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88.49 KB
- 文档页数:2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庆作为我国城乡统筹试验区之一,其土地流转问题具有代表性,研究其土地流转问题对于理解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流转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内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章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
产权理论是土地流转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产权理论,明确且可交易的产权是推动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
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背景下,农民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不完全的产权,这限制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因此,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使用权成为一种可交易的产权,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地租理论也是土地流转的重要理论基础。
地租是土地使用者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经济报酬。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地租的存在是土地流转得以发生的重要动力。
土地流转的租金反映了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使用价值,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信号。
规模经济理论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另一个理论支撑。
规模经济理论指出,在一定范围内,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实践中,这些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试验区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试验区还注重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为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渝府发〔2009〕6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函〔2009〕47号文件批复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现将国办复函和《总体方案》印发实施。
市政府在《总体方案》的组织实施中,将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安排,分年下发工作要点。
《重庆市2009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要点》(渝府发〔2009〕33号)已经下发,请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改革试验各项工作。
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于7月底前将今年上半年改革试验情况和下半年安排报送市统筹办(设在市发展改革委)。
市政府督查室将对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各部门推进改革试验的情况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
二○○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复函(国办函〔2009〕4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你市报来的《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收悉。
经国务院同意,现函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方案》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精神,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先行先试,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经验和借鉴。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远机制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摘要: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是典型的城乡二元体制。
重庆市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达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
本文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与重要性,分析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战略建议。
关键词: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247-01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与重要性(一)含义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涵盖的面比较广,主要涉及城乡收入分配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统筹、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体制改革统筹等。
结合本文主题,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达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共同富裕。
(二)重要性统筹城乡发展意义深远,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心任务;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
它既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重庆市共有3 100万人口,80%在农村,7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1。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现在的重庆还呈现着“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城乡结构。
(一)城乡收入差距日趋扩大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在不断地增长。
然而,两者收入增长的速度却不尽一致,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使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重庆市是全国有名的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重庆市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1991亿元,增长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长27.7%[1]。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设用地与耕保压力日益加大,2010年由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0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6万公顷,“双保工程”陷入两难境地。
为破解保发展、保耕地的难题,促进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在加快推进土地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成效。
1统筹城乡发展内涵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其思想内容具体而言,一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向“三农”倾斜,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把施惠重点放在农村,把农民受惠作为中心。
二是要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是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制度创新,逐步建立有利于废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现代农村制度,切实转变城市倾斜,给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建立城乡互动、体现公平、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3]。
2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土地改革探索及意义2.1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2.1.1试点情况介绍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制度是在重庆市长寿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改革和重庆市江津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的。
2005年10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村委会采用“农民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股份制”,在资金共筹、财产共有、决策共定、风险共担、盈利共分、充分自愿的前提下,508家农户以每亩每年250元将510亩承包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253.42万元,村民现金入股15万元,恒河公司以现金10万元入股,共同合资组建股份公司。
江津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改革与长寿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改革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其对地上附着物也进行了作价入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设立股份公司的行为,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7年对土地入股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即农民自愿、不改变土地用途、营业期限不超过入股农民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的剩余期限、选择的产业项目前景良好、有龙头企业参与、有能人带头领办、区县政府支持、用作出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经具备资格的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2008年,渝北区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和渝北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中心”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制度的正式建立。
2.1.2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借鉴意义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是通过将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折资共同组建股份合作公司,入股农民可以到公司上班既拿工资又参与股份分红,也可以不到公司上班但仍参与股份分红。
这种土地流转模式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仍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也没有改变土地的用途,但土地交由股份公司统一经营,可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消除农产品缺乏销售渠道的问题,农民劳动力从承包地中释放,可以做其他的事增加收入,同时还可以参与股份分红。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为拓展农村经济渠道、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村组企业的组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使城乡差距缩小成为可能,从而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条件。
2.2创建“地票”制度,创设农村土地交易所2.2.1“地票”制度及农村土地交易所情况介绍所谓地票,是指将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土地使用权人提出申请、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进行复垦,变成符合栽种农作物要求的耕地,经由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市国土房管部门发给等量面积建设用地指标凭证,这个凭证就称为“地票”。
围绕“地票”,重庆市政府针对“地票”运行的四个环节(复垦、验收、交易、使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共同组成了“地票”制度。
2008年12月4日,重庆市建立了全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对象主要针对地票交易及农村土地实物交易(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等),“地票”交易所得资金除缴纳少量税费外,绝大部分归农民家庭所有。
2.2.2“地票”制度及农村土地交易所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地票制度+农村土地交易所”是重庆市着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其将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统筹城乡土地有效利用、实现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积极的作用。
“地票”制度———————————————————————作者简介:宇德良(1984-),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改革浅析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Land Reform Analysis of Chongqing宇德良Yu Deliang ;郑财贵Zheng Caigui ;牛德利Niu Deli ;陈晓军Chen Xiaojun(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Chongqi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Planning for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Chongqing 400020,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内涵介绍,结合重庆市为统筹城乡发展所做的土地改革探索,分析了重庆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改革、“地票”制度建立及农村土地交易所创设、农民转市民农村集体土地退出与利用探索对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重庆市在土地改革上的探索为确保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顺利推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最后提出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改革要以充分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土地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Abstract:This article,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onno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combined with Chongqing ′s exploration on the land reform for urban and rural ′s overall development,analyzed the land reforms of the right of operation of land into shares,establishment of "Land Ticket"system and the creation of rural land exchange institute,farmers turn citizens out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for Chongqing ′s significance on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The land reform exploration in Chongqing plays a huge role to ensure the country ′s urban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promote smoothly,breaks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narrows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Finally,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o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land reform should put far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as the prerequisite,the focus of the land reform is to establish the unity of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 market.关键词:土地管理;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改革;地票制度Key words:land management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land reform ;land ticket system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65-02·65·价值工程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耙吸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港口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国内疏浚能力虽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疏浚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新海龙”、“新海虎”、“新海凤”、“新海牛”、“新海马”等大型疏浚设备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疏浚能力,但是疏浚性能优化方面尚未被重视,挖泥效率还有较大可提高的空间。
本文就耙吸挖泥船装舱过程与实际操作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疏浚、提升装载土方量的方法。
1装舱过程耙吸挖泥船疏浚作业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泥舱装载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泥舱内装载物的高度低于溢流堰的高度;(图1中OA 段);第二阶段:始于泥舱内装载物的高度已达到溢流堰的高度时,溢流堰的高度和泥舱内的体积保持不变,因此该阶段被称为恒体积阶段。
最典型的是水或低密度混合物在此阶段流出舱外;(图1中AB 段);第三阶段:始于船舶已经达到其最大吃水时,自动将溢流堰的高度下降以便使泥舱内的质量维持不变。
该阶段被称为恒载重吨阶段,此时的溢流损失明显大于恒体积阶段。
当溢流损失变得很大以致继续疏浚在经济上已不可行时终止该阶段(图1中BC 段)。
装载开始,泥沙混合物通过耙头、管线进入泥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