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196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9.26 KB
- 文档页数:3
2010年3月第7卷第8期 ・调查研究・
成县1 96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乾良.任晓明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陇南742500)
【摘要]目的:分析成县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对成县196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期。 结果:麻疹疫苗使用前阶段、预防接种阶段年、计划免疫阶段和计划免疫巩固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2.7/10万、
71.8/10万、18.2/10万、24.5/10万。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麻疹流行季节明显 推迟;在计划免疫及巩固阶段学龄前儿童发病下降,学龄期儿童发病上升,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但
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组和低年龄组(<1岁)两个方向推移的趋势。结论:①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和不断发展,麻疹流 行得到有效控制。②麻疹的流行规律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城镇发病高于农村,发病季节高峰后移,发病年龄以学龄儿
童为主,人群分布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形式以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新的流行规律。③麻疹控制策略,一是巩固 和提高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二是要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三是开展强化免疫工作,四是要加强计划免疫管理。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O3(b)一127-03
为了解掌握成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和消
除麻疹工作策略,按期实现WHO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的战
略目标。现将成县196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968~1980年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疫情资料汇
编》,1980年以后的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成县疾控中心历年
传染病月报表和订正后的年报表。 1.2人口资料 来源于成县统计局。 1.3分析方法
在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的同时,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
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 2结果
2.1不同阶段麻疹流行强度 1968~2007年全县共报告麻疹患者13 570例.年平均发 病率为159.5/10万,死亡54人,病死率为0.4%.年平均死亡
率为1.93/10万。由图1、表1可见随着计划免疫工作不断深 0B8年1971年1974年1977年1明0年I们3年1986年1989年1。92年1神5年I神8年2001年2004年2。07年 年度 图1 1968~2007年麻疹发病率
人开展,麻疹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均随着麻疹疫苗(Mv)
的接种和计划免疫的实施不断下降。
2.2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2.2.1城乡分布1988年以前麻疹地区分布无特殊规律.全
县22个乡镇均有发病,城乡差别不明显。1988~2007年全县
共发生麻疹998例,城镇发病310例,年均发病率为38.8/10万。
农村发病688例.年均发病率为15.6/10万.城乡发病率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47,P<0.O1)。 2.2.2季节分布1968~2007年各时期麻疹一年四季均有发
表1不同阶段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
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由表2可见1978年前以每年的10月 至次年的2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冬季和初春为高峰。
1978 ̄1988年后以冬末和春季为发病高峰,从12月起麻疹
发病开始增多,l~4月为发病高峰。1988~2007年后以春末和
夏季为发病高峰,从3月起麻疹发病开始增多,3~6月为发
病高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MV未使用前阶段(1968~1977年) 麻疹发病高峰时点为12月1日,50%的发病高峰期在上一
【作者简介】张乾良(1969一),男,甘肃成县人,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 主任,防疫主管医师,医学学士,从事传染病控制、计划免疫工作17年。 年10月17日至次年1月25日。预防接种阶段(1978—1987年)
发病高峰时点为2月20日,50%的发病高峰期在1月12日
至3月28日。计划免疫阶段发病高峰时点为5月17日.
50%的发病高峰期在4月1日至6月23日。计划免疫巩固
阶段发病高峰时点为5月16日,50%的发病高峰期在2月
1日至7月24日【l_。从各个不同阶段麻疹发病高峰时点相比 较,麻疹流行季节明显推迟。计划免疫阶段和计划免疫巩固
阶段相比较,麻疹发病高峰时点没有改变,但发病高峰时间 段明显延长
CHINA MEDICAL HERALD巾田医药售掘1
27 ・调查研究・
2.2.3年龄分布在未使用MV阶段,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 为主,占82.87%t21。在预防接种阶段,虽然麻疹流行得到有效
控制,但麻疹发病年龄趋势未得到改变,仍以学龄前儿童为
主,学龄前儿童发患者数占85.2%,这可能与当时低年龄组 MV接种低有关。在计划免疫及巩固阶段,学龄前儿童发病 2010年3月第7卷第8期
下降,学龄期儿童发病上升,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 童为主,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发患者数占78.但发病年
龄有向大年龄组和低年龄组(<1岁)两个方向推移的趋势,
提示在做常规免疫的同时,要加强冷链设施建设和村级接种
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接种质量翻。见表3。
表2成县不同阶段麻疹病例发病月份构成情况
2.2.4职业分布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学生高发,其次为托幼 儿童。在预防接种阶段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散居儿童、小学
生和托幼儿童麻疹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5.3%、12.4%、 12.3%。在计划免疫阶段麻疹发病以学生和农民为主,占总发
患者数的65.1%。小学生、中学生、农民、散居儿童、托幼儿童
麻疹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7.0%、30.6%、7.5%、17.7%、 17.2%。计划免疫巩固阶段疹发病以小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
占总发患者数的81.4%。散居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农民、托
幼儿童麻疹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2.7%、38.7%、5.0%、
8.0%、5.6%。 2.2.5麻疹病例免疫史 对1997~2007年报告的625例麻疹
的免疫史分析表明,无MV免疫史的104例,占16.5%;免疫 史不详的205例,占32.8%;有MV免疫史的320例,占
51.2%;其中有2针次免疫史者仅142例,占22.7%。接种史
不详和无接种史者以大年龄居多,小年龄无接种史者以边远 地区和流动儿童居多。
3讨论 3.1成县196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和不断发展,形成了MV高接种率
和麻疹低发病率.特别是198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年
1 28由目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平均发病率从疫苗前时代的602.7/10万降到了18.2/10万, 无麻疹死亡病例发生,和1968~1977年、1978~1988年年麻 疹平均发病率比较。麻疹发病率分别下降了96.98%、74.65%,
麻疹流行得到有效控制。麻疹的流行规律也发生了明显改
变,城镇发病高于农村,发病季节高峰后移,发病年龄以学龄 儿童为主,大年龄组,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增加,而学龄前儿 童发病减少,人群分布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成人发病上
升.发病形式以散发和局部爆发并存的新的流行规律。
出现以上流行病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城镇发病高 于农村这与城镇流动人121相对较多,基础及强化免疫工作难
度大以及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有关。二是由于个别
地方MV接种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甚至存在免疫空白 点,免疫成功率不高(包括疫苗保存不规范,有效接种剂量不 足、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形成了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尤其
是在计划免疫“三个85%”目标完成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卫
生院工资差额拨款并划归乡财政管理,乡村医生无报酬,乡 村医疗机构工作重心主要是创收。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
坡,个别乡镇出现麻疹暴发流行。三是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 和低年龄组两个方向推移,可能与近20年来麻疹发病率低,
隐性感染机会少、易感者积累有关。
2010年3月第7卷第8期 ・调查研究・
聊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H IV抗体检测资料分析
金玉星 (山东省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聊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和HIV抗体检测情况并分析感染者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
一步促进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网络建设和人群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和SPSS 1 1.5统计软件对筛查实
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HIV筛查实验室25个,共检测206 100例,检测出
HIV/AIDS 46例。其中艾滋病3例,感染者43例。经性途径传播21例,经血液17例,其他8例。结论:本市艾滋病 仍处于低流行态势,但感染人群和流行范围逐渐扩大,应加大检测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资源,增加对各类人群
的检测。 【关键词】艾滋病;实验室网络;资料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O3(b)-129-02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on mV antibody detection 0f HIV testing laboratory
in L|aocheng
J/N Yuxing (Shandong Provinc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Liaocheng City,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epidemic and control programs.Methods:To ana‘ lyze the date of HIV/AIDS surveillance obtained from 1997 to 2008 in Liaocheng.Results:There were 25 HIV testing
laboratory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our city to 2008.46 HIV/AIDS of cases were found in 206 100 people.The 3 routes of transmission HIV blood,21 cases of sex,17 cases of blood and other 8 cases.Conclusion:The present prevalence rate is
low in Liaocheng region and there is a probability that it may go up rapidly in the future.Therefore,the awareness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health workers for of HIV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enhanced.
[Key words]HIV/AIDS;Testing laboratory network;Epidemiologieal characteristic
HIV抗体检测是HIV/AIDS的常规诊断方法.可用于监
测、诊断、血液筛查,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诊断、报告 和处理提供实验室依据。HIV抗体检测也是HIV\AIDS诊断
的“金标准”【l_。HIV抗体检测已广泛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控机构、检验机构、采供血机构、妇幼卫生及保健机构。聊
城市自1997年8月建立第一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开始,至
2008年已建立25家实验室.为发现HIV/AIDS发挥了巨大
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聊城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情况
全市共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25个,其中疾控9个.血
【作者简介】金玉星(1965.5一),男,山东省茌平县人,本科学历,现就职于 山东省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从事疾病控制、卫生检验等专业. 主管检验师。 站,单采血浆站3个,综合医疗单位13个。
1.2监测对象
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嫖客、男同性恋者、HIV阳性者
的配偶(固定性伴)、非注射吸毒者、有偿供血(浆)者、输注血
液(制品)者、婴幼儿(儿童)(0~13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入境体检者、出境体检者、临床可疑者、义务献血员、羁押人 员、术前检查者、新兵体检者、职业暴露者、自愿检测者、孕产
妇和其他。 1.3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
息系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数据库和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整
理和分析。
3.2麻疹控制策略 根据成县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首先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消灭免疫空白 区和低免疫区,建立稳固的免疫屏障。第二,要健全和完善麻疹
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发现麻疹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早进行个案
调查、血清学诊断、采取有效措施。同时要提高免疫成功率.开
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以便及时评价和调整预防措施。第三,开
展强化免疫工作,尽可能地消除未免疫和免疫失败儿童,以消 除麻疹暴发或流行的可能。第四要加强计划免疫管理,更新冷 链设备,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疫苗有效接种和
麻疹控制措施的落实,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阳晓玲,杨晓玲,张薇,等.应用圆形分布法探讨麻疹发病高峰期【J].数 理医药学杂志。2007,20(5):713—714. [2】汪垂章,徐翔.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的效果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0,16(4):308-310. 【3]林伟生,李锐恒,鄙心革,等.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 探讨 .华南预防医学,2002,28(1):17—21. (收稿日期:2009—09—27)
CHINA MEDICAL HERALD Ell蛋基两导报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