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2012-2013年第二学期软件工程 A卷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0.64 KB
- 文档页数:6
《软件工程》课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如果把一系列的工具集成起来使用,使得一个工具产生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工具使用时,就形成了一个支撑软件开发的系统。
这种集成了软件、硬件和一个软件工程数据库的软件工程环境,称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2、通信内聚:若一个模块的各个部分使用同一个输入数据或产生同一个输出数据,则称该模块的内聚为通信内聚。
3、编码风格:是指在不影响程序正确性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编排和合理组织程序的基本原则。
4、流图分析:是通过分析程序流程图的代码结构,来检查程序的语法错误信息、语句中标识符引用状况、子程序和函数调用状况及无法执行到的代码段。
5、软件配置:软件过程的输出包括三个主要得类别,程序、文档及数据,这些项包括了在软件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总称为软件配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为“√”,错误为“×”。
)1、(×)2、(×)3、(√)4、(×)5、(×)6、(√)7、(√)8、(×)9、(√)10(√)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计算潜能),(创建和控制)。
2、(外在条件导致的“磨损”和“老化”),(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留有隐患)。
3、(项目策划),(需求分析)。
4、(人的记忆),(思维和推理)。
5、([ | ]或[ ,])6、(功能),(程序代码)。
7、(可移植性),(语言编译器实现效率),(开发工具的支持)。
8、(恢复性测试),(强度测试)。
9、(执行某一处理),(回答某些信息)。
10、(植入故障数),(分别测试法)。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B)2、(A)3、(C)4、(A)5、(B)6、(C)7、(B)8、(D)9、(B)10、(C)11、(A)12、(D)13、(C)14、(B)15、(A)16、(D)17、(B)18、(A)19、(B)20、(C)五、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1、采用框架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主要特点:答:(1)领域内的软件结构一致性好;(2)建立了更加开放的系统;(3)重用代码大大增加,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4)软件设计人员要专注于对该领域的了解,使需求更充分;(5)存储了经验,可以让经验丰富的人员去设计框架和领域构件,而不是设计低级编程;(6)允许采用快速原型技术;(7)有利于在一个项目内多人协同工作;(8)大粒度的重用使得平均开发费用降低,开发速度加快,开发人员减少,维护费用降低,而参数化框架使得适应性,灵活性增强。
—南昌大学考试试卷—【适用时间:20 15 ~20 16学年第二学期试卷类型:[ A ]卷】回答要点:----------------------------每一点1分,解释1分1、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是将输入数据域按有效的或无效的(也称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测试每个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该类其它值的测试。
2、界值分析。
该方法是将测试边界情况作为重点目标,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值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选择测试用例。
3、错误推测。
错误推测法没有确定的步骤,凭检验进行。
它的基本思想是列出程序中可能发生错误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选择测试用例。
4、对象模型有哪5个层次?建立对象模型有哪几个步骤?答:主题层、类&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服务层。
(1分)1、确定类与对象:(1分)第1步:列出所有候选对象第2步:去粗取精2、确定关联结构层(1分)第1步:收集第2步:筛选删除第3步:完善3、划分主题(0.5分)得分评阅人五、应用题:(每小题 10分,共 20 分)1、某图书馆借阅系统有以下功能:(1)借书:根据读者的借书证查询读者档案,若借书数目未超过规定数量,则办理借阅手续(修改库存记录及读者档案),超过规定数量者不予借阅。
对于第一次借阅者则直接办理借阅手续。
(2)还书:根据读者书中的条形码,修改库存记录及读者档案,若借阅时间超过规定期限则罚款。
请对以上问题,画出分层数据流图2、2、某“调整工资”处理模块接受一个“职称”的变量,根据职称的不同(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作不同的处理,其中若是助教还必须输入工龄,只有工龄超过两年才能调整工资。
请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划分等价类:(5分)设计测试用例:(5分)。
作业2参考答案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目标系统的可行性?答:(1)开发一个软件时,需要判断原定的系统模型和目标是否现实,系统完成后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否大到值得投资开发这个系统的程度,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花费在这些工程上的任何时间、人力、软硬件资源和经费,都是无谓的浪费。
可行性研究的实质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一般说来,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a.技术可行性。
对要开发项目的功能、性能和限制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技术风险有多大,项目是否能实现,这些即为技术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这里的资源包括已有的或可以搞到的硬件、软件资源,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已有的工作基础。
b.经济可行性。
进行开发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评估,确定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开发,这些即为经济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对于大多数系统,一般衡量经济上是否合算,应考虑一个“底线”,经济可行性研究范围较广,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长期公司经营策略,开发所需的成本和资源,潜在的市场前景。
c.操作可行性。
有时还要研究社会可行性问题,研究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存在任何侵犯、妨碍等责任问题。
社会可行性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它包括合同、责任、侵权和其他一些技术人员常常不了解的陷阱等。
必要时还应该从法律、社会效益等更广泛的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2.北京某高校可用的电话号码有以下几类:校内电话号码由4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不是0.校外电话又分为本市电话和外地电话两类。
拨校外电话需要先拨0,若是本市电话则接着拨8位数字(第一位不是0),若是外地电话则拨3位区码后再拨8位电话号码(第一位不是0)。
答:电话号码=[校内电话号码|校外电话号码]校内电话号码=非零数字+3位数字校外电话号码=[本市号码|外地号码]本市号码=数字零+8位数字外地号码=数字零+3位数字+8位数字非零数字=[1|2|3|4|5|6|7|8|9]数字零=03位数字=3{数字}38位数字=非零数字+7位数字7位数字=7{数字}7数字=[0|1|2|3|4|5|6|7|8|9]其中,[ ]意思是或,从校内电话号码或校外电话号码中选择一个;{ }表示重复,两边的数字表示重复次数的下限和上限;=意思是定义为;+意思是和,连接两个分量。
安徽大学20 10—20 11 学年第 2 学期 《网络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卷)(闭卷 时间120分钟)院/系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对千兆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共同特点的描述中,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相同的数据帧格式B )相同的物理层实现技术C )相同的组网方法D )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下列哪种协议的目的是从已知IP 地址获得相应的MAC 地址( )。
A )TELNETB )HTTPC )ARPD )RARP3.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某一时候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称这种通信方式为( )。
A )并行B )半双工C )单工D )全双工 4.以下关于IP 地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一主机同时连到两个网络时,必须有两个IP 地址,其net-id 必须不同。
B )路由器只根据目标IP 地址的网络号转发分组。
C )Internet 上的每个IP 地址都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 进行分配。
D )用中继器或网桥连的LAN 具有同样的net-id 。
5.IEEE 802.3的 MAC 层协议( )。
A) 只要发送前信道空闲,就不可能发生碰撞。
B) 是一种无连接有确认的协议。
C) 边发送、边检测是否有碰撞发生。
D) 需要解决可靠传输问题。
6.主机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在发送前必须进行数据封装,在生成一个分组后,接着( )。
A )分组沿着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B )分组被转换成二进制格式。
C )分组被封装成帧。
D )分组被封装成段。
7.TCP 连接三次握手机制用于解决的问题是( ) 。
A )决定每次能接收多少数据。
B) 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可用带宽。
C )同步双方的初始序号。
D) 减少传输时延。
8.TCP 和UDP 使用( )对同一时间网络的不同会话进行跟踪。
A )IP 地址。
B )MAC 地址。
C )端口号。
D )网络号。
考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软件质量因素不包括。
A.正确性B.高性能C.可测试性D.可理解性( )2. 软件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A.简化、压缩的B.详细的C.彻底的D.深入的( )3. 以下哪个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模型A.瀑布模型B.增量模型C.螺旋模型D.喷泉模型( )4. 可行性分析中,系统流程图用于描述。
A.当前运行系统B.当前逻辑模型C.目标系统D.新系统( )5. 结构化分析建立功能模型的工具是A.DFDB.判定树/判定表C.SCD.结构化语言( )6. 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系统测试D.单元测试( )7. 在整个软件维护阶段所花费的全部工作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校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8. 通信内聚是指。
A.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B.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C.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D.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 )9. 一个只有顺序结构的程序,其环形复杂度是A.0B.1C.3D.5( )10. 下述四个能力成熟度等级,级别最高的是A.已定义级B.优化级C.可重复级D.已管理级( )11.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A.程序的执行效率B.模块大小C.程序的可理解性D.模块关系( )12. 软件调试技术包括A.边界值分析B.演绎法C.循环覆盖D.集成测试( )13. 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A.软件做什么B.用户使用界面C.输入的信息D.软件的规模( )14.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定义信息的集合,它所定义的对象都包含于。
A.数据流图B.程序框图C.软件结构D.方框图( )15. 面向对象的主要特征除唯一性、继承性、多态性外,还具有。
A.封装性B.移植性C.完整性D.兼容性( )16. 关于软件维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软件工程》试卷答案A卷答案:一.填空1、①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②如软件开发的方法与维护不正确有关。
2、数据流3、图形4、结构测试功能测试5、伪玛,软件设计语言。
6、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7、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8、PAD图、判定表、判定树和PDL语言任意写出三种即可。
9、数据结构10、功能二.判断1、×2、√3、√4、×5、×6、√7、√8、×9、√10、×三、选择题1、C2、A3、C4、B5、D6、D7、D8、B9、B 10、A四、1、简述原型法的基本思想:答:用交互的、快捷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再计算机上运行、使用这个原型系统了解系统的概貌,想开发者提供反馈意见。
2、什么是软件危机?答:软件危机是计算机软件在它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概括地说,主要包含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开发软件,怎样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3、简述软件测试的步骤,简要说明各测试步骤的目的。
答:软件系统的测试基本上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模块(单元)测试,目的是保证第个模块作为一个单元能正确执行。
子系统测试,目的是把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测试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
系统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应该发现设计和编码的错误,还应该验证系统确实能提供需求说明书中指定的功能,而且系统的动态特性也符合要求。
验收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确实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
4、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答: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第一、正确地确定对系统综合要求,充分理解和表达用户的需求。
也就是详细定义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外部接口、设计限制、数据库需求、确定硬件和软件支持环境、辅助软件以及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第二、通过结构分析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解,以确定软件系统的主要成分或软件系统的构成。
第三、是对以上已进行的两项工作进行描述,以形成需求文档,也就是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
重庆工商大学试卷《软件工程》课程第A套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错误不得分,共46分)1 B 2.C 3.D 4.B 5.A 6.D 7.A 8.C 9.C 10.B 11.D 12.B 13.A 14.B 15.B16.B 17.B 18.A 19.B 20.D 21.B 22.A 23.C二、判断题(正确划√否则划Χ每小题1分,共15分)1.Χ 2. √ 3. Χ 4. √ 5.Χ 6. Χ 7. Χ 8. √ 9. Χ 10. √11.Χ 12.Χ 13.Χ 14.√15.√三、简答题(共20分)1. 画出能正确表示下面叙述的类图(括号内为类名)。
(4分)“一个雇员(Employee)最多由一个经理(Manager)管理,某些经理管理多个雇员,某些经理不管理任何雇员”。
答:2. 设计改错(4分)下列使用继承的类图中均存在错误,请给出正确的类图。
关于学校教师的设计关于学校教师的设计3.下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菜单结构,根据此表画出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并回答问答:采用画出第二层得3分,画出第3层得3分。
4.计算机(Computer)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磁盘(软盘、硬盘、U盘)、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组成。
若以上的设备都成为类,根据描述,设计出关于计算机构成的类图。
并回答问题“采用Rational Rose还是Visio画类图”(5分)解:采用Rational Rose和Visio都可以画类图(1分)画出组合关系得2分,画出继承关系得2分五、综合设计题(共19分)1.某校制定了教师的讲课课时津贴标准。
对于各种性质的讲座,无论教师是什么职称,每课时津贴一律是50元;而对于一般的授课,则根据教师的职称来决定每课时津贴费:教授30元,副教授25元,讲师20元,助教15元。
安徽大学20 11 —20 12 学年第 1 学期《软件工程》考试试卷(B卷)(闭卷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01.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多种,下列选项中,( C )不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A、螺旋模型B、增量模型C、功能模型D、快速原型模型02.从结构化瀑布模型看,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 A )阶段出错,对软件的影响最大。
A、需求分析B、总体设计C、详细设计D、系统运行03.详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 B ) 。
A、模块的外部特性B、模块的内部特性C、软件的层次结构D、软件的功能和I/O 04.使用白盒测试技术确定测试用例应根据( A )和指定的覆盖范围标准。
A、程序的内部逻辑B、程序复杂程度C、使用说明D、程序的功能05.一个模块直接引用另一个模块中的数据,这两个模块之间的耦合是( D ) 。
A、特征耦合B、控制耦合C、数据耦合D、内容耦合06.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对算法的简单描述,一般记录在( D )A、层次图B、数据字典C、数据流图D、IPO图07.动态模型的一般描述工具( C )A、对象图B、结构图C、状态图D、设计图08.使用黑盒测试方法时,应根据( D ) 确定测试数据。
A、程序的内部逻辑B、程序的复杂程度C、源程序D、程序的功能09.单元测试在( C ) 阶段完成。
A、测试B、验收C、编码D、运行1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D )。
A、证明软件的正确性B、找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所有错误C、证明软件系统中存在错误D、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系统中的错误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度量模块独立性的2个标准是什么?对于每个标准,请各自给出2个具体例子这两个标准分别是耦合性和内聚性。
(1)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序的一种度量。
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
(2)内聚性,又称为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如果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联系得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安徽大学2010—2011学年第 2学期《 集成电路原理 》(A 卷)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逻辑综合包括那几步?答:转换(1分)、逻辑优化(1分)和映射(1分)三步。
2. 等比例缩小有几类?答:恒定电场(CE )等比例缩小定律(1分)、恒定电压(CV )等比例缩小定律(1分)和准恒定电场(QCE )等比例缩小定律(1分)。
3. 什么是鸟嘴效应?答:在场区氧化过程中(1分),氧也会通过氮化硅边缘向有源区侵蚀,在有源区边缘形成氧化层,伸进有源区的这部分氧化层被形象地称为鸟嘴(1分),它使实际的有源区面积比版图设计的面积缩小(1分)。
4. 什么是闩锁效应?答:在CMOS 芯片中(1分),在电源VDD 和地线GND 之间由于寄生的PNP 和NPN 双极性BJT 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低阻抗通路(1分),它的存在会使VDD 和GND 之间产生大电流,从而破坏芯片或者引起系统错误(1分)。
5. CMOS 反相器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和传输延迟时间的定义是什么?答:上升时间r t 是输出从DD V 1.0上升到DD V 9.0所需要的时间(1分);下降时间f t 是输出从DD V 9.0下降到DD V 1.0所需要的时间(1分);pHL t 表示从输入信号上升边的50%到输出信号下降边的50%所经过的延迟时间,也叫做输出从高向低转换的传输延迟时间,pLH t 表示从输入信号下降边的50%到输出信号上升边的50%所经过的延迟时间,也叫做输出从低向高转换的传输延迟时间(1分)。
6. 版图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版图的检查包括: 设计规则检查(Design Rule Check ,DRC )(1分); 版图和电路图的一致性检查(Layout Versus Schematic ,LVS )(1分);版图寄生参数提取(Layout Parasitic Extraction ,LPE )和 后仿真。
安徽大学20 12 —20 13 学年第 1 学期 《 软件工程概论 》考试试卷(B 卷)(闭卷 时间120分钟)院/系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软件由 、数据和 组成。
2. 软件工程是从 和 两个方面研究如何更好的开发和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3. 由 和 共同构成软件系统的逻辑模型。
4. 程序的控制结构一般采用 、选择、 三种构成。
5. 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主要有 、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 。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软件开发小组人数越多越好。
( )2. 模块化,信息隐藏,抽象和逐步求精的软件设计原则有助于得到高内聚低耦合度的软件产品。
( )3. 用黑盒法测试时,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内部逻辑设计的。
() 4. 如果程序规模不大,可以使用白盒测试实现穷举测试。
( ) 5. 程序中的注释越少越好。
()6. 文档可用于专业人员和用户之间的通信和交流,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运行阶段的维护。
( )7. 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选择好的程序设计语言 。
()8. 为进一步改善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为以后的改进奠定基础的维护称为预防性维护。
( ) 9. 软件工程方法学的三个要素包括:方法、技术和管理。
( ) 10. 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简述什么是软件危机?分析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
2. 简述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3. 什么是内聚? 内聚有哪几种类型?4. 简述Jackson方法的步骤。
5. 简述面向对象方法学建立的三种模型。
四、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某公司的折扣政策为:(1) 只对一次交易额在四万元以上(含四万元)的客户实施折扣;(2) 如果客户的支付信用好,折扣率为10%;否则要根据客户与公司的交易史定折扣率;(3) 如果客户与本公司的交易史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折扣率为5%,否则,折扣率为2%。
安徽大学20 12 —20 13 学年第 1 学期
《软件工程》(A卷)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
01.C 02. A 03. B. 04. C 05 A 06. B 07. A 08. D 09. C 10. A
评分标准:每小题正确得3分,错误得0分
二、简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要点:
找出类与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
本小题5分,其中每个活动1分。
2. 要点:
软件定义阶段,可行性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维护阶段。
本小题5分,前两个阶段共计1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共计1分,其余每个阶段1分。
3. 本小题5分,要点:
方法(1分):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怎样做”的问题.(1分)
过程(1分):为了运用方法而提供的自动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1分)
工具: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而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他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步骤。
(1分)
4. 答:要点:
问题域子系统(2分)
人机交互子系统(1分)
任务管理子系统(1分)
数据管理子系统(1分)
5.答:共有4项维护
每项活动名称1分,
(1)改正性维护21%
(2)适应性维护25%
(3)完善性维护50%
(4)预防性维护4%
比例最大的是:完善性维护(1分)
6.功能模型(1分):数据流图(1分);
数据模型(1分):E-R图(1分);
行为模型(1分):状态转换图(1分)。
以上六点只要答对5点就可给全分。
对4点给4分,对3点给3分,依次类推。
三、应用题
1.
评分标准:本小题10分,A,B,E,F每个1分;WHILE a,b>0, case of每个2分,共计10分
2.解:
评分标准:本小题10分,表格中每一列1分
或者:
四测试题
1.
对于n:
有效等价类:n为1位整数无效等价类:n为实数
n为2位整数n为5位整数,且>32767
n为3位整数n为字符
n为4位整数
n为5位整数,且<32767
边界值:n为0
对于k:
有效等价类:k为1位数字无效等价类:k为2位以上的数
k为字符
k为实数边界值:k为0 k为负数
评分标准:本小题10分。
对n进行测试,占5分,对k进行测试,占5分.
其中:对n进行测试,正确划分有效等价类占3分,正确划分无效等价类占1分,边界值测试占1分;
其中:对k进行测试,正确划分有效等价类占3分,正确划分无效等价类占1分,边界值测试占1分;
2
<1>判定覆盖标准为,不仅使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而且使每个判定表达式的每个分支都
至少执行一次。
为做到判定覆盖,至少需要两组测试数据,以使每个判定表达式之值为真或为假各一次。
下面是典型的测试用例:
①使两个判定表达式之值全为假(1分)
输入:A=-1,B=-2,C=-3,D=1
预期的输出:X=1,Y=-2 (1分)
②使两个判定表达式之值全为真(1分)
输入:A=1,B=2,C=3,D=1
预期的输出:X=3,Y=2 (1分)
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判定覆盖的标准就给分
<2>条件组合覆盖标准为,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
本题程序中共有两个判定表达式,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有两个简单条件,因此,总共
有8种可能的条件组合,它们是:
①A>0 , B>0
②A>0 , B≤0
③A≤0 , B>0
④A≤0 , B≤0
⑤C>A , D<B
⑥C>A , D≥B
⑦C≤A , D<B
⑧C≤A , D≥B
(共计4分,每个条件0.5分)
下面的4个测试用例,可以使上面列出的8种条件组合每种至少出现一次:
①实现1,5两种条件组合
输入:A=1,B=1,C=2,D=0
预期的输出:X=2,Y=2
②实现2,6两种条件组合
输入:A=1,B=0,C=2,D=1
预期的输出:X=1,Y=1
③实现3,7两种条件组合
输入:A=0,B=1,C=-1,D=0
预期的输出:X=-1,Y=-1
④实现4,8两种条件组合
输入:A=0,B=0,C=-1,D=1
预期的输出:X=0,Y=0
(共计2分,每对测试用例0.5分)
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条件组合覆盖的标准就给分
五、设计题
答案见下页。
其中答案答图1 给4分,答图2 给7分,答图3 给10分.
或者每个数据源点,终点给1分(共计3个),数据存储每个1分(共计3个),处理总共3分,数据流1分。
图1
图2
F1教材存量表
F2缺书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