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草纲目养生经

本草纲目养生经

本草纲目养生经
本草纲目养生经

本草纲目养生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本草纲目养生经》的内容,具体内容:秋冬季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节,学会养生保健是少生病的关键。是什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是孙建新、王尚全编写,人民军医出版社在2010年3月出版的一本图书...

秋冬季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节,学会养生保健是少生病的关键。是什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是孙建新、王尚全编写,人民军医出版社在2010年3月出版的一本图书。本书重点介绍了常用补益中药、益寿精方及养生食疗方法。

秋冬季养生的方法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周杰伦:我不怕失败

周杰伦:我不怕失败 我的(电影)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就好像我可以唱《千里之外》,我也可以唱《双截棍》。 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周杰伦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在上海首次公布了预告片。见到杰伦时,他一手捧着手提电脑,一手握着电话遥控别人修片花:“‘秘密’两个字不停地出现,太造作。” 7月下旬,《不能说的秘密》进入了宣传期,周杰伦率领自己挑选的女主角桂纶镁4天里跑了6个城市,中间还遭遇发烧和坠台意外。《不能说的秘密》中的“秘密”能瞒到最后一刻,很不容易。周杰伦的的表演依旧很本色,女主角的笑容让她在短时间内人气急剧上升,而周杰伦的导演功底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上映3天票房超过1000万,看上去他不只是在玩票。 唱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导。如果说90年代的音乐圈里天王天后们还有所竞争的话,那么2000年以后,将R&B中国化的周杰伦从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如今新出道的年轻制作人们被说成是“听着周杰伦的歌长大”,而周杰伦的音乐如同张艺谋的电影般被无数国外音乐人挂在嘴上。你可能不喜欢周杰伦的音乐,你也可能嫌弃他的吐字发音,但你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2007年萧条的唱片市场都在期待周杰伦下半年将发行的新唱片。音乐上的“登峰造极”给了周杰伦更多的发挥空间,10年前那个在综艺节目《超猛新人王》中因为音乐旋律太古怪而被嘘的羞涩少年,已经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成为娱乐圈大佬,他甚至可以固执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而不用看外界的脸色,周杰伦这三个字就是销量的保证。 玩转了音乐界的周杰伦,来到电影圈的表现如何?真的很少有机会看到这样“话多”的周杰伦,替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孩子”做宣传时比以往的任何一次亮相都卖力。他很坦率,每个问题都挥洒自如,看上去也很虚心,“我和我的电影一样,是新人,需要大家照顾”。 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 记者:以前做宣传从来没有见你这么卖力过。 周杰伦:这是我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特别开心,也愿意为它做很多。 记者:之前很多人担心《不能说的秘密》是一部大型钢琴MV。 周杰伦:我希望观众是来看电影,而不是来看周杰伦的热闹。我不怕观众说这是广告片加MV,因为它有很好的情节。还有桂纶镁,我想很多男生会爱上她。 记者:那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导演呢? 周杰伦:这部电影不是单纯的文艺电影,我在里面表达了很多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想说爱情,亲情,还有钢琴……100分钟完全不够我说故事,很苦恼。大家都说,这部片子有《哈利·波特》那样的华丽,有日本电影的那种细节感觉,也有韩国电影的那种唯美。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就好像我可以唱《千里之外》,我也可以唱《双截棍》。 记者:电影还没上映,外面就有人问,是不是找人捉刀的。电影刚首映,网络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抄袭说”。 周杰伦:虽然我很忙,但我没有找“枪手”,不然我也不会发誓三年不做导演了。在拍摄的时候,很多导演说过要来探班,我都说,不要来不要来,我就怕给记者拍到,拿着照片可以说我找“枪手”了。不过当戏杀青的时候,刘伟强来看过,私底下来看的。 记者:他怎么评价﹖ 周杰伦:他说我很有他的影子,呵呵……这已经是很好的评价了。我希望我能在电影上有所作为,只要能入围最佳新人导演奖就很满意了。 记者:你曾说你此后三年内不再当导演。 周杰伦:对,这次当导演让我消耗了很多精力。另外,就像我发专辑,每年发一张,人们总是说我风格不变。但是三年拍一部电影,你会明显地感觉我的变化。不过我会参与一些MV的拍摄,也不介意导演找我来演戏。

栗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栗 1《名医别录》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 人耐饥,生山阴,九月采. 2《新修本草》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 人耐饥。生山阴,九月采。 今会稽最丰,诸暨栗形大,皮浓不美,剡及始丰 皮薄而甜。相传有人患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肾 之义,然应生啖之。今若饵服,故宜蒸曝之。 〔谨案〕栗作粉,胜于疗筋骨断碎,疼痛,肿, 瘀血有效。其皮名扶,捣为散,蜜和涂肉,令急 缩;毛壳,疗火丹疮、毒肿;实饲孩儿,令齿不 生。树白皮水煮汁,主溪毒。 3《本经逢原》 咸温无毒。 发明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风干者食之。若脾 肾虚寒暴注,须煨熟食之。栗楔一球三颗,中扁 者,疗筋骨风痛,又能破冷癖。生嚼罨恶刺出箭 头,栗肉上薄皮也。烧存性,治骨鲠在喉,吹入 即下。栗壳煮汁治反胃消渴。毛球外刺包也,煮 汁洗火丹毒肿。栗花治瘰。栗树皮煮汁洗沙虱溪 毒并丹毒疮毒,根治偏坠肾气,酒煎服之。 4《本草从新》 补肾. 咸温.浓肠胃.补肾气.(能解羊膻.)小儿不 可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小儿疳疮、生 嚼栗子敷之、韦刺入肉、金刃斧伤、方同.) 5《本草便读》 栗 虽有养胃浓肠耐饥补肾之功.然生食难消.熟食 滞气.毕竟非治病之药.为食物中之一品耳.)6《本草分经》 咸温,浓肠胃补肾气,能解羊膻。 7《本草备要》 补肾 咸温。浓肠胃,补肾气(寇宗曰∶小儿不可多 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能解羊膻)。 8《本草撮要》味甘咸温.入足太阴少阴经.功专浓肠胃.补肾 气.多食闭气.小儿疳疮.生嚼敷之良.并止鼻 衄.涂筋骨碎断.消肿痛.行瘀血.风干者佳. 壳止便血.壳内薄皮治骨鲠.俱烧灰存性用. 9《本草求真》 (五果)固胃宽肠 栗(专入肾。兼入肠胃)。肾之果也。味咸性 温。体重而实。故能入肾而补气。凡人胃气亏 损。而见腰脚软弱。并胃气不充。而见肠鸣泄 泻。服此治无不效。(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 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 义。)然须风干。连液吞咽为佳。(时珍曰。风 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蒸煮。) 作粉为食。胜于菱芡。若使栗不风干。或生水气 未除。食则助湿发气生虫。蒸煮炒熟。食则壅气 滞膈。而于风水之人尤忌。小儿多食。令齿不 生。栗楔系栗中瓣。能疗筋骨风痛。冷积疾癖。 生啮可罨恶刺。出箭头。敷瘰肿毒痛。栗(即 肉上薄皮。)烧灰存性。能治骨鲠在喉。吹入即 下。栗壳煮汁。能治反胃消渴。栗球(即外刺 包。)煮汁。洗火丹毒肿。栗花能治瘰。栗树皮 煮汁。可洗沙虱溪毒。并丹毒疮毒。栗根酒煎。 能治偏坠肾气。皆以取其之功耳。 10《本草纲目》 「气味」(实)咸、温、无毒 「主治」 1、腰脚无力。取风干的生栗,每晨吃十多粒,再 吃猪肾煮粥,必渐转健。 2、小儿干疮。生嚼栗子敷涂。 3、小儿口疮。每日吃煮熟大栗,甚效。 4、鼻血不止。用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 性,待火毒出尽,加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 钱,温水送下。 5、刀斧伤。用大栗研烂敷上。 11《本草蒙筌》味咸,气温。属水与土。无毒。濮阳范阳者最 奇,兖州宣州者尤胜。他处虽产,总味不佳。秋 采收藏,干生任意。 欲干收日曝,水气全消;(袋盛,风处吹干尤 美。)欲生收沙藏,新鲜常在。蒸熟食滞气恋 膈,生者食发气生虫。曝干食之,下气补益。小 儿多食,令齿不生。专走肾经,堪治肾病。健腰 足助力,浓肠胃耐饥。生嚼涂筋骨碎痛,(折伤 断者。)消肿去瘀血神效。患风水气,切忌沾 唇。栗榍系内三颗者为然,劈开取中一粒子才 是。敷瘰肿散血,理筋骨风止疼。 毛壳疗肿毒火丹,烧灰敷;赤壳止反胃消渴,煮 汁饮。研近肉薄皮和蜜涂面冷急缩亦奇。树白皮 煮浓,主沙虱溪毒。数种小者,亦附其名。真栗 江湖多,子圆似豌豆粒。莘栗桂阳出,实大如杏 子仁。(《诗》云∶树之莘栗是也。)茅栗遍生 江南,似栗圆细。 旋栗惟产江北,顶圆末尖。钩栗俗以甜槠呼,( 又名巢钩子,)浓肠胃肥体。 槠栗人每苦槠唤,止泻痢健行。造粉亦佳,凉心 益胃。皮叶入水煎汁,产血不止可尝。 12《本草衍义》栗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润。沙中藏至春 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儿不可多食。 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生虫,往往致小儿 病,人亦不知。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又滞 其气尔。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 栗。《图经》引《诗》言莘(音榛)栗者,谓其 象形也。 13《证类本草》 (栗_) 味咸,温,无毒。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 人耐饥。生山阴,九月采。 陶隐居云∶今会嵇最丰,诸暨(音既)栗形大, 皮浓不美。剡(时冉切)及始丰,皮薄而甜。相 传有人患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 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之。若饵服,故宜蒸曝 之。唐本注云∶栗作粉,胜于菱芡(音俭)。嚼 生者涂疮上,疗筋骨断(音段)碎,疼痛肿瘀 血,有效。其皮名扶,捣为散,蜜和涂肉,令急 缩。毛壳,疗火丹,疗毒肿。实饲孩儿,令齿不 生。树白皮水煮汁,主溪毒。臣禹锡等谨按蜀本 图经云∶树高二、三丈,叶似栎,花青黄色,似 胡桃花。实大者如拳,小如桃李。又有板栗、佳 栗,二树皆大。又有茅栗,似板栗而细。其树虽 小,然叶与诸栗不殊,惟春生、夏花、秋实、冬 枯。今所在有之。孟诜云∶栗子,生食治腰脚。 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又,树 皮,主瘅疮毒。谨按宜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 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益。就中吴栗大,无 味,不如北栗也。其上薄皮,研,和蜜涂面,展 皱。又,壳,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今所食 生栗,可于热灰火中煨令汗出,食之良。不得通 热,热则拥气。生即发气。故火煨杀其木气耳。 陈士良云∶栗有数种,其性一类,三颗一球。其 中者,栗榍也,理筋骨风痛。日华子云∶栗榍, 生食,破冷癖,日生吃七个。又生嚼,可出箭 头,亦恶刺,并敷瘰、肿毒痛。树皮煎汁,治 沙虱,溪毒。壳煮治泻血。 图经曰∶栗,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山阴,今 处处有之,而兖州、宣州者最胜。木极类栎,花 青黄色,似胡桃花。实有房,汇若拳,中子三五 拆子出。凡栗之种类亦多。《诗》云∶树之莘( 音榛)栗。陆机疏云∶栗,五方∶皆有之,周、 秦、吴、扬特饶,吴越被城表里皆栗,惟濮阳及 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倭、韩国 诸岛上,栗大如鸡子,亦短味不美。桂阳有莘而 丛生,实大如杏子中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 也,但差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 细,或云即莘也。今此色惟江湖有之。又有茅 栗、佳栗,其实更小,而木与栗不殊,但春生、 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栗房当心一子,谓之 栗楔,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 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曝干,去其木 气。惟患风水气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壳煮汁 饮,止反胃及消渴。木皮主疮毒,医家多用。 外台秘要∶治小儿疳疮,栗子嚼敷之。肘后方∶ 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治之,煮栗皮有刺 者,洗之佳。又方∶治熊、虎爪甲所伤,嚼栗敷 之。经验后方∶治肾虚,腰脚无力。 生栗袋盛,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次吃猪肾 粥。孙真人云∶栗,味咸,肾病宜食。胜金方∶ 治马汗入肉血疮,用栗肉嚼敷之。 衍义曰∶栗,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润,沙中 藏至春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儿不可多食,生 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生虫,往往致小儿 病,人亦不知。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又滞 其气尔。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 栗。《图经》引《诗》言莘(音榛)栗者,谓其 象形也。

中药学第一章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总论 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重点解析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1.《神农本草经》 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 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 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 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5.《本草纲目》 公元 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李时珍。

周杰伦成长史

周杰伦成长史 周杰伦出生在台北,他的父亲周耀中是一位物理教师,母亲叶惠美是美术教师。周杰伦14岁时父母离婚,在母亲的抚养中成长。周杰伦小时候个性怪僻,不过他在音乐表现了浓厚的兴趣,3岁起学习钢琴,音乐的启蒙老师戴国瑛将他推荐给钢琴资深教授甘博文。直到父母离异,10年的钢琴课才戛然而止。16岁起便尝试作曲。为金华国中杰出校友之一。与高中同学黄越深结友谊,两人同样喜爱音乐,可惜后来失去联系,周杰伦在媒体面前很少提到,只是在一期节目中谈到过他。他毕业于淡江中学音乐科,主修钢琴,副修大提琴。周杰伦的古典音乐背景为他将来在音乐产业界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虽然父母的离异与联考的失败曾让周杰伦很挫折,但这也成为他对音乐的动力之一。周杰伦的音乐形成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乃因其音乐素材、歌唱技巧、议题、方文山的歌词。 1997年9月,周杰伦参加了当地的一家电视台的名叫《超级新人王》的娱乐节目。为了引起吴宗宪的注意,他写了一首非常奇怪的《菜谱歌》,因为害羞,周杰伦请了一个朋友和他一起演出,朋友唱,他伴奏。但那个朋友歌手唱得很烂。吴宗宪说:“我从裁判的肩膀后头看了一眼乐谱,结果惊为天人。非常地复杂、做得很棒。”录完音后,当时自己创立阿尔发音乐的吴宗宪,走到后台找周杰伦,把他和当时的词作者方文山签了下来。但是,音乐圈里没有一个人喜欢他的歌。1998年2月,周杰伦又写了一首名为《眼泪知道》的歌,吴宗宪将这首歌推荐给天王刘德华来唱,可是不欣赏这首歌的歌词的刘德华就这拒绝了这首歌。之后周杰伦又为当时火爆华语乐坛的张惠妹写了一首——《忍者》可是张惠妹也拒绝了唱他的歌。吴宗宪决定尝试让他自己唱自己写的歌。于是1999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和周杰伦约定十天时间,如果他能写出50首歌,而自己可以从中选出10首,那么就帮周杰伦出唱片。周杰伦马上夜以继日的创作,十天时间,周杰伦拿出了五十首歌,而且每一首都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制作,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Jay》制作出来了。2001年初,《Jay》的销量很好,在当年的台湾金曲奖大评选过程中,《Jay》一举夺得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大奖。 2010年和王菲、陈奕迅、王力宏等十人被被誉为华语乐坛的“格莱美”的音乐风云榜评为2000-2009十年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港台)。其作品《稻香》也被评为十年十首金曲之一。其本人出道更是入选十年十大音乐事件,是唯一一位以个人身份入选十年十大音乐事件的艺人。音乐风云榜如此评价周杰伦“2000年,周杰伦的出道,强烈的个人风格重塑了大众的听歌标准,甚至还改写了十年间华语流行音乐的流行方向“。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

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

白芥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白芥1《本草纲目》 「释名」胡芥、蜀芥。 「气味」(子)辛、温、无毒。 「主治」 1、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2、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 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3、腹冷气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 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汤 送下十丸,甚效。 4、肿毒初起。用白芥子还想,加醋调涂。 2《本草蒙筌》 味辛,气温。无毒。原种来从西戎,白脆作茹甚 美。冷气堪却,五脏能安。子生比他芥略粗,色 白与粱米相类。善却疰气,最辟鬼邪。研醋敷射 工,煎液消痰癖。久疟蒸成癖块,须此敷除;皮 里膜外痰涎,必用引达。故三子养亲汤方中,加 萝卜子消食,苏子定喘,此却消痰。是皆切中老 人病也。青芥极辣,似菘有毛。细叶者杀人,大 叶者为美。 生食发丹石发毒,煮食动膈气动风。合兔肉同 餐,成恶疮尤验,亦堪主疗。尝载《本经》,利 窍明耳目;温中归鼻,除邪气止咳。子细青色, 作酱甚香。扑损瘀血冷疼,生姜研贴。 麻痹风毒肿痛,酽醋和敷。酒调未下咽,心脾痛 竟止。又紫芥花芥石芥,种却多般;惟采取作茹 作,不复分别。 3《证类本草》味辛,温,无毒。主冷气。色白,甚辛美,从西 戎来。子,主射工及疰气,上气发汗,胸膈痰 冷,面黄。生河东。(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白芥,生太原。如芥而 叶白,为茹食之,甚美。日华子云∶白芥,能安 五脏,功用与芥颇同。子,烧及服,可辟邪魅。 图经文具芥条下。 陈藏器云∶主冷气。子主上气,发汗,胸膈痰 冷,面目黄赤,亦入镇宅用之。外台秘要∶治反 胃,吐食上气。小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三种射工即水弩子。以芥子杵令熟,苦酒 和,浓敷上。半日痛即便止。又方∶治游肿诸 痈。以芥子末、猪胆,和如泥敷上,日三易之。 肘后方∶治中风,卒不得语。以苦酒煮芥子,敷 颈一周,以帛苞之,一日一夕乃瘥。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如果华陀再世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 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没什么别的事跟着我念几个字 山药当归枸杞GO 山药当归枸杞GO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练成什么丹揉成什么丸 鹿茸切片不能太薄 老师傅的手法不能这样乱抄 龟苓膏云南白药还有冬虫夏草 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药份量刚刚好 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 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 蟾苏地龙已翻过江湖 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一起唱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嘿)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蹲小殭尸蹲小殭尸蹲 又蹲小殭尸蹲暗巷点灯 又蹲小殭尸蹲钻萝卜坑 又蹲小殭尸蹲念咒语哼 歌词延伸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此外,它还是周杰伦专辑《依然范特西》中的一首歌。

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6-03-30T10:12:58.90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2期作者:何静[导读] 文章解读了《本草纲目》诗中关于爱情、文学、政治这三大主题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其国人对爱情的两种悲剧选择,文坛过于阴柔,以及政治中庸的害处。〔摘要〕文章解读了《本草纲目》诗中关于爱情、文学、政治这三大主题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其国人对爱情的两种 悲剧选择,文坛过于阴柔,以及政治中庸的害处。〔关键词〕传统文化爱情阴柔中庸改革精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本草纲目》都孰能于耳,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这里并不是谈他的著作,当然也不是谈周杰伦唱的那首《本草纲目》的歌曲,这里所说的《本草纲目》是当代中国诗人张峰的一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诗。其诗全摘如下: 杨贵妃深红醉花 / 剧毒不可服 / 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 / 可逾千年中国的 / 相思病一两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 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所有的春天喝下/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古苏州 / 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 / 全草入药可安眠 /谭嗣同落叶乔木 /其根可治贫血 /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 / 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 / 只有赔款的黄金 / 所以这一夜 / 他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人人都相信中医 /虽然二三江湖郎中 /卖过假药 这首诗引用九个古代名人典故,全诗虽然有幽默式解构的意味嵌入其中,但是也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大量的思想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应地在这场看不见的文化硝烟中表现出其力不从心的地方。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急需在文化领域构建出一定的世界话语权,而当我们带着西方思维重新去寻找或者对比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时,除了迷惘,剩下的便是诧异。看着我们璀璨的被中国一直以来当作精华的传统文化其实是那么的“肌无力”,我们不得不深思。短短的一篇诗歌中,提到九位历史人物,与之相对应并以九种文化中药[]做了一个隐喻性的观照与对比,从而展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关于爱情,文坛,政治三个方面的面貌。诗人有意将这三大主题以戏讽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既是一种对历史的解构,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性反思,即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健康型文化养分的一种思考。 1 爱情有毒难解相思病 爱情是几千年来谈论的一个永恒主题,其喜气悲都印刻在历史的车轮上,但是历史的车轮一天不停息,爱情也像人性一样反复,经验对于爱情是无力的。《本草纲目》这首诗在第一节用了五句来陈述:“杨贵妃深红醉花 / 剧毒不可服 / 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 可逾千年中国的 / 相思病”。杨贵妃的爱情是一种皇室的爱情,感动过无数的中,无人知是荔枝来。”国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的这句诗很形象地表现出了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至极。白居易也在《长恨歌》中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显示了杨李之间爱情的深厚。但是,对于皇帝来说,爱情在江山面前是附属品,政治家若是要生存那必须舍弃爱情,以佛教语来说便是“舍弃小爱成就大爱”。所以李杨的爱情悲剧是历史的必然,在唐朝走下坡路时,只有让爱情死亡才能让江山保存,皇帝都不能庇护,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政治上的爱情总是微不足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是对“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观点持批判和鄙视的。历史上,对于美女,如杨贵妃之辈,总是认为她的悲剧是在于她的美,因为美所以皇帝被蛊惑宠爱过度,进而荒废朝政,接着国衰内乱,最后便是被迫抛弃爱情。诗人之所以原样列出来,其实是对这种观念的批判。 2 文坛阴柔尽得忧郁症 诗中第二节主要是讲文坛文人的,“一两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 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 / 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 所有的春天喝下/ 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不论是马致远,还是李商隐,甚至是李煜,其诗风词风无不有着浓厚的哀婉色调,大白话就忧郁忧郁而缠绵悱恻。以他三人为例,既谈到了一般文人墨客,也谈及帝王的文笔,可谓是自下而上一片哀怨之声,这正是中国文人一向追求的一种境界,有点天人融合的味道。这分柔软的情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这或许与中国善于抒情有关,抒情又必定言物,用景物描写来表露自身的感情世界,所谓“无我之境”乃最高境界也。由此国学大师王国维还对“无我之境”大加论述和赞美,称“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三位古代诗词大师已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从“枯藤老树昏鸦”、“寒蝉”、“一江春水”三者可以得出,同时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说,无论“枯藤老树昏鸦”,还是“寒蝉”和“春水”,其药性皆为阴凉,乃降火之用,当然从文化中药来看,他们的明显代表着一种哀婉的文风,或者说一种文坛的哀婉的文化,中国文化变得内敛含蓄有点深沉,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民族性的柔弱一面。这或许正是中国长期滋生内斗而不注,所以作者的批判讽重对外拓展的源头之一刺意味甚浓。 3 政治中庸终瘦国与家 中国的政治一向以中庸为指南,说得更确切些就是保守中前进,这与中国的总体文化有关。诗人张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诗来反思了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其诗第三节这样写道:“古苏州 / 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 / 全草入药可安眠 / 谭嗣同落叶乔木 / 其根可治贫血 /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 / 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 / 只有赔款的黄金 / 所以这一夜 / 他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这里谈及三位历史人物:隋炀帝、谭嗣同和李鸿章。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他采取积极的进攻政策,大兴土木、大力改革和发动战争,最后被唐所灭,他可谓是帝王的激进派一类。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一位改革家,力倡革新运动,企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但是被保守派所杀。他和隋炀帝有着共通点,即也是一位激进主义者,采取进攻型战略,同时他们两者都失败了。但是,隋炀帝和谭嗣同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隋炀帝是运河和科举制度,谭嗣同是刚正不阿有胆有识的改革精神。参考文献 1 周秀萍.对诗歌《本草纲目》的互文性解读[J]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白露塘中学

本草纲目介绍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李时珍编《本草纲目》

2.李时珍编《本草纲目》 戴碧涛 【教学构想】 一.文本解读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二.教学目标 1.读准读懂文章。 2.学习李时珍持精神 3.了解《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发展的意义。 三:核心价值观目标 1.学习李时珍持精神 2.了解《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发展的意义。 3.做一个勤学上进的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知道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医药学家,了解他的贡献学习他

的精神。 二.读准字音: 蕲(qí)州好(hào)读医书 芟(shān)烦补阙(quē) 混(hùn) 为(wéi) 一品 二.读准节奏: 1. 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 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 慎微辈, 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2. 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三.配乐朗诵《胡笳十八拍》 四.重点注释: a) 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也曾尝百草,发现 药材,教人治病。 b) 大备:完备。 c) 病:责备,指责。这里指不满意。 d) 芟烦补阙:删除繁芜,增补遗缺。芟,删除;烦,繁多; 阙,缺漏。 e) 三易:多次修改。三,表示多次。 五.疏通全文 六.分小组诵读。 七.小组探究: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你学到了什么?

曾青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曾青1《名医别录》 无毒.主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治头风、脑 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生中及越,采 无时.(畏菟丝子.) 《本经》原文∶曾青,味酸,小寒.主目痛,止 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久 服轻身不老 2《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 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肝胆,除寒热, 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 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青霞子》云 ∶爽神气。畏∶菟丝子。《唐本》云∶出蔚州者 好,鄂州次之。 3《新修本草》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 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肝胆,除寒 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 足,盛阴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蜀中 山谷及越,采无时。 畏菟丝子。此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 官更无曾青,惟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 理小类空青,甚难得而贵,《仙经》少用之。化 金之法,事同空青。 〔谨案〕曾青出蔚次鄂州,余州并不任用。 4《本经逢原》 曾音层,其青层层而生故名。形如蚯蚓屎者真。 酸小寒,无毒。 《本经》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 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 发明曾青治目,义同空青,以其并出铜矿,与绿 青同一根源,曾青则绿青之祖气也。 古方太乙神精丹用之。扁鹊治积聚留饮有曾青 丸,并见《古今录验》方。曾空二青,近世绝 罕。《千金》云∶当取昆仑绿代之,即绿青也。 5《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上品) 【气味】酸,小寒,无毒。 【主治】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 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不老。 【核】曰∶出蜀中,及越、蔚州、鄂州诸山谷。 其山有铜,曾青生其阳。曾青者,铜之精也。色 理颇类空青,累累如黄连相缀,又如蚯蚓屎而方 棱,色深如波斯青黛,层层而生,叩之作金声者 始真。造化指南云∶空青多生金矿,曾青多生铜 矿,乃石绿之得道者。禀东方之正色,修炼点 化,与三黄齐躯。独孤滔云∶曾青住火成膏,可 结制砂,亦含金气所生也。须酒醋渍煮,乃有神 化,若涂铁上,则色赤如铜。畏菟丝子。修事, 勿用夹砂石,及有铜青者。每一两,取紫背天 葵、甘草、青芝,用干湿各一镒,细锉,入瓷锅 内,置青于中。用东流水二镒,缓火煮五昼夜, 勿令水火失时,取出,更用东流水浴过,研乳如 粉用。 【】曰∶曾,层也。其青从实而空,从空而层, 然则曾出于空,曾为空之纯粹精也。 曾亦可以为增矣。故功力曾益其空之所不能,不 唯力走空窍,更主利关节,破症坚积聚者,缘累 结以为形而从治也。久服则实从空,空从层,身 轻不老耳。 6《本草纲目》 「释名」曾,音层。曾青,即层青。就是成为层 状的空青。李时珍说:“曾青治目,义同空青”。 「气味」酸、小寒、无毒。 「主治」 1、风热目疾(眼红或烂,怕太阳光,眼屎多,常 流泪,或痒或痛)。用曾青四两,蔓荆子二两, 炮姜、防风各一两,共研细,经常以少许吸入鼻 中,有效。 2、耳内恶疮。用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 二钱五分,共研为末,搽疮上。 7《本草经集注》味酸,小寒,无毒。主治目痛,止泪出,风痹, 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胆,除寒 热,杀白虫,治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 足,盛阴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蜀 中山谷及越西,采无时。(畏菟丝子。) 此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官更无曾 青,惟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理小??? 卷三,《政和》九一页) 8《神农本草经》 味酸小寒。 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 积聚。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山谷。 《名医》曰:生蜀中及越巂,采无时。 案管子揆度篇云:秦明山之曾青;《荀子》云: 南海则有曾青,杨倞注,曾青,铜之精;《范子 计然》云:曾青山宏农豫章,白青出新涂,青色 者善;《淮南子》地形训云:青天八百岁生青 曾;高诱云:青曾,青石也。 9《证类本草》 (曾青_) 味酸,小寒,无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 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养肝胆,除寒热, 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 阴气,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蜀中山谷 及越。采无时。(畏菟丝子。) 陶隐居云∶此说与空青同山,疗体亦相似。今铜 官更无曾青,唯出始兴。形累累如黄连相缀,色 理小类空青,甚难得而贵。《仙经》少用之。化 金之法,事同空青。唐本注云∶曾青出蔚州、鄂 州,蔚州者好,其次鄂州,余州并不任用。 图经文具空青条下。 雷公云∶凡使,勿用夹石及铜青,若修事一两, 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干、湿各一 镒,并细锉,放于一瓷埚内,将曾青于中。以东 流水二镒并诸药等,缓缓煮之,五昼夜,勿令水 火失时,足取出,以东流水浴过,却入乳钵中, 研如粉用。丹房镜源∶曾青结汞制丹砂,金气之 所生。宝藏论∶曾青若住火成膏者,可立制汞成 银,转得八石。清霞子∶爽神气。 10《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夹石及铜青。 若修事一两,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 干、湿各一镒,并细锉,放于一瓷埚内,将曾青 于中,以东流水二镒并诸药等,缓缓煮之,五昼 夜,勿令水火失;时足取出,以东流水浴过, 却,入乳钵中研如粉用。

桑黄介绍

桑黄的由来 尽管在《神农本草经》及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医药学典籍中已经有“桑耳”,“桑黄”,“桑臣”,“胡孙眼”等记述,但对桑黄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模糊的。这种模糊性带来的混乱至今依然存在。然而,如果从遗传学的分析出发,具备抗癌效能的桑黄应该是特指裂蹄针层孔菌,即Phellinus Linteus。由于国内对桑黄的研究相对滞后,所以还有许多人将桑黄与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或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相混淆。实际上后两者并非桑黄,也不具备有抗癌效果,只是可以用来治疗中风,胃痛,排尿异常等普通疾病。在日本,具有抗癌功效的桑黄(Phellinus Linteus)被称作“Mesimakobu”,写成汉字就是“女岛瘤”,这是因为在日本的长崎县男女群岛的女岛上曾发现过桑黄。由于日本对桑黄的研究开始的早,进行的也比较深入,所以桑黄的日文名称也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像韩国和美国的桑黄制品就有直接以“Mesima”或“Mesimakobu”来命名的。天然桑黄(Phellinus Linteus)作为一种珍希真菌,生长于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中国和北美等少数地方。桑黄往往寄生于桑树的枯木之上,子实体为多年生,木质。桑黄的菌伞呈圆锥形或伞状,也有如马蹄形的。桑黄的大小如下:长径8-20cm;短径为2-12cm;厚1.5-10cm。表面初期为暗褐色的毛状物所覆盖,不久脱毛后呈黑褐色。桑黄菌伞的及下部为鲜黄色,这可能就是被称作桑黄的原因。由于桑黄的生长周期相当长,要长成适合药用的大小,需要20至30年的岁月。加上近年来掠夺性地开发,天然桑黄已濒于绝灭。而人工栽培桑黄的生物技术一直到了近几年才获得突破。另外,从桑黄的名称和定义的复杂性中也可以看出,要想获得“真正”的桑黄(Phellinus Linteus)是相当不易的。外形上看这几种真菌的区别并不十分大,但费尽千辛万苦采集而来的子实体,只有通过遗传学的严密分析,才能确定是否是具有抗肿瘤效果的真正桑黄。桑黄被人们称作“幻影蘑菇”,因为它如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能治百病的“千年灵芝” 那样,非常难以被发现及采集。 桑黄研究的概况 有关桑黄抗癌作用的最早的实验数据是在1968年由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课题组首先公布于世的。早在6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能够扑灭癌症的食品和材料的探索,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在当时的日本开展了许多关于使用真菌克服因癌症而引起的人体免疫力低下的研究。日本是一个真菌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知的真菌菌种就达2000种之多,其中可食用的有300多种,更有许多自古以来就当作药用的真菌品种。凭借这些有利条件,有关真菌生成抗菌,防霉物质的研究一直持续着。有关真菌抗癌的研究也进行的相对顺利。在当时的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比较试验。研究人员将sarcoma180(肉瘤细胞株)的癌细胞皮下移植到实验用的小白鼠身上,然后给小白鼠注射各种真菌的热水萃取物,继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本草纲目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本草纲目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本草纲目”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本草纲目 五十二卷。 明李时珍(1518-1593)撰。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 祖父即行医,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系当地名医,曾做过“太医吏目”,着有《四珍发明》、《艾叶传》、《痘疹证治》等着作。 李时珍受父亲影响极深。 从小喜爱医药,虽经父亲督促,精读四书五经、坟典传奇,却无心功名,终于继承家学,弃儒从医,博通医籍,医术精良,名重一时,官楚王府奉祠正,掌管良医所。 李时珍勤奋学习,广泛搜罗,曾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 精通古代经史子集各部着作,于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造诣甚深。 对于考释药物名称、药性、治疗等方面,均取得良好基础。

同时又躬身实践,向农夫、渔夫、车夫、手工业工人学习技艺,进行临床药理实验。 比如为了区别蓬虆的五种不同品种、他亲自采集,一一比较,并与古书《尔雅》相对照。 李氏认为古籍所载旧药讹错疏漏较多,有重新估价、补充、订正、整理之必要。 尤其是前代本草存在问题更多,如分类不详,名目错讹,以及新发现的药物未有着录等,便有重编本草之志。 遂遍访名医宿儒,广泛搜集民间验方,远涉深山旷野,采集药物标本,摹绘图像,并检阅八百余种有关文献,以《类证本草》为底本,结合自身经验,历时二十七年,三易其稿,于万历六年(1578)撰成此书。 此书直到李时珍晚年才开始雕板,刊板雕成时,未及成书,李时珍便去世了。 本书共一百九十万字,五十二卷。 全书把药物分十六部,六十二类。 十六部为水、火、土、金石、草、果、菜、谷、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 每部中又分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蔓草、毒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九类。 谷部分为麻麦稻类、稷粟类、菽豆类、造酿类四类。 共收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比前人新增三百七十四

水银粉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水银粉1《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辛,冷,无毒。畏∶磁石、石黄。通大肠,转 小儿疳并瘰,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渣,风疮瘙 痒。又名汞粉、轻粉、峭粉。忌∶一切血。 2《本草乘雅半偈》 (宋嘉) 【气味】辛冷,无毒。 【主治】主通大肠,转小儿疳痹瘰,杀疥癣虫, 及鼻上酒渣,风疮瘙痒。 【核】曰∶升炼水银粉法,分红白两种。白者用 水银一两,白矾二两,海盐一两,皂矾一两,焰 硝二两,同研不见星。贮罐内,先以滑石九两, 研极细,水飞过,晒干再研;更以黑铅四两,分 作数块,打成薄片;一层滑石,一层铅片,铺置 药上,筑极实,上余空数寸,使药气易转。以盏 盖罐口,先于灰火中,徐煨罐底,听罐里无声, 乃扎定之,用盐泥封固罐口。先用底火一炷香, 次用二寸火,渐加至三寸火二炷香。用火时,以 凉水尝擦盏内。火足,去火冷定,药升盏上,及 空处矣。红者只用水银一两,焰硝二两,白矾二 两,同研极细。升炼之法,悉与白同。即釜碗之 内,亦可升取,并不必水擦釜顶,为甚便也,并 不必沐浴以损药力。既用滑石、黑铅为匮,则盐 矾咸涩之味,俱从铅石拔尽,功力转更神异。但 火候以缓为贵,取药以少为良。此法为丹家不传 之秘,颐不自私,公之海内。 3《本草衍义》 下涎药,并小儿涎潮、螈多用。然不可常服及过 多,多则其损兼行。若兼惊,则尤须审谨。盖惊 为心气不足,不可下,下之里虚,惊气入心不可 治。若其人本虚,便须禁此一物,谨之至也。 4《本草纲目》「释名」亦名汞粉、轻粉、峭粉、腻粉。由水 银、白矾、食盐合炼而成。 「气味」辛、苦、有毒。 「主治」 1、小儿涎喘。用末受精的鸡收一个,取出蛋清, 加水银粉十钱拌合。装银器内,放在汤瓶上蒸 熟,给病儿服下,或吐痰,或下泄,病即愈。但 水银有毒,气虚小儿,不能用此方。 2、小儿呕乳。用水银粉一钱、盐鼓(去皮)七 粒,共研匀,合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 藿香汤送下。 3、大小便闭(胀闷欲死,持续两三天,有生命 危险)。用水银粉一钱、生麻油一合,和匀,空 腹时服下。 4、大便壅结。用水银粉半钱、沙糖一小撮,研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临卧时温开水送 下。又方:水银粉二钱、铅丹一钱,共研细。每 次一钱,米汤送下。 5、血痢腹痛。用水银粉五钱、粉锡三钱,共研 匀。加水浸过的蒸饼心少许,和为丸,如绿豆 大。每服七至十丸,艾汤送下。 6、消中嗜食(吃得多,人体瘦,大便硬结,常 解小便)。用水银粉一钱,研细,姜汁拦匀,清 水送下。后服猪肚丸补之。 7、一切虚风(按:指头晕目眩、麻痹不仁等 症)。用水银粉一两,汤煎,再用慢火焙干,加 麝香半两,研细。每服二至三分,温水调下。 8、水气肿痛。用水银粉一钱,装入乌鸡的蛋 中(蛋要先去黄),再用面饼包好蒸熟,剥去蛋 壳,加炒葶苈一钱,同蒸饼捣成丸子,如绿豆 大。每服三至五丸,一天服三次,车前汤送下。 极效。 9、痘后生翳。用水银粉、铅丹,等分为末。左 翳吹右耳,右翳吹左耳。 10、牙痛。用水银一钱、大蒜一瓣,合捣成饼, 安在颧骨前陷(即肋窝)中,先用一枚铜钱垫 住。安饼后再用贝壳盖好,扎牢。一夜可愈。左 牙痛,安在右边,右牙痛安在左边。 11、牙疳(流脓、流血、虫蚀)。用水银粉一 钱,黄连一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12、小儿耳烂。用水银粉、枣子灰,等分研末, 调油搽患处。 13、眼边烂。用水银粉和口水点眼睑内。一天点 二、三次。 14、小儿头疮。用葱汁调水银粉涂搽。 15、小儿生癣。用猪油调水银粉涂搽。 16、臁疮。以齑汁温洗患处,拭干后,用葱汁调 水银粉涂搽。又方:水银粉五分,黄蜡一两。先 把水银粉铺纸上,再铺黄蜡,缚在疮上,黄水流 出即愈。 17、各种毒疽毒痈(包括杨梅疮)。用水银粉一 两,丹砂、雄黄各二钱半,白矾、绿矾各二两 半,研匀,装罐,盐泥封口,文武火炼升。炼毕 开封,罐口有许多粉末。取此粉每三钱加乳香、 没药各五分,酒在太乙膏之类的膏药上,贴患 处,有奇效。此方名“五宝霜”。 5《证类本草》味辛,冷,无毒。畏磁石、石黄。通大肠,转小 儿疳,并瘰,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风疮瘙 痒。又名汞粉、轻粉、峭粉,忌一切血。(新补 见陈藏器及日华子。) 图经文具水银条下。 经验方∶治小儿吃泥KT 肚。腻粉一分,用沙糖搜 和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饮下一丸,良久泻出泥, 瘥。孙用和∶治虚风。不二散∶腻粉一两,用汤 煎五度如茶脚,慢火上焙干,麝香半两,细研如 粉。每服一字,温水调。但是风,临时服半钱或 一钱匕,看虚实加减。又方∶治血痢。腻粉五 钱,定粉三钱,同研匀,用水浸蒸饼心少许和为 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艾一枝,水一 盏,煎汤下,艾汤多亦妙。 衍义曰∶水银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螈多 用。然不可常服及过多,多则其损兼行。 若兼惊,则尤须审慎。盖惊为心气不足,不可 下,下之里虚,惊气入心不可治。若其人本虚, 便须禁此一物,慎之至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