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
- 格式:docx
- 大小:20.90 KB
- 文档页数:4
腹腔镜手术准备工作
一、术前检查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能力。
二、术前饮食
在手术的前一天和手术当天早上,患者需要严格禁食禁水,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和麻醉效果。
对于某些特定手术,如胃切除等,可能需要在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以减少手术风险。
三、术前药物
在手术当天早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停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等。
此外,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需要在手术当天早上一并带上。
四、备皮
在手术前,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备皮,即清洁皮肤、剃除毛发等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五、设备准备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手术团队需要检查手术设备和仪器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敷料等物品。
六、麻醉准备
在手术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耐受能力。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
七、手术室准备
在手术前,手术室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此外,手术室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八、患者心理准备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准备,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医生会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同时,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爱,让其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腹腔镜手术操作规范制度一、前言为了加强我院腹腔镜手术操作的管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订立本规范,以规范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流程和相关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院全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包含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各科室。
三、术前准备1.全部参加腹腔镜手术的人员必需进行必需的培训,了解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通过考试后方可参加手术操作。
2.确保手术前的检查齐全,包含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试验室检查等。
3.手术前必需进行腹腔镜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4.准备手术室内必需的器械和消毒液,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
四、手术操作1.手术室内必需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的工作环境,手术台和仪器设备必需进行严格消毒并保持干燥。
2.全部手术器械必需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包含腹腔镜、气腹针、镜头等,并在手术台上摆放整齐。
3.医生须正确佩戴手术帽、口罩、手套和无菌外科服,并进行必需的手消毒。
4.工作人员必需正确操作腹腔镜设备,注意消毒、清洗和存储。
5.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须与其他工作人员保持紧密的合作,确保手术进行顺利。
6.手术结束后,必需对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将其妥当存放。
五、术后工作1.手术结束后,必需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妥当处理。
2.医生应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包含手术时间、操作步骤、出血量等紧要信息。
3.手术后必需对病人进行妥当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术后察看。
4.医生应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必需的解释和引导,并将手术结果及时记录和归档。
5.术后必需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妥当存放,保证手术器械的可靠性和可重复使用。
六、质量掌控与风险管理1.每台腹腔镜手术必需有至少两名医生参加,其中一名负责操作,另一名负责帮助,确保手术安全。
2.手术室必需按规定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清洁消毒,保持干净状态。
3.手术室必需有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情况。
4.手术前必需评估病人的手术风险,对高风险病人必需时进行特殊处理。
引言概述:腹腔镜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技术,它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然而,腹腔镜手术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血管损伤、脏器损伤等,如果没有恰当的应急预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腹腔镜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内容:一、应急设备准备1. 备妥必要的器械:当发生突发状况时,应立即准备好可能需要使用的器械,例如血管夹、封孔器等。
这些器械应事先检查好,确保其完好无损。
2. 预备急救药品:应随时备有各类急救药品,如止血药、抗生素、胸腔引流管等。
这些药品应储存在易取得的位置,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期。
3. 专用设备准备:针对腹腔镜手术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应备好相应的专用设备,比如输血设备、封孔器、急救用电刀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
4. 预置输血材料:在腹腔镜手术中,发生大出血或血管损伤的风险较高。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应提前准备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输血。
5. 应急电源备用:手术过程中如发生电源中断等情况,应有备用电源供应。
备用电源的储备量应足够支持手术所需的时间,并且应定期检查备用电源的状况。
二、应急指挥流程1. 建立应急指挥小组:在腹腔镜手术中,应设置应急指挥小组,包括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等相关人员。
小组成员应事先进行演练,熟悉各自的角色和协作流程,以应对突发情况。
2. 分工明确、快速行动:在应急情况下,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应快速做出应对决策,并分工明确展开行动。
每个人员都应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
3. 紧急情况报告流程: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向主刀外科医生汇报,外科医生将根据情况做出相应决策,并安排后续行动。
4. 各环节联动协同:在应急情况下,应急指挥小组应与其他相关人员如麻醉师、手术护士等密切配合,确保应急措施的执行顺利进行。
5. 案例总结和反思:每次应急情况的处理结束后,应急指挥小组应及时组织总结和反思,以便今后的工作改进和经验积累。
腹腔镜应急预案(二)引言概述:本文为腹腔镜应急预案(二)的文档,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腹腔镜应急预案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方法。
这些大点包括术前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团队协作、操作技巧以及事故处理和情况评估等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正文内容:一、术前准备1. 确保所有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无损。
2. 检查患者的过敏史,了解其身体状况和手术适应症。
3. 确保手术室环境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二、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1. 准备常用的急救设备,包括除颤仪、呼吸机等,并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2. 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以备急需。
三、团队协作1. 完善手术团队的配备,包括麻醉师、护士、医生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参与。
2. 建立紧密的团队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制定明确的指挥系统,明确各人员的责任和行动方案。
四、操作技巧1. 熟悉常见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步骤,并进行反复训练。
2. 注意手术姿势和仪器的放置,避免误伤患者。
3. 注意操作的细节,如掌握镜头视野、控制器的使用等。
五、事故处理和情况评估1. 出现突发情况时,立即停止操作,评估患者情况。
2. 根据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3. 对事故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总结:腹腔镜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通过合理的术前准备、准备好的急救设备和药品、良好的团队协作、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科学的事故处理和情况评估,可以有效应对腹腔镜手术中的突发情况,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腹腔镜技术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统一腹腔镜技术操作,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医护人员。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章制度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保障腹腔镜手术的正常进行。
第三条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需要高度技术和经验的微创手术,医务人员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应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操作经验方可独立进行手术。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腹腔镜手术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水平的评估和培训,确保腹腔镜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第二章手术前的准备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手术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征得患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配备完善的腹腔镜手术设备和器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按照消毒控制标准对手术室、器械和仪器进行严格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第九条手术前,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标记和确认患者手术部位,避免误操作和术中意外发生。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按照手术要求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患者麻醉、体位调整、局部麻醉等内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手术中的操作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腹腔镜技术的操作规程进行手术,避免误伤和操作失误。
第十二条手术中,医务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密切配合,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手术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手术计划,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手术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术野视野的清晰度,避免因视野模糊导致操作失误。
第十五条手术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术中出血量的监测和控制,及时采取止血措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手术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第四章手术后的处理第十七条手术后,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病情观察、用药管理等内容。
腹腔镜应急预案(一)引言概述: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现代微创手术技术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手术环境复杂和意外事件的可能性,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急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应对紧急情况,制定一份完善的腹腔镜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紧急情况的预警、人员组织与沟通、应急设备与药品准备、紧急情况处理及应急演练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应急预案的要点。
正文:一、紧急情况的预警1.分析常见的腹腔镜手术意外情形,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
2.设立多个信号沟通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通知。
3.培训手术团队成员的紧急情况辨识能力,提高预警的有效性。
4.定期演练紧急情况的预警流程,检验预警系统的可靠性。
5.记录并分析预警情况,持续改进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二、人员组织与沟通1.明确各个手术团队成员在紧急情况中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2.建立紧急情况沟通的约定语言和流程,减少沟通误差和延误。
3.指定一名应急协调员,负责指挥和协调紧急情况处理。
4.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训练,提高团队配合的默契度。
5.持续培训手术团队成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应急设备与药品准备1.核实腹腔镜手术所需的应急设备和药品清单,确保数量和质量。
2.定期检查应急设备和药品有效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
3.设置储备应急设备和药品的专门存储空间,避免交叉污染。
4.明确应急设备和药品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其随时可用。
5.与相关供应商建立紧急情况的响应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补给。
四、紧急情况处理1.确保紧急情况委员会成员了解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和操作指南。
2.及时评估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3.迅速启动紧急情况响应机制,部署相关人员和设备到场。
4.遵循事先制定的处理流程,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5.记录和总结紧急情况处理过程,以便后续的改进和经验分享。
五、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手术团队的应急处理能力。
基层医院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配合【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配合,从生理解剖,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注意点做了较为详尽的讲解。
并浅谈了自身的体会。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配合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减轻,并发症少等许多优点。
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小,不易彻底清理腹腔脓液,易形成腹腔脓肿,术后肠粘连较重,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清洗彻底、切口感染少、术后恢复快、术后肠粘连较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日益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欢迎。
自从我院开展该项新手术以来,患者接受该项手术后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1.1一般材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施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86例,男106例,女80例;年龄19~65岁,平均36岁。
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3例(5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4例(29%),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13例(7%),阑尾周围脓肿26例(14%)。
1.2 结果 186例腹腔镜手术成功160例,占86%,中转开腹26例,占14%,全部病例均有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b超检查示阑尾炎,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手术历时20~40分钟,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2 手术护理配合2.1手术前准备2.1.1 病人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仔细核实,认真做好查对,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向受术者讲述此术式的优点及可靠性,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介绍成功的患者,使患者取得合作,主动、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以便配合我们的工作,开放右上肢静脉通道,注意保暖和体位。
2.1.2 器械、仪器及物品准腹腔镜、电凝电切仪、co2气腹装置、传导系(包括摄像监视系统及冷光源)、其他腹腔镜手术常用器械,并保证其功能可靠,还需要准备术中冲洗吸引器等。
所有术中使用的器械均应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灭菌12h以上。
2.1.3 手术室准备术前1d将腹腔镜仪器推入手术间,放在患者脚下方,电凝电切仪放在手术床右侧,并检查仪器性能,以保证正常使用。
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附813例报告)
丁云芳柳俊刘华杨浩庞家芳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方法总结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13例;慢性结石胆囊炎42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62例:胆囊息肉病84例。
结果787 例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术,26例因胆囊三角粘连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42例术后置潘氏引流条。
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手术适应症;术中辩清“三管”关系,是安全开展腹腔镜术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基层医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病人欢迎。
目前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此手术,腹腔镜开展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技术条件的限制,由此引起的肝外胆管损伤时有发生,且后果严重;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损失。
因此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基层医院规模小,设备简陋,人员少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低,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最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甚至是造成事故。
因此,在开展此项技术之前应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学习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必要时进行动物试验,术者应进行实践操作,熟知各种器械的性能和胆囊三角的局部解剖及管道走向的三维成像立体视角,转变为在屏幕上的二维成像视角。
以免造成二维成像视角操作错误,给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造成不良影响。
笔者回顾分析(2007.1-2010﹒12在基层医院)813例,LC手术临床资料,结合自已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安全开展腹腔镜手术,提高LC安全性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13:男184例,女629例;年龄10~84岁,平均年龄岁。
813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318例伴有恶心呕吐,病程:8小时-21年不等;有黄疸史12例。
B超:慢性结石胆囊炎525例,慢性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162例,胆囊息肉病84例,急性胆囊炎4例。
萎缩性结石胆囊炎38例,总胆管轻度扩张()24例。
肝功能转氨酶经度升高62例。
合并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病3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1例。
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
感染18例。
择期手术751例,急诊手术62例。
麻醉与手术方法(1)麻醉方法该组病例,525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88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取头高脚低位(20-30)度,左斜(10-15)度。
腹部常规消毒铺敷,建立人工气腹,用三孔或四孔法,穿刺放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探查腹腔,了解胆囊周围粘连情况估计手术操作难易度,决定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顺行胆囊切除术、逆行胆囊切除术、顺逆交替相结合胆囊切除术或中转开腹胆囊切除等方式完成手术。
其中顺行LC713 例、逆行LC8例、顺逆交替相结合LC92例、术中发现1例Mirizzi综合征、26例为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胆囊积脓、胆囊坏疽解剖不清中转开腹手术。
1.3 结果该组病例术后漏胆3例,第3天后胆汁逐渐减少,第5天渗胆停止第7天拔除潘氏引流条,本组病例813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26例。
病理标本均行病理检查:慢性结石胆囊炎425例,慢性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288例,胆囊息肉病8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4例。
负极板灼伤3例,上腹部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
本组病例平均隹院12天。
讨论
肝外胆管损伤是LC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从全国资料报告中,以基层医院胆管损伤为最常见,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差,规模小、科室设置不全。
缺乏高水平外科专业医生,有经验的腔镜外科医生更少。
作者认为基层医院安全开展LC手术,预防肝胆管及相邻器官损伤是当务之急,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定员:要选责任心强,有开腹胆囊切除术操作技术基础,开展腹腔镜手术初期,手术组人员、术者和助手相对固定,待手术例达到一定数量(约50-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术操作基本熟练再调换人员。
2培训:人员培养,培训有素的腔镜内镜外科医生是关键;腔镜医生应具备开腹胆囊切除的熟练技术及随机应变紧急处理的经验外,还应熟知胆道的局部解剖,能练掌握在内镜下分离、结扎、缝合、止血手术操作基本技术,尽快地缩短由开腹手术的立体视角转为平面视角的操作适应过程,在电视屏幕很快熟悉胆囊三角的局部解剖特点及错综复杂的管道走向。
3术者的训练:主要是训练、眼睛、手、脚等相互协调配合,特别是手脚配合的协调性,操作要细心、动作要稳准、经巧、更应训练腔镜外科止血技术;任何手术都可能有出血,大出血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小出血可使手术野显露不清。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不同腹腔镜手术的进腹通路有限和手术野较小,只有无血的情况下才能清楚手术野;一旦出血较多,不但影响视野和操作而且处理较为困难。
因此,在腹腔镜手术中要预防出血和及时止血。
预防出血的方法;手术解剖层次要清楚和看到小血管先凝固后剪断,大血管先夹闭后剪断。
术者与助手有机配合。
4麻醉选择;麻醉安全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良好的麻醉,良好的曝露,是手术安全的前题,因此,全麻是首选,麻醉完全、腹肌松弛、能耐受维持一定气腹压,有良好的空间便于手术操作暴露。
5病人选择:筛选LC手术适应症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关键。
病程短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B超暗区清析,胆囊壁不厚,胆囊息肉等良性胆囊疾病为首先要,而合并胆囊坏疽、胰腺炎、肝硬化、凝血机制不全等其他严重疾病,是LC的禁忌症。
6术中解剖Calot三角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又个关键。
作者认为解剖Calot三角应作到以下几点:(1)解剖Calot三角时最好是在胆囊颈部脂肪开始,沿胆囊管右缘侧分离但范围不要超过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十二指肠上缘,避免十二指肠损伤。
在靠近胆管侧分离时用弯钳或剥离子,最好不要带电操作,以免灼伤胆管。
(2)LC手术病人选择病程短、胆囊炎症轻如胆囊息、体型消瘦的病人,解剖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损伤肝外胆管。
(3)分离胆囊三角时,不要过度向头侧牵拉胆囊哈氏袋,易造成使胆囊管与胆总管成为一直线误把胆总管认为胆囊管钳夹切断,尤其是胆囊管短细的情况下。
(4)胆囊三角脂肪堆积,组织解剖不清的情况下,盲目分离和结扎,胆囊壶腹部与肝总管粘连时,牵拉力量过大,将肝总管也拉向右侧造成胆囊管的错觉。
(5)解剖变异;胆囊管开口异常,开口过高,开口于右肝管或左肝管。
分离胆囊三角时要特别注意肝胆管损伤。
(6)注意局部病理改变;胆囊三角纤维化或冰冻样粘连造成胆囊管与肝总管致密粘连,胆囊颈管结石嵌顿,造成远端病理性扩张,胆囊管过长胆囊切除后残存小胆囊,或胆囊管变短造成误认,从而引起胆总管或肝总管损伤术者必须警戒。
(7)往往出现在解剖清楚粘连较轻,“手术顺利”这是由于术者过分自信,操作粗暴也会造成胆管误伤。
解剖分离时更要注意认准胆囊管起始部,
紧靠胆囊壁和胆囊管进行精巧分离,在胆囊管结扎离断前,放松胆囊抓钳使胆囊管复原位,细察“三管”关系无误后,紧靠胆囊管起始部离断胆囊管。
手术时,应采取逆行和顺逆交替相结合的胆囊分离切除术方法;在手术中灵活应用。
在Calot三角炎症、水肿、粘连、胆管解剖结构不清时,“宁伤胆囊,勿伤胆管”此方法有减少中转开腹率,增加LC成功率及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7LC术中由于多种原因如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分离困难、Mirizzi综合征、解剖不清、意外出血等。
术者在手术过程中遇到上述情况;腹腔镜完成手术难度较大,为预防胆管损伤,不要追求LC成功率而应适时中转开腹手术。
8由于病程较长炎症反复发作,中转开腹胆囊三角分离很困难,必要时行胆囊切开,沿胆囊颈管插导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三管关系后切除胆囊。
综合上述,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就必须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症,及术前必须进行常规检查,如有必要,行ERCP,CT或MRCP检查和围手术期处理。
术中细心解剖胆囊三角,熟悉胆道正常走向和常见畸形,在难以认清“三管关系”时,应行术中胆道造影,或适时中转开腹是避免或降低肝外胆管损伤的重要一环,是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