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炮种类

火炮种类

火炮种类
火炮种类

?火炮种类

?自行火炮

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靠自身动力机动的火炮。按行动装置的结构,分为履带式、半履带式和轮式;按装甲防护程度,分为全封闭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全装甲封闭式自行火炮还分为有炮塔和无炮塔两种。主要由武器系统、底盘部分和装甲车体组成。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力较强,便于与坦克和步兵战车协同作战。自行火炮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新型火炮多为自行式。

?牵引火炮

靠机械车辆牵引运动的火炮。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操作和维修。但越野性能差,行军与战斗转换速度慢,无装甲防护。有些长身管的牵引火炮,炮身可回拉或调转180°,以缩短行军状态时的火炮长度。有些牵引火炮在炮架上装有辅助推进装置,用以在通过难行地段时驱动火炮车轮与牵引车一起运动,或在火炮脱离牵引车后驱动火炮进出阵地和短距离机动。

?无坐力炮

利用发射时后喷物质动量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炮尾有喷管。发射时,向前运动的弹丸和前喷火药燃气的动量与由喷管向后喷出的火药燃气(有的还含添加的配重物)的动量大小相等,故炮身不后坐。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适合步兵携行作战;但射程近,发射时后喷火焰大,容易暴露。主要用于摧毁近距离的装甲目标和火力点。无坐力炮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加农迫击炮

兼有加农炮和迫击炮性能的火炮。采用与迫击炮相似的短身管。可发射迫击炮弹,也可发射带药筒的整装炮弹;可进行间接瞄准射击,也可使用破甲弹、穿甲弹对装甲目标实施直接瞄准射击。

?迫击榴弹炮

简称“迫榴炮”。兼有迫击炮和榴弹炮性能的火炮。既可发射迫击炮弹,又可发射榴弹炮炮弹;既能对较远距离的目标进行间接瞄准射击,又能对较近距离的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射击。

?迫击炮

以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曲射火炮。早期均为迫击发火,故称迫击炮。最早专用于堑壕战,因此又有堑壕炮之称。身管较短,重量较轻,便于机动,适合在各种地形上使用;初速小,射角大(通常为45°-85°),弹道弯曲,适合用于射击遮蔽物后的和位于

反斜面上的目标。按炮膛结构,分为滑膛中国87式82毫米迫击炮式和线膛式。一般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炮身尾端由装有击针的炮尾密闭。中小口径迫击炮多为滑

膛式,通常迫击发火,有的也以拉火机击发。大口径迫击炮和线膛迫击炮采用炮尾击发装

置(有的是拉火机)击发。现代迫击炮可配用火箭增程弹和制导炮弹,提高了射程和射击

精度。有些国家研制了自动迫击炮和遥控迫击炮。

?加农榴弹炮

简称“加榴炮”。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性能并以加农炮性能为主的火炮。用大号装药和小

射角射击时,初速大,弹道低伸,接近加农炮性能;用小号装药和大射角射击时,初速小,弹道较弯曲,接近榴弹炮性能。主要用于压制、歼灭较远距离的目标和破坏较坚固的工事

设施。现代加榴炮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口径为152毫米或155毫米,最大射程为1740千米。

?榴弹炮

比加农炮身管短、初速小、弹道弯曲的火炮。可进行低射界(射角在45。以下)射击,也可进行高射界(射角在45°以上)射击。用于歼灭、压制有生力量,摧毁武器装备,破坏

工事设施。17世纪末,欧洲把使用大射角发射爆炸弹的短管火炮称作榴弹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榴弹炮炮身长为口径的15~22倍,最大射程14.2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榴弹炮炮身长为口径的20~30倍,最大射角达65°,最大射程18千米。现代榴弹炮炮身长已达口径的52倍,最大射角达75°,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可达50千米。有些榴弹炮已具有加农炮的性能。

?加农炮

英文cannon的音译。身管长、初速大、弹道低伸、行低射界(射角在45°以下)射击的

火炮。主要用于射击暴露的垂直目标、装甲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坦克炮、反坦克炮、航空

机关炮、髙射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16-18世纪,欧洲使用的加农炮炮身长一般为口径的22~26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加农炮炮身长为口径的30~52倍。20世纪

60年代,炮身长为口径的40~61倍。

?野战火炮

西方国家对陆军机动作战部队装备的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反坦克炮等类火炮的

统称。

?开膛炮

药室横向敞开的火炮。药室横向敞开呈三角形(药筒呈三角形,弹丸为圆柱形),炮闩闩

室中安装转轮,转轮中有一个或几个药室。转轮在闩室中转动,依次转到进弹、发射和退

弹位置,减少了炮闩的进弹、退弹的直线运动,加快了发射速度。

?平射炮

初速大、弹道低伸、只能进行直接瞄准射击的火炮。口径较小,较为轻便,适合用于射击火力点、碉堡等目标。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依弹道性能为标准划分的一类火炮。

?步兵炮

旧时装备于步兵团以下的火炮的通称。有平射和曲射两种。较为轻便,适合随伴步兵作战。

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曾大量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威力较小逐渐被迫击炮、无坐力炮等轻型火炮所代替。

?要塞炮

设置在要塞的火炮。口径大,射程远,毁伤能力强。多为加农炮,大都配置在暗炮台、炮塔和装甲圆顶堡内。有活动的和固定的两种。活动的有轮式炮架或装在台车上于铁轨上机动,固定的装在有旋转台的炮架上或装在固定的炮座上。通常用机械装填炮弹,有的可以遥控操作。

?野炮

旧时用于野战的口径为75毫米左右的加农炮。重量较轻,运动搬,可用骡马挽曳,也可用汽车牵引。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野战使用的主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作为反坦克炮。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统称加农炮。

?礼炮

在隆重仪式上不发射弹丸只鸣响的火炮。最早是以普通火炮作为礼炮,现代多使用专门研制的礼炮。专用礼炮的外形与常规身管火炮相似,只是药筒内只装少量火药,不装弹丸,以纸塞封填,发射时能发出较大的声响。一般在国庆或其他隆重仪式上,为表示庆祝或敬意按规定响数鸣放。仪式愈隆重,礼炮响数愈多。

?山炮

用于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口径较小(多在75毫米左右),重量较轻,便于分解结合,可用骡马挽曳或驮载,也可用人力搬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山炮使用较多,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淘汰。

?地炮

从地面对地面目标和水面目标射击的火炮。西方国家称“野战火炮”。是陆军实施火力突击的主要装备。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迫击榴弹炮和反坦克炮等。

?线膛炮

身管内壁有膛线的火炮。发射时,膛线使弹丸旋转运动,以保持弹丸飞行稳定。1846年,意大利人G.卡瓦利少校制成了后装线膛炮,发射锥头圆柱体长形爆炸弹。线膛炮的出现是火炮制造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使火炮的射程、射速及射击精度明显提高。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多为线膛炮。

?滑膛炮

身管内壁无膛线的火炮。弹丸发射后利用尾翼保持飞行状态的稳定。19世纪中叶以前的火炮和现代迫击炮、无坐力炮及大口径反坦克炮多为滑膛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滑膛反坦克炮和滑膛坦克炮装备较多。有些滑膛炮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

?臼炮

一种口径大、身管短、结构简单的曲射火炮。外形似石臼而得名。15世纪时,臼炮的身管长仅为口径的24倍,发射球形实心石弹。17世纪,按作战使用分为野战臼炮、攻城臼炮和海岸臼炮,以20°~70°的射角发射较重的弹丸,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和杀伤掩体内的人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10期,逐步被性能良好的迫击炮和榴弹炮所代替。

?海军礼炮

舰艇或军港炮台鸣放空包弹或专用礼炮弹的海军礼仪。分为国家礼炮(21响)和个人礼炮(常为11—21响单数)。主要用于外事活动,以表示欢迎、敬意或答谢等。

?电炮

使用电能代替或辅助化学能发射炮弹的武器。分为电磁炮、电热炮和混合电炮三种类型。

由脉冲电源、发射装置和炮弹组成。脉冲电源有电容器、单极发电机和补偿脉冲发电机等。

发射装置为电磁发射器和电热发射器。电炮炮弹初速可突破常规炮弹2000米的理论极限。

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可用于弹道导弹防御、拦截反舰导弹、反装甲等。

?高功率微波炮

可重复使用的高功率微波定向发射系统。由电源、髙功率微波产生系统、目标捕获跟踪瞄准装置和定向天线组成。微波能量经目标的天线或传感器接收,烧毁目标内的电子设备;

或从目标的孔隙进入目标内部,干扰或烧毁目标内的电子设备,使目标失效。

?铁道炮

装于特制的台车上,由机车牵引在铁轨上机动和发射的大口径火炮。口径多在200~800毫米之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曾多次使用。主要用于要塞防御、海岸防御和城市攻守,也可支援铁路沿线部队战斗。

?机关炮

利用发射时火药燃气的能量或外部能源驱动火炮自动机完成装填、抽筒和连发射击的火炮。

分为导气式、短后坐式、转管式、转膛式和链式。高射炮、舰炮和航空机关炮多属自动炮。

操作简便,射速快,有的自动炮发射速度可达每分钟数千发,适合用于射击快速运动的目标。现代自动炮多配有自动化火控系统和随动系统,可以自动瞄准实施射击。

?前冲炮

在炮身复进过程中击发,利用炮身的前冲能量抵消部分后坐能量的火炮。后坐小,炮身震动小,发射速度快,射击稳定性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前冲式山炮和舰载前冲式小口径髙射炮。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军队装备了陆用前冲式小口径高射炮,美国研制出105毫米口径的前冲榴弹炮。

?火箭炮

旧称“战防炮”、“防坦克炮”。用于毁伤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身管长,初速大,弹道低伸,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大,机动性能较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坦克的发展,出现了专用反坦克炮,其口径为20~37毫米,发射穿甲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坦克炮口径增大到57~100毫米,使用破甲弹和超速穿甲弹,初速达

900~100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穿甲厚度可达70~150毫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射导弹的滑膛反坦克炮,破甲效力显著提髙。

相关兵器:

BM-21式火箭炮

WS-2 多管火箭炮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

旧称“战防炮”、“防坦克炮”。用于毁伤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身管长,初速大,弹道低伸,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大,机动性能较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坦克的发展,出现了专用反坦克炮,其口径为20~37毫米,发射穿甲弹。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反坦克炮口径增大到57~100毫米,使用破甲弹和超速穿甲弹,初速达

900~100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穿甲厚度可达70~150毫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射导弹的滑膛反坦克炮,破甲效力显著提髙。

相关兵器:

89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美国高能激光武器模块

激光炮

亦称“空气炮”、“氢气炮”。依靠压缩气体膨胀作功发射弹丸的身管射击武器。由两个炮膛互相连接的炮管构成。在中口径炮膛内点燃发射药后,火药气体推动活塞,使活塞急剧压缩氢气(或氦气),氢气(或氦气)进入小口径炮管,推动弹丸高速运动。弹丸的初速可达10千米渺。20世纪末,美国、法国、加拿大和英国已研制此种火炮。

?轻气炮

亦称“空气炮”、“氢气炮”。依靠压缩气体膨胀作功发射弹丸的身管射击武器。由两个炮膛互相连接的炮管构成。在中口径炮膛内点燃发射药后,火药气体推动活塞,使活塞急剧压缩氢气(或氦气),氢气(或氦气)进入小口径炮管,推动弹丸高速运动。弹丸的初速可达10千米渺。20世纪末,美国、法国、加拿大和英国已研制此种火炮。

?液体发射药炮

以液体发射药为能源的火炮。有一次注入式和再生注入式两种。一次注入式的是在发射前将液体发射药注入药室,然后点火发射。再生注入式的则是在发射过程中,根据需要用泵将液体发射药泵入药室,通过调节泵入速率来控制燃速,从而控制初速和射程。其初速大,发射速度快,随炮携行弹药多。

?机器人炮

亦称“智能炮”。依靠智能装置操纵的火炮。由射击和控制两大部分组成。射击部分由火炮机器人操作,完成装弹、发射等动作;控制部分由供弹机器人操作,负责补充弹药和控制火炮运动。射击时,供弹机器人将接收的目标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射击指令并传给火炮机器人;火炮机器人接收目标信息和射击指令,进行弹道计算并实施射击。全部工作可在数秒钟内完成。

?原子炮

亦称“核炮”。用于发射核炮弹的火炮。其构造与普通火炮相同。主要用于对战术核武器、重要支撑点、预备队和指挥所等目标实施战术核打击。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专门研制成280毫米加农炮,用于发射重约360千克的核炮弹。该炮最大射程28.7千米,核炮弹威力相当于1万5千吨梯恩梯当量。60年代以来,核弹头实现小型化,大口径常规火炮也可发射核炮弹,已无需专门的原子炮。

?链式炮

以外部能源驱动链条传动装置作周向运动,带动炮闩后坐、复进,完成射击循环动作的火炮。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维修简便、射速易控制,但受链条的限制多为小口径航炮或装甲车载炮所采用。美国于1980年研制出步兵战车和轻型装甲车载的25毫米链式炮,

1984年配装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上。

?火神炮

转管炮

采用转管式自动机的火炮。常见于小口径航炮、舰炮、高射炮。多个能转动的身管联装在炮尾转子前端,每个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闩(又称机心),并固定在一个机心匣内。射击时,自动机靠外部能源(如液压马达)或自身能源(即火药燃气)驱动,使多个身管连同机心匣一起旋转,同时带动供弹机构工作。身管和机心组件旋转到一定位置时,一根身管发射,其他身管分别完成装±真、闭锁和抽筒等动作。每转一圈,各身管逐次发射一次。有外部能源式和内部能源式两种。外部能源式转管炮射击时可实现无级变速,但需提供旋转能量;

内部能源式转管炮首次发射需由人工操纵或采用装弹机装弹。

?转膛炮

采用转膛式自动机的火炮。常见于小口径航炮、舰炮和髙射炮。有导气式和后坐式(或称管退式)两种。发射时,利用导出的燃气或炮身后坐能量,使带有多个弹膛的弹鼓绕中心轴旋转。弹鼓旋转一定角度时,有一个弹膛的轴线与身管轴线重合,在此瞬间该弹膛可以准确击发,其余弹膛则同时完成进弹、推弹、抽筒等动作。如此循环,使各弹膛依次与身管对正完成发射动作。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制出20毫米双管8膛后坐式转膛航炮,单管射速达到2100发/分。

Schneider artillery-斯奈德火炮性能数据

ost interesting gun (for the history standpoint) was Greek "75mm Schneider-Danglies M.1908" mountain gun. It was the modification of Schneider "MPD" commercial model (from 1906), later incorporated into the following models of "MPD" series, commonly known as "Schneider-DangliesMle 06/09" (Sold to Russia and Romania). 75 mm M.1908 Schneider (M.P.D.) - Caliber: 75 mm - Barrel: L/16.7 - Traverse: 5° - Elevation: -7o 22’ to 19o 50’ - Shell weight: 6.5 kg - Muzzle velocity: 350 m/s - Range: 5000 to 5800m - Weight during combat: 616 kg - Gun is divided into 6 loads for mnt. transport (Note that this gun had the shield, missing in all photos due to Italian practise)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models of Greek gun was new Schneider 75mm model 1919. (Greek infantry divisions were actually "Mountain" type; its artillery regiments had two Mnt. guns battalions (two batteries each) and one Mnt. howitzer battalion (also two batteries), making the 75mm mountain guns the backbone of Greek Artillery). Interesting feature of this gun (as seen on the pictures) was variable mount height, lower for "Gun-mode" (direct fire) and higher for "Howitzer-mode". Canon de 75M Mle1919 Schneider L/19 Caliber: 75x190mmR Barrel length: 1405 mm Barrel weight: 217 kg Weight in action: 675 kg Weight during Transport: 721 kg Elevation: -10° to +40° Traverse: 10° Rate of fire: up to 28 rpm Max Range: 9000 m Shell weight: 6.5 kg Muzzle velocity: 400 m/s Crew : 1 NCO + 6 men Gun is divided into 6 to 7 loads for mnt. transport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其在世界海战史中不占重要地位,然而却成为欧洲人使用新式武器的一个试验厂。在这些战争中,火炮射程是制约东西方陆海炮战胜负的重要因素。此时期的清朝船炮技术处于“木质风帆时代”的水平。清军作战的主力绿营水师兵器是冷热并用,火器配置约占70%,冷兵器占30%,其中火炮配置达5%,比陆军火炮1%的比例高些。船小且易腐朽。船炮绝大多数由各省自制,形制大小不一,主导型火炮-红夷炮技术处于欧洲17世纪加农炮系列的水平上。我们今天按照其弹药装填方式的不同,对其划分6种类型:重型红夷炮、铁模炮、冲天臼炮、抬炮、子母炮以及纸质基体的火箭等。此时期的欧洲船炮技术正处于由“木质风帆时代”向“蒸汽铁甲舰时代”的过渡期。此始于19世纪30年代,于60年代基本完成,其船舶从17世纪中叶已经摒弃了人力手划桨,完全凭借风帆借助风力驱动,乃至在19世纪30年代以来又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运行。 发生在1856—1860年间清军与英法联军之役,英法战船是以螺旋桨推进器为武装的大轮船为主,其舰队是以四至六等级舰为作战主力。铁壳战船虽不大,但动力足,载舷炮数少,但炮身巨大,多是重炮或巨炮。这与中英鸦片战争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第三次大沽口中西具体的陆海战中,2.1412万人的英法侵略军配炮1095门,炮兵比例达到了10%,火炮比例达到了5%。以英法为代表的主

要欧洲国家在17世纪中叶已全部淘汰冷兵器而进入火器时代,火炮技术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过渡期。 英海陆军使用的主导火炮也仍为流行370多年的前装滑膛炮———加农炮、17世纪末期以来创制的榴弹炮、陆海兼用的臼炮、1778年英国人发明的海上用卡龙炮、1805年英人康格里夫发明的直杆式火箭炮等,少部分1854年由英人阿摩士壮设计、1859年载于舰船、1860年8月12日在塘沽新河炮台首次实战的后装弹药和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线膛炮。侵华法军使用的火炮也是以前装滑膛炮为主,但以使用了12磅弹拿破仑青铜前装线膛炮为其特色。射程可分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两种,二者都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最大射程是指发射角为45°命中目标的距离;有效射程是指某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杀伤目标所需要的动能、弹头就能杀伤目标的距离。此时期的中西火炮射程主要指的是有效射程。因为最大射程通常对目标不构成伤害。 一、清军火炮射程的探讨 红夷炮原只是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之间,欧洲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南沿海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火器实物。中国政府在1600—1860年的260多年间掀起了4次仿制红夷炮的高潮。在此期间的中国火炮多属于欧洲重型加农炮型,主要使用斤两偏小的球形实心铁弹,其他形制如链弹、霰弹、爆炸弹等极少。球形弹常用“打水漂”方法以达到多次杀伤的目的,有效射程可以翻倍。中国工程家丁拱辰在1843年编撰了火器著作《演炮图说辑要》,

一战法国火炮

一战法国火炮 37mm1916年型步兵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6年 口径:37mm 高低射界:?度~+21度 弹丸重:0.56/0.45kg 弹药初速:402m/sec 发射速度:(15~20)发/分钟 重量:160.5kg 操作人数:7人 最大射程:2400m(有效射程1500m) 75mm1897年型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97年 口径:75mm 炮管长:36.3(36?34.5?)倍口径 高低射界:-11(-12?)度~+18度 水平射界:3(6?)度 弹丸重:(6.3--7.8)/5.5kg(高爆弹),6.4/6.1kg(穿甲弹),7.24/7.98kg(榴霰弹) 弹药初速:529/550(584?575?)m/sec 重量:1140(1160?)kg 最大射程:8500/11200(11100?)m(榴霰弹),5500m(高爆弹) 75mm1897/1914年型高射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4年 口径:75mm 炮管长:36.3(36?34.5?)倍口径 高低射界:-15度~+70度 水平射界:360度 弹丸重:6.25(高爆弹) 弹药初速:(530~590)m/sec 发射速度:15发/分钟 重量:3000kg 有效射高:(3000~4000)m 75mm1897/1917年型高射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7年 口径:75mm 炮管长:36.3(36?34.5?)倍口径

高低射界:-5度~+70度 水平射界:360度 弹药初速:715(700?)m/sec 弹丸重:6.44kg 重量:3800(4940?)kg 最大射高:8200(8000?)m 75mm1906/09年型山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06/09年 口径:75mm 弹药初速:387m/sec 重量:627kg 最大射程:8550m 105mm1910/1913年型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13年 口径:105mm 炮管长:27(28?)倍口径 高低射界:-5(0?)度~+37度 水平射界:6(5?)度 弹丸重:14.9/16.3/16/16.92kg 弹药初速:550/559/555m/sec 重量:2172(1910年型)/2300(2350?)(1913年型)kg 最大射程:(12000~12700)m 107mm1910/1913年式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1913年 口径:106.7mm 炮管长:28倍口径 高低射界:-5度~+37度 水平射界:6度 弹丸重:15.4kg 弹药初速:(296~630)(570?)m/sec 重量:2172kg 最大射程:(10500~13600)(12500?)m 120mm1878/1916年式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8/1916年 口径:120mm 炮管长:27/20.3倍口径 高低射界:0度~+30度 水平射界:0度

火炮知识

火炮一般常识 炮兵是战争之神,火炮是炮兵的主战装备。 火炮指以发射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各种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 一、一般构造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 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如图所示。 1身管,2被筒,3制转键,4闩体,5炮尾,6导箍,7炮口制退器。 1、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炮尾用来盛装炮闩。 其中炮身炮膛内往往刻有膛线,膛线是按螺旋形刻制的, 炮膛的膛线是按螺旋形刻制的,有等齐和渐速两种缠度。带等齐缠度膛线的炮膛,其特征是阴线相对于炮身轴线的斜度是个常数。炮身轴线是沿炮膛中心贯穿炮膛全长的一条假想线。渐速膛线是指阴线与炮身轴线间的斜度是不断变化的,越向炮口斜度越大。渐速膛线,在身管内的火药气体压力达到最高点时,可用于减少弹带作用到阳线上的压力,从而保证弹丸在离开炮口前能获得足够的转数。使用渐速膛线在理论上的好处是,比较短的身管不会降低弹丸飞行中的稳定性。 炮身有膛线的火炮,其相应使用的弹丸的尾部包覆有一层材质比膛线软一些的材料制成弹带。当弹丸向前运动时,膛线卡入弹带并在弹带上刻出与阳线断面相应的凹槽,迫使弹丸沿膛线扭转的路线运动,从而使弹丸旋转以保持其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即提高了炮弹打击精准度。 凸起的膛线称为“阳线”。不包括阳线深度的炮膛直径就是用于衡量身管、也就是武器的口径的尺度。膛线的用途是在弹丸穿越炮膛时使弹丸旋转。弹丸上配有用比膛线软一些的材料制成弹带。当弹丸向前运动时,膛线嵌入弹带,膛线在弹带上刻出的凹槽的形状与阳线断面相应。弹带上被刻出的凹槽被迫沿膛线扭转的路线运动,从而使弹丸旋转。在决定膛线深度时必须解决两个彼此矛盾的要求。一方面,深阴线更有利于为弹丸穿过炮膛时导向并能减少膛线的磨损。但是另一方面,浅阴线更容易使弹带嵌入膛线,而且由于弹丸飞出炮口时留在弹带上的刻槽较浅,因而可减小弹丸在飞行中的空气阻力。 炮身有膛线利于提高弹丸打击精准度,但是有膛线则弹丸所受阻力增大大,不利于提高其初速。相反,滑膛炮由于炮身无膛线,弹丸初速大,击中同等距离的目标时的威力大穿甲效果好,利于攻击坦克等。 此外,加农炮炮口通常带有炮口制退器,炮口制退器即炮口上带孔的大于身管口径的“帽子”,用以减少后坐力,有的能减少50%以上的后坐力。 2、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 火炮自动机的功能及作用过程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目标的机动性能不断提高,要求火炮实现发射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以提高发射速度,并改善炮手的操作条件。 根据火炮发射过程自动化的程度,可分为自动炮、半自动炮和非自动炮三类。 火炮发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动作:击发、回收击针、开锁或开闩、抽筒和抛筒、供弹、输弹、关门和闭锁等。凡自动完成上述动作,并构成射击循环的火炮,称为自动炮。例如某些中、小口径高射炮、舰炮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4重炮

105毫米leFH 43 重炮 性能: 口径:105毫米 出膛初速度:610米/秒 有效射程:13000米 说明: 105毫米leFH 43 重炮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mm le.FH 18而研制的,坚固的Skoda工厂(被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厂)发展了FH 43,105毫米leFH 43 重炮最明显的特点是:采用了类似88毫米高射炮的四轮炮架,可以360度环向射击,火炮采用当时先进的液压系统,使火炮射击时非常稳定,精确度很高。该炮仅仅制造出几门实验的样炮,限于二战战局的恶化,该炮计划没有进一步实现,没有来得及生产,所以照片找不到! 105毫米leFH 44 重炮 性能: 口径:105毫米 炮弹重;14.97公斤 出膛初速度:655米/秒 有效射程:14250米 说明: 105毫米leFH 44 重炮,也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毫米 le.FH 18而研制的,德国的克虏伯公司仅仅制造了2门样炮,性能上比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研制的105毫米leFH 43 重炮强,其炮架则是五花八门。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希望新型重炮必需使用现有火炮的零部件,今天看来有点火炮通用化、模块化的思路。按照希特勒的最高指示,克虏伯公司给105毫米leFH 44 重炮配置了以下火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18/40榴弹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42 榴弹炮的炮架、88mm Pak 43反坦克炮的炮架。由于该炮采用不同炮架后,重量增加较多,机动性下降,所以德国克虏伯公司没有进一步发展。照片现在找不到。 128毫米K 43 重炮 说明: 为了在火炮上赶超苏联的122毫米火炮,德国人决定发展128毫米K 43 重炮,它将使用与128毫米Flak 40重型防空炮相同的身管和炮膛。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生产了一门试验的原型炮,采用交错十字型炮架。但是仅仅制造一门就终止了。因为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发展的类似重炮已经走在Skoda工厂的前面。不过Skoda工厂生产的唯一一门128毫米K 43 的原型炮计划是安装在黑豹坦克的第12种实验型号Grille 12 上面的。限于战局恶化,128毫米K 43没有量产,而计划装备128毫米K 43黑豹Grille 12型也仅仅停留在计划图纸阶段,没有量产。照片找不到,因为只制造一门,已经毁于战火。 另外说明:德国的黑豹还有一些计划型号及其计划装备的火炮列表,从俄罗斯找的: Grille 10* 88mm Flak 37 L/56 (ранний) 88mm Flak 41 L/75 (поздний)Panzer IV / Sd.Kfz.9 Grille 10 88mm Flak 37/41. Panther Grille 10 100mm K. Panther Grille 10 105mm leFH 43/35. Panther Grille 12 128mm K 43/44. Panther Grille 15 150mm sFH 43/44. Panther

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我军压制兵器中牵引火炮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仿制、改进到自主研发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各型牵引火炮类别繁杂。这些火炮,有用于装备我军炮兵部队的,有专用于外贸出口的,使同一型火炮会有不同的定型代号。关于我军炮兵装备,在上个世纪的1987年,根据形势的需要,总参谋部颁布了《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一些80年代仍现役的火炮装备取消了建国初期沿用的年式型号命名办法,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另外,一直以来各型外贸出口炮兵武器的命名也和国内装备差异很大。如何在众多火炮型号中对号入座或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呢?只要掌握其各自的特征,从外形差异即可辨别。外形识别,一般从火炮的炮口制退器、炮闩类型、反后坐装臵布臵形式、炮架等结构以及加工工艺几点入手。 榴弹炮 1954年式122mm榴弹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M-30式122mm榴弹炮,于1954年定型,后由1954年-1式122mm 榴弹炮取代。炮尾采用手动断隔螺式炮闩,身管外有被筒,没有炮口制退器。反后坐装臵上下布臵,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采用箱形构件铆接起来的大架。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有活动小防盾。高低机安装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夏用驻锄为折叠式。54式榴弹炮的批生产型有改进,将铆接大架改为了

焊接大架。 1956年式152mm榴弹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D-1式152mm榴弹炮,1953年起按照前苏联技术资料试制,于1956年定型。D-1式152mm榴弹炮是前苏联M-10式榴弹炮的减重改进型,也就是使用较轻一些的M-30榴弹炮的炮架改进M-10榴弹炮而成。因此,56式榴弹炮的炮架和54式榴弹炮炮架完全相同,除炮身和反后坐装臵略有不同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56式榴弹炮为减小后座动能在炮口采用了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 PL54A式122mm榴弹炮(原名为1954年-1式122mm榴弹炮) 该炮是在1954年式122mm 榴弹炮基础上的改进型,1966年设计定型,1981年生产定型。该炮结构与1954年式122mm榴弹炮相同,改进外形部分主要是:大架由箱形构件铆接工艺改为焊接,取消折叠式夏用驻锄,冬夏用驻锄合并为单一驻锄,牵引环改为牵引杆。方向机增加轴承,采用组合式螺筒。增加气刹车装臵,将架尾滚轮改为包胶折叠式滚轮。

火炮的物理原理

火炮的物理原理 一、简介 火炮是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通称。火炮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和压制敌方火器,破坏敌防御工事,完成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其它打击任务。 13至14世纪时,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欧洲,欧洲的火炮开始发展。19世纪开始,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炮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发射长形弹的线膛炮,并安装有弹性炮架。 火炮发展至今,已经是儿孙满堂,不仅家族支系众多,而且家族成员的外貌也差别甚大,出现了有善于对付各种目标的专门火炮: 按安装发射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地面炮、舰炮和航炮; 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火炮、机械牵引炮和自行火炮; 按作战用途又可分为地面压制火炮、海岸炮、高射炮、坦克炮、特种炮等; 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炮(高炮在100毫米、地炮在152毫米、舰炮130毫米以 上);中口径炮(高炮在61~100毫米、地炮在76~152毫米、舰 炮在76~130毫米左右);小口径炮(高炮在20~60毫米、地炮在 20~75毫米、舰炮在20~57毫米之间)。 按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按弹道特性可分为加农炮(弹道低伸)、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和迫击炮(弹道最弯曲)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 二、基本构造 现代火炮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炮身、炮尾、炮闩和炮架等。其作用原理是将发射药在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火炮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是初速、射程、精度、射速和机动性等。火炮的主要任务是用于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射击,毁伤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以及完成其它任务。 火炮的结构身管火炮的外观及其组成部件视炮种及其用途而异。尽管有这些差别,然而身管火炮都是按照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的。身管火炮有两个或两组主要部件,就是炮身部分和炮架部分。炮架部分用于支承炮身和保持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炮架部分包括瞄准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作为运送炮身部分的手段。炮身部分为发射药燃烧产生的压力提供容器;它使发射药燃烧产生的能量安全地按预定方式传送到弹丸上;它还具有赋予弹丸方向和稳定

中国电磁炮发展历程.

中国电磁炮发展历程 经过17年的研究和实验,中国的新概念武器“超高速动能电炮”的研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即将问世,2007进入局部试用阶段。据透露,现在世界一些主要的国家如美、俄等,都在研究这种新概念武器,中国虽起步稍晚,但有长足的进展,电磁发射技术并不比先进国家落后,更有可能首先拥有这种超高速动能武器。 电炮分为“电磁炮”和“电热炮”两类。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推进弹头到每秒50公里的超高速状态,常规武器望尘莫及,具有战略性武器的功能,分轨道炮、线圈炮和重接炮三种形式。电热炮是利用电热能量来推动弹头,最高射速每秒约3公里左右(传统火炮每秒2公里),可作为战术武器使用,分直热式和间热式两种形式。 我国的电磁炮的理论论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基本完成,从那时起就开始进行实用化的研究,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结出丰硕的成果,2007年进部分装备部队进行量产前的定型试用。 一种电磁炮是口径20MM左右的车载反坦克电磁炮(也可能实现机载),该炮的核心设备包括**MW级的高脉冲发电机、超导线圈和高速装弹机,可以把超过120g的实心穿甲弹加速到3.5km/s以上,射速在10发/分到15发/分之间(射速和弹头初速要求有关)。实验表明,弹头虽小,但是由于初速高,完全击穿现役所有主战坦克装甲,效果就和用AK47扫射本田轿车一样。 这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在伊拉克战争中一辆M1A2侧甲上的神秘弹孔,该孔的直径和一发12.7MM弹丸类似。虽然这肯定不是中国电磁炮的杰作,但是我们可以猜想,其他国家的类似装备已经进入使用阶段的研究。

另有资料表明,我国高脉冲发电机的研究,已经为激光武器的实用提供了保证。与上述反坦克电磁炮采用相同发电机的高功率战术激光器已经达到了车载的水平,可以有效攻击近距离的空中飞行目标。 另外一种更具战略价值的电磁炮,口径在250MM-280MM之间,核心设备高脉冲发电机达到了**MW的水平,超大孔径超导磁体的储能达到了**兆焦耳以上,可以把超过150kg的弹丸加速到**km/s以上,射程超过300公里。 该炮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在解决电磁发射的实现及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后,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研制与之配套的弹丸,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强电磁场和高温(弹丸高速运动时产生)对弹丸内部设备的影响。最后研制出了特殊的高分子材料解决了这一问题,由这种材料制作的外壳可以保护弹丸内部。同时,弹丸装药的配方也进行了改进。 超高速弹丸的弹道特性我们也已经掌握,弹丸在发射后接近目标区时,屏蔽外壳脱落,打开尾翼以实现减速和姿态控制,进入滑翔状态,此时可以利用卫星定位信息进行精确打击。显然,在这时我们遇到了另外的瓶颈---卫星导航,这只有等“伽利略”或“北斗2”了解决了。 毫无疑问,在本世纪的头十年以后,战争的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那时,美国DDX上的155MM超级大炮将实现200公里以上的射程,而我们的“超级大炮”也没有落在后面。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7步兵炮

精心整理步兵炮 75毫米步兵炮的主要型号: 75毫米IG37步兵炮 75毫米IG42步兵炮 76.2毫米M1927步兵炮(缴获苏联的步兵炮的德国编号,有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也称呼为:75毫米IK290(r),75毫米Infanterie-Kanone290(r)) Inf.Shell38HL/B:3.5Kg(高爆榴弹) 出膛初速度:259米/秒 最大射程:3793米 单炮生产成本:6700德国马克(1939年造价) 总产量:8266门

说明: 75毫米le.IG18步兵炮是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来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该炮是1932年开始研制,1937年定型量产.二战后期使用空芯装药穿甲炮弹还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3000门75毫米le.IG18步兵炮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二战中后期被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所取代.德语中:leichteInfanterie-Geschütz的意思是:lightinfantrygun轻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 75毫米le.IG18步兵炮的发展型号有: 75毫米le.GebirgIG18山炮 75毫米

现在保存在德国军事博物馆内的二战德军75毫米le.IG18步兵炮 1944年7.

说明: 75毫米 取代了75毫米le.IG18F步兵炮在德国伞兵火炮中的位置,所以该炮也仅仅生产了6门后就停止生产了. 德军75毫米le.IG18F步兵炮的炮尾特写历史照片 75毫米IG37步兵炮 性能参数: 口径:75毫米 长:1.80米

一战沙俄火炮

一战沙俄火炮 1877年式87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87mm 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俄式骑兵型) 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丸重:6.8kg 弹药初速:445m/sec,412m/sec(俄式骑兵型) 重量:445kg,360kg(俄式骑兵型) 最大射程:6500m,6000m(俄式骑兵型) 1877年式107mm野战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107mm 炮管长:19倍口径 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丸重:12.5kg 弹药初速:411m/sec 重量:1213kg 最大射程:5300m 1877年式107mm攻城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107mm 炮管长:24倍口径 上下射角:?度~?度 水平射角:?度 弹丸重:8.3kg 弹药初速:543m/sec 重量:2500kg 最大射程:8300m 1877年式152mm-120p(此指炮管重。pud,俄重量单位,1pud约为16.38kg)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152.4mm 炮管长:21.3倍口径 上下射角:-18度~+4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药初速:(251~390)m/sec 重量:3425kg 最大射程:(7100~9300)m 1877年式152mm-190p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152.4mm 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79mm迫击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9英寸 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29mm迫击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229mm 炮管长:12倍口径 上下射角:?度~?度 水平射角:?度 弹丸重:(122.9~135)kg 弹药初速:(305~335)m/sec 重量:3286kg 最大射程:(7200~7470)m 1895年式87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95年 口径:87mm 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骑兵型) 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4度 弹丸重:6.8kg 弹药初速:445m/sec,412m/sec(骑兵型) 重量:455kg,370kg(骑兵型) 最大射程:6500m,6000m(骑兵型) 1900年式76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00年 口径:76.2mm 炮管长:30倍口径 上下射角:-6度~+17度 水平射角:2.5度

二战德国火炮大全系列1防空炮

20毫米 Flak: global 系列: 5种变型发展: 20毫米 C/30 L 20毫米 Flak 28 20毫米 MG 151/20 Drilling 20毫米 Flak 30 20毫米 FlaK 38 20毫米 Flak 28性能参数: 口径:20毫米 人员:5人 出膛速度:830米/秒 平射射程:4400米 高射射高:3700米 说明:该炮是德国一战凡尔塞条约签定已来发展的第一种高射炮,尽管设计比较原始,但是有些还是在德军中服役到1939年。1928年,瑞士曾经购买过该炮 20毫米 Flak 30 高射炮性能参数: 口径: 20 毫米 炮架长: 4米 长: 2.30 米 宽: 1.80 米 高: 1.6 米 射速: 120发/秒 出膛速度: 900 米/秒 射程: 4 800 米 射高: 2 200 米 说明:最初的20毫米 Flak 28,进一步发展了海军的自动高射炮20毫米 C/30 L。20毫米 C/30 L便于修理与维护,进入海军服役是在1934年。20毫米 Flak 30则是二战爆发德军的主要防空炮,是二战前德军防空部队的标准配置火炮。尽管20毫米 Flak 30后来被深灰色的20毫米 Flak 38所取代,主要缺点是火力不足。 20毫米 Flak 36 高射炮性能参数: 口径: 20毫米 炮架长: 4.30 米 长: 2.25 米 宽: 2.40 米

射速: 800 发/分 出糖速度: 900 米/秒 射程: 4 800 米 射高: 2 200米 装备20毫米 Flak 36 高射炮的德军Wirbelwind自行高炮 20毫米 Flak 38 高射炮性能参数: 口径: 20 毫米 L/112.5 (112.5为倍径) 炮架长: 4.00 米 长: 2.25 米 宽: 1.80米

明末东亚各国强兵 中国大炮日本火枪朝鲜弓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末东亚各国强兵中国大炮日本火枪朝鲜弓箭 导语:朝鲜人射箭好是有历史渊源的。古代中国对于四野边民,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朝鲜半岛属于东夷的大范畴,“夷”这个字在《说文》上的 朝鲜人射箭好是有历史渊源的。古代中国对于四野边民,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朝鲜半岛属于东夷的大范畴,“夷”这个字在《说文》上的解释就是一个人持着一张弓。《后汉书·东夷传》说“乐浪,檀弓出其地”。明代朝鲜人所写的《朝鲜史略》上有这样的记载:高丽恭愍王与倭寇对阵时,曾于两百多步外(大约一百五十米)引弓毙敌。 朝鲜的角弓和片箭不同于中国和日本,角弓弹性好,射程远,片箭箭身短小,轻巧,飞得远。后来朝鲜半岛的西方传教士也称赞说“朝鲜人力大无比、擅长使用弓和箭,他们的弓箭像土耳其箭那样非常小巧”。 到了朝鲜李朝,军事技术匮乏,很少的火器也是从明朝传来的老式铳炮,士兵更乐于练习弓箭。连两班贵族,都把射箭作为修德、娱乐的手段。其实,朝鲜也有新式武器鸟铳,早在日本侵朝三年前,对马岛主宗义智曾向朝鲜献过两只孔雀与两把鸟铳,结果国王李昖把孔雀放生了,把鸟铳闲置到军器库里。 战场上,朝鲜人才悲哀地发现,自己被时代抛弃了。日军普遍装备鸟铳,比弓箭射的更准更远更有杀伤力,明军大量闻所未闻的火炮更不用提。柳成龙曾悲叹道:“吾国军事只用弓箭,未能练就其他技术。” 日本最强的是火绳枪(中国人称鸟铳,日本人称铁炮)。 日本仿自葡萄牙的火绳枪质量相当优秀,柳成龙在《惩毖录》里描述道,朝鲜军的弓矢发射后数十步就坠地,而日军火绳枪却能隔远杀伤,近距离则能贯穿击伤三四人。在日军第一次攻克平壤时,火绳枪在城下发射,竟能越过城墙射进城内,射入城楼柱子达数寸。 生活常识分享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6榴弹炮

榴弹炮(Howitzer)系列 105毫米系列榴弹炮 说明: 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德军中的一种重要的榴弹炮,二战德军在各个战线的战役、战斗中都少不了105毫米系列榴弹炮的身影,北非战场、欧洲大陆战场、苏德战场、中国抗日战场都可以见到德国的105毫米系列榴弹炮。德军的105毫米le. FH 18榴弹炮是二战德军中生产数量最多、型号变化最多、广泛出口国外。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制式火炮。 105毫米榴弹炮的主要型号及分支火炮改进路线: 主要型号: 105毫米 le. FH 44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6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 105毫米 leFH 43榴弹炮 重要的分支火炮改进路线型号: 105毫米 le. FH 16榴弹炮=>105毫米 StuH 42/2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 M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39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40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42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42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 性能参数: 口径: 105 毫米 L/28 炮架长: 6.10米 战斗全重:1525公斤 长: 2.94 米 宽: 1.98 米 高: 1.88 米 火炮俯仰角:-10度—+40度 火炮射界:左右正负57度 炮弹重: 14.97公斤 最大射速: 7 发/分(近似等于) 出膛初速度: 469 米/秒 最大射程: 10 671 米 人员编制:8人 生产公司:Rheinmetall-Borsig AG公司(莱茵波尔西格公司) 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装备的炮弹型号与性能: 一、直瞄弹道特性的穿甲弹弹种: 1、Pz.Gr. ( Armor Piercing )穿甲弹 炮弹重:14公斤 出膛初速度:470米/秒 穿甲性能(厚度/距离):63毫米装甲/100米=59毫米/500米=54毫米/1000米=50毫米/1500米=46毫米

火药的发展

火药的发展目录 摘要 1引言 2火药的简介 2.1火药的资料 2.2火药在中国 3火药的分类 3.1火药的分类 3.2火药的外部特征 3.3火药的成型工艺 3.4火药的结构 4火药的组成 5火药的使用要求

6历史 6.1源于炼丹术 6.2火药的发明 6.3火药的应用 7火药对人类的影响 7.1对外传播史 7.2火药发明的意义 8现代火药 8.1发展历史 8.2现代火药简述 9总结摘要: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火药及其在军事、民用方面的发展,推动、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影响、改变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以及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决定了各地区经济体系与社会制度。 关键词:火药火炮武器发展技术战争1引言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2火药的简介2.1火药资料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黑色火药由硫,碳,硝组成。根据燃烧时的性质,火药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无烟火药主要用作弹药的引燃药或发射药。 2.2火药在中国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

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中国发明了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值得一提的是竟然许多人相信中国无科学的说法,什么制火药就用来做烟花,创造指南针用来看风水),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枪在

论中国国防发展与军事事业远景

论中国国防发展与军事事业远景 -----大学生眼中的国防事业与军事发展经过十天在军事基地的军事训练,和四天的军事理论课学习使我开了眼见,长了知识,了解了我国国防观念,国防事业的基本情况;但是总感觉这些天的时间过的好快,快的让人来不及融入军事的海洋,无法真正的体验一次做职业军人的自豪与荣耀就停止了,但是这些日子里所学到的,所见到的都已经深入内心,我国的国防观念已经在我们每个参训同学心中牢牢扎根。 从亲身肉搏到刀剑拼杀,从战阵整齐的步兵到势如破竹的重骑兵,人类把战争从简单演绎到复杂,由简单的地面攻守战演化到今日陆、海、空军多兵种机械化集团军作战,人们对战争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小范围,而是拓展到了无形的信息世界。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科索沃还是海湾,伊拉克或者利比亚,战火滔天的战火在向我们证明着国防事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立足发展国防事业,一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拥有和平,拥有希望。从海湾到北非,从莫斯科到柏林,从漫天飞舞的羽箭到飞速前进的火箭炮,从简陋的元代火箭到爱国者,从渔船改装的航母到瓦良格号,从U2到F22,归根结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强胜,依仗的是发达的经济与厚实的军事基础,而军事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民族振兴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举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经济或是国防事业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各方面都以惊人的速度向着社会主义新目标发展。在我国国力明显增强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有正确的国防意识,坚决坚持我国国防的正确观念,不惧怕反对势力的挑衅与暴力动乱,更不因为我国军事实力的增强而自大、自傲,而应该积极发展经济,以经济上所取得的成绩继续巩固在国防事业上所得的战果,积极研发新型武器,增强国防力量,以强有力的国防力量震慑反对势力,捍卫中国和平稳定。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拥有国防意识,明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刻准备为国防事业献计献策,为国防事业付出智慧与汗水。在我心中,我国的国防事业已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首先我国在新型武器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是新型导弹,还是深海潜水器、新型战机,都已经被我国的国防专家研发成功,相信在不久后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军方完成常规检测,并列装使用。而我国的航天器发射也取得巨大成果,在九天之外的战场我国也开辟了自己的领地,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拥有制胜的法宝。同时我国在新疆、西藏问题中

火炮乘员技能搭配与弹道经验

发布信息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cc13300290.html, 火炮乘员技能搭配与弹道经验 火炮第一守则:生存第一,杀伤第二。活着才是对队友最好的支援。 火炮第二守则:人头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支援队友,打出输出。别为了收一点点血的敌人就浪费一颗炮弹,除非是特殊情况。 火炮第三守则:充分熟悉各系各种火炮,利用自己火炮的长处去进行攻击。比如261和XX155转向快收圈快,可以全地图支援队友;相反,G炮和T92收圈慢,更适合专心压制一条线。 火炮AP和HE之说,个人见解,不代表所有人。很多人喜欢AP,因为所见伤害高,看似输出非常强大。但是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还是建议用HE,为什么,因为HE炮弹击中敌人除开有伤害,还有很大的几率击伤敌方战车零部件,击杀成员。比如主炮、装填、发动机等等。而AP却需要承受着跳蛋、未穿透、未命中的风险。所以带上1-2发AP作为刺刀使用,就完全足够了,毕竟火炮还是以支援为主。 技能搭配 车长:战场直觉,兄弟连,伪装,老兵 炮手:人工稳定,兄弟连,伪装,炮术大师 驾驶:快速转弯,兄弟连,伪装,如履平地 通讯:信号增强,兄弟连,伪装,通讯中继 装填:破釜沉舟,兄弟连,伪装,修理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炮手不去学致命一击。其中有两点,第一点,致命一击只能对AP、APCR或HEAT炮弹有效果,而且只有3%的几率。第二,并不是让你胡乱打一通,而是瞄准已经受创的弹药架、发动机、油箱等部位进行二次伤害。所以致命一击必须搭配车长的鹰眼技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这比较适合狙击模式下的TD和HT,MT。 而复仇女神更别想了,在火炮上帝视角模式下,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只针对炮口十度范围的目标,才会起到延长2秒的作用。 而这里强调一点,炮手为什么必须学人工稳定,虽然除开XX155之外的其他三系火炮没有炮塔,看起来不搭边没效果。但是,在坦克转身的时候,人工稳定就会出现效果,对于大角度转移炮线,需要从新缩圈的时候,有人工稳定这个技能会让你感到非常满意。 伪装技能必须搭配伪装网,效果是能叠加的,而兄弟连技能对伪装技能是有加成的。 四系顶级火炮弹道简单讲解: >->->->->-0_9_8_7_6_5_4_3_2_1_╋_A_B_C_D_E_F_G_H_I_J 上面符号>->-表示炮弹飞行路线;数字0-1表示火炮瞄准圈中心位置后半部分10个点;而A-J表示火炮瞄准圈中心前半部分10个点;╋为中心点。 这里火炮可以分成两类,一类T92和G炮大抛弧线弹道;另外一类就是261和XX155小抛弧线弹道。 先说T92和G炮,看似两门火炮都差不多,但是其中的区别还是很大。很多人说G炮弹道诡异,一些T92打不到的目标,G炮却能打到,而G炮打不到的目标,T92却能打到。这不是G炮弹道诡异,而是他特殊的弹道弧线所造成的。 T92弹道好比一个平稳的半圆抛弧线,当炮弹飞到抛弧线顶端之后,缓慢平稳掉落下来,好比这个⌒符号。而G炮的弹道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形状像三角形一样的椭圆抛弧线。这里重点说一下G炮的这种三角椭圆抛弧线,当炮弹射出之后,是非常快的速度直接冲向抛弧

中国火炮的发展

中国火炮的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以抛石块杀伤敌人的兵器,就已由中国人制造出来。这就是"火炮″的始祖一"抛石机″。 由于抛石机发射的是园形的或其他形状的石头,因此古代的炮字是石字旁,写成"炮″。这种抛石机好象一架大天平,它的一端斗里装着一枚重量几斤至几十斤的石弹,其形状各异;另一端则栓有许多根绳子,绳子由多名士兵拉着。在炮发射时,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士兵们便一齐用力拉绳,放石弹的一端被讯速抛起,石弹便被跑出去。在《范蠡兵法》中有着关于炮的最早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千步。″在汉代著名的"官度之战″中有,曹操曾用"霹雳车″击败袁绍,这种"霹雳车″就是古代的石炮。东晋时杜驰曾把抛石器械装上战舰用之于水战。至唐代,使用抛石机逐渐增多,如史书上有"李光弻作大炮,飞巨石,一发辄毙数十人″的记载。但是到宋代之前石炮使用规模有限,也没有专门操纵炮架的兵士。宋代是中国的抛石机使用的鼎盛时期,在一次作战中使用百具以上战例已屡见不鲜。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时代,以火药喷射的火炮开始出现,石炮的时代逐步成为历史。 公元9世纪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发明了火药,火药的出现必然导致火药武器的诞生。火药用于军事后,人们把火药做成火药弹(当时称火球或火炮),代替石块,由抛石机发射出去,这便是原始的"活炮″雏形。这种原始的火药武器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北宋曾公亮等人于1044年编著的军事名著《武经总要》里就已经记载了多种火药武器和相当复杂的火炮火药的配制方法。

中国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以火药燃烧形成的压力发射弹丸的管形火铳。据记载,宋代早期的火铳以竹为筒,内装火药弹丸。这种用竹筒做成的火器,在连续发射时容易烧毁,不能长期使用,因而在宋朝后期或元代早期,古代中国人民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这种火器口径较大。发射前从管口装入火药和弹丸,管子的后端装入引线,发射时,用火点燃引线引着火药,火药在管内燃烧产生气压,将弹丸从管口喷射出去。 目前,在我国一些博物馆收藏着几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铜火铳,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铜火铳,长35.5毫米,口径106毫米,重6.94千克,铸造于公元1332年[元至顺三年]。它的铳身刻有"绥边讨寇军,至顺三年二月去日,第三百号,马山″等字样。绥边讨寇军是使用者,马山则为铸造铜火铳的人。铳的头部象大碗,用来放置石弹,铳身放火药,并有火眼用以点火。铳尾为筒形空口,两边各有一孔,以便用销钉固定,表明它是装在木架上发射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收藏有另一尊铸造于1351年(元代至正十一年)的铜火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