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76.02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
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
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
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
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
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
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
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
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西方政治体制的比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是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各种政治体制在迥然不同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不断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
一、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基本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上奠定的,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起点落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我们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挫折。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成完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断对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西方政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大类,但具体的组织方式又因国家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君主制的国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篇一: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区别东西方的政治制度最本质的区别是工作方式,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往往通过十几天的会议议程,解决全中国一年里各项工作地实施与落实。
而西方议会则是全年都在争论不休与平衡各方关系中度过,一年间只有十几天是给西方老百姓干实事的。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政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人大代表是通过选举与协商产生出来的,他们来自于人民,他们从事各种工作,包括了社会各方民众,代表了最广大社会群体,充分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像西方是两党制或多党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样来自于人民,他们是行业的标兵模范,他们也是社会的精英人士,他们更是普通的老百姓。
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崇高的社会责任告诉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名中共党员的基本要求与历史任务。
党员就是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人大会议现场的掌声,世人就能看到,掌声来自人民,掌声同样也是送给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给老百姓做事的政府,只要是人民群众主张的国事,中央都要尽责去办。
同样掌声是真切的、鼓舞的,不会像某些西方人士理解的那样,假惺惺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我们理解西方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的掌声,来自于他们的支持者,反对者是不会给他们掌声的,他们分的是派别,即使政府做出决议,也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主张,他们是利益攸关的社会,社会分崩离析,各方势力角逐,争的是权力,争的是能给自己代表的团体谋到利益,并不是给国家和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与付出。
中国从没有主张过,让别的国家学习中国怎样为人民谋福祉的政治制度,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并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的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他们正在探索与学习,包括中国从社会中选拔干部而设的党校这一重要举措。
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异同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异同一、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相同点:1、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都以君主专制制度为主,并且呈现出君主不断集权的趋势。
在中西方的古代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君主专即是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掌握著一个国家的行政权、军事权、立法权等权利。
也可以说是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尤其体现出了权力的专断,如秦始皇规定:皇权至高无上,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军事大事,最终均由皇帝裁决。
称谓专用。
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这就确定了君主至高无上的称呼。
而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就发展到了顶峰地步。
与此同时,古代西方虽然多数时期是属于分裂的时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统一广阔地区的大帝国,如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罗马帝国,这些帝国都存在着专制制度。
就连以西方古代民主著称的雅典,同样也存在着贵族专制制度。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虽然已经经过了一些民主改革,如“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改革”,虽然采取了很大程度上的民主措施,但是最终也出现了苏拉的独裁统治。
尤其发展到了后期的查理曼帝国时期,君主的权利获得了极大的膨胀,就连教皇都不得不承认皇帝的权威。
2、中西方古代法律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法律制度的本质而言,任何时期的法律制度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中西方古代社会法律也不能避免这样的一个本质特性。
从中国古代的法律分析,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有法律的存在,比如在商朝就出现了有《汤刑》,这是属于中国古代早期的一部法律。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和壮大,并且最终夺的了政权。
这是地主阶级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巩固自己的政权,而由法家主要代表人韩非所提出的法治思想就刚好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随之在各国出现了一些列的法律制度。
如魏国的《李悝之法》,楚国的《吴起之法》。
中西政治制度的对比一、中国(农耕文明)与希腊(商业文明)
3、政治体制:
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4、体系性质:
希腊城邦之间是联盟性质而非统一政体,没有统一的上级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局面形成前就存在统一“天下”的观念,并且存在周礼的维系.
中国近现代政治
中共四次重大会议对比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比较: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表4: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政体对比。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参考资料一、 名词解释1、 违宪审查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
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百度百科)违宪审查(Constitutional review),或称合宪性审查,是指基于权力制衡原则,由释宪机关判断命令、法律或者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宪法。
对于个人行为的司法审查属于传统司法权,而违宪审查则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普遍发展起来的维护宪法机制。
(维基百科)违宪审查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是重要的宪法保障制度,即由国家权力机关对违反宪法或破坏宪法原则的法律、法令及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裁定。
1、违宪审查方式(1)具体的违宪审查(2)抽象的违宪审查(3)由“宪法诉讼”引起的对法律的违宪审查2、违宪制裁方式撤销违宪法律、法令或宣布其无效,这是违宪制裁最基本的方式。
(老师课件)2、 普选制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实行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就是普选制。
在选举中,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尔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利机关代表。
广大选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百度百科) 普选制:是指一国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出身背景财产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一律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3、 比例代表制指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所得选票,按比例分配议席的一种当选制度。
是各政党所得议席与其所得的票数成正比的一种选票计算制度。
该制度按照各政党所获选票数在总票数中所占比例分配议员席位。
此制与名单提名相结合,以大选区制为基础,一轮投票就可以得出结果。
但由于选民是投各政党所提候选人的票,所以必须先统计各政党所得选票总数,再按比例分配议员席位。
比例代表制使各政党所得选票和所得席位成正比,有利小党发展而且比较客观反映政治组织的实力,但同时容易滋生激进情绪。
中西方政治的差异赵兰 332010*********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
也正应为这制度的不同,才形成现在中西各个方面的不同. 从古代说起:我国与西方国家都以君权神授来取信于民,得以统治国家.但是,就中国而言中国式中央集权,有无比黑暗却也有光明的时候。
可西方国家呢,行使的封建分权却导致中世纪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漫漫黑暗之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治、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遗址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
无论是他满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代中国的历史,不过是记载王侯将相们的家族历史,而平民百姓却无足轻重,史书上却从无记载。
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
这里没有绝对一切的专制君主,更多的只是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与革命。
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
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
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
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
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
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当代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在当代社会,政治制度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框架。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中西方政治制度作为全球政治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对当代中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差异和各自的优缺点。
一、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1. 政治理念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源于其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西方政治制度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推崇民主和多元主义。
而中国的政治制度则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侧重集中统一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则。
2. 政治体制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体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议会民主制度,通过选举形式选出代表人民意愿的议员组成国家机构。
而中国则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人民群众的主权。
3. 政治参与差异在政治参与方面,西方国家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政治表达的多样性。
公民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府运行的各个环节,例如选举、抗议示威等。
而中国政治制度更注重集中的决策和行政效率,公民的政治参与相对较少。
4. 政府权力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在政府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即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分散给不同的机构,以制约和平衡各个权力。
而中国政府则更加强调党政一体和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
二、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缺点1. 中方政治制度的优点中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实现集中统一的领导,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的政治制度注重国家利益和长期发展规划,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推动国家事务的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在一些方面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调控社会资源,使得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2. 中方政治制度的缺点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些缺点在于政治权力过于集中,民众的政治参与度较低。
由于政治体制的限制,中国的政治决策与民意的关联较弱,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表达和监督渠道相对不完善。
此外,权力过于集中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一(7)殷程昱当禹建立夏朝,中国从部落走向奴隶制国家后,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也出现了奴隶制的国家。
两种文明都开始了各自发展的历程,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政治制度。
在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年老时沿用禅让的惯例,选举继承人。
但是他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利由“传贤”变为“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度由王位世袭制取代。
商超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权利有了神秘色彩。
在爱琴海畔,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其中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
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繁荣的时期,奴隶制充分发展起来。
手工作坊、商业贸易等普遍使用奴隶,奴隶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
雅典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华的城市,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到了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期间,雅典民主进入了黄金时代。
在这期间的中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了商朝,由于生产力地下并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等级森严,地方分到了权利,并且严格的依据宗法制。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纷纷争霸。
称霸的诸侯主要标志是“会盟”诸侯,而完成这一重要仪式的有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楚庄王旅、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五位诸侯,所以他们号称春秋五霸。
到了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大的国家,号称“战国七雄”。
古代中国:秦始皇、汉武帝、王安石等改革家的政治改革大都是解决社会危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古代著名的《秦律》《大明律》等也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古希腊: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等改革和一系列罗马法律颁布,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民主的进程,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文明延续性:古代中国古代文明能够长期保持连续而未发生断裂:中国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长期保持了大致相同的疆域和主体不变的文化,从自我为主体,同时吸收许多外来文化,始终没有出现文化发展的断层。
古希腊文明衰落下去:古希腊人直接继承了埃及、巴比伦和地中海沿岸各古老文化并加以发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峰,但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约束,罗马帝国很快分裂。
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进入黑暗年代。
六、对后世影响:古代中国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进步作用。
在封建社会晚期起消极乃至阻碍作用。
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也是现代欧洲文明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最高成就,成为地中海地区两座各有特色、交相辉映的灯塔,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
同: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制度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下,统治者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有其时代和阶级上的局限性,它所采取的公民直接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导致的结果也并非总是公正,而且雅典虽对内民主,对外,特别是同盟的盟邦却极端残暴,毫无民主可言,公民范围缩小,堵塞了雅典在政治上的自我扩张之路。
提示: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魏源(1)历史背景:晚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危机四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出现民族危机。
中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中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路径。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经济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的不同。
一、政治制度1.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中西方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选举制度和社会管理方面。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议会制和总统制,更注重法治和人权的保障,政治中多元化和平衡,社会管理上更运用市场机制和非政府组织。
而中国采用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更强调集中统一和稳定,社会管理中更多地运用行政机制和公共部门。
2.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在政治制度上,西方国家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人权,这也促进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创新能力。
而中国的政治体制更加注重集中统一和稳定,市场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二、经济模式1.中西方经济模式差异中西方经济模式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场结构、经营方式和国有经济比例方面。
西方国家的市场更加开放和自由,企业更多地注重市场份额的争夺和经验规模的优化。
而中国市场的竞争相对较小,企业更多地注重政府关系和行业垄断。
2.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在经济模式上,西方国家注重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和非政府组织。
而在中国,市场经济还需要更多的政府引导和干预,发展依赖于国家的计划和政策。
三、经济发展路径1.中西方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中西方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方面。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更加成熟和多元化,产业结构更多地集中于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
而中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还存在规模效应和低附加值产业经济的影响。
2.经济发展路径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路径上,西方国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也带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化。
而中国则更多地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效率和规模效应。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摘要】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的制度框架、权力分配机制、人民参与程度、治理效率和政府责任体系等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研究对象选择和研究方法确定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启示,探讨可借鉴之处和差异之处,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和共同点,为各国政治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制度框架、权力分配、人民参与、治理效率、政府责任、启示、借鉴、差异。
1. 引言1.1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重要性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特点,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在权力运作、人民参与、治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劣之处,进而思考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我国政治体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政治格局,把握国际政治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政治制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作用,加深对国际政治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维切入点和启示,有助于促进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进步。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政治制度的不同类型和模式,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运作和效果。
在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我们可以选择各种政治制度类型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选择研究对象时也需要考虑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往往受到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在比较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政治制度的塑造和演变的影响。
还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力,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一、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1、城邦制度在地中海希腊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征。
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
在古希腊人心目中,“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
希腊城邦的政体类型多样,大致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寡头制、僭头制等。
其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著名的城邦。
斯巴达实行贵族制,雅典以民-主制著称。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民-主制的确立:君主制—贵族制—梭伦改革—颗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
(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3)评价:一方面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所采用的公民直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所导致的结果也并非总是公正的,雅典的民-主统治仍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另一方面则要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
雅典的民-主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性。
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不愧于希腊地区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典范的。
3、希腊城邦独具特点:①独立。
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官员、法庭等等。
这些城邦即使是结盟也没有一个最高权威,是互不统属的。
②直接民-主。
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与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有关,这是东方所没有的,可以选举官员、判决等等,公民大会的权威高于任何个人。
③公民。
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是边区居民、外邦人、农奴、妇女都没有公民权。
公民只是所有人中的百分之几。
④义务官制。
没有官薪,全凭自愿服务。
根据公民大会选出的一般是临时的职务,服务完后就完了,只有少数固定官职。
浅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涵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实现“主权在民”的目的而创立的一种政治制度。
同为代议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在扮演的角色和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都是民意机关和立法机关。
但与此同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也具有很多本质上的差异。
首先是两种制度的性质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
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声称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国家,不论采取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其次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员通常来源于三种途径---选举,任命和特殊身份者可获得议员资格。
虽然包含有民主,平等的选举理念,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
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
选举中,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控制和操作,受到资产、教育和文化的限制,受到民族歧视的影响,哗众取宠,贿选横行,特别是高额的竞选费用,一般选民很难当选,是少数人的民主和天堂,劳动人民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
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
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
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
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
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
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
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
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
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
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
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图为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