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谱指数(B..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29
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在全麻中作为镇痛深度监测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脑功能状态指数(CSI)在全麻中作为镇痛深度监测效果。
方法:收治50例全麻手术患者,采用全麻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详细记录患者在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BIS,以及CSI。
结果:在气管插管的前后以及切皮刺激的前后,经过比较BIS、CSI,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管插管的前后,以及切皮刺激的前后,在心率,以及收缩压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术中的镇痛深度面,CIS、BIS并不能检测出患者的伤害性刺激反应。
关键词:脑功能状态指数;麻醉;镇痛深度监测由于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性,对麻药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在术中,应该保证麻药安全,摆正麻醉深度的适宜性。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感受伤害性刺激的前后,记录了相应的CSI、BIS值,经过对比分析,充分证明了其可以应用在临床监测镇痛程度方面。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收治了40例全麻手术患者,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5.4)岁,体重50-85kg,平均体重(68.4±5.6)kg。
丙泊酚靶器官效应室的浓度为4.0μg/ml。
1.2方法对患者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诱导,当患者入室治疗之,全面检测有创动脉压,等到患者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之后,应用电刺激仪进行刺激,一次刺激与切皮的超强电刺激相一致,其强直刺激为80mA, 50Hz, 0.25ms,4s,依次增加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分别为2.0μg/ml, 2.2μg/ml,2.4μg/ml,2.6μg/ml,详细记录血压、心率的变化,尤其要重点观察把心率以及收缩压的变化,这是反应镇痛的重要指标,对于血压以及心率的波动,应该控制在基础值的20%之内,以此作为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保证所有患者对疼痛刺激是没有反应的。
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脑电双频指数和边缘频率对镇静深度预测概率的比较吴群林;张兴安【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4(020)009【摘要】目的:比较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95%边缘频率(95%SEF)等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方法:选择1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咪唑安定预计血药浓度为靶目标浓度.初始靶浓度设定为50 ng/mL,其后以50 ng/mL的浓度梯度递增直至镇静评分为1分(OAA/S评分法),然后以50 ng/mL的梯度逐步降低.双盲记录预期浓度、EEG参数、镇静深度,计算各指标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和95%SEF等指标预测镇静深度的总体Pk值分别为0.697±0.014、0.767±0.014、0.739±0.016和0.604±0.017.效应室浓度、预期血药浓度与其余指标的n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咪唑安定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95%SEF等指标均能用于判断镇静深度,其中预期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预测价值较高.【总页数】3页(P1015-1017)【作者】吴群林;张兴安【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深度指数用于全麻术中镇静深度的监测 [J], 肖红霞;程茹;徐建华;郭纪生2.对比研究脑电小波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准确性 [J], 张晓彤;熊蔚;王保国3.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时脑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镇静深度监测准确性比较 [J], 邹亮;权翔;林思芳;田首元;王丽萍;叶铁虎4.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时镇静深度监测的评价 [J], 周丽萍;贾乃光;张亚军5.脑电双频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的麻醉镇静深度调控 [J], 孙卓真;葛圣金;李敏;薛张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麻醉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02)(总分88.44,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下面哪个系统能有效避免麻醉机与气体连接管道连接错误SSS_SINGLE_SELA比例限制控制系统B直径指数安全系统C限压阀D安全切断阀E轴针指数安全系统分值: 0.72答案:B直径指数安全系统,不同气体管道接头的同轴特殊孔不同,对应相应接头的插销,能够有效避免气体连接管道错误。
2.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的患者放置心电图电极时,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电极放置肢体远端即可B在MRI检查时不能监测心电图C电极相对于磁场的放置不重要,只要电极相距够远D电极应尽量靠近磁场中间E电极应尽量靠近磁场周围分值: 0.68答案:DMRI期间通常不用心电图监测,且扫描时导线加热患者可能被烧伤。
如果将电极集中放置并朝向磁场中心,将心电图导线与患者皮肤隔离且展开不得缠绕,心电图则可以使用。
3.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下列哪个选项是最适宜的SSS_SINGLE_SELA24~28℃,30%~40%22~24℃,40%~50%C26~28℃,30%~50%D24~26℃,40%~50%E20~22℃,30%~50%分值: 0.68答案:D手术室和ICU的适宜温度是24~26℃,相对湿度40%~50%。
4.关于各类型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Alberts喉镜适用于不易挑起会厌,插管困难的患者B纤维支气管镜仅适用于经鼻气管插管CPolio喉镜适用于颌胸粘连颈部强直性过伸患者D喉镜片由压舌板、直角或C型挡板、凸型接头组成EMcCoy喉镜适用于颏胸粘连颈部强直性屈曲患者分值: 0.68答案:D纤维支气管镜还可用于困难气道插管。
5.心前超声多普勒能检测到的气栓最小气体量是SSS_SINGLE_SELA**B5mlC10mlD25mlE50ml分值: 0.68答案:A心前超声是除经食管超声外检测气栓的敏感手段。
麻醉设备学考试试卷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30 分)1、关于牙垫形态要求,下列哪项不正确(C )A、管腔可通过吸痰管,以便进行口腔内吸痰B、外径略粗于气管导管C、口外部长5~8cm,以便固定导管D、口内部与口外部之间的固定翼不宜太大E、应有半圆缺口与气管导管适配2、下列关于麻醉机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E )A、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麻醉设备B、可提供氧气C、可提供吸入麻醉药物D、可辅助病人呼E、不能进行呼吸管理3、应用密闭式装置麻醉机时,应用氧气与氧化亚氮的流量比是(C)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4、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B)A、高压蒸汽法B、甲醛蒸汽熏蒸法C、煮沸1小时D、火烧法E、电离辐射法5、下列哪项为当今全身麻醉最常用的麻醉装置(C)A、来回吸收密闭式装置B、半密闭式装置C、循环吸收密闭式装置D、简单活瓣装置E、开放式和无活瓣装置6、对于影响蒸发器输出浓度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BD)A、温度变化是直接影响蒸发器输出浓度的重要因素B、麻醉蒸发器的输出浓度与大气压的变化成反比关系C、麻醉蒸发器的输出浓度与大气压的变化成正比关系D、蒸发器输出口下游的间歇正压可以造成输出浓度的明显升高E、蒸发器输出口下游的间歇正压可以造成输出浓度的明显降低7、下列关于脑电双频谱(BIS)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ABCE)A、BIS是在功率谱基础上,对脑电特征参数加上相关分析得到的数字指标B、指数范围为0~100C、表达相应的镇静水平D、指数越高,麻醉越深E、指数越低,麻醉越深8、钠石灰的主要成分包括(ABCE)A、Ca(OH)2B、NaOH或KOHC、少量的硅酸盐D、CaCO3E、少量的指示剂9、关于麻醉通气机用于病人之前应完成操作常规,下列哪些正确( ABCD )A、按照使用说明正确连接气路B、麻醉回路病人端连接模拟肺,最好采用水箱式模拟肺C、按常规给定新鲜气流量,快速供氧充满风箱D、麻醉回路通气模式选择器和麻醉回路排气阀置于机械通气状态E、通气机无须通过自检程序10、下列哪些不是自体血液回收机主要组成部分(CD )A、离心杯B、离心机C、血泵D、氧合器E、储血器及称重传感器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电气事故:是失控电能造成的意外事件.包括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以及电路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电气爆炸等。
围手术期麻醉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摘要:围手术期的麻醉工作中麻醉指标深度监测是目前麻醉技术的发展需求重要方向之一。
其中,以脑电监测指数为主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例如脑电双频谱指数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等,此类麻醉监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术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并发症隐患起到了很好的监控效果,另一方面提升了手术的整体质量与治疗效果。
本文首先对脑电监测指数进行了详细分类,同时分析其优劣势,最后予以总结。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围手术期;脑电信号引言:麻醉深度监测作为围手术期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1],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保障了针对性麻醉方案的顺利进行,提升了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
深度麻醉监测以无创伤、准确、防干扰能力强为实施目标,一方面对麻醉过程中阵痛组完成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对机体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观察效果。
我国以往的麻醉深度监测以临床表面特征为判断依据,例如体温、血压、心率等,临床价值较低,数值不够精准。
所以,通过脑电信号的实时分析并获取具体数值逐渐应用于麻醉监测当中,从而实时掌握患者的麻醉深度。
脑电监测指数临床中可分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熵指数以及其它指数,具体内容如下:1 脑电双频指数1.1 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脑电双频指数是脑电双频谱中的分析技术,能够精准的反应麻醉类药物对脑组织的作用程度,其指数量化与麻醉药物成份关系较为密切。
例如,不同比例的安氟醚、异氟醚等成份的麻醉药物的应用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的大小随药物吸收量增加而减小,其数值降低直接反映了患者的意识水平变弱。
除判断患者意识水平随药物吸收量的多少而变化的情况外,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药物摄入量具有较高的衡量价值。
能够精准的控制患者在符合麻醉标准,即到达一定的睡眠状态下,及时停止麻醉药物的输入,保证麻醉药物量的最小使用程度,缓解麻醉药物对患者身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