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训练配合门诊治疗对痉挛性双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78.51 KB
- 文档页数:2
运动治疗改善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个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对患有痉挛型脑瘫疾病的儿童平衡功能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所能取到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患痉挛型脑瘫儿童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对其平衡功能进行改善。
结果:在对患儿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治疗之后,其静态平衡功能以及姿势转换能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结论:对患有痉挛型脑瘫儿童应用运动治疗方法可以使其平衡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运动治疗;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平衡功能;个案研究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个案研究的患者为2周岁,被确诊为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患儿的时候仅1周岁,进入本院治疗的目的在于寻求使其能够站立并独立行走的可能。
入院检查时发现该患儿的屈曲肌张力呈现出增高的情况,并且肢体活动受限较为明显。
上肢也有屈曲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肩关节表现出内收的状态,肘关节与腕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形变,手指紧握拳状的时候有屈曲表现,拇指表现为内收状,并且紧握在掌心之中。
该患儿的下肢大腿呈现出内收肌张力增高情况,髋关节表现为内旋,大腿向外展比较困难,踝关节表现出一定的变形情况。
患儿的卧姿表现为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取俯卧位的时候抬头比较困难,仰卧位时头后仰。
由于患儿的平衡性相对较差,所以站立时需有人搀扶,由此便造成该患儿无法独立行走。
2.研究方法对患儿家属进行问询,对患儿的病征表现加以观察,了解患儿的疾病发生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决定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协助其平衡功能的恢复。
二、运动治疗方法1.康复目标结合患儿家属的需求本次治疗将康复目标定为:争取在患儿接受六个月的治疗之后使其平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能够实现独坐,最大程度上争取其可以独自站立。
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为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持续四十分钟。
2.康复训练2.1跪位及单膝跪位训练该康复训练以单膝负重训练为主,本文简述患者的右膝训练内容:由于患儿出现左侧髋关节内收以及膝关节越过正中线向右侧倾斜,所以判定患儿的跪位能力不充分。
痉挛对双瘫型脑瘫儿童下肢肌肉相关性的影响杜文静;李慧慧;胡宝花;王磊;谈恩民【摘要】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lower-limb muscle of children with diplegia cerebral palsy, and analyze the inlfuence of spasticity on lower-limb muscle relevance of those children,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was used as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experiment, both SEMG acquisition and muscle tension test of lower limbs gastrocnemius and anterior tibial muscle of twelv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ere carried out. Then, signals were ifltered and root-mean-square disposed by Acqknowledge softwar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bout those obtained data was carried out using SPSS 19.0.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asticity bate the relevance of lower-limb muscle of children with diplegia cerebral palsy. 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asic research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cerebral palsy children.%为了探究双瘫脑性瘫痪儿童下肢肌肉相关性,并分析痉挛特性对双瘫患者下肢肌肉相关性的影响,文章采用表面肌电信号作为信息来源。
张鹤平等:患侧肢体联合健侧肢体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患侧肢体联合健侧肢体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张鹤平张鹤平,,胥巧凤胥巧凤,,徐安平江苏省兴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兴化225700摘要目的分析患侧肢体联合健侧肢体康复训练对于偏瘫患者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兴化市第二人民医院86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患侧肢体联合健侧肢体康复训练,以相关量表对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加以评估并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BI)评分为(82.53±2.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02±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94,P<0.05)。
结论患侧、健侧肢体康复训练的联合开展可提高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不仅可以促使肢体运动能力提升,还可以实现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患侧肢体联合健侧肢体康复训练;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12.49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the Affected Side Limb Combi-ned with the Intact Side Limb on Motor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of Hemiplegic PatientsZHANG Heping, XU Qiaofeng, XU Anpi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Xinghua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Xinghua, Jiangsu Province, 225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the affected side limb combined with the intact side limb for hemiplegic patients,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n their motor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n Xinghua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43 cases)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add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the affected and healthy limb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tor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correlation scal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 of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Barthel Index (BI)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2.53±2.48) 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02±2.19)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4.794, P<0.05). Conclusion The joint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the affected side and the intact side limb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ffect of hemiplegic patients,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limb motor ability, but also realize the recovery of daily life abi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remarkable.Key words Affected side limb combined with intact side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emiplegic patients; Motor function; Living ability偏瘫也称半身不遂,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的常见症状[1],如颅脑外伤,如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卒中,又如脑部肿瘤,还有以内膜炎为主的心脏病变,且诱发偏瘫的原因非常复杂,饮食不调、情绪不佳或休息不足等[2-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临床研究元芳芳; 陈惠军; 康天; 李芳; 田金富; 赵卫东; 付惠玲; 刘娴; 宋舜意【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9(026)011【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 穴位注射; 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 运动能力【作者】元芳芳; 陈惠军; 康天; 李芳; 田金富; 赵卫东; 付惠玲; 刘娴; 宋舜意【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6000;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河北石家庄06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974.2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综合征,其中以痉挛型双瘫最为常见,以双下肢伸张反射亢进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可伴有认知功能障碍[1]。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多以康复训练为主,但起效缓慢,康复训练效果与患儿及家属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密切相关[2]。
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减轻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而改善运动障碍、姿势异常[3]。
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外源性神经调节因子,具有营养神经、修复神经损伤等作用。
通过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补充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含量,保护受损神经元,减少其凋亡[4]。
穴位注射通过针刺穴位激发经气,药物在穴位处吸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mNGF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6~13岁,平均(8.69±2.13)岁;运动功能障碍28例、智力障碍1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12岁,平均(8.61±2.10)岁;运动功能障碍29例、智力障碍11例。
前庭训练联合情景模拟游戏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家长满意度的影响包淑杰;于利华【期刊名称】《中外女性健康研究》【年(卷),期】2024()4【摘要】目的: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联合采用前庭训练、情景模拟游戏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康复中心接收的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化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
对照组予情景模拟游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庭训练。
对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巴氏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前庭训练结合情景模拟游戏能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能力,且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4页(P72-74)【作者】包淑杰;于利华【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中医医院康复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3【相关文献】1.强化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2.引导式教育结合悬吊运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意义研究4.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5.前庭训练联合情景模拟游戏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摘要】对1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CP)的患儿,在家长参与下进行了康复训练。
在对该患儿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进行了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
通过12个月的训练,患儿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家庭儿童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中国0岁~6岁儿童CP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目前有31万0岁~6岁CP患儿,并且每年新增加4.6万例。
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康复医生少,CP儿童多的局面,每天仅靠专业医生短暂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CP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一、研究对象患儿小琦,男性,2003年7月在母亲25岁时出生,1胎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为3000g,出生时羊水呛入肺中,窒息缺氧,刚生下时不会哭。
残疾类型为小儿CP,窒息为主要的致病因素。
4岁时可坐、爬,6岁学说话,能够独立行走,腰硬、颈硬、流口水、只可发“啊、妈妈”单音,发音不清楚。
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差、动作迟缓、肌肉强劲有力、上下肢运动障碍、吃手指头或东西、进食时饭粒洒地。
患儿于2010年3月7岁时来本康复活动中心进行治疗。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着重对在家长参与下的CP儿童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CP儿童的康复训练的训练场所中康复机构与患儿家庭紧密结合,强调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三、研究过程1.评估诊断。
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为痉挛性小儿CP,系由于锥体受损所致。
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活动度的相关性李思佳;张琦;何艳;刘前进;张燕庆;周天添【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22(28)10【摘要】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33例,按照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分为1组(Ⅰ级,n=12)、2组(Ⅱ级,n=11)和3组(Ⅲ级,n=10)。
采用SpinalMouse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患儿坐位躯干前后屈、左右屈关节活动度。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进行测试。
结果后伸角度、矢状面总活动度、左屈角度、右屈角度、冠状面总活动度均与GMFM88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5),与GMFCS分级呈负相关(|r|>0.424,P<0.05)。
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的脊柱活动度与粗大运动表现相关。
【总页数】6页(P1211-1216)【作者】李思佳;张琦;何艳;刘前进;张燕庆;周天添【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儿童物理疗法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3【相关文献】1.针刺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2.活动平板训练联合针刺推拿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3.痉瘫康湿敷结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4.A型肉毒毒素与活动平板训练联合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作用5.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