引人的中医广告词欣赏 1. 妙手通经络,德心理乾坤。

2. 弘扬国技,健康国人。 3. 享精妙推拿,品传统文化,带健康回家。 4. 按摩祛病一点通,培本固元显神功。 5. 祖传按摩绝技,正元养生保健。 6. 祖传绝技推拿,服务养生保健。 7.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祖传绝技呵护健康。 8. 世家手法,传承运道。 9. 上下五千年,推拿寿延年。 10. 祖传绝技秘笈,舒筋活络保健。 11. 推拿按摩,舒筋活络,祖传秘方,养生保健。 12. 古法推拿,保健养生。 13. 享中医推拿,品传统文化,带健康回家。 14. 古法传承健康,拿捏恰到好处。 15. 传千年绝技,承百年养生。 最吸引人的中医广告词精选 1. 千年传承,中医养生。 2. 祖传绝技推拿,传统服务保健。 3. 奇经八脉理顺,国术养生健体。 4. 祖传推拿按摩,养生固本培元。 5. 健康新时尚,相约柳安堂。 6. 传承中医文化,健康万户千家。 7. 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文化。 8. 古中医,调五行,通经络,享养生。 9. 承千年文化,扬中医德馨。

中药养生产业园教学内容

中药养生产业园

芙蓉长卷打造世界瞩目的中医“医疗旅游”目的地 在此轮新型医疗旅游产业的浪潮中,中医旅游拥有相当丰富的医疗、旅游、人文资源优 势。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厚积薄发,打造更具中医特色的医疗旅游资源吸引全球目光, 是我们在此轮医疗旅游产业浪潮竞争中能否胜出的关键。 据了解,在成都国际医学城,一个国内首个以中医养生文化为主题,以中国院落式建 筑布局为特色,以中医“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养生休闲、旅游度假”为核心的中医健康养生 高端产业园正在兴起。 在医学城中的康复养生区中,将建成一个以中医为特色的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园,这就是芙 蓉长卷。在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园芙蓉长卷中,患者不但可以得到一流的治疗服务,还可以 在医学城体验药物种植过程,在度假中心、公园或养生院放松心情,休养生息,享受到优 质的医疗旅游服务。 芙蓉长卷开启中医养生先河 在成都国际医学城中的康复养生区中,将建成一个以中医为特色的中医健康养生产业 园,这就是芙蓉长卷。同时,芙蓉长卷又是成都外环高速沿线整体打造的“198生态带”项目之一,依托成都国际医学城的大环境,温江区“198”项目以“中医文化体验和健康养生”为产业核心,实现生态绿地和现代服务产业的完美融合。 据了解,芙蓉长卷立足于全国最大的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四川特有 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国内首个以中医养生文化为主题,以中国院落式建筑布局为特 色,以中医“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养生休闲、旅游度假”为核心,通过文化传承、养生体 验、健康管理、学术交流、产品研发、种植观赏、科普教育等多维共生的产业体系。全方 位打造令世界瞩目的世界著名医疗旅游目的地、民族生命科学弘扬示范基地和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保护示范区。

中药美白祛斑面膜配方大全

中药美白祛斑面膜配方大全 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脸上就会长出各种各样的斑,还有一些妊娠斑,遗 传斑之类的,非常影响美观。为了美白祛斑,很多护肤品都无法达到美白祛斑 的效果。很多女性朋友选择去美容院使用中药面膜去除脸上的色斑,中药美白 祛斑面膜使用具有美白祛斑功效的中药按照一定的配方秘制而成,可以解决美 白祛斑的目的。那么,中药美白祛斑面膜的配方有哪些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有关中药美白祛斑面膜的一些知识。 中药美白祛斑面膜配方大全,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有关色斑的形成原因: 脸部色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的皮肤疾病,多发于面颊和前额部位,日晒后加重,压力、偏食、睡眠不足等生活习惯也会令黑色素增加。 中药美白祛斑面膜配方有哪些?全国中药五谷面膜加盟培训总部摩贝儿为大家分享一些自制中药美白祛斑面膜的配方: 珍珠粉美白面膜:选择适量的珍珠粉和面粉,牛奶,蜂蜜一起调匀,不要 太稀,然后敷在脸上,大约二十分钟之后洗干净就可以了。这种面膜可以有效 的美白肌肤,而且可以祛斑。 白芷+薏仁+绿豆:把白芷、薏仁和绿豆分别研碎成粉,再加适量矿泉水混 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成糊状,洗完脸后,先用热毛巾敷一会儿脸,再将调好的面 膜均匀的涂抹到脸上,半个时辰后用温水洗净,2-3天一次,可有效滋养美白 肌肤,使肌肤白皙靓丽。 白附子+杏仁+当归: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再分别取适量混合在一起, 加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成泥状,晚间洁面后,先用热毛巾敷面2-3分钟,把手洗 干净,然后用手指将其敷在脸上,待其自然风干后,再用温水洗净,做基础的 肌肤保养,2-3天一次。此方对色斑以及黑色素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保护肌 肤免受色斑侵害。

平乐郭氏正骨正元堂

平乐郭氏正骨正元堂 起源: 平乐郭氏正骨始创人是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第十七代郭祥泰,字致和,人称老八先儿,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关于正骨医术传入平乐的传说,说法种种:一、是明末清初洛阳道士“祝尧民,字巢夫,明末举人,伤明亡,而弃举业医,号薛衣道人,得仙传疗医,凡诸恶疮,敷药少许即愈,或有断胫折臂者,延治,无不效,世人比之华佗”。(民国三十五年《洛阳县志》[人物])。二是河南孟县(今河南孟州市)同姓道人郭益元,逃难至平乐,饥寒交迫,病倒路旁,正值郭祥泰路过,怜而相救,让其住在郭氏家中,悉心照顾、救助,使其幸免与难,郭益元承蒙郭氏惠顾,无以报答,遂秘授正骨奇术,报答相救之恩,郭氏遂世代行正骨医术。后郭氏正骨曾将行医名号定为“益元堂”以表感戴。三是得传于武林高僧,一位擅医骨伤的武林高僧,北上途经平乐村,贫病交加,困厄于平乐,郭祥泰遇之,好心收留,百般照顾,悉心疗疾,病愈却别时,传授正骨医术和医书以作报答。郭祥泰潜心学习,得正骨医术,经长期反复实践遂成远近闻名的正骨名医。四是先世郭步溪于清代早叶,成名于诗文书画,仰慕拜师者甚众, 其子郭伯丰弱冠入痒后,始习医书,深究医理,为乡邻爱戴并授徒传子,是为郭氏正骨术之创始人。 郭祥泰潜心习医,其正骨医术经不断实践遂为遐迩闻名之正骨名医。郭祥泰晚年,将正骨医术的传授其侄郭树信(世居平乐北门里,人称“北院益元堂”)及长子郭树楷(世居平乐村中街,人称“少八先儿”,行医号“南院人和堂”)。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氏正骨后裔部分外迁,但仍以行正骨医术为业。历经清朝末年以及民国世事混乱,平乐正骨因以疗效神奇、医德清廉而享誉河洛。演绎出了许多神话般的故事和传说。解放前后,平乐郭氏正骨轰动中原,当时在平乐村北门里坐南面北三座大车门里,东门里坐诊行医的正骨大夫是郭景耀,中门里坐诊行医的正骨大夫是郭宗正,西门里坐诊行医的正骨大夫是高云峰。至此,平乐郭氏正骨成为中国正骨医术的一大重要流派。 新中国建立后,平乐正骨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无比关怀和高度重视。1952年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将祖传秘方“展筋丹”、“接骨丹”公诸于世。1956年,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勉励她“多带徒弟,好好为人民服务”。是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孟津县平乐村建立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1958年,国家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决定在洛阳专区正骨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旨在培养高层次专门中医正骨人才,传承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学院自1958年建立到1962年国家三年 自然灾害停办,4年时间招收了7个班,培养平乐中医正骨人才专科137名、本科98名。这些学生毕业后散布于30个省(市、区),后大都成为当地或国家正骨名医、专家、教授和骨伤科骨干。1959年在平乐成立了河南省平乐正骨研究所。1988年,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中的最长者郭宗正,看到平乐郭氏正骨的不断被扭曲和后继乏人,不顾年逾古稀之高龄,依然成立了洛阳平乐正骨学校。此举受到了省、市、县各级医疗、教育部门的关注、重视和支持。

丽缘本草养生手法

养生肾保养手法 诉求:1、改善肾虚症状,温肾补水,增强抵抗力 2、舒活筋血、滋阴壮阳、补肾益气,有效改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产后风、膀 胱病等症状。 3、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缓节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性冷淡、不孕症等。 4、改善面部皮肤。 方法:1、抹油,包腰。 2、推底椎至腰椎,双手滑腰部至环跳穴。 3、从上腰区至底椎点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命门、气海 俞、关元俞等)。(使用肾能量补充液) 4、在腰部打圈(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安抚,包腰。(肾能量调理液) 5、单边排毒再包至环跳穴(做另外一边)。 6、安抚腰区。 7、双手上下搓肾区(快速握拳搓)。 8、腰部顺时针打圈安抚。 9、半圈推捏肾区左中右三条经络。 10、重复做单边排毒(同第5条)。 11、单手快速搓背部三段(中焦区、肾区、底椎区),发热为主。 12、安抚,拨膀胱筋。 13、点按脊椎。 14、双手搓热捂命门。 15、毛巾覆盖肾部按压去油。 16、敷补肾能量药包15分钟。 17、熏艾草

脐疗生理保养手法 诉求:1、加强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舒经活络、补气行血、调整脾肾,达到人体气血调畅,阴阳平衡。 2、调节荷尔蒙激素水平、可改善女性痛经、闭经、子宫下垂、内分泌失调、便秘、 气喘、手脚冰凉、过度疲劳等症状。 3、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防御机能。 4、改善面部皮肤,使肌肤健康红润、光彩照人。 方法:1、生理平衡调理液倒入手中搓热,捂肚脐5分钟。 2、在腹部打圈(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 3、开穴(中皖、滑肉门、天枢、气海、关元、肚脐周围一圈的穴位)。 4、用虎口拉腰一侧,再拉另一侧。 5、手掌拉腰一侧,再拉另一侧。 6、两手掌从从肚脐分开滑至命门处(两美容指抬命门),再从带脉拉上来,击响。 7、双手交叠揉按腹部。 8、用小鱼际、大鱼际面来回揉按腹部(鱼形)。 9、用小鱼际面在腹部走菱形。 10、两手交叠用四指沿下腹打半圈,再以交叠手拉回。 11、两手大拇指从关元推至肚脐(吸气),继续推至上皖(呼气)。 12、两手掌从从肚脐分开滑至命门处(四指抬命门),再从带脉拉上来,击响。 13、双手搓热,在肚脐处震动。 14、双手搓热,在腹部震动。 15、熏艾草(脐疗工具+艾灸条)。 16、放毛巾揉按腹部(去油)。 气血两补理疗脐贴带回家睡前一小时贴于肚脐处,24小时不可见水。

中医养生有哪些小秘方:去斑小秘方

中医养生有哪些小秘方|去斑小秘方 小秘方之一: 每天早晨洗脸时,记得顺便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 大收获:一举两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扫了卫生。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 小秘方之二: 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挂上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每天刷牙前先想像一下自己就在那画里面。 大收获:也许你正站在白云缭绕的山顶向下俯视,也许你正坐在一家时髦的露天咖啡馆里喝咖啡。让自己冥想几分钟,体内压力荷 尔蒙的水平顿时会下降很多。 小秘方之三: 在头脑中酝酿一句能对你产生积极和强烈共鸣的名言警句,每天出发上班前,在头脑中将这句话回放5分钟。 大收获:这会使你的心绪更积极向上,以更好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小秘方之四: 如果你坐公共汽车上班,当别人看报纸时,不要错过做骨盆肌运动的机会。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尿道上,持续重复着一缩一放的频率。你放心,你的举动绝不会有人察觉。 大收获:每天坚持做5分钟这样的运动,盆骨肌肉会呈现较为紧绷的状态,还能防止老年性尿失禁。 小秘方之五:

到了办公室,深呼吸一下后,用手指尖顺着头发的方向用力在头部循环梳理一下头发。 大收获:梳理头皮可清除你头部的紧张感,让头脑有清醒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小秘方之六: 塞车时,别光顾着抱怨交通的糟糕状况,来进行呼吸放松吧。集中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气,再以鼻吸气, 默数4下,闭气7下,再用口呼气,带出"咻"声,默数8下。 大收获:只要你坚持经常偷闲片刻做这样的呼吸运动,就会发现你浮躁的心灵平静了,如果你失眠,肯定失眠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小秘方之七: 不要挤在狭窄憋气的电梯里,爬楼梯吧! 大收获:每爬1分钟楼梯,你就会消耗6卡路里热量,即使你只住在4层楼上,一星期也至少能消耗120卡路里热量,1年就是 5520卡路里,相当于你一年能少长1公斤脂肪呢。 小秘方之八: 工作一阵后,记得用力耸双肩,尽量贴近双耳,夹紧两臂,然后放松,这一动作可重复10次。 大收获:通过使颈,背发力,刺激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放松颈背的效果,以免你落下腰酸背痛的毛病。 1.吃熟苹果治肠紊乱腹泻 我们把一个新鲜的苹果洗干净之后再切成块状,然后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煮到苹果烂了的时候,再连着水一起喝下去,每 天早上晚上各喝一次,联系喝一个星期的话,症状会明显得到改善的,一个月之后就会完全好了。 2.精油治疗湿疹皮肤炎

豫西大峡谷养生产品开发方案

豫西大峡谷养生产品开发方案

2011年豫西大峡谷养生系列产品开发方案 _、资源概括 根据前期的调査了解「豫西大峡谷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详见下表: 豫西大峡谷养生资源 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银花、山菊花、百合、冬凌草、茵 陈、金钱草、郁兰香、连翘、 ,, 五味子、野生枸杞、山茱萸、丹参、 中早药 苦 参、党参、当归、何首乌、葛根、 天麻、灵芝、茯苓、山药等二千多种 水菠 菜(春) 牙菜(春)、 野菜菜(五六月) (素 芥菜(春)、 石麻子菜 (秋)、地麻子菜(秋)、 香椿(春)等 野味 (荤)猪 、拳菜(野菜)、壤 格兰叶(春)、石 、地砖(七八月)、 人仙菜(四五月)、

豫西脂尾羊、卢氏鸡、绿壳蛋、卢氏特产 蜂蜜、柿饼等

瓜果核桃、板栗、獗猴桃、山楂、柿子、SOD苹果、红果(八九月)、羊奶头、苦栗、八月炸、山樱桃 (四月)、炮盘(四五月)、藕栗 (接着炮盘)、山葡萄(八九月) 7^1- 菌、猴头菌、 蒜、鸡腿菇、 十多种 香菇、花菇、羊肚茶树 菇、姬松茸、竹鹿茸 菌、黄金菇等二 风味小 吃 其它二、开发思路沾汁豆腐、玉米发糕、腌制小菜、天麻鸡、水晶糕、橘茹饮、核桃桂花冻、杏仁饼 (五哥)茶、卢氏柿饼 常见的鸡鸭鱼肉、五谷杂粮等 、金银花露、五葛 (-)总体思路 利用卢氏“国家生态保护县”、“河南省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牌子和当地五谷杂粮、野山菌、土特产等养生资源,围绕“豫西本草养生精品”的主题,开发以四季养生菜为招牌,以杂粮、山珍、养生酒茶、土特产等养生系列产品销售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养生产品体系。通过筛选有价值的销售渠道,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市场渗透, 通过五年左右时间把“豫西本草”养生系列产品品牌形象深入到豫、晋、陕及周边省份,最终顺利实现景区产业转型。 (-)主题定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