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短板中国智库发展路径研判
- 格式:docx
- 大小:40.58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智库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全球化智库(CCG) 北京 100004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Beijing 100004, China王辉耀 苗绿智库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在历经萌芽、起步、发展期,在政策需求与制度利好推动下,中国智库进入史上最好机遇期。
智库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协商民主,对中国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横纵两个维度,将纵向梳理中国智库发展阶段与横向对比国际智库发展经验相结合,对中国智库发展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国际影响力欠缺、思想创新力短板以及智库“跟风”等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并建议政府、社会、智库多方合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高端智库发展的道路。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Chinese society.Driven by the policy demands and the favorable institutional condition, Chinese think tanks have entered the best period of opportunity in history, after the germination, starting and development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hich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of Chinese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examine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ink tanks,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adequat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lack of originality of conception and bandwagon, and suggested that government, society and think tanks should explore a path jointly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 in China.Keywords:Think Tank;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fluence;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关键词:智库;协商 民主;影响力;创新;传播;国际化中图分类号:G35作者简介:王辉耀,博士,教授,全球化智库(CCG)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苗绿,博士,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总干事。
'W l l l l l l k W-M Exploration媒体智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媒体智库未来发展壮大的不是规模而是影响力,这需要找准精耕领域和核心竞争力,做专你(精文/吴田近年来,媒体智库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
其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国内媒体智库发展现状当下媒体成立智库的热潮可以说是内外部合力推动的结果。
从内部来看,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进入“深水 区”。
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呼唤传统媒体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另一方面, 新媒体的发展带动信息传播领域的趋势转变,轻阅读、强互动、针对性、定 制化等成为新媒体用户的需求导向。
为 适应这些变化,传统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亟须拓展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从外部来看,中央关于建立中国特 色新型智库的号召恰好为媒体转型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而新华社被纳入首 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更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了榜样,增强了信心。
可以说,媒体成立智库这一热潮的 出现是媒体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推动媒体产出更具思 想性、专业性的产品,也有利于增强新型智库建设矩阵的丰富性和完整度。
目前国内媒体智库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整体来看组成结构多元立体,形成从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到中央主流媒体智库,再到地方级媒体智库的梯队分布,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有效联动,各层级各类型的媒体都有成功建立媒体智库的实践案例,整个媒体界积极探索,互学互鉴。
这些媒体智库建立的形式也丰富多样:包括依托于报纸杂志、新闻网站、卫星电视、大型事业单位以及综合性传媒公司等。
此外,从广义上来看,目前很多媒体智库的雏形是以公众号、App等线上形式存在的,其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依托的母体机构属性而言,智库间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势必会带来智库在体制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新型智库的建设成为了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并详细分析其关键要素和方法,以促进智库建设的发展和创新。
什么是智库智库(Think Tank),即智能化团队,是由一群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组成的组织,旨在研究具有广泛社会关切问题并提供专业意见和政策建议。
智库通过独立的研究和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并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决策参考。
新型智库的特点新型智库是传统智库发展的延伸和扩展,其特点包括:1.多元化成员:新型智库注重各领域专家的跨界合作,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团队。
2.前沿研究方法:新型智库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采用创新的研究方法,提高决策质量和科研效率。
3.国际化合作:新型智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吸引国际专家、引进国外经验等方式提升研究水平。
4.社会影响力:新型智库注重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应用,通过政策研究和公共参与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
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型智库的核心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首要任务。
具体措施包括:•招募优秀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加入智库团队。
•建立培训机制: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2. 推进跨界合作与交流新型智库要发挥其优势,必须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跨界合作。
以下是推进跨界合作与交流的关键措施:•构建协同网络:建立智库之间的协同网络,促进知识共享和合作研究,形成合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和技术转化。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顶尖智库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3. 推动科技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应用新型智库要积极应用先进科技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智库建设研究报告智库建设研究报告近年来,智库建设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关注的热点话题。
智库作为一种新型的智力资源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以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咨询、政策研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本报告将从智库建设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智库建设的意义智库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智库可以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政策研究、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支持,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社会调查、舆情分析等方面的支持。
智库建设还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智库建设的现状目前,全球智库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智库类型和功能也日益多样化。
在发达国家,政府智库和民间智库并存,政府智库主要为政府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民间智库则更加注重公共参与和社会调查。
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智库仍然是主导,但民间智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智库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三、智库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智库建设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
智库将不再局限于政府智库和民间智库的二元对立,而是向多元化发展,包括企业智库、学术智库、媒体智库等。
2.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智库的国际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3. 专业化发展。
智库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增强智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4. 创新化发展。
智库将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成果的传播力。
综上所述,智库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未来,智库将呈现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和创新化的发展趋势。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智库建设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智库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智库发展现状与促进建议作者:周宏春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11期政府应创造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包容的学术氛围,让智库产生科学而独立的成果;应充分尊重智库所有研究人员的所有观点,让不同于主流观点和理论的学术思想和声音有存在空间智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最宝贵资源。
智库,也称思想库、智囊团、智囊机构。
智库发展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开放水平、精英的活跃程度和一国的软实力;智库发展既能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度,扩大公众参与决策渠道,也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创新思想、提供信息。
智库的内涵及其发展意义1.智库的内涵与类型。
智库,以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为导向,服务于决策,而不承担行政职能并发布行政命令,参政议政而不执政;智库在国外又被称之为继立法、行政、司法、媒体外的“第五种力量”。
中国智库类型众多,体现在组织结构、隶属关系、规模大小、资金来源、研究专长等方面。
按组织属性可分为官办智库、半官方智库或民间智库,国家与地方智库等;按专业性可分为综合性和行业型智库;按机构职能可分为全职和兼职智库;按研究方向,可分为政府决策咨询,投资功能咨询,技术转让咨询,以及为企业服务的纯盈利性咨询机构等。
智库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并非什么机构都能称之为智库。
成为智库的条件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相对稳定和运作规范的实体;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和研究人员;有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保障;有健全的治理结构与组织章程;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有特色鲜明、长期积累的决策咨询报告或成果;有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具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等。
智库,与智囊不同,是群体、是“智力池”;而智囊则是个体,中国古代养士、谋士、幕僚(师爷)、幕宾、谏议大夫等均是足智多谋、为帝王或官员出谋划策的智囊,以智辅政。
刘邦、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帝王均有顶级智囊做参谋。
刘邦依靠“初汉三杰”夺取江山。
刘邦曾自我评价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治国安邦,理财筹粮,不如萧何;引军打仗,克敌制胜,不如韩信”。
推动我国智库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 引言1.1 智库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智库发展现状较为乱象,存在一些智库虽然声名远扬,但研究水平和影响力并不尽如人意。
一些智库仍然停留在表面性的研究上,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一些智库在研究中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和政治化的现象,影响了其学术性和客观性。
部分智库缺乏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导致研究成果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
我国智库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研究人员素质不高、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智库的发展,也影响了智库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推动我国智库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智库建设,提升研究能力,深化学术研究,拓展国际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以实现智库的良性发展和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1.2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高质量发展是智库建设中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智库作为智慧的集聚地和决策的智囊团,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推动我国智库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是当前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智库的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能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指导。
只有智库的研究成果具有高质量,才能够真正影响政府决策,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带动智库的影响力和声誉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智库研究,在国际上树立起更好的形象和地位。
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智库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不断加强智库建设,提升研究能力,深化学术研究,拓展国际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才能够推动我国智库走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是我国智库建设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更是智库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正文2.1 加强智库建设加强智库建设是推动我国智库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智库的组织架构建设,确保智库有稳定的团队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102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巨大市场以及旺盛投资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并日趋严重。
旅游业要持续健康、高质量地发展迫切需要旅游研究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咨询机构、经营企业等智库的支持[1]。
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制定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以及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高品质精细化产品供需不平衡等微观层面的问题,均需要依赖于具有系统思考、独立见解的中国特色新型旅游智库系统来解决,智库的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
1 “旅游智库”界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虽然我国旅游智库建设和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实践推动下,在几代旅游学人的辛勤耕耘和淬炼下,旅游智库建设从零起步,至今已经初步形成智库群雏形[2],形成了由政府机构、各类高校、研究院所、独立咨询机构、旅游企业等构成的较为完备的旅游智库支撑体系。
1.1 相关概念界定1.1.1 智库 智库一词起源于19世纪,出自英国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本文系江西省委宣传部2020年立项重大课题“ ‘十四·五’时期江西文旅融合发展政策支持研究”(项目编号:19WT6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细嘉(ORCID :0000-0001-8806-4794),南昌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赵恒(ORCID :0000-0002-4797-1723),南昌大学旅游研究院硕士研究生,E-mail :*******************。
摘要:[目的/意义]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和瓶颈问题愈加复杂化和多元化,迫切需要专业性强、研究水平高的旅游智库给予解决方案。
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旅游智库的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这对我国未来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方法/过程]本文在梳理国内旅游智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框架,从探讨旅游智库的作用着手,以发挥智库作用为导向系统分析得出我国旅游智库存在的问题,并对标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智观天下智库时代 ·7·中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与未来策略思考樊 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国内的高校智库整体上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是对于高校智库国家是非常重视的,从数量上看高校智库还是有着一定的规模,但是质量普遍不高,同时高校智库并未体现出自身的影响力。
国外现阶段在高校智库方面有非常完善的理论以及市场,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各种类型的运行机制,让高校智库方面的一些成果不断出现。
而国内的高校智库则是要解决供需市场以及流通机制的问题。
要想让高校智库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就要对国外的一些经验进行借鉴,并积极对高校智库的现有机制进行改革,以现阶段国家对高校智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高校智库的建设,促进高校智库的人才培养,可以让高校智库取得更好地建设效果。
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智库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高校智库长远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中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未来策略中图分类号:C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9-0007-002一、前言国家近年来对高校智库高度重视,在高校智库方面的研究以及投入在不断提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校智库成为了非常热门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是世界上的第二经济体,高校智库是创新的重要源头,加强对高校智库的建设,对国家创新力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的进步有重要作用。
同时,在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方面高校智库也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校智库扮演着社会建设中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发展以及进步提供诸多的助力。
二、中国高校智库的发展历程国内的高校智库整体上发展是比较晚的,最先开始尝试对高校智库进行建设,是在国内的一些一流大学。
比如八十年代清华大学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在200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研究中心。
这是国内高校智库最早期的尝试,该机构的关注重点是国家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战略问题,为政府提供及时和高质量的决策参考。
高校智库建设定位与发展路径浅析【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智库建设的定位与发展路径。
首先分析了智库建设的意义,指出其在推动高校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接着深入探讨了高校智库的定位,强调其应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然后介绍了高校智库的发展路径,包括加强学科交叉、提升人才队伍和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
接着分析了高校智库建设中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了加强资源整合、提升研究水平和注重社会需求的建议。
最后展望了高校智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多元化发展和开放性合作的重要性。
总结指出高校智库建设对于推动高校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关键因素在于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
展望未来,应注重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为高校智库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高校智库建设、定位、发展路径、意义、挑战、对策、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关键因素、总结、展望。
1. 引言1.1 高校智库建设定位与发展路径浅析高校智库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和发展路径直接关系到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智库不仅是为了服务国家政府决策,更是为了推动学校的学术和科研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高校智库的定位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功能,需要在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地方等多个层面发挥作用。
高校智库的发展路径则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科特色以及社会需求来进行规划和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高校智库会面临篇愈严峻的挑战,比如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项目获取、与社会的互动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高校智库需要采取多种对策,比如加强人才培养、拓展研究资源、加强对外合作等。
未来,高校智库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完善自身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影响力,为学校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智库建设的意义智库建设的意义在于为高校提供独特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促进高校在学术研究、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
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现实问题及发展路径作者:李坤轩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意义]基于S省新型智库建设调研,提出推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建议。
[方法/过程]采取了实地调研、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结论]目前,地方新型智库在发展中还存在政策支撑不够、管理体制机制落后、高端智库缺乏、发展不规范不均衡、智库人才短缺、研究动力不足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综合施策,促进地方新型智库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主要措施有:强化地方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引领,推进智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各类智库均衡健康发展,加强智库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咨政研究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型智库制度供给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改革创新分类号:C932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19.05.051 引言智库又称“思想库”“智囊团”,是以服务公共决策为主旨,对制定公共政策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非营利性专业研究咨询组织。
智库在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智库建设发展的新思想、新战略,我国智库发展步入快车道,显现出多元化、多层级、多领域的发展新态势。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
近几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成就显著,但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与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1],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地域间智库发展不平衡,智库研究内容碎片化,研究成果转化率低,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比较低,智库全面介入公共政策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等等。
地方新型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质量、综合竞争力,亟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转型作者:***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06期摘要:[目的/意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型智库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作为新型智库的一个重要类型,高校智库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方法/过程]本文充分挖掘“中国智库索引”高校智库池中的数据,据此进行定性分析,以考察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并对“双一流”高校和非“双一流”高校进行比较。
[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我国普通高校智库与“双一流”高校智库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
我国高校面临智库建设理念障碍、内外生动力欠缺、认知偏差、研究人员动员困难、供需错位等困境。
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就以上问题进行纠正,转变发展思路,明确治理架构,改革评价体系,盘活内外资源,精准出击,以提升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校智库中国智库索引“双一流”建设高校现实困境路径转型分类号:G646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0.06.0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这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新型智库建设”。
之后,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到战略高度。
这些文件的出台是基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所做出的战略部署。
自此,我国智库发展进入快车道。
中国智库的产生和演进根植于中国特色的成长环境。
基于此,中国智库主要分为党政部门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科研院所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等。
其中,由于其多学科优势和人才集聚特点,高校智库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1 高校智库的功能和属性1.1 高校智库的功能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将智库定义为: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1]。
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
费园园;杜孝珍
【期刊名称】《新疆社科论坛》
【年(卷),期】2015(0)4
【摘要】高校智库指的是隶属于高校,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的机构。
高校积极参
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成为当前推动社会科学事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高校智库依托高校的资源而建立,其场所、研究人员通常都隶属于高校,资金通常至少可以小部分来自于教育机构,人员通常和高校教育机构的人员是重叠的,他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发挥决策咨询功能。
高校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尊重智库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要营造适合其发展的环境。
要明确身份,即“正身”又“瘦身”;健全高校智库与政府的沟通机制;打破壁垒,构建高校智库发展的联系网络;完善评价标准,科学评价成果;培育高校智库典范,引领新型智库发展。
【总页数】6页(P100-105)
【作者】费园园;杜孝珍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大学行政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
【相关文献】
1.我国高校智库协同建设路径探析
2.我国高校智库影响力提升路径探析
3.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4.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路径探析
5.我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8决策探索2019.9上2017年民政部等部委印发的《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社会智库定义为“由境内社会力量举办,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具有法人资格,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优化政策环境,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将社会智库的定义以及作用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意见》要求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对发挥民间智力、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要坚持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领社会智库建设,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的重大课题开展咨询研究。
要优化发展环境,拓展社会智库参与决策服务的有效途径,完善社会智库人才政策。
要完善管理体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自此,国家为社会智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际上社会智库的运行逻辑美国是全球智库建设的先行者,他们在智库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美国社会智库的运行逻辑,了解国际上优秀社会智库的发展思路。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美国社会智库。
它致力于打造全球政策研究中心网络,其研究机构分布在俄罗斯、中国、欧洲、中东、印度和美国。
其研究成果为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专门的细分领域的社会智库。
例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一家私营的、无党派的非营利性机构。
这一智库致力于使全球化对美国和世界人民有益,并为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无独有偶,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则更为集中,其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企业、美国实力和全球领导地位以及多元化的创业文化等领域。
当然,除了美国的社会智库之外,欧洲的社会智库建设在全球也是可圈可点的。
中国智库发展及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变迁、实践探索与未来面向作者:童文胜来源:《决策与信息》2024年第02期[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智库建设迎来又一个快速发展期。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智库建设,并贯穿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共产党“智库”建设的起步阶段,各类智库性质的机构在不同时期发挥了辅助军事战争决策和汇集民智、为新民主主义建设建言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研究活力不足、研究成果国际影响力有限等问题。
改革开放后到21世纪前十年,是中国“智库”发展的再觉醒阶段,这一时期社会智库、高校智库蓬勃兴起,相继建立了地方决策咨询委员会和智库成果报送制度,有效扭转了智库成果偏重政策性解读而缺乏议题前瞻性,有对策建议而欠缺可操作性等倾向。
新时代以来是中国智库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将发挥智库作用纳入党决策咨询制度化建设的范畴,高端智库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全面推进。
针对不少高校智库大多只见其名未见其实、智库名称和研究领域存在较多重合等现象,党中央和主管部门分别从指导思想、发展阶段、行动步骤等方面作出了规划。
作为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智库要发挥人才和多学科优势,瞄准国际国内战略性、前沿性课题深入开展系统性研究并产出优秀的咨政成果,同时更加重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促进我国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撐。
[关键词] 智库建设;新型智库;中国共产党;高校智库[中图分类号] D64;G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4)02-0049-10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过长期奋斗已经进入到“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 10。
是年岁末,他在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
趋势与短板:中国智库发展路径研判
趋势与短板:中国智库发展路径研判
作者:《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课题组《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9日15版)
智库公益性讲座和重要活动全年分布情况(2019年)
【智库研究】
编者按
随着我国智库建设和发展进入黄金期,智库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多家智库评价机构连续数年发布智库评价报告,对智库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助推作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即将推出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对当前我国智库建设和发展的特征、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本版摘登其主要观点,供广大读者参考。
发展特征:从空间、结构、行为和传播等维度考量
课题组依据对2019年度中国各类智库发展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空间上,我国智库分布呈现“集聚”和“扩散”两大趋势。
“集聚”表现在优质智库持续“北上”,较大比例集中于北京和上海。
“扩散”表现在优质智库向沿海和内陆两个方向延伸。
在结构上,重心向高校和社会智库倾斜。
从质的角度看,国家级智库、高校智库水平普遍较高。
从量的角度看,高校智库、社会智库明显数量占优。
比较2019年数据,我国智库结构的重心逐渐从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向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转移。
在行为上,智库凸显积极性与开放性。
2019年我国智库举办的公益性讲座是2019年的2倍以上。
讲座有国际化趋势,约16%的演讲者来自国外。
讲座以每年5月、11月为高峰期,2月、8月为低谷期。
2019年1月和12月是国内智库重大活动最多的月份,这一特征与《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印发、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公布两个重要事件的时间点基本吻合。
(图表见文末)
在传播上,智库表现出“上线”与“联媒”的偏好。
智库“上线”意识加强,通过微博、微信、开发APP 应用,传递智库思想,凸显“互联网+”时代的特色。
高校智库和有传播优势的智库(如财经、国际关系、大数据分析和媒体智库)在微博的表现尤佳。
智库与媒体合作成为普遍态势,从“联合发布成果”到“共同成立机构”,浅度和深度、临时与长期的合作拓展了智库思想传播的路径。
存在瓶颈:从人才、分工、渠道、制度等方面观察
智库人才供给存在阶层失衡和分布失衡。
阶层失衡的显性表征是金字塔形的人才体系
缺“尖”
,拥有扎实理论功底、大局观强、目光敏锐和组织能力较强的一流人才稀少。
即便在
顶级智库中,领军人才匮乏的问题也较严重。
分布失衡体现在机构、地域和专业三个
方面。
智库精英主要集中在高校、社科院、科研院所这些体制内的智库,地域则集中在北
京和上海。
从专业来看,我国智库人才主要来源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领域,缺乏政策研究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训练。
智库分工模糊及考核导向不明。
当前国内新成立的一部分智库与其挂靠的科研机构是
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智库专家实行全交叉兼职。
此种应景而生的智库,与原机构分工模糊,自身定位不清,发展前景也不明朗。
此外,智库对人才的考核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体
制内智库持“论文GDP 观”的仍占大多数,智库发展目标与工作考核脱节,“两张皮”现象非常普遍。
思想与建言渠道不畅。
渠道是智库咨政建言的发声通道,也是影响智库竞争力的重要
因素。
目前,国内对渠道的认知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渠道不是问题,关键是有无思想;一种认为思想是有的,重点是有无渠道。
两种声音反映出同一问题,即思想与渠道的衔接
不畅。
大部分社会智库没有向党委政府提交政策建议的直接渠道,一些智库主要依靠人才
的个人影响力,依托朋友圈寻找渠道。
此类渠道因稳定性不高,增加了智库发声的风险,
不利于智库展开持续性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距离权力中心、经济中心较远的智库是“衔
接不畅”这一问题的主要反映者。
决策咨询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
尽管各省市、部委已成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许多地
区也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但制度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第一,专
家咨询委员会是行政机关下设机构,决策咨询易被政府主导,专家咨询结果不够客观。
第二,有的咨询走过场、摆样子,没有体现程序正当、过程公开。
第三,有的重大决策需要
专家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判断,专家无法进行充分论证。
第四,有的重大决策缺乏备选方案,专家咨询达不到实质性效果。
第五,专家在咨询论证过程中有权无责,责任制度缺失。
未来发展:五个关注点及改革建议
新型智库建设是鼓励思想解放、带动思想生产和传播、撬动决策制度改革的良方。
我
们认为,中国智库发展要关注五点:发展不能过快,不能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大干快上;
要在鼓励思想集聚的同时,鼓励思想辐射,保持区域发展的适度均衡;弱化圈层结构对思
想供给的负面效应,突破“距离衰减律”法则的制约;既要鼓励智库多样性的存在,又要
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对智库思想的干扰;智库既应聚焦国际关系,也要更多关注民生问题。
具体改革措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引导体制内智库创新机制。
通过促进智库资金来源多元化,推进高校、社科院等体制
内智库去行政化,赋予智库独立的选才权、用才权,增加智库透明度,鼓励智库向社会发
布组织基本信息,财务、课题和成果信息。
创新智库人才培养和考核模式。
建立适合智库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是提升
智库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建议依托大学重点学科,建立公共政策专业人才孵化基地,培
养既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又能高效解决问题的跨学科创新人才;促进政府和智库人才流
动与共享;实施分类考核:对专家的考核关注研究报告、对策建议、媒体采访、重大会议
主持或主题发言等,对运营人员的考核注重服务数量和质量、工作态度等,对智库成果的
鉴定鼓励同行评议,邀请国际或国内同行做书面评估、通讯评议。
形成建言献策的畅通渠道。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或智库联盟建立中央、省市重大问题
对策建议征集办公室。
该办公室为常设机构,通过组织重大问题专家辩论,重大课题“背
靠背”研究,建立和运行政策观点征集网络平台等,拓展智库的政策表达渠道,鼓励思想
观点的竞争。
健全公共政策公示制度、听证制度,让智库更深层次地介入重大问题的决策
过程。
拓展优质对策建议传播渠道,通过向上报送、向媒体推荐等方式实现智库成果的转化。
健全公开多元的决策咨询制度。
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和评估制度。
将专家咨
询
环节纳入行政程序,构建专家意见的回应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明确专家咨询论证的
权责,专家对被采纳的建议和方案所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引入重大决策公开辩论
机制,鼓励专家学者和智库参与公开辩论,说明决策方案的理由。
完善专家咨询系统建设,统筹协调政策研究室、参事室、科技顾问团、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科研院所、
高校、学会、民间组织和机构。
健全领导干部重大决策问责、终身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试点。
深化智库与媒体共生共享机制。
推动智库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网站,以及博客、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对智库思想、观点和成果进行传播。
促进智库与媒体交流稳定化、制
度化,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沟通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和渠道共享、人才和渠道整合。
丰富智库与媒体的融合形式。
鼓励智库与媒体共享共用智慧资源,共同承担项目,进行产
品生产、传播,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提升信息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鼓励智库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鼓励智库通
过数据交流、开放专业数据库获得合理收益。
鼓励有条件的智库强化海外情报收集能力。
鼓励智库根据学科特长建立“专属数据库”,契合专业优势和国内外重大议题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分类和积累。
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分析人才,结合大数据、互联网,开发研究所
需的方法和工具,实现分析研究过程的规范化和分析结果的科学化。
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政府加大对非涉密信息公开力度,尽量消除部门间非涉密信息的壁垒,逐步实现
政府数据、信息向智库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