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民主制度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民主政治对比我国及西方的许多国家都采用民主的政治制度,但很明显这两种民主政治有许多不同点。
本文将讨论着两种制度的优缺点并试图从教科书以外的解释为何我国的民主政治相比与西方国家具有先进性。
首先,我们将中西的民主政治进行一个粗浅的横向对比。
先来看看西方人是怎么搞民主政治的。
依照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西方大致是把立法、行政、执法的权利分别授予议会、政府、法院。
其中最能体现“民主”这个词的机构当然就是议会了。
“议会”,从名字上来看就是“一起讨论的会议”,会议的参与人各抒己见,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所谓的“民主”给人最直观的感觉不就是这样的么?实际上,不少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都有不止一个议会,而是两个。
在一些地方(如英国),这是为了分开贵族和平民。
而在另一些地方(像是美国),这是为了妥协两种矛盾的要求:各种议席数相等和按洲人口分配的议席。
而我们又知道,这些国家的执政党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少国家,政党间通过各种竞选获得议席,得到议席最多的政党便是执政党,第二的是在野党。
剩下的?反正不管也没问题。
然后执政党的领导人自动成为了政府首脑。
当然,也有像美国这样子哪个政党的人当总统哪个党执政的国家存在。
从上面这些冗长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西方民主政治体系把人分到各个群体里,让他们争吵以求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这也正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核心:不同的势力相互斗争以取得平衡。
因此他们认为:不同的政党虽然在吵架。
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使国家变得更好,“吵架”只是面对问题寻找最好的出路的方式。
这种政治制度附带的好处是:执政党因为面临着下台的危险,所以必须表现得让人满意,腐败因此变少了。
至少从直观感觉上讲,这样的制度因为利益群体相互制约儿防止了权力被集中和滥用。
也许因为感性上易于理解这一点,不少人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比我国的要民主。
请注意,直到这里我们都只是在说这种制度在理论上的效果,并未涉及实践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但是西方政治在制度上是否真的比我国民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看看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怎么样的。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中国,东方大国,悠久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加熠熠闪光。
西方各国,每一次奋力的演变、斗争,都推动着各国走向新时代。
由于国体不同,国家在施政方面,自然也不同。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自然,这也影响了我过得政治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些制度的确定根据了我们国家的国情和社会现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最切合社会的,以中国共产党委基准点,国家有什么事发生,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不至于因为国家政党太多,而不能尽快统一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多党合作的存在,使得中国共产党做出最后定论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出谋划策。
根据不同的方面提取意见,使得出的定论更加全面,更具合理性。
西方各国,且不谈雅典、罗马等国家的城邦制,先从英国开始,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以单一制、君主立宪制发展,英国的政治体系直接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体系,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牙买加等国。
国王只是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并无实权,拥有最高政治权利是内阁首相,英国的议会是政治中心舞台,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中产生,这里只是将英国作为案例来分析。
法国采用双元首脑制,总统——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总理在任命其他官员,德国是联邦体制的国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这些可以看出,西方各国在政治制度上存在不同,但从根本上分析,他们是一样的。
西方国家多为资本主义国家,国家领导人执政以资产阶级为主,可能会伤害到社会底层人的利益。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执政党为了利益执政,需要有民众的支持,在大部分情况下,给与绝对的民主。
中国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本着执政为民的方针执政,会将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更直接的民主执政。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有什么不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民主法制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这个方面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接下来我们将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的不同之处。
一、民主民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民主政治中,人民的意愿必须被尊重和实现,政治权力必须来源于人民的选择和授权。
然而,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民主实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1、中国的特色民主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体现形式。
然而,在实践中,代表大会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选举程序不够透明、代表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
此外,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政治大会和政治部长制度也有其独特之处,包括“两个委员会制度”和“三个代表”、以及“四项基本原则”等。
2、西方的自由民主西方国家多数实行的是自由民主制度。
在自由民主制度中,政治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并通过公民的选举来体现政治权力的来源,民意的表达与实现。
此外,西方国家的媒体、司法、公民社会等组织都享有较高自由度,能够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二、法制法制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一,是社会公正的保障。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最高的权力,所有的权力都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约束。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所实行的法制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1、中国法制中国的法制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基础,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政府法规、自治条例、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等。
此外,中国的法制建设还面临很多问题,如法制观念不够深入、法律法规执行难度较大、司法不独立等。
2、西方法制西方国家的法制以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为主,包括宪法、法律、司法判例和法学文献等。
同时,西方法律的适用性和约束力也相对较强,法律对所有的权力和组织都能够予以限制和规范。
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有一个很大不同,西方一般实行多党或两党轮流执政,而中国是共产党长期执政。
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问题在政治学上被称为执政的“合法性问题”或“正当性问题”,也就是说实施某种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首先形成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长期革命斗争中。
在艰苦卓绝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达28年的英勇斗争,仅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人。
这一数字超过新中国成立时的共产党员总数。
这意味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像《红岩》里的烈士一样,多数共产党党员并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感天动地,证明了自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先锋队。
1949年1月22日,新中国诞生前夕,在有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参加的共商国家大计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上,李济深、沈钧儒等55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了对时局的联合声明,他们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新政协会议之后,各民主党派相继召开了各自的代表大会,一致明确表示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即使是不带偏见的外国人,也都给予了肯定。
然而,问题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经50多年过去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这就是说,共产党执政还有个现实合法性的问题。
我想这是一些人思想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疑问的关键所在。
这里我想讲个小故事。
去年,印度外交部长辛格来华访问,50年前他曾去过山东青岛,变化巨大的青岛令故地重游的辛格感慨不已。
当有人问到他中国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时,辛格说了三个词:竞争、开放、专心。
他把中国和印度作对比说,印度有太多的政治争议、太多的选举,把许多事情都耽误了。
他还特意指出,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共产党和领导人具有社会威信是中国成功的一个关键。
中西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差异。
民主观念的差异是最主要的。
西方把“自由平等博爱”作为民主的核心内容。
东方文化强调“和而不同”,更加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
从文字的概念可以这样分析,“生存权”“发展权”的内涵,包括民主权力在内。
也就是说,自由平等博爱可以在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实现。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分析,更容易得出东方是大民主观念,而西方是小民主意识。
在疫情肆虐过程中,欧美国家的做法完全诠释了以基督教基本教义界定的西方民主含义。
在世纪疫情中,“生存权”可以理解为“为每一个确诊人提供全方位的免费治疗”,为疑似病人提供免费治疗,为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发展权”,可以理解为,创造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工作、发展的空间。
保障“生存权”“发展权”的具体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奉献诚信友善”。
民主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内容之一。
两种制度之争,必然带来两种观念的冲击。
但不能用孰是孰非、谁对谁错来判断。
要用哪个体制更能保护人的基本权力,哪种状态下人的权利更能胖普通人获得安全和满足(幸福是满足的一部分,满足的内涵包括幸福)。
假如没有分清两种制度理念的根本分歧,妄谈制度优劣,是不同腔调(声调)上讨论音乐作品的优美与瑕疵,都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人认同。
民国时期,当年不少清华北大的教授反对汉字,呼吁推广拉丁化,以争取愚昧民族向西方文明靠拢。
结果,不成功。
据说,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的两篇同音文《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打脸崇尚拼音文字的伪学者。
电子计算机机应用和推广,汉字输入障碍,又成为一批专家质疑汉字的理由。
当然,最后也不成功。
由此可以判断,中西方的观念差异,通过文明互鉴发展,是可以实现互通共存的。
在这样的发展阶段,盯住技术进步过程中仍然落后的一个环节,而得出文明与否的结论,是多么陈旧的观念。
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异同与互动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异同与互动2023年,全球政治格局依然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依然在相互异同和互动中不断发展。
中国政治制度在历经改革和发展之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西方国家则依然坚持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种政治制度的异同和互动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本文就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异同和互动展开分析。
一、政治制度的异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国家强调的是民主政治制度,注重政治权利和个人自由,主张言论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
而中国政治制度则是一种社会主义制度,强调的是国家集权和利益平衡,追求实现公平、正义、和谐与稳定的社会目标。
在国家治理中,中国政治制度采取的是一种特殊的组合形式,将党和政府的领导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实行一系列政策来限制和打击反对党派和异见者的表达,以此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而在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中,政治权力分散、审查权有限、反对意见可自由表达,以达到保障民主和人权的目的。
对于全球经济和治理,中国和西方国家都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姿态,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和政治联系。
然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西方社会之间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包括价值取向、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道路等方面的不同。
二、互动的影响就全球政治格局和国家治理来说,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互动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趋势。
政治制度、文化价值和经济模式的差异,成为双方互相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切入点。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除了社会主义制度外,还需要西方国家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市场经济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城市化进程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受到了挑战。
中国政府自身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增强民主与法治观念,以逐步推动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中国社会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发展。
政治学中的各国政治体制对比在政治学领域中,各国政治体制的对比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治稳定程度。
本文将对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进行对比,以期深入了解各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一、民主政治体制民主政治体制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政治体制之一。
它的核心是人民的代表参与决策和政府的制约与平衡。
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民主政治体制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实践。
这些国家通过选举产生政府领导人,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而在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实践程度参差不齐。
一些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存在着一党专政、选举不公等问题,导致政治权力无法得到有效制约,民主制度的建设受到阻碍。
二、共产主义政治体制共产主义政治体制是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朝鲜、古巴等国家,共产主义政治体制得到了长期实践。
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实行一党制,共产党在政治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虽然这些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政治权力集中、人权问题等挑战。
共产主义政治体制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党独大、缺乏政治竞争等问题,制约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三、君主制政治体制君主制政治体制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的政治体制。
在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君主制政治体制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国家的君主在政治上具有象征性和仪式性的作用,实际的政治权力主要由议会和政府行使。
君主制政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传统文化,但也存在着政治权力集中于一人、民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四、专制政治体制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或一小团体的政治体制。
在沙特阿拉伯、朝鲜、叙利亚等国家,专制政治体制得到了实践。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拥有绝对的权力,政治决策往往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专制政治体制在一些国家中导致了人权侵犯、政治腐败等问题,制约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各国政治体制的对比表明,不同的政治体制对国家的发展和政治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民主是人类最现代的、最新的普世价值观,是人类自身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规律性结果民主从其字面上来看源于希腊文,代表着由人民统治。
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一般的原则是由多数进行统治。
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上,而没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广大人民控制。
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著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
笔者认为,民主就是民主制,是一种国家的运行体制。
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其社会基本观念是维护人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民主国家的整个框架都是基于此观念建立和运转的。
而目前民主的推行是根据多数决定、同时尊重少数派的基本权利这一原则来实现的,其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民主,即一切社会事务的决定都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二是代议民主,即人民通过选举来产生官员,并由官员来完成社会事务的处理。
显然,直接民主只能在人数不多的国家或地区实施,而代议民主则在人数众多、事务繁杂的当今社会普遍流行。
目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实行这种民主制度,比如美国的总统以及议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必然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问题。
康德说过:永远把人作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
其前提条件就是人必须“自由”即必须有权对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具有“自由的选择权”。
罗尔斯主张自由优先,就是指自由是实现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没有自由和自主的劳动,就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幸福、发展。
因此,民主制度的目的就是“自由”就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也只有了民主,才能保障人们的自由。
也正因为此,戊戌变法时期的民主先驱严复就指出了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实质“中国和西方的差别就是‘自由不自由’的差别。
”这是因为:失去自由的奴才是不可能建立自由、平等、繁荣、富强的国家的。
制漫长的黑夜中。
直到资产阶级的兴起,伴随着宗教革命、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取得合法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将雅典的民主再次请上历史舞台。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它们在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参与方式和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执政党,其他政党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式存在。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拥有领导地位,其他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一定作用。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的数量较多,各个政党在政治竞争中具有平等地位。
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党独大的现象,政党之间通过选举等方式争夺政权,并在政府中形成多党合作或联合执政。
二、运作机制: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即在党内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民主集中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会议、选举等形式进行党内民主,实行党员大会制和代表大会制,确保党内决策的民主性和集中性。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独立自主,有自己的党纲、纲领和政策主张。
政党通过选举、党员投票等形式进行内部决策,党员有权参与党的事务,政党内部决策力度相对较轻。
三、参与方式: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中,除了中国共产党外,其他政党以参政党的身份存在。
这些参政党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决策和治理。
参政党在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等政治机构中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国家政策和法律进行监督。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通过选举的方式争取政权,参与国家决策和治理。
政党通过竞选活动、政治宣传等方式争取选民支持,最终通过选举获得政府职位。
四、权力分配: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拥有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行使国家权力,制定国家政策和法律,领导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通过选举的方式获得政府职位,共同参与国家治理。
比较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哪个更合理?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运转的基石,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福祉。
目前,中国的政治制度备受世界瞩目,那么,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否更合理呢?下面,我们将从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利弊得失。
一、民主程度民主是时代的潮流,是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
在这方面,中国目前仍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选举制度仍有一定的局限。
而另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在这方面可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二、治理能力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在这方面,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
但是,像美国等西方国家,由于其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其治理能力不如中国。
另外,像一些非洲国家的政治制度虽然在管理上较为嚣张严厉,但是短视而不具备长远发展规划。
三、对于民众的关怀政治制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其民众的关怀和重视程度。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的积极作为备受世人肯定。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政府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医保、教育、住房等多方面的改革,为全体民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相对而言,一些民众福利制度不完善的国家,其政治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综上所述,只有实事求是地评价各国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才能真正有效地对照各国现状,对比不同的制度优劣。
毫无疑问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政治制度应该相互学习、交流,互相借鉴,才能共同迈向更高水平的政治制度发展。
中西方民主制度对比 前言:说句实话,就刚拿到那些书目的时候,我还真不好选择哪本作为的突破口(其实直到写这个的时候,也没选好),只好初步选择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作为我的读后感的主要目标,但实际上,我在读了老师的导读和推荐理由后,我便放弃了我最初的目标,转而对比起中西方的民主制度(多数是各方的弊端),当然里面不仅仅是一些理论化的知识,还附带了一些我的个人见解(或者说是对当前制度的吐槽,尽管有的见解过于片面)。全文的主线是依照对民主的见解、中式民主制度、西式民主制度,以及对我国民主制度展望来展开的。
我眼中的民主 对于“民主”这两个字,我们并不会陌生,因为我们自从出生便接触了这两个字,我们可以说是生在民主下,长在民主中。但实际上可曾深究过“民主”到底为何物? 在有关民主的定义上,我的观点与我国对国家的定义是有相似之处的。首先国家为何物?国家就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阶级性就是其本质。从中可以引出我的观点,民主也是相对的民主,就其本质(少数服从多数)而言,民主是有针对性的,对统治阶级是民主,而对被统治阶级就是专制。因而世上没有绝对的民主,有的只有相对的民主。 在我国,无产阶级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在此阶级职位之外的皆为被统治阶级。在我的高中教科书中还有写到民主与专制的对象:民主——阶级内部 专制——阶级敌人,这么说来我国的国民情况还真是单一,不是1便是2,绝对不会有3。凡是敌人的都被争取、被打倒,难怪在我国时常会出现大公司老总举家外迁的情况——他们没有进入民主的阶级范围,万一哪天政策一变,他们就是专制的对象。其实就我国当前的阶级情况,就我来看,也不是什么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官僚阶级专政,党权重于政权。 就拿企业来讲吧,凡是与官方有些许联系的,企业经营自然是一帆分顺,而若是不知上下打点的,虽不说财路受阻,但也不会有什么优势可言。真正能凭实力跳出这怪圈的企业,也没几家。君不见世界前百强企业中的中国企业有多少国有控股企业!真应了那句西游记的笑话: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收走了,没背景的都被打死了! 当然,也不能完全的片面理解,中式的民主就是坏的,其实总体来讲,中式的民主形式是好的,但是耐不过中国人的创造力,以及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就拿官僚主义来讲,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就讲过:“做了大官,要保护大官的利益。他们有了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从中可以看出其对官僚主义破坏性认识之深。而中国走过了这60多年,官僚主义非但没有压制,反而愈演愈烈,可见中国若想要民主,在去官僚主义这一块还需多下功夫。 民主在我看来,就是要使我们的基本权益的到充分的保障,生命健康、言论自由、财产等权利就是我们的基本人权。而在中国,如何使得这些权利如何得到充分的保护,我想靠“人治”是很难实现的了,重要的还在于“法治”。完善律法,依法治国,严格执法等措施将确保中国民主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成为管理层的一句空话。
中式的民主 提到中式的民主,我不得不提到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不说其他,就其本质的意义上来讲,它保障了最广大的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现实体现。采用自下而上的直接选举方式(在县级以及县级以下,以上就为间接了),使得代表的来源来自于最广大的人民,代表的提案能够最大限度的反映人民的意愿,同时也使得阶级、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在权利决策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从其出发点来讲,是能够很好的实现并维护人民的利益的。 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难免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1、人民代表脱离群众,尤其是高层的人民代表,就当前的国情来看,人大代表很少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即使了解也只是小范围的了解,从而使得人民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而且就提案的反映面来说,也是缺少群众基础的。 2、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法律效力难以确定。尽管我国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利机关,而政府则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由其产生,并对它负责。但实际上由于没有相应的权利行使范围的法律确定,使得人民代表行使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最终使得人民代表行使权力处处受到限制。 3、人大代表的结构不合理,发挥作用效果较差。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仅体现在代表的知识水平,还体现在代表人群、民族、性别等。这点是近几年来人们反映最为明显的一个弊端,由此有关评论还将人民代表大会直接称为当前政府的“橡皮图章”,由此可见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缺少科学性,民主性,使得决议的权威受到人们的质疑。
西式的民主 提到西方的民主,我们第一个反应或许不会是马克思口中的西方腐朽的必然走向死亡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自由,人人平等的观念,就如同人权宣言中所说:“人人生而平等。”西方的民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体现其制度民主共性性的地方: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其二体现的是他们的政府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而西方又在其民主化进程中又形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等,而这些机制又反过来完善了西方的民主框架。 由以上可以看出,西方民主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其较为完善的体制,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其自身固有的阶级缺陷和制度中的弊端,使得西方民主制度的效率大打折扣。 就以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为例,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三者权利分立,同时形成相互制约。国会拥有否决总统决议、人事任免、弹劾总统的权利。总统拥有对国会通过的法案的否决权和搁置否决权。总统拥有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选提名权,而国会拥有任免权,而最高法院则对总统和国会有违宪审查权。 这三者权利看似分工明确,能够为民主制度保驾护航,但实际上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威胁着民主制度。就以国会与总统的关系为例,好的来讲,总统与国会相处融洽,那万事OK,一切好商量。但万一如果国会与总统关系僵硬,那总统所代表的政府将面临由于财务紧张而倒闭的危险,这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究其原应还是其两党制带来的后果,总统所在党派执掌国会,那国会的意愿与总统的意愿还是较容易达成协调的,但若不同······)这必然会导致行政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民主的进程。 西方的民主是金钱的民主,其标榜为民主的直观体现——选举制度,便是富人们的游戏,而由于选举被富人们操控,必然导致最终选举利益也为他们所控制,进而影响民主。 最后一点西式民主的致命伤是由于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决定的,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导致社会资源非配的不公,最终使得贫富差距的产生,拥有更多财富的资产阶级掌握着民主的话语权,而穷人则站在民主之外,致使社会民主不公。
对中国民主制度的展望 1、对当前的一党专政的看法:说句实话,无论是一党专政还是多党派轮流执政,这两者都不影响民主!主要看两者如何对待民主。在前面,我提到过,民主是什么?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在这里就是国家中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影响执政党以及政府的能力,是这个国家最大利益最正当利益的代表。 只要党能够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三个代表政策(在这里我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不是党代表或者说引领人民,而是代表人民的需要,即人民为发展主体),坚持科学发展观,那么中国共产党就能引导中国的民主政治。 2、对中国是否要实行三权分立的看法:就这点而言,我可以说是十分难以抉择的,就其制度本身而言,是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高级的民主形式,其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能有效的维护民主制度。但是就排除其自身存在由于权力相互制约带来行政低效率不说,就本国的基本国情来讲,就是不现实的。 西式的民主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背景和社会发展背景以及全民的教育背景的基础上,而我国就当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因而就当前的中国情况,是不适合实施三权分立的,当然既然马克思主义能中国化,那三权分立也能中国化,舍弃其存在的弊端,从而为中国式民主服务。 3、就当前的中国的政党制度来讲,是个不怎么好听的一党专制政体,但是就当前的民主发展需要来说,这又是必须的。当前的中国存在的多种矛盾,不仅仅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还有民族矛盾、东西差距拉大、台湾问题等多方面的矛盾,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力的专制政党的统治,不然如果似美国驴党与象党那般争论不休,那中国还不如早点退出历史舞台!(争论固然能出真理,但更多的是浪费时间)所以,就中国这些问题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提出是,一党专制还是延续下去的好。 4、就影响中国当前民主的问题之一,政府工作低效率以及腐败问题,我们不能单一将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5000多年的官僚文化,这不是一个党派在短短的60多年执政生涯中能该改变的问题。其实,究其根源,还是在人民。人民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人民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体现在推动民主进程上。民主是要靠人民去拼搏出来的,而不是依靠一个政党就能解决的。只有发挥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发挥出社会舆论的力量,那民主才会到来。 5、前面几点为中国共产党“开脱”了一些责任,但是中国共产党还是要有其作为执政党的担当!中国共产党应清楚的看到,要想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自己的执政地位,民之口不是川,群众不是洪水猛兽,维护小小的面子或者屁大的官员最终会得不偿失,相信群众的监督,依靠群众的监督,才是唯一正确之路。
班级:10工商3班 学号:1020300328 姓名:潘瑞靖 参考图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国各阶层社会分析》、《公民授权与代议民主——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