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符号意思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SATWE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
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
3、刚才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0 KN/m3(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
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
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 ·OUT)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 ·OUT 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 ·OUT 文件包括六部分容,其输出格式如下: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其中: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center y center x —— 楼层质心座标(m) 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单位t)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 2)接后输出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 恒载产生的质量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 活荷产生的质量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 结构的总质量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其中: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Beams (Icb ) —— 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的数字为梁砼标号Columns (Icc )—— 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的数字为柱砼标号Walls (Icw ) ——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的数字为墙砼标号Height ——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Total-Height ——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 ·OUT)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 ·OUT 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 ·OUT 文件包括六部分内容,其输出格式如下: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其中: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center y center x —— 楼层质心座标(m) 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单位t)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 2)接后输出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 恒载产生的质量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 活荷产生的质量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 结构的总质量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其中: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Beams (Icb ) —— 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梁砼标号Columns (Icc )—— 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内的数字为柱砼标号Walls (Icw ) ——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墙砼标号Height ——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Total-Height ——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此文件包括以下内容:(1)符号说明b,h :矩形截面宽、高(mm);d:圆柱直径(mm);b,h,b'f,h'f,bf,hf:异型截面参数(mm);H'r:变截面异型截面参数之右端高度(mm);Ac:截面面积(mm);Lc,Lbr,Lwc,Lwb,Lb: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和梁的长度(m);NC,NBR,NWC,NWB,NB,NS: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梁和楼板的构件号;Nfc,Nfbr,Nfw,Nfwb,Nfb: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和梁的抗震等级;Rcc,Rcbr,Rcw,Rcwb,Rcb,Rcs: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梁及楼板的材料强度。
(2)塔块名称:*F(某楼层)钢筋混凝土柱配筋和设计结果对于矩形柱,输出格式如下:NC=*(截面类型),b*h(mm)=Cover= ,Ky= ,Kz= ,Lc= ,Nfc= ,Rcc=柱属性:荷载组合号,N= ,NAF= ,Rs= ,Rsv= ,Asc=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yt=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zt=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yb=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zb=荷载组合号,N= ,Vy= ,Vz= ,Asvy= ,Asvy0=荷载组合号,N= ,Vy= ,Vz= ,Asvz= ,Asvz0=对于圆形截面柱输出格式如下:NC=*(截面类型),d (mm)=Cover= ,Ky= ,Kz= ,Lc= ,Nfc= ,Rcc=柱属性:荷载组合号,N= ,NAF= ,Rs= ,Rsv=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t=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b=荷载组合号,N= ,Vy= ,Vz= ,Asv= ,Asv0=对于异形柱输出格式如下:NC=*(截面类型),b*h*bf*hf (mm)=Cover= ,Ky= ,Kz= ,Lc= ,Nfc= ,Rcc=柱属性:荷载组合号,N= ,NAF= ,Rs=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zt= ,Asft=荷载组合号,N= ,My= ,Mz= ,Aszb= ,Asfb=荷载组合号,N= ,Vy= ,Vz= ,Asv= ,Asv0=符号说明:Ky,Kz:分别为y、z向计算长度系数;Kmax:圆柱或异型柱最大计算长度系数;Cover:保护层厚度(mm);Rs:全截面配筋率,上下端取大值(As/Ac);Rsv:体积配箍率(Vs/Vc);NAF:轴压比(N/Ac/fc);Asc:柱单根角筋面积(mm2);Asyt,Asyb:矩形截面B边上下端单边配筋面积(含两根角筋)(mm2);Aszt,Aszb:矩形截面H边上下端单边配筋面积(含两根角筋)(mm2);Asvy,Asvy0:矩形截面B边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2);Asvz,Asvz0:矩形截面H边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2);Ast,Asb:圆截面上下端全截面配筋面积(mm2);Asv,Asv0:圆截面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2);Asft,Asfb:异型截面柱肢上下端配筋面积(mm2);Asv,Asv0:异型截面柱肢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2);N,My,Mz:矩形柱、圆柱、异型柱纵向钢筋的配筋控制内力(kN,kN.m);N,Vy,Vz:矩形柱、圆柱、异型柱箍筋的配筋控制内力(kN);Asvj:柱节点域配箍面积(mm2);N,Vj:节点域箍筋Asvj的控制内力(kN)。
SATWE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
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
3、刚才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0 KN/m3(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
在进行结构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
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PKPM参数大全PKPM(简称Pohlke和Patoski方法)是结构设计常用的一种参数法。
该方法源于美国草原理工学院的Pohlke、Patoski教授。
PKPM方法适用于框架结构,能够方便快捷地计算结构的受力和刚度。
本文将介绍PKPM中常用的一些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1.杆件长短比(L/r):杆件的长短比是指杆件长度与其截面半径的比值,用来反映杆件的细长程度。
细长杆件在受力时容易发生侧扭和屈曲,因此长短比超过一定值后,需要进行屈曲稳定分析。
一般情况下,屈曲稳定分析要求杆件的长短比不超过100。
2.一阶矩(M1)和二阶矩(M2):一阶矩是指结构中截面各杆件受到的外力与该杆件到结构重心的垂直距离的乘积之和。
二阶矩是指结构中截面各杆件受到的外力与该杆件到结构重心的垂直距离的平方乘积之和。
一阶矩和二阶矩的计算可以通过根据杆件的节点坐标和杆件上的荷载来求解。
3.弹性刚度(K):弹性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力下的刚度。
PKPM方法中通常将杆件的弹性刚度表示为杆件长度与截面的刚度比值。
刚度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杆件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力学性质来求解。
4.轴向力(N):轴向力是指杆件受到的沿杆件轴线方向的拉力或压力。
轴向力的计算可以通过杆件上的受力和几何参数来求解。
5.弯矩(M):弯矩是指杆件在受力时发生的弯曲变形引起的内力。
弯矩的计算可以通过受力和几何参数来求解。
6.剪力(V):剪力是指杆件在受力时发生的剪切形变引起的内力。
剪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受力和几何参数来求解。
7. 屈曲载荷(Pcr):屈曲载荷是指杆件在受力时的临界载荷,即当杆件承受的载荷超过该临界值时,杆件将出现屈曲失稳现象。
屈曲载荷的计算可以通过杆件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力学性质来求解。
8.挠度(Δ):挠度是指结构中杆件在受力下发生的弯曲变形引起的位移。
挠度的计算可以通过受力、几何参数和材料刚度来求解。
9.水平变位(Δh):水平变位是指结构中节点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水平变位的计算可以通过节点受力和结构刚度来求解。
SATWE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
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
3、刚才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KN/m3(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
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
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
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
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该文件主要用于基础设计,给基础计算提供上部结构的各种组合内力,以满足基础设计的要求。
格式:The Combined Forces of Columns,Braces and Shear—Wa ll on First Floor底层柱、墙、斜柱(支撑)的组合内力Total—Columns= Total—wall columns= Total Braces=底层柱数底层剪力墙—柱数底层支撑数Rlive ——活荷载折减系数1. 底层柱组合内力格式: N-C(LoadCase), Node No, Shear-X, Shear-Y, Axial, Mo ment-X, Moment-Y,NE, Critical Condition其中:N-C ——表示柱单元号LoadCase ——表示组合号Node No ——柱节点号Shear-X,Shear-Y——分别表示该柱x、y方向的剪力Axial ——表示该柱底的轴力Moment-X,Moment-Y ——分别表示该柱X、Y方向的弯矩NE ——该项组合力是否有地震力参与的标志,0表示没有地震参与;1表示有地震参与Critical Condition ——表示荷载组合代号(1) Vxmax ——为最大剪力组合(X向)(2) Vymax ——为最大剪力组合(Y向)(3) Nmin ——为最小轴力组合(4) Nmax ——为最大轴力组合(5) Mxmax ——为最大弯矩组合(X向)(6) Mymax ——为最大弯矩组合(Y向)(7) D+L ——为(1.2恒+1.4活)组合2. 底层斜柱或支撑组合内力斜柱或支撑的组合内力与柱完全一样,可以参考柱的格式阅读3. 底层墙组合内力格式: N-Wc(LoadCase), (I,J), Shear, Axial, Moment, NE, Cr itical Condition其中:N-Wc ——表示剪力墙配筋墙-柱号LoadCase ——表示组合工况号,0的含义同柱I,J ——表示该墙-柱的左右节点号Shear ——表示该墙-柱的剪力Axial ——表示该墙-柱的轴力Moment ——表示该墙-柱的弯矩NE ——含义同柱Critical Condition ——含义同柱4. 各荷载组合下的合力及合力点座标该合力点 Mx=0, My=0格式:Xod, Yod, Sum of Axial, Critical Condition 其中:Sum of Axial ——表示合力。
*
* 符号说明:* * * * B,H --- 矩形截面宽、高(mm) * * Dr --- 圆柱直径(mm) * * B,H,U,T,D,F --- 异型截面参数(mm) *
* Hr --- 变截面异型截面参数之右端高度(mm) * * Ac --- 截面面积(mm) * * Lc,Lg,Lwc,Lwb,Lb --- 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和梁的长度(m) *
* N-C,N-G,N-WC,N-WB,N-B --- 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和梁的单元号* * Nfc,Nfg,Nfw,Nfwb,Nfb --- 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和梁的抗震等级*
* Rcc,Rcg,Rcw,Rcwb,Rcb --- 分别为柱、支撑、墙柱、墙梁和梁的材料强度*
* (Icn)控制内力,其中Icn --- 控制内力的内力组合号*
* * * 矩形、圆形、异型(型钢)混凝土柱、支撑配筋输出符号说明:* * Cx,Cy --- 分别为X、Y向计算长度系数* * Cmax --- 圆柱或异型柱最大计算长度系数* * Cover --- 保护层厚度(mm) * * Rs --- 全截面配筋率,上下端取大值(As/Ac) *
* Rsv --- 体积配箍率(Vs/Vc) *
* Uc --- 轴压比(N/Ac/fc) *
* Nuc --- 控制轴压比的轴力(kN) * * As_corner --- 矩形截面单根角筋面积(mm) *
* Asxt,Asxb --- 矩形截面B边上下端单边配筋面积(含两根角筋)(mm) * * Asyt,Asyb --- 矩形截面H边上下端单边配筋面积(含两根角筋)(mm) * * Asvx,Asvx0 --- 矩形截面H边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 * * Asvy,Asvy0 --- 矩形截面B边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 * * Ast,Asb --- 圆截面上下端全截面配筋面积(mm) *
* Asv,Asv0 --- 圆截面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 * * Aszt,Aszb --- 异型截面角点上下端的固定配筋面积之和(mm) *
* Asft,Asfb --- 异型截面柱肢上下端分布配筋面积之和(mm) *
* Asv,Asv0 --- 异型截面柱肢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mm) * * N,Mx,My --- 矩形柱、圆柱、异型柱纵向钢筋的配筋控制内力(kN,kN-m) * * N,Vx,Vy --- 矩形柱、圆柱、异型柱箍筋的配筋控制内力(kN) *
* Asvj --- 柱节点域配箍面积(mm) * * Nj,Vj --- 节点域箍筋Asvj的控制内力(kN) *
* 注:柱箍筋是指间距Sc范围内的箍筋面积* * * * 钢(钢管混凝土)柱、支撑验算输出符号说明:* * F1 --- 强度验算* * F2,F3 --- 分别为X,Y向的稳定验算* * Px,Py --- 分别为X,Y向梁、柱全塑性承载力之比* * N,Mx,My --- 钢柱验算的验算控制内力(kN,kN-m) * * Ice --- 0:中心支撑,1:偏心支撑*
* Nubr --- 支撑连接极限承载力*
* Nu ---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的承载力设计值(kN) *
* * * 剪力墙配筋输出符号说明:* * Dt,Dl --- 墙厚度、长度(m) *
* aa --- 墙一端钢筋合力点到边缘的距离(mm) *
* As --- 墙一端暗柱配筋面积(mm) * * M,N --- 暗柱配筋As的控制内力(kN,kN-m) * * Ash --- 墙水平分布筋配筋面积(mm) * * V,N --- 水平筋Ash的控制内力(kN) * * Uc --- 墙轴压比*
* Nuc --- 轴压比的控制轴力*
* 如果墙肢长度小于3倍的墙厚,则该墙肢按柱配筋:* * aa --- 理解为保护层厚度(mm) *
* As --- 理解为柱一边的配筋面积(mm) * * Ash --- 理解为箍筋配筋面积(mm) * * 注:墙水平筋是指间距Swh范围内的配筋面积* * * * 矩形(型钢)混凝土梁配筋输出符号说明:* * Cover --- 保护层厚度(mm) *
* I,J --- 代表梁左、右端支座截面*
* 1,2,3,4,5,6,7 --- 代表梁跨中从左到右7个等分截面*
* -M,+M --- 负、正弯矩包络(kN-m) * * Top_Ast,Btm_Ast --- 负、正弯矩的配筋包络(mm) *
* %_Steel --- 负、正弯矩配筋的配筋率*
* Shear --- 剪力包络(kN) *
* Asv --- 抗剪之最小箍筋包络(mm) * * Rsv --- 抗剪箍筋的配筋率*
* Tmax&Shear --- 最大剪扭配筋的控制扭矩和剪力(kN-m,kN) * * Astt --- 剪扭配筋之纵筋面积(mm) *
* Astv --- 剪扭配筋之箍筋面积(mm) *
* Ast1 --- 剪扭配筋之纯扭双肢箍的单根箍筋面积(mm) *
* Nmax --- 最大轴力(受拉为正)(kN) *
* 注:梁箍筋是指间距Sb范围内的箍筋面积* * * * 钢(钢管混凝土)梁验算输出符号说明:* * -Mmax,+Mmax --- 负、正弯矩包络(kN-m) * * Vmax --- 剪力包络(kN) * * F1 --- 正应力强度验算*
* F2 --- 整体稳定验算*
* F3 --- 剪应力强度验算*
* 对有楼板的钢梁可不计算整体稳定* * Mub --- 为梁连接验算抗弯极限承载力* * Vub --- 为梁连接验算抗剪极限承载力*
* Mu --- 钢管混凝土梁截面抗弯承载力(kN) * ---------------------------------------------------------------------------
荷载组合分项系数说明,其中:
Ncm --- 组合号
V-D,V-L --- 分别为恒载、活载分项系数
X-W,Y-W --- 分别为X向、Y向水平风荷载分项系数
X-E,Y-E --- 分别为X向、Y向水平地震荷载分项系数
Z-E --- 为竖向地震荷载分项系数
R-F --- 为人防荷载分项系数
TEM --- 为温度荷载分项系数
CRN --- 为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SW1~SW5 --- 分别为第1组到第5组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