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哈尔滨市打造成对俄全面合作中心城市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哈尔滨市扩大对俄贸易合作的路径研究作者:张隽姜明辉来源:《学理论·下》2022年第09期摘要:为深入落实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向北开放之都’”等奋斗目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提升“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功能,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哈尔滨对外开放合作的第一要务。
在新冠疫情多轮暴发叠加俄乌冲突背景下,分析俄罗斯进出口的贸易需求,以及兄弟省市对俄以及对外贸易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有助于我们有目标地探索扩大对俄贸易合作的路径。
关键词:中俄贸易合作;哈尔滨;俄乌冲突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9-0082-0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落实好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深化农业、绿色贸易、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推动双方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畅通欧亚大陆物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强化能源战略伙伴关系,稳步推进油气合作大项目,加强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联合创新攻关,拓展新能源合作,支持彼此保障能源安全,推进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
为深入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着力建设开放龙江”“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向北开放之都’”等奋斗目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提升“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功能,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哈尔滨对外开放合作的第一要务。
在新冠疫情多轮暴发叠加俄乌冲突背景下,分析俄罗斯进出口的贸易需求,以及兄弟省市对俄以及对外贸易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有助于我们有目标地探索扩大对俄贸易合作的路径。
一、中俄贸易发展现状2021年,中俄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
作者: 任海龙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51-5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2期
主题词: 哈尔滨 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一带一路”战略
摘要:如何抢抓机遇、用足政策,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是哈尔滨市的一项重要课题。
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龙江"东丝路带"建设,立足自身优势,以打通对俄经贸大通道为重点,以拓展对俄经贸合作为主线,以健全完善对俄服务体系为保障,积极吸引全国对俄资源集聚哈尔滨,着力构建多产业、宽领域、大纵深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全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7年3月第2期总第110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Mar.2017No.2Serial.110关于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2016年度新任职市管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摘要:如何抢抓机遇、用足政策,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是哈尔滨市的一项重要课题。
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龙江“东丝路带”建设,立足自身优势,以打通对俄经贸大通道为重点,以拓展对俄经贸合作为主线,以健全完善对俄服务体系为保障,积极吸引全国对俄资源集聚哈尔滨,着力构建多产业、宽领域、大纵深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全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关键词: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中图分类号:F299.27;F125.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520(2017)02-0051-08 在哈尔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中共哈尔滨市委提出,今后五年,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构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是当前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立足自身,发挥优势,以打通对俄经贸大通道为重点,以拓展对俄经贸合作为主线,以健全完善对俄服务体系为保障,积极吸引全国对俄资源集聚哈尔滨,着力构建多产业、宽领域、大纵深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全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一、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哈尔滨的重任,更是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牵动力。
近年来,借助国家实施沿边开发开放的有利时机,哈尔滨立足自身实际,充分释放国家政策含金量,着力建通道、搭平台、兴贸易、拓交流,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对俄开放新格局,为哈尔滨市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进一步加强哈尔滨新区对俄全面合作的思路措施高玉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国家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旨在依托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努力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
为此,哈尔滨市应抓住机遇,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谋划建立中俄(黑龙江)自由贸易区、搭建对俄全面合作平台、强化中俄国际产能合作、合力推进中俄人文科技合作交流。
[关键词]哈尔滨新区;对俄合作;思路措施;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8-0001-02Abstract:China has approved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bin New District to rely on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Harbin,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as a center city in cooperating with Russia,and set up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latform and an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 sys-tem,and strive to build the Harbin New District as an important bearing area for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To this end,Harbin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national "Belt and Road"initiative,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plan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Russia (Heilongjiang)free trade zone and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in ways that enhance China-Russia 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 andjointly promote the China-Russia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Key words:Harbin New District,cooperation with Russia,strategy,policy suggestion第2017年第8期(总第492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8,2017Total No.492[作者简介]高玉海(1964-),黑龙江庆安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处处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对外经贸合作咨询研究。
哈尔滨市在对俄“沿边开放带”国家战略中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对策研究作者:夏焕新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8期摘要:国务院将“沿边开放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务实地向前发展。
哈尔滨作为边境大省的中心城市,面对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必须有所作为,全力构建以对俄经贸合作为主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
努力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俄罗斯、辐射东欧、东北亚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外向型现代产业集聚中心,国际货币结算中心。
成为全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对俄“沿边开放带”的重要枢纽,兴市富民与睦邻友好关系发展的示范区,加快我市努力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的步伐。
关键词:沿边开放战略;哈尔滨;俄罗斯;中心城市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24-02一、哈尔滨市在对俄“沿边开放带”国家战略的中的机遇和作用(一)对俄“沿边开放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哈尔滨对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机遇1.对俄“沿边开放带”的战略重点,需要哈尔滨的支撑和保障,也为我市加速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对俄“沿边开放带”的战略重点并不像一般口岸的互市贸易那样简单,它具有深层次的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内涵,这个内涵包括国际化的互利双赢的贸易合作模式,也需要具备稳定的政策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
为配合这一战略重点实施,中心城市哈尔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对俄“沿边开放带”体系上的支撑和机制上的保障:五个战略体系支撑:区域经贸合作政策体系的支撑;基础产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体系的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体系的支撑;提高外向型劳动力素质培养体系的支撑;建立跨境投资合作原则、程序体系的支撑。
六个战略保障措施:建立对俄地方政府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提高区域经济的实力和影响力;改善产业布局和产品服务,实现互利双赢的包容性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国内外市场,刺激居民消费,加快外贸进出口与消费支撑并重的转型;以保护生态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向可持续增长模式转型;以相互平等和信息共享为基础,与俄罗斯建立互信机制,创造开放式的合作环境;实行经济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统一布局、衔接紧密的战略保障体系。
哈尔滨对俄合作战略全面升级时间:2012-12-20 09:20来源:黑龙江日报哈尔滨市将紧紧抓住综合保税区申报和我省沿边开发开放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全面推动对俄合作战略升级。
这是记者从19日召开的哈尔滨市对俄经贸合作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哈尔滨提出,到2013年,全市对俄贸易额增长50%以上;到2015年,对俄进出口及对俄投资要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达到年均增长25%的目标;到2020年,打造成全国对俄经贸的示范区,成为我国对俄经贸区域合作中心城市,成为面向俄罗斯、辐射东欧、东北亚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外向型现代产业集聚中心。
为此,哈尔滨市将突出抓好六项工作。
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方面,着力推进“一个通道”、“三个中心”、“三个平台”建设。
建设对俄航空物流、陆海联运大通道。
利用现有10条对俄航线,吸引国际物流企业和航空公司入哈,开展对俄国际航空货运服务业务。
理顺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发展对俄铁路货运业务。
加快建设“三个中心”。
重点围绕石化、木材、煤炭等俄罗斯大宗产品,建设俄罗斯大宗产品交易中心;同时,建设对俄出口加工配送中心和中俄经贸合作交流中心。
建设“三个平台”。
加快建设中俄国际经贸会展平台,重点在提升哈洽会、寒地博览会层次的同时,借助叶卡捷琳堡工业展览会等平台,开拓俄罗斯市场;加快建设中俄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哈尔滨市对俄金融服务的绝对优势,建成全省、全国对俄经贸、结算、产业合作的商业银行中心;加快建设中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促其成为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于一体的中俄贸易电子商务网。
此外,做好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制造、能源装备制造、钻石和宝石保税加工、对俄物流产业。
对俄产业合作战略升级方面,除了围绕俄罗斯资源深度开展绿色食品、矿产、木材加工等合作外,还在医药合作上加大力度。
在直接扩大医药产品出口的同时,推进哈药集团等有实力的制药企业走出去,到俄罗斯投资办厂。
关于将哈尔滨市打造成对俄全面合作中心城市的研究作者:徐树红姜松滨胡晓天刁菲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6期近年来,中俄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和声明,提出共同加强中俄沿边区域合作,制定了贸易发展目标,筹划了若干合作项目。
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市对俄全面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哈尔滨市应借此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全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最终将哈尔滨市打造成对俄全面合作的中心城市。
一、哈尔滨市对俄合作的机遇从中俄两国之间战略关系看,中俄关系保持积极稳定发展势头,务实合作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
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俄进一步全面合作,提出“将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提升至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提升至2000亿美元”的目标;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重要文件;提出中俄两国全面深化油气、能源、核能、电力、新能源、林业、环保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新闻、旅游交流,并将联合构建总额近40亿美元的中俄投资基金。
此外,俄罗斯正在深度实施远东和伏尔加河流域开发战略,今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银行、保险、电信、运输等诸多重要领域做出开放性承诺,其关税、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必将为哈尔滨市对俄全面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从国内政策环境看,《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化中俄地区合作,设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基金,目前已获国务院批准,首期融资额为100亿元,远期融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黑龙江省乃至哈尔滨市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黑龙江省和蒙东沿边开发开放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动哈尔滨市对俄全面合作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二、哈尔滨市对俄合作基础和潜力(一)历史与人文哈尔滨市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繁荣的,20世纪初即成为重要的国际性商贸金融都会,陆续有30多个国家的20多万侨民来到哈尔滨,16个国家设立领事馆,大批国际知名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远东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中法实业银行等2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曾落户于此,对俄贸易曾占全国70%以上,是当时远东知名的国际贸易城。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市成为开展中苏友好合作的重点城市,与20多个城市开展友好往来。
哈尔滨市拥有一批从事对俄经贸合作、科技与文化交流、精通俄语并了解俄罗斯国情和风俗的人才,在开展全方位对俄合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区位与交通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经济腹地,是我国与俄毗邻的最大中心城市,是各省通往俄罗斯的重要桥梁。
哈尔滨市有铁路、水运、航空三大一类口岸,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作为我国东北北部的铁路枢纽中心,哈尔滨市通过满洲里、绥芬河、黑河等口岸与俄罗斯联结;哈尔滨港是我国东北部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水道与多个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拥有通往俄罗斯的11条国际直达航线,是我国对俄航空枢纽之一。
(三)经贸与科技哈尔滨市对俄能源、资源合作具有绝对优势,对俄进口石油、天然气占全国的90%,进口原木占全国半数,具备建立以对俄为主要特色的畜产品、原油、木材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基础条件。
对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数和直接投资额均占全市40%以上,且合作区域由俄罗斯远东地区逐渐向欧洲腹地延伸。
对俄贸易加工区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木材加工、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多家中俄科技研发基地、科技合作中心,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哈洽会、哈科会等展会是重要的对俄商贸平台和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高端技术向国内转移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服务东北亚的经贸合作、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平台。
(四)物流和金融近几年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俄物流有了快速发展,物流通道渐进畅通,通过水、陆、空交通网络与俄罗斯各口岸衔接;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DHL、龙运、敦豪、锦程等众多物流企业来哈发展对俄物流。
哈尔滨市现有两百多家企业从事对俄进、出口业务,与国内40多个口岸城市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往来。
哈尔滨市拥有比较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多家商业银行已与大部分俄罗斯主要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较快,2011年全省办理对俄人民币结算业务5.45亿元,占当年全国中俄本币结算量20%以上。
哈尔滨银行对俄金融合作在全国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建立全国唯一一家外币现钞交易市场——黑龙江卢布现钞交易中心,卢布现钞兑换规模、市场覆盖居国内首位;首开中俄本币现钞直接跨境调运渠道,有助于扩大对俄旅游购物贸易规模。
随着对俄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建设全国对俄结算、投融资中心具有巨大潜力。
三、哈尔滨市在全国对俄合作中的定位分析随着多年来全方位、多层次对俄合作的开展,黑龙江省以及哈尔滨市逐渐形成了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综合集成优势。
哈尔滨对俄合作具备历史与人文、区位与交通优势以及经贸、科技、金融、物流等发展基础,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应以建设对俄科技和产业合作基地、对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对俄金融中心、对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中心、对俄商务信息中心为重点,打造全国对俄全面合作中心。
(一)对俄科技和产业合作基地深挖潜力,发挥优势,扩大对俄合作,提高哈尔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对俄科技和产业合作高地,形成具备过硬对俄科技合作队伍和孵化、产业化基地,对俄科技合作领域广泛、科技合作服务体系完备的全国对俄国际科技和产业合作的服务平台。
(二)对俄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充分发挥哈尔滨第一亚欧大陆桥和陆海联运、江海联运通道枢纽的潜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对俄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和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成为陆路达俄罗斯边境口岸,东出日本海、西达欧洲,连接中国内地、沿海地区及东南亚最为便捷、综合效益最好的区域性国际交通通道。
(三)全国对俄金融服务中心城市发挥对俄区位和贸易优势,借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创新性拓展对俄金融合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以构建对俄结算和投融资中心、金融信息中心、离岸金融中心、期货交易中心、金融研究与人才培养交流中心为重点,形成对俄特色鲜明的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
(四)全国对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中心发挥人文优势,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建设对俄文化服务贸易平台、俄罗斯艺术教育基地和文艺中心、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中心,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形成全国重要的对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五)全国对俄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对俄渠道、经贸信息等优势,发展和完善对俄会展、科技服务、劳务合作、咨询服务,建设中俄合作离岸服务中心,打造对俄信息服务中心。
四、哈尔滨市打造全国对俄全面合作中心的重点(一)争取对俄合作相关政策支持一是申请在哈尔滨市设立国家级中俄合作示范区,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的相关常设机构设在哈尔滨市,积极争取对俄先行先试,实现创新发展。
二是在哈尔滨市设立俄罗斯领事馆,开展办理签证业务。
争取国家授予哈尔滨异地办理旅游签证权和落地签证权。
三是积极争取在哈尔滨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
四是申请边贸税收优惠政策。
建议国家考虑哈尔滨作为对俄沿边开发开放带中心枢纽城市的特殊地位,批准哈尔滨进出口业务享受口岸城市同等优惠政策。
五是支持哈尔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设立口岸药品检验所,助力药品贸易和相关产品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六是与省技术监督局共同建立黑龙江省林业检验中心和黑龙江省俄罗斯标准馆第一分馆、黑龙江省俄罗斯研究院第一分院,申请建立国家级木制品质检中心,为对俄合作提供商品质量标准化服务。
七是申请哈尔滨航空港的第五航权,规划建设太平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把太平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国家级东北亚转运中心。
(二)以园区和平台为基础,建设全国对俄经贸合作基地一是要加大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建设。
认真研究俄罗斯产业结构及市场需求的特点,进一步调整哈尔滨对俄加工区的布局与产品结构,发展特色园区,重点培育以对俄食品出口为目的粮食、果蔬、畜禽等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以俄木材、化工等资源类原料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以对俄产业配套为目的的装备制造业合作园区;以对俄农业合作为基础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
二是促进境内外园区的互动发展,促进对俄投资与合作。
促进企业对俄投资,借助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十月区华宇工业区、莫戈伊图伊工业区等园区载体,促进哈尔滨市产业链的延伸。
加强经开区与俄阿拉布加经济特区合作,在俄辟建工业园区,带动企业“走出去”。
三是提升经贸平台的服务能力。
积极争取在哈设立国家级的中俄经贸合作常设机构;将哈洽会、哈科会等展会与中俄贸易谈判、中俄双边合作高层论坛等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格林伍德黑龙江品牌商品经销中心等促进贸易与产业合作。
(三)以国际大通道建设为重点,建设全国对俄物流枢纽应充分发挥物流基础优势,进一步挖掘潜能,构建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式的物流网络,并将其融入到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当中,形成东出日本海、西达欧洲、南联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发达地区、辐射东北亚的物流格局。
一是加快硬件设施建设。
加快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升级改造,提高客货运输能力,增加对俄各城市的航班密度,开辟新的航线,扩大空中辐射范围,进一步巩固哈尔滨机场作为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地位。
加快推进引领松花江的多级航运节点建设,满足特大件货物及粮食等散装货物的水路运输条件,加快哈尔滨市港务局的规划和布局研究,使哈尔滨港在对俄物流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铁路部门协商,加快内陆港搬迁扩建,发挥其内陆口岸的综合优势和作用。
积极协调推进龙运物流、香坊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建设,完善物流发展基础设施。
二是加强物流通道的涵养。
陆海联运、江海联运通道受规模限制,初期的发展需要省市调动资金和资源加以涵养。
制定相应的政策,丰富中俄、中俄中、中俄外等多种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模式;涵养哈尔滨—抚远—哈巴罗夫斯克—鞑靼海峡—日本海黄金水道,以及哈尔滨—绥芬河—纳霍德卡东方港的陆海联运通道,构建国际化的物流体系。
(四)以合作创新为目标,建设全国对俄科技合作中心一是要充实完善对俄科技合作平台与基地。
哈尔滨市已经陆续建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特种材料及特种加工研发基地等4个对俄科技合作中心、4个对俄专业技术中心和2个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基地。
应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坚持“政府协调,多方参与,科学发展,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搭建更高层次的中俄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平台。
二是加强中俄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促进中俄科技合作与金融业、实体产业的结合,利用俄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哈尔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三是建立中俄科技联盟。
协商建立科技领域共同的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支持中俄企业联合开发科技项目,共同研发关键技术。
四是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培育稳定的中俄联合开发的科研团队,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供创业基金等方式吸引俄各类高端人才向哈尔滨市集聚,营造利于实现全面科技合作的科技高端人才流动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