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炮知识

火炮知识

火炮知识
火炮知识

火炮一般常识

炮兵是战争之神,火炮是炮兵的主战装备。

火炮指以发射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各种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

一、一般构造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

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如图所示。

1身管,2被筒,3制转键,4闩体,5炮尾,6导箍,7炮口制退器。

1、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炮尾用来盛装炮闩。

其中炮身炮膛内往往刻有膛线,膛线是按螺旋形刻制的,

炮膛的膛线是按螺旋形刻制的,有等齐和渐速两种缠度。带等齐缠度膛线的炮膛,其特征是阴线相对于炮身轴线的斜度是个常数。炮身轴线是沿炮膛中心贯穿炮膛全长的一条假想线。渐速膛线是指阴线与炮身轴线间的斜度是不断变化的,越向炮口斜度越大。渐速膛线,在身管内的火药气体压力达到最高点时,可用于减少弹带作用到阳线上的压力,从而保证弹丸在离开炮口前能获得足够的转数。使用渐速膛线在理论上的好处是,比较短的身管不会降低弹丸飞行中的稳定性。

炮身有膛线的火炮,其相应使用的弹丸的尾部包覆有一层材质比膛线软一些的材料制成弹带。当弹丸向前运动时,膛线卡入弹带并在弹带上刻出与阳线断面相应的凹槽,迫使弹丸沿膛线扭转的路线运动,从而使弹丸旋转以保持其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即提高了炮弹打击精准度。

凸起的膛线称为“阳线”。不包括阳线深度的炮膛直径就是用于衡量身管、也就是武器的口径的尺度。膛线的用途是在弹丸穿越炮膛时使弹丸旋转。弹丸上配有用比膛线软一些的材料制成弹带。当弹丸向前运动时,膛线嵌入弹带,膛线在弹带上刻出的凹槽的形状与阳线断面相应。弹带上被刻出的凹槽被迫沿膛线扭转的路线运动,从而使弹丸旋转。在决定膛线深度时必须解决两个彼此矛盾的要求。一方面,深阴线更有利于为弹丸穿过炮膛时导向并能减少膛线的磨损。但是另一方面,浅阴线更容易使弹带嵌入膛线,而且由于弹丸飞出炮口时留在弹带上的刻槽较浅,因而可减小弹丸在飞行中的空气阻力。

炮身有膛线利于提高弹丸打击精准度,但是有膛线则弹丸所受阻力增大大,不利于提高其初速。相反,滑膛炮由于炮身无膛线,弹丸初速大,击中同等距离的目标时的威力大穿甲效果好,利于攻击坦克等。

此外,加农炮炮口通常带有炮口制退器,炮口制退器即炮口上带孔的大于身管口径的“帽子”,用以减少后坐力,有的能减少50%以上的后坐力。

2、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

火炮自动机的功能及作用过程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目标的机动性能不断提高,要求火炮实现发射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以提高发射速度,并改善炮手的操作条件。

根据火炮发射过程自动化的程度,可分为自动炮、半自动炮和非自动炮三类。

火炮发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动作:击发、回收击针、开锁或开闩、抽筒和抛筒、供弹、输弹、关门和闭锁等。凡自动完成上述动作,并构成射击循环的火炮,称为自动炮。例如某些中、小口径高射炮、舰炮

和航空炮等;部分发射动作如装填、击发由人工完成,其余动作皆自动完成者,称为半自动炮,例如某些中、小口径坦克炮、反坦克炮和加农炮,全部发射动作由人工完成的火炮,称为非自动炮。例如某些榴弹炮及旧式大口径地面火炮。

自动炮的核心部分是自动机,它是火炮能自动完成连续射击并构成射击循环的各种机构的总称。广义地说包括下述机构。

炮身:包括身管、炮尾及炮口装置等;

炮闩机构:包括闭锁、开闩、抽筒、抛筒和击发等机构;

供弹和输弹机构;

保险机构;

反后坐装置及缓冲器等。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机构,如首发装填机构,为更换身管及分解、结合自动机而设的机构等。

上述机构间与炮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射击过程中按预定规律循环动作,以实现连发射击。

有些火炮的自动机是靠发射时火药燃气能量(称内能源)进行工作;有些火炮自动机是利用外部能源,如电动机、压缩空气,液压马达等进行工作。

炮闩也称机心。是发射时用于闭锁炮膛、击发底火,发射后抽出药筒的机构。一般由关闩机构、闭锁机构、击发机构、开闩机构、抽筒机构、保险机构和复拨器等组成。

炮闩的主体件是闩体,发射时直接承受膛底火药燃气的压力,并将其传给炮尾;闩体与药筒或紧塞具等共同封闭炮膛,使燃气不得后溢。此时闩体与炮尾达到暂时的刚性连接,这个过程称为闭锁;反之,使闩体与炮尾解脱刚性连接的过程,则称为开锁。用于完成开锁或闭锁动作的各机构称为闭锁机构;使闩体由开闩位置达到封闭炮膛位置并进行闭锁的机构称为关闩机构;使闩体开锁并由关闩位置从身管或炮尾处移开一段距离,足以装填炮弹的机构称为开闩机构;发射时用于引发炮弹底火的机构称为击发机构;而将发射后的药筒或半可燃药筒的底座或未发射的炮弹从药室中抽出炮膛的机构称为抽筒机构;在炮闩及其相连的构件上装置为保证火炮安全发射的机构称为保险装置;当炮弹入膛关闩到位进行击发后却未发火时,不必开闩而可重新使击发机构处于待发状态以进行再次击发的装置,称为复拨器。

炮尾是用于安装炮闩,发射时与炮闩一起闭锁炮膛,并连接身管和反后坐装置的构件。炮闩在完成关闩、闭锁、击发、开闩和抽筒等各种动作时,有些零件需要装在炮尾上,因此,在炮尾上加工有不同的平面、孔、凸起部和凹槽等。采用分装式炮弹的火炮炮尾内还设有挡弹与托弹装置,有的炮尾上还配有一定质量的金属块以调整火炮起落部分的质心。

3、炮口制退器用来减少炮身后坐能量。

发射时,装在炮闩年的击针撞击炮弹底火,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推动弹丸以极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运动。弹丸离开炮口瞬间获得最大速度,尔后沿着一定的弹道飞向目标。燃气推动弹丸向前运动的同时推动炮身后坐。

4、炮架部由反后坐装置、摇架、上架、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瞄准装置、下架、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

1)、反后坐装置包括驻退机和复进机。

复进机的作用:

1)平时保持炮身于待发位置,在射角大于零时,使炮身不得下滑;

2)发射时,贮存部分后坐能量,以使后坐部分于后坐结束时自动回复到射前位置;

3)在有些火炮上还需为自动机或半自动机提供工作能量。

复进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炮身后坐时压缩弹性介质而贮能,在复进时弹性介质释放能量,推动炮身复进到位。如图所示。

驻退机用来消耗炮身后坐能量,使炮身后坐至一定距离而停止。

复进机用来在炮身后坐时贮蓄能量,后坐终止时使炮身复进到原来的位置。

在后坐运动中,由于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炮身传到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少,约为燃气作用于炮身轴向力(炮膛合力)的1/30至1/5。

2)、摇架是炮身后坐、复进的导轨,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身、反后坐装置和摇梁)的主体。

摇架以其耳轴装在上架上,借高低机作垂直转动,上架是回转部分的主体,以基轴装在下架上,借方向机作水平转动。

摇架用作支撑炮身,为炮身的后坐和复进运动提供导轨,为炮身的俯仰提供枢轴,射击时将载荷传给其他的架体。摇架是连接炮身与反后坐装置的主要构件,并与炮身、反后坐装置等组成火炮的起落部分或称俯仰部分。它与高低机和瞄准具配合赋予炮身高低射角。有些火炮的摇架上还安装有瞄准具、半自动炮闩的开闩装置或自动机构等。

因此,摇架至少应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供炮身作直线运动的导向部分;供炮身作俯仰的回转轴,一般称其为炮耳轴;赋予炮身俯仰运动的传动机构,如高低齿弧等;为连接或安装其他机构提供支臂或空间。

3)、高低机和方向机使炮身在高低和方向上转动。高低机装在摇架和上架之间,方向机装在上架和下架之间。

上架是连接起落部分与下架的构件。上架借助于方向机绕垂直轴转动,赋予炮身方位角;借助各种支臂连接和安装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及防盾等件。高射炮的上架称为托架,海军炮的上架称为回旋架(含托架与旋回基座),坦克炮的上架作用由炮塔承担。

通常将起落部分、上架、瞄准机(高低机和方向机)、瞄准装置、平衡机和防盾等可绕垂直轴转动的部件,统称为回转部分。

根据上架的作用,上架应由下述部分组成:撑托摇架的支架(侧板)及耳轴室;供起落部分等件在水平面回转的垂直轴(称为基轴或立轴或立轴孔);连接或容纳其他构件的支臂或空间。

4)、平衡机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摇架耳轴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机操作轻便。

5)、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来根据火炮射击诸元实施火炮瞄准。

6)、下架、大架和运动体,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

二、分类

火炮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用途分为:地面压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1)、地面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有些国家还包括火箭炮。

2)、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饱和无坐力炮。

2、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

1)、加农炮:弹道低伸,身管长,初速大,射角一般小于45°,用定装式或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少,适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

加农炮是拉丁文Canna演变为英文cannon的音译名,原文即管子的意思。最早于14世纪出现并应用于战争中,传说是一位德国僧侣发明的,早期的加农炮利用火药发射石块或铁球。16世纪时,人们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18世纪,欧洲的加农炮身长一般为口径的22-26倍。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具有加农炮弹道特性的专用火炮。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的火炮。身管长与口径比较大,运用于低射界射击。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坦克炮、反坦克炮、海岸炮和航空机关炮都具有加农炮的特性。一般身管长为口径40倍以上,弹头初速在700米/秒以上,最大射程在10千米以上,是射程最远的一种火炮。

加农炮按口径一般分为小口径(75毫米以下)、中口径(76-130毫米)和大口径(130毫米以上)三类;按运动方式和结构一般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安装在运载工具(坦克、飞机、舰艇)上四种。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加农炮的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例如,美国175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却只有29公里。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事实证明了榴弹炮才是射程最远的火炮。如中国的PLZ99自行榴弹炮使用非增程火箭装药的炮弹射程可达60千米,德国的PzH2000式155毫米榴弹炮在南非成功射击了迪奈尔公司的增速远程炮弹(V-LAP),射程超过56千米;南非的G6-52L自行榴弹炮。使用增速远程炮弹(V-LAP)创下了75千米的火炮射程世界纪录。这些都大大超出了加农炮所能达到的射程。

2)、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特性。

高射炮:主要用于射击空中目标的一种火炮,简称高炮。按运动方式分有牵引式和自行式,按口径分有小口径(小于60毫米)、中口径(60-100毫米)和大口径(100毫米以上)。

高射炮的构造和原理与一般火炮相同。小口径火炮为自动炮,自动完成装填和发射,一般配用触发引信,靠弹丸直接命中起毁伤作用,也有的配近炸引信,靠弹丸爆炸破片毁伤目标。大、中口径的高射炮有的装有半自动炮闩和装填机构,能自动开关炮闩,发射后自动退壳,有的装有全自动炮闩和装填机构,可连续自动装填和发射炮弹。

高射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研制成功,用以对付飞艇和飞机。早期的高射炮有40、75、76、105毫米等口径,用骡马牵引或车辆牵引,有的直接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配由探照灯和听音机。当用听音机听到敌方飞机来临时,即通知射手准备射击,探照灯用于夜间照射目标。现代高射炮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与指挥仪、测距机、雷达、计算机组成高射炮系统,有的还和地空导弹组成“弹炮合一”的防空系统,自行高射炮还带有装甲防护,其威力、射程和射速均有较大提高。

反坦克炮:主要用于打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火炮。曾称“战防炮”、“防坦克炮”。具有初速高、直射距离远、射速快等特点。是反坦克的重要武器之一。构造与一般火炮基本相同,使用的弹种有破甲弹、穿甲弹和碎甲弹等。最初的反坦克炮破甲厚度低,仅为5-25毫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5年,反坦克炮的穿甲厚度达到70-150毫米。20世纪70年代以后,战场上各类快速机动的装甲目标增加,先后出现复合装甲、屏蔽装甲和反应装甲等新技术,一批新型的反坦克炮随之面世。

舰炮:装备在舰艇上用于射击水面、空中和岸上目标的海军炮。舰炮种类较多,有单管和多管;口径有大口径(152-406毫米)、中口径(76-130毫米)、小口径(20-57毫米)。在一般舰艇上,口径最大并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舰炮叫主炮,担负辅助任务的舰炮叫副炮。

早期舰艇上的主要武器装备即为舰炮,有的舰船装备的舰炮多达百余门。飞机和导弹出现后,大口径舰炮的地位逐步下降,但中、小口径舰炮仍是现代舰艇的主要武器装备,其用途广泛,射速高,对低空目标射击效果好,可以弥补导弹射击的死区。现代舰炮实现了瞄准、供弹和发射全自动化,有的还使用了末端制导炮弹、火箭增程弹等新弹种,是现代海战中的重要武器。

海岸炮:部署在海岸重要地段、岛屿等处的海军炮,简称岸炮。主要用于射击各种水面目标,也可射击陆上目标和空中目标,以保卫海军基地、港口、沿海重要地段及海岸线,并支援近海舰艇作战。

海岸炮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通常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供弹系统等组成。海岸炮口径大,一般为100-406毫米,射程为30-48千米。固定式海岸炮配置在永备工事内,隐蔽性好,生命力强。移动式海岸炮则移动方便,机动性好。

3)、榴弹炮:弹道较弯曲,炮身较短,初速较小,射角可达75°,用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较多,弹道机动性大,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迫击炮弹道弯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为45°~85°,变装药号数较多,适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

榴弹炮炮身和炮架长度居中,比加农炮要短得多,但同口径的榴弹炮的威力却比加农炮大。榴弹炮使用的发射装药要比加农炮的少,因而炮弹初速要小一些,在打同样距离上的目标时,榴弹炮装定的射击角度要比加农炮大,从而弹道要弯曲一些,加农炮不可打的目标它可以打,如山背面斜坡位置。榴弹炮使用可变装药,一般有五到六个装药号,每个装药号分别表示不同的装药量,利用各种可变装药和不同的发射角可获得不同的炮弹初速和灵活多变的弯曲弹道,便于在较大的纵深内实施机动火力以攻击暴力和隐藏的目标,目前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可达3万米。

一种身管较短,弹道较弯曲的火炮。早在17世纪,欧洲就把这种射角很大的炮称为榴弹炮,并且成为地面炮兵的主炮种,用于大面积轰击敌人的阵地和进攻部队。19世纪,榴弹炮开始采用变装药,炮身长为口径的7—10倍。初期的榴弹炮是滑膛炮,发射石霰弹;后来随着线膛炮技术的出现,榴弹炮也发展成为线膛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野战工事增多,各国军队竞相装备榴弹炮,新型的榴弹炮不断出现。当时榴弹炮的炮身长为口径的15—22倍,最大射程可达14200米,最大射角一般为45度。榴弹炮和加农炮相比,其初速较小,射角较大,炮弹的落角大,杀伤和爆破的效果好。主要用于打击和歼灭隐蔽物后面的目标及水平目标,压制敌技术兵器,破坏工程设施和交通枢纽。

榴弹炮是炮兵部队使用的主要炮种之一,有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口径多为105、122、152和203毫米等几种,射程在10千米以上。主用弹为杀伤弹、爆破弹和杀伤爆破弹,还配用破甲弹、碎甲弹和特种弹等。配用火箭增程弹、底部排气弹可提高射程。发射制导炮弹可提高命中概率。

4)、加农榴弹炮: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弹道性能的一种火炮。简称“加榴炮”。

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构有堑壕体系的筑垒地防御战的发展,交战各国都需要增加平射火炮和曲射火炮。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要求,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和制造反加农炮和榴弹炮合为一体的加农榴弹炮。

加榴炮最早于1915年在德国进行试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其他国家军队中出现。有的国家把主要具有榴弹炮性能的火炮称为“榴弹加农炮”,而把主要具有加农炮性能的火炮称为“加农榴弹炮”。可以进行平射和曲射。

与加农炮相比,其炮身较短,炮弹初速范围广,炮身射角与炮弹落角大;与榴弹炮相比,其炮身长,射击远。加榴炮在使用大号装药和低伸弹道射击时,具有加农炮的性能,能有效地摧毁装甲目标;使用小号装药和大射角射击时,又具有榴弹炮的性能,能破坏工程设施、交通枢纽,打击有生力量,压制敌火力等。

加榴炮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自运式和自行式三种。配用弹种与榴弹炮相似。现代加榴炮口径多为152-155毫米,身管长一般为其口径的25-40倍。随着火炮的发展,加农榴弹炮与加农炮和榴弹炮之间的性能愈加接近,它们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

5)、迫击炮: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尾翼炮弹的一种曲射火炮。具有身管短、射角大、弹道弯曲、初速小、射程近、杀伤效果好等特点,适用于对近距离隐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

迫击炮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迫击炮和后装迫击炮;按炮身结构可分为滑膛迫击炮和线膛迫击炮;按运动方式可分为便携式、驼载式、车载式、牵引式和自行式。

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迫击炮由臼炮演变而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末问世以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

迫击炮是以座板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一种曲射火炮。它具有弹道弯曲、死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机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造价低廉等特点。适合步兵在较复杂的地形上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它便于选择阵地,可以消灭遮蔽物后的敌人,摧毁敌障碍物及轻型土木工事,为步兵开辟道路。

迫击炮是步兵的一种传统装备,也是火炮家族中最小的一个炮种。它是20世纪初出现的,第一次作战使用是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当时,俄军把47毫米口径的海军炮装在一种带车轮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超口径长尾形炮弹,有效地杀伤了躲在堑壕里的日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种几乎没有射击死角、能在近距离压制敌人的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到战争末期,英国已经研制出很有影响的1918式“斯陶克斯”型81毫米迫击炮,它采用同口径弹,炮弹和附加药包一起从炮口装填,借自重滑向火炮膛底,触及膛底击针后点燃发射药包炮弹飞离炮口。

第二次大战中及战后以来,迫击炮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除中小口径外,最大口径的迫击炮已发展到240毫米(前苏联),最大射程已达9.7~12.5公里,战斗全重则达4150公斤。迫击炮由过去的人背马驮,逐步发展为荤引、自行和车载,随着陆军逐步向飞行化、摩托化和装甲化方向发展,迫击炮也将成为一种机动性能良好、作战成力强大的近程攻击兵器。

3、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马挽曳火炮和骡马驮载火炮。

1)、牵引火炮:靠车辆牵引行进的火炮。结构与一般火炮大体相同,均有运动体和牵引装置。运动体的车轮采用海绵胎或充气胎,行进时被牵引装置挂接于拖车后部。有的牵引火炮还带有火炮辅助推进装置,火炮脱离牵引车辆后,靠辅助推进装置可以驱动火炮出阵地或作短距离机动。早期的牵引火炮用汽车和拖拉机牵引,后来制成了专用的牵引车辆。牵引火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造价低,维修方便。但由于采用车辆牵引行进,越野能力差,由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较慢,且无装甲防护,容易遭受敌方炮火攻击。

2)、自行火炮:车炮一体可自身机动行进的火炮。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由装甲防护,战场生存能力强,便于和坦克、步兵战车协同作战。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统、车辆底盘和防护装甲组成。种类较多,有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射炮和自行火箭炮等。基本构造有武器系统、车辆底盘和防护装甲等。

自行榴弹炮看上去与坦克一样,但与坦克有着重大差别。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差别在于,其一坦克的主炮一般为加农炮,而自行火炮可以是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等;其二坦克主炮炮身较短炮弹初速较小射程较短,因而对底盘的稳定性要求较低,故设计为炮塔在底盘中部靠前,能360度旋转,能在行进中发射,主要用途是前线近距攀障突袭作战,而自行火炮炮身较长炮弹初速较大射程较远,因而对底盘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故设计为炮塔靠后,仅能左右旋转大概30度,炮身靠后也利于炮手车后为其填充炮弹,自行火炮不能在行进中发射,主要是在二线稳固战区集中发射,为前线步兵、坦克等提供强大火力支持;其三由于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战场上担负的角色不同,坦克的装甲防护要好的多,而自行火炮的装甲仅能抵御炮弹爆炸飞出的炮弹碎片。

自行火炮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后得到迅速发展。现代自行火炮大多装有自动瞄准装置和射击指挥系统,有的自行榴弹炮还配有专门的弹药支援车。

4、按炮膛构造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1)、滑膛炮:身管内壁无膛线的火炮。最早的火炮都是滑膛前装炮,炮弹从炮口装填。因滑膛炮的炮弹与炮膛弥合不严,火药燃气外泻,火药推力减小,射程较近。

线膛炮出现后,滑膛炮主要有迫击炮和无坐力炮,现代主战坦克也大多使用滑膛炮。特别是用于反坦克的无坐力炮,采用滑膛炮发射炮弹,弹丸飞行中不旋转,故而增大了破甲效果。因此,滑膛炮作为反坦克火炮仍受到重视和发展。

2)、线膛炮:身管内壁有膛线的火炮。发射时,弹丸沿炮膛膛线旋转前进,出炮口后具有一定的转速,可以保持稳定飞行。线膛炮的炮弹均为从炮尾部装填,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度等皆优于滑膛炮。弹带和膛线密合,可防止火药燃气泄露,保证火药燃气对弹丸有足够的推力,以增大射程和提高射击的密集度。线膛炮的出现是火炮制造技术上的重大发展,对炮兵射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火炮如榴弹炮、加农炮等大多为线膛炮。

火箭炮:一种发射火箭弹的多发联装的炮兵武器。其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烈,突袭性强,有较好的机动能力和越野能力。主要配有杀伤爆破火箭弹,用于对集群目标实施饱和射击,歼灭、压制敌方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也可配用特种火箭弹,用于布设地雷、照明和施放烟幕等。多用于对面积目标射击。

通常由定向器、回转盘、高低机、方向机、瞄准装置、发火系统和运动体组成。定向器是发射火箭弹的导向装置,用以安放火箭弹,有滑轨式、笼式、筒式和箱式。现代火箭炮多采用箱式定向器,发射前将火箭弹装在箱内,发射时在发火系统控制下以一定顺序和时间间隔发射,最多一次可发射火箭弹40发。

无坐力炮:发射后炮身不后坐的火炮。无坐力炮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按运动方式可分为便携式、车载式、牵引式和自行式;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和后装式;按消除后坐方式可分为喷管型、戴维斯型和弩箭型。早期无坐力炮多为线膛炮身,后来发展为滑膛炮身。无坐力炮通常由炮身、炮架和瞄准装置组成,炮身装由炮闩和喷管。发射时炮弹前冲力与后喷冲力相平衡,炮身不产生后坐,因此不需要其他火炮所需的那种反后坐装置。无坐力炮破甲威力较大,一般破甲厚度达700-900毫米,主要用以摧毁近距离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与西方的火炮射程差距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其在世界海战史中不占重要地位,然而却成为欧洲人使用新式武器的一个试验厂。在这些战争中,火炮射程是制约东西方陆海炮战胜负的重要因素。此时期的清朝船炮技术处于“木质风帆时代”的水平。清军作战的主力绿营水师兵器是冷热并用,火器配置约占70%,冷兵器占30%,其中火炮配置达5%,比陆军火炮1%的比例高些。船小且易腐朽。船炮绝大多数由各省自制,形制大小不一,主导型火炮-红夷炮技术处于欧洲17世纪加农炮系列的水平上。我们今天按照其弹药装填方式的不同,对其划分6种类型:重型红夷炮、铁模炮、冲天臼炮、抬炮、子母炮以及纸质基体的火箭等。此时期的欧洲船炮技术正处于由“木质风帆时代”向“蒸汽铁甲舰时代”的过渡期。此始于19世纪30年代,于60年代基本完成,其船舶从17世纪中叶已经摒弃了人力手划桨,完全凭借风帆借助风力驱动,乃至在19世纪30年代以来又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运行。 发生在1856—1860年间清军与英法联军之役,英法战船是以螺旋桨推进器为武装的大轮船为主,其舰队是以四至六等级舰为作战主力。铁壳战船虽不大,但动力足,载舷炮数少,但炮身巨大,多是重炮或巨炮。这与中英鸦片战争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第三次大沽口中西具体的陆海战中,2.1412万人的英法侵略军配炮1095门,炮兵比例达到了10%,火炮比例达到了5%。以英法为代表的主

要欧洲国家在17世纪中叶已全部淘汰冷兵器而进入火器时代,火炮技术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过渡期。 英海陆军使用的主导火炮也仍为流行370多年的前装滑膛炮———加农炮、17世纪末期以来创制的榴弹炮、陆海兼用的臼炮、1778年英国人发明的海上用卡龙炮、1805年英人康格里夫发明的直杆式火箭炮等,少部分1854年由英人阿摩士壮设计、1859年载于舰船、1860年8月12日在塘沽新河炮台首次实战的后装弹药和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线膛炮。侵华法军使用的火炮也是以前装滑膛炮为主,但以使用了12磅弹拿破仑青铜前装线膛炮为其特色。射程可分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两种,二者都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最大射程是指发射角为45°命中目标的距离;有效射程是指某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杀伤目标所需要的动能、弹头就能杀伤目标的距离。此时期的中西火炮射程主要指的是有效射程。因为最大射程通常对目标不构成伤害。 一、清军火炮射程的探讨 红夷炮原只是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之间,欧洲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南沿海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火器实物。中国政府在1600—1860年的260多年间掀起了4次仿制红夷炮的高潮。在此期间的中国火炮多属于欧洲重型加农炮型,主要使用斤两偏小的球形实心铁弹,其他形制如链弹、霰弹、爆炸弹等极少。球形弹常用“打水漂”方法以达到多次杀伤的目的,有效射程可以翻倍。中国工程家丁拱辰在1843年编撰了火器著作《演炮图说辑要》,

一战法国火炮

一战法国火炮 37mm1916年型步兵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6年 口径:37mm 高低射界:?度~+21度 弹丸重:0.56/0.45kg 弹药初速:402m/sec 发射速度:(15~20)发/分钟 重量:160.5kg 操作人数:7人 最大射程:2400m(有效射程1500m) 75mm1897年型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97年 口径:75mm 炮管长:36.3(36?34.5?)倍口径 高低射界:-11(-12?)度~+18度 水平射界:3(6?)度 弹丸重:(6.3--7.8)/5.5kg(高爆弹),6.4/6.1kg(穿甲弹),7.24/7.98kg(榴霰弹) 弹药初速:529/550(584?575?)m/sec 重量:1140(1160?)kg 最大射程:8500/11200(11100?)m(榴霰弹),5500m(高爆弹) 75mm1897/1914年型高射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4年 口径:75mm 炮管长:36.3(36?34.5?)倍口径 高低射界:-15度~+70度 水平射界:360度 弹丸重:6.25(高爆弹) 弹药初速:(530~590)m/sec 发射速度:15发/分钟 重量:3000kg 有效射高:(3000~4000)m 75mm1897/1917年型高射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7年 口径:75mm 炮管长:36.3(36?34.5?)倍口径

高低射界:-5度~+70度 水平射界:360度 弹药初速:715(700?)m/sec 弹丸重:6.44kg 重量:3800(4940?)kg 最大射高:8200(8000?)m 75mm1906/09年型山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06/09年 口径:75mm 弹药初速:387m/sec 重量:627kg 最大射程:8550m 105mm1910/1913年型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13年 口径:105mm 炮管长:27(28?)倍口径 高低射界:-5(0?)度~+37度 水平射界:6(5?)度 弹丸重:14.9/16.3/16/16.92kg 弹药初速:550/559/555m/sec 重量:2172(1910年型)/2300(2350?)(1913年型)kg 最大射程:(12000~12700)m 107mm1910/1913年式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10/1913年 口径:106.7mm 炮管长:28倍口径 高低射界:-5度~+37度 水平射界:6度 弹丸重:15.4kg 弹药初速:(296~630)(570?)m/sec 重量:2172kg 最大射程:(10500~13600)(12500?)m 120mm1878/1916年式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8/1916年 口径:120mm 炮管长:27/20.3倍口径 高低射界:0度~+30度 水平射界:0度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4重炮

105毫米leFH 43 重炮 性能: 口径:105毫米 出膛初速度:610米/秒 有效射程:13000米 说明: 105毫米leFH 43 重炮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mm le.FH 18而研制的,坚固的Skoda工厂(被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厂)发展了FH 43,105毫米leFH 43 重炮最明显的特点是:采用了类似88毫米高射炮的四轮炮架,可以360度环向射击,火炮采用当时先进的液压系统,使火炮射击时非常稳定,精确度很高。该炮仅仅制造出几门实验的样炮,限于二战战局的恶化,该炮计划没有进一步实现,没有来得及生产,所以照片找不到! 105毫米leFH 44 重炮 性能: 口径:105毫米 炮弹重;14.97公斤 出膛初速度:655米/秒 有效射程:14250米 说明: 105毫米leFH 44 重炮,也是德国为了取代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野战榴弹炮105毫米 le.FH 18而研制的,德国的克虏伯公司仅仅制造了2门样炮,性能上比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研制的105毫米leFH 43 重炮强,其炮架则是五花八门。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希望新型重炮必需使用现有火炮的零部件,今天看来有点火炮通用化、模块化的思路。按照希特勒的最高指示,克虏伯公司给105毫米leFH 44 重炮配置了以下火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18/40榴弹炮的炮架、105毫米 le. FH 42 榴弹炮的炮架、88mm Pak 43反坦克炮的炮架。由于该炮采用不同炮架后,重量增加较多,机动性下降,所以德国克虏伯公司没有进一步发展。照片现在找不到。 128毫米K 43 重炮 说明: 为了在火炮上赶超苏联的122毫米火炮,德国人决定发展128毫米K 43 重炮,它将使用与128毫米Flak 40重型防空炮相同的身管和炮膛。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Skoda工厂生产了一门试验的原型炮,采用交错十字型炮架。但是仅仅制造一门就终止了。因为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发展的类似重炮已经走在Skoda工厂的前面。不过Skoda工厂生产的唯一一门128毫米K 43 的原型炮计划是安装在黑豹坦克的第12种实验型号Grille 12 上面的。限于战局恶化,128毫米K 43没有量产,而计划装备128毫米K 43黑豹Grille 12型也仅仅停留在计划图纸阶段,没有量产。照片找不到,因为只制造一门,已经毁于战火。 另外说明:德国的黑豹还有一些计划型号及其计划装备的火炮列表,从俄罗斯找的: Grille 10* 88mm Flak 37 L/56 (ранний) 88mm Flak 41 L/75 (поздний)Panzer IV / Sd.Kfz.9 Grille 10 88mm Flak 37/41. Panther Grille 10 100mm K. Panther Grille 10 105mm leFH 43/35. Panther Grille 12 128mm K 43/44. Panther Grille 15 150mm sFH 43/44. Panther

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我军压制兵器中牵引火炮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仿制、改进到自主研发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各型牵引火炮类别繁杂。这些火炮,有用于装备我军炮兵部队的,有专用于外贸出口的,使同一型火炮会有不同的定型代号。关于我军炮兵装备,在上个世纪的1987年,根据形势的需要,总参谋部颁布了《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一些80年代仍现役的火炮装备取消了建国初期沿用的年式型号命名办法,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另外,一直以来各型外贸出口炮兵武器的命名也和国内装备差异很大。如何在众多火炮型号中对号入座或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呢?只要掌握其各自的特征,从外形差异即可辨别。外形识别,一般从火炮的炮口制退器、炮闩类型、反后坐装臵布臵形式、炮架等结构以及加工工艺几点入手。 榴弹炮 1954年式122mm榴弹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M-30式122mm榴弹炮,于1954年定型,后由1954年-1式122mm 榴弹炮取代。炮尾采用手动断隔螺式炮闩,身管外有被筒,没有炮口制退器。反后坐装臵上下布臵,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采用箱形构件铆接起来的大架。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有活动小防盾。高低机安装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夏用驻锄为折叠式。54式榴弹炮的批生产型有改进,将铆接大架改为了

焊接大架。 1956年式152mm榴弹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D-1式152mm榴弹炮,1953年起按照前苏联技术资料试制,于1956年定型。D-1式152mm榴弹炮是前苏联M-10式榴弹炮的减重改进型,也就是使用较轻一些的M-30榴弹炮的炮架改进M-10榴弹炮而成。因此,56式榴弹炮的炮架和54式榴弹炮炮架完全相同,除炮身和反后坐装臵略有不同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56式榴弹炮为减小后座动能在炮口采用了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 PL54A式122mm榴弹炮(原名为1954年-1式122mm榴弹炮) 该炮是在1954年式122mm 榴弹炮基础上的改进型,1966年设计定型,1981年生产定型。该炮结构与1954年式122mm榴弹炮相同,改进外形部分主要是:大架由箱形构件铆接工艺改为焊接,取消折叠式夏用驻锄,冬夏用驻锄合并为单一驻锄,牵引环改为牵引杆。方向机增加轴承,采用组合式螺筒。增加气刹车装臵,将架尾滚轮改为包胶折叠式滚轮。

中国电磁炮发展历程.

中国电磁炮发展历程 经过17年的研究和实验,中国的新概念武器“超高速动能电炮”的研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即将问世,2007进入局部试用阶段。据透露,现在世界一些主要的国家如美、俄等,都在研究这种新概念武器,中国虽起步稍晚,但有长足的进展,电磁发射技术并不比先进国家落后,更有可能首先拥有这种超高速动能武器。 电炮分为“电磁炮”和“电热炮”两类。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推进弹头到每秒50公里的超高速状态,常规武器望尘莫及,具有战略性武器的功能,分轨道炮、线圈炮和重接炮三种形式。电热炮是利用电热能量来推动弹头,最高射速每秒约3公里左右(传统火炮每秒2公里),可作为战术武器使用,分直热式和间热式两种形式。 我国的电磁炮的理论论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基本完成,从那时起就开始进行实用化的研究,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结出丰硕的成果,2007年进部分装备部队进行量产前的定型试用。 一种电磁炮是口径20MM左右的车载反坦克电磁炮(也可能实现机载),该炮的核心设备包括**MW级的高脉冲发电机、超导线圈和高速装弹机,可以把超过120g的实心穿甲弹加速到3.5km/s以上,射速在10发/分到15发/分之间(射速和弹头初速要求有关)。实验表明,弹头虽小,但是由于初速高,完全击穿现役所有主战坦克装甲,效果就和用AK47扫射本田轿车一样。 这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在伊拉克战争中一辆M1A2侧甲上的神秘弹孔,该孔的直径和一发12.7MM弹丸类似。虽然这肯定不是中国电磁炮的杰作,但是我们可以猜想,其他国家的类似装备已经进入使用阶段的研究。

另有资料表明,我国高脉冲发电机的研究,已经为激光武器的实用提供了保证。与上述反坦克电磁炮采用相同发电机的高功率战术激光器已经达到了车载的水平,可以有效攻击近距离的空中飞行目标。 另外一种更具战略价值的电磁炮,口径在250MM-280MM之间,核心设备高脉冲发电机达到了**MW的水平,超大孔径超导磁体的储能达到了**兆焦耳以上,可以把超过150kg的弹丸加速到**km/s以上,射程超过300公里。 该炮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在解决电磁发射的实现及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后,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研制与之配套的弹丸,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强电磁场和高温(弹丸高速运动时产生)对弹丸内部设备的影响。最后研制出了特殊的高分子材料解决了这一问题,由这种材料制作的外壳可以保护弹丸内部。同时,弹丸装药的配方也进行了改进。 超高速弹丸的弹道特性我们也已经掌握,弹丸在发射后接近目标区时,屏蔽外壳脱落,打开尾翼以实现减速和姿态控制,进入滑翔状态,此时可以利用卫星定位信息进行精确打击。显然,在这时我们遇到了另外的瓶颈---卫星导航,这只有等“伽利略”或“北斗2”了解决了。 毫无疑问,在本世纪的头十年以后,战争的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那时,美国DDX上的155MM超级大炮将实现200公里以上的射程,而我们的“超级大炮”也没有落在后面。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7步兵炮

精心整理步兵炮 75毫米步兵炮的主要型号: 75毫米IG37步兵炮 75毫米IG42步兵炮 76.2毫米M1927步兵炮(缴获苏联的步兵炮的德国编号,有些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资料中也称呼为:75毫米IK290(r),75毫米Infanterie-Kanone290(r)) Inf.Shell38HL/B:3.5Kg(高爆榴弹) 出膛初速度:259米/秒 最大射程:3793米 单炮生产成本:6700德国马克(1939年造价) 总产量:8266门

说明: 75毫米le.IG18步兵炮是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标准步兵炮,主要用来用于直瞄支援步兵作战.该炮是1932年开始研制,1937年定型量产.二战后期使用空芯装药穿甲炮弹还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有3000门75毫米le.IG18步兵炮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二战中后期被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所取代.德语中:leichteInfanterie-Geschütz的意思是:lightinfantrygun轻步兵炮.直到1945年3月,还有2549门在德军中服役. 75毫米le.IG18步兵炮的发展型号有: 75毫米le.GebirgIG18山炮 75毫米

现在保存在德国军事博物馆内的二战德军75毫米le.IG18步兵炮 1944年7.

说明: 75毫米 取代了75毫米le.IG18F步兵炮在德国伞兵火炮中的位置,所以该炮也仅仅生产了6门后就停止生产了. 德军75毫米le.IG18F步兵炮的炮尾特写历史照片 75毫米IG37步兵炮 性能参数: 口径:75毫米 长:1.80米

一战沙俄火炮

一战沙俄火炮 1877年式87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87mm 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俄式骑兵型) 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丸重:6.8kg 弹药初速:445m/sec,412m/sec(俄式骑兵型) 重量:445kg,360kg(俄式骑兵型) 最大射程:6500m,6000m(俄式骑兵型) 1877年式107mm野战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107mm 炮管长:19倍口径 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丸重:12.5kg 弹药初速:411m/sec 重量:1213kg 最大射程:5300m 1877年式107mm攻城加农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德俄合作) 口径:107mm 炮管长:24倍口径 上下射角:?度~?度 水平射角:?度 弹丸重:8.3kg 弹药初速:543m/sec 重量:2500kg 最大射程:8300m 1877年式152mm-120p(此指炮管重。pud,俄重量单位,1pud约为16.38kg)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152.4mm 炮管长:21.3倍口径 上下射角:-18度~+40度 水平射角:0度

弹药初速:(251~390)m/sec 重量:3425kg 最大射程:(7100~9300)m 1877年式152mm-190p攻城加农炮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152.4mm 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79mm迫击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9英寸 其他资料不详。 1877年式229mm迫击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7年 口径:229mm 炮管长:12倍口径 上下射角:?度~?度 水平射角:?度 弹丸重:(122.9~135)kg 弹药初速:(305~335)m/sec 重量:3286kg 最大射程:(7200~7470)m 1895年式87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95年 口径:87mm 炮管长:24倍口径,18倍口径(骑兵型) 上下射角:0度~+20度 水平射角:4度 弹丸重:6.8kg 弹药初速:445m/sec,412m/sec(骑兵型) 重量:455kg,370kg(骑兵型) 最大射程:6500m,6000m(骑兵型) 1900年式76mm野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900年 口径:76.2mm 炮管长:30倍口径 上下射角:-6度~+17度 水平射角:2.5度

二战德国火炮大全系列1防空炮

20毫米 Flak: global 系列: 5种变型发展: 20毫米 C/30 L 20毫米 Flak 28 20毫米 MG 151/20 Drilling 20毫米 Flak 30 20毫米 FlaK 38 20毫米 Flak 28性能参数: 口径:20毫米 人员:5人 出膛速度:830米/秒 平射射程:4400米 高射射高:3700米 说明:该炮是德国一战凡尔塞条约签定已来发展的第一种高射炮,尽管设计比较原始,但是有些还是在德军中服役到1939年。1928年,瑞士曾经购买过该炮 20毫米 Flak 30 高射炮性能参数: 口径: 20 毫米 炮架长: 4米 长: 2.30 米 宽: 1.80 米 高: 1.6 米 射速: 120发/秒 出膛速度: 900 米/秒 射程: 4 800 米 射高: 2 200 米 说明:最初的20毫米 Flak 28,进一步发展了海军的自动高射炮20毫米 C/30 L。20毫米 C/30 L便于修理与维护,进入海军服役是在1934年。20毫米 Flak 30则是二战爆发德军的主要防空炮,是二战前德军防空部队的标准配置火炮。尽管20毫米 Flak 30后来被深灰色的20毫米 Flak 38所取代,主要缺点是火力不足。 20毫米 Flak 36 高射炮性能参数: 口径: 20毫米 炮架长: 4.30 米 长: 2.25 米 宽: 2.40 米

射速: 800 发/分 出糖速度: 900 米/秒 射程: 4 800 米 射高: 2 200米 装备20毫米 Flak 36 高射炮的德军Wirbelwind自行高炮 20毫米 Flak 38 高射炮性能参数: 口径: 20 毫米 L/112.5 (112.5为倍径) 炮架长: 4.00 米 长: 2.25 米 宽: 1.80米

明末东亚各国强兵 中国大炮日本火枪朝鲜弓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末东亚各国强兵中国大炮日本火枪朝鲜弓箭 导语:朝鲜人射箭好是有历史渊源的。古代中国对于四野边民,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朝鲜半岛属于东夷的大范畴,“夷”这个字在《说文》上的 朝鲜人射箭好是有历史渊源的。古代中国对于四野边民,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朝鲜半岛属于东夷的大范畴,“夷”这个字在《说文》上的解释就是一个人持着一张弓。《后汉书·东夷传》说“乐浪,檀弓出其地”。明代朝鲜人所写的《朝鲜史略》上有这样的记载:高丽恭愍王与倭寇对阵时,曾于两百多步外(大约一百五十米)引弓毙敌。 朝鲜的角弓和片箭不同于中国和日本,角弓弹性好,射程远,片箭箭身短小,轻巧,飞得远。后来朝鲜半岛的西方传教士也称赞说“朝鲜人力大无比、擅长使用弓和箭,他们的弓箭像土耳其箭那样非常小巧”。 到了朝鲜李朝,军事技术匮乏,很少的火器也是从明朝传来的老式铳炮,士兵更乐于练习弓箭。连两班贵族,都把射箭作为修德、娱乐的手段。其实,朝鲜也有新式武器鸟铳,早在日本侵朝三年前,对马岛主宗义智曾向朝鲜献过两只孔雀与两把鸟铳,结果国王李昖把孔雀放生了,把鸟铳闲置到军器库里。 战场上,朝鲜人才悲哀地发现,自己被时代抛弃了。日军普遍装备鸟铳,比弓箭射的更准更远更有杀伤力,明军大量闻所未闻的火炮更不用提。柳成龙曾悲叹道:“吾国军事只用弓箭,未能练就其他技术。” 日本最强的是火绳枪(中国人称鸟铳,日本人称铁炮)。 日本仿自葡萄牙的火绳枪质量相当优秀,柳成龙在《惩毖录》里描述道,朝鲜军的弓矢发射后数十步就坠地,而日军火绳枪却能隔远杀伤,近距离则能贯穿击伤三四人。在日军第一次攻克平壤时,火绳枪在城下发射,竟能越过城墙射进城内,射入城楼柱子达数寸。 生活常识分享

二战德军火炮大全6榴弹炮

榴弹炮(Howitzer)系列 105毫米系列榴弹炮 说明: 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德军中的一种重要的榴弹炮,二战德军在各个战线的战役、战斗中都少不了105毫米系列榴弹炮的身影,北非战场、欧洲大陆战场、苏德战场、中国抗日战场都可以见到德国的105毫米系列榴弹炮。德军的105毫米le. FH 18榴弹炮是二战德军中生产数量最多、型号变化最多、广泛出口国外。105毫米系列榴弹炮是二战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制式火炮。 105毫米榴弹炮的主要型号及分支火炮改进路线: 主要型号: 105毫米 le. FH 44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6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 105毫米 leFH 43榴弹炮 重要的分支火炮改进路线型号: 105毫米 le. FH 16榴弹炮=>105毫米 StuH 42/2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 M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39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40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42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42 榴弹炮 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 性能参数: 口径: 105 毫米 L/28 炮架长: 6.10米 战斗全重:1525公斤 长: 2.94 米 宽: 1.98 米 高: 1.88 米 火炮俯仰角:-10度—+40度 火炮射界:左右正负57度 炮弹重: 14.97公斤 最大射速: 7 发/分(近似等于) 出膛初速度: 469 米/秒 最大射程: 10 671 米 人员编制:8人 生产公司:Rheinmetall-Borsig AG公司(莱茵波尔西格公司) 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装备的炮弹型号与性能: 一、直瞄弹道特性的穿甲弹弹种: 1、Pz.Gr. ( Armor Piercing )穿甲弹 炮弹重:14公斤 出膛初速度:470米/秒 穿甲性能(厚度/距离):63毫米装甲/100米=59毫米/500米=54毫米/1000米=50毫米/1500米=46毫米

火药的发展

火药的发展目录 摘要 1引言 2火药的简介 2.1火药的资料 2.2火药在中国 3火药的分类 3.1火药的分类 3.2火药的外部特征 3.3火药的成型工艺 3.4火药的结构 4火药的组成 5火药的使用要求

6历史 6.1源于炼丹术 6.2火药的发明 6.3火药的应用 7火药对人类的影响 7.1对外传播史 7.2火药发明的意义 8现代火药 8.1发展历史 8.2现代火药简述 9总结摘要: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火药及其在军事、民用方面的发展,推动、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影响、改变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以及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决定了各地区经济体系与社会制度。 关键词:火药火炮武器发展技术战争1引言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2火药的简介2.1火药资料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黑色火药由硫,碳,硝组成。根据燃烧时的性质,火药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无烟火药主要用作弹药的引燃药或发射药。 2.2火药在中国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

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中国发明了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值得一提的是竟然许多人相信中国无科学的说法,什么制火药就用来做烟花,创造指南针用来看风水),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枪在

论中国国防发展与军事事业远景

论中国国防发展与军事事业远景 -----大学生眼中的国防事业与军事发展经过十天在军事基地的军事训练,和四天的军事理论课学习使我开了眼见,长了知识,了解了我国国防观念,国防事业的基本情况;但是总感觉这些天的时间过的好快,快的让人来不及融入军事的海洋,无法真正的体验一次做职业军人的自豪与荣耀就停止了,但是这些日子里所学到的,所见到的都已经深入内心,我国的国防观念已经在我们每个参训同学心中牢牢扎根。 从亲身肉搏到刀剑拼杀,从战阵整齐的步兵到势如破竹的重骑兵,人类把战争从简单演绎到复杂,由简单的地面攻守战演化到今日陆、海、空军多兵种机械化集团军作战,人们对战争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小范围,而是拓展到了无形的信息世界。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科索沃还是海湾,伊拉克或者利比亚,战火滔天的战火在向我们证明着国防事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立足发展国防事业,一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拥有和平,拥有希望。从海湾到北非,从莫斯科到柏林,从漫天飞舞的羽箭到飞速前进的火箭炮,从简陋的元代火箭到爱国者,从渔船改装的航母到瓦良格号,从U2到F22,归根结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强胜,依仗的是发达的经济与厚实的军事基础,而军事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民族振兴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举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经济或是国防事业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各方面都以惊人的速度向着社会主义新目标发展。在我国国力明显增强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有正确的国防意识,坚决坚持我国国防的正确观念,不惧怕反对势力的挑衅与暴力动乱,更不因为我国军事实力的增强而自大、自傲,而应该积极发展经济,以经济上所取得的成绩继续巩固在国防事业上所得的战果,积极研发新型武器,增强国防力量,以强有力的国防力量震慑反对势力,捍卫中国和平稳定。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拥有国防意识,明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刻准备为国防事业献计献策,为国防事业付出智慧与汗水。在我心中,我国的国防事业已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首先我国在新型武器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是新型导弹,还是深海潜水器、新型战机,都已经被我国的国防专家研发成功,相信在不久后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军方完成常规检测,并列装使用。而我国的航天器发射也取得巨大成果,在九天之外的战场我国也开辟了自己的领地,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拥有制胜的法宝。同时我国在新疆、西藏问题中

火炮乘员技能搭配与弹道经验

发布信息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0411745201.html, 火炮乘员技能搭配与弹道经验 火炮第一守则:生存第一,杀伤第二。活着才是对队友最好的支援。 火炮第二守则:人头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支援队友,打出输出。别为了收一点点血的敌人就浪费一颗炮弹,除非是特殊情况。 火炮第三守则:充分熟悉各系各种火炮,利用自己火炮的长处去进行攻击。比如261和XX155转向快收圈快,可以全地图支援队友;相反,G炮和T92收圈慢,更适合专心压制一条线。 火炮AP和HE之说,个人见解,不代表所有人。很多人喜欢AP,因为所见伤害高,看似输出非常强大。但是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还是建议用HE,为什么,因为HE炮弹击中敌人除开有伤害,还有很大的几率击伤敌方战车零部件,击杀成员。比如主炮、装填、发动机等等。而AP却需要承受着跳蛋、未穿透、未命中的风险。所以带上1-2发AP作为刺刀使用,就完全足够了,毕竟火炮还是以支援为主。 技能搭配 车长:战场直觉,兄弟连,伪装,老兵 炮手:人工稳定,兄弟连,伪装,炮术大师 驾驶:快速转弯,兄弟连,伪装,如履平地 通讯:信号增强,兄弟连,伪装,通讯中继 装填:破釜沉舟,兄弟连,伪装,修理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炮手不去学致命一击。其中有两点,第一点,致命一击只能对AP、APCR或HEAT炮弹有效果,而且只有3%的几率。第二,并不是让你胡乱打一通,而是瞄准已经受创的弹药架、发动机、油箱等部位进行二次伤害。所以致命一击必须搭配车长的鹰眼技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这比较适合狙击模式下的TD和HT,MT。 而复仇女神更别想了,在火炮上帝视角模式下,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只针对炮口十度范围的目标,才会起到延长2秒的作用。 而这里强调一点,炮手为什么必须学人工稳定,虽然除开XX155之外的其他三系火炮没有炮塔,看起来不搭边没效果。但是,在坦克转身的时候,人工稳定就会出现效果,对于大角度转移炮线,需要从新缩圈的时候,有人工稳定这个技能会让你感到非常满意。 伪装技能必须搭配伪装网,效果是能叠加的,而兄弟连技能对伪装技能是有加成的。 四系顶级火炮弹道简单讲解: >->->->->-0_9_8_7_6_5_4_3_2_1_╋_A_B_C_D_E_F_G_H_I_J 上面符号>->-表示炮弹飞行路线;数字0-1表示火炮瞄准圈中心位置后半部分10个点;而A-J表示火炮瞄准圈中心前半部分10个点;╋为中心点。 这里火炮可以分成两类,一类T92和G炮大抛弧线弹道;另外一类就是261和XX155小抛弧线弹道。 先说T92和G炮,看似两门火炮都差不多,但是其中的区别还是很大。很多人说G炮弹道诡异,一些T92打不到的目标,G炮却能打到,而G炮打不到的目标,T92却能打到。这不是G炮弹道诡异,而是他特殊的弹道弧线所造成的。 T92弹道好比一个平稳的半圆抛弧线,当炮弹飞到抛弧线顶端之后,缓慢平稳掉落下来,好比这个⌒符号。而G炮的弹道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形状像三角形一样的椭圆抛弧线。这里重点说一下G炮的这种三角椭圆抛弧线,当炮弹射出之后,是非常快的速度直接冲向抛弧

中国火炮的发展

中国火炮的发展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以抛石块杀伤敌人的兵器,就已由中国人制造出来。这就是"火炮″的始祖一"抛石机″。 由于抛石机发射的是园形的或其他形状的石头,因此古代的炮字是石字旁,写成"炮″。这种抛石机好象一架大天平,它的一端斗里装着一枚重量几斤至几十斤的石弹,其形状各异;另一端则栓有许多根绳子,绳子由多名士兵拉着。在炮发射时,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士兵们便一齐用力拉绳,放石弹的一端被讯速抛起,石弹便被跑出去。在《范蠡兵法》中有着关于炮的最早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千步。″在汉代著名的"官度之战″中有,曹操曾用"霹雳车″击败袁绍,这种"霹雳车″就是古代的石炮。东晋时杜驰曾把抛石器械装上战舰用之于水战。至唐代,使用抛石机逐渐增多,如史书上有"李光弻作大炮,飞巨石,一发辄毙数十人″的记载。但是到宋代之前石炮使用规模有限,也没有专门操纵炮架的兵士。宋代是中国的抛石机使用的鼎盛时期,在一次作战中使用百具以上战例已屡见不鲜。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时代,以火药喷射的火炮开始出现,石炮的时代逐步成为历史。 公元9世纪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发明了火药,火药的出现必然导致火药武器的诞生。火药用于军事后,人们把火药做成火药弹(当时称火球或火炮),代替石块,由抛石机发射出去,这便是原始的"活炮″雏形。这种原始的火药武器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北宋曾公亮等人于1044年编著的军事名著《武经总要》里就已经记载了多种火药武器和相当复杂的火炮火药的配制方法。

中国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以火药燃烧形成的压力发射弹丸的管形火铳。据记载,宋代早期的火铳以竹为筒,内装火药弹丸。这种用竹筒做成的火器,在连续发射时容易烧毁,不能长期使用,因而在宋朝后期或元代早期,古代中国人民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这种火器口径较大。发射前从管口装入火药和弹丸,管子的后端装入引线,发射时,用火点燃引线引着火药,火药在管内燃烧产生气压,将弹丸从管口喷射出去。 目前,在我国一些博物馆收藏着几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铜火铳,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铜火铳,长35.5毫米,口径106毫米,重6.94千克,铸造于公元1332年[元至顺三年]。它的铳身刻有"绥边讨寇军,至顺三年二月去日,第三百号,马山″等字样。绥边讨寇军是使用者,马山则为铸造铜火铳的人。铳的头部象大碗,用来放置石弹,铳身放火药,并有火眼用以点火。铳尾为筒形空口,两边各有一孔,以便用销钉固定,表明它是装在木架上发射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收藏有另一尊铸造于1351年(元代至正十一年)的铜火铳。

资深人士谈中国大口径火炮发展内幕 – 铁血网

资深人士谈中国大口径火炮发展内幕–铁血网 大口径压制火炮通常是指130毫米以上的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它们是各国炮兵部队的主要装备。建国50多年来,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购买到自研,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火炮研制强国。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大口径压制火炮技术逐渐在世界普及,我国过去取得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因此,我们在为过去取得成绩自豪的同时,应该继续努力开创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辉煌的明天。 装备现状 1956年我国以苏联D1型榴弹炮为原型仿制了56式152毫米榴弹炮,1959年以苏联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M47型152毫米加农炮为原型仿制了59式130毫米加农炮和59式152毫米加农炮。至此,我国拥有了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 D1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前期研制的,带有浓厚的时代技术特点,身管外有被筒,采用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采用箱形开脚大架,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载面可以向上滑动。高低机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必要时火炮可幷架射击,

每个大架上有两个驻锄,一个用于硬地面,一个用于软地面。结构与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基本相同,两者除身管外的零件均可以互换。 M46型130毫米加农炮是苏联上世纪5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加农炮,以M1937型130毫米舰炮为基础,用于取代A19型122毫米加农炮,于1954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后来苏联又根据M46型加农炮研制了M47型152毫米加农炮。这两者的炮架基本相同,除身管外,只要调整反后坐装置的阻力和更换炮口制退器就可以实现互换(这是当时火炮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两门不同口径的火炮,只要采用不同制退效率的制退器保证火炮后坐质量相同就可以安装在相同的炮 架上,一般把这两种火炬叫做姊妹炮)。M46型130毫米加农炮采用活动身管炮身,炮身由身管和被筒组成。炮口制退器为单室多侧孔冲击式制退器。具有变后坐长的沟槽式液压制退机装在炮身下方的摇架槽内,液气式复进机固定在炮身上方。摇架为槽型,方向机和高低机均为齿弧式。平衡机为气压式。上架和下架均为铸钢件,采用箱形开脚大架。右大架上安装有炮身推拉器,用于炮身战斗状态和行军状态的转换。另外,在左右大架外侧各有一个千斤顶,用于在行军和战斗状态转换中与前车连接。 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基本满足了当时我国对大口径压制 火炮的需要,但多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56式152毫米

我军远程火炮发展简史 火力完胜美国佬!

新中国建立之后,研制火炮是开国领袖直接关注的大事,当时我国还装备着大量落后日式火炮我国的技术实力还不行就从当时能接触到到的苏式火炮为基础做出了仿制的决定。1952年做出制造第一批19种制式兵器的决定。而122mm榴弹炮是15种仿制兵器中的一种,即仿制前苏联1938年式M-30式122mm牵引榴弹炮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doczj.com/doc/0411745201.html,/ ]

1953年起,127厂开始按照苏联技术资料仿制122mm榴弹炮。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仿制的122mm榴弹炮就研制成功,并于1954年定型,并正式命名为1954年式122mm榴弹炮,简称54式122mm榴弹炮

54式122mm榴弹炮于50年代中后期装备部队,用以取代各种日式炮。本炮系由苏式M-1938式改进而成,使用汽车牵引。是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基本火炮。每团2-3营(炮24-36门)。70年代开始逐步退役,为54-1式取代。现均已停产。

54-1式122mm榴弹炮:火炮采用手动螺式炮闩;制退机、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准装置由58式瞄准镜、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该炮配有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烟雾弹、照明弹。图为苏联原版的M30火炮 转自铁血社区htt p://https://www.doczj.com/doc/0411745201.html,/ ]

该炮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火线高:1200毫米身管长:2670毫米初速:515米/秒最大射程:11800米最小射程:3400米直射距离:600米最大射速:5-6发/分高低射界:-3度-6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炮班人数:8人

54式152毫米榴弹炮,1955年研制定型的152毫米牵引火炮,系仿制前苏D-1型152毫米榴弹炮(苏军二战后期至70年代的师级支援火炮)图为苏制D1火炮。

中国古代火炮

中国古代火炮 中国古代火炮 中国古代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明朝丘撰《大学衍义补》中记载:“今之制,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亦谓之,又谓之铳”。自元朝以后,古代火炮开始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元朝和明朝前期的火炮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元末明初使用火铳作战的记载在《元史》、《明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中已经屡见,元朝和明洪武年间制造的火炮在中国各地博物馆中亦有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一门铭文为元“至顺三年”(1332)的盏口铜铳,其盏口口径105毫米,身管直径75毫米,全长35.3厘米,重6.94千克。铳身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寇第叁佰山” 三行铭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一门明洪武五年(1372)造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0毫米,身管直径58毫米,全长36.5厘米,重15.75千克。铳身镌有“水左字四十二号大碗

口筒重二十六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日宝源局造”铭文。山东省冠县出土的大碗口铜铳,碗口口径119毫米,全长36.4 厘米,重15.5千克。铳身镌有“洪武十一年”(1378)、“海”字 铭文。这3门铳均为铜质,形制也类似,在身管前端均有一个大于身管的敞口,身管后部为药室,有装引线的点火孔。但至顺三年铳管壁较薄,工艺较粗糙,明碗口铳管壁加厚,药 室部有较明显的隆起,身管加铸数道箍,表明后者已能承受较大膛压。据《明会典》记载,弘治(1488~1505) 以前, 明政府军器局所制造的各种火炮中,大碗口铳的数量为每3年造3000门。大碗口铳的敞口虽大于身管口径,但实际 上并不能增加火炮的威力。明初,又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直筒形火炮。河北省宽城县出土的洪武十八年(1385)造的一门直筒形铜火炮,口径108毫米,全长52厘米,重26.5千克,药室处有宽厚的箍。此外,山西省博物馆还收藏有3门洪武十年(1377)造的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两侧有双炮耳,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炮身铸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铭文(见彩图[明朝洪武十年(1377)造铁炮])。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带有炮耳的铁铸火炮。这种大口径直筒形火炮,显然会增大火炮威力,表明早在14世纪下半叶 中国古代火炮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朝前期,火炮已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军器局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盏口炮、碗口炮、神机炮、旋风铜炮、将军炮(“将军”一词常作为具

现代火炮种类

现代火炮种类 火炮是指口径在20毫米以上利用火药气体的能量,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统称。现代火炮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性能先进、种类繁多、各有特点的火炮。 现代火炮按其性能的不同,通常分为加农炮、迫击炮、榴弹炮、无坐力炮、火箭炮和高射炮等。分述如下: 1、加农炮:炮身常为口 径的40倍以上,初速通常为 700米/秒以上。它是一种飞行 速度快,弹道低伸,射程远的 火炮。在战场上可用它射击敌 人的快速装甲目标,摧毁敌人各种垂直坚固目标和远距离上的目标。 2、迫击炮:是一种弹道十分弯曲 的火炮。它以座板承受火炮后坐力, 采取炮口装填、滑膛迫击发火的装填 发射方式。它享有重量轻、携带方便、 使用灵活的特点。利用改变装药、变 换射角的方式来改变弹道的形状,来 消灭藏在隐蔽物、洼地内和堑壕里的 敌人。在近距离上还可以高角度抵近 射击。

3、榴弹炮:是介于加农炮和迫 击炮之间的火炮。由于榴弹炮有许多 号数装药,可用改变装药方式来改变 弹道的形状。要弹道弯曲些,就用药 量少的小号装药;要弹道平直些,就 用装药量多的大号装药。因此,榴弹 炮即可曲射,又可平射。有些榴弹炮 可以把炮身加长,成为“加农榴弹炮”,它比同口径的榴弹炮打的更远,这样有利于压制敌炮兵和远距离目标、破坏敌野战防御工事、重型坦克等。 4、无坐力炮:是一种小型 轻便火炮。它利用射击时炮尾喷 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来抵消火炮 后坐力的,因此,它不需要反后 座装置。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 轻便,运动灵活,是反坦克的有 效武器,一般作为步兵的伴随 火炮。 5、火箭炮:大都是车炮 一体的自行火炮,有多轨式、 多管式和多框式等几种类型, 能在10秒钟左右将几十发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