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系统淋巴结清扫
- 格式:ppt
- 大小:13.29 MB
- 文档页数:32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作者:秦大磊陈亮耿玉六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23期[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80例,根据是否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分为研究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每组各40例。
对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安全性指标。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取样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取样;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34.205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8(b)-0099-04[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systemic lymphadenectomy for early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General Hospital of Wanbei Coal and Power Group from August 2016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systemic lymph node cleaning and sampling) and control group (normal operation)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systematic lymph node cleaning and sampling wa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and safety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drainage tube removal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sampling will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Early stage; Lung cancer; Systemic; Lymphadenectomy; Sampling; Complications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肺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其途径多见于淋巴结转移[1]。
右肺上叶淋巴结清扫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右肺上叶淋巴结清扫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法,用于治疗右肺癌或其他肺部疾病。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清除右肺上叶淋巴结以防止癌细胞扩散。
在进行这种手术时,医生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手术适应症右肺上叶淋巴结清扫术是针对右肺上叶肺癌或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进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需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后才能进行手术。
二、手术准备1.临床评估: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其他疾病的情况和手术的风险等方面。
2.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胸部CT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三、手术步骤1.麻醉:在手术进行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手术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进行切口,然后将纤维镜插入胸腔,进行可视化检查。
3.淋巴结清扫:医生会利用纤维镜定位到右肺上叶淋巴结,并进行清扫,确保将所有淋巴结清除干净。
4.术中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5.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
四、手术注意事项1.手术风险:右肺上叶淋巴结清扫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患者需要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2.术后护理: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胸部CT、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右肺上叶淋巴结清扫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适应症患者来说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进行手术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接受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和效果。
在手术前、中和后,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合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率。
左肺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左肺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左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
以下是一份关于左肺癌根治术的手术记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病例患者为一名61岁的男性,既往有长期吸烟史。
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持续2个月,并在胸部X光检查中发现左肺部阴影,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左肺癌。
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无明显损害。
根据临床病理讨论和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决定行左肺癌根治术。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采取侧卧位,经过全程消毒垫鞍手术场。
首先进行左侧胸腔开胸手术,通过第四肋间斜肌切口进入胸腔。
检查胸腔各器官是否有远处转移,发现仅有左肺组织受到侵犯。
随后切开胸膜,观察肺与胸腔粘连情况。
术中发现患者左下肺叶肿瘤紧密粘连于胸膜,经过缓慢而谨慎的分离,成功地将肿瘤与胸膜剥离开。
接着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切取周围淋巴结组织进行术中病理检查,结果未见淋巴结转移。
随后,把肿瘤切除,保留肺尖、肺叶,并在边界范围内切除了明显的肿瘤转移组织。
术中顺利控制住出血,注重术中疼痛控制和肺功能保护。
手术结束后,为了预防并发症,快速而周密地进行术后处理:关闭伤口,进行胸腔引流,预防胸腔积液;导管固定,防止导管脱出;给予合理的静脉液体和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胸片示肺叶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恢复期,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术后感染等情况。
术后第7天,患者恢复良好,进行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残余病灶和转移病灶。
术后第10天,患者出院。
通过这次的左肺癌根治术,成功地切除了患者的肿瘤,没有发生重要并发症。
同时,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术也未发现转移病灶。
术后恢复顺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左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切除肿瘤并保留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病程评估和全身情况,严格操作,术中术后进行全面管理,以确保手术效果。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2中国原发性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前言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肺癌是我国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
获益于病因预防意识的提高、筛查工作的推广和综合诊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大幅提升,但全国不同地区肺癌诊治水平仍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制约我国肺癌患者生存进一步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于2012年成立,其目的为推进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规范肿瘤诊疗行为。
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24号),将恶性肿瘤纳入单病种质控范围。
2021年2月《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国卫办医函〔2021〕76号)对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指标提出改进要求,2021年9月《关于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513号)进一步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诊疗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肺癌诊疗的质控工作,促进全国范围内肺癌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均质化,提高基层诊治水平,最终提高我国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国家级肺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推荐、临床经验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原发性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一、肺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评估率(一)肺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1.指标代码:LC-01-01。
2.指标名称: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定义:肺癌患者首次抗肿瘤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占接受首次抗肿瘤治疗的肺癌患者病例数的比例。
两孔、三孔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两孔、三孔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价值分析。
方法选择肺癌患者90例为对象,依照其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B组、C组,各有30例。
A组行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B组行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C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
比较分析三组治疗效果。
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均与B组、C组无差异性(P>0.05);A组手术出血量更低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于B组、C组(P<0.05);A组手术后3日、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VAS评分更低于B组、C组(P<0.05)。
结论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方法及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方法比较,肺癌患者应用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两孔;三孔;胸腔镜;开胸手术;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肺癌;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传统手术方式包括全肺切除方法、开胸行肺叶方法、胸内淋巴结清除术等。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发展进步,胸腔镜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也包括治疗肺癌。
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两孔、三孔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价值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90例为对象,依照其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B组、C组,各有30例。
A组:性别: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56.50±9.50)岁。
B组:性别: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0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56.35±9.70)岁。
1例肺癌根治-右肺中上叶切除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护理肺癌多数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主要临床表现是早期出现刺激性咳嗽,痰中带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或有胸闷、气促、胸痛等,重者压迫、侵犯临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我院2009年8月收治1例此病病人,经支持、营养、抗炎、手术治疗和心理、生理上的整体护理,加快了病人的恢复,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农民,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时有头痛、头晕,门诊以“右上肺包块”收入本科。
专科检查:右上肺呼吸低。
入院后根据CT结果提示:右上肺可见6.2×4.2cm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尚均匀,边界清,边缘可见毛刺,上叶支气管截断,示肺癌。
为了彻底解决患者阵发性干咳症状,患者于2009年8月8日在全麻下进行肺癌根治,右肺中上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右侧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时有轻度胸闷、气短,血氧饱和度正常,于8月22日治愈出院。
2周后复查,胸部CT示未见异常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1)以亲切自然态度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给予支持,动员亲人给病人以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全力支持。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过程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让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介绍主刀医生的手术经验,树立患者信心。
2.1.2纠正营养和水分的不足,建立良好的进食坏境。
2.1.3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注意口腔卫生,改善呼吸状况。
2.1.4指导病人练习使用深呼吸训练器,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和翻身,在床上进行腿部和手术侧手臂及肩膀运动。
2.1.5皮肤准备。
2.2术后护理2.2.1维持呼吸道通畅(1)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