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29.60 KB
- 文档页数:2
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效果的影响1.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安阳 455000;2.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17级口腔1班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试验组采用牙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咀嚼变化。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比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牙齿的咀嚼功能,并发症几率低,安全性高,十分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齿重度磨耗;牙列缺损;常规修复;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习惯等发生了改变,我国口腔疾病患者人数递增。
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是牙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根据各项数据显示,我国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的发病人数近年来有增加趋势[1]。
也列缺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咀嚼功能,同时还有美观程度等。
因此,能够成功治疗牙齿重度磨耗合并牙列缺损有着巨大意义[2]。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对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100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
实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23±4.31)岁。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26±5.15)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节概述一、定义:牙列缺损是指牙列中的部分牙齿缺失二、病因:龋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外伤、颌骨疾病、发育障碍等。
三、牙列缺损的影响.咀嚼功能减退.牙周组织病变.发音功能障碍.影响美观.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四、牙列缺损的修复方式1.固定义齿: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为支持,通过其上的固位体将义齿粘固于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
因其结构类似工程桥梁结构,故又称固定桥2.可摘局部义齿3.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4.种植义齿五、固定义齿的特点1.义齿所受合力通过基牙全部传导至牙周支持组织,其传导方式类似天然牙。
2.义齿咀嚼效率高。
3.义齿舒适、无异物感。
4.修复后功能活动障碍少。
5.切割牙体组织较多。
6.不易自洁。
7.适应范围小。
六、固定桥和可摘局部义齿的比较1、固定桥的优点(1)固位作用好(2)支持作用好(3)稳定作用好(4)义齿舒适、无异物感。
(5)修复后功能活动障碍少。
(6)美观(7)使用方便2、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1)牙体切割少(2)制作简单,容易修改(3)容易清洁第二节固定义齿的组成和分类一、组成由固位体、桥体、连接体三部分组成,它支持和固定在基牙上形成一个整体行使功能。
(retainer、pontic、connector 、abutment )(一)固位体(retainer)是在基牙上制作全冠、部分冠、桩冠、嵌体等。
与桥体相连。
固位力强,足够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冠内(嵌体),冠外(部分冠,全冠),根内(桩冠,桩核冠)(二)桥体(pontic)即人工牙,是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三)连接体(connector)连接桥体与固位体的部分称为连接体。
1.固定连接体:用焊接或整体铸造法形成的连接体。
固位体和桥体之间不能活动。
2.活动连接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通过一种栓道或关节相连,形成一可活动的连接体二、固定义齿的类型双端固定桥(完全固定桥)(最理想,广泛应用)半固定桥(应力中断式桥)(两侧基牙方向差异,共同就位道难取得)单端固定桥(悬臂固定桥)(以基牙为中心产生杠杆力)复合固定桥(包含以上两种或三种)种植固定桥(后牙游离端)固定可摘联合固定桥粘结固定桥CAD/CAM固定桥金属,金属-烤瓷,金属-树脂,金瓷固定桥。
全牙列夹板式固定桥在牙周病伴缺牙修复中的应用徐斌;黄玉红;袁玉荣【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05(22)12【摘要】全口牙周病并伴有牙齿缺失是中老年人口腔常见病。
单用义齿修复缺牙或牙周夹板固定松牙效果均不甚理想。
自2001年以来我院口腔门诊中牙周病伴有牙齿缺失、前牙前突稀疏及牙列重度磨耗患者41例。
采用前牙类3/4冠(或开面冠)后牙全冠的全牙列牙周夹板式联合铸造固定桥,可将全口多数松动牙固定连接成新型“多根巨牙”,既能促进牙周组织修复愈合,又为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牙提供了稳固有力的基牙支持,达到有效治疗全口牙周病并镶复高妓舒适的固定义齿、治疗重度[牙合]磨损或夜磨牙症、增进前牙美观等多种目的。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080-1081)【作者】徐斌;黄玉红;袁玉荣【作者单位】153医院济南军区口腔修复中心,河南,郑州,450014;153医院济南军区口腔修复中心,河南,郑州,450014;153医院济南军区口腔修复中心,河南,郑州,4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4;R783.3【相关文献】1.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 [J], 吴松;江小川2.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圆锥形套筒冠活动义齿的应用及对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J], 石雪梅; 郭泽龙3.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王海涛;钟小君;刘嘉欢4.不同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J], 曾群玲5.探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的应用价值 [J], 刘琼;刘子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
李欣;张潇;王资盛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3(033)024
【摘要】老年人由于牙体缺损、牙周病、牙槽骨吸收、牙体磨耗、牙龈萎缩、牙体松动等原因,在口腔医生对其进行修复的时候往往会带来很多不便。
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唾液分泌量减少、舌体增大、上下颌牙弓比例失调以及口腔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导致医生对老年人患牙进行单一可摘局部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疗效满意。
近几年笔者采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
【总页数】2页(P6318-6319)
【作者】李欣;张潇;王资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7
【相关文献】
1.固定鄄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的疗效观察 [J], 史燕萍;陈玉荣
2.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的咀嚼功能评价 [J], 王金生
3.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牙列缺损对患者临床疗效及咀嚼功能的影响 [J], 周静;黄建波;芮媚
4.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对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咀嚼功能的影响及优势 [J], 余
坚铮;严俊;董明新;赵润成;李丽娜
5.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对老年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SBI变化及OHIP-14评分的影响 [J], 梁光明;王盟;张姝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牙周病是除龋病外造成牙列缺损的另一主要口腔疾病,病症复杂,治疗困难。
在治疗时除修复缺损牙外,还应考虑促进余留牙牙槽骨的再生和软组织的再附着,以延长牙齿寿命,充分发挥牙周组织的代偿功能[1]。
近年来,本科以圆锥形套筒冠为固定体的可摘义齿在修复牙列缺损时,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好,能较好的恢复颌面部形态和咀嚼功能,具有美观舒适等特点[2],使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变;牙列缺损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共有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
年龄46~72岁,平均53岁。
均为多数牙缺失,伴牙周炎7例,牙齿松动均<ⅱ°。
共制作套筒冠义齿37件。
适应症:①一般不能行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均适合,特别适合牙列中多数牙缺失、少数牙残存的病例、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病例和需咬合重建的病例[3];②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能按要求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患者美观和舒适要求较高,能积极配合治疗,能定期复查;③患者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能力接受套筒冠修复;④口内余留基牙松动<ⅱ°[4],牙槽骨吸收<根长的2/3,牙周有组织破坏。
基牙数量2~4个,位置尽量分散形成面式固定,使义齿在使用过程中稳定。
无进行性牙周病或已进行完善的牙周治疗。
1. 2 方法①修复前准备:临床检查、拍片,确定基牙类型。
②制取模型,上架观察,与患者交流义齿修复的设计方案、制作程序、预期效果、所需费用、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同意配合。
③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对严重倾斜、过度松动、过长牙及牙体病变较大的预要保留的余留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牙周炎治疗包括牙周洁治,必要时手术消除牙周袋,控制牙周炎症,做好个人口腔卫生指导。
④义齿制作程序。
按照要求进行牙体预备,要求制备量大于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的制备量,面制备成平面,间隙约2.5mm,各基牙应有共同的就位道。
套筒冠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套筒冠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对修复治疗结果很满意;修复后的总有效率为9844%,高于修复前的953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后的cal明显下降,pd变浅,gi明显改善,相比于修复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套筒冠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套筒冠义齿;牙周病;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08-01牙周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具有慢性感染的特点。
如果病情恶化,可引起病理性的牙移位或牙松动,严重可使牙齿自行掉落或需要拔牙而影响患者的语言和咀嚼能力,是引起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
它常并发牙列缺损,从而给修复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
本研究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牙周病患者给予套筒冠义齿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5135±427)岁;基牙256颗。
12治疗方法修复前将患者的基牙进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消除菌斑和牙石以及袋内上药,并进行根管治疗,拔除松动ⅲ度者、牙齿根尖周损伤严重的基牙。
当患者的牙周炎处于稳定期时采用套筒冠修复。
在修复前,42例患者均取分析模型,参考患牙的齿槽骨吸收程度、松动度、牙周膜范围和牙齿在牙弓上的部位来设定套筒冠固位体中的聚角度,制定基托范围、人工牙排列以及修复体连接方式等修复治疗方案。
根据已报道的方法进行修复前准备基牙、完成临时修复体、制作套筒冠义齿等过程[2]。
全口活动义齿修复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全口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共计96例, 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半口覆盖义齿修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口活动义齿修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义齿修复当天的咬合力评分、义齿修复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义齿修复1个月、6个月咬合力和咀嚼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口活动义齿;修复;临床分析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牙列缺失的老人越来越多, 种植修复费用太贵, 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经济实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主要的选择。
全口义齿修复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对于无牙颌患者, 全口义齿是最为直接、常见的修复方法。
由于老年人的耐受性、身体状况、牙槽骨情况以及修复医生的个人水平等情况的影响, 全口义齿有时并不能百分之百获得满意的效果[1]。
相关研究表明, 影响修复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牙槽嵴的吸收造成变平或者变窄, 固位力差。
因此, 在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要针对患者的口腔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为探讨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 现作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6例行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全口义齿, 均知情同意。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8例。
观察组男22例, 女26例, 年龄54~73岁, 平均(64.6±6.9)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5例, 年龄53~72岁, 平均年龄(65.5±6.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老年人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的效果熊世龙【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者采用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伴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患者,修复方式均为烤瓷联合活动义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患者美观满意度、咀嚼有力、舒适度均显著优于修复前,且食物嵌塞及牙齿敏感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3个月患者咀嚼效率显著提高,Helkimo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68例患者,其中有效15例,无效3例,显效50例,临床有效率为95.6%.结论:伴有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者采用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15)017【总页数】3页(P125-127)【关键词】牙列缺失;牙齿重度磨耗;活动义齿;烤瓷【作者】熊世龙【作者单位】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广东河源 517000【正文语种】中文研究显示,老年人的牙列磨耗率达100%,而重度磨耗占1/3以上。
此外牙齿重度磨耗者常伴有牙列缺损,此类患者常表现为咀嚼效率低下、咀嚼肌肉疼痛不适、食物嵌塞等,且伴有面下1/3过短,影响美观[1]。
本文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伴有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者采用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的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取68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伴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者中,女30例,男38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0±3.63)岁。
纳入标准:患牙合面和切缘釉质丧失;连续缺牙数≤2颗,牙列缺失为单侧非游离端缺失;龋病易感性相对较低;无进行性牙周疾病。
1.2 方法修复前对患者颞颌关节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对牙体缺损者进行充填,必要时行牙髓治疗,对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者进行牙周洁治。
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
2018-03-14T14:43:33.7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作者: 王欣 高明军
[导读] 针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而言,修复治疗上固定义齿整体疗效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具有实施价值。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1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牙周病伴
牙列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各
35例进行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的对照组、固定义齿修复的实验组。对比两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
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修复前两组患者出血指数结果对比,
P>0.05。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出血指数明显
下降,实验组改善最为明显,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而言,修复
治疗上固定义齿整体疗效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具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效果;出血指数
引言:
牙周病(PD)伴牙列缺损属于口腔科常见性疾病,也是棘手的难题,发病情况下明显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口颌美观情况、发音情况
等,尽早进行修复治疗是保证生理功能、生活质量的关键
[1]。关于PD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上义齿的选择,有活动、固定两类。有研究指
出,
PD伴牙列缺损行固定义齿修复整体治疗优势明显,具有修复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等价值,是理想修复手段[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70
例
PD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修复治疗期间活动和固定义齿的方案以及价值,为PD伴牙列缺损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PD伴牙列缺损患者,病例选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总计70例。患者入院时口腔检查,基牙松动度Ⅱ-Ⅲ级,牙槽
骨吸收长度超过根长
>50%。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进行实验对象分组,每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各35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
者
16例;患者年龄在48-68岁之间,均值(60.30±10.3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均值
(
60.60±10.50)岁。实验组、对照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例数相同,年龄、性别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口牙列、牙体、牙周详细检查,符合义齿修复治疗标准,并进行牙周病积极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义齿修复治
疗。
对照组——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准备修复治疗所需要的相关材料、模型,制作圆锥形活动义齿,并综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可携带模型
并制作内外冠,根据患者表述选择试戴最舒服的内外冠置于硅胶印模内灌注树脂材料安插固定,内冠事先涂抹凡士林。
实验组——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综合PD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程度等情况确定人工牙的排列、修复体情况。取缺牙间
隙端天然牙作固定义齿牙基,定位制作、人工牙连接工作均在牙基上完成,并借助黏结剂固定于天然牙上。
1.3
观察指标
记录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修复前后出血指数变化情况。
1.4
指标评价标准
1.4.1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标准——牙基松动度≤Ⅰ级,义齿完全满足患者生活所需且就位良好,无见炎性反应表现。
有效标准——牙基松动度维持Ⅰ-Ⅱ级,义齿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但基托下有轻微炎性反应情况。
无效标准——显效、有效义齿修复表现均未达到。
1.4.2
出血指数评定标准[4]
出血指数进行分数评定,0分为不出血,5分为有出血倾向,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生理状态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PD
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实验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X2检验;出血指数等
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
t检验。P<0.05——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PD
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组间疗效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具体治疗效果结果见表1。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68.56%(24/35),
经统计学软件计算
X2=7.6518,P=0.0056。
表1 PD伴牙列缺损修复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论
PD
伴牙列缺损属于口腔常见性疾病代表,病因是牙支持组织出现病变,患者有明显的牙齿松动、炎性反应、出血以及咀嚼障碍等表
现,影响日常基本生活并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心理情绪。
PD伴牙列缺损以义齿修复术治疗为主,以人工替代材料完成修复,改善口颌系统
形态、功能
[5]。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均为主要修复方法,活动义齿修复是利用患者剩余天然牙、基托下黏膜、骨组织的基础上以人工牙恢
复缺损牙,通过改善形态、功能提高牙齿修复能力,可以自行摘带。固定义齿修复是通过固定装置将缺牙两侧预备好的种植体连在一起,
最大可能上改善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具有稳定、固位作价值,加上修复表面光滑且接触严密,规避牙龈萎缩、炎性反应等问题
[6]。
此次实验选择了PD伴牙列缺损患者70例,并进行活动、固定义齿修复效果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为
94.29%、修复后出血指数为(1.01±0.50)分,对照组PD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56%、修复后出血指数为(1.60±0.30)
分。经统计学计算,组间治疗效果、出血指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固定义齿修复的实验组优于采取活动义齿修复的对照组,
P<0.05
。
结语:
综上所述,PD伴牙列缺损行固定义齿修复安全性、有效性优势突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国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2-64.
[2]
曲祉成.活动及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214.
[3]
钟广军.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7):156-157.
[4]
胡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活动和固定义齿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151.
[5]
杨叶青.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9):89-89.
[6]
舒悦.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