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
从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比较:一、首先是两种制度的性质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
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声称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国家,不论采取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二、其次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员通常来源于三种途径---选举,任命和特殊身份者可获得议员资格。
虽然包含有民主,平等的选举理念,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
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
选举中,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控制和操作,受到资产、教育和文化的限制,受到民族歧视的影响,哗众取宠,贿选横行,特别是高额的竞选费用,一般选民很难当选,是少数人的民主和天堂,劳动人民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三、此外政党制度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它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我国革命和实践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才能得以正确、有效的发挥。
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
在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两党制或多党制,议员的选举,议会以及政府的组成、活动都受政党操纵。
姓名:何悦玥班级:财管三班学号:110106104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中美政治制度具有着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特征。
一、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
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
政治制度也不例外。
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一)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大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
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它们在组织形式、政治参预、决策过程和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制度的区别。
一、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是以阶级为基础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议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惟一执政党,其他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合作火伴,参预政治决策和国家管理。
中国政党制度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党的组织结构严密,党的纪律严明。
而西方多党制度是指存在多个政党并有竞争的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通常以两大主要政党为核心,例如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
这些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政权,通过竞争来实现政治权力的交替。
二、政治参预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政治参预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党员在政治决策和国家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立法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参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除了党员和政治家,普通公民也可以通过选举、游说、示威等方式参预政治活动。
西方国家注重民主和公众参预,政治决策更加开放和透明。
三、决策过程中国政党制度中,政治决策主要由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等核心机构进行。
中国共产党通过集中统一的决策机制来制定国家政策和规划。
政府机构执行党的决策,确保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决策更加分散和多元化。
政府的决策需要通过议会或者国会的讨论和表决来决定。
政党之间的竞争和议会的辩论是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
政府决策的执行也受到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公众舆论的监督。
四、权力分配中国政党制度中,权力分配主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和纪律来管理国家机构和公职人员,确保党的领导地位。
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任免和晋升需要经过党的组织程序。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权力分配相对分散。
政府的权力通过选举和政党竞争来分配,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任免需要符合法律和程序的规定。
当代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在当代社会,政治制度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框架。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中西方政治制度作为全球政治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对当代中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差异和各自的优缺点。
一、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1. 政治理念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源于其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西方政治制度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推崇民主和多元主义。
而中国的政治制度则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侧重集中统一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则。
2. 政治体制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体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议会民主制度,通过选举形式选出代表人民意愿的议员组成国家机构。
而中国则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人民群众的主权。
3. 政治参与差异在政治参与方面,西方国家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政治表达的多样性。
公民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府运行的各个环节,例如选举、抗议示威等。
而中国政治制度更注重集中的决策和行政效率,公民的政治参与相对较少。
4. 政府权力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在政府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即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分散给不同的机构,以制约和平衡各个权力。
而中国政府则更加强调党政一体和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
二、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缺点1. 中方政治制度的优点中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实现集中统一的领导,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的政治制度注重国家利益和长期发展规划,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推动国家事务的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在一些方面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调控社会资源,使得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2. 中方政治制度的缺点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些缺点在于政治权力过于集中,民众的政治参与度较低。
由于政治体制的限制,中国的政治决策与民意的关联较弱,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表达和监督渠道相对不完善。
此外,权力过于集中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国与美国地处世界的两大洲,虽隔海相望,但走的不是相同的道路。
中美之间的政治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国体与政体的比较中国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由于内战原因未能统一,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回归后也适应“一国两制”,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政体又有相对独立性. 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美国,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历史充其量不到三百年,其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于1789年宣誓就职,作为英国的殖民军官和奴隶主,成了美国的总统,建立的还只是奴隶制国家,这一奴隶制国家在疯狂屠杀印第安人后差不多将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减少到濒危动物并关到保护区去了,或许这就是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感恩吧。
美国从奴隶制国家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原宗主“日不落”帝国―――英国,但少走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封建社会,却在继承了英国的强盗本性,通过贩卖黑奴、参与鸦片战争、发动侵略战争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直到帝国主义道路上了。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作者:张建武吴临芳张驰来源:《人大研究》2011年第02期西方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大类,但在具体组织方式上不同国家又各有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
一、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有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议会,议会具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首相是国家的行政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世袭的终身制的君主实际权力减弱,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议会君主制为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西班牙等许多国家所采用。
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君主的权力因各个国家的制度而有所不同;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君主的权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君主立宪制除了上述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外还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封建地主阶级长期拥有巨大势力的国家,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一种统治形式,较议会君主制带有更多的封建专制色彩,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妥协的产物。
其主要特征是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成员,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
1871年至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明治维新后一段时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只有极少数国家如约旦、沙特阿拉伯仍实行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统治者。
宪法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议会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
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较院系;交通工程专业;安全工程(2)班学号;姓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和名族团结方面具有很好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美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政治制度有其深厚的价值根源和社会根源。
下面来分别说下其区别。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优秀的文化底蕴,分别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每一次的社会更替都有其深厚的生产力的发展。
到了现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分别有其如下的中国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点:中国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政治的主要原则1、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也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社会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敌人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美政治制度比较文学院宋来201211081135一.单一制与联邦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讲,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即是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而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是由多个州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
其具体的区别在于单一制国家主权先于各个行政区域存在,地方行政区不是政治实体,不具有主权特征,各地方行使的权利来源于中央授权,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而联邦成员国则是各成员单位先于先于联邦国家存在,是单独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无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其权利来源于各成员国的参与。
在现实中,中国有统一的立法机关和统一的中央政府,全国只有一个宪法,按行政区域划分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都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利。
联邦制国家不仅联邦有自己的宪法、法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的相应配置。
联邦的权力可以遍及全国,各州的权力只能在各州内部行驶,各州的公民同时又是联邦公民,有的联邦成员还有进行国际外交活动的权力。
二.国体与政体从国体上讲,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在人民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
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阶级地位。
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性质和要求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美国实行两党制,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前一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猛炒关于中国行政区域要重新划分,还有人说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设立50多个省州,并且还附有详细的图表,让人感觉此方案即将实施。
他们所列出的理由是这样有效的实现管理,使得地区能够均衡的、平稳的发展,减小地区差距,有利于上令下达。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采取何种国家管理形式不仅仅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与该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仅仅是看到中美两国地域面积大小相似,而将美国的今日发达兴盛归结于其州省的大小设置的合理,因而进一步要向美国学习,也要将中国划分为50多个省市,那观察和解决问题实在是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翻开历史,新航线的发现之前,整个东西方的交往是极其有限的,虽然,17世纪以后存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战争的形式出现的,双方世界中几千年所沉积的文明受到对方影响的成份是有限的。
一个国家,其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是与该国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和各自的地域环境内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政治制度是根基于以政治伦理和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儒教思想,其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中国的道德集权思想通过解释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明人性,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是单一的,相同的,但个人的行为则因人而异,是变化的。
并且孔子提出人的相同本性是“仁”,认为仁是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
孔子之后的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继承和发展人性善的理论,提出“仁政“的思想,进一步将一些社会行为作为人性。
毛泽东关于人性的的理解开始于马克思的“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解释。
他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而这种人的社会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并且正是这种阶级关系决定了人性。
在当今社会,没有所谓的人类的爱和很,只有阶级的爱和恨。
从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比较:一、首先是两种制度的性质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
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声称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国家,不论采取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二、其次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员通常来源于三种途径---选举,任命和特殊身份者可获得议员资格。
虽然包含有民主,平等的选举理念,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
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
选举中,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控制和操作,受到资产、教育和文化的限制,受到民族歧视的影响,哗众取宠,贿选横行,特别是高额的竞选费用,一般选民很难当选,是少数人的民主和天堂,劳动人民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三、此外政党制度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它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我国革命和实践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才能得以正确、有效的发挥。
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
在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两党制或多党制,议员的选举,议会以及政府的组成、活动都受政党操纵。
中西方政治体制的比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是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各种政治体制在迥然不同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不断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
一、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基本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上奠定的,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起点落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我们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挫折。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成完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断对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西方政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大类,但具体的组织方式又因国家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
民主共和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民主共和制又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一、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1、城邦制度在地中海希腊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征。
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
在古希腊人心目中,“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
希腊城邦的政体类型多样,大致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寡头制、僭头制等。
其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著名的城邦。
斯巴达实行贵族制,雅典以民-主制著称。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民-主制的确立:君主制—贵族制—梭伦改革—颗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
(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3)评价:一方面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所采用的公民直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所导致的结果也并非总是公正的,雅典的民-主统治仍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另一方面则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
雅典的民-主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性。
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不愧于希腊地区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典范的。
3、希腊城邦独具特点:①独立。
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官员、法庭等等。
这些城邦即使是结盟也没有一个最高权威,是互不统属的。
②直接民-主。
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与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有关,这是东方所没有的,可以选举官员、判决等等,公民大会的权威高于任何个人。
③公民。
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是边区居民、外邦人、农奴、妇女都没有公民权。
公民只是所有人中的百分之几。
④义务官制。
没有官薪,全凭自愿服务。
根据公民大会选出的一般是临时的职务,服务完后就完了,只有少数固定官职。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
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
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
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
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
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
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
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
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
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
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
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
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
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
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
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
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
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
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
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
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图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