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525.00 KB
- 文档页数:40
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关于公布《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的通知各运用车间:针对新型车辆的不断投入使用以及站段整合、车间整合新形势发展要求,为统一、规范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现结合合肥、南京运用车间车辆乘务工作实际情况,修订了《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按照标准认真抓好落实。
对实际运用中发现的《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存在的问题,请及时向段技术科反馈,以便今后制定更为科学、规范的作业标准。
对其它机车供电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实际运用中按照《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机车供电直达特快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比照执行。
附件1: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附件2:非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附件3:机车供电直达特快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附件4:发电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二00六年十二月十六日附件1: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作业程序、作业范围和质量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
22. 引用标准2.1 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2.2 部颁《客车车电装置检修规程》2.3 部颁《客车空调三机检修及运用管理规程》 2.4 部颁《空调发电车管理工作制度》 2.5 部颁《运用客车出库质量标准》3. 作业程序出勤报到―→碰头会―→集体交班―→库内整修―→出库验收―→出乘签到―→始发站作业―→途中作业―→折返站到达作业―→折返站始发作业―→途中作业―→终到站作业―→入库汇报―→碰头会―→库内整修―→退勤下班 4. 出勤报到4.1 按规定时间到值班室出勤报到,由乘务指导或值班员考勤。
4.2 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出乘和回乘车辆乘务员共同参加包乘组碰头会,回乘乘务员详细介绍本趟列车运行情况和交修的“车统―181”故障,双方交接工具和材料,整理工具室、乘务室及有关规章、资料。
一、出勤(二人成排,面向乘务员)甲:出乘前充分休息,按运行图规定的20.00—6.00时开车的各次列车,均为夜间车次(图定零点前到达的除外)。
担当夜间车次乘务时,距出勤时间不少于4小时30分测酒、签到,卧床休息不少于4小时,待乘时手机关机。
甲:距开车前1小时40分到派班室出勤。
乙:甲:报告,29021次,司机***、随乘司机***,出勤。
乙:甲:全组人员核对运行揭示。
乙:甲:在有效运行揭示序号上画“√”号,并在限速公里数下面和手帐相应站名下面划“波浪线”。
(边说边画)乙:甲:司机将IC卡数据输入模拟机,模拟行车办法和监控操作使用方法,检查IC卡条数和内容是否正确。
乙:甲:,司机与调度员核对运行揭示,司机朗读,调度员按照原簿与司机进行核对。
乙:甲:根据担当列车种类,天气等情况,制定运行安全注意事项,并记入司机手帐。
乙:甲:调度员检查司机手帐,填写出勤时间,盖名章和测酒章。
第二步、接车整备二、甲:距开车前1小时30分钟准时接车,按规定交接乙:甲:闭合机车行车设备开关,二人核对监控装置版本号并输入各种有关数据进行核对。
乙:甲:机车检查及机能试验,因整备线条件限制,检查顺序可以串动,检查方向不准改动。
乙:乙:甲:进行制动机“五步闸”试验,电器动作试验乙:甲:(进行车机联控)机务段二号扳道房,东风4(1514)号机车准备出段”。
乙:甲:鸣笛要道乙:甲:7道好了(手指)乙:甲:鸣笛回示乙:甲:道岔开通好了(手指)甲:鸣笛回示乙:甲:道岔开通好了(手指)乙:乙:甲:“死区注意,鸣笛动车”乙:甲:“博克图站29021次机车出段”,乙:甲:“29021次机车(经4道)去5道挂头,司机明白”。
确认信号后动车出段。
乙:甲:白灯好了乙:乙:甲:监控进入出库状态乙:甲:“死区注意,鸣笛动车”乙:甲:(手指)道岔开通好了。
乙:乙:甲:白灯好了乙:第三步、出段发车甲:二人执行手指、确认、呼唤制度,确认信号及道岔开通位置正确,道岔及调车信号逐个呼唤确认乙:甲:二人确认调车信号开放后,司机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与车站联系出库走行及挂头经路,监控装置进入【调车】模式乙:甲:一度停车。
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车上部分)说明:检查顺序由Ⅰ端司机室开始,经机械间,到Ⅱ端司机室结束。
在实际出乘作业时可根据机车的摆放位置灵活掌握检查顺序。
上车后首先闭合蓄电池的666QS/667QS/601QA三个保险脱扣,确认蓄电池电压不低于96V。
<一>检查Ⅰ端司机室:1.检查监控器主机、机车信号主机、轴温报警装置、电台主机及送话器的各接线插头是否松动,各显示器是否显示正常信息,所有设备是否全部投入运用且作用良好。
2.查看监控器和电台合格证是否有效(包括:日期;车次;有无签章;设备状态)。
凡遇机车监控器、电台、信号、轴温报警四项设备中的任意一项设备出现不良或监控器、电台、或其它车载设备合格证不全时,严禁出库。
3.打开机车电台与手持电台相互呼叫并进行通话实验,确认是否呼叫顺利收音清晰。
同时按压安全记录仪主机上的通话录音按钮,确认录音设备工作良好。
4.将机车信号主机上的上下行转换开关及Ⅱ端操纵台的上下行转换开关全部转换到与运行方向一至。
选择开关在“新标”位。
5.对监控器进行倒屏实验。
6.司机侧操纵台柜门内各塞门应全部在开放位置,分水滤气器应进行排水。
7.间照明应良好;雨刷及喷水装置应作用良好,重联电话相互呼叫及通话良好。
冬季还应试验前窗玻璃加热器。
8.器齐全,不应超过有效期。
9.机后侧端子柜门上,所有转换开关应在正常位。
两个牵引风速和两个制动风速开关铅封应良好。
<二>检查机械间:1.检查Ⅰ室端子柜后部和控制柜后部接线插头是否松动。
2.列供柜:见机车列车供电及安全注意事项。
3.活塞泵:油位应在油表2/3处不应出现乳化现象;加油口盖严密;压力表和安全阀良好;联轴节无烧损老化,螺丝无松动。
4.门连锁297QP关闭,接线无松脱。
注意加装的明锁是否锁闭,如未锁闭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车间安全室)。
5.电源柜:所有脱扣应在闭合位(夏季应将加热套脱扣619QA断开)。
蓄电池电压电流表显示正常且电压不低于96V。
第一章机车乘务员出乘作业标准(司机部分)一、出乘1、出乘前充分休息,班前及在公寓待乘时严禁饮酒、打牌、下棋。
2、准时出勤:出勤时按规定着装,携带司机驾驶证、学习司机证(或相关证件)、列车操纵示意卡、故障处理二十条及有关规章业务资料。
3、出勤时做到:全员准时到达机调室,领取司机手帐、添乘指导簿和大容量IC卡及运行揭示,机班同阅安全通报及运行揭示,对本班相关的揭示内容和行车办法,司机签字确认,并根据需要将运行揭示准确无误地抄写在司机手帐上;根据天、时、人、车等情况做好预想,制订安全正点、操纵保养、节约等方面的有关措施并开好小组会.4、将IC卡、司机手帐交机车调度员审核、签章,并领取司机报单和安全装备检查证。
严肃、认真向机车调度员汇报小组会内容;核对运行揭示,听取机车调度员传达安全要求及领导指示,并学习一条规章。
与列车调度员联系,了解列车编组、运行情况及要求等.二、接车1、接班乘务员同向机调室助理值班员了解机车技术状态、停留股道,查看机车交接簿。
然后到现场同交班乘务员对口交接。
学习司机领取工具、备品、钥匙、棉丝等物品,办好燃料交接手续。
2、开启安全装备电源,司机进行大容量IC卡的读卡,学习司机进行复检,输入有关数据,拨准机车信号的上、下行,并对临近装置进行状态检查。
3、司机、学习司机按分工范围、规定顺序对机车进行全面检查、试验、给油。
对机车预报、修理项目进行复查。
(1)司机重点检查机械、走行部、柴油机、辅助装置、牵引电机、抱轴瓦、电器控制装置、制动装置、牵引装置、撒砂给油装置、照明信号装置、机车安全装备及各监督计量器具等,必须达到运用状态。
(2)学习司机按规定顺序对走行部、动力室、电器室、冷却室、司机室及基础制动、传动装置等部件进行检查、给油;检查防护用品、工具、油脂、棉丝、保险、灭火器等应符合运用要求;配合司机做好有关安全防护工作及进行电器动作和各种机能试验。
确认并补足燃料、油脂、水、砂。
4、内燃机车在接班后由司机亲自启动柴油机,启机前油、水温度必须符合规定,并进行甩车;甩车时,司机和学习司机分别监视一侧甩车情况,如发现有油、水喷出时,应找出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启机时,学习司机应站在紧急停车装置处观察柴油机升速情况,如发现异状,应立即按下紧急停车装置按钮。
目录一、机车运管部作业点负责人岗位职责二、机车乘务员管理制度三、机车乘务员岗位职责四、机车乘务员操作标准五、机车乘务员作业“十必须”六、人身安全卡控措施七、机车日常保养制度八、机车操作标准九、机车检查程序十、机车乘务员交接班制度十一、机车整备固定场所十二、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重点注意事项机车运管部作业点负责人岗位职责一、在机车运管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作业点的各项工作负责。
二、做好机车交接班记录的检查和各项台帐、报表的填写工作.三、做好出勤管理,按照标准要求乘务员进行强休,保证乘务员出乘前充分休息,出乘前8小时内不得饮酒。
四、发生行车事故和机车质量故障,要及时查明情况,并逐级上报;经常深入现场、添乘机车、熟悉情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指挥水平。
五、加强与机车租赁方的联系沟通,及时正确地处理日常运营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企业形象和利益,同时做好信息反馈。
加强与行车调度之间的联系,严格掌握机车乘务员作息,按规定时间叫班,防止列车晚点和乘务员超劳。
六、及时了解乘务员的思想状况,疏导化解矛盾,确保出乘前情绪稳定;定期向运管部汇报作业点工作情况和人员思想状况。
七、做好后勤管理,关心乘务员的生活,保障乘务员食住安全。
机车乘务员管理制度一、认真执行《机车乘务员岗位职责》、《机车乘务员操作规程》和《日常保养制度》。
二、接班后,认真执行检查制度(程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及时预报,并填写好基础台账。
三、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运行中加强机车运转监听,确保机车正常运转。
四、做好机车三项设备的使用交接及维护,保证设备能完好使用。
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水、电、气符合规定。
经常检查水温、油温、油压以及充电是否正常。
确保各运动件润滑充足,运转正常。
六、由各包机人负责,搞好本班机车设备卫生及自检自修工作,保证设备见本色、无灰尘、无油泥杂物。
七、白班当班人员适时补充冷却水及润滑油,保证机车夜班正常运行。
电力机车呼唤应答标准运转车间电力机车乘务员呼唤应答用语标准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一、出勤两人按规定着装和规定时间到运转室派班员处出勤,进行早、阅、联、订、听有关工作,在测酒仪上测验酒精含量,做好IC卡的写卡、验卡工作,为了提高机车运用效率,按照调度和值班员的要求,在不超劳的情况下,乘务员应提前出勤开车。
全班人员共同阅读有关通知、通报、揭示命令,将重点安全活动及安全注意事项记入手帐,认真听取值班员传达达示及安全注意事项,并进行调度命令的核对。
根据人、天、地、车、时综合因素开好出勤小组会,订出具体安全预想措施。
二、接班1、车站20分钟交接站接应做到人等车的规定,提高作业效率,站内交接时,本班人员结伴同行,走固定线路,确需跨越多股线路,要执行一站二看三指四通过措施,并和车站联系,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动,方可从车钩上面越过,注意邻线机车、车辆动态,严禁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方抢越。
司机、学习司机做好对口交接。
内容包括:机车运用状态、检修情况、所担当区段的限速地段、用电量、列尾交接、工具备品、防护用品是否齐全。
对口交接完毕后,司机阅读交接本并在上面签字,机车制动,断电降弓,拔出钥匙,挂好禁动牌,钥匙由司机随身带好,防止检查机车时发生意外。
司机主要负责机车上部的检查,包括:照明装置、整流装置、各电气柜高压导线有无放电绝缘烧损、各辅助机组、主断路器、主变压器及附属装置、空气压缩机、劈相机、各微机、气阀柜内各阀和管路、止阀应在正常工作位,各调压阀调整压力是否正常,各电机轴承温度温升是否正常。
同时要注意在主变压器室、高压室从事检修、清洁、保养工作时,将高压室门打开,应将95QS和96QS置于接地位以防止触电。
各部件检查完毕后,在地面对车顶设备进行观察,检查受电弓、主断路器、高压电压及电流互感器、高压连接器及各高压导线和其他附属装置。
条件允许时,可上车进行高压试验及五步闸试验。
注意:北尽头线接班禁止朝升北受电弓。
关于公布《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的通知各运用车间:针对新型车辆的不断投入使用以及站段整合、车间整合新形势发展要求,为统一、规范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现结合合肥、南京运用车间车辆乘务工作实际情况,修订了《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按照标准认真抓好落实。
对实际运用中发现的《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试行)存在的问题,请及时向段技术科反馈,以便今后制定更为科学、规范的作业标准。
对其它机车供电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实际运用中按照《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机车供电直达特快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比照执行。
附件1: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附件2:非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附件3:机车供电直达特快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附件4:发电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二00六年十二月十六日附件1: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标准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作业程序、作业范围和质量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集中供电空调列车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
2. 引用标准2.1 部颁《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2.2 部颁《客车车电装置检修规程》2.3 部颁《客车空调三机检修及运用管理规程》2.4 部颁《空调发电车管理工作制度》2.5 部颁《运用客车出库质量标准》3. 作业程序4. 出勤报到4.1 按规定时间到值班室出勤报到,由乘务指导或值班员考勤。
4.2 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出乘和回乘车辆乘务员共同参加包乘组碰头会,回乘乘务员详细介绍本趟列车运行情况和交修的“车统—181”故障,双方交接工具和材料,整理工具室、乘务室及有关规章、资料。
4.3 由乘务长带队集体到值班室交班,在“乘务员签到簿”(车统-84)签到。
听取值班员传达命令、电报和有关注意事项,接受值班员的业务提问和出乘前的纪律检查,了解掌握车列编组变动情况,并摘记在“车统-15”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