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战术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3
《火炮概论》总复习题1.火炮系统是由弹药、发射装置、瞄准系统组成(火炮总体)。
2.弹药是由带引信的弹丸、带点火具的发射药、药筒的统称。
3.火炮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
a 炮身内膛结构:滑膛—线膛—滑膛,b 炮架:无炮架—刚性炮架—弹性炮架,c 运动部分:人拉—马曳—牵引—自行,d 火炮由简单的火器发展为现代化的武器综合系统,e 火炮设计理论不断发展与逐步完善,d 新能源火炮异军突起。
4.火炮战术技术要求:弹丸威力远射性直射距离有效射程射击精度速射性射速(实际、理论射速、突击射速)火炮的寿命(身管寿命、运动部分寿命)机动性5.火炮的组成可概括为四大部分:发射部分、架体部分、瞄准部分、运动部分(车轮、缓冲器、车轮制动器)6.火炮的个工作过程为火炮的射击过程。
射击过程中赋予弹丸初速的过程为发射过程。
7.简述发射整过程:击针击发—底火引燃底火药—点火药燃烧和传火—发射药燃烧—膛压升高—弹带嵌膛线—燃气压力作功—弹丸边旋转边加速向前运动—炮管及其连固部分向后运动—弹丸出炮口8.弹丸在膛内运动过程可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划分为前期(击发底火到弹带嵌膛线)、第一时期弹丸运动开始到发射药全部燃烧结束)、第二时期(发射药燃烧结束到弹丸底部飞离炮口断面)、后效时期(弹丸飞离炮口)9.后效期对后坐部分和对弹丸的作用从时间上讲是一样的?不一样。
起点相同而结束点不同。
10.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空气阻力由摩擦阻力、涡流阻力和波动阻力组成。
11.长形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和稳定方式有哪几种?有旋转稳定和尾翼稳定两种方式12.射弹散布现象?它与弹道系数、初速、射角确定一条弹道相矛盾吗?不矛盾。
射弹散布的原因—存在各种随机因素使得各发弹之间的弹道系数、初速、射角的确切值存在微小的随机差异,造成了射弹散布现象。
13.身管内膛的组成?线膛内膛由药室部、坡膛和膛线部组成。
滑膛的炮膛由光滑的圆柱面和圆锥面组成14.缠度缠角的概念.膛线的分类?85加、54-122榴弹炮、57高炮、双-35高炮、83-122、D30-122各采用什么样的膛线?膛线对炮膛轴线的倾斜角叫做缠角,用α表示;膛线绕炮膛旋转一周,在轴向移动的产度,用口径的倍数表示称为膛线的缠度,用η表示。
火炮的物理原理一、简介火炮是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通称。
火炮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和压制敌方火器,破坏敌防御工事,完成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其它打击任务。
13至14世纪时,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欧洲,欧洲的火炮开始发展。
19世纪开始,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炮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发射长形弹的线膛炮,并安装有弹性炮架。
火炮发展至今,已经是儿孙满堂,不仅家族支系众多,而且家族成员的外貌也差别甚大,出现了有善于对付各种目标的专门火炮:按安装发射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地面炮、舰炮和航炮;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火炮、机械牵引炮和自行火炮;按作战用途又可分为地面压制火炮、海岸炮、高射炮、坦克炮、特种炮等;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炮(高炮在100毫米、地炮在152毫米、舰炮130毫米以上);中口径炮(高炮在61~100毫米、地炮在76~152毫米、舰炮在76~130毫米左右);小口径炮(高炮在20~60毫米、地炮在20~75毫米、舰炮在20~57毫米之间)。
按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按弹道特性可分为加农炮(弹道低伸)、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和迫击炮(弹道最弯曲)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
二、基本构造现代火炮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炮身、炮尾、炮闩和炮架等。
其作用原理是将发射药在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
火炮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是初速、射程、精度、射速和机动性等。
火炮的主要任务是用于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射击,毁伤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以及完成其它任务。
火炮的结构身管火炮的外观及其组成部件视炮种及其用途而异。
尽管有这些差别,然而身管火炮都是按照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的。
身管火炮有两个或两组主要部件,就是炮身部分和炮架部分。
炮架部分用于支承炮身和保持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
炮架部分包括瞄准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作为运送炮身部分的手段。
火炮不同的发射方式及其优点分析优点火箭炮的主要优点就是火力猛,发射速度快,相信大家在很多与军事有关的影视剧中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夜空中多部火箭炮同时发射,一枚枚火箭弹如同春节的焰火,在尖锐的啸声中划过夜空,飞向远方敌人的阵地,连绵不绝。
火力猛是火箭炮的一个主要优点,其相对与传统火炮来说,火力更加凶猛,发射速度更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出更多的火箭弹,对敌人进行覆盖性的饱和打击,而且火箭炮的火箭弹由于采用发动机推动发射,所以大型火箭炮的射程是可以远远超过普通火炮的射程的,射程远也是火箭炮与传统火炮相比的一大优点。
而火箭炮的另外一大优点就是,性价比高,技术门槛低。
与导弹相比的火箭炮性价比高是其一大特点,万炮齐发的火箭炮发射景象大家都看过,但有谁看到过类似的导弹发射景象,能同时发射十多枚或者几十枚导弹进行攻击已经算是相当壮观的景象了,但这样的发射相对于火箭炮来说,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火箭弹远比导弹便宜这一点,使得火箭炮可以做到大面积覆盖性饱和压制打击,而导弹要想做到这一点的花费是极为巨大的,一个国家某个型号的导弹可能也就几百枚多的上千枚,而一次战斗就可能打出去上千枚的火箭弹。
另外火箭炮并非只有车载的大型火箭炮一种,同样存在小型的火箭炮,其制造简单,运输方便,技术要求不高,甚至被称为游击神器,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可能经常看到,比如“以色列的某某地方,又遭遇了火箭弹的袭击”,比如“美国在伊拉克的某某基地遭到火箭弹的攻击”等等,之所以采用火箭弹就是因为它制造简单,射程较远而且技术门槛低。
缺点火箭炮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做到精准的打击,也就是大多数时候,只能对集群的目标进行覆盖性的压制性攻击,但难以对单个目标进行精确的打击。
精度不够是火箭炮的最大缺点。
当然在现在一些远程大型火箭炮在火箭弹中装上了一些简易的制导装置来增加火箭弹的命中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可以称为导弹了。
火箭弹的精度化是一个方向,但追求火箭弹精度必然会增加成本,如何权衡是一个问题。
战争史上重要的战术创新之一,步炮配合精确到秒的弹幕徐进战术这是战争史上最重要的战术创新,著名的弹幕徐进战术,他的来由是一战时,西线双方使用的炮兵战术都是持续数天甚至几十天的不停轰击,轰击完后步兵前进,希望在步兵进攻前便消灭敌人,但都失败了,这种方法无法快速征服敌人的防线,规模巨大的炮击告诉敌人步兵进攻即将进攻哪里。
防守的一方可以撤退到炮火轰击不到的后方,等轰击完后再把部队调上来,战斗最终变成僵局,为打破僵局,德国人打算改变战术,放弃不停轰击,改用一种时间短、强度惊人的炮兵战术取代,弹幕徐进是什么样的它就像一堵保护墙,在步兵向敌人阵地推进前扫过敌人阵地,起到步兵保护墙的作用,目标是压制住呈线性进攻的己方步兵前方的敌军,让己方步兵可以在敌军仍躲避的过程中接近目标。
它之所以有效就因为它不给防守者时间在炮击保护墙之后准备迎战步兵进攻,而给予进攻者一种前面有保护罩的感觉,弹幕炮击的结尾是向敌人阵地目标倾泻下像洪水一般的高效炸弹,目的是在突击部队出现前将残存的敌人震得处于休克之中。
弹幕离开敌人阵地后旳几秒内步兵就冲进敌人战壕弹幕徐进战术的技术要点要点是步兵与炮兵间形成紧密的协调,首先是炮兵分成两队交替轰击,炮弹落点以50米为间隔,每分钟前移50米,然后步兵指挥官必须率领步兵们紧跟在弹幕后方50米之内,以整齐一致每分钟向前推进50米的步速,在新一轮炮击前赶到距离上一轮炮击落点25米到100米之间的安全区,而这期间敌人步兵会受到弹幕压制,行动的准确性以秒计算,弹幕如果脱离步兵自己前进,步兵就会像待宰的野鸭一样停留在空旷地上任人射击∶而当步兵前进得太快就会落入己方炮兵弹幕之中,弹幕徐进战术是怎么操作的第一阶段:首先对敌军的前哨据点,炮兵阵地,指挥所,观测所,电话交换中心及后方进行10分钟最猛烈的轰击,然后把炮口转回到步兵目标上,尤其坚固据点,火力点以最大火力密度轰击75分钟,第三阶段延伸到目标远方的地方轰击90分钟,第四阶段转回步兵目标轰击10分钟,第五阶段对敌人第一线阵地的密集射击半小时,掩护步兵进入攻击位置,在第五阶段的最后10分钟,炮兵开始进行弹幕徐进射击,把炮口转向敌军第一线阵地后方进行阻绝,有时候炮兵会在步兵攻击波前方600米处再发射一道弹幕,以两道弹幕的方式掩护步兵前进,每门火炮每小时砸下30到40发炮弹,而步兵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接近弹幕,步兵在炮兵掩护下前进1,500到2,000公尺,30分钟后攻击到敌人的阵地。
《火炮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1002课程英文名称:Artillery design Theory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2 实验:6 上机:0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程。
内容涉及火炮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准则。
重点介绍火炮炮身的基本知识和炮身种类构造特点及设计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火炮的基本构成和作用特点,具有能够进行火炮炮身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火炮设计与生产工作奠定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火炮系统的组成。
掌握火炮身管的设计理论。
了解火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特性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使学生具有分析和火炮总体结构的能力,具有设计火炮身管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本科生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2017版教学计划而编写。
在教学中应采用先进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枪炮内弹道学等相关课程(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重点章设有1-2道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以及出勤等)、上机环节考核成绩的总和。
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70%,平时考核占20%。
实验占10%.(七)参考书目《炮身设计》,中北大学翻印《火炮设计理论》,张相炎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二、中文摘要本门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包含了火炮设计的基本理论。
重点在于火炮身管的基本理论、类型及结构特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火炮身管的基本理论、类型及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设计火炮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火炮系统的概念及构成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火炮概述;2)火炮的战术技术指标;3)火炮总体设计任务与内容。
目标的火炮目标的火炮,又称作远程制导火箭炮,是一种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可以迅速、连续地发射多枚制导火箭弹,具有高杀伤力和爆发力强的特点。
目标的火炮的研制旨在实现对敌方远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之一。
目标的火炮拥有多管发射系统,一般分为4管、6管、8管等不同型号,每个管道可以单独进行发射。
由于其多管的设计,使得目标的火炮可以较快地重复发射,有效提高了火力打击的速度和连续性,使敌方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防御。
目标的火炮的主要武器是制导火箭弹,这是一种装配了制导系统的火箭弹,可以通过GPS导航或激光制导等技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制导火箭弹具有较高的爆炸威力和精确命中目标的能力,可以对敌方重要目标、军事设施、战车等进行有效打击,极大地提高了战场打击的效果。
目标的火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作战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和配置。
它可以与现代化的指挥与控制系统结合,实现远程信息传输和作战指挥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使火力打击更加精确和有效。
目标的火炮的优点是具有较远的射程、高爆发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可以在作战中对敌方的远程目标进行持续打击,大幅度降低敌方的战斗能力。
同时,目标的火炮的机动性较强,可以快速转移位置,降低被对手打击的风险。
然而,目标的火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火炮在发射时会产生较大的火球和烟雾,暴露了位置,易受对方侦测和打击。
其次,由于高发射速度和频次,需要大量的弹药和后勤保障。
火炮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相当的精密技术和设备。
综上所述,目标的火炮是一种具有远程、连续、高精确打击能力的武器系统,对于现代战争中的远程目标打击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研制和使用不仅提高了战斗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规模。
目标的火炮的发展前景广阔,有着重要的军事应用和应对不同战争环境的能力。
火炮的高射速和高精确度火炮是一种用于远距离攻击和支援作战的重要武器系统,其射击速度和射击精度是衡量其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就火炮的高射速和高精确度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射速高射速是火炮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它体现了火炮发射弹药的速度和频率。
在现代战争中,射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火炮对目标的打击效果和作战效率。
首先,高射速可以提高对敌方目标的打击效果。
在战争中,时间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火炮的高射速能够迅速、连续地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有效地破坏敌方阵地和武器装备,增加敌方的损失,从而达到战争的胜利目的。
其次,高射速可以提高火炮的作战效率。
在战场环境中,情况常常快速变化,火炮的反应速度必须与之相适应。
高射速使得火炮能够迅速地响应指挥员的指令,进行快速射击,以支持友军的进攻,阻止敌军的行动,确保战局的胜利。
最后,高射速还可以增强火炮的自卫能力。
在战争中,火炮常常需要在敌军的猛烈火力压制下进行射击,高射速使火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还击,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并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周围的单位。
二、高精确度高精确度是火炮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体现了火炮射击弹药时的命中准确程度。
在现代战争中,射击精确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火炮的打击效果和生存能力。
首先,高精确度可以提高火炮的打击目标能力。
在战争中,敌方目标通常隐藏在复杂的地形和人工设施中,精确射击对准确摧毁目标至关重要。
高精确度的火炮射击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打击,最大程度地提高打击效果,确保战争的胜利。
其次,高精确度可以减小误伤风险。
在现代战争中,常常存在友军和非战斗人员靠近目标区域的情况,火炮射击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误伤风险的大小。
高精确度的火炮能够减小误伤范围,降低友军和非战斗人员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最后,高精确度还可以提高火炮的生存能力。
在战争中,火炮常常要面对敌方反制火力的打击,高精确度的火炮射击可以准确打击敌方火力点,摧毁敌方的反制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保证火炮系统的长期有效作战能力。
二战中的战略炮击二战是二十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涵盖了全球范围。
在此期间,战略炮击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的战略炮击,包括其定义、战术及其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一、战略炮击的定义战略炮击是指利用大型火炮进行的远程炮击行动,以摧毁敌人的要点目标、破坏敌人的防线以及对其实施压制。
在二战期间,各国战争参与方纷纷利用战略炮击来争夺战争的胜利。
二、战略炮击的战术1. 利用反坦克炮破坏敌方装甲反坦克炮是二战中最重要的炮击武器之一。
它们通过射击穿甲弹来摧毁敌方坦克,从而削弱敌方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轴心国和盟军都广泛使用了反坦克炮,对彼此的坦克进行有力的抵抗。
2. 炮击敌方工事和城市防线在城市战和野战战斗中,敌方的工事和城市防线对进攻方构成了巨大的阻碍。
为了突破这些防线,战略炮击被广泛运用。
炮手们通过精确的炮击来摧毁敌方工事,降低其战斗力和士气。
3. 压制敌方阵地战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敌方阵地对进攻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敌方的火力压制,进攻方通过战略炮击将火力集中在敌方阵地上,迫使敌军躲避,从而减少其有效火力。
三、战略炮击的影响战略炮击在二战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战争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精确炮击的提升二战期间,精确炮击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火炮的射程、精确度和炮弹威力都得到了提升,使得战略炮击能够更加精确地打击敌方要点目标。
2. 打破敌方防线战略炮击作为攻击敌方要点目标的主要手段,对于打破敌方的防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摧毁敌人的堡垒、工事和城市防线,进攻方能够获得突破口,推动战局进展。
3. 削弱敌方士气敌方在面对战略炮击时常常感受到恐惧和心理压力。
炮击的威力和摧毁力使敌军士气受到打击,降低了其战斗力和运动能力,为己方战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双方炮击战的博弈二战中,战争双方都运用了战略炮击这一战术手段。
双方对炮击战进行了博弈,通过不断的火力压制和反炮击来削弱对方的战斗力。
冷战时期前苏联自行火炮部队解析冷战末期,苏联转向 "机动火力 "和 "逐次机动 "战术,摆脱了二战中大规模炮击的思想。
其直接后果可以从师属炮兵团越来越多地重新装备自行火炮中看出。
1、苏联任何一次进攻中强大的装甲部队都要求随行的步兵和炮兵能够跟上坦克纵队的前进速度。
苏联步兵大多乘坐轮式车辆参战,可以得到牵引式火炮的支援,而装备BMP步兵战车的步兵则需要自行火炮提供足够的支援。
2、前苏联的战术理论将火炮放在非常接近前进的后面,比北约的做法要近得多。
122毫米M1974榴弹炮将以最大数量出现,对坦克前锋前方250米处的敌方观察哨和前沿阵地进行压制射击。
3、152毫米M1973榴弹炮提供重炮支援。
M1973的射程可达18500米,可对敌方总部和后备阵地炮击,并可在炮兵总部的探照雷达的指示下,提供反炮击支援。
然而,在突击后方如此近距离作战带来的一个结果是,炮兵必须做好随时迎击敌人装甲的准备。
苏联所有的榴弹炮都携带并能发射破甲弹。
4、在常规火炮的后面,苏军大量使用多种火箭炮系统;这些无制导火箭弹可以通过用高爆弹饱和炮击一个区域来提供巨大的压制力。
这种理念的逻辑延伸就是引进战术核武器。
苏联的机动战场发射系统从射程60公里的无制导'蛙’式(FROG)火箭炮到制导地地导弹SS-12和SS-22,它们可以发射射程数百公里以上的弹头。
冷战时期,前苏联主要有三种师:摩托化步枪师、坦克师和空降师。
其中只有前两种有自行火炮部队,空降师有牵引式122毫米D-30榴弹炮和85毫米ASU-85自行反坦克炮。
每个摩托化步兵师有1个炮兵团,其中有1个营18门152毫米M1973自行榴弹炮和2个营122毫米D-30牵引式榴弹炮;独立坦克团有1个营18门122毫米M1974自行榴弹炮;装备BMP机械化步兵作战的独立摩托化步兵团也有一个营的122毫米M1974。
配发BTR-60或BTR-70(8x8)装甲运兵车的两个摩托化步兵团各有一个营的18门122毫米D-30牵引式榴弹炮。
炮火纷飞研究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炮击战术炮火纷飞:研究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炮击战术近代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重要的军事冲突,也是欧洲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场战争发生于1853年至1856年,涉及了多个国家和军种之间的交战。
本文将针对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炮击战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炮火对于战争进程和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背景与战争起因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叶,当时,俄罗斯大帝国与法国、英国、奥斯曼帝国等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
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之前,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已经逐渐升级,而战争正是由克里米亚半岛爆发的。
二、战争中的炮击战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炮击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方都使用了先进的火炮,并在战争中进行了不同的炮击战术实践。
1. 火炮的进步与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是火炮被广泛运用的战争之一。
此战中,双方都使用了新型的远程火炮,这些火炮具备更高的射程和精度,使战争的火炮对决具备了更大的威力和影响力。
2. 近程炮击战术在战争中,双方都采用了近程炮击战术。
这种战术包括将火炮调整到较近的位置,以提高射击精确度和杀伤力。
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形复杂,这种近程炮击战术使战场上的火力更加密集,给敌方造成了重大伤亡。
3. 远程炮击战术克里米亚战争也见证了远程炮击战术的运用。
双方都尝试通过调整火炮的角度和射击距离,利用远程打击来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远程炮击战术具备了射程广阔、火力集中的特点,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炮击战术对战争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炮击战术对于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1. 系统摧毁和战场阻塞克里米亚战争中,炮击战术被广泛用于系统摧毁和战场阻塞。
火炮的强大火力能够迅速摧毁堡垒和防御工事,使敌军无法有效防护。
炮火还能对军队集结区域和战场道路进行阻塞,限制敌方军队的行动。
2. 阻碍兵员部署和补给线炮击战术的使用还妨碍了兵员和后勤补给线的部署。
克里米亚战争中,火炮的射程和杀伤力能够有效阻止敌军部队的前进,使其难以接近前线,并对运输线路进行打击。
清军火炮分散使用技巧
清朝时期,火炮是军队中一种重要的武器,它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清军往往采取分散使用的战术。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清军在使用火炮时的分散使用技巧。
首先,清军在选择火炮布阵位置时会尽可能选择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这样可以提高火炮的射程和射界,使火炮可以更好地掌握战场局势。
同时,选择高地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敌方火力压制,提高火炮的生存能力。
其次,清军往往会将火炮分散布置在战线上不同的位置。
这样可以增加火炮阵地的数量,使火力更加密集,从而在瞄准目标时有更多的选择。
同时,分散布置火炮还可以使火炮之间的相互支援更加便捷,避免受到敌方一次性打击。
第三,清军在火炮使用过程中经常利用火炮移动的优势来分散使用,尤其是在敌方进攻时。
他们会不断调整火炮的位置,使之能够更好地配合部队的行动。
这种分散使用的战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敌方对火炮的集中打击,增加清军的生存能力和攻击力。
最后,清军还会利用火炮的声势和视觉效果来制造心理压力,以达到战果的最大化。
他们会选择在夜间或雾天等视野受限的情况下使用火炮,通过声音和闪光来打击敌人的士气,使其在战斗中迷失方向,无法有效地对抗火炮的攻击。
总的来说,清军在火炮的分散使用上具有一定的技巧。
他们通过选择合适的布阵位置、分散火炮的布置、善于利用火炮的移动优势和制造心理压力,有效提高了火力的密集度和火炮的生存能力。
这些技巧使得清军在战斗中能够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取得更多的战果。
火炮的无人平台和自主作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平台和自主作战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军事装备领域的新宠。
其中,火炮作为重要的军事武器之一,也在这一潮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火炮的无人平台和自主作战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无人平台的定义与分类无人平台是指不需要人员直接操控和驾驶,通过预设程序或者自主决策来完成任务的一种载具。
在火炮领域中,无人平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火炮改装而来的无人平台,主要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来实现无人化操作;另一类是专门设计的无人平台,通常具备更高的自主作战能力,并且能够进行多种任务的快速切换。
二、火炮无人平台的优势与传统的人工操作相比,火炮的无人平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降低人员风险:无人平台可以代替人员执行危险任务,减少了人员在战场上的暴露,并且可以应对一些高风险作战环境,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2. 提高作战效率:无人平台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可以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瞄准和射击,提高火炮的打击效果和反应速度。
3. 拓展作战范围和时间:无人平台可以长时间持续执行任务,并且能够在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进行作业,有效拓展了火炮的作战范围和时间。
4. 强化联合作战能力:火炮的无人平台可以与其他无人平台或者有人平台进行联合作战,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作战系统。
三、火炮的自主作战技术自主作战是指无人平台通过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感知、判断和决策,并能够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
火炮的自主作战技术在提升火炮的作战能力和自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火炮自动导航和定位技术:通过搭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火炮的无人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导航和定位,准确找到目标并调整射击位置。
2. 火炮自主目标识别和跟踪技术:通过搭载图像传感器和目标识别算法,火炮的无人平台可以自主进行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在复杂作战环境下具备更强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3. 火炮自主射击决策技术:基于火炮系统的模拟和计算能力,火炮的无人平台可以通过评估目标和环境信息,自主做出射击决策,并调整弹道参数以提高命中精度。
火炮技术—搜狗百科火炮的鼻祖“两军相遇,弓弩争先”,弩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战场上的攻守与拼杀陡增几火炮分惨烈。
古代与弓弩共领风骚的,还有一种被称为炮的“远程”射击武器。
这种炮就是抛石机,从作战形式上看,它完全可以被认作是火炮的鼻祖,曾被称作“军中第一攻击利器”。
相传抛石机发明于我国周代,当时叫做“抛车”。
春秋时期,抛石机已经被应用于战事。
据《范蠢兵法》记载,当时用抛石机可将重达6 千克的石头抛至100 多米的距离——这比徒手抛扔石块远多了。
抛石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它实际上是一种依靠物体张力(如竹、木板弯曲时产生的力)抛射弹丸的大型投射器。
典型的靠扭力发射的抛石机由三部分构成。
地上的坚固沉重的长方形框架,一根直立的弹射杆,顶上装有横梁的两根结实的柱子。
弹射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绳索绑在长方形框架的两端,正好位于支撑架下面的位置。
平时绳索使弹射杆紧紧顶牢支撑架上的横梁。
弹射杆的顶部通常做成勺子的形状,有时在弹射杆的顶端装一皮弹袋。
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再在“勺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岩石或其它种类的弹体。
当用扳机装置松开绞盘绳索时,弹射杆便以很大的力量恢复到垂直位置,并与横梁撞击,用惯性将弹体以弧形轨道弹向目标。
火炮抛石机在古代是一种攻守城池的有力武器,用它可抛掷大块石头,砸坏敌方城墙和兵器;而越过城墙进入城内的石弹,可杀伤守城的敌兵,具有相当的威力。
这种抛石机除了抛掷石块外,还可以抛掷圆木、金属等其它重物,或用绳、棉线等蘸上油料裹在石头上,点燃后发向敌营,烧杀敌人。
在火器出现后,抛石机并没有立即从战争舞台上消失,人们还利用它“力气”大的特长,用来抛射燃烧弹、毒药弹和爆炸弹。
衡量抛石机的作战性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抛物重量;二是抛射距离。
抛石机的射程一般在50至300 步之间,石弹重量由数斤至上百斤不等。
拽炮人数可根据目标远近增减,普通抛石机需用40人,大型抛石机需用200 人至300 人拉拽,一次可将重达200 至300 斤的石弹射到300 步之外,使对方“谍碎楼坍”,威力极大。
火炮射击精准打击目标火炮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拥有远射程和强大的破坏力,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效的打击。
火炮射击的精准性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火炮射击的精准性进行探讨。
1. 引言火炮射击作为一种远距离攻击手段,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精准的火炮射击不仅可以降低敌方战斗力,还可以提高我军的胜算。
因此,研究如何使火炮射击更加精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火炮射击的准备工作火炮射击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进行目标侦察和定位,确保火炮打击的目标准确无误。
其次,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考虑,如地形、风向等因素可能会对火炮射击的精准度产生影响。
最后,需要对火炮进行校准,以确保火炮的射击精度达到最佳状态。
3. 火炮射击的精准性技术3.1 引导制导系统火炮的引导制导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目标击中,提高火炮射击的精准性。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雷达、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等技术,获取目标的精准位置信息,并精确计算火炮的射击参数,保证射弹命中目标。
3.2 弹道计算弹道计算是提高火炮射击精准度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高精度的弹道计算,可以预测弹药在飞行过程中的轨迹,进而调整火炮的射击参数。
弹道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风速、风向、重力等,确保弹药最终能够精准命中目标。
3.3 智能化辅助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辅助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火炮射击中,提高了火炮射击精准度。
这些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并自动调整火炮的射击参数。
同时,智能化辅助系统还可以对火炮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提高了火炮的射击精准度和安全性。
4. 火炮射击精准性的现实应用火炮射击精准性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可以在其他领域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可以利用火炮的精准射击破坏地下岩石,获取更精确的地质信息;在灾害抢险中,火炮的精准射击可以有效清除障碍物,为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5. 结论火炮射击精准打击目标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通过引导制导系统、弹道计算和智能化辅助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火炮射击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