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丽缘本草养生手法

丽缘本草养生手法

丽缘本草养生手法
丽缘本草养生手法

养生肾保养手法

诉求:1、改善肾虚症状,温肾补水,增强抵抗力

2、舒活筋血、滋阴壮阳、补肾益气,有效改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产后风、膀

胱病等症状。

3、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缓节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性冷淡、不孕症等。

4、改善面部皮肤。

方法:1、抹油,包腰。

2、推底椎至腰椎,双手滑腰部至环跳穴。

3、从上腰区至底椎点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命门、气海

俞、关元俞等)。(使用肾能量补充液)

4、在腰部打圈(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安抚,包腰。(肾能量调理液)

5、单边排毒再包至环跳穴(做另外一边)。

6、安抚腰区。

7、双手上下搓肾区(快速握拳搓)。

8、腰部顺时针打圈安抚。

9、半圈推捏肾区左中右三条经络。

10、重复做单边排毒(同第5条)。

11、单手快速搓背部三段(中焦区、肾区、底椎区),发热为主。

12、安抚,拨膀胱筋。

13、点按脊椎。

14、双手搓热捂命门。

15、毛巾覆盖肾部按压去油。

16、敷补肾能量药包15分钟。

17、熏艾草

脐疗生理保养手法

诉求:1、加强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舒经活络、补气行血、调整脾肾,达到人体气血调畅,阴阳平衡。

2、调节荷尔蒙激素水平、可改善女性痛经、闭经、子宫下垂、内分泌失调、便秘、

气喘、手脚冰凉、过度疲劳等症状。

3、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防御机能。

4、改善面部皮肤,使肌肤健康红润、光彩照人。

方法:1、生理平衡调理液倒入手中搓热,捂肚脐5分钟。

2、在腹部打圈(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

3、开穴(中皖、滑肉门、天枢、气海、关元、肚脐周围一圈的穴位)。

4、用虎口拉腰一侧,再拉另一侧。

5、手掌拉腰一侧,再拉另一侧。

6、两手掌从从肚脐分开滑至命门处(两美容指抬命门),再从带脉拉上来,击响。

7、双手交叠揉按腹部。

8、用小鱼际、大鱼际面来回揉按腹部(鱼形)。

9、用小鱼际面在腹部走菱形。

10、两手交叠用四指沿下腹打半圈,再以交叠手拉回。

11、两手大拇指从关元推至肚脐(吸气),继续推至上皖(呼气)。

12、两手掌从从肚脐分开滑至命门处(四指抬命门),再从带脉拉上来,击响。

13、双手搓热,在肚脐处震动。

14、双手搓热,在腹部震动。

15、熏艾草(脐疗工具+艾灸条)。

16、放毛巾揉按腹部(去油)。

气血两补理疗脐贴带回家睡前一小时贴于肚脐处,24小时不可见水。

颈椎保健调理手法

诉求:1、缓解颈椎疼痛,疏通肩颈部瘀滞经络,消除压力。

2、活血化瘀,缓解身体酸痛,改善睡眠,活化脑神经。

3、调理全身筋骨,补气壮骨的作用。

4、改善面部肌肤,使肌肤自然、光泽。

方法:1、用颈椎调理舒缓液开穴(在每个穴位处滴一滴药油)。

2、使用颈椎按摩理疗液在背部上油(三段式按压背部,从颈部到命门拉回包腰)。

3、从上到下搓督脉,用小鱼际面搓两侧膀胱筋(搓热为主)。

4、拇指向上揉按肩俞穴,向外滑大阪筋,再拉回并按压风池、风府。

5、两拇指从颈部至命门沿督脉(两侧膀胱筋)走小“S”,再原路拉回,从手部排

出毒素。

6、两拇指交替滑肩胛骨缝(由上至下)。

7、两拇指同时沿膀胱筋打圈至腰椎,再原路拉回,排出。

8、安抚,(如缺油可上油)。

9、握拳,以关节面推膀胱筋,再以小鱼际面滑回。同法握拳搓带脉(膀胱筋两侧)。

10、拇指揉按大阪筋,来回拉淋巴筋,按风池、风府。

11、安抚,上油。

12、由下至上滑肩胛骨缝,并揉按大阪筋。

13、揉颈椎,推大阪筋。

14、将客人手臂向前拉直,从上往下拉手三阳、手三阴经。

15、两拇指交替滑手背,按压合谷穴,滑指缝、手指。

16、将客人的手反放于命门出,一手按在客人背部,一手抬客人胳膊。

17、揉按肩颈,拇指在脖颈处打圈,滑大阪筋。

18、双手重叠揉按腹部,再滑回。

19、将背部分三段搓热(肩颈区、中焦区、腰区)。

20、从颈部推向命门,再拉回,从手心排出。

21、敲击背部,以手指关节按背部。

22、敷颈椎调理药包(15—20分钟)。

23、放毛巾,揉按背部(去油)。

24、喷正气止痛理疗液,用玉石颈椎按摩棒按摩至吸收(不需擦除)。

25、熏艾草条。

神阙熏疗组合

诉求: 1、调理女性痛经、绝经、月经周期紊乱、气血不足、补肾填精。

2、调节内分泌、温固肾经。

3、打通气脉,排除体内淤积毒素。

4、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

方法:1、使用通络按摩精油开背并做腹部按摩。

2、在腹部打圈(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

3、使用疗养点穴纯精油开穴(天枢、大肠腧、上巨墟、关元、血海、十七椎)。

4、用虎口拉腰一侧,再拉另一侧。

5、手掌拉腰一侧,再拉另一侧。

6、两手掌从从肚脐分开滑至命门处(两美容指抬命门),再从带脉拉上来,

击响。

7、双手交叠揉按腹部。

8、用小鱼际、大鱼际面来回揉按腹部(鱼形)。

9、用小鱼际面在腹部走菱形。

10、两手交叠用四指沿下腹打半圈,再以交叠手拉回。

11、两手大拇指从关元推至肚脐(吸气),继续推至上皖(呼气)。

12、两手掌从从肚脐分开滑至命门处(四指抬命门),再从带脉拉上来,击响。

13、双手搓热,在肚脐处震动。

14、双手搓热,在腹部震动。

15、使用瓷心脐疗仪配合全方位燃熏神油,点燃瓷芯熏疗(将燃熏

神油注入容器波口处三分之一量,再将瓷芯放入波口处点燃,直至神油

燃烧完)。

16、使用通络按摩油加疗养点穴纯精油安抚。

17、放毛巾揉按腹部(去油)。

注意事项:全方位燃熏精油切忌不可溅洒到皮肤上,以免灼伤皮肤。点燃燃熏神油前必须严格检查顾客及自己的皮肤上是否有溅洒,如有请马上使用纸巾

擦拭并稍后2-5分钟再继续使用燃熏神油。

保肝护胃调理套手法

诉求:1、增加肠胃蠕动、改善胃胀气、胃痉挛疼痛、促进消化。

2、调养肺气、通肠润便、清除毒素,改善便秘,和胃健脾。

3、改善面部肌肤,恢复天生丽质。

方法:1、使用肠胃便秘调理液10ml点开胸部穴位(气舍、缺盆、乳根、膻中)。

2、双手交替提拉腋下脂肪与胸部。肠胃便秘调理液50ml

3、双手由内至外向上提拉乳房,揉捏、点按。

4、安抚胸部。

5、按摩双手,点按手部穴位(合谷、手三里、曲池),滑手三阳、手三阴经至膻中

穴处点按。

6、用虎口和大鱼际将腋下脂肪向上推移(纠正乳房外扩)。

7、一手从手腕处向上推至腋下,另一手从腰推至乳根处提拉胸部,做完一侧做另一

侧。

8、左右胸部顺时针打圈(5—8圈)。

9、开腹部穴位(中皖、滑肉门、气海、关元)。

10、在腹部打圈(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

11、四指骨关节打圈按压肚脐周围。

12、推任脉,由关元推至肚脐(吸气),再推至中庭(呼气)。

13、单手搓肝胃区、肚脐、腹部(搓热为主)。

14、双手搓热,振动胃区。

15、敷肝胃调理药包。

16、放毛巾在胸部、腹部揉按(去油)。

17、熏艾草条。

睡眠减压养生手法

诉求:1、放松神经,舒缓紧张情绪及压力,增强记忆力和思维活力。

2、调节内分泌及神经系统。

3、排除头脑内的毒素,改善睡眠质量。

4、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改善面部皮肤。

方法:1、洗脸,安抚脸部,分段上油(面部松经理疗液)。

2、使用睡眠减压魔液点面部穴位(神庭、印堂、素髎、睛明、攒竹、眉冲、阳

白、本神、丝竹空、耳门、翳风、瞳子髎、听宫、颧髎、听会、天容、迎香、后

禾髎、胡突、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下关、头维穴、承浆、廉泉)。

3、面部松筋疗法①在额头处从印堂,鱼腰,攒竹,丝竹空,太阳穴依次向上打螺旋

小圈,此动作重复三遍。做完一侧做另一侧。②有结节的位置可用松筋棒在结节

处来回拨开,也可翻转松筋棒来回敲打。

4、从睛明穴经上眼框向外来回拨至耳后从腋下排出(三遍)。

5、从睛明穴经下眼框向外来回拨至耳后从腋下排出(三遍)。

6、从人中迎香穴向外来回拨至耳前并滑至耳后由腋下排出,此动作重复(三遍)。

7、从地仓穴向外来回拨至耳前并上下来回滑动至耳后由腋下排出(三遍)。

8、从承浆穴向外来回拨至耳前并上下来回滑动至耳后由腋下排出(三遍)。

9、从下巴分两段向上提刮面部肌肉,此动作重复三遍。

10、双手提拉、点击全脸,安抚动作结束。

11、头部刮痧(从正中间开始左右每隔1.5寸为一条经络刮痧)。

12、从发际线至百会穴分三条横线五点按摩头部穴位。

13、从头部正中间向左右分五条竖线三点按摩部穴位。

14、上油,安抚整个肩部,首先将一支耳烛棒点燃,用排毒手法做一侧耳部排毒,

排毒时一手扶耳烛棒,一手做排毒手法,

15、当耳烛棒燃烧到底线时,将耳烛棒沿火之处剪下放入水中熄灭,做安抚动作,做

完一侧做另一侧。

做耳烛是需要准备的物品:面部松筋理疗液,耳烛棒,剪刀,打火机,半杯清水。

《本草纲目》所载名贵药材的最佳产地

《<本草纲目>所载名贵药材的最佳产地在哪里?》《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载有药材1892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那么《本草纲目》所载名贵药材的最佳产地在哪里?,究竟它的神奇之处在何处,下面带你揭秘。 1.历史悠久 谈到《本草纲目》所载的名贵药材,我们不得不溯源道家养生药材知识。众所周知,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距今已5000年以上;道家养生学,主要由中华民族神圣祖先、中国道家始祖黄帝,中国道家祖师老子,依据“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规律,又“因而制之”自然规律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综合确立,“养生”二字来源于道家记载;道家养生源远流长,自黄帝问道广成子起,历经千载。古今众多大德大医名士都与道结缘,皆喜酒乐道。道家圣贤依据天地大势,发掘万物本源,以丹道之法秘制本草养生之法,得康养颐和、延寿健体之效果,一直被世人所争先摄取。道医依丹道之法选药材,药性纯阳、走而不守,具有上窜巅顶、內藴脏腑、通经活络、外达肌肤、旁通四肢之功效,对诸虚劳损、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虚烦不寐、湿邪內郁、痹痛僵直等。那么《本草纲目》所记药材是如何做到的这么神奇之效呢? 2.道地药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强调药材的产地,指出:“用药必依土地”,李时珍的道地药材观点更为明确,如:“性从地变,质与

物迁”。中科院实验得出霍山石斛移植外地培育种植,其核心成分降低,证明李时珍观点是正确的。但到植物养生酒作为尊贵的道地药材产地,其栽培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 3.《本草纲目》地理标志药材产地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 4.现代科学研究 道家养生古法选定的秦岭终南山野生水果,吉时采收自然成熟的蓝莓、沙果、山葡萄、野刺梨、海棠果、山杏等野生水果,手工采收,冷链控温运输,丹道古法炮制22味药食同源猴头菇、沙棘、山药、黄精、茯苓、百合、葛根、桑葚等药材,丹道古法选材,野生地灵水果、药食同源药材,历时三年组方、选材、营养、功效、工艺、标准、设备、市场、申报、检测等不断研究,反复磨合,终于在2016年3月22日确定开工生产丹道植物养生酒。该酒蕴含多种本草植果精华芬芳馥郁、口感醇厚,具有畅通机体微循环、滋养机体细胞生长活力,激发机体自愈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之功效。 丹道植物养生小酒对甄选药材的严谨态度,你饮一口来自终南山优选多种药材发酵而成丹道植物养生酒就能深深体会到的。

五谷美容养生配方-五谷杂粮最佳养生配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五谷美容养生配方|五谷杂粮最佳养生 配方 偶尔吃粗粮有利于美容养生,五谷杂粮对我们的身体好,那么五谷杂粮如何美容养生呢,小编现在就告诉你五谷杂粮美容养生配方,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常见五谷杂粮美容养生配方 一、补肾吃法 补肾一直是中国男人自古不变的话题,每个人的补肾方

法可能会大同小异,如吃猪腰子、牛鞭等,但是除了此之外五谷杂粮也会帮我们达到补肾的目的。 组成:芡实、核桃、枸杞、黑芝麻。 一般芡实核桃粥采用芡实、核桃和糯米组成,我们这里在里面添加了黑芝麻和枸杞。将糯米先放在锅中煮粥,然后将芡实捣成粉末,核桃切碎。待糯米煮沸之后芡实粉调成糊状加入,添加核桃,出锅之前加入枸杞和黑芝麻。 这款粥不仅可以补肾,还调理身体虚弱患者,老少咸宜。其中芡实补肾健脾,同时性味平和,在夏季食用可以温和补肾,健脾除湿;核桃除了补肾之外,还健脑、抗氧化、补充维生素e;黑色入肾,黑芝麻也有补肾的作用;而枸杞除了补肾之外还养肝、明目。 二、美容吃法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更注重美容、养颜的食物,而在中医看来女人养生靠养血、养肝。 组成:红枣、枸杞、银杏、葛根、薏米。 将薏米、粳米、红枣、银杏等一同洗净放入锅中,待到粥煮熟之后葛根粉调成糊状慢慢倒入,再次煮开之后用冰糖或红糖调味。 红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软化血管、养心安神、消除疲劳;枸杞可补血养肝;银杏可抗氧化、祛斑、滋润皮肤和除皱,其作用主要来自于其中的维生素、黄酮醇和黄酮甙等;葛根粉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可以调理内分泌、抗氧化和美容;而薏米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肌肉松弛等问题。 三、清热瘦身吃法

秋季养生茶配方大全

秋季养生茶配方大全 亚健康的状态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养生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秋季养生茶配方大全,希望对你有用! 秋季养生茶1:石斛枸杞茶 养生茶配方:石斛、五味子、枸杞、麦门冬制成的。 做法:先将石斛用冷水浸泡2个小时。然后捞出放入锅中加水小火煮30分钟,待水滚后,熄火。再将石斛汤倒入其它几味药中焖5-6分钟,即可饮用。石斛能滋养肺胃,清热生津,但因其味比较重,可放点冰糖,冰糖和石斛配伍可化痰;枸杞性味甘平,能滋补肝肾、益精养血;麦门冬微寒、味甘,能润肺止咳、清心降火。秋季常饮此茶,有滋阴润肺、养胃宁心、延年益寿的作用。 秋季养生茶2:枸杞茶 养生茶配方:取枸杞子15g。 做法:加水煎煮30分钟,待温凉后代茶饮用。秋季养生茶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p1、维生素b1、维生素c、钙、铁,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对电脑一族的眼睛酸涩,疲劳,这款秋季养生茶功效对视力下降都有很好辅助治疗作用。 秋季养生茶3:生津茶 养生茶配方:青果5个,金石烘、甘菊、竹茄各6克,麦冬、桑叶各9克,鲜藕10片,黄梨2个,革养5个,鲜芦根2枝。

做法:煎水代茶饮。这款秋季养生茶其功能生津止渴,养阴润燥。适用热病伤阴,或老人阴虚津枯,口渴,咽干,唇燥等。 秋季养生茶4:萝卜茶 养生茶配方: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加少量食盐, 做法: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勿放味精),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两次不拘时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白萝卜营养丰富,含钙且有药用价值,可清热化痰,配茶饮用能清肺热、化痰湿,少加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 秋季养生茶5:姜苏茶 养生茶配方:生姜、苏叶各3克, 做法: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两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或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此方以药代茶,味少而精,实用简便。 秋季养生茶6:银菊白芍饮 养生茶配方:选用金银花、菊花、白芍制成的,可适当加些白糖。 做法:先把所有养生茶配方洗净放入杯子中,冲入开水泡开,加盖焖泡10分钟,滤出残渣,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匀即可饮用。金银花、菊花能保护喉咙、缓解声带疲劳;白芍能清肝火、安脾肺、利尿。秋季常饮此茶,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清肝生津的作用。 秋季养生茶7:玫瑰普洱茶

曹文锡气功养生法口诀心法(全)

曹文錫, 道號無爲居士 人生光陰短景, 數十年轉瞬間耳。於愛河苦海中, 消耗許多精神;身非金石, 苟養生無術, 衰朽立見。無需多讀丹書, 只要奉行養生法十四種, 即能身健神怡。 子將「任」「督」二脈, 詳為解釋。「任督」者一陰一陽也。「督脈」屬陽, 在背脊後;「任脈」屬陰, 在胸前。「督脈」主升, 「任脈」主降;動而升陽為天, 靜而生陰為地。人與天地同禮, 身由陰陽運行, 與天地同。丹者, 是以身中真火, 鍛煉坎中真水, 凝結而成, 借喻為丹, 即心中無任何境界。 六祖一倡曰:「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夢,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這是說:世界一切的事物都是空, 我們都是把一切的事物所迷, 放不下這個境界, 所以不能消除煩惱。經曰:「神即性, 炁即命。」(炁即異體氣字, 萬事物無空氣即無生命。)神即定力, 性即空境, 吾人在世, 要放開一切, 還要力行善事, 人間的西方, 即在吾人之家矣。敬請 大德同參悟修到人間的西方! 最簡單之養生法十四種。這十四種養生法在明代已有流傳。並載於我國養生經典中。如能以恆行之, 定能收到健身強體、延年益壽的效果。特誌之於後。 養生法十四種 一、「擳髮」:髮宜常梳, 以指代梳, 從額前到枕後, 動作要輕鬆, 古人稱爲「擳髮」。其功用能醒目、止痛、降血壓。 二、「浴面」:面宜多擦, 先搓熱兩手, 分兩側在面上輕柔撩之, 並用兩中指在鼻旁擦數次, 全部擦二十至三十次。最好在睡前及起床時行之。古人稱爲「浴面」, 其功用可醒腦, 降血壓, 減少顔面皺紋。 三、「運睛」:目宜常運, 雙目從左至右轉十四次, 再從右至左轉十四次。轉目時要慢, 然後緊閉一次, 睜開。古人稱爲「運睛」, 其功用能去眼内障及眼之外障。 四、「打天鼓」:目宜常彈, 用兩手掌心, 緊按於兩耳孔, 再用雙手之第二指在後腦部左右同時彈十二次, 共二十四次, 聽到咚咚聲響。古人稱爲「打天鼓」。其功用能防治頭暈、耳鳴、醒腦、增強記憶力、預防耳疾。最好在早起或疲勞後彈之, 效果顯著。(彈畢輕輕鬆手) 五、「叩齒」:齒宜輕叩。將口輕閉, 將上下牙齒互相輕叩二十四次。古人稱爲「叩齒」。其功用能增強牙齒防脫之效。 六、「接甘霖」:舌宜甜顎。將舌輕抵上顎, 古人稱爲「舌抵天庭」。此乃溝通陰陽二海交流, 如有口水, 就要吞下, 古人稱爲「接甘露水洗肺熱」大益人體。(陰陽二海—督脈乃陽海—任脈乃陰海, 詳釋於十四條。)

中医养生祖传生活小偏方

1、经常流鼻血 方一、猪鼻三两,沙参25克,生地10克,水煎服,连服一周断根。 方二、刺猬皮30克烧灰冲一两米酒饮,再用鲜莲叶30克,鲜侧柏叶30克,鲜艾叶30克,生地25克,共煎水服,三碗水煎至一碗,每日一次。连煲几天,永不复发。 2、痔疮 一、外用:将几只活田螺洗净泥,放碗内,以梅片少许撒入螺口,将其吐出的口水,涂患处,一天几次,一两天见效。 二、内服:制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川萆薢10克,生地10克,土茯苓10克。将五味药同三两瘦肉煎水饮,每天一次,几次痊愈。 3、水火烫伤 生蚯蚓十余条,洗净泥放瓶内,撒上半两白糖、半日化成水,将蚯蚓水涂患处,一天三次,好后无疤痕。 4、百日咳 雷公根(即崩大碗;老耳仔)2两捣汁,冲川贝末15克,每天两次,连服一周。 5、咳嗽 方一、(热咳)黄岑10克,甘草10克,川贝母10克,知母10克,银花10克,桔梗10克,鱼腥草15克(后放),杏仁10克(感冒加麻黄6克) 方二、(寒咳)沙参25克,黄精25克,黄岑10克,甘草10克,五味子15克,贝母10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茯苓12克,半夏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剂。 6、哮喘 癞蛤蟆3只,去头皮和内脏,将肉身焙干研末,另加猪胆一个取汁拌面粉一两,放锅内烘干研末,再将两者混合,装入瓶内备用,一日三次,每次服一钱,温开水送服,服完再制,连服一个月断根。 7、感冒 生姜二两,生盐一两,葱白连须十根,共煎水一桶,冲凉后,盖被取汗,汗出痊愈(初时) 8、小二盗汗奇方 五倍子,五味子各10克,炒干研末,口水调敷肚脐(分两次)连敷两晚神效。 9、小儿经常流涎,流涕 党参15克,白术10克,丁香2.5克,陈皮5克,半夏5克,沉香末0.5克,茯神10克,生姜3片,每天一剂,连服一周 10、眼上膜,白内障 蚂蟥(蝗蜞)十余条,放入清水养半刻,取出放入瓶中,蜜糖一两,共浸三个时辰后,取上层清夜另瓶装好,备用,每日早晚两次滴眼,七日后眼膜尽除。

适合女性饮用的养生茶搭配方法

适合女性饮用的养生茶搭配方法 *导读:众人皆知,我国是茶叶大国,饮茶历史也十分悠久,这主要是得益于茶叶的养生、保健功,据有关业内人士成,不同的茶叶搭配在一 众人皆知,我国是茶叶大国,饮茶历史也十分悠久,这主要是得益于茶叶的养生、保健功,据有关业内人士成,不同的茶叶搭配在一起,养生、保健功效更显著,除外,美容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这非常适合广大女性饮用,现在就让小编向大家传授养生茶搭配方法,让你达到养生、保健、美容的目的。 *一、牛奶红茶 材料: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

制作方法: 1、首先将红茶放入锅中,然后加水煎煮5分钟; 2、其次将红茶叶过滤掉,在用另外一只锅煮牛奶; 3、最后在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并再加入食盐搅拌; 功效:每天早上喝一次,具有补充气血,强身健体的功效。*二、黄芪红茶 材料:黄芪15克,红茶3克 制作方法:

1、首先把黄芪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清水煮约15分钟; 2、其次再将红茶放入锅中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补气健胃,改善身体虚弱症状的功效,除外,还具有降压、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三、菊花普洱茶 材料:干菊花2.5克,普洱茶叶3克 制作方法: 1、首先将菊花与普洱茶叶放入有杯盖的瓷杯中,并往杯中

注入沸水; 2、其次将第一泡茶倒掉,且再次注入沸水; 3、最后在约2分钟后掀开杯盖,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消暑、解毒、利尿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延年益寿等功效。 *四、红枣枸杞茶 材料:红枣25克,枸杞子20克,适量红糖 制作方法:

1、首先把红枣(去核)与枸杞子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清水煎煮; 2、其次在红枣煮软后,并放入红糖,再将其调匀,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改善气血不足,增强体力的功效,使元气尽快恢复。

栗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栗 1《名医别录》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 人耐饥,生山阴,九月采. 2《新修本草》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 人耐饥。生山阴,九月采。 今会稽最丰,诸暨栗形大,皮浓不美,剡及始丰 皮薄而甜。相传有人患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肾 之义,然应生啖之。今若饵服,故宜蒸曝之。 〔谨案〕栗作粉,胜于疗筋骨断碎,疼痛,肿, 瘀血有效。其皮名扶,捣为散,蜜和涂肉,令急 缩;毛壳,疗火丹疮、毒肿;实饲孩儿,令齿不 生。树白皮水煮汁,主溪毒。 3《本经逢原》 咸温无毒。 发明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风干者食之。若脾 肾虚寒暴注,须煨熟食之。栗楔一球三颗,中扁 者,疗筋骨风痛,又能破冷癖。生嚼罨恶刺出箭 头,栗肉上薄皮也。烧存性,治骨鲠在喉,吹入 即下。栗壳煮汁治反胃消渴。毛球外刺包也,煮 汁洗火丹毒肿。栗花治瘰。栗树皮煮汁洗沙虱溪 毒并丹毒疮毒,根治偏坠肾气,酒煎服之。 4《本草从新》 补肾. 咸温.浓肠胃.补肾气.(能解羊膻.)小儿不 可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小儿疳疮、生 嚼栗子敷之、韦刺入肉、金刃斧伤、方同.) 5《本草便读》 栗 虽有养胃浓肠耐饥补肾之功.然生食难消.熟食 滞气.毕竟非治病之药.为食物中之一品耳.)6《本草分经》 咸温,浓肠胃补肾气,能解羊膻。 7《本草备要》 补肾 咸温。浓肠胃,补肾气(寇宗曰∶小儿不可多 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能解羊膻)。 8《本草撮要》味甘咸温.入足太阴少阴经.功专浓肠胃.补肾 气.多食闭气.小儿疳疮.生嚼敷之良.并止鼻 衄.涂筋骨碎断.消肿痛.行瘀血.风干者佳. 壳止便血.壳内薄皮治骨鲠.俱烧灰存性用. 9《本草求真》 (五果)固胃宽肠 栗(专入肾。兼入肠胃)。肾之果也。味咸性 温。体重而实。故能入肾而补气。凡人胃气亏 损。而见腰脚软弱。并胃气不充。而见肠鸣泄 泻。服此治无不效。(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 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 义。)然须风干。连液吞咽为佳。(时珍曰。风 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蒸煮。) 作粉为食。胜于菱芡。若使栗不风干。或生水气 未除。食则助湿发气生虫。蒸煮炒熟。食则壅气 滞膈。而于风水之人尤忌。小儿多食。令齿不 生。栗楔系栗中瓣。能疗筋骨风痛。冷积疾癖。 生啮可罨恶刺。出箭头。敷瘰肿毒痛。栗(即 肉上薄皮。)烧灰存性。能治骨鲠在喉。吹入即 下。栗壳煮汁。能治反胃消渴。栗球(即外刺 包。)煮汁。洗火丹毒肿。栗花能治瘰。栗树皮 煮汁。可洗沙虱溪毒。并丹毒疮毒。栗根酒煎。 能治偏坠肾气。皆以取其之功耳。 10《本草纲目》 「气味」(实)咸、温、无毒 「主治」 1、腰脚无力。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 吃猪肾煮粥,必渐转健。 2、小儿干疮。生嚼栗子敷涂。 3、小儿口疮。每日吃煮熟大栗,甚效。 4、鼻血不止。用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 性,待火毒出尽,加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 钱,温水送下。 5、刀斧伤。用大栗研烂敷上。 11《本草蒙筌》味咸,气温。属水与土。无毒。濮阳范阳者最 奇,兖州宣州者尤胜。他处虽产,总味不佳。秋 采收藏,干生任意。 欲干收日曝,水气全消;(袋盛,风处吹干尤 美。)欲生收沙藏,新鲜常在。蒸熟食滞气恋 膈,生者食发气生虫。曝干食之,下气补益。小 儿多食,令齿不生。专走肾经,堪治肾病。健腰 足助力,浓肠胃耐饥。生嚼涂筋骨碎痛,(折伤 断者。)消肿去瘀血神效。患风水气,切忌沾 唇。栗榍系内三颗者为然,劈开取中一粒子才 是。敷瘰肿散血,理筋骨风止疼。 毛壳疗肿毒火丹,烧灰敷;赤壳止反胃消渴,煮 汁饮。研近肉薄皮和蜜涂面冷急缩亦奇。树白皮 煮浓,主沙虱溪毒。数种小者,亦附其名。真栗 江湖多,子圆似豌豆粒。莘栗桂阳出,实大如杏 子仁。(《诗》云∶树之莘栗是也。)茅栗遍生 江南,似栗圆细。 旋栗惟产江北,顶圆末尖。钩栗俗以甜槠呼,( 又名巢钩子,)浓肠胃肥体。 槠栗人每苦槠唤,止泻痢健行。造粉亦佳,凉心 益胃。皮叶入水煎汁,产血不止可尝。 12《本草衍义》栗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润。沙中藏至春 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儿不可多食。 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生虫,往往致小儿 病,人亦不知。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又滞 其气尔。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 栗。《图经》引《诗》言莘(音榛)栗者,谓其 象形也。 13《证类本草》 (栗_)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 人耐饥。生山阴,九月采。 陶隐居云∶今会嵇最丰,诸暨(音既)栗形大, 皮浓不美。剡(时冉切)及始丰,皮薄而甜。相 传有人患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 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之。若饵服,故宜蒸曝 之。唐本注云∶栗作粉,胜于菱芡(音俭)。嚼 生者涂疮上,疗筋骨断(音段)碎,疼痛肿瘀 血,有效。其皮名扶,捣为散,蜜和涂肉,令急 缩。毛壳,疗火丹,疗毒肿。实饲孩儿,令齿不 生。树白皮水煮汁,主溪毒。臣禹锡等谨按蜀本 图经云∶树高二、三丈,叶似栎,花青黄色,似 胡桃花。实大者如拳,小如桃李。又有板栗、佳 栗,二树皆大。又有茅栗,似板栗而细。其树虽 小,然叶与诸栗不殊,惟春生、夏花、秋实、冬 枯。今所在有之。孟诜云∶栗子,生食治腰脚。 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又,树 皮,主瘅疮毒。谨按宜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 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益。就中吴栗大,无 味,不如北栗也。其上薄皮,研,和蜜涂面,展 皱。又,壳,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今所食 生栗,可于热灰火中煨令汗出,食之良。不得通 热,热则拥气。生即发气。故火煨杀其木气耳。 陈士良云∶栗有数种,其性一类,三颗一球。其 中者,栗榍也,理筋骨风痛。日华子云∶栗榍, 生食,破冷癖,日生吃七个。又生嚼,可出箭 头,亦恶刺,并敷瘰、肿毒痛。树皮煎汁,治 沙虱,溪毒。壳煮治泻血。 图经曰∶栗,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山阴,今 处处有之,而兖州、宣州者最胜。木极类栎,花 青黄色,似胡桃花。实有房,汇若拳,中子三五 拆子出。凡栗之种类亦多。《诗》云∶树之莘( 音榛)栗。陆机疏云∶栗,五方∶皆有之,周、 秦、吴、扬特饶,吴越被城表里皆栗,惟濮阳及 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倭、韩国 诸岛上,栗大如鸡子,亦短味不美。桂阳有莘而 丛生,实大如杏子中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 也,但差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 细,或云即莘也。今此色惟江湖有之。又有茅 栗、佳栗,其实更小,而木与栗不殊,但春生、 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栗房当心一子,谓之 栗楔,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 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曝干,去其木 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壳煮汁 饮,止反胃及消渴。木皮主疮毒,医家多用。 外台秘要∶治小儿疳疮,栗子嚼敷之。肘后方∶ 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治之,煮栗皮有刺 者,洗之佳。又方∶治熊、虎爪甲所伤,嚼栗敷 之。经验后方∶治肾虚,腰脚无力。 生栗袋盛,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次吃猪肾 粥。孙真人云∶栗,味咸,肾病宜食。胜金方∶ 治马汗入肉血疮,用栗肉嚼敷之。 衍义曰∶栗,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润,沙中 藏至春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儿不可多食,生 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生虫,往往致小儿 病,人亦不知。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又滞 其气尔。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 栗。《图经》引《诗》言莘(音榛)栗者,谓其 象形也。

-26-中医气功原理

中医气功原理 阎立海 山东淄博 内容提要: “气”是中医科学的理论基础,古人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对它做出详尽的表述,现代科学在“实体唯物主义”和“独立空间主义”的桎梏下,也不可能对它进行深入研究。直到现在,人们对气的认识仍然十分混杂、模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这一现实严重束缚着中医科学的发展。通过对中医气功的长期内证体察,深入揭示气和经络的实质,促进中医科学大踏步前进,这是我们中华儿女们的责任。 关键词: 气经络混化能场态物质模模糊糊中医气功 宇宙整体理论认为:我们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包括实体物质、能场物质和信息物质三个不同的层次。按照物质组成三大要素质量、能量、信息的隐、显区分:凡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的为实体物质:凡能量、信息呈显在状态,质量呈隐伏状态的为能场物质:凡信息呈显在状态,能量、质量都呈隐伏状态的为信息物质。(请参考百度文库“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实现宇宙超大统一”)同时

宇宙整体理论认为:空间是物质时空结构的占位表现,有物质存在,就一定有空间表现;有空间表现,就一定存在不同的物质,我们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实体物质和能场物质都没有的绝对真空。(请参考百度文库“宇宙整体理论”) 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对与中医气功有关的一系列问题阐述如下:一、什么是现代科学之气: 实体物质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存在形式,其中呈气态存在的为现代科学之气,包括:空气、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一氧化碳气、水蒸气、呼吸之气、湿气、消化系统产生之气、肠道排出之气等,这一类气的统一特征为: 1、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属于具有质量表现的实体物质。 2、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可将它们压缩为液态或固态存在。 二、什么是中医科学之气: 能场物质包括基础能场态物质和混化能场态物质两大类,基础能场态物质包括:1、负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负电荷的电子。2、中性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不带负电荷也不带正电荷的光子。3、正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基础能场态物质的能量表现形式都是单一的,它们与实体物质通过各种混化反应,生成了各种化学分子组成的从小至大一系列不同层次物质整体的实体组成部分。

中医养生七对矛盾(附中医养生的25个传统秘方)

中医养生七对矛盾 1、纵欲与禁欲: 历代帝王多不长寿,与其恣情纵欲有关。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精少则病,精尽则死。”明代《养生八笺》中说:“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 美国研究人员对600人所作的调查发现:上了年纪的人维持积极的性生活,有助于长久地保持他们的活力和较强的记忆力。如果老人放弃性关系,他们的智力就会很快衰退。显然,纵欲伤身,禁欲也有害健康,节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2、多睡与少寐: 古代养生家认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有人提出“睡眠养生论”,认为睡眠好可以延长寿命,但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仅仅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高三倍半。民谚说的“早睡早起,没病惹你”是有道理的。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害,不仅影响工作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引发各种疾病。但同样睡眠过多也有害。睡眠过多,身体各样机能呆滞,久之必致病。可见睡不可缺但也不可贪。 3、乐与悲: 有些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精神上无所寄托,往往产生失落感而闷闷不乐,这对健康极为不利。《灵枢》中说:"悲伤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若能通过各种形式参加社会交往,诸如打扑克、下棋等娱乐游戏,有助于消除寂寞,增加生活乐趣。但有的人终日沉湎其中,导致精神失衡,甚至猝死在麻将桌下,那就更为可悲了。正如《健康格言》所说:"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 4、饱与饥: 多食伤身,营养不足也损害健康。《抱朴子》中说:“养生赖于饮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伤身者。”唐代诗圣杜甫就是因为饱餐一顿耒阳县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清代顺康年间,户部尚书马齐,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寿,其中百岁者有5人之多,马齐本人享年88岁。据传马家主要是善于饮食调摄,坚持“早饭淡而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 但是有的人由于减肥心切,过分少吃而严重损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养生格言中说:“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节制饮食可减轻胃肠和内脏的负担,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5、荤与素: 不能绝对素食或荤食,应合理搭配。以清淡素食为主,才有利于健康。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条是“合理膳食”。老年人以素食清淡饮食为主是对的,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较低,可有效防止或减慢高血压、心脏病乃至糖尿病、脂肪肝等中老年人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 但也不可绝对地一概拒绝荤食。因为脂肪和胆固醇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既健脑又护心,且胆固醇抵御癌症功不可没。由此可见,三餐荤素搭配,以素为主,荤食为辅比较好。 6、冷与热: 1

(完整版)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

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用途: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养阴清热。 用途:肝肾阴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眼茶】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 功能:滋肾补心,安神。 用途: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来源:《摄生秘剖》。 【枸杞芍茶】原料:枸杞5g、白芍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肝肾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茶】原料:枸杞5g、龙胆草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养血,清热除湿。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五味茶】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龙胆草3g、虎杖3g、绿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肝,解毒除湿;降转氨酶。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转氨酶偏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生地茶】原料:生地10g、绿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血,降血糖,升血压,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阴虚发热、盗汗、口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地麦茶】原料:生地5g、麦冬3g、天冬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后伤津,口烦渴、汗出;消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芥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白芥1《本草纲目》 「释名」胡芥、蜀芥。 「气味」(子)辛、温、无毒。 「主治」 1、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2、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 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3、腹冷气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 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汤 送下十丸,甚效。 4、肿毒初起。用白芥子还想,加醋调涂。 2《本草蒙筌》 味辛,气温。无毒。原种来从西戎,白脆作茹甚 美。冷气堪却,五脏能安。子生比他芥略粗,色 白与粱米相类。善却疰气,最辟鬼邪。研醋敷射 工,煎液消痰癖。久疟蒸成癖块,须此敷除;皮 里膜外痰涎,必用引达。故三子养亲汤方中,加 萝卜子消食,苏子定喘,此却消痰。是皆切中老 人病也。青芥极辣,似菘有毛。细叶者杀人,大 叶者为美。 生食发丹石发毒,煮食动膈气动风。合兔肉同 餐,成恶疮尤验,亦堪主疗。尝载《本经》,利 窍明耳目;温中归鼻,除邪气止咳。子细青色, 作酱甚香。扑损瘀血冷疼,生姜研贴。 麻痹风毒肿痛,酽醋和敷。酒调未下咽,心脾痛 竟止。又紫芥花芥石芥,种却多般;惟采取作茹 作,不复分别。 3《证类本草》味辛,温,无毒。主冷气。色白,甚辛美,从西 戎来。子,主射工及疰气,上气发汗,胸膈痰 冷,面黄。生河东。(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白芥,生太原。如芥而 叶白,为茹食之,甚美。日华子云∶白芥,能安 五脏,功用与芥颇同。子,烧及服,可辟邪魅。 图经文具芥条下。 陈藏器云∶主冷气。子主上气,发汗,胸膈痰 冷,面目黄赤,亦入镇宅用之。外台秘要∶治反 胃,吐食上气。小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三种射工即水弩子。以芥子杵令熟,苦酒 和,浓敷上。半日痛即便止。又方∶治游肿诸 痈。以芥子末、猪胆,和如泥敷上,日三易之。 肘后方∶治中风,卒不得语。以苦酒煮芥子,敷 颈一周,以帛苞之,一日一夕乃瘥。

李时珍“本草”养生经

李时珍“本草”养生经 李时珍是家喻户晓的医药名家,他用毕生精力为后人贡献了《本草纲目》,他以75岁高龄向人们印证了日常养生的重要性。 李时珍认为:“水者坎之象,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他还把江湖水归为“地水”,并将它分为“顺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种。“顺流水”性顺而下流,又名甘澜水;“逆流水”乃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急流水”因湍水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达。所以,他称“天水为一”,“地水为二”,认为“地水”不如“天水”好;而“地水”中的江湖水,又以“顺流水”为饮用佳品。 关于食补和食疗,李时珍论述很多。如豆芽“甘温无毒”,可治“湿痹膝痛,五脏不足,脾胃气结积。壮气力,润肌肤,益颜色,填

骨髓,补虚损”;胡萝卜,“性甘、辛,微温,无毒”,可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家禽中鸭肉,“主大补虛劳,最清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若将鸭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养胃补血、生津作用,对病后体虚者,大有裨益;乌鸡“性甘,微温,无毒”,可治“肚痛,心腹恶气,除风湿麻痹,安胎。”并附方“补益虚弱:虚弱人用乌雄鸡一只治净,五味煮极烂,空腹饮食之”,“或五味腌灸食”。 李时珍建议老人每天都吃粥,他认为,老人的牙齿受损的非常严重,而且脾胃功能也不好,吃粥的话是最好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气的良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写了胡萝卜粥的制备与服法:新鲜胡萝卜适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胡萝卜甘辛微温,若经常食用,现代研究看来,可防治高血压,增强老年人体质。 至于饮酒,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这样写:“酒,天之美禄

中医药浴配方

中医药浴配方 药浴基础方(六味甘露汤):桑叶30克、桑枝50克、桑寄生50克、松枝50克、桂枝20克、徐长卿100克。将六味药打碎,制作成基础药粉。每次用半包(100克左右),加水2000毫升,稍微煮开即可。将药水倒入药桶,加适量热水到桶得3/4处,待水温至40℃—50℃即可泡浴。还要准备一些热水,随时保持药液水温。泡浴时间半小时为宜。药浴最好在睡前两小时进行,有行气活血作用。泡浴之后一定要喝一杯温水。体质特别弱得人,建议喝一杯麦片、豆浆或牛奶,能起到补气益中得作用。 调肾药浴方:蛇床子、菟丝子、黄精、白菊花、川断、补骨脂等量,要根据水量得大小,每味药大约30克左右,煮两次水,然后把水倒进木桶里,此方男女都适用。如果妇女有子宫肌瘤、囊肿、乳腺增生,可以加上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味药。S4D洱吧下载VIP讲座 皮肤护养方:用玫瑰花、茉莉花、枸杞子适量,一大杯(约500毫升)将药茶渣子去掉,倒入浴盆中,加水洗澡,每天1次,能够使妇女皮肤柔嫩润滑,同时,还能预防夏秋季皮肤病。 玫瑰花泡澡:玫瑰花200克,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10分钟(玫瑰花属芳香之品,不宜煎煮时间过长),把所煎之水与花一同倒入澡盆即可。玫瑰花清热养阴,还带有一股花香,最适宜女士泡澡,泡完澡身体还有一股芳香之气,心情自然舒畅。

茉莉香体浴:茉莉花、玫瑰花各约15朵,香附5钱。做法:材料压碎后以小布包装起来。浴缸注入约40℃得热水。将纱布包放入浴缸热水中,稍微浸泡、出色。入浴,泡澡20分钟后即可出浴。效用:茉莉及玫瑰都有着迷人得香味,可使身体保持清香而香附还有调经得作用。 菊香润肤浴:薄荷1钱、菊花3钱、冬葵子2钱、甘草2钱。做法:将药材皆打成粗粉,放入小纱布包中,直接放进水温约50℃得浴缸中,。泡浴20分钟。效用:可以清热润肤,还能让全身散发诱人得香味。 丹参泡澡:丹参200克,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半小时,将药汁倒入澡盆即可。丹参具有活血、安神、舒缓心情得作用。 关节疼痛:用丝瓜络、千年健、海风藤、桑枝、五加皮、透骨草、虎杖各12克,煎熬取二汁,倒入浴盆中,加热水至能够浸没患处为度。水温应该保持在45~50℃左右,每天洗浴1次,每次浸沐擦浴30分钟。这一方法适用于腰背部以及各个大关节得风湿宿伤疼痛。 成人湿疹或者疮毒:用苦参、白藓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取二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到能够浸渍患处为度,水温适中,每天洗浴1次,每次浸泡30分钟。如果就是妇女阴道滴虫或者外阴溃疡,男子阴囊绣球风或者肛门湿痒,也可以用此方局部熏洗或者坐浴。 疮疡湿疹方:老年正气虚弱,常因湿气下注郁而发热,出现阴囊或肛周湿疹;也可能因故卧床过久发生褥疮。对此,内服药物鞭长莫及,局部治

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

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 令狐采学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用途: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养阴清热。 用途:肝肾阴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眼茶】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 功能:滋肾补心,安神。 用途: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来源:《摄生秘剖》。 【枸杞芍茶】原料:枸杞5g、白芍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肝肾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茶】原料:枸杞5g、龙胆草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养血,清热除湿。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五味茶】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龙胆草3g、虎杖3g、绿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肝,解毒除湿;降转氨酶。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转氨酶偏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生地茶】原料:生地10g、绿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血,降血糖,升血压,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阴虚发热、盗汗、口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古代皇家的本草养生杂记

古代皇家的本草养生杂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延年益寿。古代的那些大权在握的帝王、皇亲国戚们,更是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帝王们掌握全国的医疗和医药资源,帝王深宫的养命秘诀更是密不外泄。史料中记载了帝王权贵们修炼仙丹,甚至闻所未闻的养生法门,但是,真正的皇家养生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家的医疗保健分“药与食”两大类 御医分为“药医”和“食医”的。比如,隋文帝建立政权之后,改革了新的医事制度,其中为皇帝服务的分为“尚药局”和“食医”。尚药局专门负责为帝王调制御药以及诊脉下方等业务;“食医”主要掌管“和齐所宜”,即掌管膳食四时五味配合之宜。 唐代的御医御药制度遵循隋代。设尚药局和尚食局。尚食局里边设有“食医”八人。 按照理说,皇帝有专门的御医和食医伺候着,身体保健上不应该出什么乱子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不准这人间的真龙天子会出什么稀奇古怪的病症来; 皇后嫔妃的养颜靠本草 “云想衣裳花想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女性不希望自己驻颜有术,永葆青春呢?古代御医为后宫的竭心尽力,研制了中国最早的美容秘方。中国是适用面膜美容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的养颜秘方比之今天的化学美容品更诱惑女人,进而催生出崇尚自然、遵循绿色护肤的养颜潮流。 武则天的常用美容秘方:“益母草泽面方”,后世医书把这个方子改名为“神仙玉女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时又恢复了原名。 益母草又名坤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其味辛苦,气微寒,有活血化瘀、调经消水的功效,素有“血家圣药”之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 益母草泽面方的做法很繁琐和讲究: 1、采集:必须是农历五月初五那天采集的益母草,益母草上不能带一点泥土,否则功效减弱; 2、团药:将采集的益母草晒干,粉碎后过细萝,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成鸡蛋大小的团药后,在阳光下晒干。 3、烧制:炉子需要用黄泥土制成,炉子四边各开一个小孔,炉子上层和下层放入炭火,两层之间放置团药药丸,点火烧制。大火烧一顿饭时间,改用文火慢慢煨制24小时,中间不能灭火。所炼出的要色洁白,观感细腻的即是上等药丸。 4、研粉:药丸一般制好后取出要凉透,放入瓷钵中,用玉锤(或者鹿角锤)研粉,过细萝,再研,如此反复,粉越细越好。 5、储存使用:将鱼粉或者鹿角粉掺入药内,然后放入瓷瓶密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常年使用,四五十岁的夫人如同十五六岁的女子一样年轻。 元代《饮膳正要》是中国第一部食疗专著 忽思慧,是元代朝廷的饮膳太医,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营养学家,在我国食疗史乃至医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文宗三年(1330年),忽思慧将《饮膳正要》一书献给了文宗皇帝; 《饮膳正要》全书三卷,卷一讲各种食品,卷二讲原料、饮料和“食疗”,卷三讲粮食、蔬菜水果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著。该书以《黄帝内经》和《本草》为理论依据,

养生茶配方大全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用途: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养阴清热。 用途:肝肾阴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眼茶】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饮用。 功能:滋肾补心,安神。 用途:阴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 来源:《摄生秘剖》。 【枸杞芍茶】原料:枸杞5g、白芍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柔肝。 用途:肝肾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龙茶】原料:枸杞5g、龙胆草2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肝养血,清热除湿。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枸杞五味茶】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龙胆草3g、虎杖3g、绿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肝,解毒除湿;降转氨酶。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转氨酶偏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生地茶】原料:生地10g、绿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阴养血,降血糖,升血压,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阴虚发热、盗汗、口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地麦茶】原料:生地5g、麦冬3g、天冬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后伤津,口烦渴、汗出;消渴。 来源:传统药茶方。 【地苍茶】原料:生地5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燥湿养阴,敛脾精。 用途:慢性肾炎肾病已久,肾阴虚而湿邪阻滞不化,出现阴虚挟湿的症状,腰膝酸软、口渴咽干、盗汗、潮热、苔黄厚腻、水肿、蛋白尿;慢性湿疹。 【生地英茶】原料:生地5g、蒲公英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凉血解毒,散结除痹。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痈疮肿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曾青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曾青1《名医别录》 无毒.主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治头风、脑 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生中及越,采 无时.(畏菟丝子.) 《本经》原文∶曾青,味酸,小寒.主目痛,止 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久 服轻身不老 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 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肝胆,除寒热, 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 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青霞子》云 ∶爽神气。畏∶菟丝子。《唐本》云∶出蔚州者 好,鄂州次之。 3《新修本草》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 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肝胆,除寒 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 足,盛阴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蜀中 山谷及越,采无时。 畏菟丝子。此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 官更无曾青,惟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 理小类空青,甚难得而贵,《仙经》少用之。化 金之法,事同空青。 〔谨案〕曾青出蔚次鄂州,余州并不任用。 4《本经逢原》 曾音层,其青层层而生故名。形如蚯蚓屎者真。 酸小寒,无毒。 《本经》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 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 发明曾青治目,义同空青,以其并出铜矿,与绿 青同一根源,曾青则绿青之祖气也。 古方太乙神精丹用之。扁鹊治积聚留饮有曾青 丸,并见《古今录验》方。曾空二青,近世绝 罕。《千金》云∶当取昆仑绿代之,即绿青也。 5《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上品) 【气味】酸,小寒,无毒。 【主治】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 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 【核】曰∶出蜀中,及越、蔚州、鄂州诸山谷。 其山有铜,曾青生其阳。曾青者,铜之精也。色 理颇类空青,累累如黄连相缀,又如蚯蚓屎而方 棱,色深如波斯青黛,层层而生,叩之作金声者 始真。造化指南云∶空青多生金矿,曾青多生铜 矿,乃石绿之得道者。禀东方之正色,修炼点 化,与三黄齐躯。独孤滔云∶曾青住火成膏,可 结制砂,亦含金气所生也。须酒醋渍煮,乃有神 化,若涂铁上,则色赤如铜。畏菟丝子。修事, 勿用夹砂石,及有铜青者。每一两,取紫背天 葵、甘草、青芝,用干湿各一镒,细锉,入瓷锅 内,置青于中。用东流水二镒,缓火煮五昼夜, 勿令水火失时,取出,更用东流水浴过,研乳如 粉用。 【】曰∶曾,层也。其青从实而空,从空而层, 然则曾出于空,曾为空之纯粹精也。 曾亦可以为增矣。故功力曾益其空之所不能,不 唯力走空窍,更主利关节,破症坚积聚者,缘累 结以为形而从治也。久服则实从空,空从层,身 轻不老耳。 6《本草纲目》 「释名」曾,音层。曾青,即层青。就是成为层 状的空青。李时珍说:“曾青治目,义同空青”。 「气味」酸、小寒、无毒。 「主治」 1、风热目疾(眼红或烂,怕太阳光,眼屎多,常 流泪,或痒或痛)。用曾青四两,蔓荆子二两, 炮姜、防风各一两,共研细,经常以少许吸入鼻 中,有效。 2、耳内恶疮。用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 二钱五分,共研为末,搽疮上。 7《本草经集注》味酸,小寒,无毒。主治目痛,止泪出,风痹, 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胆,除寒 热,杀白虫,治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 足,盛阴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蜀 中山谷及越西,采无时。(畏菟丝子。) 此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官更无曾 青,惟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理小??? 卷三,《政和》九一页) 8《神农本草经》 味酸小寒。 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 积聚。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山谷。 《名医》曰:生蜀中及越巂,采无时。 案管子揆度篇云:秦明山之曾青;《荀子》云: 南海则有曾青,杨倞注,曾青,铜之精;《范子 计然》云:曾青山宏农豫章,白青出新涂,青色 者善;《淮南子》地形训云:青天八百岁生青 曾;高诱云:青曾,青石也。 9《证类本草》 (曾青_)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 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肝胆,除寒热, 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 阴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蜀中山谷 及越。采无时。(畏菟丝子。) 陶隐居云∶此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 官更无曾青,唯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 理小类空青,甚难得而贵。《仙经》少用之。化 金之法,事同空青。唐本注云∶曾青出蔚州、鄂 州,蔚州者好,其次鄂州,余州并不任用。 图经文具空青条下。 雷公云∶凡使,勿用夹石及铜青,若修事一两, 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干、湿各一 镒,并细锉,放于一瓷埚内,将曾青于中。以东 流水二镒并诸药等,缓缓煮之,五昼夜,勿令水 火失时,足取出,以东流水浴过,却入乳钵中, 研如粉用。丹房镜源∶曾青结汞制丹砂,金气之 所生。宝藏论∶曾青若住火成膏者,可立制汞成 银,转得八石。清霞子∶爽神气。 10《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夹石及铜青。 若修事一两,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 干、湿各一镒,并细锉,放于一瓷埚内,将曾青 于中,以东流水二镒并诸药等,缓缓煮之,五昼 夜,勿令水火失;时足取出,以东流水浴过, 却,入乳钵中研如粉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