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早期肺癌系统性及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8.93 MB
- 文档页数:29
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差异。
方法50例肺癌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传统组和胸腔镜组,各25例。
传统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组行微创胸腔镜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差异。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传统组的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
胸腔镜组术后疼痛程度0~Ⅰ级20例、Ⅱ~Ⅲ级5例;传统组0~Ⅰ级9例、Ⅱ~Ⅲ级16例,胸腔镜组0~Ⅰ级疼痛发生情况明显多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34,P<0.05)。
结论微创胸腔镜术治疗肺癌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胸腔镜术;传统开胸术;肺癌;效果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在癌症中占居第一位,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到确诊时多已发生远处或局部病变转移,医学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目前其治疗主要包括微创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术两大类[1-4]。
本文旨在探讨微创胸腔镜治疗肺癌的优越性,特选取2015~2016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2016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51±8.56)岁;病理分型:鳞癌17例、腺癌23例、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9例;分期:Ⅰ期19例、Ⅱ期3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对应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有化疗史、TNMⅢ期、合并慢性疾病者。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分析
代晓辉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8(016)018
【摘要】目的:分析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仁寿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比较组和胸腔镜组(50例/组).为比较组患者应用常规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为胸腔镜组患者应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量相比,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毕至拔除引流管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比较组患者,P<0.05.2)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低于比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P<0.05.结论: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代晓辉
【作者单位】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眉山 62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开胸肺癌根治术与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J], 朱佳龙;朱志军;侯量;胡思远;尹来波
2.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J], 史永康;李新华;李虹
3.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NSC LC的效果对比 [J], 樊兵
4.早期肺癌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J], 陈海军
5.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J], 王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BUS -TBNA 与EBUS -GS -TBLB 对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占位性病变诊断效能比较杜焰家,石晓雁,张伟强,钟子双梅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东梅州514000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 -TBNA )和导向鞘引导支气管超声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 -GS -TBLB )对合并肺门及纵隔结肿大的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方法胸部CT 检查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肿瘤直径≥2cm )合并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 )的患者145例,70例行EBUS -TBNA ,75例行EBUS -GS -TBLB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安全性及诊断效能。
结果145例患者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132例,其中肺癌128例、淋巴瘤及其他转移瘤4例;良性病变13例。
行EBUS -TBNA 检查的70例患者中,确诊恶性肿瘤60例,肺癌56例、其他转移瘤4例;确诊良性病变7例;3例患者未取材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2.9%。
EBUS -TBNA 对病灶诊断的总阳性率为95.7%,对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为85.7%。
行EBUS -GS -TBLB 检查的75例患者中,确诊恶性肿瘤72例,肺癌71例、其他来源的恶性肿瘤1例;确诊良性病变3例;所有患者取材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8.0%。
EBUS -GS -TBLB 对病灶诊断的总阳性率为78.7%,对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为74.7%。
与EBUS -GS -TBLB 相比,EBUS -TBNA 对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及对病灶诊断的总阳性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均<0.05)。
结论对同时有肺部占位性病变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EBUS 对良恶性病变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与EBUS -GS -TBLB 相比,EBUS -TBNA 对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及安全性更高,对该类患者可能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肺癌应用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9-12-05T16:22:55.5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2期作者:杨宇伟[导读] 目的分析肺癌应用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杨宇伟(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102440)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应用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分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癌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肺癌;微创胸腔镜手术;传统开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肺癌属于常见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无遗传性,但存在一定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易感性[1]。
现阶段,临床范围内可根据患者病灶大小,采用开胸手术或微创胸腔镜手术,进行切除,以控制病情进展[2]。
但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次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手术方案选择进行合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0~54(41.78±3.85)岁;观察组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0~55(42.12±4.06)岁。
患者均确诊为肺癌,本次研究为自愿参与,参与者及家属获知情同意书。
组间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常规麻醉、消毒后,取健侧卧位;在胸外后侧切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暴露病灶,并切除;清扫完成后留置引流管,常规缝合。
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摘要目的探讨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10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54例,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和胸腔镜组(5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時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常规组,术后总引流量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腔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开胸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改变,人们生活健康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1]。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正在逐年上涨,而作为我国恶性肿瘤之首的肺癌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据统计,患有肺癌的患者中有大约80%的比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该种肺癌的发病位置都比较固定,主要体现在胸腔脏器局部浸润,一般并不会向远处转移[2]。
现阶段对于该类型癌症的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案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两种手术方案是传统的开胸手术以及胸腔镜手术,而且有关研究显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以及恢复快等特点[3]。
为获得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多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实施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54例)和胸腔镜组(52例)。
常规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5∶29,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7.3±8.1)岁;吸烟者31例,非吸烟者23例。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评价糜烨东发表时间:2016-05-22T09:35:33.8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作者:糜烨东[导读] 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无锡 214400)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
糜烨东(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无锡 21440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
肺段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肺段切除组术后的FVC与FEV1,高于肺叶切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均具有安全有效性,相比之下,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能够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疗效【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155-02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
本次研究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共98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每组各49例。
其中,肺段切除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5~75岁;肺叶切除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7~70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均无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及肺功能等检查;②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接受增加心脏B超、血气分析;③排除远处转移等手术禁忌证。
肺癌切除术的编码方法简答题篇一:肺癌切除术的编码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像解开一道有趣的谜题一样。
首先,我们要明确肺癌切除术的不同类型。
肺癌切除术主要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楔形切除术、袖状切除术等。
这就好比我们去餐馆点菜,有不同的菜品可供选择,每种菜品都有它独特的做法和特点。
肺叶切除术就像是从一棵大树上砍掉一个大的树枝,它是切除包含肿瘤的一个肺叶,这种手术在肺癌治疗中比较常见,就像宫保鸡丁在川菜中的地位一样常见。
全肺切除术呢,那可是个大工程,就像把整棵大树连根拔起,是将一侧的整个肺都切除掉,一般是在肿瘤比较广泛或者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
楔形切除术相对来说就比较“小巧玲珑”,如同从一块大蛋糕上切下一个小角,它只是切除肺边缘的一小部分组织,通常适用于肺部周边的小结节。
袖状切除术就有点像给袖子打补丁的感觉,它是切除部分支气管然后再重新吻合,保留更多的肺组织,适用于一些特殊位置的肿瘤。
在进行编码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手术的入路方式。
手术入路就像进入宝藏的秘密通道一样重要。
常见的入路有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就像是直接破门而入,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切口比较大。
胸腔镜手术则像是通过一个小的窥视孔悄悄进入,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不同的入路方式在编码上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同样是肺叶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编码就不一样。
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是否有淋巴结清扫这个重要因素。
淋巴结清扫就像是打扫战场一样,把可能存在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都清理掉。
如果在肺癌切除术中同时进行了淋巴结清扫,那在编码的时候也要体现出来。
这就好比你去超市购物,除了买主要的商品,还买了一些赠品,结账的时候要把赠品的信息也登记清楚。
而且,编码的时候还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例如患者如果之前有过肺部的其他手术或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了手术的复杂性,这就像一个复杂的拼图,要把这些特殊情况都考虑进去才能准确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