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7
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及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目的要求掌握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的有关概念;了解饲料分析的目的、作用;掌握饲料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了解饲料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概述(一)概念质量:一种物质本身固有品质的优劣程度。
饲料质量:用来阐明饲料和饲料加工后的优劣程度。
饲料分析: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对饲料成分进行分析。
饲料质量检测:是指运用实验手段,分析、测定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或对产品质量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和质量作用: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生产、质量管理以及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料配合提供依据;(二)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内容分析饲料的营养素含量:概略分析和纯养分分析分析饲料添加剂的成分、含量:营养性和非营养性分析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饲料本身和外来污染饲料的物理性状的监控及分析:饲料的生物学检验:(三)饲料的变异1、自然变异:变异范围一般在10~15%;2、加工:加工技术的差异;3、掺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过失性混进杂质、漏加贵重成分、故意增减等;4、损坏和变质(四)饲料工业的标准化1. 标准化定义:是以具有重复生产特征的事物为对象,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
主要包括原料标准、产品标准、饲料卫生标准、检测方法标准、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2、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全国范围内统一要求;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有了国标后相应废止;地方标准:没有国标和行标的情况下;企业标准:根据已有的国标或行标,企业制定的更严格的标准;没有国标、行标、地标的情况下;仅适用于企业内部。
3. 标准的性质强制性标准(GB):如《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推荐性标准(GB/T):如饲料原料标准、检测方法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GB/Z):4、饲料法规国家制订的用以管理饲料质量及其生产销售的有关法令或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条例。
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饲料粉碎粒度,了解饲料的加工质量并评估其适用性。
实验原理:饲料粉碎粒度是指饲料中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通常使用筛网进行测定。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不同规格的筛网,将饲料样品通过筛网进行筛分,然后分别称量每个筛网中的饲料残留物的质量,最后计算出不同粒度的饲料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饲料样品、筛网和天平等实验设备。
2. 取一定量的饲料样品,将其放入最大孔径的筛网上,用手轻轻摇晃筛网,使饲料通过筛孔,筛下的饲料残留物称为上筛余量。
3. 将上筛余量称量,记录下质量。
4. 将上筛余量从筛网上倒入次大孔径的筛网上,重复步骤2和3,直到使用所有的筛网。
5. 将每个筛网上的饲料残留物质量加起来,得到总质量。
6. 根据每个筛网上的饲料残留物质量,计算出各个粒度的饲料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粒度的饲料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例如,筛网孔径为1mm的饲料占总质量的20%,筛网孔径为0.5mm的饲料占总质量的30%等等。
实验讨论:通过对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我们可以评估饲料的加工质量和适用性。
粉碎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动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合理控制饲料粉碎粒度对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饲料粉碎粒度,得到了不同粒度的饲料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评估饲料的加工质量和适用性,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在实验过程中,饲料样品可能会发生飘散或堆积,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控制好饲料的投放量和筛网的摇晃力度。
2. 实验中所选用的筛网孔径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多个筛网进行平均处理。
改进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饲料粉碎粒度的测定准确性,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方向:1. 使用更精密的筛网,以减小筛网孔径的误差。
第二节配合饲料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指标来加以反映,这些指标是多方面的,大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一般性状、营养成分、加工质量和卫生质量,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与检测方法主要有化学测定法、物理测定法和生物测定法等。
质量指标:一般性状:感官指标(色泽、有无结块异味等);水分等营养成份:一般化学成份(六大粗);钙磷盐等;能量的测算;其它指标(胃蛋白酶消化率、水溶性氮、氨基氮、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加工质量:饲料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颗粒质量(硬度、粒径、长度、含粉率、糊化度、水中稳定性等);其它指标(杂质含量、豆粕中的脲酶等)卫生质量:重金属与有毒有害元素(铅、汞、砷等);有害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农药;药物添加残留;其它有害成份(棉酚、芥子甙等)检测方法:化学法:养分分析:概略养分分析;纯养分分析养分质量分析:AA分析;磷酸氢钙中的氟分析;赖氨酸的效性分析等物理法:筛析法;比重法;显微镜镜检法等生物测定法:生物学效价;动物饲养试验;动物屠宰试验;致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等一、一般性状反映配合饲料一般性状的,主要为感官指标与含水量两方面。
(一)感官指标配合饲料首先应通过感官鉴定判明其“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
通过感官指标可以鉴别饲料是否新鲜,配合饲料的新鲜度对于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感官检查的简易性也是其它仪器检测所无法比拟的,有经验的质量管理人员均可充分利用这些指标,在接收与发放时,也可大致核对其种类与质量状况,并用于指导取样及进一步的检测。
(二)水分水分是一项简单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指标,水分过高的产品,不仅影响其稳定性与耐贮藏性,而且过高就意味着干物质相时减少,用户会受到损害。
反之,水分过低就意味着饲料厂损耗的增加。
据研究饲料经粉碎机加工后,一般水分大致降低1%左右,这也是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发生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配合饲料质量标准规定,北方的配合饲料水分不得高于14%,南方的配合饲料水分不得高于12.5%,从生产到销售不超过10天时,含水量可允许增加0.5%,上述地区的差异,主要是考虑到气候条件对于配合饲料耐藏性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