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根治术中的纵隔淋巴结清扫
- 格式:ppt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26
普胸外科手术编码要点肿瘤根治术临床上很常见,但不是一个好的手术名称,应按具体的切除部位编码。
一般良性肿瘤用病损切除,恶性肿瘤用全切、大部、部分切除,看手术记录。
注意:恶性肿瘤不要编码到肺病损切除术(肺的良性肿瘤或者如:囊肿、脓肿、肺大泡等可以用肺病损切除术)有的术式包括了淋巴清扫,没有的需另编码淋巴结区域性清扫40.3-40.5(一)肺恶性肿瘤的手术:要编码到肺叶切除术(32.4)或全肺切除术(32.5)开放:肺叶切除术32.4902肺门淋巴结清扫术40.5905纵隔淋巴结清扫术40.5906腔镜: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2.4100或胸腔镜肺叶节段切除术32.3000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术40.5914肺门淋巴结清扫术40.5905注意:不要编码到肺叶切除术伴淋巴结清扫术32.6(胸腔结构的根治性切除,它包括支气管、肺叶、臂丛、肋间结构、肋骨和交感神经的整块清扫)特殊:胸腔镜下肺叶伴邻近肺叶节段切除术32.4101胸腔镜下复合肺叶切除术(右肺中下叶或中上叶)32.410x002 肺叶伴肺段切除术32.4900x002肺叶伴邻近肺叶节段切除术32.4901如曾行单侧肺叶手术,现行这一侧剩余肺叶切除术:余肺肺叶切除术32.4900x003全肺切除术32.5900x001其它术式:肺叶袖状切除术(32.4903)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2.1x01)支气管成形术(33.4802)胸腔镜下支气管成形术(33.4801)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形切除术(32.1x00x004)胸腔镜下肺叶节段切除术32.3000(指的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节段切除术32.3901(指的是肺段切除术)(二)肺良性病灶楔形切除(或仅行楔形切除的肺癌):开放:肺楔形切除术32.2904腔镜: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32.2001如果是肺良性病变,但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的:开放:肺叶切除术(32.4902)+纵隔淋巴结切除术(40.2904)+肺门淋巴结切除术(40.2902)腔镜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2.4100)+纵隔淋巴结切除术(40.2904)+肺门淋巴结切除术(40.2902)注意:肺病损切除术(32.2901)与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32.2003)适用于如:囊肿、脓肿等(三)气胸、肺大疱: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32.2002胸腔镜下肺大疱缝扎术32.2100x005结合手术实际,有胸膜摩擦的需加填:开胸:胸膜划痕术34.6x00腔镜:胸腔镜下胸膜划痕术34.6x02(四)纵隔疾病腔镜:胸腔镜下纵隔病损切除术34.3x04开放:纵隔病损切除术34.3x02胸腺病变:胸腺病损切除术(胸腺部分切除术)07.8101胸腺扩大切除术(胸腺其他全部切除术)07.8201胸腔镜下胸腺病损切除术07.8300x002(胸腔镜下胸腺部分切除术)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07.8401(胸腔镜下胸腺全部切除术)(五)食管癌(包含4步)1、食管部分切除术:颈胸腹三切口食管部分切除术42.4102----三切口(未使用胸腔镜)胸腔镜颈腹切口食管部分切除术42.4104----三切口(使用胸腔镜)胸腹联合切口食管部分切除术42.4101-----单切口(胸腹联合切口)胸腔镜食管部分切除术42.4103----其他切口(使用胸腔镜)部分食管切除术42.4100----其他切口(未使用胸腔镜)2、食管胃吻合术(体现吻合的部位)胸内食管胃吻合术42.5200----主动脉/奇静脉弓水平部位吻合或未写明弓上还是弓下胸内食管-胃颈部吻合术42.5200x005----颈部吻合食管胃弓上吻合术42.5201----主动脉/奇静脉弓上吻合食管胃弓下吻合术42.5202----主动脉/奇静脉弓下吻合胸骨前食管食管吻合术42.6100----胸骨前吻合(临床基本不用)3、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区域性切除术40.3x00x002腹腔淋巴结清扫术40.5908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40.5903纵隔淋巴结清扫术40.59064、空肠造口术46.3900x002空肠(营养性)造口术46.3901食管癌常见编码问题:1、切口没有体现,或切口没编对2、食管重建漏编或误编3、漏编淋巴结清扫4、食管切除范围:能做食管吻合的是部分切除(六)食管良性病变:食管病损切除术42.3201胸腔镜食管病损切除术42.3311(七)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肌层切开术42.7x00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42.7x00x001改良食管肌层切开术[改良Heller手术]42.7x01 腹腔镜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42.7x02内镜下贲门肌切开术(POEM)42.7x03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42.7x04如行胃底折叠的则需添加:胃底折叠术44.6600x001。
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效果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早期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手术治疗中,行完全胸腔镜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量及患者恢复时间,同时降低患者治疗痛苦,早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非小细胞肺癌肺癌为目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可达19%。
肺癌中占80%为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仅有咳嗽、痰中带血等表现,被患者所忽视,早期就诊率低。
经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直较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手术行肺癌根治术是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
传统术式治疗创伤较大,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恢复较差。
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式,为微创术式,术中可精确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利于患者恢复。
在本组研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行传统术式及完全胸腔镜下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男性64例,女性32例,年龄43-79岁,平均(62.6±3.7)岁,所有患者均符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CT检查及细胞学检查后确诊,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感染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可比性。
纵隔镜在肺癌鉴别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毛锋;张良;蔡明辉;丁征平;申屠阳【摘要】背景与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鉴别诊断/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共计36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术前未确诊的纵隔肿物患者162例,疑诊或确诊肺癌并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短径≥1.0 cm)患者199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经颈纵隔镜检查术(SCM)308例,经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PM)53例。
结果①纵隔镜检查术对纵隔肿物诊断的准确性98.11%,敏感性97.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1.67%。
②纵隔镜检查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98.28%,敏感性98.03%,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
手术相关并发症共计7例,发生率为1.93%。
结论纵隔镜检查术创伤轻微、安全可靠、取材足量,对纵隔肿物的诊断价值极高,也是肺癌鉴别诊断和术前分期的重要方法和金标准。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diastinoscop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staging on lung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361 cases of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of which 162 cases were undiagnosed mediastinal tumor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 and 199 patients were suspected or diagnosed with lung cancer 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enlargment(short diameter≥1.0 cm).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including 308 cases standard cervical mediastinoscopy (SCM) , 53 cases parasternal mediastinoscopy (PM). Results Taking pathology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mediastinoscopy diagnostic accuracy, sensitivity, speciif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re 98.11%, 97.62%, 100%, 100%,91.67%and 98.28%, 98.03%, a 100%, 100%, 100%to mediastinal masses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Total seven cases suffered from complications of surgery-relate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93 percent (P<0.05). Conclusion hTe trauma of the mediastinoscopy is slight, which is safe, reliable, able to take in suffcient tissue quantities. Mediastinoscopy is highly helpful not only in diagnostic of mediastinal mass, but also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 ncer, and it’s an important method and the gold standard of preoperative staging on lung cancer.【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71-174)【关键词】肺肿瘤;纵隔肿物;纵隔镜检查术;分期;诊断【作者】毛锋;张良;蔡明辉;丁征平;申屠阳【作者单位】200030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胸外科;130012长春,吉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200030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胸外科;200030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胸外科;200030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发展迅速,但由于该技术在活检部位和取材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纵隔镜检查术依然是公认的纵隔肿物诊断和肺癌外科分期金标准[1]。
肺癌根治术操作方法
肺癌根治术是指通过手术切除患者体内的肺癌组织,以达到根除病灶的目的。
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的位置、大小而确定,常见的肺癌根治术操作方法包括:
1. 肺楔形切除术(Wedge Resection):适用于早期、体积较小的肺癌,通过切除肿瘤及周围的正常肺组织,保留肺部大部分功能。
2. 肺段切除术(Segmentectomy):适用于早期肺癌,通过切除包括肺段在内的组织,保留更多的肺功能。
3. 肺叶切除术(Lobectomy):适用于大多数早期和中期的肺癌,通过切除整个叶脉及其附属支气管和血管,保留肺的大部分功能。
4. 肺全切除术(Pneumonectomy):适用于晚期肺癌或位于单肺的肿瘤,通过切除整个肺及其附属部分,包括气管、支气管、血管等。
除了切除肺部组织外,根治术通常还会切除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可能存在转移的组织。
手术方式可以是胸腔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也可以是开放性手术。
根治术通常需要全麻下进行,术后还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以预防复发。
肺结节的手术治疗策略完整版肺癌作为实体瘤中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1 ]。
根据确诊时的疾病分期不同,其预后存在明显差异,凸显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必要性。
早期肺癌可以表现为肺结节,即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但并不是所有肺结节都会演变成肺癌。
肺结节如果是良性的,通常不需治疗;如果是恶性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各种术式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各种方式的消融治疗以及冷冻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指南及研究进展,对肺结节的手术治疗策略进行阐述。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疑似恶性肺结节的首选方案,通常认为是唯一可能治愈肺癌的治疗方式。
近些年来胸腔镜手术因为其创伤小、疼痛轻、切除彻底等已逐渐替代传统开胸手术。
(一)手术前的评估1.呼吸道准备:吸烟患者需要戒烟,必要时建议到戒烟门诊就诊,从而减少肺癌相关病死率和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的负担[2 ]。
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应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功能锻炼,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最好进行雾化、祛痰治疗。
2.术前检查评估:一般术前检查包括两个方面:(1)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心、肺功能等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60%、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60%、FEV 1/FVC>50%和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占预计值百分比(MVV%)>50%为手术最低标准。
但肺功能检查经常有患者不能配合,而且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反映患者客观的肺功能状态。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通过测量气道内的气体交换,同步评估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反应情况的一种临床试验,该检测方法在测量气体交换的同时,还可测量心电图、心率、血压等指标。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析随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1版《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的发布,中国专家组也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4届NCCN亚洲学术会议上对《指南》(中国版)进行了讨论和修订,两者连同我国卫生部近日推出的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简称《规范》)成为目前国内肺癌诊治的指导指南。
本文就英文版《指南》的更新内容及其与《指南》(中国版)和《规范》的异同作一简要介绍。
《指南》(英文版)更新内容肺癌预防新版《指南》指出,约85%~90%的肺癌是由直接或间接吸烟引起,长期吸烟易导致第二原发癌、治疗并发症、药物相互作用、其他吸烟相关疾病、生活质量下降及生存期缩短。
因此,新版《指南》加强了戒烟的推荐力度,将“建议戒烟”修订为“戒烟劝告、辅导以及药物治疗”。
预测和预后分子标志物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NA核苷酸还原酶1(RRM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 ERCC1)及KRAS后,EML4-ALK作为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版《指南》也将其纳入。
在美国人群中,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生率为2%~7%,而在中国约为16%。
携带EML4-ALK融合基因的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而这两种突变的高发人群均为腺癌、不吸烟或轻度吸烟者,且这两种基因突变相互排斥。
因此,在上述高发人群中进行EML4-ALK突变的检测尤为重要。
但新版《指南》并未推荐标准的EML4-ALK突变检测方法。
目前,crizotinib是针对EML4-ALK的靶向治疗新药,其是ALK和生长因子受体蛋白(MET)的TKI,crizotinib对EML4-ALK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可达90%。
该药目前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EML4-ALK也有望成为继EGFR后另一种有明确疗效预测作用的分子标志物。
早期NSCLC治疗对于早期NSCLC(Ⅰ、Ⅱ期),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仍是标准的治疗模式,新版《指南》并未过多改动,主要更新点有以下两方面。
Ⅰ-ⅡA 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唐兴华1,吴婧文1,韩利会1,杨秋安1,薛玉文2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放疗科,济南250012;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摘要:目的 分析Ⅰ-ⅡA 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Ⅰ-ⅡA 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
方法 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为Ⅰ-ⅡA 期LUAD 患者20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肿瘤位置、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见微乳头结构、胸膜侵犯、脉管癌栓、辅助化疗情况、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 )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 ),统计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采用Kaplan -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联合log -rank 法分析Ⅰ-ⅡA 期LUAD 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Ⅰ-ⅡA 期LUAD 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使用R 语言软件构建Ⅰ-ⅡA 期LUAD 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
采用Bootstrap 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计算该列线图的C -index 值;绘制列线图的ROC 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一致性。
结果 肿瘤最大直径、术后病理见微乳头结构、术前肺功能、术前血清CEA 水平、术前NLR 、术前PNI 与Ⅰ-ⅡA 期LUAD 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 均<0.05),其中肿瘤最大直径>3 cm 、术前血清CEA>5 ng /mL 、术前NLR>2.285、术前PNI≤46.625是Ⅰ-ⅡA 期LUAD 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
构建了Ⅰ-ⅡA 期LUAD 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
列线图的C -index 值为0.814(95%CI 为0.751~0.877),该列线图预测Ⅰ-ⅡA 期LUAD 根治术后2年、3年、5年复发转移的ROC 的AUC 分别为0.757(95%CI 为0.641~0.874)、0.696(95%CI 为0.595~0.797)、0.675(95%CI 为0.589~0.762),Ⅰ-ⅡA 期LUAD 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校准曲线均接近参考线。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
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症状体征早期多无症状,几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临床检查结果,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是病人的首诊症状。
原发肿瘤引起的首发症状占27%,症状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中心型肺癌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憋气、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经、膈神经压迫症状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周围型肿瘤更常见胸痛、憋气或胸腔积液等症状。
大的周围型病灶、中心坏死、空洞最终出现类似肺脓肿的表现,原发性肺癌常见症状分组。
远处转移病灶引起首发症状者占32%,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淋巴结、肾上腺、肝、骨、肺、脑和胸壁,产生一些相应的症状,说明肺癌已到达晚期,如: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在透视下显示膈肌位置升高和反常呼吸运动;侵犯同侧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同侧声带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压迫上腔静脉,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静脉怒张;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积液,加重气促症状,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剧烈胸痛;上叶尖部肺癌正处在胸廓入口处,又称肺上沟癌,可侵犯和压迫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经、颈交感神经节、锁骨下动静脉,产生一系列特有的症状,如同侧上肢发麻、疼痛,逐渐加剧难于耐受;肌肉和皮肤呈现萎缩性改变,上肢静脉怒张和水肿;和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