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中的常用坐标系及坐标转换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17
工程测量坐标换算公式引言在工程测量中,坐标是表示地理位置或空间位置的重要参数。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使用不同的坐标系统和单位,因此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坐标换算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程测量坐标换算公式,包括大地坐标和平面坐标之间的换算,以及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大地坐标与平面坐标的换算大地坐标是指基于地球椭球体的坐标系统,通常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一个地理位置。
而平面坐标是指基于平面坐标系的坐标系统,通常使用东坐标和北坐标来表示一个空间位置。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在大地坐标和平面坐标之间进行转换。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坐标换算公式。
大地坐标转平面坐标大地坐标转平面坐标的公式可以通过坐标系统的参数计算得出。
其中,一个常用的公式是高斯投影公式。
该公式通过将地球椭球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将经纬度转换为平面坐标。
高斯投影公式可以表示为:x = N * cos(B) * (L - L0)y = N * (Q + (1 + Q^2 + R^2) * tan^3(B)/6 + (5 - Q^2 + 9R^2 + 4R^4) * t an^7(B)/120)其中,x 和 y 分别是地理位置的平面坐标,B 是纬度,L 是经度,L0 是中央经线,N 是椭球体的半短轴,Q 是子午线的曲率半径,R 是卯酉圈的曲率半径。
平面坐标转大地坐标平面坐标转大地坐标的公式也可以通过坐标系统的参数计算得出。
一个常用的公式是反高斯投影公式。
该公式通过将平面坐标转换为地球椭球体上的经纬度。
反高斯投影公式可以表示为:B = Bf + (y/(A + Bf)) * [(1 - e^2/4 - 3e^4/64 - 5e^6/256) * sin(2Bf) + (3e^2/8 + 3e^4/32 + 45e^6/1024) * sin(4Bf) - (15e^4/256 + 45e^6/1024) * sin(6Bf) + (35e^6/3072) * sin(8Bf)]L = L0 + (x/N)其中,B 和 L 是地理位置的大地坐标,Bf 是纬度的初值,y 和 x 分别是平面坐标的坐标值,A 是椭球体的长半轴,e 是椭球体的第一偏心率,L0 是中央经线,N 是椭球体的半短轴。
测绘中的坐标系转换方法解析导语:在测绘工作中,坐标系的转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坐标系转换方法,可以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测绘中常用的坐标系转换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坐标系是用来描述地球上各种空间要素位置的数学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地球表面是一个复杂的三维曲面,为了方便描述其上的点位,我们需要将其抽象为一个平面或一个椭球面。
常用的坐标系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投影坐标系等。
二、坐标系转换的原理坐标系转换的目的是将一个坐标系中的点的位置,通过数学计算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
转换的原理主要依据地球形状、坐标系定义和观测量等因素。
常用的坐标系转换方法有以下几种:1. 七参数法:七参数法是一种基于刚体变换的坐标系转换方法。
通过测量控制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坐标差值,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出平移、旋转、尺度因子和斜切因子等七个参数,来实现两个坐标系的转换。
2. 四参数法:四参数法是七参数法的简化形式,只考虑了平移和旋转两个参数。
该方法适用于平面坐标系转换,对于小范围的坐标转换效果较好,但在大范围转换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3. 弹性体变形法:弹性体变形法是一种复杂而高精度的坐标系转换方法。
该方法引入了物理力学的理论,将地壳运动引起的弹性体变形考虑在内,通过建立弹性体变形模型,实现坐标系的转换。
4. 杆件网法:杆件网法是一种基于观测数据插值的坐标系转换方法。
通过将控制点的坐标观测值作为插值点,利用插值方法计算出其他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坐标,从而实现坐标系转换。
三、坐标系转换的应用领域坐标系转换在测绘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曲面,为了将其表面展开成平面地图,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一种将三维地球表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的转换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投影坐标系和转换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图变形问题。
2. GPS定位: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定位技术。
测绘技术中的坐标系与坐标转换方法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城市规划、土地测绘还是导航系统,我们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
而坐标系和坐标转换方法作为测绘技术中的重要元素,对于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坐标系的概念与分类在测绘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来描述地球上的点。
坐标系是一种空间坐标系统,通过指定原点、坐标轴方向和单位长度来确定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
在测绘技术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地心地固坐标系(GCS)、地心坐标系(ECEF)和平面直角坐标系(PCS)。
地心地固坐标系是一种以地球质心为原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坐标系。
它常用于大地测量和地形测量中,由于其基准面与地球的真实形状吻合较好,因此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地心坐标系是以地球质心为原点,通过与地球自转轴相交的直线(Z轴)和指向北极的单位向量(Y轴)确定的坐标系。
在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地心坐标系被广泛应用,用于描述测量设备的位置。
由于地心坐标系能够提供与GPS信号接收器坐标之间的准确转换,因此在导航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简化的坐标系,适用于小范围的测绘工作。
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多个局部的二维坐标系,并通过指定一个基准点、坐标轴方向和单位长度来描述地图上每一个点的位置。
二、坐标转换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测绘工作中经常需要将不同坐标系下的点进行转换。
坐标转换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将一个坐标系中的点的位置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
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有三维坐标转换和三维坐标系转换。
三维坐标转换是指将一个坐标系中的点的经纬度(或纬度、经度、高程)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中的点的经纬度(或纬度、经度、高程)。
这种转换方法适用于GPS定位系统中,通过将接收到的GPS信号的经纬度转换为地心坐标系下的坐标,再把地心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地心地固坐标系下的坐标,最后将地心地固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所需的坐标系统中的坐标。
浅析⼏种常⽤坐标系和坐标转换⼀般来讲,GPS直接提供的坐标(B,L,H)是1984年世界⼤地坐标系(Word Geodetic System 1984即WGS-84)的坐标,其中B为纬度,L为经度,H为⼤地⾼即是到WGS-84椭球⾯的⾼度。
⽽在实际应⽤中,我国地图采⽤的是1954北京坐标系或者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斯投影坐标(x,y,),不过也有⼀些电⼦地图采⽤1954北京坐标系或者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坐标(B,L),⾼程⼀般为海拔⾼度h。
GPS的测量结果与我国的54系或80系坐标相差⼏⼗⽶⾄⼀百多⽶,随区域不同,差别也不同,经粗落统计,我国西部相差70⽶左右,东北部140⽶左右,南部75⽶左右,中部45⽶左右。
现就上述⼏种坐标系进⾏简单介绍,供⼤家参阅,并提供各坐标系的基本参数,以便⼤家在使⽤过程中⾃定义坐标系。
1、1984世界⼤地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确定的⼤地坐标系,是⼀种协议地球坐标系。
WGS-84坐标系的定义是:原点是地球的质⼼,空间直⾓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地极(CTP)⽅向,即国际协议原点CIO,它由IAU和IUGG共同推荐。
X轴指向BIH定义的零度⼦午⾯和CTP⾚道的交点,Y轴和Z,X轴构成右⼿坐标系。
WGS-84椭球采⽤国际⼤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7届⼤会测量常数推荐值,采⽤的两个常⽤基本⼏何参数: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35632、1954北京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是将我国⼤地控制⽹与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地坐标系相联结后建⽴的我国过渡性⼤地坐标系。
属于参⼼⼤地坐标系,采⽤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其长半轴 a=6378245,扁率 f=1/298.3。
1954年北京坐标系虽然是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但也还不能说它们完全相同。
3、1980西安坐标系1978年,我国决定建⽴新的国家⼤地坐标系统,并且在新的⼤地坐标系统中进⾏全国天⽂⼤地⽹的整体平差,这个坐标系统定名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坐标系统及其转换方法导语:测绘技术是以获取、处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专业领域,而坐标系统则是测绘技术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常见的坐标系统及其转换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绘技术。
1.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测绘技术中最常见的坐标系统之一。
它使用经度和纬度来描述地球上的位置。
经度表示地球表面上一个点位于东西方向上的角度,纬度表示位于南北方向上的角度。
这种坐标系统常用于地图制作、导航等领域。
2. 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是测绘技术中另一种常见的坐标系统。
它将地球表面分为各种局部平面,在每个局部平面上使用平面坐标来描述位置。
不同的平面坐标系统有不同的坐标原点和坐标轴方向,但都以米为单位。
这种坐标系统常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
3. UTM坐标系统UTM坐标系统(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坐标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平面坐标系统。
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60个横向带和20个纵向带,每个带的中央子午线用作坐标原点。
该坐标系统使用东北方向的坐标来描述位置,其中东方向的坐标称为Easting,北方向的坐标称为Northing。
UTM坐标系统广泛应用于测绘工程、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4. 地方坐标系统地方坐标系统是一种根据具体地方特性而设定的坐标系统,在特定地区使用。
不同地方坐标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投影方法和坐标单位。
例如,中国在大范围地图制作和测绘工程中使用的是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以保证地图坐标的准确性。
地方坐标系统在局部区域的测绘和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
5. 坐标系统转换方法坐标系统转换是测绘技术中常见且必要的操作。
由于不同坐标系统使用不同的参考标准和投影方法,经纬度与平面坐标之间的转换需借助转换方法。
常见的坐标系统转换方法包括大地坐标系向平面坐标系的转换、不同平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等。
大地坐标系向平面坐标系的转换通常需要根据椭球体参数进行计算。
这种转换方法常用于将GPS采集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所需的平面坐标。
问: 请阐述机器视觉测量中的各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答:1)图像坐标系(Pixel coordinate system)摄像机采集的数字图像在计算机内可以存储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象素,pixel)的值即是图像点的亮度(灰度)。
如图4.1所示,在图像上定义直角坐标系u-v ,每一象素的坐标(u,v)分别是该象素在数组中的列数和行数。
故(u,v)是以象素为单位的图像坐标系坐标。
2)成像平面坐标系(Retinal coordinate system) 由于图像坐标系只表示象素位于数字图像的列数和行数,并没有用物理单位表示出该象素在图像中的物理位置,因而需要再建立以物理单位(例如厘米)表示的成像平面坐标系x-y ,如图4.1所示。
我们用(x,y)表示以物理单位度量的成像平面坐标系的坐标。
在x-y 坐标系中,原点1O 定义在摄像机光轴和图像平面的交点处,称为图像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该点一般位于图像中心处,但由于摄像机制作的原因,可能会有些偏离,1O 在坐标系下的坐标为(u0,v0),每个象素在x 轴和y 轴方向上的物理尺寸为dx 、dy ,两个坐标系的关系如下:其中s'表示因摄像机成像平面坐标轴相互不正交引出的倾斜因子(skew factor)。
3)摄像机坐标系(Camera coordinate system)摄像机成像几何关系可由图4.2表示,其中O 点称为摄像机光心,c X 轴和C Y 轴与成像平面坐标系的x 轴和y 轴平行,C Z 轴为摄像机的光轴,和图像平面垂直。
光轴与图像平面的交点为图像主点O',由点O 与,,C C C X Y Z 轴组成的直角坐标系称为摄像机坐标系。
OO'为摄像机焦距。
4)世界坐标系(World coordinate system)在环境中还选择一个参考坐标系来描述摄像机和物体的位置,该坐标系称为世界坐标系。
摄像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可用旋转矩阵R 与平移向量t 来描述。
测量中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测量工作中,坐标转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它可以将不同坐标系下的测量数据进行转换,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比较。
本文将讨论测量中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常见的坐标转换方法1. 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的转换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是我们常见的两种坐标系,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各自的优势。
当我们在进行测量时,有时需要将直角坐标系转换为极坐标系,或者反过来。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转换:直角坐标系 (x, y) 转换为极坐标系(r, θ):r = √(x^2 + y^2)θ = arctan(y/x)极坐标系(r, θ) 转换为直角坐标系 (x, y):x = r * cosθy = r * sinθ2. 地理坐标系与平面坐标系的转换在地理测量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地理坐标系与平面坐标系进行转换。
地理坐标系是以地球表面为基准的坐标系,而平面坐标系则是在局部范围内采用平面近似地球的坐标系。
转换的目的是为了将地球上的经纬度转换为平面上的坐标点,或者反过来。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地图投影算法进行转换,例如常见的墨卡托投影、UTM投影等。
3. 坐标系之间的线性转换有时,我们需要将一个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变换来实现。
线性变换定义了一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通过乘以这个转换矩阵,我们可以将一个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
常见的线性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等操作,它们可以通过矩阵运算进行描述。
二、坐标转换的注意事项1. 坐标系统选择的准确性在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保证所选择的坐标系统是准确可靠的。
不同的坐标系统有不同的基准面和基准点,选择错误可能导致转换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我们应该仔细选择坐标系统,了解其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数据质量的控制坐标转换所依赖的输入数据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测绘中常用的坐标转换方法与技巧导言:在测绘领域中,坐标转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工作。
它使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数据能够互相转化,从而确保测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绘中常用的坐标转换方法与技巧,以助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
一、平面坐标转换平面坐标转换是测绘中常见的转换方式之一。
它利用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行转换,主要针对水平面上的测绘数据。
其中,常用的转换方法包括七参数转换、四参数转换和三参数转换。
1. 七参数转换七参数转换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转换方法,适用于大尺度的测绘工作。
它通过计算平移、旋转和尺度变换等七个参数的值,将一个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中。
此方法可用于国际测绘项目或跨国界的测绘任务,可以有效解决坐标系之间的差异问题。
2. 四参数转换四参数转换是一种常用的坐标转换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测绘中。
它主要考虑了平移和旋转两个参数,通过对原始坐标进行线性变换,将其转换为目标坐标。
四参数转换的精度较高,适用于小尺度的测绘工作。
3. 三参数转换三参数转换是一种简化的坐标转换方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测绘任务。
它只考虑了平移的影响,通过计算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平移参数,将原始坐标转换为目标坐标。
由于只考虑了平移,因此在大尺度或跨国界的测绘项目中,精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二、大地坐标转换大地坐标转换是另一种常见的转换方式,主要针对球面坐标系下的测绘数据。
该方法可以将球面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系下的直角坐标,或者反之。
1. 大地转直角大地转直角是一种常用的大地坐标转换方法,适用于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计算椭球面上的曲率半径和正常方向等参数,将经纬度转换为平面坐标系下的东北坐标。
在大范围测绘中,由于地球的曲率影响,转换精度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 直角转大地直角转大地是将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的方法。
它主要考虑了椭球面的曲率半径和正常方向等因素,通过逆向计算,将平面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
大地测量中的坐标转换与变换大地测量是测量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和高程的科学,它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勘探、航空导航等领域。
在大地测量过程中,准确地确定点的位置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三维曲面,点的位置经常需要通过坐标转换和变换来表示和比较。
本文将探讨大地测量中的坐标转换与变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大地坐标系统在大地测量中,我们通常使用大地坐标系统来表示点的位置。
大地坐标系统是基于地球参考椭球体的三维坐标系统。
常见的大地坐标系统有地心地固坐标系统(XYZ),大地坐标系统(经纬度和大地高)、平面坐标系统等。
地心地固坐标系统(XYZ)是以地球质心为原点,以地球自转轴为Z轴建立的坐标系统。
大地坐标系统则使用经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
经度表示点在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表示点在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大地高表示点相对于椭球体的高度。
二、坐标转换坐标转换是指将一个坐标系统下的点的位置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统下的位置。
在大地测量中,常见的坐标转换是将地心地固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或将大地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1. 地心地固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地心地固坐标系统是基于地球的形状和自转轴建立的,而大地坐标系统则是基于地球的表面特征建立的。
因此,需要进行地心地固坐标到大地坐标的转换。
地心地固坐标到大地坐标的转换需要考虑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参数和点的位置。
常用的转换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法。
解析法是通过解析解的方式计算转换参数,适用于点的数量较少的情况。
数值法则是通过数值迭代的方式计算转换参数,适用于大量点的转换。
2. 大地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大地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则需要考虑投影方法和坐标系的选择。
常用的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UTM投影等。
墨卡托投影适用于小范围区域的测量,UTM投影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的测量。
在进行大地坐标到平面坐标的转换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如高斯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等。
不同的坐标系对应不同的转换参数,因此在选择坐标系时需要考虑测量的目的和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