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京剧教案.

走近京剧教案.

走近京剧教案.
走近京剧教案.

教学设计

走进京剧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型: 音乐欣赏

设计理念:

京剧——我国的国粹,学生们从来也没有接触过,陌生而又新鲜。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教学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音响、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综合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

1、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通过聆听京剧曲目及教师的讲

解,初步了解京剧艺术。

2、概要的了解京剧的历史起源、京剧的文场武场(京剧的伴奏)、

京剧中的走圆场和亮相等基本知识。

3、结合京剧的表演实践,通过听唱、模仿及对比等方法,了解

京剧唱、念、做、打等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功)

教学难点:京剧《卖水》片段的唱腔、念白、做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导入

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又了解多少呢?

二、主动参与,感知探究。

(一)、京剧起源及历史

(二)、京剧的表演形式即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1、唱一唱

a、学生介绍西皮,二黄两组基本唱腔

b、老师表演《卖水》唱段,学生分辨唱腔。

c、学生学唱《卖水》唱段。

2、做一做

a、学生观看视频《拾玉镯》片段回答问题。

b、表演开门喂鸡等动作,学生总结京剧做的特点。

c、教师示范做《卖水》动作,学生学习其中做功。

3、念一念

a、老师讲解京剧中的念白及它的种类京白和韵白,并示范。

b、给出一段对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c、学生观看视频《拾玉镯》片段,分辨京白、韵白。

d、学生对比朗读和念白的差别,师生模仿学习京剧《卖水》

片段中的念白。

4、打一打

a、欣赏京剧《三岔口》片段视频,了解京剧的打功把子功和

毯子功

b、听没有音乐的京剧《三岔口》片段视频学生对比,了解京

剧伴奏----场面的作用。

c、配上武场伴奏模仿走圆场、亮相动作,学生感受动作与伴

奏的配合。

(三)、京剧大舞台

学生完整表演走圆场、亮相。

三、小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动作和节奏的紧密配合是需要长期磨合的,所以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已经非常棒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喜欢、热爱京剧,使我们的国剧——京剧发扬光大。

用念白问候学生:“今天这节课大家高兴吗?”

生用念白回答。

“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走进京剧大世界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 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着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 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课件《京剧着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 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吗? 2. 对!这是着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 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 除了着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哪些着名演员? 5. 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 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段。 7. 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段。 8. 认识着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京剧-教学教案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走近京剧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走进京剧

走近京剧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京剧的艺术风貌,感受京剧的音乐特色。鉴于当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节以京剧为切入口,通过介绍京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特色。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发展,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和进行简单的表演。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主要了解中国京剧艺术,起源、行当、脸谱及表演形式等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体会唱念做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学习难点】:京剧行当及脸谱的辨认,京剧基本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间)播放京歌《唱脸谱》: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听见一首歌曲,还记得不记得这首歌曲?我们以前学过。 生:记得。 师:很好。那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类似这样的歌曲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生:京歌。 师:对,很好。那么这个“京”字的含义是?也即是这类歌曲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那种传统的戏曲形式? 生:京剧! 师:非常好!把京剧融入到通俗音乐中,同学们还比较喜欢听,但如果单纯的播放一段京剧,我想同学们可就不是这个反映了,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接触的太少,了解的太少,那么从中找到的乐趣也就太少,没有了乐趣也就没有了兴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京剧,大概的了解一下京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学案,第一个问题,你所了解的京剧知识?通过学案看,大部分同学们了解的不是很多,当然这也与我们的年龄阶段有关,也有的同学能通过字典等辅助工具查到一些知识,很好, 二、新授: (一)、京剧的起源: 我们来看预习中的第二个问题,京剧的起源,这个大部分同学能根据补充材料完成,很好,找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回答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走进中国国粹—京剧+说课稿

高中音乐 走进中国国粹—京剧说课稿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中国国粹-京剧》。 首先我来说大纲,《高中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传达人文知识的载体。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京剧是国粹,内涵丰富,文化知识浓厚,通过认识和体验京剧音乐和角色,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现在我来进行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音乐鉴赏》第_四单元第八节。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之为“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崇、所热爱,并被他们视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教材中安排了两个课时介绍中国的京剧,其中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梅兰芳及其经典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也加入了京剧的起源、唱腔、分门派别等知识的了解。在课堂中我还加入了小段京剧的模唱,从实践中体验京剧魅力。 接下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分小组资料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分享学习,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

2、通过学唱小段京剧和欣赏经典京剧作品,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3、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平及贡献。 4、欣赏流行音乐中有京剧元素的作品,激发热爱和学习京剧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提升对京剧的认识和喜爱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对京剧所作的贡献 要达到以上目标,我选用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1、以身试教法 本课属于鉴赏课,听是最主要的,而只是听VCD的音响,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兴趣,于是教者就需自己范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实践教学 京剧主要是表演艺术,最容易体会其魅力的方法莫过于亲身体验。京剧中有一些唱段是非常熟悉并且流传很广的,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一起来学唱几句。 3、多媒体展示 运用现代技术来丰富音乐的课堂,也是教师教育技能的一部分。多媒体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认识京剧,通过试听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1、小组学习法 本环节是课外学习时段,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形成8-10人一

初中音乐八年级《走进京剧》教案设计

《走进京剧》 课题:《走进京剧》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所选古典京剧和现代京剧唱段,体味京剧音乐的魅力。 2.了解京剧表演的三大特征,提升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3.通过随乐哼唱京剧片段,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名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欣赏,体味京剧艺术的魅力,掌握欣赏京剧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准确的哼唱京剧片段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营造气氛 (一)导入教学,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京剧的形成: 2.京剧的表演形式: 唱京剧的声腔体系京剧《苏三起解》片段 念京剧的道白特点京剧《野猪林》片段 做动作与身形京剧《拾玉镯》、《三岔口》片段 打京剧的武打表演。京剧《杨门女将》片段 3.京剧的行当: a生“生行” b旦“旦行” c净“净行”脸谱艺术和人物性格 d丑“丑行” 4.名段欣赏⑴: 《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亭赴宴,谁知唐明皇却爽约去 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在太监及宫女的进劝下,她豪饮至醉,难以自持,以至失态。 欣赏与思考: ○剧中运用了那些表演形式?

○剧中的伴奏是什么场面? ○剧中杨玉环属于哪个行当? 欣赏小结1(归纳) 名段欣赏⑵ 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 ①作品简介 ②欣赏与思考:现代京剧在继承古典京剧优秀传统的同时,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吗?音响有什么特点? ③分析探究 ④学唱与体验 学唱《浑身是胆雄赳赳》片段,体味京剧旋律特点 欣赏小结2 (三)课堂总结: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国粹,也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朵奇葩!由于京剧博大精深,仅靠这节课实在无法领悟其全部内涵,课堂是有限的,而学习是无限的,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课堂,进一步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精品文档 中班社会特别的京剧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听歌曲:《唱脸谱》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谈谈对京剧的认识。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 :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 1 / 14

精品文档 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 生、旦、净、丑” 是什么 , 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 生” 是男性正面角色。 “ 旦” 是女性正面角色 “ 净” 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 丑” 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 2 / 14 精品文档 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最新教育文档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认可。 京剧是二百多年前汉剧与徽剧“两下锅”的产物。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至嘉庆年间汉戏来京,四大徽班与汉剧艺人“两下锅”共同演出,在相互融合中,又从昆曲、梆子腔等剧种中不断吸取营养,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1840年后京剧正式形成于北京,不仅成为京城戏曲舞台的主流,而且开始向全国传播,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戏曲的三百多个剧种里,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由于诸多的原因,当代京剧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1.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2.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3.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很多剧场演不了;4.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5.电视及多元艺术的冲击。 200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将京剧纳入学校教育非常必要,这是传承京剧的重要举措和良好开端。但学生

没有基础,只靠学唱几个名家名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较完整地接受京剧知识比较困难。作为一名戏曲鉴赏课的教师,我颇感责任重大,思考怎样使京剧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和世界同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一、京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由于京剧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只是通过电视剧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觉得京剧距离我们越来越远。1.念白、唱腔听不懂;2.程式化的表演看不懂;3.传统剧目内容不懂;4.行头繁杂读不懂;5.角色行当搞不懂。这样学生就有陌生感、距离感。虽然在教学规定的唱段当中,有不少是现代京剧,样板戏虽然易学易唱,但也不如流行歌曲上口。而且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光从简单的学唱入手是不够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的核心。 二、入门要了解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程式化艺术,表演、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尤其是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作为戏曲中的人物,最终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若干分支,分支以下又有细目,各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表演特色。行当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的。 要想看懂京剧,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分辨各个行当中的人物,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媒体播放视频,李玉刚《梨花颂》 师:戏曲剧种?生:(京剧) 师:板书课题——“走进京剧” 新课学习: 1、京剧的起源: 师: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教师总结。 2、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师:通过衣着打扮来区分四大行当 3、京剧的四大功夫 唱念做打 师: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1)唱一唱 媒体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吊嗓子: 波浪音:同学们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跟着老师做

yi 螺旋音: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做 根据刚才吊嗓子的的感觉,让我们也来过一把唱京剧的隐。 屏幕出示歌词,学生小声的哼唱 师:总结“唱”的特点及重要性。 (2)念一念: 视频《拾玉镯》 生:体会居中两个人物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念分为(京白、韵白),各属于哪一种 让学生练一练剧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京白和韵白的特点。小组练习,展示或找两位同学来表演。 (3)做一做 视频:《卖水》 看剧中人物都做了哪些动作,你能否模仿出来? 生:小组讨论,跟老师学动作。 找学生表演,进一步体会做的动作

拓展延伸:播放视频《拾玉镯》 生:思考,他在干什么?舞台上有没有实物?有没有伴奏等 总结出做的特点:夸张 无实物,虚实结合 身段表演(手眼身法步) (4)打一打 视频两段,有什么区别? 总结出:把子功夫:兵器武打功夫 毯子功:翻跃腾扑等技艺 总结回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的接触京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京剧票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京剧的音乐声中,师生用京腔京韵的调子问候下课。

(完整版)走近京剧教案设计

走近京剧教案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走近京剧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大班社会:国粹——京剧

大班社会:国粹--京剧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京剧,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 2、引导幼儿初步了认识京剧特有的脸谱,能模仿典型、简单的台步。 3、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初步感知祖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准备 1、视频、PPT课件、鼓点配音 2、脸谱面具、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回忆,导入本次活动 师:我们在讲到首都北京的时候,讲到了一种戏曲—京剧,它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戏曲,被称为我国的国粹。 二、京剧四大行当的划分 上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场面和伴奏乐器。这一次老师会带你了解京剧的什么呢?(大家想了解京剧的哪些呢?)哦,小朋友想知道的问题可真不少!我们慢慢来,今天我们先从京剧中的人物——角色开始。 (PPT)京剧中的角色共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 1.生角 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

年纪大的像爷爷样的,叫老生。他们一般都挂有假胡须。 年轻点的像叔叔样的叫小生。 武生指扮演剧中年轻的武将,他们都武艺高强。 2.旦角。 看完生角,再来看旦角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老旦、花旦、武旦、等 3.丑角,也叫“小花脸”。在剧中都扮演幽默、滑稽的人物。 4.净角,是指“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 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就是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料,用以象征角色的性格。 三、京剧脸谱 这种用不同色彩、不同纹饰画出来的额“花脸”,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脸谱”。 1.脸谱的颜色 脸谱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代表了各自的意义。例如:红色的脸谱代表了个性忠诚,如关公;黑色的脸谱代表了这个人很正直,像包公;黄色的脸谱代表了狡猾多计谋的;金色、银色神话中的人物,比如:你们喜欢的孙悟空。 2.观察脸谱的对称 脸谱多是对称的。一笔字为中心,左右两侧图案是一样的。(将左右脸隔开让幼儿观察。)

大班美术活动走进京剧脸谱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走进京剧脸谱教案反思 大班艺术活动纳入京剧脸谱教案的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鼓励孩子们对称地画京剧脸谱,使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展现京剧脸谱的特色。他们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它们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班级艺术活动课。来看看进入京剧脸谱的教案。 活动目标:256以上 1: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画京剧脸谱,用夸张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京剧脸谱的特点。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和悠久的中国文化,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激发儿童表达自己对京剧感受的能力 4:培养儿童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5: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 17塑料面具(数量的一半) 2年:一份脸谱纸,勾线笔,蜡笔橡皮筋,订书机 3:多媒体课件,宋磁带我是一个的中国人 活动流程: 1:京剧欣赏 1: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京剧)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

2:京剧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戏剧。它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国粹。为什么它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国粹? 京剧是在皇帝生日那天特别上演的。它有2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它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国粹。表演京剧的人不仅需要有一副好嗓子来唱京剧,还必须有高超的技巧,如翻滚、摔倒、跳动、翻滚、攀爬等困难的动作。每个人都非常喜欢看它,所以它一直流传到现在。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京剧,所以中国人以它为荣。 2:脸书课件欣赏: 过渡:京剧人物脸上的妆也很特别,叫做脸谱。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手工化妆,完全一样。实际上,面部化妆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尽情享受吧。欣赏京剧音乐中的各种京剧脸谱 1:你喜欢这些面部化妆吗?为什么?(颜色,图案,), 2:为什么京剧脸谱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什么样的人?(欣赏四种颜色的脸) 总结:面部化妆非常丰富多彩。每种面部化妆至少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颜色鲜艳:夸张的图案和对称的侧面红脸代表忠诚和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和智慧。黄色意味着凶狠和残忍。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恶棍。 3:游戏:寻找朋友 1:游戏:脸谱网将和我们玩一个寻找朋友的游戏。(展示一半的面部化妆)让孩子们拿一半的面部化妆去找另一半。找到后,他们将成为一个完整的面部化妆,并贴在他们旁边的白纸上。

以走近京剧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以走近京剧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不少人也都喜欢京剧。在写这一类是可以积累多些文章,以备写作时下笔更有神。下面是第一的一些走近京剧作文范文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我最喜欢的戏剧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20xx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可是我十分好奇,便找来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我口中念念有词到“京剧、京剧”一边用手飞快地翻着目录。啊!找到了!在第58页!我飞快地把书翻到那页,一边一字一字地阅读起

来。在阅读中我知道了京剧是我国的艺术奇葩。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裘盛戎是我国著名的净角黑头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我们学习过的课文《赤桑镇》。梅兰芳也是十分有名的著名京剧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贵妃醉酒》。现在还有梅兰芳大剧院呢!我想:那裘盛戎演的是不是包拯呢?可是,我仍然有不少疑问书没有给解答,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京剧的服装,道具有什么讲究吗?……于是,我打开电脑去互联网上寻找答案。 上了网,我在百度知道一栏里输入了“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网页给了很多答案,噢!我明白了!因为早年间是不允许女性唱戏的。所以戏中的女性角色也只能由男演员来演了。 我又输入了“京剧道具与服装”,网页又告诉我京剧服装很讲究,大致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和靴鞋类。长袍类有箭衣、长背心等。短衣类有旗袍裙子等。而京剧的道具有十分写意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演员一边挥马鞭,一边做出骑马的动作,便是在骑马了。 这次通过书、互联网得知了不少有关京剧的知识,算是一次走近京剧吧!

小学音乐《学戏曲》教案

小学音乐《学戏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表演的特点。欣赏《生旦净末丑荟精粹》,进一步准确把握各行当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材分析: 京剧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演变原则,形成各种不同的板式,京剧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唱腔。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四功五法,四大名旦等基础性知识。 教学方法:听赏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随京调歌曲《唱脸谱》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通过刚才这段音乐,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解什么内容了么? 2、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小题目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

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四击头”锣鼓经。 三、京剧的形成。 1、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2、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讲解京剧形成,及四大徽班进京故事。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播放微课堂《四大行当》)。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播放老生唱段《此时间不可闹笑话》,“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播放花旦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播放包公唱段《驸马不必巧言讲》, “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播放文丑唱段《法门寺》。 2、逐一欣赏京剧视频,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京剧各个行当及表演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 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2)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3)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 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京剧教学设计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案 兰河中心校王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京剧) (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 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

(完整版)戏曲教案

七年级音乐 多彩的华夏之音__戏曲 宜都外校李书媛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知识,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4、能够模仿豫剧的韵味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重点: 以唱、念、做、打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戏曲选段,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具: 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陈升带有吸取唱腔的歌曲《北京一夜》,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展开对本课的学习讨论。

欣赏播放孔莹演唱的《说唱脸谱》,讨论不同脸谱所代表的历史人物。 分析脸谱: 1、歌中都唱了哪些颜色的脸谱? (蓝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紫色、绿色、金色、银色、灰色。) 2、不同颜色的脸谱都与哪些历史人物相对应的? (蓝色-窦儿敦、红色-关公、黄色-典韦、白色-曹操、黑色-张飞、紫色-天王、绿色-魔鬼、金色-猴王、银色-妖怪、灰色-精灵) 京剧脸谱中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及其命运。(请同学们看课件:红脸---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 ---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白脸 --- 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银脸 --- 神秘,代表神妖、精灵。) 二、戏曲的概念: 1、说出你所知道的戏曲种类? 答:京剧、粤剧、川剧等。 2、什么是戏曲呢?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 唱念做打 ),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 3、欣赏:《中国戏曲真神奇》 这首歌高度概括了戏曲的特点,你最喜欢戏曲的什么特点? (服装、化装等) 4、课件出示:京剧四大行当的脸谱和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生: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和红生等。 旦: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和彩旦。 净:威重、粗犷,俗称“花脸”。有文有武。 丑: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又称“小花脸”。可分文丑和舞丑。

《我们的国粹——京剧》详细教案

《我们的国粹——京剧》详细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调动学生的艺术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设计理念 京剧是我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老一辈特别痴迷。但由于京剧普及程度还不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得很少,对京剧所表达的一些内在的东西了解甚少,因此,不太感兴趣。本课中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关注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文化积淀,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平常漠然或者不以为然的态度,调动学生的艺术兴趣,提升学生本身对文化的敏感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白京剧业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欣赏京剧的特色;认识到京剧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是我们的国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表演手段、角色行当、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关于京剧人物的小故事。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国粹, 了解京剧。 1.师:同学们,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怀的年份。我们齐心协力举办了一场伟大的奥运会。奥运会开幕式巧夺天工的设计与完美的表演为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的展示拉开了精彩的序幕。你们想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播放短片。[见视频素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脚本描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如画轴、击缶而歌、武术、京剧等部分连接成一段短片。) 2.师:同学们,再次回味,哪个片段让你依旧热血沸腾呢? 3.学生交流。(师相机归纳这些片段的内容包括汉字书法、京剧、武术等) 4.师:开幕式结束后,各国的媒体都盛赞这场开幕式很有中国特色。想想,开幕式的导演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内容表演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观看呢? 5.学生讨论汇报。(启发学生感受到这些表演展现了中国最有魅力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流传久远的,现在依旧被世人接受的内容。) 6.师:你们还知道其它的传统文化内容吗? 7.学生交流。(启发学生关注到如刺绣、评书、泥人等民间传统文化精华。) 8.小结:这些宝贵的文化积淀就被我们称之为——国粹。(板书课题:我们的国粹) 9.师:谈到国粹,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中国独有的戏剧形式——京剧了。(板书:京剧)对于京剧这个剧种,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自由答: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国粹?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京剧和其他的艺术表演形式有什么不同呢?------ 10.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的为什么想弄清楚。为了找寻到这些答案,让我们一起走进缤纷夺目的京剧舞台,去认识这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剧种吧。(脚本描述:京剧如何由一个地方剧种变成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的介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