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的正义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5.01 KB
- 文档页数:2
Legal Syst em A nd So c i et y 盈翟譬圜墨竺竺型!!f叁墨I』圭塾盒谈论径两法与厌高法的偷值比艘罗江摘要法律作为公平正义的代名词,具备自身的价值取向。
本文将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以公平性及维护利益的角度,探讨经济法与民商法各自的价值取向,以及价值观的区别与互补。
关键词价值取向公平正义理性价值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112-01利益与公平,是人不断追求的目标。
民法与经济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保证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协调,以及本质与形式上的公平兼得。
一、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比较(一)民法维护个人利益民法中的理性价值,充分体现了民法的理性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民法的本质。
首先,保护市民在社会t的私人权利不受国家暴力干预、维护人与人之I'n埘i需利益与社会间的均衡,这是民法的根本价值取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法中越发体现}{j“人文关怀”,且始终推崇人的“意思自治”另外,民法的渊源是罗马法,现在己演变为市民的“私法”,作为协调市民社会生活关系的依据。
马克思曾经指出:民法就是将经济关系直接转化为法律上的原则,也就是通过法律的形式体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原则。
民法作为私法,维护的是个人利益。
民法中所体现的权利法,其本质是由民法的“私性”决定的。
民法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私权,以民事权利为中心辐射到权利主体、客体以及权力行使及保护的规范体制中。
民法可谓是人民权利的有力保障,始终为权利而服务,是权利拥有者自身及社会的义务。
在社会中人们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双方交换者都具备人格的独立及财产的自主,也就是民法中常提到的“意思自治”,这是个人进行商品经济交易的基本要求,在民法中,主要体现为民事丰体铂J度、债权制度及物权制度的三位一体,这是支撑其法律的基本构架,三者均反映了市场中商品生产、交换等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维护社会利益与民法中的私人利益相反,经济法中的价值理性.则体现在社会的公共利益,是社会公平及社会正义的保障,所以说,经济法的法律基础也就是社会。
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的法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经济法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经济法论文篇1论国际经济法的价值追求摘要国际经济法价值论是建立在价值论基础上的有关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深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国际经济法价值观在国际经济法理论形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相对于国际经济法较高层次的概念,对于国际经济法的规范状态和现实状态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正义、主权、自由、秩序、公平和公正等都是人们在调整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所需要的,因而被视为国际经济法价值的存在形态。
而其中正义价值应被作为国际经济法价值的基本价值。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价值正义国际经济法的价值就是国际经济法所追求的目标。
而国际经济法追求的目标就是打破原来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一个经济主权,公平互利,全球合作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法的价值就是建立这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满足国家、国际组织和个人等国际经济主体对国际经济法的渴望和需求,即国际经济法对这些主体的意义和功能。
法的价值中包括法所中介的价值,即法所中介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价值,也包含着人们所追求的而且也是法可以中介的其他一些价值,如正义、自由、秩序、效益等等[1]。
国际经济法的价值也在于实现这些目标,并在实现的同时更为具体地体现国际经济法部门的特征,其内容包括:正义价值、主权价值、自由价值、公平公正价值,它们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又表现为不同的方面。
其中正义价值是国际经济法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
一、国际经济法的正义价值正义是社会的一种首要价值,始终被人们视为人类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美德和价值理想。
正义是国际经济法的逻辑前提,国际经济法是正义的客观要求,正义因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而得以保障、发展。
正义观引导和制约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体现在国际经济法的制度之中,成为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变化的灵魂和精神。
可见,正义是国际经济法的实质和宗旨,国际经济法只能在在正义中发现其适当的具体内容,也只能在正义中显现其价值。
第1篇一、引言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法律则是实现正义的重要工具。
正义的法律规定,旨在维护社会公平、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本文将从正义的法律规定的内涵、特点、原则和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正义的法律规定的内涵1.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正义的法律规定的核心价值。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2. 权利保障:正义的法律规定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享有广泛的权利。
3. 社会和谐:正义的法律规定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的生活环境。
4. 法律尊严:正义的法律规定要树立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
三、正义的法律规定的特点1. 法律性:正义的法律规定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
2. 公开性:正义的法律规定要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了解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3. 实用性:正义的法律规定要符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4. 发展性:正义的法律规定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完善。
四、正义的法律规定的原则1. 平等原则:正义的法律规定要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 保障原则:正义的法律规定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权利滥用。
3. 限制原则:正义的法律规定要对权利行使进行合理限制,防止权利滥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4. 适度原则:正义的法律规定要适度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五、正义的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2.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民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
3.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旨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2006年1月第22卷 第1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06Vol.22 No.1论经济分析法学效率与正义的关系张正德,李 莹(重庆行政学院,重庆400041,重庆大学法学院400030)〔摘要〕 文章在揭示经济分析法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核心价值理念“效率”的基础上,论证了效率与正义相互关系的哲学基础,分析了它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和局限性。
阐明了既要充分利用其效率价值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又要清醒地看到它是强者的法学,必须用社会公正、公平、社会和谐与社会保障等理念加以遏制和配合,以达到社会均衡与协调。
〔关键词〕 效率;正义;价值理念〔中图分类号〕D90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6)01007805〔收稿日期〕20051104〔作者简介〕张正德(1939—),男,四川泸州人,重庆行政学院教授。
李 莹(1981—),女,广西柳州人,重庆大学法学院法理学研究生。
一、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理念 “经济分析法学”又称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是指“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而且主要是运用价格理论(或称微观经济学),以及运用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
它是法律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故成为法律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法理学的一大流派;另一方面,由于它以经济理论和方法为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故又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1](3-4)(一)产生的两大直接原因经济分析法学虽然是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其历史根源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提到分配正义和校正正义时就运用了一些经济观念分析法律。
经济法的作用经济法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法的作用是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而竞争所带来的潜在问题也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和约束。
经济法通过设定与市场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规则和制度,限制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了公平竞争环境,维护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例如,反垄断法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垄断行为,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确保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经济法的作用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而消费者的权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
经济法对商品质量、价格、广告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合法权益。
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商家不能以虚假广告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不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经济法还起到了规范金融市场的作用。
金融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法规定了金融机构的经营准则、金融产品的范畴、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等,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例如,《证券法》明确了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和交易规则,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经济法还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经济活动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一些不正当行为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经济法通过制定各种法律规定,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防范和制止各种非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例如,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劳动者受到不公平待遇。
总之,经济法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金融市场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作用,保障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在法治环境下,经济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市场才能有效运行,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简述经济法的公平观300字
经济法公平观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公民、企业和国家利
益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原则。
公平观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贯穿于经济法的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活动中的诸多方面。
公平观要求经济法的制定者必须确保法律规则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对经济主体进行歧视或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非法独占和垄断行为、价格欺诈、商业贿赂等损害公民、企业和国家的行为将受到严厉
打击,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公平观要求经济法的执行者要依法行事,不得违法乱纪,不能私
心私利而损害社会公益。
同时依法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支持社会
正义,打击社会丑恶现象。
公平观要求经济法的受益者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守公平的竞争规则,操盘必须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特别是在合同、贸易、金融、证券等
重要领域,受益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能违反国家
法律法规,达到保护个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
总之,经济法公平观的意义是树立健康的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
保障市场秩序,保护公民、企业、国家的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广大市民和企业家,我们必须遵守经济法的公平观,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坚持良好的道德和商业道德,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安全的市场经济秩序。
论述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实施中的意义经济法是指为了规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在市场经济实施中,经济法的意义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法律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来探讨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实施中的意义。
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实施中的意义在于规范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保障其正常进行。
经济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明确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法的意义在于促进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济法通过对市场经济中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等行为的禁止和打击,维护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经济法的意义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合法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经济法通过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如产品质量监督、虚假宣传的禁止和打击、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的建立等,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经济法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市场经济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如市场信息不对称、贫富差距扩大等。
经济法通过规定公平竞争的原则、税收调节等措施,调节市场经济中的不平衡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作用,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只有这样,经济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论经济法的正义价值
【摘要】本文从法的正义价值入手,论述了在经济法这一特殊部门法中,正义价值仍是其追求的目标和落脚点。
【关键词】经济法正义价值
一、正义是法的核心价值
在法哲学思想史上,正义理论历经了一个发展脉络清晰、观点多元化的发展历程。
正义与自由、平等等法律的其他价值有密切关联,是法价值系统内部的枢纽和统领,而法是正义的基石奠基。
正义一开始就和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那个国家的法律公然宣称不是为了正义的实现。
我们经常说法律也有良恶之分,表明的就是用正义价值来评判法律。
正义还是各种法价值之间冲突、矛盾的平衡者和仲裁者,因为无论是自由、平等还是安全、效益,这些基本的法价值都与正义紧密相关,正义不仅能维护和保障自由,还可以对自由加以正当限制;正义与平等关系密切,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以平等为核心的正义观层次比穷,在人类思想史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法律的正义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安全价值是否得到充分实现。
所以正义不仅是一项普通的法律价值,而且它还充当着法的价值统领这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以,经济法作为一种部门法,当然具备法的一般规律,从法理上分析,正义也同样是经济法的价值基础。
二、经济法产生于对正义价值的追求
价值在经济学中主要表现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一词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然后被应用于政治学、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之中。
在西方,价值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
而所谓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需要的关系中,客体以自身功能和属性给主体带来的效应。
也就是说价值是从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上来界定的,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重要性。
正义价值的实现需要程序法的维持。
而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都是生产社会化和国家调节管理经济职能的出现和发达,产生的目的都是为了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管理经济的这种职能。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调控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调整对象虽然和民法、刑法等法律不同,例如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经济法调整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也就是说经济法的本身就是为了追求一种正义、平等的价值。
早期社会,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按其方式主要是民事、行政和刑事的管理,为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的经济调节性管理则很少实行,它尚未成为一种经常运行的独立的管理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调节机制,尤其是到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生产社会化与个人垄断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经济矛盾激化,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引发了许多如贫富差距严重、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等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经济安全无从保障,市场机制的缺陷完全暴露了出来,现有的法律解决以上问题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干预经济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所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干预经济,经济法就是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国家的干预而最终形成。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法和行政法对市场正义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某些特殊时期,如战争时期,经济危机发生时,行政法起主导作用。
在平常时期,两法的作用东西方各具特色。
在西方国家,经济法产生之前,规制市场领域的法主要是民商法,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是行政法起主导作用。
而在垄断时期,我们可以看出在民商法根本无力解决一些社会新出现的经济问题时,经济法产生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有序和持续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它调节了个人私利与社会公益之间的矛盾与纷争,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趋于公正、平等,所以说经济法的产生是出于对正义的追求。
三、经济法的价值在于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
法的形式正义是指无论是依据程序法还是实体法,法律平等的适用于任何人,同等情况同等处理。
所以法的形式正义能很好地维护法律的权威,能够保证实行现有制度下的正义,,但这种正义并不能实现完全的正义,仅仅只是一个形式。
而法的实质正义指的是法被视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当使用这种手段无法得到想要的目的时,可以改变手段,从而实现真正的正义,但实质正义又容易导致人治。
所以法的价值在于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也就是说不仅要达到形式上的正义而且还要实现实质正义。
经济法和民法、行政法一样,其价值都是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只不过民法和行政法的主体部分在形式主义,而经济法的主体在实质正义。
经济法从对市场只需进行调节的角度出发禁止垄断、限制竞争、不正当竞争等破坏竞争秩序的行为,以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对市场交易主体一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给以特殊的保护,根据主体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以维护交易的公平和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经济法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通过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作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选择,规定企业、金融机构等权利义务,促进社会经济收益的公平和社会分配的公正。
经济法主要调整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日益复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积极地参与到经济生活的管理、调控和运作之中,且现价段人们之间的能力、财富等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别,贫富差距还很严重,如果法律严格遵守形式正义的需求对所有人平等对待,也就必然导致、甚至加剧竞争结果的实质不平等。
所以经济法在追求和实现实质正义的过程中,应该强调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法律调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求根据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来确定经济法的任务,注重结果的平等,从而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利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李龙.法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漆多俊.经济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曾立红.论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5]张守文.经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
[6]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潇雅(1987-),女,陕西商洛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方向: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