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谱指数(B..
- 格式:ppt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29
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围术期脑保护背景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高龄手术增加,如何减少浅麻醉造成高度应激反应,睡眠不当的麻醉造成术中知晓,过深麻醉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早期死亡率增高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自美国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与以前澳大利亚、瑞典所报道的知晓发生率相似, 研究一致的结果表明知晓在手术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1000例中就有1到2例发生术中知晓. 产科和心脏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
Phillips等报道,7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中,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
英格兰一项近期研究报道,常规外科手术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2%。
而麻醉药物应用不当造成另一结果是麻醉药的毒性反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增加Aβ的生成,影响神经细胞的增值分化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临床中尽可能简化麻醉方案,根据病人个体需求,采用最低的合理有效的麻醉剂量和麻醉浓度。
为避免临床麻醉过深过浅、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监测设备,在临床上将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1996年10月,由 Aspect Medical Systems 公司发明的一种 EEG参数,双频谱指数(BIS)被FDA批准应用于临床,BIS能够测定麻醉药对大脑的作用,特别是麻醉的催眠部分。
围术期脑保护麻醉管理措施1.调控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加重脑缺血组织损伤,影响神经功能。
2 合理液体管理,控制血压。
术中补液以晶体为主,胶体扩容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依赖内源性压力反射调节机制稳定血液动力学以及正确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维持正常碳酸浓度或中度低碳酸血症,避免碱血症引起脑缺血。
4.力求做到精确麻醉,术中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并能根据手术需要准确把握和调整麻醉深浅,能在术后能让患者及时苏醒。
通过对病人脑电信号的监控来实施,并配以测算病人的睡眠深度,肌松程度,镇痛效果。
优于血压,心率等间接指标监控,创造稳定的病人条件, 提供安全舒适感受。
实施精确麻醉带来的益处通过术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实施精确麻醉能够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减少麻醉死亡率,减少麻醉药品消耗,减少医患纠纷,减少术后转归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医院整体麻醉操作质量。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全身麻醉深度有何意义与不足【术语与解答】①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是通过前额电极传导与相关设备记录转化得出数字化脑电活动过程,主要用来监测全麻患者的意识水平与状态,是目前临床全麻较为实用的监测仪器;②BIS是数量化脑电图监测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个统计数值,可对全麻期间及不同阶段所接受不同麻醉药物而产生的双频谱脑电图变化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能去掉对手术刺激反应价值小或无价值的参数,选择预见性较好的一些参数,进行判断分析,计算出BIS 值;③通常情况下BIS监测数值范围为0~100,其数值越大神志越清,反之说明大脑皮层的抑制越重,当BIS数值上升至80时,50%以上的患者能被唤醒,若BIS数值大于90几乎所有患者都可唤醒;④BIS将全麻深度进行了量化处理,其数值范围从0(等电位脑电图)至100(完全清醒),数值越小全麻越深,反之亦然;如BIS值<60,说明患者对外界语言指令无任何反应;若BIS值>70时,一般认为患者神志处于较清醒状态;当BIS值达到95~100,则可确定患者已完全处于清醒状态;⑤一般而言,全身状况健康的患者在接受全麻手术时,其BIS值为40~60为适宜;⑥随着BIS不断优化、升级,其在临床全麻手术患者中应用逐渐广泛。
【麻醉与实践】麻醉医师在全麻术中单凭经验不可能监测到患者是否知晓,只能从术毕患者完全清醒后回忆而直接获得,因此,将BIS用来监测脑电活动只是一种预防性措施:①麻醉期间实施BIS监测主要用于减少全麻患者术中知晓,依据个体调整麻醉用药,既要防止麻醉过深,又要避免麻醉过浅;②目前认为BIS作为全麻患者监测指标,其BIS值低于70就很少存在外显记忆,全麻期间若将BIS值控制在60以下,术中发生知晓(外显记忆)的可能性很小;③适宜的全麻深度其BIS值为40~60为宜,通常低于40为深全麻状态,但临床上也发现极少数全麻患者其BIS值在40~60之间仍有内隐记忆(BIS在50左右内隐记忆可消失),故临床一般将BIS 值维持在<50则基本可使患者术中无知晓且术毕无回忆;④通过BIS监测,可使全麻药物用量接近个体化。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技术参数1. BIS指数(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范围100~0,(完全清醒~无脑电信号);2. 信号质量指数:范围0~100,实时监测记录信号质量;3. 肌电信号:肌电70~110HZ,实时监测;4. 同屏脑电波显示功能:支持双导脑电图同屏显示;5. 爆发性抑制比率:范围0~100%,实时监测记录;6. BIS趋势图:实时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趋势;7. 滤波功能:有效肌电过滤和电刀干扰过滤;8. 数据存储、导出功能:可存储≥1000小时的历史数据和72小时趋势图形;具备数据下载功能;9. BIS日志显示功能:显示全过程的BIS数值和图形,并持续更新;10. BIS图表数据时间间隔可选;11. 打印功能:可通过移动存储器打印和分析数据;12. 快照功能:可记录存储趋势显示上的重要信息;13. 具有报警功能,且报警音量可调,可设报警高、低限数值;14. BIS趋势平滑率可选,提供至少三种可选BIS值的平滑率;15. 具有时间/日期和清除存储数据功能;16. 患者联线信息提示:提示问题信息及处理办法;17. 具备系统自检功能,传感器位置自检功能,并且屏幕显示信息提示及处理办法;18. 机器可自动识别传感器有效期;19. 传感器数据显示功能:显示每一探头电阻值;20. 数据导出功能:一个RS232端口,两个USB端口(A型和B型),具备所有数据USB端口输出、下载功能;21. 显示窗口:彩色触摸屏≥6.6英寸,屏幕分辨率为640*480;监护仪重量≤1.6kg;22. 软件系统:只用于BIS双频谱指数及肌电的监测,终身免费软件版本升级;23. 具有病例演示功能;24. 系统组成:原装整机,主机显示器为一体,非软件控制式;25. 采样速率:≥15000个样本每秒;26. EEG 扫描速度:25毫米/秒;27.更新速率:BIS数值≤1秒,趋势≤10秒;28.EEG范围:单通道显示-25μV/div,双通道或四通道显示- 50μ V/div;29.接通100-240V/AC交流电即可使用,不需要提前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