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京剧_崔丹_音乐_教案设计新的

走进京剧_崔丹_音乐_教案设计新的

走进京剧_崔丹_音乐_教案设计新的
走进京剧_崔丹_音乐_教案设计新的

《走近京剧》

设计者:崔丹

辽宁省鞍山市逸夫小学(铁西环钢路55号)

一、背景概述

《走近京剧》是小学音乐课本第十册的第5课中的音乐知识部分的扩展。主要是通过欣赏京剧相关片段来了解京剧的表现形式、行当、伴奏乐器等,通过学习、欣赏、模仿、表现来加深对京剧的了解,增加对京剧的喜爱。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表现形式等基本常识。

(2)能够通过搜集资料来获取京剧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3)能够通过观察、模仿来创造性的表现京剧艺术。

(4)通过学习,扩展了知识,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种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来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和更多的戏曲种类。

(2)通过观赏、模仿来体验京剧的表现形式和了解主要行当。

(3)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合作表现来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愉快见面--激趣导入--走近京剧(了解表现形式和行当)--创造表现---扩展延伸几个环节来层层深入的了解京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欣赏和表现中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兴趣(2)在搜集相关资料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3)在共同的学习中体会到集体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合作是好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

·学生生活中对京剧知识了解不多,有一定音乐基础

·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学生具有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模式:见面--激趣导入--走近京剧(了解表现形式和行当)--创造表现---扩展延伸

·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京剧学习的情境,尝试自主搜集资料、课上观察归纳京剧表现形式及行当特点。

·示范-模仿策略:利用视频资源和教师师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分组合作学习策略:分组扮演角色,合作完成表现。

五、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课件

·人教版小学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

·脸谱、髯口、相关服饰及道具。

六、教学过程:

(一)愉快见面、创设氛围

师放京剧武场音乐,师生同做跑龙套的动作进入教室。 [点评:一进教室就被京剧这种前所末有的氛围所包围,创设情境]

(二)激趣导入、引入内容

师:刚才听到的是什么音乐?

生:京剧里面的音乐。

师:关于京剧你知道那些?(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https://www.doczj.com/doc/df4034954.html,/)寻找答案,总结出京剧的伴奏乐器和脸谱类型,让学生倾听伴奏乐器的声音,了解各种脸谱代表的不同人物性格)

生1:我知道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2:我还知道京剧表演分唱念做打。

生3:我知道京剧的伴奏乐器有鼓、锣、镲、京胡等。

生4:我看京剧里面的人有的化装很重,还有的画着脸谱。

生5:对,女的化装淡点,但是头好象都包个黑的东西

生6:我还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清朝时候最火。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京剧表现形式丰富,行当也有特色,京剧的化装更是别有特点,如今发展已经百年以上了,是清朝徽班进京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我国的国粹艺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它。

[点评:此处通过讨论谈话观看演示等方法使学生激发了认识了解京剧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可以说是切入自然,激趣巧妙]

(三)走近京剧(了解表现形式和行当)

1、表现形式

教师师给出网络地址京剧艺术网的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df4034954.html,/tuku/12011255089744004490/),四大行当,让学生观察,各自的化装、走路、声音等方面的差异

A唱:师:唱腔丰富分西皮和二黄[播放“穷人孩子早当家”]

生:体会唱腔发音靠前、咬字紧,演唱抻的特点。体会唱腔特点并仿唱几句并区分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B念:师:分韵白、京白、方言白[示“梅龙镇”念白]体会念白特点

生:模仿对白体会抻的感觉:

(皇上:我且问你那个巡勤做捕的人是你什么人?

凤姐:是我哥哥。

皇上:他叫什么名字?

凤姐:他叫李龙。)

C做:师做摘花、开门等动作(引导体会京剧的虚拟性的特点)

生:模仿做以上动作。

D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有渲染气氛的作用。

生:看图片了解

[点评: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观看、模仿、体会内化为主,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动作表现中实现自我提升,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学会并掌握了京剧表现形式的区分。直观的体验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信息量大,使学生由浅入深慢慢了解体会京剧艺术。]

2、四大行当:分别播放四大行当的演出片段,从化装、声音、走路等几方面比较各行当的的特点。

师分别播放

(1)生:[打龙袍,皇帝]

(2)旦:[苏三起解,苏三]

(3)、净:[铡美案,包公]

(4)、丑:[打龙袍,灯官]

生观看声像资料,比较归纳行当特点,可适当即兴模仿

生:生和旦两人面部化装淡、声音细柔、走路生是方步、旦是碎步。(仿走)生:净是包公,是黑色脸谱、声音高粗、方步。

生:这个丑角脸上画豆腐块,声音细尖高、滑稽、碎步。

[点评:以网络搜索和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介绍四大行当,不仅图像清晰,而且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强教学效果。]

(四)、创造表现:

学生分组,自己选择要扮演的行当,化装、表现(师指导)

自由分组、化装、商讨表现的形式,代表表演

[点评: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有趣,现场气氛浓烈,营造出浓重的京剧氛围。]

(五)、扩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我国的那些戏曲种类?

生合作利用网络搜索引擎(https://www.doczj.com/doc/df4034954.html,/)搜索讨论、回答,可适当表演。

生1:我知道有黄梅戏《天仙配》。

生2:我知道还有越剧《红楼梦》。

生3:我知道有沪剧。

生4:还有二人转。

生:还有粤剧、评剧。

生:还有川剧,豫剧《谁说那女子不如男》。

师结语:如今,为了更好的传承京剧艺术,许多流行歌曲中已经柔糅合了京腔京韵,比如《说唱脸谱》和《中国功夫》,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回味京剧艺术的美,把我们的国粹艺术更好的发扬传承下去。

[点评:延伸扩展了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从单一的喜爱京剧扩展到喜爱我国戏曲艺术这个更广义的艺术范畴。]

教学流程图

二次感知

七、教学评价设计

温馨小语:孩子们,音符铺成的小路充满歌声与微笑,你们唱着、跳着,走的欢快而愉悦,让我们一起回首,看看今天的音乐小路上你都踩出了哪些美丽的音符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针对学生对京剧知识不熟悉的情况,事先引导查阅有关资料,网上搜索搜集视频、音频等资料,对京剧初步有个了解,并且分组,共同研究,

任务会完成的比较好。

课后可延伸设计一个内容:搜集其他戏曲种类的知识,学唱几句地方戏曲唱段,并把曲种资料和大家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沟通交流平台交流。

走进京剧大世界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 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着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 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课件《京剧着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 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吗? 2. 对!这是着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 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 除了着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哪些着名演员? 5. 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 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段。 7. 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段。 8. 认识着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谣》教学设计

《牧童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l、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与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养成恒拍感。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唱准旋律3 5 6 5 3 6 3 5的每个音。 教学准备: 串铃、多媒体课件、音频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 l、聆听歌曲《牧童》。 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谈感受。展开联想,请学生说一说:当听到歌曲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出示PPT图片(参见教材图片),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听到第一、三句时带领学生向前走,听到第 二、四句时向后退着走,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踏步,第一、三句向同心方向走。第二,四句向后退着走。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来行走。 设计意图: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通过拍手、走步建立恒拍感。 二、听赏《牧童谣》 l、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外国的民歌《牧童》,那么我们中国的小牧童吹

奏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聆听《牧童谣》竹笛版范奏。 提问:这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这首乐曲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牧童悠扬的笛声带我们步入了青山绿水当中,仿佛我们也骑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出示图片展开联想。 4、复听《牧童谣》旋律,边听边看老师做手势。 5、再次聆听,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学习2(re)的手势并唱准音高)。 6、老师结合手势范唱乐谱,请学生记忆唱名。 师:老师刚才唱了歌谱,同学们记得老帅唱了哪些音吗? 总结:歌曲中只有5(sol)、6(la)、3(mi)、2(re)四个音,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出来并跟着琴唱一唱。 三、发声练习及音准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l、过渡语:刚才同学们一共唱了几个音?[四个,5(sol)、6(la)、3(mi)、2(re)]让我们用这四个音来做音乐游戏好不好(略) 2、发声练习。 师唱:55 55 6- 牧笛声声吹, 生唱:556- Lululu。 师唱:55 55 3- 牧笛声声吹, 生唱:553- Lululu。 师:请同学们听好,现在我反过来唱了。 师唱:33 33 5- 牧笛声声吹, 生唱:335- Lululu。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_小学音乐教案_模板 走近京剧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 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走进京剧

走近京剧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京剧的艺术风貌,感受京剧的音乐特色。鉴于当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节以京剧为切入口,通过介绍京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特色。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发展,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和进行简单的表演。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主要了解中国京剧艺术,起源、行当、脸谱及表演形式等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体会唱念做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学习难点】:京剧行当及脸谱的辨认,京剧基本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间)播放京歌《唱脸谱》: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听见一首歌曲,还记得不记得这首歌曲?我们以前学过。 生:记得。 师:很好。那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类似这样的歌曲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生:京歌。 师:对,很好。那么这个“京”字的含义是?也即是这类歌曲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那种传统的戏曲形式? 生:京剧! 师:非常好!把京剧融入到通俗音乐中,同学们还比较喜欢听,但如果单纯的播放一段京剧,我想同学们可就不是这个反映了,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接触的太少,了解的太少,那么从中找到的乐趣也就太少,没有了乐趣也就没有了兴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京剧,大概的了解一下京剧的一些基本常识。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学案,第一个问题,你所了解的京剧知识?通过学案看,大部分同学们了解的不是很多,当然这也与我们的年龄阶段有关,也有的同学能通过字典等辅助工具查到一些知识,很好, 二、新授: (一)、京剧的起源: 我们来看预习中的第二个问题,京剧的起源,这个大部分同学能根据补充材料完成,很好,找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回答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赵圩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演唱技巧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感受歌曲情绪的细微变化,让学生正确运用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听唱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1.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 2.歌曲中3段歌词中,不同歌词的高音演唱方法。 三、教学用具 钢琴、画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播放《牧歌》)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播放《牧童》)一会我们在听的时候请你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生答:活泼,欢快的 【设计意图: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着重培养听的能力;为用明亮,清脆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了铺垫。】 2.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遍老师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听一听歌曲是用什么拍子来唱的 生答:2/4拍(区分2/4和3/4) 3.师: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哪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啊 生答:独唱,合唱,齐唱,领唱,二重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都运用了那些演唱形式来演唱的。 生答:领唱,二重唱,齐唱,轮唱 4.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初中音乐八年级《走进京剧》教案设计

《走进京剧》 课题:《走进京剧》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所选古典京剧和现代京剧唱段,体味京剧音乐的魅力。 2.了解京剧表演的三大特征,提升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3.通过随乐哼唱京剧片段,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名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欣赏,体味京剧艺术的魅力,掌握欣赏京剧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准确的哼唱京剧片段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营造气氛 (一)导入教学,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京剧的形成: 2.京剧的表演形式: 唱京剧的声腔体系京剧《苏三起解》片段 念京剧的道白特点京剧《野猪林》片段 做动作与身形京剧《拾玉镯》、《三岔口》片段 打京剧的武打表演。京剧《杨门女将》片段 3.京剧的行当: a生“生行” b旦“旦行” c净“净行”脸谱艺术和人物性格 d丑“丑行” 4.名段欣赏⑴: 《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亭赴宴,谁知唐明皇却爽约去 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在太监及宫女的进劝下,她豪饮至醉,难以自持,以至失态。 欣赏与思考: ○剧中运用了那些表演形式?

○剧中的伴奏是什么场面? ○剧中杨玉环属于哪个行当? 欣赏小结1(归纳) 名段欣赏⑵ 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 ①作品简介 ②欣赏与思考:现代京剧在继承古典京剧优秀传统的同时,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吗?音响有什么特点? ③分析探究 ④学唱与体验 学唱《浑身是胆雄赳赳》片段,体味京剧旋律特点 欣赏小结2 (三)课堂总结: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国粹,也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朵奇葩!由于京剧博大精深,仅靠这节课实在无法领悟其全部内涵,课堂是有限的,而学习是无限的,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课堂,进一步感受京剧的无穷魅力!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谣》名师教案

《牧童谣》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歌词简单、通俗,采用问答的形式,抒发了儿童们热爱光明的真挚情感。这首歌曲由上下句构成一段休,4/4拍,商调式,旋律高亢、舒展、轻松、风趣。“那斯那斯嗨”的衬词增强了趣味性,充分地表现了牧童在放牧对歌时顽皮而活泼的情趣。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生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牧童谣》又是一首表演歌曲,教师充分调动学生都主动参与表演,在本首歌曲短小的四个乐句里有三句歌词都是衬词“那斯那斯嗨”,这三句衬词完全一样只有曲调不一样,根据手势可以把曲调唱准,但是学生很难自己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演,所以我选用了小乐器对这一部分进行辅助,在学习新的手势后,用沙锤代表音高,让学生整体分组配合表演,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6(la)并唱准其音高。 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歌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愉快心情。 3、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认识6(la) 2、学唱歌曲《牧童谣》,体会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时难点: 歌曲中第三小节旋律的音准。 教学活动: 一、导入:教师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1)(师语)老师想给同学们演奏一首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生回答略)在听的同时,老师还会给同学们播放一组与乐曲有关的图片,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当我弹奏结束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2)老师弹得好听吗?给点儿掌声鼓励可以吗?谢谢同学们! (3)同学们知道老师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曲子描写了什么内容?你们听到乐曲看到图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略)(精彩处表扬,每一位回答的同学都有所关注,及时给予评价。) (4)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想知道牧童唱的什么歌吗?那我们就听听牧童唱的歌曲。(板书题目《牧童谣》。)讲授:用听、读、表演等体会歌曲情绪。 1、初听歌曲: (1)请你身体坐正认真听,牧童都唱到了哪些美景风光?(边播放歌曲边在黑板上画出歌词中的景色。) (2)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内容?(太阳、青草地、牧童……) (3)你们觉得美吗?牧童在这么美好的景色里放牧他们开心吗? 2、复听歌曲: (1)再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时并随老师体验柯达伊手势。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们回答得可真好,老师都感受到牧童那种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了。) 3、学唱歌曲: (1)看一下这首歌曲都出现了哪些音高,有没学过的音吗?能唱唱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找一下这些音高? (2)他找得真好?鼓励一下,给他掌声!la是新的音符,大家能跟老师唱下吗?(强调坐姿及演唱方法) (3)大家一起用柯达伊手势演唱这几个音的音高。(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幻灯片) (4)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给大家两句歌词试试能不能添上?天上什么放光明,天上太阳放光明… (5)默唱歌曲(只张嘴不出声)教师可用柯达伊手势带学生随音乐体验音高 (6)随琴演唱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媒体播放视频,李玉刚《梨花颂》 师:戏曲剧种?生:(京剧) 师:板书课题——“走进京剧” 新课学习: 1、京剧的起源: 师: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教师总结。 2、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师:通过衣着打扮来区分四大行当 3、京剧的四大功夫 唱念做打 师: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1)唱一唱 媒体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吊嗓子: 波浪音:同学们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跟着老师做

yi 螺旋音: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做 根据刚才吊嗓子的的感觉,让我们也来过一把唱京剧的隐。 屏幕出示歌词,学生小声的哼唱 师:总结“唱”的特点及重要性。 (2)念一念: 视频《拾玉镯》 生:体会居中两个人物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念分为(京白、韵白),各属于哪一种 让学生练一练剧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京白和韵白的特点。小组练习,展示或找两位同学来表演。 (3)做一做 视频:《卖水》 看剧中人物都做了哪些动作,你能否模仿出来? 生:小组讨论,跟老师学动作。 找学生表演,进一步体会做的动作

拓展延伸:播放视频《拾玉镯》 生:思考,他在干什么?舞台上有没有实物?有没有伴奏等 总结出做的特点:夸张 无实物,虚实结合 身段表演(手眼身法步) (4)打一打 视频两段,有什么区别? 总结出:把子功夫:兵器武打功夫 毯子功:翻跃腾扑等技艺 总结回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的接触京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京剧票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京剧的音乐声中,师生用京腔京韵的调子问候下课。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三课 手拉手 教学设计

第三课手拉手 教学内容 聆听1、让我们手拉手2、鸭子拌嘴演唱1、雁群飞2、数鸭子知识与技能0 发声练习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课件、图片等。 第一课时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演唱《雁群飞》 一、导课 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生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坐好并将学具摆放整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1、初听全曲: 聆听乐曲《让我们手拉手》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师伸出手) 生:这是手呀! 师:那你们把两只手伸出来,和旁边的同学手拉手。 师:你们觉得大家手拉手都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生:代表友好,团结。 师:是呀,鲜花和鲜花手拉手就形成一片美丽的花海,美极了!浪花和浪花手拉手就形成海洋,可真壮观!那我们人人手拉手,心连心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一起去战胜困难!同学们,来我们一起听这首歌《让我们手拉手》,听完后看你有什么感受? 初听乐曲交流 师:同学们,听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想说我们手拉手大家很团结。 师:是呀,我们手拉手也代表着要凝聚力量,我们也要心连心,团结就是力量。 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谁与谁手拉手吗? 生:静静地听歌曲《手拉手》的录音。听完后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开一幅幅图画。 2、复听: 当你听到这些歌词中的景物时,请用动作表演一下。学生与老师一起合着音乐跳舞。

【精品】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牧童谣》 人音版

《牧童谣》教案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歌词简单、通俗,采用问答的形式,抒发了儿童们热爱光明的真挚情感。这首歌曲由上下句构成一段休,4/4拍,商调式,旋律高亢、舒展、轻松、风趣。“那斯那斯嗨”的衬词增强了趣味性,充分地表现了牧童在放牧对歌时顽皮而活泼的情趣。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生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牧童谣》又是一首表演歌曲,教师充分调动学生都主动参与表演,在本首歌曲短小的四个乐句里有三句歌词都是衬词“那斯那斯嗨”,这三句衬词完全一样只有曲调不一样,根据手势可以把曲调唱准,但是学生很难自己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演,所以我选用了小乐器对这一部分进行辅助,在学习新的手势后,用沙锤代表音高,让学生整体分组配合表演,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6(la)并唱准其音高。 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歌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愉快心情。 3、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认识6(la) 2、学唱歌曲《牧童谣》,体会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时难点: 歌曲中第三小节旋律的音准。 教学活动: 一、导入:教师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1)(师语)老师想给同学们演奏一首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生回答略)在听的同时,老师还会给同学们播放一组与乐曲有关的图片,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当我弹奏结束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弹奏乐曲《牧童短笛》) (2)老师弹得好听吗?给点儿掌声鼓励可以吗?谢谢同学们!

(3)同学们知道老师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曲子描写了什么内容?你们听到乐曲看到图片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略)(精彩处表扬,每一位回答的同学都有所关注,及时给予评价。) (4)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想知道牧童唱的什么歌吗?那我们就听听牧童唱的歌曲。(板书题目《牧童谣》。)讲授:用听、读、表演等体会歌曲情绪。 1、初听歌曲: (1)请你身体坐正认真听,牧童都唱到了哪些美景风光?(边播放歌曲边在黑板上画出歌词中的景色。) (2)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内容?(太阳、青草地、牧童……) (3)你们觉得美吗?牧童在这么美好的景色里放牧他们开心吗? 2、复听歌曲: (1)再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时并随老师体验柯达伊手势。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同学们回答得可真好,老师都感受到牧童那种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了。) 3、学唱歌曲: (1)看一下这首歌曲都出现了哪些音高,有没学过的音吗?能唱唱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找一下这些音高? (2)他找得真好?鼓励一下,给他掌声!la是新的音符,大家能跟老师唱下吗?(强调坐姿及演唱方法) (3)大家一起用柯达伊手势演唱这几个音的音高。(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幻灯片) (4)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给大家两句歌词试试能不能添上?天上什么放光明,天上太阳放光明… (5)默唱歌曲(只张嘴不出声)教师可用柯达伊手势带学生随音乐体验音高 (6)随琴演唱 4、巩固歌曲:

大班美术活动走进京剧脸谱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走进京剧脸谱教案反思 大班艺术活动纳入京剧脸谱教案的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鼓励孩子们对称地画京剧脸谱,使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展现京剧脸谱的特色。他们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它们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班级艺术活动课。来看看进入京剧脸谱的教案。 活动目标:256以上 1: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画京剧脸谱,用夸张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京剧脸谱的特点。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和悠久的中国文化,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激发儿童表达自己对京剧感受的能力 4:培养儿童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5:培养儿童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 17塑料面具(数量的一半) 2年:一份脸谱纸,勾线笔,蜡笔橡皮筋,订书机 3:多媒体课件,宋磁带我是一个的中国人 活动流程: 1:京剧欣赏 1: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京剧)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

2:京剧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戏剧。它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国粹。为什么它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国粹? 京剧是在皇帝生日那天特别上演的。它有2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它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国粹。表演京剧的人不仅需要有一副好嗓子来唱京剧,还必须有高超的技巧,如翻滚、摔倒、跳动、翻滚、攀爬等困难的动作。每个人都非常喜欢看它,所以它一直流传到现在。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京剧,所以中国人以它为荣。 2:脸书课件欣赏: 过渡:京剧人物脸上的妆也很特别,叫做脸谱。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手工化妆,完全一样。实际上,面部化妆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尽情享受吧。欣赏京剧音乐中的各种京剧脸谱 1:你喜欢这些面部化妆吗?为什么?(颜色,图案,), 2:为什么京剧脸谱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什么样的人?(欣赏四种颜色的脸) 总结:面部化妆非常丰富多彩。每种面部化妆至少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颜色鲜艳:夸张的图案和对称的侧面红脸代表忠诚和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和智慧。黄色意味着凶狠和残忍。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恶棍。 3:游戏:寻找朋友 1:游戏:脸谱网将和我们玩一个寻找朋友的游戏。(展示一半的面部化妆)让孩子们拿一半的面部化妆去找另一半。找到后,他们将成为一个完整的面部化妆,并贴在他们旁边的白纸上。

以走近京剧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以走近京剧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不少人也都喜欢京剧。在写这一类是可以积累多些文章,以备写作时下笔更有神。下面是第一的一些走近京剧作文范文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我最喜欢的戏剧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20xx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可是我十分好奇,便找来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我口中念念有词到“京剧、京剧”一边用手飞快地翻着目录。啊!找到了!在第58页!我飞快地把书翻到那页,一边一字一字地阅读起

来。在阅读中我知道了京剧是我国的艺术奇葩。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裘盛戎是我国著名的净角黑头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我们学习过的课文《赤桑镇》。梅兰芳也是十分有名的著名京剧表演者。他的著名代表作就有《贵妃醉酒》。现在还有梅兰芳大剧院呢!我想:那裘盛戎演的是不是包拯呢?可是,我仍然有不少疑问书没有给解答,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京剧的服装,道具有什么讲究吗?……于是,我打开电脑去互联网上寻找答案。 上了网,我在百度知道一栏里输入了“为什么很多京剧大师都是男演员呢?”网页给了很多答案,噢!我明白了!因为早年间是不允许女性唱戏的。所以戏中的女性角色也只能由男演员来演了。 我又输入了“京剧道具与服装”,网页又告诉我京剧服装很讲究,大致分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和靴鞋类。长袍类有箭衣、长背心等。短衣类有旗袍裙子等。而京剧的道具有十分写意的象征意义。比如说演员一边挥马鞭,一边做出骑马的动作,便是在骑马了。 这次通过书、互联网得知了不少有关京剧的知识,算是一次走近京剧吧!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谣》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 《牧童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牧童谣》 2、表演《牧童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品格。 2、初步培养创编歌词的能力。 3、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运用自然、明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a、导入: 什么叫牧童?他们是干什么的?(生……)牛羊吃草的时候牧 童孤零零的,没有人玩。咦,看见对面山上也有一个牧童,他 们……(引出)对歌。师生用喊话表演对歌:喂——!你好吗— —?我们来对歌——!天上什么放光明?(生)天上…… 学生和老师模拟出站在高山上对话的意境,所以音色和语气像遥 远传来的喊声 b、新授: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 2、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注意歌曲中音的强、弱、次强、弱。 4、学唱歌曲,跟着音乐哼唱。

5、解决重难点,教师纠正错误并反复练唱。 6、教师伴奏,学生跟唱。 7、播放《牧童谣》伴奏,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这首歌曲。 8、分组表演、个人表演。 9、创编合适的动作。 10、能完整的加上动作表演歌曲。 C、讨论: 创编歌词 d、巩固: 1、分角色演唱 师生、小组分角色演唱 2、歌曲处理。 e、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谱知识中认识了新朋友:re ,还了解了它在音乐阶梯上的位置和音高。另外,我们学习了歌曲《牧童谣》, 还为它加上了歌表演及打击乐器伴奏。同学们回家以后,一定要 学习小牧童,为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f、拓展延伸: 分组创编表演 g、作业布置: 背唱歌曲 h、板书设计: 牧童谣 1=E 4/4 风趣地湖北民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是利用课件观看“牧童” 的视频,调皮的小牧童这一位客人导入,利用小牧童和同学们 相互问好,找到高远感,再进行发声练习,接下来在基础训练 中让小牧童和同学们比赛看谁耳朵灵,看谁反应快,让学生充 满信心地进入下面的活动中。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 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2)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3)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 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学习歌曲《雁群飞》

学习歌曲《雁群飞》 1、小故事导入 有一群大雁要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他们整齐的队伍像写在天上的“人”字。有一天,一只年轻的大雁突然离开大队,自己飞走了。他一边飞一边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排着队呢?多不自由呀!他飞呀,飞呀。渐渐地,他感到吃力了,身体也越来越沉了。这时,他才后悔不该离开集体。正在这时,一只年长的大雁飞来接他。年轻的大雁地问:“为什么离开队伍,就飞不动呢?”年长的大雁地告诉他:“大家排队飞行,把周围空气扇动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气流。借着这股气流,每只大雁飞起来就省一点力。你离开队伍,没法利用气流帮助,所以很快就累了。”年轻的大雁明白了,他跟在年长的大雁后面,去追赶队伍。大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达了目的地,靠的是集体的力量。 以我们看到的大雁都是一群群的,是雁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雁群飞》。 2、初听歌曲 (1)说说歌中唱的什么内容? (2)边听边来给歌曲分一分乐句,看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句? 3、学习歌词 随伴奏音乐轻轻地拍节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复听歌曲 找旋律相同的地方:歌曲一共有六句,哪几句是一样的?(歌曲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是一样的。) 5、学唱旋律相同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用“lu”来唱一唱这两句。让我们加上歌词一起唱一唱。 6、再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请跟着歌曲在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的地方跟着音乐唱一唱。 7、学唱歌曲 (1)教师用柔美的声音范唱歌曲,请学生小声模唱。 (2)师生接龙唱,生唱第一、二和五、六句,师唱第三、四句。 (3)师生换过来唱,生唱三、四句,师唱第一、二和五、六句。 (4)生齐唱歌曲 (5)师指导演唱 (6)分角色演唱 (7)跟着老师的弹奏,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8、编创动作表演唱歌曲 你能给歌曲加上动作吗?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动作,不同的乐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唱。 9、随着音乐一起想象大雁回家时的情形,有感情的演唱,在想象中结束本课。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聆听了《让我们手拉手》并且演唱了歌曲《雁群飞》。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手拉手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好朋友。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牧童》的演唱,让学生感受牧童的活泼、快乐和牧场的宁静、美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制作《牧童》无歌词音乐:一声部和两声部。 2、带歌词的谱子一份,也可以制作一份PPT。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自然律动进教室。(播放钢琴曲《牧童短笛》) 二、新课导入 找一个能弹《牧童短笛》的孩子,课前展示,引导:这首曲子描写什么?你能想象出来吗?是描绘一个孩子再吹牧笛的情景,这个孩子是谁?他会在什么时候吹短笛呢?再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在歌中我们寻找答案。 二、学习歌曲 1、欣赏乐曲《牧童》(初听乐曲。注意:只播放有旋律无歌词伴奏的乐曲)。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乐、活泼的……) 2、旋律记忆(复听乐曲)。

提问: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句?你对哪一句印象最深刻?你能哼唱一下吗? 你觉得哪一句最好听,情绪最欢快?接着就出示歌谱,点出课题。 3、试唱歌谱:(再听乐曲) 教师出示高声部旋律。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歌谱。 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4、突破难点乐句及节奏难点: 提问:你觉得歌曲的哪一句最富有跳跃感?(学生回答) 教师采用律动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5、引出歌名: 提问:你觉得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教师介绍:这是一首斯洛伐克名额,名叫《牧童》。斯洛伐克位于欧洲,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它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二声部歌曲《牧童》。(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范唱) 6、学唱二声部旋律: 提问: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 听完音乐生回答(2、3乐句有二声部),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曲谱。 学唱第二、三乐句旋律(教师弹琴引导学生掌握音准)。 分小组练习(分组(排)教师及时指导学生音准)。 旋律接龙(一组一句)并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 三、总结 进行小组评议,对得分最高的给予鼓励。听音乐出教室(播放歌曲《牧童》)。

京剧教学设计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案 兰河中心校王金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京剧) (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 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牧童谣》公开课教学设计3

《牧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牧童谣》,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教学重点: 集体舞:《牧童谣》 教学难点: 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如果你高兴》律动。 二、导入新课: 老师奖励给同学们一段动画片,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播放《牧笛》片段。 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原来是一位放牧的小牧童。这悠扬、清脆的竹笛声美不美?小牧童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他放牧时演唱的童谣,大家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牧童谣》——播放《牧童谣》范唱。三、进行新课: 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范唱,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

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 2、复听范唱,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腿、握拳)。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3、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看看那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大家给老师打节拍好吗?——衬词,放牧时的吆喝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好,请学生轻声用“wu”哼唱旋律。 5、加入歌词演唱。 6、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7、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8、同学们唱真不错,这位小牧童他只顾着跟我们唱歌,他的牛儿不见了,估计是跑到不远处的山坡上去了。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 感受音高关系,学习“la”及手号: 画出山坡,学手号。来到山坡发现的牛儿的脚印,我们一起找找看:55556——上山坡; sol——盾牌,坚硬、牢固的; 55553——下山坡; la——大象的鼻子,长长的; 33332——最后牛儿自己回到了山脚下。 Mi——课桌,平平的; re——滑梯,手指尖翘起来。 每讲解一处,带学生学习一处,最后连起来。 游戏接龙:(衬词部分)老师演唱简谱,手指板书的手号,感受音高变化,学生打手号,每换一音,下一位同学接新手号。第三乐句唱歌词。 检测: 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号。 2、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号,歌词部分师生对唱。(师问生答) 3、唱歌词打手号。 四、拓展: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第3课手拉手 教学内容: 一、聆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 二、表演《雁群飞》《数鸭子》 三、编创与活动 单元目标: 一、情感目标:在四首相同主题,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二、认知目标: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认识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能从图的形态上懂得“0”不出声,静止一拍,为今后学习休止符建立感性层面的经验; 三、技能目标: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进行最初级的二声部节奏的训练,培养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 课时安排:共四课时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雁群飞》编创与活动 3.表演《数鸭子》 4.聆听《鸭子拌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7 课时目标: 1.感受歌曲昂扬的音调和欢快的情绪。

2.领会歌曲的内涵,团结就是力量。 3.能用轻快的歌声参与歌曲演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歌曲内涵,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一单元歌曲 1.放牛歌 2.牧童 三.聆听《我们手拉手》 1.翻开课本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 设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2.从学生观察引出欣赏曲目《我们手拉手》------板书 3.初听乐曲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什么和什么手拉手?(引导学生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 4.学生谈话: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5.复听歌曲 老师在黑板上逐句贴出歌词,在1—3乐句后分别加上“”的伴奏节奏,学生边听边和着音乐拍手。 6.学生分组为歌曲编创表演 要求:可以是律动,也可以是舞蹈动作,只要能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即可。 7.展示编创成果。 四.板书设计 我们手拉手 鲜花和鲜花手拉手,太阳也微笑点头 大雁和大雁手拉手,把风雪抛在身后 浪花和浪花手拉手,向东方滔滔奔流 高山和高山手拉手,挺直腰挺起胸口 绽开我的笑脸, 迈开我的脚步,伸出你的双手。 我们手呀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