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疗效对比发表时间:2016-01-12T11:20:51.4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作者:张秀白[导读] 北京南区口腔医院团结湖门诊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是指以套筒冠为固位体,具有可固定、可摘联合义齿的优点。
张秀白北京南区口腔医院团结湖门诊部 100026【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院治疗的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设计制作38副圆锥型套筒冠义齿,根据不同修复材料的使用,分为A组(20副)和B组(18副),A组使用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固位义齿,B组使用金沉积内外冠固位义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骨密度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牙齿松动度明显改善,但A组固位稳定,B组有5例自觉固位力下降,经更换外冠后,固位力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氧化锆内冠金沉积外冠固位的套筒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固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牙周病;牙列缺损;套筒冠;金沉积内冠;氧化锆内冠圆锥形套筒冠义齿是指以套筒冠为固位体,具有可固定、可摘联合义齿的优点。
与传统卡环式固定式义齿相比,稳定舒适,可使基牙明显减低,能快速恢复咀嚼功能,有利于提高基牙健康的功能,同时满足了患者对牙齿美观性的要求,易被患者所接受[1]。
由此,我院对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使用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结果进行如下总结: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轻中度牙周炎,且其他义齿修复效果不佳。
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61.4±2.3)岁;基牙总数159颗,其中I度松动牙86颗,II度松动牙73颗,经根管治疗后,病情较为稳定,压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2/3。
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牙周病是除龋病外造成牙列缺损的另一主要口腔疾病,病症复杂,治疗困难。
在治疗时除修复缺损牙外,还应考虑促进余留牙牙槽骨的再生和软组织的再附着,以延长牙齿寿命,充分发挥牙周组织的代偿功能[1]。
近年来,本科以圆锥形套筒冠为固定体的可摘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时,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好,能较好的恢复颌面部形态和咀嚼功能,具有美观舒适等特点[2],使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变;牙列缺损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共有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
年龄46~72岁,平均53岁。
均为多数牙缺失,伴牙周炎7例,牙齿松动均<ⅱ°。
共制作套筒冠义齿37件。
适应症:①一般不能行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均适合,特别适合牙列中多数牙缺失、少数牙残存的病例、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病例和需咬合重建的病例[3];②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能按要求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患者美观和舒适要求较高,能积极配合治疗,能定期复查;③患者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能力接受套筒冠修复;④口内余留基牙松动<ⅱ°[4],牙槽骨吸收<根长的2/3,牙周有组织破坏。
基牙数量2~4个,位置尽量分散形成面式固定,使义齿在使用过程中稳定。
无进行性牙周病或已进行完善的牙周治疗。
1. 2 方法①修复前准备:临床检查、拍片,确定基牙类型。
②制取模型,上架观察,与患者交流义齿修复的设计方案、制作程序、预期效果、所需费用、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同意配合。
③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对严重倾斜、过度松动、过长牙及牙体病变较大的预要保留的余留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牙周炎治疗包括牙周洁治,必要时手术消除牙周袋,控制牙周炎症,做好个人口腔卫生指导。
④义齿制作程序。
按照要求进行牙体预备,要求制备量大于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的制备量,面制备成平面,间隙约2.5mm,各基牙应有共同的就位道。
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套筒冠义齿修复的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给予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的观察组和给予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于修复前和修复后6个月时观察基牙相关指标和咬合力情况。
结果修复前,两组患者牙齿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均低于修复前,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mm、探诊后有出血、x线示牙槽骨吸收;③完善各项检查后给予义齿修复;④取得知情同意。
共纳入120例患者,研究期间无脱落、失访病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的观察组和给予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对照组,每组各6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1-68岁、平均(59.3±8.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0-66岁、平均(58.9±6.9)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修复方法1.2.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
首先对基牙作牙周综合治疗或局部治疗,消除炎症控制病情,而后对患牙及周围的组织进行适当的修整,对基牙进行牙体预备,使得基牙符合内冠内聚度要求,然后将完成的金属内冠放置在口腔内基牙上试合,做适当修改后将内冠粘固于基牙上,最后将完成的圆锥形套筒冠义齿戴入调整完成修复[3]。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前期处理工作与观察组相同,取模型后排牙试戴,完成义齿制作,最后戴入可摘局部义齿并调整,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1.3.1 咀嚼能力修复前至修复后6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咀嚼能力,包括咬合力和咀嚼效率。
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0
年7月~2011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40例,均给予套筒冠义齿修复,比较修复前及修复后患者牙齿松动度、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等变化。
结果患者在修复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齿松动度得到明显改善,0度、Ⅰ度、Ⅱ度松动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修复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GI、PD、CAL明显改善,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X线检查显示,修复后所有患者基牙牙槽骨骨密度明显增加,骨边缘影像清晰,修复体正常无破坏。
结论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固定牙齿,改善患牙的松动状况,利于牙周组织的正常生长。
标签: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牙周病
牙列缺损伴牙周病变是牙科常见疾病,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波及全身健康[1]。
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治疗方法除对缺损牙进行修复之外,还必须采取方法修复余留牙牙槽骨再生功能以及牙周软组织再附着功能,尽量延长患者牙齿使用寿命[2]。
套筒冠义齿修复术是临床常用治疗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方法,不但能达到修复效果,而且可促进牙周组织的生长恢复。
本院近年来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效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7月于本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伴牙周病患者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8±4.5)岁;基牙总数量为275颗。
所有患者经牙周探诊以及X线等检查确诊为牙列缺损伴牙周病[2-3]。
1.2 方法
修复治疗前常规对患者牙齿进行清洁,包括基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清除牙石、菌斑以及袋内给药与根管治疗,将根尖周围破坏严重、松动Ⅲ度的牙齿进行拔除。
等到患者牙周炎病情相对较稳定时给予套筒冠修复。
1.3 评价标准
通过X线检查患者牙槽骨以及牙周膜情况,比较修复前及修复后(第3、6、12个月)患者牙齿情况,包括牙松动度、GI、PD、CAL等。
具体如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修复前后牙齿松动度变化
2.2 患者修复前后GI、PD、CAL变化
2.3 患者牙槽骨以及牙周膜变化
通过X线检查显示,修复后所有患者基牙牙槽骨的骨高度无明显增加,但骨密度明显增加,患者牙槽骨边缘影像清晰,X线显示骨硬板已形成,修复体正常无破坏。
3 讨论
牙列缺损伴牙周病属于口腔修复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活动义齿、固定修复体以及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7]。
但患者使用活动义齿后影响其美观,且存在较强的异物感,导致食物存积,必须定时进行清理,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余留牙齿的牙龈萎缩、菌斑以及牙石,可严重威胁口腔余留牙,极易加速牙周病变导致基牙松动造成功能丧失。
固定义齿治疗对于患者基牙及牙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出现基牙发炎,会导致口腔疾病处理困难[8]。
因此保持牙齿稳固并促进牙周组织功能恢复是口腔学研究的关键。
本次研究显示,患者在修复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齿松动度得到明显改善,0度、Ⅰ度、Ⅱ度松动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修复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GI、PD、CAL明显改善,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X线检查显示,修复后所有患者基牙牙槽骨骨密度明显增加,骨边缘影像清晰,修复体正常无破坏。
这表明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清除牙周创伤以及提高咀嚼的效率,改善牙周病患牙的功能,利于牙周病的及时恢复。
综上所述,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固定牙齿,改善患牙的松动状况,利于牙周组织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 刘伟,周志强,文爱杰,等.牙周病牙列缺损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12,20(6):343-344.
[2] 杨永红.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对牙列缺损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6):7846-7847.
[3] 陈进雄.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伤残医
学,2012,20(12):118.
[4] 张霞玲.2种不同修复体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远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0):3371-3372.
[5] 陈霞云,唐倩,徐雄均,等.缓冲型套筒冠义齿用于中重度牙周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2):77-80.
[6] 解建立,孙淑贞,葛文章. 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牙周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9):9-10.
[7] 昭日格图,孙婧,李利.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的双套冠修复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4537-4537.
[8] 许力强,王毅,李晓宇. 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2(13):1894-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