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研究发现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在直肠癌切除术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一、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肠梗阻的外科处理:鉴于梗阻多发生在病程的晚期,患者常伴有恶病质,一般情况较差,手术治疗是绝对指征,但须重视积极的术前准备,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纠正紊乱的内环境,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①具体措施为: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应用抗生素;重要器官功能的支持。

②手术方式为:A、原发病灶能切除者,无论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手术,均要求予以一期切除。切除后肠道能吻合重建者,采用灌洗方法在台上清洁肠道。方法是经盲肠部插一Foley导尿管进入盲肠内,充盈气囊,用缝线紧缩固定插入处防止渗漏;在准备予以切除的远侧结肠上也插入一较粗的胶管用于排出清洗液,妥善用缝线紧缩固定插入处肠壁,以防渗漏污染;从Foley导管灌入生理盐水1200ml;将结肠内容彻底排净后拔出Foley导管,缝合该处肠壁,再作肿瘤切除。如肠壁水肿严重宜作造口。B、对原发病灶不能切除者,作乙状结肠或横结肠造口。

2、肠穿孔的外科处理:直肠癌并发穿孔者应行急诊手术,手术原则为:

①清理腹腔;

②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对无法切除病灶者作乙状结肠双管造口,一期开放减压,并尽量吸尽和清除肠段内的粪便,防止粪便继续进入腹腔;③对于近侧结肠所发生的穿孔,在癌肿切除和结肠造口减压后,穿孔处予以修补缝合或将穿孔处造口。

3、腹部造口的常见并发症:

①腹部伤口感染:由于造口的排便可污染腹部伤口,伤口感染率会增加,防治方法是尽量将造口与切口隔开或增加切口与造口的距离,如Miles手术时取右侧旁正中切口等。

②造口肠段缺血坏死:是由供应造口肠段血运发生障碍所致,一旦发生,处理起来较困难。主要在于预防,术中细致操作确保造口肠段有良好的血运,术后72h内及时观察造口黏膜血运非常重要。如发生缺血坏死,宜观察受损肠管的长度,在腹壁皮肤平面以上者可暂不作处理,在腹壁皮肤平面以内者应考虑重新造口。

③肠回缩或脱垂:肠回缩一般与造口肠段与腹壁固定不妥或保留造口肠段太短有关,预防的方法是保留适当长度的造口肠段并将造口肠段作妥善固定,提倡做腹膜外隧道式造口,术后严密观察造口情况,如发生肠回缩应重新造口;肠管脱垂多与保留的造口肠段太长有一定关系,一旦出现可将其回送或将脱垂的肠管切除。

④造口狭窄:多发生于黏膜与皮肤交接处瘢痕收缩,发生的时间较晚。如术后短期内发生,多与手术不当有关,如腹壁开孔过小。预防的办法是提倡一次性开放,如造口逐渐变小宜定期扩张造口。

⑤造口旁疝:多发生较迟,如局部膨隆明显影响生活应予手术治疗。

二、直肠癌放疗后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有局部性损伤和全身性损伤。局部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

1、局部损伤:

①放射性皮炎:放射初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痒,类似日晒性皮炎改变;放射中期皮肤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放射后期在皮肤皱褶、腹股沟区可出现湿性脱皮,局部皮肤浮肿,严重时出现水疱,继而破溃、糜烂,甚至溃疡;

②放射性肠炎:在放射中后期,患者可感到腹部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这是由于肠道在放射线损伤下,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所致;

③软组织纤维化:在放射后期出现,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失去正常组织的弹性;

2、全身不良反应:

①消化道反应:放疗初期患者常出现口干、大便干燥;在放疗中、后期,患者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②骨髓抑制:多发生在放疗后期,表现为全身乏力,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WBC)总数下降。

三、直肠癌大便的特点:

专家表示直肠癌约占大肠癌发病率的70%-75%。便秘往往是直肠癌的一个晚期症状。因为癌组织在直肠构成肿物可惹起直肠狭小,或病变加害直肠黏膜,惹起排便反射受损,使粪便排出妨碍,产生便秘。其特色是:

1、便血。便秘常伴有粪便概况带血,多为鲜血,量少。

2、直肠安慰症状。有时便秘患者还伴有大便次数多,量少,便意频仍,排便不尽,肛门下坠等直肠安慰症状。

3、粪便变形。便秘有时见粪便变细或粪便条一侧有沟,此时要注重直肠内有占位病变的能够。

4、全身症状。直肠癌早期,便秘症状很是凸起,便量少,带血,常常在茅厕蹲几十分钟也不易排出粪便。且常伴贫血、营养不良、体重加重、恶液质等全身症状。

5、查抄。直肠指诊是最廉价且有用的晚期发明直肠癌的方式,而直肠镜及乙状结肠镜则能间接在病变部位摘取组织停止病理查抄。

因为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应惹起便秘患者,特别是老年便秘患者的高度正视,以便晚期发明、晚期医治。

四、直肠癌术后饮食护理

1、减少饮食中油脂的摄取:饮食与癌症的关系,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油脂,包括饱和脂肪和不饱和油脂。饮食中的油脂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还可使正常细胞早期变异,而演变成肿瘤。无论是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性油脂,都尽可能减少。过多的油脂,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可在小肠内刺激胆酸分泌。肠内胆酸量过高时,易变成致癌物,而助长癌细胞生长。由此可见,高脂肪的饮食与直肠癌肿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

2、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摄取:食物中的纤维主要功用是使肠子蠕动正常,增加粪便的体积,并减少粪便停留在直肠内的时间。结肠内所存在的粪便,会使细菌活跃,并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当饮食中缺乏纤维,结肠内的粪便会变得干硬,

再加上通过速度迟缓,腹壁肌肉变弱,使得排空时间延长,若时间过久,则患结肠癌的几率就会相对提高。许多研究证实,食物中的纤维可稀释油脂中可能致癌的物质,还可以加速致癌物质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的速度。

◎营养食谱

黄芪猪肉红藤汤

[用料]黄芪50克,大枣10枚,猪瘦肉适量,红藤100克。

[制作]黄芪与红藤加清水1000毫升,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煎30分钟,取汁与大枣及猪肉同炖至烂,食肉喝汤。

[功效]补气和中,和胃健脾,益气生津,清热解毒。适用于肠癌腹痛胀,大便频繁等。

银花藤粥

[用料]银花藤5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龙葵50克,半枝莲50克,大米100克,白糖30克。

[制作]①将银花藤、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洗净,放入瓦锅内,加水500毫升,煎煮25分钟,停火,过滤,取药液。②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药液,水300毫升,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对直肠癌患者食用尤佳。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正餐食用。

另外,我国研究人员报告,认为胡萝卜等蔬菜之所以能抗癌,是因为含有一种能抗细胞癌变和抗病毒感染的干扰诱生剂。在人体内正常细胞中存在着的干扰素基因,一旦受到诱生剂的刺激,这种基因就能产生干扰素,干扰素能有效地干扰癌细胞和病毒生存。动物实验也已经证实,这种物质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的生成。实验也表明,胡萝卜中所含的干扰诱生剂是不耐热的,在100℃以上时就变得不稳定。因此,要想通过服用胡萝卜来有效地发挥防癌抗癌作用,在烹调时的温度不宜超过100℃。胡萝卜的抗癌作用还由于它含有叶酸、生物素及胡萝卜素。叶酸和生物素可以预防肺癌。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进入人体后在肝及肠壁中转化为维生素A,起到抗癌作用。

人参皂苷Rh2大肠癌治疗资讯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大肠癌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多见,右半结肠癌以腹块、贫血、全身中毒症状为主,直肠癌以大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为其突出症状。与部分癌症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上海的调查显示,我国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全球肠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浙江也正成为新的高增长地区。

大肠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手术切除癌肿。但采取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

全切除。所以很多大肠癌患者选择服用人参皂苷Rh2来配合手术治疗。手术前服用人参皂苷Rh2,可以缩小瘤体、减少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后服用则可消灭残存癌细胞,有效防止复发、转移,同时可加快刀口愈合、抗炎镇痛、防治感染、防止并发症。

曾经报道过杭州市滨江区有一位身患大肠癌的病友赵先生,病情比较严重,经过手术、化疗等常规治疗后,身体非常虚弱。通过朋友介绍后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起初是胃口有明显的改善,后来脸色也开始好起来。原来赵先生连上楼梯都没有力,平时也不怎么走动,服用人参皂苷Rh2后出去散步比以往有精神了,而且睡眠也明显好转。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的数目升上去了,同时从片子上看肿瘤明显的缩小了。腹部也没有那么痛了,像以前的血尿等症状都没有了。所以赵先生继续服用,从查出癌症到现在,快三年了,病情控制的很稳定。

肿瘤专家同时还建议:治为主,辅以养。所以大肠癌患者的饮食护理也极其重要,对病人应遵循营养全面,少量多餐的原则。选择食物的原则是: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清淡饮食。注意味道的选择,如甜、酸等可刺激食欲,减轻病人的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在食补上除选择一般病人常用的食品外,从中医上讲,还要多食用些补养肝肾、调理脾胃之品,如橘子、佛手、山楂、黑木耳、蘑菇、赤豆、胡椒、鲜姜、鲰鱼、蜂蜜、红萝卜、番茄、马齿苋菜、向日葵子等。

服用案例

(一)肠癌手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

黄女士,50岁,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肠癌,2010年3月做过手术的治疗,手术后也没有做其他的治疗,就是体质虚弱,睡眠也不是很好。黄女士心脏不太好,爬楼梯几步就感到累,中间需要休息好几次。在家人的建议下,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因为表妹给家人服用过,当时表妹家人服用后效果不错,主要是为了增强抵抗力、预防复发和转移。

因为经济和病情,黄女士减量服用,一天2次一次1粒的剂量服用,刚开始效果也不明显,服用一月后体质有所改善,走路没有原先那么累了,睡眠情况也好了很多,自己感觉身体状况还可以,也没怎么到医院复查,现在还在坚持服用。

(案例二)

林女士家属,病情描述:37岁,2008年12月手术,有直肠转移,化疗6次。2011年2月复查右下腹发现3.9*2.7cm肿块,有少量微小淋巴结。不想再动手术,生活状况还可以,请假没上班。CA125值倒是不高,但有上涨。目前在挂艾迪注射液。一般2个月就复查一次。吃过复方斑蝥、西黄丸,效果一般。2011年3月20号病人开始吃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同时打艾迪注射液,一直坚持到现在,病人服用今幸胶囊后,状况稳定。

(案例三)

凌女士,广东省东莞市人,随丈夫在惠州市打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份称心的工作,两个可爱的孩子和体贴的老公。但是天不如愿,2008年1月份被确诊为直肠癌。病理诊断(直肠):隆起溃疡型高分化腺癌,4cm×2cm×1.5cm,侵及肠壁全层及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局灶坏死。

凌女士只有26岁,可是她的生命却与绝症联系了起来。有段时间非常悲观,曾经偷偷地写下过:老公,谢谢你一直为我的付出,儿子们,妈妈爱你们!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后来在亲人的支持下,但手术中专家的会诊意见:肿瘤晚期,无法手术切除,可进行姑息治疗。逐决定行直肠肛管癌姑息性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先分离乙状结肠及直肠左侧侧腹沟,注意避免损伤左侧输尿管及血管,然后分离右侧系膜,在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下切断结扎,分离切除动、静脉根部淋巴结。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还是没有办法手术根除。接着凌女士又进行了术后放疗。放疗一个疗程,化疗四个疗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尿血、静脉炎溃疡全都出来了,病情恶化,每天疼的非常厉害,最后因为身体承受不住,白细胞、血小板过低而停止放化疗。病情继续恶化,她感觉自己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这个时候她的小妹了解到了人参皂苷Rh2,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凌女士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起初是精神、胃口开始好转,然后是过去持续性的疼痛好转,止痛效果很明显。前段时间做完化疗后,毒副反应很明显,但凌女士服用人参皂苷Rh2后,最近的一次检查记录上写着:患者无发热及胸闷气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

腹胀,食睡可,二便正常。血常规白细胞(WBC)4.5×109∕L,血红蛋白(Hb)75g ∕L,红细胞(RBC)3.54×1012∕L,血小板(PLT)196×109∕L,都在正常范围内。左腹沟扪及2个大小为0.8×0.8 cm、0.5×0.5 cm的肿块,其周皮肤未见异常,余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大概吃了7瓶,凌女士看情况比较稳定,就停服了。也不知道是天气开始热还是什么原因,感觉心里发闷,感觉接不过气来,右手也麻痹,是不是我几天没吃药,并发症出来了。天气热真的好烦,睡不好,吃不下。这时我又联系了人参皂苷Rh2的工作人员,他详细了解了情况,建议还是正常量服用,同时还提示了夏季炎热,肿瘤患者由于病情和治疗副作用,情绪波动很大,要尽量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通风,注意清淡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尤为重要。合理的治疗还要加上病人的信心。

2010年6月17日,这是个很特别的日子。从2008年生病到今天为止,凌女士就再也没有赚过一分钱,而且因为治疗还欠亲人一大笔钱。最近一段时间她去一间制衣厂拿了货品回家加工,今天去交货了,终于赚了两百元钱。也许这两百元对别人来说只能够买一件衣服,或者喝一杯茶,甚至有可能还不够,但是对她现在来说,这两百元可以买好多东西,可以为儿子买点牛奶补充他们的营养,也可以为自己买一点药回来吃,所以她今天好开心,能够赚钱的感觉真的很好,没想到还有重新工作这样一天,希望以后的生活会好起来。

手 术 后 常 见 并 发 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处理原则

癌,术后生存1~5年,平均生存2.5年。异时转移癌切除后生存1~3.5年,平均生存2年[3]。另一组报告异时转移癌切除后,平均生存16.6个月,其中治愈性切除者平均生存48个月[8]。说明良好控制原发癌,彻底切除卵巢转移癌,配合化疗与免疫治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Petru E,Pickel H,Heydarfadai M,et al.Nongenital cancers metastatic to the ovary.Gynecol Oncol,1992;44:83 2 范女郎娣主编.卵巢临床与病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3:378 3 ВоробьевГИ,ВышегородцевДВ,МинцЯВ,идр. Особенностиметастазированияракаободочнойкишкивяичникиирольпрофилактическойовариэктомии.ВопрОнкол,1988;34:1245 4 S taniunas BJ,S choetz DJ.Extended res ection for 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Surg Clin North Am,1993;73:117 5 汪志杰译.结肠癌处理中卵巢的作用.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2;19:24 6 张在兴,才文彦.结直肠癌的卵巢转移.普外临床,1996; 11:167 7 陆松春,胡奕,陈光陆,等.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实用肿瘤杂志,1995;10:244 8 Asbun HJ,Hughes Ks.M anagement of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S urg Clin North Am, 1993;73:145 (1998-07-15收稿) 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上海,200433) 方国恩 薛绪潮 目前结肠癌的手术方法已较成熟,但其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如何处理好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1 切口感染及裂开 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及裂开发生率较高,国内外报道为14%~18%[1]。常见原因是营养不良、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切口积液也是导致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常见原因。该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5~9天。感染切口常有红肿热痛表现。随感染加重,腹压增高,切口易发生裂开;有的切口裂开并无明显感染征象,仅在咳嗽、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一旦切口裂开多有粉红色液体渗出或肠管膨出。此时应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以无菌纱垫敷盖伤口,防止肠管进一步大量膨出,立即将病人送手术室,在适当麻醉下对腹壁皮肤及外露肠管进行消毒,将肠管还纳腹腔,以减张缝线全层缝合腹壁,并用腹带加压包扎,缝合或对合固定切口时注意防止将肠管或网膜夹于切口内。腹壁的切口皮下感染,应早期切开引流,清创换药,保持创口清洁,促进愈合。此外,应根据病人状况,补充全血,白蛋白营养支持,选择敏感抗生素亦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步骤[2]。 2 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结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吻合口漏使手术后病死率达到14.8%。国外报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25%,国内报道各家不一,在5%~10%之间。发生原因: (1)结肠癌并梗阻肠道准备不充分情况下仓促手术。国内报道急诊情况下结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74.1%,明显高于二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26.4%)。国外报道急诊手术死亡率亦远较高于择期手术病人。(2)病人全身情况差。结肠癌病人为中老年居多,因其肠道梗阻和功能紊乱导致全身营养状况差、消瘦、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缺乏,直接影响组织的修复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某些合并症如糖尿病、肝硬化亦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重要因素。(3)手术操作的失误。良好的血供是保证吻合口正常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过多游离肠管断端肠系膜或过多的切除结肠吻合口周围的脂肪组织,损伤结肠系膜血管,使肠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张力过大,缝合不够严密等,均可影响吻合口的愈合[4]。在充血、水肿、严重感染的肠管上作肠吻合,术后一般肠壁组织愈合不良,易发生吻合口漏。结肠吻合口漏常发生于术后4~9天,左半侧结肠切除多见,右侧结肠切除较少见,右半结肠切除即使发生肠漏几乎都能用非手术治疗而愈。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的吻合口漏,腹腔内污染重,腹膜炎症突出。国外有报道检测腹腔引流液中内毒素,可预测吻合口漏的发生[4]。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如抗生素治疗后不见好转,症状加重,应及时做近端肠造口术,以双管造口较好,可使转流充分并可通过远端进行冲洗,以清洁漏口促进愈合。如病人

结直肠癌预防(优选.)

结直肠癌 「疾病简介」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大肠癌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大肠癌是最易自我筛查的病症,如能早期发现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症。虽然大肠癌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国实际上超过80%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 「流行病学」 2015年癌症数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数为37.63万人,死亡数为19.1万人。其中男性发病数为21.57万人,死亡数为11.11万人;女性发病数为16.06万人,死亡数为8万人。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5倍,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在年龄上,发病率主要集中在60~74 岁的年龄范围,占总体发病人数的41.23%,而45 岁以上发病的患者占所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93.28%。 在死亡率方面,45 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为95.18%,整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60~74 岁和75 岁以上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别为36.13% 和40.1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二)遗传因素 大约5%到1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基因突变,这可能会导致家族癌症综合征,并导致他们患上疾病。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TYH- 相关性息肉病(MAP)、P-J 综合征、幼年息肉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阳性家族史结直肠癌。 (三)其他高危因素: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绝大部分大肠癌均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样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2、炎症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结直肠癌综述

结直肠癌综述 2014-06-27 17:50来源:丁香园作者:张波 字体大小 -|+ 本文就是一篇关于结直肠癌得研究进展,于2014 年4 月26 日由Hermann Brenner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结直肠癌就是当今最常见得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 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 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其在各地区得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这与所谓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男性结直肠癌得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结直肠癌得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得增大而增加,比如发达国家得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 岁。 虽然遗传因素就是结直肠癌得得危险因素,但大部分结直肠癌都就是散发得,并在几年内以腺瘤- 肿瘤得形式发生。 当前结直肠癌最主要得治疗手段就是外科手术、新辅助放射治疗(患者就是直肠癌)以及辅助化疗(患者为III、IV 期或高风险得II 期结肠癌)。 在生存期方面,I 期患者得5 年生存率可达90% 以上,而IV 期患者只有略大于10% 得生存率。内镜或血液筛查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但大部分国家仍未开始实施有组织得筛查。 1、流行病学分析 1、1 发病率与死亡率 结直肠癌就是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位于第三位与第四位。每年有120 万新确诊得病例,并且有超过60 万名患者死于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在50 岁以下年龄段较低,但会随着年龄得增大而增加。发达国家得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 岁。 该病在欧洲、北美与大洋洲较为多发,而在南亚、中亚及非洲则比较少见。如图1 所示,在2008 年,按每百万人标准人口计算得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从4、3(中非,男性)到45、7(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男性)与3、3(中非,女性)到33(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女性)。

浅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效果

浅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09T14:22:59.4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作者:冯丽霞 [导读] 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造口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人民医院 162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85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观察,术后加强护理,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及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结肠造口的护理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有1例发生造口狭窄、2例发生造口周围感染,术后3个月排便有规律者占41.18%。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造口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直肠癌;结肠造口;护理;体会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of colostomy after operation of rectal cancer.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16 85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fter colostomy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data,postoperative nursing,nursing education,health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ll patients was improved by colostomy,including 1 cases of stoma stenosis,2 cases of infection around stoma,and 41.18% cases of bowel movements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correct and timely colostomy nursing and health guidance are the mai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rectal cancer;colostomy;nursing;experience 在世界范围内,直肠癌一直是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中国,结直肠癌在所有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每年发病率都以大约平均4.2%的幅度增加。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结肠造瘘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工肛门袋,这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并使其承受躯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痛苦[1]。患者由于病情需要而实行造瘘术,所以做好结肠造口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新走向社会的前提。本文将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5例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1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病例均行标准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并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2 结果 本组85例结肠造口患者中,有1例发生造口狭窄,2例发生造口周围感染,无出血、造口坏死等发生,术后3个月排便有规律者35例,占41.18%。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肠造口是由于病情需要而实行的措施,但在患者的身体外形和自尊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患者不易接受。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我们的做法是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说明人工肛门只要处理得当,仍能适应正常生活和工作。向患者介绍经历相同的成功病例,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使其保持接受治疗所需的最佳心理状态[2]。同时动员患者的家属配合[3],患者的家属对造瘘口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护士应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使他们认识到家属和亲友的理解和鼓励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能协助完成肠造口的护理。 3.2 术后护理 3.2.1 造口护理 术后2~3 d内注意观察造口处血运情况。造口部位黏膜颜色红润,富有光泽,表示血供良好,暗红色也属于正常,若出现疼痛、水肿、变黑色则说明造口肠管血供有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患者肠蠕动恢复后,2~4 d将开始排气、排便,排便时用软手纸轻轻抓粪便,而不用硬纸擦粪便,以免损伤黏膜出血[4]。由于肠造口排便不受意识控制,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维持肠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且完整,指导患者对造瘘口的护理措施。 3.2.2 造口袋的使用 将一次性人工肛门袋孔口剪至合适大小,若过大易引起渗漏,刺激造口周围皮肤;若过小则会压迫造口。指导患者或家属造口袋有粪便时要及时清除,对成形的粪便以软纸轻轻的抓出,以免损坏肠黏膜,擦掉粪便后用清水清洁周围皮肤。肛门袋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解开衣裤,露出造口,在同侧铺上纸巾或治疗巾,揭去原有的造纸袋,撕离时要用另一手按住皮肤,以免扯伤皮肤,清洁造口周围皮肤,顺序由外到内。并随时观察肠造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疼痛。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专用护理软膏,如氧化锌软膏、红霉素软膏等,防止皮炎。 3.2.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造口常见的是皮肤炎症,本组患者发生2例造口周围感染,原因为不及时清理造口分泌物;应保持造口清洁,及时清理造口的分泌物,用0.9%氯化钠溶液、碘伏溶液等清洁结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最后涂氧化锌软膏[5]。造口狭窄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1例患者发生造口狭窄,经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造口狭窄多由于手术时腹壁开口过紧或处置肠管浆膜层受粪便刺激产生浆膜炎、肉芽组织增生产生瘢痕收缩引起[6]。为预防造口狭窄,术后24 h开始用带手套的手检查造口有无狭窄,必要时定期用手指或扩张器扩张造口,操作时涂上润滑油,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造口或肠管,对于有便秘的患者,术后1周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锻炼定时排便,如有必要者给予低压灌肠,但注意压力不能过大,防止胃穿孔。 3.2.4 饮食护理 给予饮食指导,维持机体摄入足够的营养,肠蠕动恢复后,可开始进食流食,给流食后无不良反应,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以高营养、高蛋白食品为主,尽量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不过量饮水,不吃冷硬的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防止腹泻、便秘发生。在排便出现

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第19卷第4期2010年4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 nese Journa l of G enera l Surge ry Vo.l 19 No .4Apr . 2010 收稿日期:2009-04-22; 修订日期:2009-12-23。 作者简介:王欣,重庆市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专业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欣 E m ai:l xitong1967@qq .com 文章编号:1005-6947(2010)04-0426-04 文献综述 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欣综述 傅仲学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重庆400016) 摘要: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细胞遗传性疾病。笔者就肿 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意义进行综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04):426-429]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 735.3 文献标识码:A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60岁年龄段为高患病率年龄段。由于早期缺乏特异症状,故常难以早期发现,待有明显症状出现时多已是肿瘤中晚期,此时肿瘤大多已有转移。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术后患者常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尤其是肝转移。转移和复发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主要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存在于结直肠癌中的分子事件基因表达已逐渐被认识。本文就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意义进行综述。 1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1.1 结直肠癌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种类 1. 1.1 蛋白质类 癌胚抗原(CEA )和细胞外大抗原(large external antigen LEA )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的诊断中,CEA 检测最普遍,但仅有40%~70%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 升高 [1] 。而LEA 特别对高分化结直肠癌 是较特异的蛋白抗原,王曾蕴等[2] 研究表明,LEA 比CEA 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筛选指标。 1. 1.2 糖类抗原 CA 50,CA 125,CA 153,CA 199,CA 242,CA 724,CD 44,CD 45,CD 54及E CD 等。据李海等 [3] 研究发现CA 242是一种唾液 酸化鞘脂类消化道肿瘤相关抗原,是结直肠癌和胰腺癌较常用的标志物,在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均有明显升高。黏附分子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黏附分子大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 [4] 。CD 44是黏附分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是一类能特异性得结合基质成分透明质酸和胶原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主要介导细胞与基质的异质黏附作用 [5] 。CD 44基因由10个组成型外显 子和10个变异型外显子组成,含不同变异体外显子编码序列的CD 44称为CD 44拼接变异体,CD 44V 6是CD 44的一种拼接变异体,Y a m a m ic h i 等 [6] 的研究表明,CD 44V 6的过度表达与消化道 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保护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促内皮细胞功能,从而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 1.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survivin 黄远洁等 [7] 实验表明,VEGF 与survivin 表达具有 一致性,两者同时表达时则结直肠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60%)。说明VEGF 与surv i v i n 关系密切,且在肿瘤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为:VEGF 诱导surv i v i n 表达上调,高表达的Sur v i v i n 抑制了各种指向caspase 的凋亡机制,从而保护内皮细胞逃避凋亡。梁青春等 [8] 观察到sur v i v i n 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在癌旁黏膜组织中无表达,在低分化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sur v i v i n

直肠癌造口手术前后的护理

直肠癌造口手术前后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直肠癌造口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4例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造口周围皮肤炎症2例。全组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直肠癌造口手术前后的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肠造口术;护理 -------------------------------------------------------------------------------- 作者单位:225700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人民医院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低位直肠癌约占直肠癌的65%~75%[1]。低位直肠癌中大多需作永久性结肠造口,这不但改变了患者的排便方式,更对其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4例直肠癌造口术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7岁~76岁,平均年龄543岁。全组均行Miles手术,造口均位于左下腹脐至左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 1 2 结果本组34例均治愈出院。其中发生造口周围皮肤炎症2例。无死亡病例。 2 手术前后护理 2 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癌症这一可能危及生命的疾患,在心理、生理、精神、社会交往等方面形成了障碍,引起很多心理并发症,包括困窘、隔离及焦虑等[2]。做好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最佳的身心状

手术后常见 并发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 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

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 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 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 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 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直肠癌护理_常规

直肠癌的护理常规 一:疾病的概述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 原因及发病机制 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可能与直肠慢性炎症、癌前病变、饮食与致癌物质、遗传因素有关。 病情评估 (一)临床表现 1.直肠刺激症状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疼。 2.肠腔狭窄症状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困难、消瘦,甚至恶病质。 3.肿瘤破溃感染症状大便表面带血或黏液,甚至脓血便。 肿瘤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持续疼痛。晚期可出现肝转移。 (二)辅助检查 1.大便潜血试验适用于大规模普查时和高危人群筛查。 2.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病人于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3.直肠镜检可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4.影像学检查如:钡灌肠、彩超、CT等。 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前的放疗和化疗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手术疗效 二:入院评估 (1)询问患者家族史、过敏史、皮肤情况; (2)判断患者的意识状况、自理能力、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 (3)询问患者是否有以下临床表现 1.直肠刺激症状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疼。

2.肠腔狭窄症状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困难、消瘦,甚至恶病质。 3.肿瘤破溃感染症状大便表面带血或黏液,甚至脓血便。 肿瘤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 持续疼痛。晚期可出现肝转移。 三:入院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消耗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配合手术及术前肠道准备和术后自我护理造瘘等方面的知 识 四:入院健康教育(1)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情况和带其熟悉病房环境;(2)交代患者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 五:术前护理措施 1.饮食术前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少渣饮食。对于贫血、 低蛋白血症的病人,给予输血。对于脱水明显的病人,纠正水、电解质絮乱,以提高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 2.肠道准备 (1)控制饮食术前3 d进少渣半流饮食,术前2 d进流质饮食,以减少粪便利于肠道清洁。 (2)清洁肠道术前3 d番泻叶泡茶或术前2 d口服硫酸镁30 g。术前晚用1%~2%肥皂水灌肠1次,术前清洁灌肠。 (3)口服肠道抗生素,如卡那霉素、甲硝唑。 3.阴道冲洗女病人若癌肿侵犯阴道后壁,术前3 d每晚须阴道冲洗 六:术前健康教育:1.饮食术前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少渣 饮食。对于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病人,给予输血。对于脱水明显的病人,纠正水、电 解质絮乱,以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 2控制饮食术前3 d进少渣半流饮食,术前2 d进流质饮食,以减少粪便利于肠道清洁。 3合理安排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时尽量干湿分开,以使粪便成形,不易消化、产气较多或有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食用。 七:术后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后,须永久留置人工肛门 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

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研究发现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直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在直肠癌切除术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一、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肠梗阻的外科处理:鉴于梗阻多发生在病程的晚期,患者常伴有恶病质,一般情况较差,手术治疗是绝对指征,但须重视积极的术前准备,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纠正紊乱的内环境,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①具体措施为: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应用抗生素;重要器官功能的支持。 ②手术方式为:A、原发病灶能切除者,无论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手术,均要求予以一期切除。切除后肠道能吻合重建者,采用灌洗方法在台上清洁肠道。方法是经盲肠部插一Foley导尿管进入盲肠内,充盈气囊,用缝线紧缩固定插入处防止渗漏;在准备予以切除的远侧结肠上也插入一较粗的胶管用于排出清洗液,妥善用缝线紧缩固定插入处肠壁,以防渗漏污染;从Foley导管灌入生理盐水1200ml;将结肠内容彻底排净后拔出Foley导管,缝合该处肠壁,再作肿瘤切除。如肠壁水肿严重宜作造口。B、对原发病灶不能切除者,作乙状结肠或横结肠造口。 2、肠穿孔的外科处理:直肠癌并发穿孔者应行急诊手术,手术原则为: ①清理腹腔; ②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对无法切除病灶者作乙状结肠双管造口,一期开放减压,并尽量吸尽和清除肠段内的粪便,防止粪便继续进入腹腔;③对于近侧结肠所发生的穿孔,在癌肿切除和结肠造口减压后,穿孔处予以修补缝合或将穿孔处造口。 3、腹部造口的常见并发症: ①腹部伤口感染:由于造口的排便可污染腹部伤口,伤口感染率会增加,防治方法是尽量将造口与切口隔开或增加切口与造口的距离,如Miles手术时取右侧旁正中切口等。 ②造口肠段缺血坏死:是由供应造口肠段血运发生障碍所致,一旦发生,处理起来较困难。主要在于预防,术中细致操作确保造口肠段有良好的血运,术后72h内及时观察造口黏膜血运非常重要。如发生缺血坏死,宜观察受损肠管的长度,在腹壁皮肤平面以上者可暂不作处理,在腹壁皮肤平面以内者应考虑重新造口。 ③肠回缩或脱垂:肠回缩一般与造口肠段与腹壁固定不妥或保留造口肠段太短有关,预防的方法是保留适当长度的造口肠段并将造口肠段作妥善固定,提倡做腹膜外隧道式造口,术后严密观察造口情况,如发生肠回缩应重新造口;肠管脱垂多与保留的造口肠段太长有一定关系,一旦出现可将其回送或将脱垂的肠管切除。 ④造口狭窄:多发生于黏膜与皮肤交接处瘢痕收缩,发生的时间较晚。如术后短期内发生,多与手术不当有关,如腹壁开孔过小。预防的办法是提倡一次性开放,如造口逐渐变小宜定期扩张造口。 ⑤造口旁疝:多发生较迟,如局部膨隆明显影响生活应予手术治疗。 二、直肠癌放疗后的并发症

直肠癌造口

直肠癌造口(造瘘)术前术后的护理 正确认识所患的疾病、造口(改道)的必要性,只有造口才能挽救你的生命,给吃进体内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后排泄一个通道.简单的说“不能光吃不拉,拉就得有个口,没办法,为了挽救你的生命就得造个口,解决你排便” 首先要了解消化器官是怎样一个过程 人体的肠道基本上是一条长长的管子,有口腔延伸到肛门,弯弯曲曲的呈环形排列在腹腔内。当你吞咽食物时,食物就会由口腔经过咀嚼经食道进入胃,与此同时消化酶和胃液便由胃和小肠分泌出来,胃就好像搅拌机一样,将食物搅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接触,食物经过消化后变成乳糜状,在小肠内食物的营养不断被吸收,并化为能量,供应身体成长及活动需要。到小肠的末端,所有的消化作用基本已完成,小肠的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与维生素。大肠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大的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被消化的食物开始变成固体状的粪便,贮藏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内,在适当的时候由肛门排出体外。食物从口腔经过咀嚼便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到肛门口排出,所需时间大约为12——14小时。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部分或全部的结肠要切除,为了解决粪便排出的问题,采用暂时性或永久性造口手术方式。在手术过程中,病变的肠管被切除后,肠子的一段在腹部的适当位置上被拉出并反转,然后缝于腹壁,最后便会形成一个有开口、乳头部的肠粘膜,医学上称为(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这个造口有别于正常的肛门,它没有括约肌控制,排泄物的排放是不由自主的,以消化的食物,经过造口就会直接排出体外。其实结肠在身体消化的功能上,只是负责吸收水分,所以食物残渣由此排泄,并没有影响身体内其他消化功能的运作,排出可能呈松散状态。总而然之,不影响消化吸收.只是排泄无控制因疾病发生不得不做造口手术,既成事实,就要正确面对,造个口最起码还能活在世上,是让人很难接受的, 造口的护理 在手术后禁食3—4天,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人工肛门排气是指有气泡从造瘘口溢出)后,可进流食,1周后进半流食,两周左右可进容易消化的少渣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利于吻合口的愈合。为了防止人工肛门排出大便有恶臭,病人宜吃酸奶(可防止大便干燥)、藕粉等食物,避免蛋、蒜、葱、虾等食物,以防止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臭气。 会阴部伤口的护理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术的护理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20T10:20:29.48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作者:刘卉[导读] 沈阳市肛肠医院 大肠肿瘤科辽宁沈阳 110002 由于造口使患者排便途径改变,易使病人产生自尊受伤,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很大的压力,降低生活质量。沈阳市肛肠医院大肠肿瘤科辽宁沈阳 110002【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结肠造口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行结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80例直肠癌术后护理资料,通过综合护理观察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通过结肠造口的护理术后康复情况均良好,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综合的结肠造口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现有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大约有100万人,占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近几年来,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于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最好方法为左下腹做永久性结肠造口,这种手术方式改变了患者的排便方式,破坏了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不便。由于造口使患者排便途径改变,易使病人产生自尊受伤,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很大的压力,降低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667-0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行结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直肠癌。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2.8岁。回顾分析这80例直肠癌术后护理资料,直肠癌患者有53例,车祸导致乙状结肠、降结肠损伤的患者有3例,所有患者实行Miles手术,并通过综合护理观察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恢复情况。 2 护理方法2.1心理护理 直肠癌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此疾病时,很容易产生以下一些心理症状,具体为忧虑、烦躁,恐惧、悲观,丧失信心等。虽然在手术前,医生已经同直肠癌病人进行术前谈话,告知患者在术后会面对造口的现象,但是结肠造口仍然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患者依然在术后发生了消极、悲伤的情绪,对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患者的生理构造发生改变,所以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谈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尽最大可能解决患者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安全舒适,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优质护理应该注重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渡过这段时间。 2.2造口处护理2.2.1造口开放前的护理 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后结肠造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开放前用凡士林或者是生理盐水纱布外敷结肠造口,并对造口早期进行观察,外层敷料渗湿后应该立即进行更换,防止感染。认真观察造口颜色和造口处肠黏膜的循环情况、血运及有无回缩情况、坏死情况,特别要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肿胀、肠管是否由暗红变黑、青紫或回缩,是否伴有恶臭分泌物等,若是发生就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做相应的处理,增加湿热敷时间和次数,肠造口部位可用碘氟消毒,用湿盐水纱布敷在上面,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近几年来,发现在术后早期大肠造口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口肠管坏死,其发生率为47.3%。 2.2.2造口开放后的护理 有大量研究表明,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在手术2~3天时,造口处的肠开始恢复蠕动,在术后护士要观察患者肠蠕动的恢复程度和造口的排气情况,起初患者的粪便比较稀薄,次数也相对较多,所以,应取患者的左侧卧位。在患者用造口排便以后,护士需要观察患者大便的色泽、形状、规律,并及时询问患者在排便时有无腹痛等,告诉患者要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在患者排便时,护士要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采用塑料薄膜或者其他的物品,并采取有凡士林的纱布进行覆盖,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发生感染和不必要的污染。 2.2.3选用合适的造口袋 合理使用造口袋是预防造口周围和切口感染的关键之一。护士应该使用一次性人工肛门袋孔,并将口剪至合适的大小,若袋口太小,就会造成造口被压迫,易出现肠坏死,影响造口的血液供应;袋口过大,易引起渗漏,损害造口周围的皮肤,易使患者皮肤受损。造口袋应依据造口大小配备3~4个,大小应与造口乳头相匹配,无毒、使通气良好,并对皮肤无过敏、经济。护士要指导患者或家属要及时清除造口袋的粪便,并正确使用人工肛袋,当袋中排泄物达到1/3时,应该及时地更换造口袋,在更换人工肛袋前护士应该先洗手,撕离时要用另一手按住皮肤揭去原有的造纸袋。在对成形的粪便要用软纸轻轻的抓出,动作要轻柔,以免损坏肠黏膜,并用纱布与温水清洁造口。不可长期的使用造口袋,擦掉粪便后应该用清水清洁患者周围皮肤,防止造口和周期皮肤发生糜烂。如患者皮肤出现皮炎、红肿、糜烂时,要用氧化锌软膏涂擦局部,防止皮炎。 2.2.4饮食护理 造口术后患者常出现便秘、腹泻、排气多等症状,给患者日后的工作及社交活动带来不便。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在出院后不要暴饮暴食、饥饱不均,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过量则促使肛门血管扩张。要注重食疗,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一些具有补血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桂圆肉、大枣等可以常食,可润肠通便,促进裂口愈合。护士应选择符合患者年龄特点的平衡饮食,富含蛋白质糖和少量脂肪,易于消化吸收,使患者大便成型,并控制在每天1~2次为宜。在日常进食时,患者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以免吞入过多空气而引起腹胀。日常护理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卫生和干燥,大便后用湿水洗净肛门,然后用毛巾擦干,保持肛门干燥,内裤宜穿纯棉,因化纤内裤不吸水,易产生肛门皮肤病。 3 结果

2020年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最全版)

2020年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最全版)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结直肠癌,占全球新确诊癌症人数的9.7%。在2020年,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结直肠癌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深入了解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对结直肠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就结直肠癌在2020年的研究新进展作简要回顾。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新发现 结直肠癌的发病是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复杂过程。 (一)饮食与结直肠癌 2020年3月,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研究在动物水平上探讨了西式饮食与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关联。芝加哥的学者将雄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西式饮食(高脂、低纤维素、低矿物质和维生素)或者标准饮食持续4周,行结直肠切除术和吻合术。术后

第1天给予含有鼠源性肠球菌(e2株)灌肠,第2天给予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灌肠。第21天后发现,接受西式饮食干预组中,88%的小鼠发生了结直肠肿瘤,接受标准饮食组中仅30%的小鼠发生结直肠肿瘤。因此提出西式高脂饮食方式是促进结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这与我们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密不可分。2020年12月,来自剑桥的?mer H. Yilmaz团队在Trendsin Endocrinology&Metabolism发表的综述中提出高糖高脂肪的西式饮食通过调节胰岛素/IGF-1及酮体代谢信号通路影响肠道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高脂肪的西式饮食习惯、吸烟、体重增加和肥胖、糖尿病和大量饮酒,都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鼓励居民调整饮食方式,避免高脂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和谷类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 (二)肿瘤微环境与结直肠癌 除了饮食、遗传等因素外,肿瘤微环境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联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失调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也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